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國家隊之議應三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45/web/ 

◆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七提名人全死當,民進黨也踹一腳
◆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嫌少,可以不拿
◆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國家隊之議應三思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國家隊之議應三思


2024-12-25 02:25  經濟日報/ 社論
晶片示意圖。 路透


12月18日第12屆全國科技會議閉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會後記者會上宣布,將組「Chip Team Taiwan(晶片台灣隊)」,他表示台灣目前半導體產業鏈包含 IC 設計、晶圓製造及封裝測試,對接對象大部分為國外市場,也就是說我們半導體產業鏈製造出來的產品,大多數都是給國外大客戶,而非供應國內產業需求,政策上應予調整。此話一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界無不聞之錯愕,驚訝內閣閣員中,竟然有不知台灣經濟依靠的本來就是世界市場,居然有決策高官要花納稅人預算,反其道而行?

國家隊之名大家一定不陌生,之前政府帶頭成立的有口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綠能國家隊、無人機國家隊、打詐國家隊,彷彿喊出國家隊,就有了傾全國之力發展的底氣。

但所謂國家隊,實質意涵是什麼民眾根本搞不清楚,多數淪為口號或形式,尤有甚者,打著國家隊名號,趁機循特殊途徑大做生意,成了少數人賺錢利器,尤其是疫苗國家隊、綠能國家隊最為明顯,後者在業者彼此之間還屢起內鬨,弊端與紛爭不斷。

政府制定產業技術發展政策,除考量外交與地緣政治趨勢,主要應遵循經濟法則,順勢而為,以產業整體最大利益為依歸,並聰明槓桿國際優勢資源(尤其包括最具競爭力之供應鏈夥伴、國際優秀人才、國際資本),切忌坐井觀天、閉門造車,損害國家與全體民眾之利益。

試問: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可能捨大求小,遵循政府錯誤政策,將荷商艾司摩爾、美商應用材料、蘋果、超微、高通、博通,排除於關鍵客戶與供應鏈之外,刻意優先採用台灣隊產品或優先服務台灣 IC 設計公司?再者,美國政府對台灣組織「晶片國家隊」反應,特別是在川普總統上台情境下,究竟是樂觀看待,或是判定其與美國利益相左,也是賴清德政府應該特別斟酌的重點。

或許有人認為,川普政府有可能支持此一構想,主要考量理由:一、供應鏈安全與美台合作,保障美國對先進晶片的穩定獲取;二、對抗中國大陸科技崛起,台灣透過「晶片國家隊」強化自身技術能力,與中國紅色供應鏈脫鉤。

然而事實上,在台灣現有半導體晶片產業供應鏈結構中,中國大陸廠商大多是客戶而非設備與原物料供應來源,故台灣致力產業鏈國內化,最大利益受害者可能是美、日廠商。當然,為了確保台灣經濟獨立性,站在自己國家立場,我們推動這些作為乃天經地義之事,但默默推動就好,何須敲鑼打鼓,在未獲其利之前,引起老大哥們的不悅,豈非愚蠢不智?

川普政府主要經濟政策是要求重要科技產業遷移至美國、增加美國當地投資與就業,台灣現在強調組建國內完整供應鏈之行動,似非完全符合川普取向(美國利益最大化)。同時如果台灣強調推動「晶片國家隊」可能被視為過於強調台灣自主性,引發中國大陸進一步反應,美國政府可能擔心此舉升高台海緊張局勢,對美國利益造成不可控之影響。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面對全球化競爭、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產業技術升級關鍵時期,最聰明且應該的發展策略是採取「國家隊」與「國際隊」雙軌並行策略,以期發揮優勢疊加成效,兼顧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市場競爭力,兩者不可偏廢。

我們要再次強調,台灣是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小型經濟體,如果希望產業在世界舞台出頭,必須認清自己的強項所在,除致力發展優勢,並同時與國際具競爭力之夥伴對接,方能確保經濟與產業發展之永續性。這其中分寸之拿捏,除仰賴台灣主要企業之靈活操作,政府決策官員的務實理解尤其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少數罹患大頭症閣員,扼殺台灣產業揚威國際市場之可能。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嫌少,可以不拿


2024-12-25 02:33  聯合報/ 黑白集
日前抱怨國民黨主導的財劃法是在懲罰高雄後,市長陳其邁24日持續喊話,希望立法院主動提覆議,讓財劃法有再討論的機會。 記者徐白櫻/攝影


新《財劃法》將三千多億元分配款分給地方,各縣市多了自主運用的財源,都很開心。但也有少數例外,高雄市長陳其邁就直言「對高雄不公平」,是「劫貧濟富」。黃偉哲也說,新法是「北部吃肉,南部啃骨頭」,嚥不下這口氣。

明明是有利地方財政的事,陳其邁和黃偉哲卻氣噗噗,不知道在不爽什麼。新《財劃法》的分配,是依各縣市的營業稅、所得稅、房屋稅之比重而訂,並非為特定縣市量身打造。依新法,高雄可多拿二四五億元,台南可多拿一六三億元,這可是一大筆錢。如果「南二都」嫌錢不夠多,那麼台東、澎湖、基隆等地要怎麼說?

