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實價登錄升級 健全房市邁大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深澳電廠僵局只是第一張骨牌
.聯合報黑白集/別以為只是台大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實價登錄升級 健全房市邁大步






經濟日報社論/實價登錄升級 健全房市邁大步


2018-04-29 01: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從民國102年(2013年)住宅實價登錄上路至今,已經五年多,內政部日前完成實價登錄辦法的修正,並送到行政院核定中,預計不久就可以推出新版的實價登錄辦法,讓住宅交易市場的資訊更透明、更及時,對健全房市是很重要的一步。
一般來說,住宅是國內絕大多數家庭中最重要的資產,而且由於價格昂貴,大多數國人一輩子買賣住宅的次數也不會有多少次,因此,住宅市場上消費者的市場資訊通常都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不動產的賣方,尤其是建商或代銷業者,對於市場的了解程度,遠比買方多很多。也就是說,不動產市場買賣雙方經常會有明顯訊息不對稱的問題;而且,由於買賣標的物件的價值很高,因此訊息較多的一方就會有誘因,利用訊息優勢去占另外一方的便宜。比方說,在消基會處理的買賣糾紛中,不動產交易糾紛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如何減少住宅交易雙方的訊息落差,避免造成交易上的不公平,就是健全住宅交易市場重要的一環
內政部提出實價登錄修正版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把住宅交易的價格與相關訊息,更快、更廣泛、更精準的揭露。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買賣雙方對市場都有更清楚的了解,從而減少被剝削的機會,而增加不動產市場交易的效率。
這一次實價登錄修法中,有三個最重要的部分:第一,買賣雙方交易完成後,必須立即申報登錄。以前是規定30日之內登錄,但在新法下的市場資訊是即時的,其透明性和及時性會更高
第二,預售屋的交易也要登錄,而不是像以前在交屋之後才登錄。這是非常重要的修正,因為預售屋市場經常是住宅市場的領先指標,最能反映現況。而且,由於住宅大樓興建期間較長,從預售屋推出到交屋大約要二至三年,其中可能已經經過好幾手的交易,甚至人為炒作,價格可能失準。由於預售屋交易最能反映市場狀況,其訊息當然應該充分揭露。
第三,辦法修正後,登錄時將直接把完整地址也揭露出來,而不是如同以前只揭露一個區段(約30戶)的交易價格;也就是說,未來每一個地址的交易實價都會被精準的揭露,如此可以讓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定會更接近,有助於迅速完成交易,而不是像現在只有賣方或建商掌握每一棟住宅的精準價格,使買方在談價格時處於不利的地位。
不但如此,每棟住宅都可以依地址清楚的揭露價格,未來每一棟住宅交易的完整歷史都會被記錄下來,如此買賣雙方可以更精準的判斷與預測該棟房子的價值。這種同一棟住宅累積交易過程,其實在許多先進國家已經行之有年,對於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有很大的助益。
把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依地址詳細記錄出來,唯一可能產生的疑慮,就是有人擔心會造成洩露個資與違反個資法的問題。
其實再仔細看一下就知道,揭露實際交易價格並不會違反個資的問題,因為揭露的是住宅,而不是個人或家戶資料,市場上並不會知道是誰住在哪一棟住宅裡面。
以美國住宅市場的交易習慣來看,每一棟房子的內部結構、格局、樓層及其他相關資訊,都會完整的被揭露出來,每一個人都可以上去查看。以美國這麼注重隱私的社會來說,都不認為這些訊息對個資有何影響,就是因為其揭露的是住宅資訊,而非個人資訊
我們很樂見內政部願意把住宅市場資訊做得更精準、更透明與更及時,相信不但可以縮小買賣雙方在訊息上的差距,而且對於住宅市場的交易會更有利。因此,我們希望政府不但要盡快修法,而且務必將新修內容加以落實。





聯合報黑白集/別以為只是台大的事


2018-04-29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濁水批評,蔡英文做的事連兩蔣都不會做,只有皇權時代才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拔管事件讓台大師生怒了,台大校友怒了。連柯文哲都說荒謬,以自己的台大教授身分批評決策。
但此事只關台大的事嗎?台大冠「國立」二字,但台大學生繳了學費,政府補助預算也來自納稅人,且看市井小民漫步台大校園賞杜鵑花,台大乃民進黨最愛掛在口邊的「人民的」大學,難道是「教育部大學」嗎?
如果有人以自己非「台大人」而覺事不關己,就大錯特錯。這次讓教育部開鍘得逞,你我小老百姓可以想像台灣之向下沉淪:
── 銀行和媒體等特許行業換照,如何被主管機關掐著脖子,別忘了姚文智任新聞局長時撤銷過媒體執照,日後遭法院判決違憲和三億多天價國賠,由NCC概括承受。
── 財團法人、基金會等,管你是學術、文化、公益性質,主管機關愛插手就插手,且看國語日報怎麼被教育部解散了董事會,且看公視董事長陳郁秀怎麼拔掉了華視總經理。
── 以此類推,開公司有政府管營業執照,蓋大樓有政府管使用執照……,老百姓的食衣住行育樂,哪一項不籠罩在「朕不想給,你別想要」之下?
「朕不想給,你別想要」,羅智強說的,遠比綠營自己人的林濁水要客氣。林濁水批評「總統透過管家來管理國會」時說,蔡英文做的事連兩蔣都不會做,只有皇權時代才有。
若謂「台大人你怎麼不生氣」,難道拔管事件只關台大的事?台灣人你怎麼不生氣,以為台灣不會倒退到皇權時代嗎?






