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開放技術移民 提高國家競爭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國中割頸,民進黨就是校園安全最大破口
◆  聯合報黑白集/招生海嘯,教育部裝睡
◆  經濟日報社論/開放技術移民 提高國家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開放技術移民 提高國家競爭力


2023-12-30 00: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學家警告,全球技術移民人數銳減,將打擊工作年齡人口成長。 美聯社


過去40年,中國大陸推行經濟改革開放,台灣製造業乘勢運用中國龐大勞動力,組裝製造資通訊產品,席捲全球市場。中國經濟量體擴大,對於周邊國家產生取代性競爭壓力,尤其對於以亞太總部經濟為號召新加坡產生最直接影響。面對如此危機,新加坡不但沒有在這波紅潮中被吞噬,反而淬鍊再生,成為亞洲四小龍中唯一平均國民所得超過5萬美元國家,而且在民國一○八年(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國家競爭力排名中高居世界第一

李光耀率領的新加坡執政團隊,面對中國崛起威脅,30年前即制定《以高素質人力資源維繫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具體作法有二:首先,以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核心打造菁英教育體系,除高薪禮聘世界一流名師駐校,更大力挖掘印度及中國頂尖理工與人文學子,給予全額獎學金,並於畢業後提供工作簽證及永久居留權,將這些來自他國的優秀種苗,留為己用,終讓新加坡今日成為世界菁英人力最為密集國家,吸引微軟、易利信、IBM 等世界知名企業,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

其次,新加坡大量開放技術移民,給予鄰近東南亞國家具專業技術人才(如水電技師、土木技師、餐飲達人、資深服務領班)工作簽證,並於一定工作時間後給予永久居留權。

新加坡這套戰略並非全新發明,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所以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除因二戰所奠定紮實工業基礎外,與戰後50年大量引進外國理工人才提供全額獎學金及優渥工作機會,有非常直接關係

美國與新加坡壯大自己的策略,說穿了就是「引進外國優秀人力資源,提高國家與企業競爭力,把餅做大,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本土國民充分就業提高所得。」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外來移民最保守的日本,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推出世界排名前百大高校畢業生,年齡40歲以下,經過面試,可取得在日五年工作簽證政策,意圖吸引世界各國優秀年輕族群加入日本企業,提高國家競爭力

反觀台灣,除民國七十四年-八十九年(1985-2000年)大量留美資深人才返台加入科技界協助台灣資通訊產業推上世界舞台其他時間多是腦力及技術人才淨輸出國。台灣未來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美中等大國意圖把持品牌與供應鏈主導權,加上國內高齡少子趨勢,國際競爭力似有逐年下降之國安危機。

國與國之競爭,其實就是各自擁有菁英人才質與量的競賽,而菁英與技術移民或許是資源稀缺小國所必需。過去台灣外勞引進政策,偏重公共工程體力勞工及家庭照護人力,如此或可解決社會一時燃眉之急,卻無法從根本壯大國家競爭力。當世界各國吸納外國優秀菁英移民,我政府官員與民眾卻普遍認為,開放一個聰明外國移民來台,台灣就會有國民失去工作機會。這個迷失,困鎖台灣超過半個世紀,在過去全球經濟有序分工時代,或許台灣人才尚能自給自足,但面對地緣政治與經濟分工結構巨變,這種政策將造成國家競爭力快速衰退。

媒體報導,我政府已與印度簽訂備忘錄,規劃引進10萬印度移工,立刻引發各方熱議。勞團擔心如此將剝奪本地低階勞工工作機會

其實這個議題的關鍵不在從何引進,而是國家移民政策應進行全面反思。我們需要了解,唯有爭取全球優秀人才加入台灣,提高企業競爭力,把餅做大,方能提供台灣本土民眾更多就業機會。因此我們主張,引進印度移工(移民)方案,應該至少設定20%名額在於科技人才及技術性移民。

如若台灣仿效美國及新加坡,依據未來社會及產業發展所需腦力與技藝結構,自人力資源充沛國家選擇性引進成熟工匠與明日菁英,則台灣未來不僅企業國際競爭力可以維繫,勢必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提高平均國民所得,將是全社會之福。










聯合報黑白集/招生海嘯,教育部裝睡


2023-12-30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公布112學年度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全國有19校低於6成,其中以高苑科技大學的15.7%最低。記者劉學聖/攝影


十九所大學招生不到六成註冊率淹水線」,最低一所僅十五%。不僅如此,台清交等頂大也有五十二個碩博士班註冊率掛零,原因是報考者太少且未達錄取標準。此事早在預料中,但蔡政府在裝睡,教育部在裝睡,各校都在裝睡。