陳其邁和黃偉哲眼睛盯著北部,心裡還懷著傳統的「重北輕南」情結,所以不滿。如果他們的眼睛轉向東部,看看後山的分配款,心裡也許就舒坦得多。再不然,看看中台灣。台中市人口二八五萬,比高雄多十幾萬人,依新法試算他們能拿到七○八億元,比高雄的七四五億還少。但是,大家有聽到盧秀燕抱怨嗎?

嫌錢少的話,陳其邁和黃偉哲大可宣布不拿新增的分配款。一來,帶頭「起義」,回捐款項幫中央解難。二來,做足向黨「效忠」的表態,贏得綠營喝采。問題在,這種作法會不會激怒市民,就得好好拿捏。以中央近年的揮霍,有些錢回歸地方,恰好而已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七提名人全死當,民進黨也踹一腳


2024-12-25 03:33  聯合報/ 社論
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僅獲八張同意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昨天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賴總統提名的七位人選全數遭到否決,一個也未通過。這項結果原在意料之中。但驚奇的是,民眾黨「唯一支持」的人選劉靜怡,竟也成了民進黨「唯一否決」的對象,使她最後僅獲八票,以最低票落榜此一結局,除顯示賴清德的提名人選缺乏正當性,也充滿朝野勾心鬥角的心機,耐人尋味

立法院剛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明文規定憲法法庭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十人,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九人。以目前的狀況,七名大法官屆滿退休後,只剩八名大法官。在七個提名人悉遭否決後,人數已不足以召開憲法法庭審議案件,更無法通過違憲宣告。因此,賴清德須依規定在兩個月內重提新的大法官人選,再爭取立院同意。

這次七名大法官人選均遭否決,與其說是在野黨惡意杯葛,不如說是賴總統的提名人選色彩太濃,缺乏公正、客觀、中立的形象所致,他們遭到封殺並不值得惋惜。最明顯的是,多數人選過去在特定事件上均與民進黨持同一立場,在廢死議題上,僅一位具法官實務經驗的被提名人反對廢死。如此「均質」的一群人,外界無法期待他們就重大爭議作出超然、前瞻的釋憲裁決,賴清德必須重新思考調整自己的提名標準

這次投票,國民黨團一開始即決定對七人全部投下否決票。民眾黨原本希望通過兩人,以便憲法法庭維持可運作的規模;但不知是否思來想去難以找到「值得支持」的人選,最後決定僅對劉靜怡投下同意票。而令人意外的是,儘管民眾黨未宣布他們支持劉靜怡,民進黨卻洞悉他們的決定,隨後黨團一致對劉靜怡投下反對票,使她無法過關。如此一來,劉靜怡原本可能成為「唯一過關」的大法官,卻變成了「票數最少」的落榜者。

民進黨團這招引起外界諸多猜測。民進黨寧可讓七人全部中箭落馬,也不願劉靜怡單獨過關;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劉靜怡的態度難測,無法確定她會堅定擁護民進黨政策若是這個因素,恰印證賴清德提名偏頗投機,連黨內都不「信賴」。原因之二,劉靜怡曾批評綠委王義川「蠢到爆表」等,因此無法忍受她出任大法官;若是這個理由,不就是「公報私仇」嗎?原因之三,是要破毀民眾黨扮演「關鍵少數」的企圖,從這點看,「小人之心」就一覽無遺了。

有趣的是,正因為民進黨團對劉靜怡的突襲,反倒讓外界可以撥開近日《憲訴法》爭議的迷霧,更看清楚事情的真相。民進黨原本指控,在野黨如果「完全封殺」賴總統提名的七位大法官,是故意要癱瘓憲法法庭,使國家憲政機器無法運作誰料,民進黨團自己最後也加入封殺戰場,把唯一可能過關的劉靜怡送上刑台。如此一來,民進黨豈不成也了參與癱瘓憲法法庭的「共犯」?

說穿了,七名大法官昨天同遭封殺,是因為賴清德的「賴友友」式提名太過偏頗,目的是為了落實民進黨的執政意志,強化綠色統治的社會控制,而不是著眼於台灣更民主、自由、進步的未來發展對這些一心服膺「黨意」的大法官人選,如果不予否決,就是坐視他們危害憲政和法治過去八年,「綠色大法官」一味配合執政黨意志行事,極少對行政機關作為提出指正,更不斷變更釋憲法則,從而創造出充滿爭議的見解這些年,大法官已失去公正、獨立的光環,甚至留下失格、無恥的罵名。這種情況,絕不能再持續下去!