聯合報社論/深澳電廠僵局只是第一張骨牌


2018-04-29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深澳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些人把話說得太滿,最後就會收不回來。政府政策也一樣,在野時唱太多高調,執政後便發現難以兌現,又為了維護顏面而拒絕轉彎,最後跳票自是必然。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即是如此,深澳電廠興建計畫其實只是第一張骨牌,拆穿了「非核」要以「空汙」來換取的殘酷真相。接下來,燃氣無法達陣、綠能破壞生態,乃至缺電和漲電價的問題都會相繼浮現,一環接著一環。
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有兩大重點,一是要在二○二五年時讓所有核電廠退役,由綠能取而代之;二是要將燃煤發電比重由目前的五成降至三成,天然氣發電比重則提高至五成。但近年國內空汙問題嚴重,台中、彰化與雲林等縣市喊出禁燒生煤,要拿燃煤電廠開刀。誰料,蔡英文上台不到兩年,就要興建深澳燃煤電廠,並稱若不建這個電廠,北部就會缺電。此舉,已戳破蔡總統所說「廢核不會缺電」的承諾
蔡總統上任前誇下海口,稱其能源轉型計畫不會影響供電,也不會讓電價上漲。但從去年的八一五大停電,到台電因廢核而造成虧損,在在讓人懷疑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可行性,深澳電廠案更將國人對蔡政府的不信任推升到了新高點。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對內開砲,批評經濟部未能將能源規畫路徑說清楚,環保署幫經濟部揹了黑鍋。究其實,是經濟部為蔡總統揹了黑鍋,因為連蔡總統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條路要怎麼走下去。
為了粉飾「不缺電」的謊言,內閣團隊最近拚命推銷燃煤電廠;過去被民進黨視為洪水猛獸的燃煤電廠,如今搖身變成了「寶貝」。閣揆賴清德稱深澳電廠燒的是「乾淨的煤」;環保署長李應元說可以舉辦公投,讓國人決定要重啟核四還是要蓋深澳電廠;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更說,請國人想一下,你家旁邊放一桶煤跟放一桶瓦斯,你會喜歡放哪一個?
歌頌燃煤,真的更符合世界潮流或民進黨理念嗎?只要看看中南部民眾深受空汙之苦,賴清德如何可能說服北部民眾相信深澳電廠燃燒的會是「乾淨的煤」?李應元要人們在「核四」與「深澳電廠」之間二選一,這是無賴的提法;民眾反核四,是相信蔡總統可以用綠電取代核電,而不是用燃煤發電取代核電。徐國勇的邏輯更是荒謬絕倫,他用一桶煤與一桶瓦斯的比喻,暗示燃煤電廠比燃氣電廠更安全。若果真如此,蔡英文要將燃氣發電比重提高到五十%,不是在提高台灣的國安危機嗎?
深澳電廠的僵局是蔡政府一手造成,冒進的能源政策讓缺電的風險大大提高。這次,賴內閣之所以欣然擁抱燃煤電廠,只是為了粉飾政府能源政策的左支右絀;而粗暴通過深澳電廠環差案,已讓社會大眾對蔡政府的信任全失。接下來即將攤牌的桃園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審查,環團杯葛的力度勢將加大,原本去年就要發包動工的接收站,啟用期程勢將被迫延後。如此一來,燃氣發電提升為五成的比重,二○二五非核的目標,都將跟著跳票。
蔡英文的能源政策今年將面臨兩大挑戰,其一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能否順利興建,其二是近期將發包的離岸風電興建案能否如期完工,才能在二○二五年核電除役時補上供電缺口。如今深澳電廠計畫陷入僵局,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遭卡關,接下來一張張骨牌都會相繼倒下,嚴重衝擊國內供電穩定。
政府若不能釐清深澳電廠的環保爭議,它勢將成為另一個核四翻版,不僅拖垮蔡政府的選情,也拖垮整個能源轉型計畫。如此一來,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計畫不用等到二○二五年,已可預知將以失敗收場。問題是,人民的健康,難道不比政府的施政顏面重要政府明知目標期程設定錯誤,卻不修正,難道不愚頑

【即時短評】管案像照妖鏡 多少亂世鼠輩現形

.【即時短評】管案像照妖鏡 多少亂世鼠輩現形

.【重磅快評】拔管後台大怎麼走 抗綠營霸權的關鍵指標
.【重磅快評】台大,請挺身和管中閔打這場大學自治聖戰
.【即時短評】管爺不能再沉默 該上法院了...
.【即時短評】教育部拔管成學術罪人 台灣高教全面淪陷
.【重磅快評】看文在寅撬開半島凍土 蔡英文還要磋跎?
.【即時短評】兩韓攜手跨越38度線 兩岸卻斷了線
.【即時短評】蔡政府政治追殺管中閔 大學自主陷三險境
.【即時短評】當農業無人耕作時 也不需要外籍勞工了
.【重磅快評】依法究辦?不忘掌權者曾如何嘲弄這4個字
.【即時短評】反年改不只反年改 凸顯一個世代的茫然
.【即時短評】提油救火!吳茂昆自身難保 拔管陷兩難
.【即時短評】別輕忽退警軍的強力反年改行動
.【重磅快評】請高瞻遠矚的潘孟安來當交通部長
.【即時短評】民進黨推動改革成「拒馬改革」
.【重磅快評】安倍苦刷存在感 台灣還要重蹈覆轍嗎?
.【即時短評】高鐵南延論戰 屏東人到底要的是什麼?
.【即時短評】政院留空間 軍人年改最高俸率恐下修
.【即時短評】政府敢做嗎?防疲酒駕駛其實有這幾招
.【重磅快評】能源轉型不是玩魔術方塊
.【重磅快評】陳菊適合當「政務武官」再入叢林砍殺?