卅年前民間團體推動教改運動」,希望紓解升學壓力,結果走岔成「廣設大學」,阿貓阿狗的專職都搖身變大學。於是,我國大學由五十多所激增為一五○所,升學率由一成變為九成九。但學生品質日漸低落技職人才則被掏空,年輕人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這個問題,十幾年前即已發現,但始終不改。隨著少子化日趨嚴重,台灣的青少年人口已完全填不滿大學過剩空洞,因而訂出私校退場機制。但許多學校寧可拖著,教育部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著學生在空蕩的私校間被不斷轉手。在兩岸和平的年代,不少陸生填補了我們學生不足空缺,如今連這塊拼圖也丟了。

可悲的是,大學發給年輕世代「高學歷證書,但這對他們的就業與社會地位毫無幫助台灣過半青年的薪資仍達不到繳稅門檻旅宿業缺工還得仰賴進口移工高學歷」與「低薪資」的落差,折射了當年轟轟烈烈「教改」的眼高手低裝睡的人叫不醒,潘文忠當了七年教長,他裝作自己與此無關












聯合報社論/國中割頸,民進黨就是校園安全最大破口


2023-12-30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長潘文忠強調學校要特別注意學生違禁品的管理。記者李芯/攝影


新北市一名國三學生在教室遭他班同學持彈簧刀割頸喪命,引起社會震驚。教育部長潘文忠一席「學校應注意管理學生違禁品」的風涼話激起基層教師憤怒。蔡總統臉書還在拚選舉,力推賴清德的政見願景,也引起大批網友不滿進而灌爆蔡英文和賴清德臉書質問:「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校園割頸案引發的社會不安與政治效應,正逐漸擴大。

國中校園發生割頸案,各界驚駭之際,潘文忠要求學校需特別注意學生違禁品的管理;這聽在第一線教師耳裡,不僅是冷漠的官腔官調,更是不知民間疾苦。目前教育的環境,一味強調保障學生的人權,相對的,教師的管教權卻不斷遭到限縮教育部去年修改輔導管教辦法後,老師連檢查學生書包都可能遭到究責。如今校園出現殺人彈簧刀,教育部長卻要求教師管理學生違禁品;難怪有老師要求潘文忠親自到校園示範如何管理,家長團體更怒批教長講話太冷血。

校園不平靜,教師無助,家長也不安。民進黨於是開始政治操作帶風向,把責任推給新北市政府要求請假參選新北市長侯友宜「回來處理」。賴清德更見縫插針,在臉書發文稱政府正全力投入協力新北市政府因應後續事宜,同時誇讚高雄市政府反霸凌多麼具有成效。賴清德轉移蔡政府社會安全網破洞焦點,又明捧高雄實打侯友宜卻不提近年高雄霸凌案翻倍新北減半事實民進黨的操作手法,與利用新北幼兒園餵毒烏龍案來打侯如出一轍推光自己的責任後,就不必再面對問題

說穿了,民進黨這種「權力歸中央、出事歸地方」的推諉心態,就是校園安全的最大破口。親綠的「人本教育基金會」長年推動學生人權,教師管教動輒挨告,甚至演成政治事件,逐漸導致教師心生恐懼而放棄管教;除使校園紀律廢弛,更損及一般學生安全。不僅如此,民進黨立委范雲更不斷要求各校檢討充滿威權思想的黑心校規」,規定需有兩名以上家長會代表在場,教師才能檢查學生書包,否則需受罰。范雲今年還與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行記者會,要教育部對某高職畢業旅行檢查學生行李徹查究責。如今國中生帶彈簧刀進校園,潘文忠說盡風涼話,但誰能攔查?一名學生平白喪命,范雲則穩坐民進黨不分區安全名單,繼續撕扯校園安全破口

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受教權,不應被標籤化。但校園霸凌學生攻擊教師事件頻傳教師管教權卻遭剝奪,這是合理的教育環境嗎?學校不能拒絕接受行為偏差的學生或曝險少年,但教育部提供給教師的,卻是一堆窒礙難行輔導管教辦法,和貧乏的專業輔導人力資源。教師連自身都難保,要如何保護學生的安全和受教權?學校教師要扛的,除了學生在家庭中欠缺的教育,還要扛起政府愈補愈大洞的社會安全網,他們怎能不心力交瘁