【專家之眼】立院通過三法 在野黨下一步?

◆  【專家之眼】立院通過三法 在野黨下一步?









【專家之眼】立院通過三法 在野黨下一步?


2024-12-25 07:35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立法院日前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財劃法三大法案,上演朝野大亂鬥,最後藍白席次優勢下,仍三讀過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上周剛通過《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以下簡稱《財劃法》)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引爆朝野連續衝突。雖然社會多希望尋求解方,但從歷史經驗看來,未來持續相爭難免。

造成如今紛擾,當初修憲者「功」不可沒。把憲法修成總統有權無責,即便有人希望制度類似法國的雙首長制,但想想法國左右共治情況,再看看台灣實踐結果,除了扁政府開始時行政院長還提名唐飛做門面,閣員多是自己人外,憲法規定的最高行政機關首長成了總統意志的執行長,缺乏雙「首長」的實質換軌可能運作至今,總統執政失敗、掀動政潮頂多換掉行政院長,卻不必負擔風險,這是鼓勵總統權鬥制度,稱為超級總統制比較恰當

當然制度沒有十全十美,遺憾的是,我們也沒有尊崇憲制與慣例的文化。修憲後,曾經難得出現特別在乎自身形象的馬英九總統,他平時不太把手伸進其他四權,還會提名綠營人士博取令名,但相關舉措間接使他在執政後期遇到困難,甚至遺禍他下台後藍營潰敗,台灣社會似乎並不欣賞如此行事的政治人物。

外環境如此,現再加上由少數選出,曾經首開台灣地方自治史上,帶領官員不進議會兩百多天的賴清德總統。少數總統下次要贏,合乎邏輯的路就是兩條:一、爭取多數;二、裂解對手,使之不能形成多數。這些都要與在野黨進行零和鬥爭。而過去不妥協經驗對賴無傷,還能一路挺進至總統大位。至於過去自李登輝以降的總統們會跟在野黨談,從蔡英文上台後也沒這回事了賴領導的府黨,對在野黨態度就是一路戰到底,沒有僅憑在野黨妥協,就會相對退讓的意願。

造成紛擾者,當然也包括行政院。以牽涉千億的《財劃法》為例,立院財委會早在上個會期6月19日就做出決議,要財政部在新會期開議時提出修法版本,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在7月2日回應是,「我的想法一直很一致,現行的版本就是我們的想法。」等立院財委會初審通過修正草案,11月13日表決確認議事錄,在野黨仍喊話行政院提出版本,卓院長還是堅持說,以現在的財劃法版本來執行是最有把握的、「目前尚未看到比現行版本更好的版本」、未來大家會力求讓它執行得更公平。

到了立法院三讀通過後,行政院周一立即開記者會說明立場財政部長稱,財政部今年二度會商地方政府,建議分配指標已由80多個收斂到僅3個尚待協商,接下來還有權重等細部分配還要花時間討論,因此沒有及時提出行政院版修正草案,她強調當時有向立法院表達「努力中」。令人不解的是,財政部如果真認為本案重要,既然已經收斂到最後了,為何不快提版本,等國會討論時再討價還價修改呢?

要提醒在野黨的是,人民對朝野惡鬥早已麻木,所在乎者,是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高漲的房價菜價、不公不義的司法廢死與詐騙風氣、還有不斷空轉,無能解決問題的政府…等各種問題,剛通過的三法修正案,究竟對人民當前遇到的痛苦,有什麼安慰,甚至紓解的功效?

如果把風向帶往人民所望,例如,主張《憲法訴訟法》修改後的好處之一,是有更多機會讓執政者面對以政黨意識形態私心提名的大法官恣意造法、違逆民意釋憲造成的問題;修正《財劃法》之後,除了相關基礎建設及治水、交通軌道要作之外,具快速反應力的地方政府還可以趕快說明準備把多出來的資源用於哪些刀口,而不是多辦譁眾取寵的煙火晚會與增加私相授受的圖利機會;至於使罷免難度增加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又能讓安於任期的立委,準備修出甚麼可長可久的利民法案?在野力量應該要給人民換黨執政能開出新局的期待,想更上一層樓的政治人物不能輕忽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省思:燈飾平安?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45/web/ 

◆  1450與2700 教會還是最後平安堡壘嗎
◆  青鳥治國 就是最大的民主?
◆  執政還喊革命 台式民主奇蹟
◆  對幼童不當宣講 影響難以估量
◆  憲法法庭低度運轉 整裝再出發
◆  大法官鎩羽 給總統44巴掌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省思:燈飾平安?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省思:燈飾平安?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擺在實驗室的聖誕燈飾,讓冰冷的角落頓時有了過節的溫暖;其實燈飾只是平安的觸媒,而非平安的主體;心中有盼望,平安才會產生力量。 圖/張俊哲