【即時短評】管案像照妖鏡 多少亂世鼠輩現形


2018-04-29 19:33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教育部「卡管」近4個多月,當過小學老師的前部長潘文忠被罵得半死,最後不願當「劊子手」而辭職。新教長吳茂昆上任一周就拔管,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聘任案,讓台大及台灣高教陷入前所未有的「綠色恐怖」及寒蟬效應。
蔡政府太低估學術界的反彈力量,如今不但國立、私立大學校院協會先後聲援台大,發表聲明指責教育部戕害大學自治、讓高教陷入黑暗時刻。清大現任及前任4位校長,今天更力挺清大師生黃絲帶活動,發表429宣言,要求「免於恐懼的自由」,籲教部收回台大遴選事件的成命、立即修改大學法由遴選委員會自決大學校長人選、並落實黨政軍退出校園,還給校園乾淨自主的空間。
在學術界逐漸團結力抗綠色恐怖、要求蔡政府撤換吳茂昆之際,爭議纏身、卻誇言從未犯錯的「吳聖人」,上午受訪仍臉不紅、氣不喘地說,教部從來沒有干預大學自主,更直言「學術沒有真正的民主」,對外界指控絲毫不以為意
中研院士、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在教部拔管後,曾痛心指出,這在國際上會是一件dirty、ugly的醜聞!清大前校長劉兆玄說,民初軍閥都不敢這樣!更有台大教授感嘆,吳茂昆及蔡政府「做到蔣介石一生都不敢對胡適與傅斯年做的事」,把當年民進黨爭取來的大學自主踩在腳下。
管案有如一面照妖鏡,在藍綠惡鬥的政治亂世,照出多少貪戀名利,以正義、法律之名,助長綠營行政治追殺之實的政治及學術圈鼠輩原形;也照出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威權之實的真面目。

名家縱論/蘇起:東亞的連環戲\星期透視/戴遐齡:教育部最黑暗的一天

.拔管案/魏國彥:那個學者敢吃「人血饅頭」?
.拔管案/自己學校自己救
.拔管案/郭位:政府帶頭破壞大學自主 奢談國際認可
.大屋頂下/板門店啟示 兩岸路徑九原則
.星期透視/戴遐齡:教育部最黑暗的一天
.名家縱論/蘇起:東亞的連環戲
.兩韓終戰 兩岸何時融冰?
.誰憐老兵…拿青春換下一代和平
.要務實軍演 不要曖昧字眼







名家縱論/蘇起:東亞的連環戲


2018-04-28 23:41 聯合報  蘇起(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紐約時報報導,南北韓領袖27日高峰會猶如大師級的外交編劇,每一個場景都細心安排,圖為金正恩(左)和文在寅在藍橋上邊走邊聊。 (美聯社資料照)


