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蘇起:東亞的連環戲\星期透視/戴遐齡:教育部最黑暗的一天

.拔管案/魏國彥:那個學者敢吃「人血饅頭」?
.拔管案/自己學校自己救
.拔管案/郭位:政府帶頭破壞大學自主 奢談國際認可
.大屋頂下/板門店啟示 兩岸路徑九原則
.星期透視/戴遐齡:教育部最黑暗的一天
.名家縱論/蘇起:東亞的連環戲
.兩韓終戰 兩岸何時融冰?
.誰憐老兵…拿青春換下一代和平
.要務實軍演 不要曖昧字眼







名家縱論/蘇起:東亞的連環戲


2018-04-28 23:41 聯合報  蘇起(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紐約時報報導,南北韓領袖27日高峰會猶如大師級的外交編劇,每一個場景都細心安排,圖為金正恩(左)和文在寅在藍橋上邊走邊聊。 (美聯社資料照)


今年的東亞是世界最受矚目的舞台。沒有任何地區像東亞這樣同時上演五場大戲,每一場都有足夠吸睛的聲光熱,又都重要到牽動許多人的心情乃至股市高低。
第一場當然是美中兩強的關係。一邊是自戀隨性的政治素人領導的守成超強,另一邊是自信沉著的政壇老手領導的崛起大國。這兩國與兩人的任何一舉一動都足以在太平洋掀起陣陣波瀾。第二就是剛剛落幕的第三次南北韓高峰會,雙方很努力避免落入前兩次的老套,積極尋找程序及實質上的新亮點。第三就是可能在五或六月舉行的美朝(鮮)「川金會」。這是由第一男主角川普親自編劇並導演的新戲碼,又是七十年來美朝第一次高峰會,所以兩韓峰會馬上被貶為美朝峰會的前菜。第四就是三不五時會熱鬧一陣的南海問題。第五當然就是我們熟悉的台海問題。還好這幾年北京與東京積極自制,不然東海海域還會是東亞的第六場大戲。
這五場戲同時公演,在二戰後的七十年間絕無僅有。由於好幾個主角及配角都在跨場軋戲,所以各劇劇情與演員的情緒必然交互影響。因此我們在台灣絕不應只盯兩岸關係,也必須認真看待另四場大戲。
兩韓峰會看似由南韓總統文在寅及北韓的金正恩領銜主演,實際上大家更關心的是稍後的「川金會」,因為它不僅更關鍵,也更難預測。川金兩位主角近年不斷有出人意表演出。七十出頭的川普一向精於也樂於表演,入主白宮後如魚得水,頻頻脫稿,迭創收視高潮。年紀小他一半的北韓金正恩不遑多讓,首先藉著核試及洲際飛彈大幅提升全球焦慮,然後利用平昌冬奧的滑坡來個急速迴轉,不僅啟動兩韓和解,還突然首訪北京,以增強自己面對南韓及美國時的談判力量。他年紀雖輕,籌碼也不多,但透過時機拿捏及精準操作,使他每一台步的效果都能極大化。
所以各界在會前對兩韓峰會一直審慎樂觀,但對「川金會」卻有期待,更有存疑。不過這次美韓朝的和解與過去有個重大差異,那就是三方都有重大內部壓力。韓國文在寅旗幟鮮明,六月又馬上有地方選舉及修憲投票,自不在話下。更關鍵的是美朝。
永不服輸的川普總統其實正面臨上任以來最大危機。針對他當選正當性的「通俄門」調查加緊收攏,包括前國安顧問在內的多位昔日幕僚紛紛認罪或與司法部門合作。他的辯護律師團縮小到只剩專長不盡適合的一人。他的私人律師最近又被聯邦調查局搜索並查扣了大批資料。川普過去交往過的情色女星竟在這時跳出來上電視大爆他倆床第腥料,締造美國電視廿幾年來的最高收視率,並直接導致多位共和黨議員宣布退出年底期中選舉。其中年僅四十八歲眾院議長的棄選更是重磅炸彈。一般估計,如果年底共和黨失去眾院多數,川普明年被彈劾的可能性大為升高。
為了挽狂瀾於既倒,川普就重整執政隊伍,試圖兌現競選諾言,以保住基本盤。其中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就是為了削減選民關注的貿易逆差,並不完全是「反中」,甚或「美中全面戰略對抗」,更不是「愛台灣」。他迫不及待抓住金正恩意外遞出的橄欖枝,也是基於同一動機。既轉移國內困境焦點,又給自己創造歷史機會。對他而言,何損之有?
金正恩也一樣。他早在二○一三年就推出有別於亡父金正日獨尊軍事的「並進」政策(即核武與經濟齊頭並進)。近年中共積極參與的國際制裁重創北韓經濟,使得他不得不在四月廿日的勞動黨大會上宣布已經「完美無缺地實現國家核力量建設」,現在要「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個類似鄧小平四十年前大翻轉的「改革開放」,如果是真誠的,當然需要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正如同當年鄧推動美中建交,金正恩選擇了兩韓和解、中朝和睦、及美朝和緩。
既然如此,對川金會的發展可以審慎,卻不必太悲觀。如兩個峰會都進展順利,韓半島「熱點」將立時降溫,而台海僵局必然更加突出。台灣是等著大國來處理「台灣問題」,還是該像南北韓那樣主動創造時勢,其實就在一念之間。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星期透視/戴遐齡:教育部最黑暗的一天