許多年輕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四、五十年前的台灣,一棵塑膠聖誕樹與一條纏繞其上的聖誕燈,曾被視為奢侈品;至少,在我的家鄉南投是如此。我仍記得,當年要看到教堂外閃爍的聖誕夜燈,比吃到冬至的湯圓還稀罕。然而,它們都曾帶給我同樣的感受:溫暖

隨著經濟發展與流行趨勢的演變,聖誕燈飾早已不再是教會的專屬象徵。每年聖誕節前的一個月,全台各大百貨公司與賣場都卯足了勁,把聖誕樹加高加大,甚至將燈線擴展成燈海,藉以吸引人潮、刺激買氣。同時,不少教會也紛紛效仿,利用各式的燈飾點綴教堂,使其外觀宛若一座耶誕商城。然而,若教會希望透過燈飾營造節日氛圍,吸引民眾走進教會,實宜謹慎而為,以免讓絢爛的燈光誤導大眾,偏離聖誕節慈愛與平安的核心價值。畢竟,教會不是百貨公司,福音的本質是救贖,既免費又無價,實在無需借助炫目的燈飾來包裝

更令人擔憂的是,豪華的燈飾可能會讓部分經濟拮据的民眾卻步,誤以為教會只歡迎有錢人。這些民眾很可能僅止步於教堂外拍照打卡,卻不敢走進會堂解信仰。部分讀者會認為這是危言聳聽,但如果您曾因有限的收入而避開百貨公司的高價專櫃,或只是望櫃興嘆,卻不敢進一步垂詢,就稍能將心比心。從史料記載得知,耶穌降生於馬槽,而非豪華的嬰兒床他是木匠之子,時常與平民百姓為伍,充分展現了「接地氣」的形象。既然如此,為何每年要用如此耀眼的燈飾,讓這位樸實親民的「彌賽亞」以所費不貲的方式華麗登場?實在令人不解。

據悉,有些私人企業與地方政府願意補助教會較密集的鄉里,打造耶誕文化並豐富市容。若報導屬實,建議教會更應珍惜這些善款,優先以創意來彰顯耶穌降生的核心價值-「平安」,其次再去考慮如何吸引大眾的目光,以防徒具「燈飾平安」之表,而失去「主賜平安」之實簡言之,既然商場之燈飾擺明了要吸引消費,教堂外的裝飾也應讓人感受到平安與盼望,甚至有賙濟貧窮的善意。當然,要達到這樣的果效絕非易事,需具備極大的愛心與智慧。

我並非主張沒有燈飾的聖誕節才是正解。試想,若昨晚的平安夜,全台的商場與教堂陷入一片漆黑,街頭又將呈現何種景象?對於已有數十年聖誕燈飾傳統的建築而言,這樣突如其來的黑暗,甚至會引發部分民眾的不安。畢竟點亮聖誕燈飾已成為一種儀式,同時也形塑了「儀式感」然而,若儀式感失焦,可能會淪為徒具形式,甚至流於虛浮。我想,這恐怕不是降生在馬槽的耶穌,以及辛苦傳福音的眾教會,所願見之沉淪。

在這個聖誕節,祈願每間教堂外的燈飾能帶給人民好感,使其感受到教會散發出平易近人的平安,就像冬至的湯圓,那樣的溫暖 












1450與2700 教會還是最後平安堡壘嗎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吳榮鎭/大學教師(屏縣鹽埔)


日前,隸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台南大專學生中心」為支持有意願前往台北立院現場聲援「冬季青鳥行動」的高中至研究所學生,高鐵來回車資每人二,七○○元,以阻擋國民黨、民眾黨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等三案。此舉引發各界質疑。該中心雖聲明反駁指控,仍無法解開社會的疑慮。

首先,該中心聲明,大專學生中心主要目的是針對大專生、大專教職員、教會、大學社區等四個與大專有關的領域,作關心及服務的事工,也就是在台南地區從事教派間、校際間、師生間、教會間的合一事工,並不屬於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

然而,該中心既然不屬於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為何對於歷年來民進黨執政涉及貪、鬥、騙案例層出不窮卻鴉雀無聲?為何歷來僅支持學生配合民進黨主導的街頭抗議活動?又這些活動與該中心從事教派間、校際間、師生間、教會間的合一事工,有啥關係?