在臉書被灌爆後,蔡英文終於打破多日沉默,發文稱一直努力在建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但小燈泡媽媽、時力黨主席王婉諭則痛陳,社會安全網漏洞多,補太慢。賴清德聲稱,將落實社會安全網2.0及修改學生輔導法;聽起來,又是一堆空洞口號。侯友宜則批評,以目前蔡政府的規範,學校與執法人員再怎麼賣力都於事無補,因為相關的制度是「假人權之名,行保護惡人之實」。

民進黨高舉學生人權,卻沒收教師管教權,也剝奪了多數學生受教權與安全守護校園連紀律都無法維持,談什麼教育品質



好好說話 粗話絕非弱者武器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好好說話 粗話絕非弱者武器
◆  消防救災 落實夥伴作業
◆  台醫事人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  綠護違建 竹篙套菜刀
◆  放任當尊重 校安洞誰補
◆  少保官站出來 勿躲司法保護傘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好好說話 粗話絕非弱者武器


2023-12-30 01:02  聯合報/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新北市)
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德池為五件妨害公務案聲請釋憲。記者簡慧珍/攝影


好好說話,說容易做困難,有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不經意下我們都可能說出傷人的話而不知,更遑論故意以粗暴言語或髒話刺激對方以洩憤,則是傷人更重。

牙牙學語的孩子,學父母講話,父母說國語他就說國語,父母說英語他就說英語;教者言詞文雅孩子也能口吐蓮花,若孩子暴粗口講髒話,也是模仿大人的。古人云「禍從口出」,一切惹禍都是出於口中的話;聖經上說,舌頭是百體中最小,卻能說大話,又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可見,若是勒不住自己的舌頭,可能會帶來大災禍。

日前媒體披露,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德池為五件妨害公務案聲請釋憲,他認為「粗話是弱者的武器」,只有「假消息才會妨害公務,因此侮辱公務員罪侵害被告者言論自由。又如楊蕙如養網軍帶假風向指控並辱罵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致蘇「不想受到羞辱以死明志,楊蕙如及其同夥依侮辱公務員執行之職務罪判刑,然而楊卻以侮辱公務員罪是違反平等、言論自由、比例等理由,聲請法規範審查。聲請的律師也以公權力運作並不會因「侮辱」而受到影響,另一律師也說,罵公務員「米蟲」,米也不會消失,有必要處罰嗎?以上一干人有法官、律師及犯罪人,個個力護言語施暴者言論自由,卻對無辜受辱者絲毫無感令人錯愕

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防線,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個人安全,懲罰犯罪行為,為社會提供基本規則框架,上述若干人卻助長施暴有理氣燄,教人不寒而慄。

言語無刀無劍,卻有眾口鑠金、含沙射影、流言蜚語、積非成是、口誅筆伐等一串成語,無不描述言語傷人甚且足以致死。民法中有保護人格權,刑法中有公然侮辱罪都是為保障個人名譽不受他人任意侵害。人民的名譽權重要,公務員的名譽權同樣重要,公務員肩負職責執行公務更應受尊重,即使受辱也不敢中斷執行公務,但不能因此被指公權力運作並未因「侮辱」受影響而反過來高舉「辱罵無罪論」,謬論歪扭莫此為甚。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上帝創造人類有說話的能力,且賦與能力與權柄。有人做過實驗,每天讚美一棵盆栽漂亮,它就愈發茁壯,責罵另一棵盆栽不長進不漂亮,不久它就枯萎。可見,話語的力量連植物都敏銳有感,何況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榮辱的人類。說話都反映我們的內心,包括動機目的及對他人的想法,善人從心裡發出的是善,惡人從心裡發出是惡,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英國作家吉卜林曾說「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藥方」,說話猶如双面刃,一句話說得合宜,悅耳撼動人心,若用惡毒的話嘲笑辱罵他人,不僅毀滅他人也必引火自焚。

好好說話確實不易,說話既帶有力量,更應謹慎的好好說話,若想改變社會風氣,先改變人心,要改變人心,應從小學習好好說話,培養孩子好品德,自然可以口吐蓮花。粗話絕非弱者的武器,辱罵他人更非言論自由,受辱罵者不應承受如此人格的傷害,呼籲司法院院長兼憲法法庭審判長許宗力不要放棄最後底線











消防救災 落實夥伴作業


2023-12-30 01:18  聯合報/ 鄭世岳/中華民國工礦安全衛生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南市)
新竹縣一起移工宿舍火警造成分隊長游尚樺殉職,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上午至民進黨中央黨部外抗議,呼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正視公安問題,提出具體政策規劃。記者余承翰/攝影


新竹縣消防局新工分隊長游尚樺為救人不幸殉職,消防局內部初步研判裝備正常沒問題,可能是游分隊長使用的空氣瓶空氣耗盡,為求生而解開面罩呼吸,因而吸入大量濃煙不幸喪生。