2018-04-28 23:47 聯合報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教育部宣布「拔管」,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聘任案;要求台大遴委會重啟遴選,將遴選程序退回資格審議階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拖延一百多天的「卡管」戲碼,不堪入目地結束第一輪角力。在上任不久的吳茂昆部長操刀下,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派任,做出要重新遴選的關鍵決定!
教育部竟以「大學校長是學校的領航人,當然要接受較高標準的道德檢視」,宣稱遴選過程有瑕疵,要求台大遴選委員重新全面檢視文件,完備遴選程序作業後,再依程序報部
民主的可貴,就在於法治。即使台大曾針對校長遴選是否適用行政程序法有所討論,並以法務部函釋,依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確定公立大學校長遴選時,應優先適用校長遴選辦法,不受行政程序法約束,予以回覆報部。教育部仍無視法治精神,做出如此決定,實已失去其要求他人符合道德標準的高度。
台灣解嚴已卅年,在此案反映教育部和國立大學的從屬關係,似仍停留在戒嚴時代,令人感到遺憾!更令人失望的,是過去以李遠哲為主,高談闊論「校園民主」、「大學自主」的學者們,如今是否還堅持過去的主張?我們不只期待媒體報導他們的真實立場,更希望學者們主動召開記者會,公開說明!若李遠哲和其他侈言校園民主的學者,主張台大應該向教育部屈服,只要有勇氣開誠布公,願為高教歷史負責,也算是另類學術良心吧!
據教育部公布之管中閔「罪名」,其實在過去廿年中,不少國立大學教授可能都疏忽了!而且某些已就任大學校長,也可能身陷此泥淖中。若教育部如同其於記者會所楬櫫,將舉起公平正義之大旗,堅持要在全國範圍內徹查,並溯及既往,只怕會引起白色恐怖般的負面影響!這情況一旦發生,恐怕結果會遠超過教育部可承受範圍!但若僅適用於台大校長之遴選,則恐怕是司馬昭之心,更難杜眾人悠悠之口。
台大當局,如果處理不慎,貿然接受教育部裁示,只怕不僅解決不了爭議,校方也無法說服師生。爭議持續延燒的結果,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台大過去光榮校譽,台大可以自我矮化、自取其辱嗎?
若台大抗拒不了教育部施壓,又囿於抗爭之後,可能不幸被刪減預算,令台大喪失更多國際競爭力,師生可考慮舉辦校園公投,並邀請校友屆時回母校參加公投!教育部玩政治遊戲,台大師生千萬不可輕易妥協、自我矮化,一定要堅持立場!全國各大學師生,甚至所有社會公正人士,都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延宕約四個月後又不公不義的強制決定,不僅過程中製造高等教育學術發展障礙,更引起台大校園和知識界諸多不安和衝突;在教育部宣布台大須重啟校長遴選的同時,實讓教育部在教育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也為政府干涉校園自主之事蹟,更增添一筆!