其次,該中心聲明,只是支持有意願前往立法院現場聲援「冬季青鳥運動」的學生,共同為台灣民主打拚。然而,家長要問的是,補助對象為何也包括未滿十八歲的高中生,這是負責任的作法嗎?難道該中心不知道,高中生極有可能因為受到二,七○○元的激勵與誘惑而搭車北上,加入衝撞立法院的行列,因而身心健康及生命陷入危險或傷害的險境嗎?又,該中心不知道動員未成年高中生加入政治抗爭活動,可能已觸犯《兒少法》嗎

最後,長老教會基督徒已對長老教會之社會及政治關懷方向充滿疑慮。目前擔任長老教會總會社會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曾被問及:長老教會比較支持民進黨、本土派?他說:「我們可能還覺得台灣基進立場跟我們比較近」,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主張就是「台灣要獨立」。

他又說,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教會提出的新訴求,其中包含:「要使台灣成為新的獨立國家」,支持的也不是中華民國架構下的台灣獨立。教會在進行教徒教育時,期盼能活出基督的見證又今年十一月三十日,長老教會在凱道辦理饗宴上百桌,鼓勵青鳥明年大罷免在野黨立委。他上台致詞:「各位一四五○大家好」,台下竟公開呼應。如此,長老教會總會的台獨政治訴求,已為全國長老教會會員帶來惶恐與不安如此,教會已不再是社會的最後一塊平安堡壘,牧者的權柄也脫離了「責任」與「專業」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前總幹事楊啟壽牧師曾發文呼籲長老教會要反思:長老教會長期參與台灣民主社會及政治關懷後,台灣社會已由戒嚴狀態轉為開放的民主時代。面對開放民主時代來臨,教會做為一個宗教團體,關懷社會及關懷政治有沒有範圍?如何在人權關懷及政治性議題間劃線區分?教會不能成為傳播仇恨種子的團體,而應扮演和解的使者一切的和平當然建立在公義的基礎上,台灣人心靈重建工作仍是關鍵

如今,某些長老教會牧者卻未採納楊啟壽牧師的建言,執意帶領教友走向台灣獨立,走上街頭,袒護特定政黨的貪、鬥、騙,更濫用牧者權柄,僅憑自己的政治好惡傳道。











青鳥治國 就是最大的民主?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吳斯懷/陸軍備役中將(新北市)


立法院通過憲訴法、選罷法和財劃法修法,賴清德說,「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標準的選輸不認輸,議會投票輸了,少數霸凌多數,直接行政獨裁硬幹,發動街頭民粹,呼喚青鳥上街,全世界都在看台灣這場「假民主」鬧劇。

「民主還分大小」?請問賴清德何者是「比較小的民主」,或「更大的民主」?賴清德認為,青鳥的街頭鬧劇(花國家預算,動員區區幾千人)就算更大的民主?或是遵從民進黨意志的才叫民主?

總統大選就是「最大的民主展現」,四成人民選出賴清德擔任總統,我們不滿意,但是這就是民主,只能認命,四年後再選;六成人民選出國民黨為國會最大黨,與民眾黨加總過半,綠營不服輸、不接受,議會打鬧、破窗、鎖門、潑水,眼看投票會輸,民進黨鼓動青鳥包圍國民黨黨部、立法院,發動街頭民粹,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想盡辦法拖延、抗拒、違憲、打算不執行。

民進黨是打算用青鳥治國?還是民粹治國?如果「更大的民主」就是行政獨裁和街頭民粹,那選舉的意義何在?柯建銘說這次修法是「滅台、亡台」,面臨國家存亡嚴重危機,有種請建議賴皇宣布戒嚴,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這種「少數暴力」才是摧毀民主,才是「滅台、亡台」

最後呼籲民進黨,有本事動員六成民眾上街鬧事,我們就接受賴皇「更大的民主」。














執政還喊革命 台式民主奇蹟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汪志雄/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立法院二十日審議《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執政黨立委於十九日破窗夜襲議場占領主席台,並號召場外動員聚集的「青鳥」衝入立法院,綠委甚至一度想幫忙開門,讓青鳥進入立法院,但後因高層有所顧忌,遂轉趨低調。

民進黨執政以來,從「黨政軍退出媒體」、「政治力離開校園」、「堅守行政中立」、「改革司法獨立」、「嚴守財政紀律」、「不做政治酬庸」、「拒絕政策買票」,到「體恤農民勞工」、「照顧社會弱勢」、「落實男女平權」、「土地永續經營」、「地主租稅正義」,沒有一項是可以通過檢驗的。國家一直處於紛亂的局面,政府忙著造謠栽贓,今天鬥政敵,明天扣紅媒,不斷利用「認知作戰」的大帽子,將「非綠刁民」打成親中賣台的中共同路人政府的行政團隊沒有一天是在好好執政,而是天天忙著選舉。試想,土地、海域尚且需要休耕、休漁讓萬物休養生息,而一個國家天天在動員、天天在鬥爭,如何能夠讓人民安居樂業,福泰平安呢?