根據媒體報導及相關消防人員說法推測過程,游尚樺和消防隊員們從陽台救下四人後,他又和另名消防員去各房間搜索受困民眾。游離開水線後,到最東側最內房間搜索,但過程疑似氧氣瓶耗盡,氣瓶不斷發出警報呼叫,生命呼叫器也啟動,其餘隊員接獲緊急訊號,又發現游不見,立即入室搶救,再發現游時,他已倒在房間門口無生命跡象。

無獨有偶的是,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同樣是新工分隊隊員林永軒,在搶救工廠大火時,剛救出十三名工人,自己卻因空氣瓶空氣耗盡,被迫摘掉面罩呼吸求生,不幸吸入性嗆傷倒臥火場,送醫後不治身亡。

進火場的消防員雖有一套個人安全回報機制(PAR),主動回報管制員任務執行進展,與管制員的呼叫機制雙向確保執行任務的安全。不過資深消防員說,這些配備與 SOP 再完備,想安全撤出火場,還是要靠團隊合作,任何人都不能落單才是王道。

正如夥伴系統buddy systems)在安全作業中所進行的方式,兩個人以上(夥伴)作為一個整體共同運作,讓他們彼此能相互監督、互相幫助、注意彼此的安全。

夥伴作業包括互護夥伴作業,兩人作業互相確認彼此之安全;監護夥伴作業,一人作業另一人在外監視確認其安全在高風險的作業中皆不得單獨一人作業,如:局限空間作業、電氣作業、高空作業及救災作業(消防人員),因為作業風險高,有許多無法預期之突發狀況,若單獨作業個人難以脫困,將面臨身命之威脅。

這種觀念在生活上也適用,如:登山活動,女子夜歸,長者獨居,都將面臨危險而無法自行脫困的危機。消防隊員為了救人出生入死,英勇精神令人敬佩,但在保護他人之際,應先保護好自己,除了出任務前的裝備齊全之外,更應注意避免單獨進入險境

消防人員接連發生鋼瓶空氣用盡而喪命前車之鑑,應深刻檢討救災的策略與防護對策,火場救人落實夥伴作業,在面臨危急時刻才不致孤軍奮戰無力脫困,方能杜絕此類憾事一再發生












醫事人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2023-12-30 01:16  聯合報/ 葉慧昌/中西醫師(台中市)
近千名醫事人員19日上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黑十字運動,呼籲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衛生福利部對此回應,將與教育部舉行跨部會會議,邀集相關公協會及醫事相關科系共同討論招生名額調配機制。圖/中央社


仔細聆聽前天第三場總統政見會有關醫療的部分,強調的是擴大醫療支出、改善待遇、精進品質。但幾個月來,醫界一直努力推動的「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依然被漠視。雖然聯合報揭露醫療相關學系的增額已引發爭端,但是,反對藥師、中醫師增額等訴求,卻依然未獲政府明確回應。

以波波牙醫為例,衛福部薛部長強調的是「信賴保護原則」。但這個原則應是指醫師法修正前已經註冊入學者,不需考學歷甄試;至於每年五十個實習名額,是行之有年,眾所皆知的事,與此原則毫不相關。

健保、醫療容有沉痾,但「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卻是醫界最在意的隱憂。清大、中興跟中山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迎來首屆後醫系學生,陽明交通大學以「外加名額」通過申設中醫系,嘉義大學、中興大學也在醞釀中。慈濟大學成立藥學系,引起藥界恐慌。護理界則以降低國考門檻來招募更多新兵。至於波波與本土牙醫之爭,已難善了!

且看台灣的街景,中、西、牙醫診所、藥局,早已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總量再不管制,將會人力浮濫,不僅影響所有醫事人員的工作權,互相競爭的結果,過多的不當醫療將層出不窮。舉凡自費的針劑、藥丸、醫材、檢驗、治療方式,不斷被推銷,最後受害的還是所有民眾。台灣醫療,將因此而崩壞。

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跟教育部反映,教育部把責任推給衛福部,衛福部則說總量不宜管制,應視實際需求逐年調整。話是沒錯,問題是在少子化及 AI 日益精進的衝擊下,總量應逐年遞減,絕無申設新學系的道理尋求「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只是醫界卑微的希求與基本的底限

