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國家隊之議應三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45/web/ 

◆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七提名人全死當,民進黨也踹一腳
◆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嫌少,可以不拿
◆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國家隊之議應三思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國家隊之議應三思


2024-12-25 02:25  經濟日報/ 社論
晶片示意圖。 路透


12月18日第12屆全國科技會議閉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會後記者會上宣布,將組「Chip Team Taiwan(晶片台灣隊)」,他表示台灣目前半導體產業鏈包含 IC 設計、晶圓製造及封裝測試,對接對象大部分為國外市場,也就是說我們半導體產業鏈製造出來的產品,大多數都是給國外大客戶,而非供應國內產業需求,政策上應予調整。此話一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界無不聞之錯愕,驚訝內閣閣員中,竟然有不知台灣經濟依靠的本來就是世界市場,居然有決策高官要花納稅人預算,反其道而行?

國家隊之名大家一定不陌生,之前政府帶頭成立的有口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綠能國家隊、無人機國家隊、打詐國家隊,彷彿喊出國家隊,就有了傾全國之力發展的底氣。

但所謂國家隊,實質意涵是什麼民眾根本搞不清楚,多數淪為口號或形式,尤有甚者,打著國家隊名號,趁機循特殊途徑大做生意,成了少數人賺錢利器,尤其是疫苗國家隊、綠能國家隊最為明顯,後者在業者彼此之間還屢起內鬨,弊端與紛爭不斷。

政府制定產業技術發展政策,除考量外交與地緣政治趨勢,主要應遵循經濟法則,順勢而為,以產業整體最大利益為依歸,並聰明槓桿國際優勢資源(尤其包括最具競爭力之供應鏈夥伴、國際優秀人才、國際資本),切忌坐井觀天、閉門造車,損害國家與全體民眾之利益。

試問: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可能捨大求小,遵循政府錯誤政策,將荷商艾司摩爾、美商應用材料、蘋果、超微、高通、博通,排除於關鍵客戶與供應鏈之外,刻意優先採用台灣隊產品或優先服務台灣 IC 設計公司?再者,美國政府對台灣組織「晶片國家隊」反應,特別是在川普總統上台情境下,究竟是樂觀看待,或是判定其與美國利益相左,也是賴清德政府應該特別斟酌的重點。

或許有人認為,川普政府有可能支持此一構想,主要考量理由:一、供應鏈安全與美台合作,保障美國對先進晶片的穩定獲取;二、對抗中國大陸科技崛起,台灣透過「晶片國家隊」強化自身技術能力,與中國紅色供應鏈脫鉤。

然而事實上,在台灣現有半導體晶片產業供應鏈結構中,中國大陸廠商大多是客戶而非設備與原物料供應來源,故台灣致力產業鏈國內化,最大利益受害者可能是美、日廠商。當然,為了確保台灣經濟獨立性,站在自己國家立場,我們推動這些作為乃天經地義之事,但默默推動就好,何須敲鑼打鼓,在未獲其利之前,引起老大哥們的不悅,豈非愚蠢不智?

川普政府主要經濟政策是要求重要科技產業遷移至美國、增加美國當地投資與就業,台灣現在強調組建國內完整供應鏈之行動,似非完全符合川普取向(美國利益最大化)。同時如果台灣強調推動「晶片國家隊」可能被視為過於強調台灣自主性,引發中國大陸進一步反應,美國政府可能擔心此舉升高台海緊張局勢,對美國利益造成不可控之影響。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面對全球化競爭、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產業技術升級關鍵時期,最聰明且應該的發展策略是採取「國家隊」與「國際隊」雙軌並行策略,以期發揮優勢疊加成效,兼顧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市場競爭力,兩者不可偏廢。

我們要再次強調,台灣是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小型經濟體,如果希望產業在世界舞台出頭,必須認清自己的強項所在,除致力發展優勢,並同時與國際具競爭力之夥伴對接,方能確保經濟與產業發展之永續性。這其中分寸之拿捏,除仰賴台灣主要企業之靈活操作,政府決策官員的務實理解尤其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少數罹患大頭症閣員,扼殺台灣產業揚威國際市場之可能。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嫌少,可以不拿


2024-12-25 02:33  聯合報/ 黑白集
日前抱怨國民黨主導的財劃法是在懲罰高雄後,市長陳其邁24日持續喊話,希望立法院主動提覆議,讓財劃法有再討論的機會。 記者徐白櫻/攝影


新《財劃法》將三千多億元分配款分給地方,各縣市多了自主運用的財源,都很開心。但也有少數例外,高雄市長陳其邁就直言「對高雄不公平」,是「劫貧濟富」。黃偉哲也說,新法是「北部吃肉,南部啃骨頭」,嚥不下這口氣。

明明是有利地方財政的事,陳其邁和黃偉哲卻氣噗噗,不知道在不爽什麼。新《財劃法》的分配,是依各縣市的營業稅、所得稅、房屋稅之比重而訂,並非為特定縣市量身打造。依新法,高雄可多拿二四五億元,台南可多拿一六三億元,這可是一大筆錢。如果「南二都」嫌錢不夠多,那麼台東、澎湖、基隆等地要怎麼說?