民進黨非常擅長創造議題,製造動亂,在野是如此,執政了亦是如此。從最近的青鳥行動與國會抗爭,民進黨就是鐵了心不讓人民過上太平日子,民進黨立委黃捷甚至對青鳥們喊出「革命」這種聳動的字眼,即便已經身為執政黨,也要策動支持者出來遊街鬧事,製造對立,拉高仇恨值,明擺的是要藉著挑起社會動盪來掩蓋其施政無能

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都是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所提出的主張,因此民進黨阻擋這些改革法案非但不具正當性,而且在「服從民意多數決」這種最基本的普世價值上,更是欠缺民主素養。無奈民進黨仗著執政資源的豐富與動員力量的強大,不惜與在野黨正面對決,希望像總統大選一樣,可以藉著團結「死忠的少數」,再一次打敗散漫的「在野的多數」。這種「類文革」的奪權鬥爭,勢必會引發社會動盪,加深仇恨成本,對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民的安居樂業一點幫助也沒有

然而賴清德政府選擇一意孤行,無非就是希望藉著朝野的矛盾鬥爭,去分散人民對兩岸兵凶戰危以及台灣缺水缺電的國安危機。說到底,民進黨就是不願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因為社會愈紛亂,愈容易讓民進黨上下其手,掏空國庫;兩岸愈動盪,愈容易讓抗中保台的口號發揮效力,讓民進黨贏得選舉。這種由執政黨帶頭喊「革命抗爭」的民主鬧劇,堪比韓國總統尹錫悅的「短命戒嚴」,讓世界見識到了台式的民主奇蹟












對幼童不當宣講 影響難以估量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張惠博/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彰縣員林)


立法院院會上周甫三讀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修正案,民進黨立委王義川隔日即在社群上傳文字和影片,內容是他在苗栗向幼童宣講「白藍惡修三法說明會」的影片,還強調「教育要從小做起!不放過任何可以宣導的機會!」連綠營支持者也看不下去,痛批違法。

在王義川上傳的影片中,可以看見他說「今天各位來這裡上課,教育要從小做起…」,並訴說立法院三讀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等三個「惡法」,「亂修以後都會影響你們的未來。」之後,一位女童舉手提問「修惡法是什麼?」王立委回答「修惡法就是修得不好的法,會影響你們的未來。好!今天說明會就講到這裡。」接著一旁錄影的家長帶頭拍手叫好,似乎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說詞,對幼童有何不妥。

王立委若真的要對幼童談其在立法院的心得,不是不能談,但要以適合的內容與方式去談。傑羅米.布魯納(Jerome Bruner)不僅是美國,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他以「螺旋式課程」而聞名其著作具有巨大影響力,對於許多現代教育系統的建立也甚有裨益其實,長期以來,認知心理學家理論對於教育實務具有很大的影響,布魯納的貢獻更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位。布魯納在其《教育的歷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1960)一書中,即提出一個很有名的假設:「任何一門學科都可利用某種心智上的誠實方式,有效的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學童。」

然而,此假設並非指稱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學童都可以學習任何科目。反之,教師應針對學童的認知發展階段,選取適合的教材,並利用學童可以解的話語,進行重組或改編,則學童較能學會這些教材所蘊涵的基本概念。質言之,布魯納所謂的「心智上誠實方式」,即是指教師應使用適合學童認知發展階段的教學方式,包括教材與用語,以提供學生進行與其經驗相符的學習

由是以觀,王立委將其平日面對成年人的用語,直接對小朋友說,實有欠當,全國眾多幼兒園的教師,應最有感。其次,這樣的不恰當,並不會因其是否在校園,或是與朋友的私人聚會,而有所不同。此外,王立委若能藉機向小朋友說明最主要的民主概念: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對小朋友而言,將是獲益匪淺。否則,若讓小朋友留下錯誤認知,認為立法或修法皆須上演肉搏戰,對小朋友的影響,就難以估量了。













憲法法庭低度運轉 整裝再出發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董保城/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客座教授(台北市)


昨日立法院就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行使同意權,在朝野均對部分或全部人選行使否決後,並無任何人選得到國會多數同意,在總統未依法補提名之前,憲法法庭處於低度運轉,並未全然癱瘓。

新修正憲法訴訟法規定未來必須至少有十名大法官參與,且須有九名以上同意,才能作出違憲判決;當受理的案件因參與人數不足十名,得經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為不受理裁定。從而,現有八名大法官,雖依法暫時不能作出違憲判決、下暫時處分、宣告彈劾成立或政黨解散,但是否受理、裁定、開庭行言詞辯論等,則不受影響,直到補足至至少十名即可恢復往常運作。且新法有防呆機制,總統應於大法官缺位之兩個月內補提名,低度運作應持續不久