拔管案/郭位:政府帶頭破壞大學自主 奢談國際認可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郭位/中研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漫畫/波波
台灣大學年初遴選出新任校長為管中閔,教部前天駁回此人事案,引發外界軒然大波,學者們憂心拔管產生寒蟬效應,「誰還要來選大學校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彩虹有七種顏色,政治立場、社會人士也各有七彩顏色。只要遵守法規、做出學術貢獻,大學認可七彩光譜上各角落的師生,不論個人的政、經、性別、出身、社會背景。我出身非主流社會,曾受聘美國的大學,當過多年工學院院長、國家能源實驗室高級管理團隊,也聘請過來自不同背景的七彩教職員工。這是國際標準,也是美國高等教育傑出的重要原因,不必贅述。
管中閔院士接受提名,憑著學術成就,於今年一月五日,依法由各種顏色組成的廿一人遴選委員會推選為台大校長。教育部理當在廿四小時內聘任管中閔,於二月一日上任。
主政者卻布下天羅地網,蹉跎了將近四個月,先後透過立法院、媒體放話,提供教育部發出莫須有的公文、電郵,選擇性的採用網路消息,大軍壓境地要求遴選委員會重新評估一月五日的決議。此計失利,教育部繼而要求台大校務會審議遴選委員會,實在荒謬。當校務會議以高比數擱置教育部的疑問、確定遴選委員會早先作出的決議正確無誤後,手腳比劃失策者,見笑轉生氣,劍走偏鋒,居然以「學術倫理、基本誠信並未被彰顯」為由,像法官似的,駁回遴選會決議
我不清楚管中閔在七彩光譜上的輕重位置,但是這一點並不重要,因為台大是個大學。經過近四個月的折磨,教育部前天以低下的手段,否決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推舉,顯然並非他有違規之舉,否則一月五日後的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下此決定,哪裡需要大砲打小鳥,在架起層層關卡之後,史無前例也於法無據地組成跨部會「政務官」級的政治諮詢專案小組,聯手研擬取消任命。
政治霸凌高教,國際罕見,台大遴選事件卻不是台灣近年的特例,就此而言,政府較百年前的軍閥還等而下之。
台大校長遴選,管中閔被推薦,本人並無所失;台大因此停頓,影響也許有限。不管是誰的主意,春風何處好?盜亦有道,戴著面具抹黑他人,轉型不正義,有違台灣純樸的本土文化,政府帶頭破壞「大學自主」的核心價值,沒有資格要求國際認可






拔管案/魏國彥:那個學者敢吃「人血饅頭」?


2018-04-29 09:15 聯合新聞網  魏國彥/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環保署前署長
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魯迅小說「藥」裡面有個既迷信又殘忍的場景:華老栓為給兒子治癆病,聽信傳言,特地跑去刑場買下沾滿革命烈士鮮血的饅頭。這血是革命志士夏瑜為救國救民壯烈犧牲而流淌在刑場上的血,而他所發願要救的民眾並不理解他,反而慶幸他的死,有人血饅頭當藥吃。
27日晚間教育部拍板確定「卡管」,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重新回到「審查參選人階段」,政次林騰蛟表示管中閔教授也符合校長遴選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消極及積極資格,只要台大完成相關程序,教部就會依法聘用。
然而,這倒撥時鐘,退回重來的戲碼,還需要當初參加遴選的八位候選人配合演出才行。記者追訪,已經有兩位參選人高掛免戰牌,拒絕再玩。沒興趣再來一次的原因很多,光看管爺怎樣被卡被管,首先就要掂掂自己的份量。新一輪的遴選與半年前的大不相同了,社會、媒體、政治人物無不拿起顯微鏡、放大鏡、照妖鏡、凹凸透鏡把人照個透徹,就像檢驗前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校長一樣,查你有沒有到大陸交流、兼課、兼職,問你有沒有開公司、申請專利?
就算通過重重關卡,選上了,還要看教育部眼色與臉色,調整一下自己的顏色。想到這一層,有藍色嫌疑的就不想玩了。那剩下的,就會被認為夠綠,綠油漆撥下來,想洗也洗不掉。
更不堪的是,這台大校長職位是砍了管爺之後才有的「人血饅頭」,那個學者忍心開口大咬?那位教授敢細嚼慢嚥?