陳其邁和黃偉哲眼睛盯著北部,心裡還懷著傳統的「重北輕南」情結,所以不滿。如果他們的眼睛轉向東部,看看後山的分配款,心裡也許就舒坦得多。再不然,看看中台灣。台中市人口二八五萬,比高雄多十幾萬人,依新法試算他們能拿到七○八億元,比高雄的七四五億還少。但是,大家有聽到盧秀燕抱怨嗎?

嫌錢少的話,陳其邁和黃偉哲大可宣布不拿新增的分配款。一來,帶頭「起義」,回捐款項幫中央解難。二來,做足向黨「效忠」的表態,贏得綠營喝采。問題在,這種作法會不會激怒市民,就得好好拿捏。以中央近年的揮霍,有些錢回歸地方,恰好而已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七提名人全死當,民進黨也踹一腳


2024-12-25 03:33  聯合報/ 社論
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僅獲八張同意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昨天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賴總統提名的七位人選全數遭到否決,一個也未通過。這項結果原在意料之中。但驚奇的是,民眾黨「唯一支持」的人選劉靜怡,竟也成了民進黨「唯一否決」的對象,使她最後僅獲八票,以最低票落榜此一結局,除顯示賴清德的提名人選缺乏正當性,也充滿朝野勾心鬥角的心機,耐人尋味

立法院剛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明文規定憲法法庭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十人,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九人。以目前的狀況,七名大法官屆滿退休後,只剩八名大法官。在七個提名人悉遭否決後,人數已不足以召開憲法法庭審議案件,更無法通過違憲宣告。因此,賴清德須依規定在兩個月內重提新的大法官人選,再爭取立院同意。

這次七名大法官人選均遭否決,與其說是在野黨惡意杯葛,不如說是賴總統的提名人選色彩太濃,缺乏公正、客觀、中立的形象所致,他們遭到封殺並不值得惋惜。最明顯的是,多數人選過去在特定事件上均與民進黨持同一立場,在廢死議題上,僅一位具法官實務經驗的被提名人反對廢死。如此「均質」的一群人,外界無法期待他們就重大爭議作出超然、前瞻的釋憲裁決,賴清德必須重新思考調整自己的提名標準

這次投票,國民黨團一開始即決定對七人全部投下否決票。民眾黨原本希望通過兩人,以便憲法法庭維持可運作的規模;但不知是否思來想去難以找到「值得支持」的人選,最後決定僅對劉靜怡投下同意票。而令人意外的是,儘管民眾黨未宣布他們支持劉靜怡,民進黨卻洞悉他們的決定,隨後黨團一致對劉靜怡投下反對票,使她無法過關。如此一來,劉靜怡原本可能成為「唯一過關」的大法官,卻變成了「票數最少」的落榜者。

民進黨團這招引起外界諸多猜測。民進黨寧可讓七人全部中箭落馬,也不願劉靜怡單獨過關;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劉靜怡的態度難測,無法確定她會堅定擁護民進黨政策若是這個因素,恰印證賴清德提名偏頗投機,連黨內都不「信賴」。原因之二,劉靜怡曾批評綠委王義川「蠢到爆表」等,因此無法忍受她出任大法官;若是這個理由,不就是「公報私仇」嗎?原因之三,是要破毀民眾黨扮演「關鍵少數」的企圖,從這點看,「小人之心」就一覽無遺了。

有趣的是,正因為民進黨團對劉靜怡的突襲,反倒讓外界可以撥開近日《憲訴法》爭議的迷霧,更看清楚事情的真相。民進黨原本指控,在野黨如果「完全封殺」賴總統提名的七位大法官,是故意要癱瘓憲法法庭,使國家憲政機器無法運作誰料,民進黨團自己最後也加入封殺戰場,把唯一可能過關的劉靜怡送上刑台。如此一來,民進黨豈不成也了參與癱瘓憲法法庭的「共犯」?

說穿了,七名大法官昨天同遭封殺,是因為賴清德的「賴友友」式提名太過偏頗,目的是為了落實民進黨的執政意志,強化綠色統治的社會控制,而不是著眼於台灣更民主、自由、進步的未來發展對這些一心服膺「黨意」的大法官人選,如果不予否決,就是坐視他們危害憲政和法治過去八年,「綠色大法官」一味配合執政黨意志行事,極少對行政機關作為提出指正,更不斷變更釋憲法則,從而創造出充滿爭議的見解這些年,大法官已失去公正、獨立的光環,甚至留下失格、無恥的罵名。這種情況,絕不能再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