參考德國、日本、美國、捷克、韓國之法制或案例,各該國之憲法法院均有明定審理案件法定最低出席及同意人數。有鑑於內閣制的國家行政、立法一元民主,本身不太有僵局過久的問題,半總統制的捷克、總統制的韓國,在憲法法庭一一三年憲判九後我國的半總統制已經儼然成為總統制,所以捷克、韓國之憲法法院規定更值得我國借鏡。比較法上,有關大法官多少比例出席才可以審案,我國新法參照大法官人數同為十五名之捷克法制,也是十名(均約六十七%),且低於韓國法制的七名(約七十八%);有關違憲、彈劾,我國需要九票同意,與捷克法制均為九名(即六十%),韓國則是六名(約六十七%)。我國新法和捷克法類同,且低於韓國,不枉費過往我國司法高層和捷克交流的結果

國內有認為憲法法庭在新法規定下被實質癱瘓,無法發揮即時救難的作用,這其實是誤會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意義,哪怕是憲法訴訟法新增的裁判憲法審查,司法院也曾說明該制度非用來救濟冤案,也非第四審,而是一種特殊的憲法救濟制度。如果把憲法法院想成一台救護車,目前沒有正副駕駛,只有八位舊民意同意的大法官,其「反民主多數決」的狀況更嚴重,配備不全的情況下,不僅無法反映最新民意,強行上路的救護車,是解民倒懸,還是泥菩薩過江反被急救?

爰此,若為緊急狀況,該循一般法院司法救濟管道,即時為之;如需要全數大法官出手作出違憲判決,行政與立法的當權者應捐棄成見、妥為溝通,在兩個月內找尋最適合的救護車配備及人員,新的大法官人選一定要能反映民意與國情,更要有韌性能抵抗各方壓力,效忠憲法、超出黨派,以維護人權,才是人民的福氣。













大法官鎩羽 給總統44巴掌


2024-12-25 04:20  聯合報/ 施正鋒/政治學者、自由撰稿人


賴清德總統先前提名七名大法官,經立法院投票全部鎩羽而歸。此回大選後,執政黨只有五十一席,而在野黨合起來六十二席,無法過關原本就可以預知。姚立明雖然學者出身,政黨歸屬宛若搭公車,被刷下是「求仁得仁」。令人納悶的是,台大國發所所長劉靜怡竟只獲得八票,意味著連民進黨籍立委都不捧場,扣掉民眾黨黃國昌因私交投了一票,實質上是給總統重重打了四十四個巴掌。

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大法官會議釋憲自來小心翼翼,講難聽一點是「抹壁雙面光」。大家可能還有印象的是副總統能否兼任閣揆釋憲,以「不違憲但不妥」達到實質否定。同樣地,陳水扁擔任立委要求釋憲立法院是否有調查權,釋憲文轉彎抹角實則加以否定,判定只擁有七折八扣的文件調閱權。陳水扁上台朝小野大、有志難伸,提名八位、四位被打回票,馬英九巧門得利、蔡英文滴水不漏

憲法規範政府的權力、人民的權利、及兩者的關係,當憲法的規範不足、過時、或有疑義,大法官釋憲權扮演關鍵角色在民主國家,儘管大法官在自由與保守的光譜不免各有己見,司法正義卻不容染色。當年尼克森因為水門案件面對彈劾,雖然聯邦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有四名是他提名的,私下徵詢後自知難逃而自行下台;整體而言,他所任命的首席大法官柏格被保守派認為太自由。

蔡英文上台後提名七人為大法官,許宗力在爭議聲浪中回鍋兼司法院長。她在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底再提名四人,已超過三分之二釋憲門檻,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又提四人,有恃無恐。難怪,當在野黨縣市針對萊豬自治條例提出釋憲,大法官以無法執行而恣意否決;關於國會調查權釋憲,大法官大惑不解,認為調查權只為刑責彈劾,只能說囿於無知;若言有監察院就不能有立法調查,不是裝瘋賣傻竟是井底之蛙。

大法官會議最令人訾議的是越俎代庖,將釋憲無限上綱為立法權。誠然,三權分立並非立法、行政、司法壁壘分明,而是環環相扣,亦即司法也有些立法權,具體而言,就是判斷法律是否違憲。然而,我們看到最近的釋憲文,憲法法庭教訓國會立法要如何才合憲,儼然「查某囝教娘嬭轉臍」(女兒教母親切斷臍帶),實質在著手造法了。至於言詞辯論輕佻詰問,那是斯文掃地。

民進黨政府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假借改造之名通過《憲法訴訟法》,將釋憲表決人數由出席人數的三分之二,調整為全部人數的二分之一就可以通過。要是朝野沒有重大分歧,簡單多數無可厚非;不過,當權利捍衛者及權力仲裁者被質疑可能淪為政黨的同路人,遊戲規則從嚴是保險的作法。此番國會修法,規定評議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九人,剛剛好而已。