今年的東亞是世界最受矚目的舞台。沒有任何地區像東亞這樣同時上演五場大戲,每一場都有足夠吸睛的聲光熱,又都重要到牽動許多人的心情乃至股市高低。
第一場當然是美中兩強的關係。一邊是自戀隨性的政治素人領導的守成超強,另一邊是自信沉著的政壇老手領導的崛起大國。這兩國與兩人的任何一舉一動都足以在太平洋掀起陣陣波瀾。第二就是剛剛落幕的第三次南北韓高峰會,雙方很努力避免落入前兩次的老套,積極尋找程序及實質上的新亮點。第三就是可能在五或六月舉行的美朝(鮮)「川金會」。這是由第一男主角川普親自編劇並導演的新戲碼,又是七十年來美朝第一次高峰會,所以兩韓峰會馬上被貶為美朝峰會的前菜。第四就是三不五時會熱鬧一陣的南海問題。第五當然就是我們熟悉的台海問題。還好這幾年北京與東京積極自制,不然東海海域還會是東亞的第六場大戲。
這五場戲同時公演,在二戰後的七十年間絕無僅有。由於好幾個主角及配角都在跨場軋戲,所以各劇劇情與演員的情緒必然交互影響。因此我們在台灣絕不應只盯兩岸關係,也必須認真看待另四場大戲。
兩韓峰會看似由南韓總統文在寅及北韓的金正恩領銜主演,實際上大家更關心的是稍後的「川金會」,因為它不僅更關鍵,也更難預測。川金兩位主角近年不斷有出人意表演出。七十出頭的川普一向精於也樂於表演,入主白宮後如魚得水,頻頻脫稿,迭創收視高潮。年紀小他一半的北韓金正恩不遑多讓,首先藉著核試及洲際飛彈大幅提升全球焦慮,然後利用平昌冬奧的滑坡來個急速迴轉,不僅啟動兩韓和解,還突然首訪北京,以增強自己面對南韓及美國時的談判力量。他年紀雖輕,籌碼也不多,但透過時機拿捏及精準操作,使他每一台步的效果都能極大化。
所以各界在會前對兩韓峰會一直審慎樂觀,但對「川金會」卻有期待,更有存疑。不過這次美韓朝的和解與過去有個重大差異,那就是三方都有重大內部壓力。韓國文在寅旗幟鮮明,六月又馬上有地方選舉及修憲投票,自不在話下。更關鍵的是美朝。
永不服輸的川普總統其實正面臨上任以來最大危機。針對他當選正當性的「通俄門」調查加緊收攏,包括前國安顧問在內的多位昔日幕僚紛紛認罪或與司法部門合作。他的辯護律師團縮小到只剩專長不盡適合的一人。他的私人律師最近又被聯邦調查局搜索並查扣了大批資料。川普過去交往過的情色女星竟在這時跳出來上電視大爆他倆床第腥料,締造美國電視廿幾年來的最高收視率,並直接導致多位共和黨議員宣布退出年底期中選舉。其中年僅四十八歲眾院議長的棄選更是重磅炸彈。一般估計,如果年底共和黨失去眾院多數,川普明年被彈劾的可能性大為升高。
為了挽狂瀾於既倒,川普就重整執政隊伍,試圖兌現競選諾言,以保住基本盤。其中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就是為了削減選民關注的貿易逆差,並不完全是「反中」,甚或「美中全面戰略對抗」,更不是「愛台灣」。他迫不及待抓住金正恩意外遞出的橄欖枝,也是基於同一動機。既轉移國內困境焦點,又給自己創造歷史機會。對他而言,何損之有?
金正恩也一樣。他早在二○一三年就推出有別於亡父金正日獨尊軍事的「並進」政策(即核武與經濟齊頭並進)。近年中共積極參與的國際制裁重創北韓經濟,使得他不得不在四月廿日的勞動黨大會上宣布已經「完美無缺地實現國家核力量建設」,現在要「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個類似鄧小平四十年前大翻轉的「改革開放」,如果是真誠的,當然需要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正如同當年鄧推動美中建交,金正恩選擇了兩韓和解、中朝和睦、及美朝和緩。
既然如此,對川金會的發展可以審慎,卻不必太悲觀。如兩個峰會都進展順利,韓半島「熱點」將立時降溫,而台海僵局必然更加突出。台灣是等著大國來處理「台灣問題」,還是該像南北韓那樣主動創造時勢,其實就在一念之間。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星期透視/戴遐齡:教育部最黑暗的一天


2018-04-28 23:47 聯合報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教育部宣布「拔管」,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聘任案;要求台大遴委會重啟遴選,將遴選程序退回資格審議階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拖延一百多天的「卡管」戲碼,不堪入目地結束第一輪角力。在上任不久的吳茂昆部長操刀下,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派任,做出要重新遴選的關鍵決定!
教育部竟以「大學校長是學校的領航人,當然要接受較高標準的道德檢視」,宣稱遴選過程有瑕疵,要求台大遴選委員重新全面檢視文件,完備遴選程序作業後,再依程序報部
民主的可貴,就在於法治。即使台大曾針對校長遴選是否適用行政程序法有所討論,並以法務部函釋,依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確定公立大學校長遴選時,應優先適用校長遴選辦法,不受行政程序法約束,予以回覆報部。教育部仍無視法治精神,做出如此決定,實已失去其要求他人符合道德標準的高度。
台灣解嚴已卅年,在此案反映教育部和國立大學的從屬關係,似仍停留在戒嚴時代,令人感到遺憾!更令人失望的,是過去以李遠哲為主,高談闊論「校園民主」、「大學自主」的學者們,如今是否還堅持過去的主張?我們不只期待媒體報導他們的真實立場,更希望學者們主動召開記者會,公開說明!若李遠哲和其他侈言校園民主的學者,主張台大應該向教育部屈服,只要有勇氣開誠布公,願為高教歷史負責,也算是另類學術良心吧!
據教育部公布之管中閔「罪名」,其實在過去廿年中,不少國立大學教授可能都疏忽了!而且某些已就任大學校長,也可能身陷此泥淖中。若教育部如同其於記者會所楬櫫,將舉起公平正義之大旗,堅持要在全國範圍內徹查,並溯及既往,只怕會引起白色恐怖般的負面影響!這情況一旦發生,恐怕結果會遠超過教育部可承受範圍!但若僅適用於台大校長之遴選,則恐怕是司馬昭之心,更難杜眾人悠悠之口。
台大當局,如果處理不慎,貿然接受教育部裁示,只怕不僅解決不了爭議,校方也無法說服師生。爭議持續延燒的結果,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台大過去光榮校譽,台大可以自我矮化、自取其辱嗎?
若台大抗拒不了教育部施壓,又囿於抗爭之後,可能不幸被刪減預算,令台大喪失更多國際競爭力,師生可考慮舉辦校園公投,並邀請校友屆時回母校參加公投!教育部玩政治遊戲,台大師生千萬不可輕易妥協、自我矮化,一定要堅持立場!全國各大學師生,甚至所有社會公正人士,都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延宕約四個月後又不公不義的強制決定,不僅過程中製造高等教育學術發展障礙,更引起台大校園和知識界諸多不安和衝突;在教育部宣布台大須重啟校長遴選的同時,實讓教育部在教育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也為政府干涉校園自主之事蹟,更增添一筆!