偏鄉醫療照護,是突破總量很好的藉口。但這只是轉進的巧門,幾年後他們還是會回到都市來。沒有好的誘因,終究是留不住人的。台灣的醫事人力,是不患貧而患不均

且看日本牙醫師許多在開計程車。將來我們的西、中、牙、藥師,也要另謀出路了!當醫生的已不再尊貴,莘莘學子也不再汲汲營營,視之為首選














綠護違建 竹篙套菜刀


2023-12-30 01:13  聯合報/ 王清厚/公退人士(台中市)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用懷念和情感為「萬里老家」違建辯護,早年礦工的「工寮」命運受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萬里違建老家爭議已兩個多月,儘管輿論、媒體窮追猛打,綠營卻似不動如山,還轉移焦點反打侯友宜妻子的「凱旋苑」。

綠營真奇怪,是選情告急?還是對違法老屋無法自圓其說?祇好亂點鴛鴦譜,試試轉移焦點,騙騙選民,喊喊爽?畢竟,「凱旋苑」是合法建築,依法繳稅與申報,市府公安檢查也合法;與賴清德老家「工寮」沒繳稅、沒申報完全不同,怎能「拿竹篙套菜刀」、胡言亂比。

至於租金之降漲問題,也是屬於出租與承租雙方決定,承租人若認為不合理,沒人強迫非租不可,民進黨不應混淆視聽














放任當尊重 校安洞誰補


2023-12-30 01:05  聯合報/ 楊金寶/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特聘教授(台北市)


新北市國三孩子,在自己的學校,自己的班級,就如此突然的離開,大家都震驚難受。據聞林萬億政委下周將召開社安會議進行討論。回想歷年來高倡兒少權益保障會議,規範的是成人保護兒少,但是否也可能造成因受限尊重年輕學子權益,而導致「無法管也無法教」的師生遙遠距離

教學現場教師勤管嚴教,引導學生學會負責,需要付出多少真心真意?但是,當人權主張高調倡議取代人格養成真誠公義,是否會形成學校各種互動關係漏洞及鴻溝?多年來,這現象已經漏太久、洞太大了,不願意真誠檢討的後果,校園內應有的安全保護、人際尊重與負責勇氣落實嗎?

筆者在培育師資過程多有參與,也接到許多進入教育職場的學生回饋,深覺台灣親師關係被破壞親子關係不穩固,這個洞太深了。民進黨要教官退出校園,強調這不只是「人」的離場,更是一種「符號」的離開。但是,學校不只是「安置」學生的場所,真實日常是成就「人才」,所以必須要「有所管有所教」,否則就失去學校的目的及意義。當師長及家長已不是孩子成長挫折回防的堡壘,有時候,錯誤就無法挽回!我們不願意在這件事情上撒鹽,但為什麼我們如同傷口上有鹽,會這麼的痛?

潘部長說國中沒有教官補校安人員。當初,是誰把教官趕出校門的呢?社會輿論也不乏指教民進黨為拉年輕人的票,讓少管少教變成學校的枷鎖與教師的無奈,形同將放任視為尊重,認同犯錯不用負責。孩子沒有慈繩愛索的引導,腳步失滑難免,動作失手難免。而我們的未來,不必談什麼統一獨立,要擔心自然消失,也就難免。

潘文忠部長說,學校要落實三級輔導。對,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敢管敢教孩子,才是現在校園的實境。動輒強調人權尊重的制度,讓老師管教孩子心生害怕,也讓許多學生形成犯錯不一定需要負責的偏離價值觀。當不被信任成為政客炒作亮點工具,學校如此,托育中心也類似,沒有人願意當托育照顧人員校安問題不是補人力,是現有的人力想離開。托育照顧現場,以前說薪資低,現在加薪也照樣缺工。

當沒有出大事到無法收拾時,國中小學校,管教孩子被孩子衝撞的老師,會被教育高層關切,會被社會大眾認定是不懂溝通、缺乏尊重。托育幼教現場也一樣,只要孩子跌倒有瘀血,托育老師得陪家長看過一天又一天的監視錄影資料,但九成多都沒有問題,都知道這是學習的歷程。教育照顧兒少的學校或托育中心,被政客視為高舉兒少權益的敵對人物。打壓教育照顧孩子的人,就是拆毀孩子學習負責及自控能力,剝奪孩子浸潤溫暖人際及快樂安全的機會。

政府官員們,你若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只想開會解決問題,是要檢討誰呢?政治人物請卸下假冒偽善的妝容,當不當權,得不得勢,都不應該忽略人情人命,都不應該沒有是非,沒有溫度。