大屋頂下/板門店啟示 兩岸路徑九原則


2018-04-28 23:56 聯合報  黃年
兩韓領袖在板門店舉行歷史性峰會。 (路透)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兩岸關係如何發展,也許可從板門店的兩韓文金高峰會獲得啟示。「朝韓模式」顯示兩韓的問題在「兩制」,兩岸的問題在「一國」
試以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與此次文金會作一比較。
文金會中,金正恩文在寅為總統先生,文在寅稱金正恩為委員長先生。文在寅以大韓民國總統身分簽署宣言,金正恩以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身分簽署宣言。兩韓所有與會人員皆使用各自政府的官銜
馬習會中,二人未使用各自的政府官銜,而互稱為「台灣領導人」及「大陸領導人」。大陸媒體報導台灣與會者的官銜皆加上「引號」
這正是兩岸與兩韓的主要差異。兩韓在各種交流上幾無進展,連「開城工業區」及「金剛山觀光」兩個試點都難以為繼。但是,兩韓在二○○○年舉行了金大中總統與金正日委員長的官式會面,又在二○○七年舉行了盧武鉉總統與金正日委員長的官式會面,此次文金會已是兩韓政府第三次的官式高峰會。
相對以觀,兩岸關係則因北京不接納及不尊重中華民國體制的對等地位,以致雖然兩岸各種交流的成績皆十分顯著,卻因雙邊體制架構的裂縫不能解決,無法確立「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遂使豐富的交流成績不能體現其政治效果。
文金會可互稱官銜,為何兩岸不可以?就馬習會言,馬不承認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不承認馬為中華民國總統,若與馬承認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及習承認馬為中華民國總統相較,哪一種情況對兩岸的政治整合比較有益?
習近平讓馬英九不承認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與金正恩稱文在寅為總統先生,哪一條路徑較合理可行?
我在四月十五日的「大屋頂下」專欄說,「朝韓模式」表達的是:「一韓各表」、「大屋頂高麗」(一韓同表)、「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大屋頂高麗兩制」、「現在進行式的一個韓國」、「分治而不分裂」、「互統一」及「共同締造論」等。這些概念,其實長期存在兩岸之間,但兩岸做不到,兩韓卻大體上做到了
兩韓與兩岸的主要差異在於:文在寅與金正恩相互承認國號與官銜,馬英九與習近平互不承認國號與官銜。
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必須有一「過程」,並朝向一「目的」。亦即應自「合理的過程」,朝向「改善的目的」。不論是過程或是目的,皆不能沒有「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也就是皆不能沒有一個「去引號」的過程。
板門店文金會風光落幕,回頭論兩岸關係。以下試舉九原則,亦即九條思考的路徑,供兩岸有心人斟酌:
一、心靈契合原則:此一原則在確保「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這個原則可說是所有九項原則之中的最高原則,其他八項原則皆是為體現此一原則而設想。心靈契合既是最高原則,其他原則也就有了準據。
二、現在一中原則:「一個中國」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台灣持守中華民國憲法,不主張台獨,大陸則不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亦即,雙方共認兩岸現狀是「分治而不分裂」,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共同屬於「一個(大屋頂)中國」,此即「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
三、雙邊共締原則:兩岸共同屬於現在進行式的「一個(大屋頂)中國」,並也以現在進行式共同締造「一個(大屋頂)中國」。此即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的「共同締造論」。若論及統一,這就不是「被統一」,而是「互統一」的架構
四、比例保護原則:由於兩岸體制互異及規模懸殊,所以,相對在量體上較小的台灣在互動中應受較優保護。大陸的量體優勢應當用在包容台灣,而非壓迫台灣,或消滅中華民國。
五、現狀發展原則:「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即是基本的「現狀」。在此現狀下,兩岸應在「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的理解上,試圖向前向上發展。例如:北京不再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即可在兩岸兩辦(國台辦與陸委會)首長互稱官銜的起點上,推展至其他政府機構及官職的相互承認及接觸,亦可考慮各設或共設「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之類的機構,取消兩岸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白手套。此即現狀發展原則,現狀是存量,發展是增量,從治權領域的「互不否認」到「相互承認」做起。
六、內外區分原則:在「現在一中原則」下,兩岸以「大屋頂中國兩制」相互承認治權,並推進「現狀發展原則」。這是兩岸的內部關係,可能較易做到。至於兩岸對外部分,亦在「現狀發展原則」下,可建立高低兩個綱領。低綱領部分,即是在現狀下宣示「外交休兵」,及大幅改善台灣的國際空間,並以法制條文保證「現狀發展原則」的持續發展。至於高綱領部分,則如在「一個(大屋頂)中國」下,兩岸共同進入聯合國,實現「大屋頂中國兩席」等構想。然而,兩岸對外關係畢竟比較複雜,也許可在「先內後外/內外區分」的考慮下,隨著雙方互信的積增,漸次有序推動「現狀發展原則」。
七、文明典範原則:建立兩岸未來關係的終局方案,必須「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同胞創造救贖」,並以實現「兩岸同胞的偉大和解」,來體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即,不能使兩岸的終局方案,汙染甚至血染了民族救贖及人類文明。
八、法制保證原則:兩岸在二○○八至二○一六年,已簽訂二十三項協議,謂此等同於二十三項「和平協議」,亦不為過。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方案,仍應以建立法制及協議來落實。亦即議簽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等,皆是可以追求的目標。簽約必須在「現在一中原則」下,兩岸均以政府地位簽署;約文的內容亦須符合前述諸原則,並保證體現。
九、國際理解原則:兩岸僵局,須由兩岸自己化解。但兩岸不能自外於國際,國際也不會坐視兩岸以非和平或不公平的方式強橫建立終局方案。因此,兩岸關係未來方案不能違離國際的理解和共識,亦屬必然。前文所論八個原則,也是在考慮國際的接受性。