拔管案/郭位:政府帶頭破壞大學自主 奢談國際認可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郭位/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漫畫/波波
台灣大學年初遴選出新任校長為管中閔,教部前天駁回此人事案,引發外界軒然大波,學者們憂心拔管產生寒蟬效應,「誰還要來選大學校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彩虹有七種顏色,政治立場、社會人士也各有七彩顏色。只要遵守法規、做出學術貢獻,大學認可七彩光譜上各角落的師生,不論個人的政、經、性別、出身、社會背景。我出身非主流社會,曾受聘美國的大學,當過多年工學院院長、國家能源實驗室高級管理團隊,也聘請過來自不同背景的七彩教職員工。這是國際標準,也是美國高等教育傑出的重要原因,不必贅述。
管中閔院士接受提名,憑著學術成就,於今年一月五日,依法由各種顏色組成的廿一人遴選委員會推選為台大校長。教育部理當在廿四小時內聘任管中閔,於二月一日上任。
主政者卻布下天羅地網,蹉跎了將近四個月,先後透過立法院、媒體放話,提供教育部發出莫須有的公文、電郵,選擇性的採用網路消息,大軍壓境地要求遴選委員會重新評估一月五日的決議。此計失利,教育部繼而要求台大校務會審議遴選委員會,實在荒謬。當校務會議以高比數擱置教育部的疑問、確定遴選委員會早先作出的決議正確無誤後,手腳比劃失策者,見笑轉生氣,劍走偏鋒,居然以「學術倫理、基本誠信並未被彰顯」為由,像法官似的,駁回遴選會決議
我不清楚管中閔在七彩光譜上的輕重位置,但是這一點並不重要,因為台大是個大學。經過近四個月的折磨,教育部前天以低下的手段,否決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推舉,顯然並非他有違規之舉,否則一月五日後的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下此決定,哪裡需要大砲打小鳥,在架起層層關卡之後,史無前例也於法無據地組成跨部會「政務官」級的政治諮詢專案小組,聯手研擬取消任命。
政治霸凌高教,國際罕見,台大遴選事件卻不是台灣近年的特例,就此而言,政府較百年前的軍閥還等而下之。
台大校長遴選,管中閔被推薦,本人並無所失;台大因此停頓,影響也許有限。不管是誰的主意,春風何處好?盜亦有道,戴著面具抹黑他人,轉型不正義,有違台灣純樸的本土文化,政府帶頭破壞「大學自主」的核心價值,沒有資格要求國際認可






拔管案/魏國彥:那個學者敢吃「人血饅頭」?


2018-04-29 09:15 聯合新聞網  魏國彥/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環保署前署長
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魯迅小說「藥」裡面有個既迷信又殘忍的場景:華老栓為給兒子治癆病,聽信傳言,特地跑去刑場買下沾滿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這血是革命志士夏瑜為救國救民壯烈犧牲而流淌在刑場上的血,而他所發願要救的民眾並不理解他,反而慶幸他的死,有人血饅頭當藥吃。
27日晚間教育部拍板確定「卡管」,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重新回到「審查參選人階段」,政次林騰蛟表示管中閔教授也符合校長遴選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消極及積極資格,只要台大完成相關程序,教部就會依法聘用。
然而,這倒撥時鐘,退回重來的戲碼,還需要當初參加遴選的八位候選人配合演出才行。記者追訪,已經有兩位參選人高掛免戰牌,拒絕再玩。沒興趣再來一次的原因很多,光看管爺怎樣被卡被管,首先就要掂掂自己的份量。新一輪的遴選與半年前的大不相同了,社會、媒體、政治人物無不拿起顯微鏡、放大鏡、照妖鏡、凹凸透鏡把人照個透徹,就像檢驗前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校長一樣,查你有沒有到大陸交流、兼課、兼職,問你有沒有開公司、申請專利?
就算通過重重關卡,選上了,還要看教育部眼色與臉色,調整一下自己的顏色。想到這一層,有藍色嫌疑的就不想玩了。那剩下的,就會被認為夠綠,綠油漆撥下來,想洗也洗不掉。
更不堪的是,這台大校長職位是砍了管爺之後才有的「人血饅頭」,那個學者忍心開口大咬?那位教授敢細嚼慢嚥?