少保官站出來 勿躲司法保護傘


2023-12-30 01:04  聯合報/ 林明傑/中正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防治學會理事長(嘉縣民雄)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致死案,有三級預防均須檢討。一級預防上,中小學該要有精簡的情緒與溝通教育,但沒有;二級預防上,老師在新教師法通過後已經不想多管學生,該重新檢討;三級預防上,加害人曾收容於少年觀護所,故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應該有「少年保護官進行專責社區處遇,但沒人留意。

社區處遇為,在宜教不宜罰的原則下,允觸法少年在原學校、社區繼續就讀,交由適當的人專責犯罪防治專責人少年法院少年保護官,也就是高危險犯罪少年,國家本即安排專人負責看管。

於是,國家本即專責的人督導犯罪少年與社會控制,以促進健全少年自我成長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處遇少年需徵詢適當機關(構)、學校、團體或個人之意見,召開協調、諮詢或整合符合少年所需之福利服務、安置輔導、衛生醫療、就學、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家庭處遇計畫或其他資源與服務措施之相關會議,來促進少年犯罪防治工作。

本案令筆者感到心痛與遺憾,在社會大眾撻伐教育輔導資源之餘,不妨認真思考,教育單位主責尚未觸法的預防犯罪工作少年輔導委員會則針對高度行為不軌、即將犯罪還未犯罪的輔導,少年法院少年保護官才是真正對於觸法少年的管控者。對加害者,少年保護官早應依少年事件處理法及少年法院與相關機關處理少年事件聯繫辦法召開防治再犯的網絡會議,否則學校教育等單位何來得悉犯罪防治工作任務,又犯罪少年涉及暴力、組織幫派背景,學校教師並無強制力約束

少年保護官該是行政官而非司法官,並無審判獨立不受干預立場,簡言之,少年保護官與犯罪的加害人之間為「控管」與「追蹤」,少年保護官率領佐理員、心理測驗員、心理輔導員與社區警政、志工積極社區、學校訪查與綜整預防犯罪資源,針對特殊學生,由少年保護官為核心之管理策略。少年保護官不應躲隱於司法審判單位的保護傘下,以少年法庭審判獨立之立場,包裹少年保護執行不力之事實。

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權責亂象,始於八十六年修法將少年觀護人區分成少年調查官與少年保護官。日本的少年制度,少年調查官針對觸法少年態樣展開社會調查供少年法庭審判參考,歸屬司法單位;而少年保護官職司社區處遇的犯罪防治個別化處遇,歸屬法務單位。我國少年調查官與少年保護官實務現場為同一觀護人任職,調查時以少年調查官核章,社區處遇保護管束又以少年保護官核章,一人身兼二種身分,豈不自我分裂矛盾。

再者,少年保護官的任用依照行政官職務任用,本應隸屬於行政院,專司執行刑事政策執行,本案凸顯少年觀護執行長期躲避於司法院審判保護傘下,使社會安全網關鍵績效指標無法控管。本案犯罪少年再次犯罪,凸顯目前制度的大缺失,是時候改正了。



葉銀華/OpenAI事件與永續發展目標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殯儀館可否再利用
◆  葉銀華/OpenAI事件與永續發展目標
◆  陳亮恭/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  闕志克/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城之爭
◆  劉維公/賴皮寮政權
◆  廖元豪/憲法護你這麼久,還說它是神話?
◆  魏國彥/長三角的長遠憂患






葉銀華/OpenAI事件與永續發展目標


2023-12-30 01:12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個性內向、靦腆,還有點社交恐懼症的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卻能對國會議員侃侃而談,讓他們了解什麼是AI。法新社


十一月中旬 OpenAI 董事會突襲式解除創辦人兼執行長奧特曼的職務,但在員工、投資人、社會等多重壓力下,六天後又宣布奧特曼回任、多數董事離職。此事件引發以「非營利組織」董事會控制營利組織營運,所產生之治理目標衝突爭議

OpenAI 本身是非營利組織,宗旨為確保人工智慧的發展符合人類的利益,並促進技術的協作和分享,強調 AI 的永續發展。然而為了 AI 的龐大投資與人力資本,僅憑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無法因應,乃下設營利組織進行更大規模投資與吸引人才。此一事件雖是個案,但引發一般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時,是否也會產生如此事件的治理目標衝突?本文結合公司治理與永續發展提出企業經營新目標,藉以避免如此事件之目標衝突

大家普遍誤解企業經營只追求股東權益或只在意利潤。從實務運作,當公司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有營業收入時,要先支付人工成本、原料成本、製造費用、管銷費用,也就是員工、供應商,以及公司有業務往來者皆先獲得報償。其次,要支付利息費用、員工教育訓練費用與投入環境保護費用,亦即債權人拿到償付、提升員工人力資本,以及維護公司所在之社區大眾權益。再者,有獲利須繳納公司所得稅,政府也拿到稅收,此乃公司對公益的貢獻。