其實,被提名的人都學有專精,只是走過必有痕跡,在目前朝野對立的情勢下,令人懷疑是否能秉持羅爾斯在《正義論》所揭櫫「無知之幕」,變成犧牲打。在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年)初,學界想要在報紙針對總統的國家機密與豁免權寫短論,由於朝小野大、適逢大法官同意,台派公法學者裹足不前。終究有六人願意動筆,除了筆者,還包括劉幸義、許慶雄、吳志中、黃國昌及汪平雲,前者果真中箭下馬,義無反顧。






廖元豪/大法官一役,民進黨該認清宿命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大法官一役,民進黨該認清宿命
◆  廖達琪/梅克爾獨沽「自由」一味?
◆  方祖涵/贏球就是國球








廖元豪/大法官一役,民進黨該認清宿命


2024-12-25 04:19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昨日立法院投票,對賴清德總統提名的七位大法官人選,全數否決這個結果本來似乎不意外,可以給民進黨、青鳥,以及真心恨著藍白的群眾一個繼續攻訐的理由。然而,民進黨立院黨團辜負了民眾黨的「好意」,否決了唯一可能過關的劉靜怡教授。這個出招實在太戲劇化了,柯建銘為首的民進黨立委們,修理的不只是劉教授與民眾黨,同時也削了賴總統的面子!

有人說,這是因為劉是自走砲,罵王義川罵管中閔罵民進黨教育部還質疑蔡英文的論文。但劉教授的風格(也可以說是風骨),以及她臉書的貼文,賴總統與民進黨諸君在提名前沒看過嗎?如果民進黨早就知道劉的言論而無法容忍,為什麼要提名她,讓她來國會白走一遭?反之,要是賴總統提名時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那是民進黨立委槓上賴總統,認為大法官還是要聽話乖乖牌,所以這位被認為與綠營立場較近,但不百分百順服的候選人,也要刷掉?若真如此,那他們羞辱的不只是劉教授,而是每一位得到他們「同意票」的人選-你們就是聽話,我們才投票支持。就此而言,本次沒有過關的人反而應該鬆一口氣,不用被看成民進黨打手。

大法官同意權一役,以及賴總統上任以來的國會爭議、青鳥抗爭、朝野對抗,根源都在於民進黨始終不願承認自己是國會少數黨民進黨總幻想著還在蔡英文時代全面執政一旦無法遂行己意,就指天罵地,在街頭與網路動員,在立法院杯葛與打架。簡單來說,就是輸不起。

總統所屬政黨在立法院拿不到多數,怎麼辦?最根本的當然是與立法院各政黨協調,試著組成聯合政府。賴總統硬是要搞一黨組閣的少數政府,玩美國分裂政府那一套行政立法抗衡的遊戲。

陳水扁時期曾經搞過少數政府,舉步維艱,孰料賴總統、行政院以及民進黨黨團的作風比阿扁時代更鷹派十倍。人事案上,從獨立機關到五院人士,明明都要立法院同意,民進黨卻從來不徵詢立院多數黨(聯盟)的意見,所提的人也看不出有任何政治多元光譜。法律案方面,少數黨在任何國家的國會都註定要輸,能夠爭取到多數黨一些讓步,已經萬幸。然而,面對任何「賴政府不喜歡」的法案通過,民進黨永遠是咒罵抹紅,然後模仿袁世凱當年「公民團」包圍國會的方式去施壓恐嚇立法院。無效的話,就把大法官拉下水,將見仁見智的政策法案,都說成毀憲亂政,送去叫憲法法庭審查。大法官們本應把心力多花在人民權利保障上,現在卻成天要處理政治部門應該自己解決的爭端,還要被社會大眾懷疑是執政黨打手。

回到這次大法官提名。大法官的提名/同意過程,不是單純的資格審查,而必然帶有政治拉鋸。面對擁有同意權卻由不同黨控制的國會,總統當然應先放低姿態來協調人選或是提名一些中間派、政治色彩低,或政治光譜多元的名單。捨此不為,提出名單前連民進黨立委都沒參與,這樣就把人推出來挨子彈?說實在,如果總統真正尊重這七位人選,要做的就是先幫他們清空政治戰場,確保他們能過關,而不是送他們上火線去給人修理。這是多麼傲慢且輕忽的態度?以後還有哪個有風骨的人敢接受賴總統提名?

面對分裂政府,賴總統要向艾森豪、雷根、柯林頓學習:大法官提名溫和派、法案找最大公約數,不停止協商交換…做不到的話,那就只有「聯合政府」或「政府停擺」兩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