大屋頂下/板門店啟示 兩岸路徑九原則


2018-04-28 23:56 聯合報  黃年
兩韓領袖在板門店舉行歷史性峰會。 (路透)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兩岸關係如何發展,也許可從板門店的兩韓文金高峰會獲得啟示。「朝韓模式」顯示兩韓的問題在「兩制」,兩岸的問題在「一國」
試以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與此次文金會作一比較。
文金會中,金正恩文在寅為總統先生,文在寅稱金正恩為委員長先生。文在寅以大韓民國總統身分簽署宣言,金正恩以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身分簽署宣言。兩韓所有與會人員皆使用各自政府的官銜
馬習會中,二人未使用各自的政府官銜,而互稱為「台灣領導人」及「大陸領導人」。大陸媒體報導台灣與會者的官銜皆加上「引號」
這正是兩岸與兩韓的主要差異。兩韓在各種交流上幾無進展,連「開城工業區」及「金剛山觀光」兩個試點都難以為繼。但是,兩韓在二○○○年舉行了金大中總統與金正日委員長的官式會面,又在二○○七年舉行了盧武鉉總統與金正日委員長的官式會面,此次文金會已是兩韓政府第三次的官式高峰會。
相對以觀,兩岸關係則因北京不接納及不尊重中華民國體制的對等地位,以致雖然兩岸各種交流的成績皆十分顯著,卻因雙邊體制架構的裂縫不能解決,無法確立「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遂使豐富的交流成績不能體現其政治效果。
文金會可互稱官銜,為何兩岸不可以?就馬習會言,馬不承認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不承認馬為中華民國總統,若與馬承認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及習承認馬為中華民國總統相較,哪一種情況對兩岸的政治整合比較有益?
習近平讓馬英九不承認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與金正恩稱文在寅為總統先生,哪一條路徑較合理可行?
我在四月十五日的「大屋頂下」專欄說,「朝韓模式」表達的是:「一韓各表」、「大屋頂高麗」(一韓同表)、「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大屋頂高麗兩制」、「現在進行式的一個韓國」、「分治而不分裂」、「互統一」及「共同締造論」等。這些概念,其實長期存在兩岸之間,但兩岸做不到,兩韓卻大體上做到了
兩韓與兩岸的主要差異在於:文在寅與金正恩相互承認國號與官銜,馬英九與習近平互不承認國號與官銜。
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必須有一「過程」,並朝向一「目的」。亦即應自「合理的過程」,朝向「改善的目的」。不論是過程或是目的,皆不能沒有「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也就是皆不能沒有一個「去引號」的過程。
板門店文金會風光落幕,回頭論兩岸關係。以下試舉九原則,亦即九條思考的路徑,供兩岸有心人斟酌:
一、心靈契合原則:此一原則在確保「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這個原則可說是所有九項原則之中的最高原則,其他八項原則皆是為體現此一原則而設想。心靈契合既是最高原則,其他原則也就有了準據。
二、現在一中原則:「一個中國」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台灣持守中華民國憲法,不主張台獨,大陸則不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亦即,雙方共認兩岸現狀是「分治而不分裂」,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共同屬於「一個(大屋頂)中國」,此即「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
三、雙邊共締原則:兩岸共同屬於現在進行式的「一個(大屋頂)中國」,並也以現在進行式共同締造「一個(大屋頂)中國」。此即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的「共同締造論」。若論及統一,這就不是「被統一」,而是「互統一」的架構
四、比例保護原則:由於兩岸體制互異及規模懸殊,所以,相對在量體上較小的台灣在互動中應受較優保護。大陸的量體優勢應當用在包容台灣,而非壓迫台灣,或消滅中華民國。
五、現狀發展原則:「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即是基本的「現狀」。在此現狀下,兩岸應在「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的理解上,試圖向前向上發展。例如:北京不再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即可在兩岸兩辦(國台辦與陸委會)首長互稱官銜的起點上,推展至其他政府機構及官職的相互承認及接觸,亦可考慮各設或共設「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之類的機構,取消兩岸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白手套。此即現狀發展原則,現狀是存量,發展是增量,從治權領域的「互不否認」到「相互承認」做起。
六、內外區分原則:在「現在一中原則」下,兩岸以「大屋頂中國兩制」相互承認治權,並推進「現狀發展原則」。這是兩岸的內部關係,可能較易做到。至於兩岸對外部分,亦在「現狀發展原則」下,可建立高低兩個綱領。低綱領部分,即是在現狀下宣示「外交休兵」,及大幅改善台灣的國際空間,並以法制條文保證「現狀發展原則」的持續發展。至於高綱領部分,則如在「一個(大屋頂)中國」下,兩岸共同進入聯合國,實現「大屋頂中國兩席」等構想。然而,兩岸對外關係畢竟比較複雜,也許可在「先內後外/內外區分」的考慮下,隨著雙方互信的積增,漸次有序推動「現狀發展原則」。
七、文明典範原則:建立兩岸未來關係的終局方案,必須「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並以實現「兩岸同胞的偉大和解」,來體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即,不能使兩岸的終局方案,汙染甚至血染了民族救贖及人類文明。
八、法制保證原則:兩岸在二○○八至二○一六年,已簽訂二十三項協議,謂此等同於二十三項「和平協議」,亦不為過。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方案,仍應以建立法制及協議來落實。亦即議簽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等,皆是可以追求的目標。簽約必須在「現在一中原則」下,兩岸均以政府地位簽署;約文的內容亦須符合前述諸原則,並保證體現。
九、國際理解原則:兩岸僵局,須由兩岸自己化解。但兩岸不能自外於國際,國際也不會坐視兩岸以非和平或不公平的方式強橫建立終局方案。因此,兩岸關係未來方案不能違離國際的理解和共識,亦屬必然。前文所論八個原則,也是在考慮國際的接受性。






兩韓終戰 兩岸何時融冰?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苗知睿/小學教師(台南市)
兩韓同意年內終戰。 路透


北韓領袖在歷史性峰會中,同意終止延續七十年的對戰狀態,並尋求朝鮮半島「徹底去核化」。
看在筆者眼中,台海兩岸何時可以結束敵對狀態,雙方開誠布公地尋求共識,藉由簽訂和平協議,讓兩岸不會動輒擦槍走火。
誰該遞出橄欖枝?台灣領導人是否應積極思考,釋出善意爭取中國大陸的回應。而非一再挑釁中國大陸,平添台海動盪不安的因子。
兩韓終戰,受益的是人民蔡英文總統應有更高智慧,做出對人民有益的決策,讓冷凍已久的兩岸關係化冰,撥雲見日;歷史關鍵時刻,小英總統應做出正確的抉擇。