因此,在收入分配給上述「非股東利害關係人」後,如果有剩下的才屬於股東的,當然若剩得非常多也全都屬於股東,所以股東公司風險最終承擔者,也讓其擁有公司所有權,如此公司才有意願承擔風險,方能增加規模與價值進一步促進經濟成長

亦即,企業經營不是僅為了股東或一味地追求利潤。股東是公司擁有者的先決條件是「非股東利害關係人」的合理權益受到保障。因此,我將公司經營目標,從極大公司價值,轉換成至少先確保「非股東之利益關係人」的合理權益下,再追求股東價值最大

接著,公司利害關係人日益重視永續發展議題,例如:供應鏈的國際大型企業,要求代工廠或供應商必須減碳排放與提高永續發展績效、債權銀行或債券投資人將永續發展納入授信審查及投資標準、政府將淨零排放列入長期目標、股市機構人將永續發展納入投資標準。因此,公司必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調查各利害關係人對於相關議題的關切度,以及各議題對公司衝擊的顯著性,進而鑑別出公司在永續發展應該注意的重大要議題,並且釐定各議題的具體目標,藉以落實執行利害關係人的議合程序)。

綜合而言,在永續發展趨勢下,我對企業經營目標是先確保「非股東之利害關係人」的合理權益下,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公司治理目標);同時,在利害關係人議合下,從事環境、社會、治理面向重要議題的活動,藉以促進永續發展如此一來,公司的利害關係人,因其所承擔的風險,皆受到合理對待而且公司亦投入利害關係人所要求的永續發展活動。因此,上述經營目標可引導公司進行決策同時可明確有序地衡量公司表現避免治理目標衝突問題以及追求永續發展













李清志/殯儀館可否再利用


2023-12-30 00:16  聯合報/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巴黎104創意藝術中心前方廣場,擺設了由藝術家Nikki所設計,一顆巨大閃亮又繽紛的骷髏頭。圖╱李清志提供


歷史建築再利用是二十一世紀世界建築風潮之一,在環保及歷史文化保存的考量之下,愈來愈多地方的歷史建築被保留,並且重新再利用,賦予其全新的功能,同時也為老建築注入新的生命力!

例如倫敦的老舊發電廠被改造成時髦的商場,紐約的舊高架鐵道被改成最受歡迎的帶狀公園,馬斯垂克的老教堂則被改成旅館或書店,京都的廢棄小學校被改成高級飯店,伊斯坦堡的老發電廠竟然成為大學校園,而奈良的監獄也被改造成星野集團的豪華飯店。


不管是工廠、倉庫,或是軍用碉堡,發電廠,教堂、寺廟等,幾乎所有的建築都可以被再利用,但是卻有兩種建築是無法被再利用的,其中一個就是核電廠,因為其中隱含著某種看不見的惡靈,是我們人類至今仍然沒有技術能力,可以解決的輻射汙染問題;另一種無法再利用的建築則是殯葬空間,因為殯儀館對於很多人而言,也是某種靈界惡魔的附著存在空間,即便是進行完驅魔儀式,仍然無法消除人們對這類空間的恐懼。

台北第一殯儀館被認為是「北市最大嫌惡設施」,最近終於決定拆除,但是拆除後該作為什麼用途?是蓋豪宅呢?抑或是商場、公園,社福單位?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似乎大家對於這個長久以來與死亡有關的建築空間,總是充滿無法消除的恐懼。即便是拆除改建都已經很多人害怕了,更不要說是保留建築再利用了。

西方人似乎比較不信邪,巴黎104藝術中心前身就是市區最大殯葬空間104藝術中心建築主體1873年建成從1905年起就開始殯葬業務直到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業務鼎盛的時期,每年有高達二萬七千輛次靈車駛出一千四百多個人在此工作,殯葬相關產業如靈柩、雕刻、喪服製作等都在此設立,有點類似台北市民權東路行天宮附近的第一殯儀館

不過民國九十年(2001年)起巴黎市政府開始著手改造這座廢棄殯葬特區,請來擅長於古蹟翻新案十一月建築師事務所(Atelier Novembre)全新規畫將104打造成一個與社區結合文化中心,讓這個原本令人害怕暗黑建築,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家盡情舞動抒發夢想空間。不僅有書店、餐廳,也有大型表演空間展示空間,讓人絲毫感受不到死亡與惡靈陰影。