兩韓終戰 兩岸何時融冰?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苗知睿/小學教師(台南市)
兩韓同意年內終戰。 路透


北韓領袖在歷史性峰會中,同意終止延續七十年的對戰狀態,並尋求朝鮮半島「徹底去核化」。
看在筆者眼中,台海兩岸何時可以結束敵對狀態,雙方開誠布公地尋求共識,藉由簽訂和平協議,讓兩岸不會動輒擦槍走火。
誰該遞出橄欖枝?台灣領導人是否應積極思考,釋出善意爭取中國大陸的回應。而非一再挑釁中國大陸,平添台海動盪不安的因子。
兩韓終戰,受益的是人民蔡英文總統應有更高智慧,做出對人民有益的決策,讓冷凍已久的兩岸關係化冰,撥雲見日;歷史關鍵時刻,小英總統應做出正確的抉擇。





誰憐老兵…拿青春換下一代和平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成靜傑/國中教師(台南市)
立法院針對軍人年改舉行公聽會,八百壯士等退役軍人及退休警消群眾在立院門口前抗議,陳抗人士欲強行翻入立院,與警方上演鐵鍊對油壓剪的戰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韓成功進行一場世紀峰會,簽署「板門店宣言」。在這個當頭,不免憶起二十多年前的流金歲月。
求學期間一次晚餐中,同學談到又有人順利「閃兵」,讓在場男生,不禁抱怨這世界實在太不公平。
這時,南韓籍同學出聲要我們不要抱怨、討厭兵役。他說:「比起我們,你們當兵安全得多」、「我家住在漢城(首爾),離板門店只有不到五十公里,之前金正日挖地道就快要到漢城」、「當兵時,我們隨時都要準備打仗」。眾人問:「那你喜歡當兵嗎?」他有了讓我們覺得「正常」的回答:「誰會喜歡?在軍隊隨時會死人」。
等自己服兵役時,碰上台海飛彈危機後的緊繃情勢。在長官「加強本職學能」要求下,實彈射擊頻率提高了不少。日子,常常是從天不亮到庫房檢查兵器、戰戰兢兢領取並檢查彈藥、布置陣地、忐忑地期待每一發炮彈都要順利發射出去,以及接下來更耗時的撤收、保養裝備到深更半夜。
總期待阿兵哥生活早日過去,卻在為抽中「金馬獎」同學接風時,聽到「據點被機帆船包圍,長官下令先寫『家書』再進陣地」、「徹夜輪番發射照明彈,監視海面狀況」、「看得到驅離射擊的子彈激起的水花」的對峙場面,原來不只是傳說。軍旅生活的怨言又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日前,退役軍人反年改的流血陳抗,激起眾多議論。憶起過往,相信今日走上街頭的老兵,當年應該也都曾以自己青春,應對過那段兩岸對峙的局面,都不希望後輩有相同的經歷。
日昨國防部揭示軍人退撫基金資金缺口,並且還會持續不斷地填不滿。如果您覺得一年數百億耗用在老兵身上是浪費的話,檯面上政治人物,是否願意接踵南、北韓後,也開始謀求兩岸和平之道呢?若不願意,那就快想想世上還有沒有更廉價而可保衛大台灣的方式吧!