誰憐老兵…拿青春換下一代和平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成靜傑/國中教師(台南市)
立法院針對軍人年改舉行公聽會,八百壯士等退役軍人及退休警消群眾在立院門口前抗議,陳抗人士欲強行翻入立院,與警方上演鐵鍊對油壓剪的戰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韓成功進行一場世紀峰會,簽署「板門店宣言」。在這個當頭,不免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流金歲月。
求學期間一次晚餐中,同學談到又有人順利「閃兵」,讓在場男生,不禁抱怨這世界實在太不公平。
這時,南韓籍同學出聲要我們不要抱怨、討厭兵役。他說:「比起我們,你們當兵安全得多」、「我家住在漢城(首爾),離板門店只有不到五十公里,之前金正日挖地道就快要到漢城」、「當兵時,我們隨時都要準備打仗」。眾人問:「那你喜歡當兵嗎?」他有了讓我們覺得「正常」的回答:「誰會喜歡?在軍隊隨時會死人」。
等自己服兵役時,碰上台海飛彈危機後的緊繃情勢。在長官「加強本職學能」要求下,實彈射擊頻率提高了不少。日子,常常是從天不亮到庫房檢查兵器、戰戰兢兢領取並檢查彈藥、布置陣地、忐忑地期待每一發炮彈都要順利發射出去,以及接下來更耗時的撤收、保養裝備到深更半夜。
總期待阿兵哥生活早日過去,卻在為抽中「金馬獎」同學接風時,聽到「據點被機帆船包圍,長官下令先寫『家書』再進陣地」、「徹夜輪番發射照明彈,監視海面狀況」、「看得到驅離射擊的子彈激起的水花」的對峙場面,原來不只是傳說。軍旅生活的怨言又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日前,退役軍人反年改的流血陳抗,激起眾多議論。憶起過往,相信今日走上街頭的老兵,當年應該也都曾以自己青春,應對過那段兩岸對峙的局面,都不希望後輩有相同的經歷。
日昨國防部揭示軍人退撫基金資金缺口,並且還會持續不斷地填不滿。如果您覺得一年數百億耗用在老兵身上是浪費的話,檯面上政治人物,是否願意接踵南、北韓後,也開始謀求兩岸和平之道呢?若不願意,那就快想想世上還有沒有更廉價而可保衛大台灣的方式吧!






要務實軍演 不要曖昧字眼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台北市)
今年國軍漢光34號演習,想定狀況完全以今年敵情作為攻防構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兩岸軍力嚴重失衡,國防部提出新戰術構想,表示將改以迫使敵奪台任務失敗來定義戰勝
決策者能夠承認軍力差距,並務實調整部署與火力,應該值得掌聲。但既然承認對岸的強大,國防部必然了解,一旦開戰,第一波搶灘攻擊絕非代表全部勝敗。既然要演習,國防部必須將戰端開啟後的各種可能列入考慮,否則再怎麼重新定義勝負,沒有任何意義。
國防部的「不對稱」戰術構想,類似新加坡多年前提的「毒蜂政策」,目的是讓敵人清楚發動戰爭的代價,進而達到避戰目的。但新加坡的假想敵是馬來西亞或印尼,這兩國軍經實力有限,顯然無法在一擊後還持續進行第二波攻勢。就算一擊搶灘成功,毒蜂戰術也會讓入侵者付出龐大代價,從而省思發動戰爭是否值得。
台灣面對的潛在敵人,是軍力僅次美俄的中國大陸。在擬定對台作戰計畫時,當然不會只規劃一波攻勢,必然是鋪天蓋地海陸空聯合作戰,就算我能阻敵於灘頭,面對隨之而來的飽和攻擊,是否還有能力承受?尤其重要的,中共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受戰爭代價能力當然無庸置疑。
說穿了,這個新構想的成敗,其實是假設成功阻卻第一波攻勢後,美國或日本能立刻馳援填補耗損。美日如介入,中共鋼牙再利也不可能咬得動台灣這塊番薯,首波勝利因此才具真正意義。
如果美日馳援是整個戰術構想的核心,便不能不質疑,何以美日部隊移動,在整個演習中都未納入規劃?南韓國力在台灣之上,但演習對抗北韓時,都還知道必須有美日參與;日本軍力排名世界第七,但演習俄國威脅北海道時,也沒有忘掉找老美協同作戰。甚至釣魚台島,日本演習驅敵奪島時,也同樣要靠美軍配合。台灣實力不及韓日,何以在演習時卻看不到美日角色?
由於美日與我國沒有正式邦交或軍武協定,冀望美日與台灣聯合軍演,有些不切實際。但問題是,美方高層不斷在各種場合表示,美國應該協助台灣對抗中共;長期以來,我政府也常暗示,台海有事美日定會插手。幾年前當美日把「周邊有事」納入「安保條約」時,台灣不是有許多人因此興奮莫名?台灣學者去年訪問日本,也曾向外務省官員表示,台日應該進行聯合軍演,但日本官員以「會向上級反映」一語帶過,迄今沒有回覆。
如果美日協防對嚇阻中共入侵具關鍵性,軍演沒有將這因素涵蓋,便是個不完整的軍演。如果基於國際現實,美日無法與我軍進行聯合軍演,台灣也可在兵推中將這因素高調納入;甚至,創造個橘軍或黃軍,演練美日軍隊海空行進路線。
這樣做也許招來美日抗議,但美日如明白表示沒有意願介入,台灣民眾或可趁早死了這條心,不要每次兩岸一有狀況,都假設有美日做靠山。
美國如果擺明不插手,甚至斥責台灣不該在軍演中預想美國角色,也請他們往後少對台灣的國防預算指三道四,因為台灣的武器採購,應以協同美軍作戰為想定,美軍如果不來,政府幹嘛還要犧牲軍公教退休金去採買派不上用場的武器?
蔡總統說,在國際政治上台灣也可扮演棋手,而不會僅是個棋子。果如此,請在下個月開始的漢光演習中,讓國人見識一下台灣將如何落子。