有趣的是,104創意藝術中心前方廣場,竟然擺設了由藝術家 Nikki 所設計,一顆巨大閃亮又繽紛的骷髏頭,似乎宣告著死亡的必然與生命的歡愉。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雖然亟欲逃避死亡,卻終究無法免於死亡」。

巴黎人竟然可以將殯儀館改造成藝術中心,這樣的事台灣人應該完全無法接受吧?不過殯儀館重新再利用作為藝術中心之後,附近的房地產果然馬上漲價,可以預知的是,第一殯儀館的拆除,也將為民權東路附近地段房地產,帶來新一波的漲幅。

過去我們總是將殯葬設施,放置在都市邊緣地帶,明顯區分活人與死人的空間,但是隨著城市發展擴大原本邊緣地區殯葬空間反而變成城市蛋黃區。以台北市為例,西門町紅樓附近原本就是墓園,日治時期開發西門町,才將墓園改建成紅樓;而南京東路、林森北路旁的康樂公園林森公園在日治時期也是墓地,戰後則成為違章建築密集區,後來才改建成為公園。

或許我們應該開始改變過去的觀念,不要再努力區分活人與死人的空間,而是讓這些空間融入城市生活之中,就像巴黎市區的墓園,成為觀光的景點;或是像東京市區櫻花靈園,成為人們賞櫻休閒綠地公園。這些死亡的空間存在於城市之中,也可以提醒終日忙碌或醉生夢死的人,「人生是有限的,必須好好珍惜」!



陳國樑/不正義的正義不是正義

◆  陳國樑/不正義的正義不是正義
◆  黃齊元/113後 台灣能擁抱再見、燦爛相傳?
◆  彭金隆/杞人憂天 是風險管理的典範?







陳國樑/不正義的正義不是正義


2023-12-30 00:57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犧牲「租稅正義」,無法換來「居住正義」;強而為之,換來的「正義」,絕對不是正義。

行政院於十月提案修正《住宅法》,增訂公益出租人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租賃所得、房屋稅及地價稅查核依據之規定;隨即於十一月三讀通過、並於十二月公告生效。

所謂公益出租人,是指將住宅出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者(或出租予社會福利團體轉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者)之房東;《住宅法》的修法,用意在透過法律明文規定來「承諾」房東,公益出租房屋所簽訂之租賃契約資料,並不會被當作追稅的依據,希冀藉此提高公益出租意願。但只要對於法令與稅捐稽徵實務,有基本的了解,就會知道此一承諾,毫無實際意義。

首先,稅捐稽徵機關在得知房屋確實出租且未申報租賃所得,如不為課稅處分,就是怠忽職守、違法亂紀。而對於租賃收入之逕行核定,一般根據查得資料或參照當地租金標準計算,未必一定是來自房東與租客所簽訂之租賃契約資料。

其次,在房屋稅及地價稅的部分,房東很有可能為取得租稅優惠,隱匿出租事實,以自用房地名義,報繳其所出租房地之持有稅負,因而享有房屋稅自住及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兩項優惠稅率。由於公益出租房地可享有與自用房地相同之優惠,因此,房東在成為公益出租人後之房屋稅及地價稅,並不會產生變動。反倒是,會面臨被追稅與處罰的是仍屬核課期間內,非公益出租之房屋稅及地價稅

就以上討論可知,房東之租賃所得、房屋稅及地價稅之查核,稅捐成立要件在於房地是否有出租之事實,而非是否簽訂租賃契約,立法禁止以租賃契約資料作為稅捐查核依據之規定,根本是多此一舉、自欺欺人。

退一步言,在調查過程中,稅捐稽徵機關仍可要求租金補貼主管機關內政部提供租賃契約等資料。按《稅捐稽徵法》規定,稅捐稽徵機關或調查人員,為調查課稅資料,得向有關機關、團體或個人進行調查,要求提示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文件,被調查者不得拒絕

最後,如果此次《住宅法》的修正,只是訂定沒有實質意義具文糜耗社會資源,那也罷了;讓人擔心的是,修法所造成的誤解與釋放出來的混合訊號

對於法令與稅捐稽徵實務並不了解的多數國人而言,《住宅法》「租賃契約資料不得作為租稅查核依據」的修正,乍聽下,有如是對於房東逃漏稅的「特赦」條款。在憲法明訂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各種政令宣導也在建立民眾「應誠實納稅」的社會規範下,卻以促進居住正義之名、對於租稅逃漏網開一面有如對於大眾宣告,只要與政府階段性政策目標一致逃漏稅也沒關係

法令主管機關與立法者的枉法與亂法破壞法治精神無助居住正義提升,卻對於租稅公平正義,造成無法修補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