要務實軍演 不要曖昧字眼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台北市)
今年國軍漢光34號演習,想定狀況完全以今年敵情作為攻防構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兩岸軍力嚴重失衡,國防部提出新戰術構想,表示將改以迫使敵奪台任務失敗來定義戰勝
決策者能夠承認軍力差距,並務實調整部署與火力,應該值得掌聲。但既然承認對岸的強大,國防部必然了解,一旦開戰,第一波搶灘攻擊絕非代表全部勝敗。既然要演習,國防部必須將戰端開啟後的各種可能列入考慮,否則再怎麼重新定義勝負,沒有任何意義。
國防部的「不對稱」戰術構想,類似新加坡多年前提的「毒蜂政策」,目的是讓敵人清楚發動戰爭的代價,進而達到避戰目的。但新加坡的假想敵是馬來西亞或印尼,這兩國軍經實力有限,顯然無法在一擊後還持續進行第二波攻勢。就算一擊搶灘成功,毒蜂戰術也會讓入侵者付出龐大代價,從而省思發動戰爭是否值得。
台灣面對的潛在敵人,是軍力僅次美俄的中國大陸。在擬定對台作戰計畫時,當然不會只規劃一波攻勢,必然是鋪天蓋地海陸空聯合作戰,就算我能阻敵於灘頭,面對隨之而來的飽和攻擊,是否還有能力承受?尤其重要的,中共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受戰爭代價能力當然無庸置疑。
說穿了,這個新構想的成敗,其實是假設成功阻卻第一波攻勢後,美國或日本能立刻馳援填補耗損。美日如介入,中共鋼牙再利也不可能咬得動台灣這塊番薯,首波勝利因此才具真正意義。
如果美日馳援是整個戰術構想的核心,便不能不質疑,何以美日部隊移動,在整個演習中都未納入規劃?南韓國力在台灣之上,但演習對抗北韓時,都還知道必須有美日參與;日本軍力排名世界第七,但演習俄國威脅北海道時,也沒有忘掉找老美協同作戰。甚至釣魚台島,日本演習驅敵奪島時,也同樣要靠美軍配合。台灣實力不及韓日,何以在演習時卻看不到美日角色?
由於美日與我國沒有正式邦交或軍武協定,冀望美日與台灣聯合軍演,有些不切實際。但問題是,美方高層不斷在各種場合表示,美國應該協助台灣對抗中共;長期以來,我政府也常暗示,台海有事美日定會插手。幾年前當美日把「周邊有事」納入「安保條約」時,台灣不是有許多人因此興奮莫名?台灣學者去年訪問日本,也曾向外務省官員表示,台日應該進行聯合軍演,但日本官員以「會向上級反映」一語帶過,迄今沒有回覆。
如果美日協防對嚇阻中共入侵具關鍵性,軍演沒有將這因素涵蓋,便是個不完整的軍演。如果基於國際現實,美日無法與我軍進行聯合軍演,台灣也可在兵推中將這因素高調納入;甚至,創造個橘軍或黃軍,演練美日軍隊海空行進路線。
這樣做也許招來美日抗議,但美日如明白表示沒有意願介入,台灣民眾或可趁早死了這條心,不要每次兩岸一有狀況,都假設有美日做靠山。
美國如果擺明不插手,甚至斥責台灣不該在軍演中預想美國角色,也請他們往後少對台灣的國防預算指三道四,因為台灣的武器採購,應以協同美軍作戰為想定,美軍如果不來,政府幹嘛還要犧牲軍公教退休金去採買派不上用場的武器?
蔡總統說,在國際政治上台灣也可扮演棋手,而不會僅是個棋子。果如此,請在下個月開始的漢光演習中,讓國人見識一下台灣將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