黃介正/一個民族兩個韓國 結束敵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黃介正/一個民族兩個韓國 結束敵對
.范疇/急於「去XX化」 不如「迎台灣化」
.趙春山/金正恩如何發揮北韓「流浪價值」
.朱宗慶/在制度演變中持續實踐理想
.葉銀華/公司實質受益人的漏洞
.李清志/公園划船與人生夢境
.蘇蘅/川普的媒體保皇黨正在坐大

.王健壯/陳菊與黃煌雄的權力考驗
.王文華/紐約最酷的店,賣的是…
.嚴震生/我們不是選牧師
.黃介正/台海再成軍事衝突熱點?
.趙春山/中共軍演,「未演先轟動」!
.盛治仁/別成為好員工離職的推手
.薛承泰/論價值與價格在台灣

.陳立恆/「慢」政策,請放過我們的「活」資產
.施振榮/跨域共築台灣夢—最佳體驗的智慧城市
.葉銀華/獨立董事真的沒有發揮功能?
.周行一/好的環境吸引好的人才
.林中斌/金習會的潛因
.洪蘭/「積勞」的上校 因何「病故」?
.方祖涵/翱翔青史的雷克蘭飛虎

.王健壯/這個政府已經走火入魔
.王正方/我們都是傻瓜嗎?
.馬凱/幸福國不快樂的國民
.嚴震生/金恩遇刺半世紀後的民權省思
.薛承泰/我是人,我沒有鐵肺
.盛治仁/希望黃煌雄妥解台灣歷史情仇
.方祖涵/頂尖選手的憂鬱

.黃介正/美台新關係的吸引與慎思







黃介正/一個民族兩個韓國 結束敵對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南韓總統文在寅(右)陪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跨越兩韓分界線到南韓,金正恩後來忍不住感嘆:「為什麼到南韓會這麼難呢?」 美聯社資料照片



有如天體運行,星球自轉公轉恰得其位,又好像不動如山的保險櫃,左右輪轉十一年後,重層密碼鎖得以對位,南北韓第三次領袖峰會,在雙方以民族的、對等的基礎上,以及善意的、用心的巧思中,向環伺的強權傳達「韓國的事,歸根結柢要由韓國人民自己來辦」的訊息
歷史的機緣未必千載難逢,北韓核武與飛彈威脅具體成真,國際經濟制裁與軍事脅迫極度到位,固然是此次朝鮮半島危機出現轉圜的關鍵,相關國家決策主角的組合,亦屬絕妙。韓國的文在寅是「北方人第二代」,且有盧武鉉政府前次峰會經驗;美國的總統恰巧是力反「華府建制派」,有別於共和黨傳統思維的川普;中國大陸有個強勢決策不含糊,不容平壤調皮任性的習近平
文在寅與金正恩簽署「板門店宣言」,韓半島之和平與發展曙光乍現,僅文字內容即令人激賞不已。然而前兩次南北高峰會,不是也有握手、擁抱,也有善意的口頭及肢體語言,也有意向良善、用字感人的「南北共同宣言」與「和平繁榮宣言」,後來呢?
不過此次不一樣,核武導彈可不能開玩笑;要是真打起來,對追求「偉大復興」的那些大國都不利。然而,就算今次「天時、地利、人和」到齊,要南北少猜忌,強權不干預,何其難!
南越和北越的故事,民國64年(一九七五年)基本上就說完了;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被推倒,東德與西德開展統一的進程;如今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南韓與北韓三度峰會,宣誓在年內以「和平協議」取代「停戰協定」。果如此,台灣海峽就是冷戰終止廿七年後,唯一仍未結束敵對狀態的區域。
兩岸問題怎麼能相提並論?北緯十七度線、柏林圍牆、北緯卅八度線所造成的分隔,是二次大戰後國際強權佔領、對峙、妥協下的產物,是強加在越南、德國、韓國人民的枷鎖。兩岸六十九年的隔海分治,是內戰造成的;縱使有冷戰意識形態對立、強權對抗陣營分割、以及政治制度、社會價值與生活方式之爭,不也是延續數千年傳承「網內互打」的民族基因
蘋果和橘子不要相比,朝鮮半島沒有「一個韓國的原則」,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都是聯合國會員國;南北從血戰到對峙,雙方政府與人民卻均堅持「韓國與朝鮮同屬一個民族」;就算套用兩岸詞彙邏輯,南北韓現階段是「以一個韓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韓國」,是「具有韓國特色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兩韓元首可以互訪、檢閱對方軍儀隊,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都可以會面握手,都沒有違反「一個民族的原則」
「好想贏韓國!」幾年前我們在棒球賽中意外落敗,體育主播在鏡頭前拭淚說出觀眾心裡的吶喊。大陸的朋友們,台灣的同胞們,如果南北韓此次真能正式結束敵對,簽署和平協議,兩岸還要再輸給兩韓一次,輸在我們沉重的內心裡,更輸在強權的竊喜與訕笑中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