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說話 粗話絕非弱者武器
◆ 消防救災 落實夥伴作業
◆ 台醫事人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 綠護違建 竹篙套菜刀
◆ 放任當尊重 校安洞誰補
◆ 少保官站出來 勿躲司法保護傘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好好說話 粗話絕非弱者武器
2023-12-30 01:02 聯合報/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新北市)
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德池為五件妨害公務案聲請釋憲。記者簡慧珍/攝影
好好說話,說容易做困難,有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不經意下我們都可能說出傷人的話而不知,更遑論故意以粗暴言語或髒話刺激對方以洩憤,則是傷人更重。
牙牙學語的孩子,學父母講話,父母說國語他就說國語,父母說英語他就說英語;教者言詞文雅孩子也能口吐蓮花,若孩子暴粗口講髒話,也是模仿大人的。古人云「禍從口出」,一切惹禍都是出於口中的話;聖經上說,舌頭是百體中最小,卻能說大話,又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可見,若是勒不住自己的舌頭,可能會帶來大災禍。
日前媒體披露,彰化地方法院法官陳德池為五件妨害公務案聲請釋憲,他認為「粗話是弱者的武器」,只有「假消息」才會妨害公務,因此侮辱公務員罪是侵害被告者的言論自由。又如楊蕙如養網軍帶假風向指控並辱罵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致蘇「不想受到羞辱」以死明志,楊蕙如及其同夥依侮辱公務員執行之職務罪判刑,然而楊卻以侮辱公務員罪是違反平等、言論自由、比例等理由,聲請法規範審查。聲請的律師也以公權力運作並不會因「侮辱」而受到影響,另一律師也說,罵公務員「米蟲」,米也不會消失,有必要處罰嗎?以上一干人有法官、律師及犯罪人,個個力護言語施暴者的言論自由,卻對無辜受辱者絲毫無感,令人錯愕。
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個人安全,懲罰犯罪行為,為社會提供基本規則框架,上述若干人卻助長施暴有理的氣燄,教人不寒而慄。
言語無刀無劍,卻有眾口鑠金、含沙射影、流言蜚語、積非成是、口誅筆伐等一串成語,無不描述言語傷人甚且足以致死。民法中有保護人格權,刑法中有公然侮辱罪,都是為保障個人名譽不受他人任意侵害。人民的名譽權重要,公務員的名譽權同樣重要,公務員肩負職責執行公務更應受尊重,即使受辱也不敢中斷執行公務,但不能因此被指公權力運作並未因「侮辱」受影響而反過來高舉「辱罵無罪論」,謬論歪扭莫此為甚。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上帝創造人類有說話的能力,且賦與能力與權柄。有人做過實驗,每天讚美一棵盆栽漂亮,它就愈發茁壯,責罵另一棵盆栽不長進不漂亮,不久它就枯萎。可見,話語的力量連植物都敏銳有感,何況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榮辱的人類。說話都反映我們的內心,包括動機目的及對他人的想法,善人從心裡發出的是善,惡人從心裡發出是惡,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英國作家吉卜林曾說「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藥方」,說話猶如双面刃,一句話說得合宜,悅耳撼動人心,若用惡毒的話嘲笑辱罵他人,不僅毀滅他人也必引火自焚。
好好說話確實不易,說話既帶有力量,更應謹慎的好好說話,若想改變社會風氣,先改變人心,要改變人心,應從小學習好好說話,培養孩子好品德,自然可以口吐蓮花。粗話絕非弱者的武器,辱罵他人更非言論自由,受辱罵者不應承受如此人格的傷害,呼籲司法院院長兼憲法法庭審判長許宗力不要放棄最後底線。
消防救災 落實夥伴作業
2023-12-30 01:18 聯合報/ 鄭世岳/中華民國工礦安全衛生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南市)
新竹縣一起移工宿舍火警造成分隊長游尚樺殉職,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上午至民進黨中央黨部外抗議,呼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正視公安問題,提出具體政策規劃。記者余承翰/攝影
新竹縣消防局新工分隊長游尚樺為救人不幸殉職,消防局內部初步研判裝備正常沒問題,可能是游分隊長使用的空氣瓶空氣耗盡,為求生而解開面罩呼吸,因而吸入大量濃煙不幸喪生。
根據媒體報導及相關消防人員說法推測過程,游尚樺和消防隊員們從陽台救下四人後,他又和另名消防員去各房間搜索受困民眾。游離開水線後,到最東側最內房間搜索,但過程疑似氧氣瓶耗盡,氣瓶不斷發出警報呼叫,生命呼叫器也啟動,其餘隊員接獲緊急訊號,又發現游不見,立即入室搶救,再發現游時,他已倒在房間門口無生命跡象。
無獨有偶的是,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同樣是新工分隊的隊員林永軒,在搶救工廠大火時,剛救出十三名工人,自己卻因空氣瓶空氣耗盡,被迫摘掉面罩呼吸求生,不幸吸入性嗆傷倒臥火場,送醫後不治身亡。
進火場的消防員雖有一套個人安全回報機制(PAR),主動回報管制員任務執行進展,與管制員的呼叫機制雙向確保執行任務的安全。不過資深消防員說,這些配備與 SOP 再完備,想安全撤出火場,還是要靠團隊合作,任何人都不能落單才是王道。
正如夥伴系統(buddy systems)在安全作業中所進行的方式,兩個人以上(夥伴)作為一個整體共同運作,讓他們彼此能相互監督、互相幫助、注意彼此的安全。
夥伴作業包括互護夥伴作業,兩人作業互相確認彼此之安全;監護夥伴作業,一人作業另一人在外監視確認其安全。在高風險的作業中皆不得單獨一人作業,如:局限空間作業、電氣作業、高空作業及救災作業(消防人員),因為作業風險高,有許多無法預期之突發狀況,若單獨作業個人難以脫困,將面臨身命之威脅。
這種觀念在生活上也適用,如:登山活動,女子夜歸,長者獨居,都將面臨危險而無法自行脫困的危機。消防隊員為了救人出生入死,英勇精神令人敬佩,但在保護他人之際,應先保護好自己,除了出任務前的裝備齊全之外,更應注意避免單獨進入險境。
消防人員接連發生鋼瓶空氣用盡而喪命的前車之鑑,應深刻檢討救災的策略與防護對策,火場救人落實夥伴作業,在面臨危急時刻才不致孤軍奮戰、無力脫困,方能杜絕此類憾事一再發生。
台醫事人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
2023-12-30 01:16 聯合報/ 葉慧昌/中西醫師(台中市)
近千名醫事人員19日上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黑十字運動,呼籲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衛生福利部對此回應,將與教育部舉行跨部會會議,邀集相關公協會及醫事相關科系共同討論招生名額調配機制。圖/中央社
仔細聆聽前天第三場總統政見會有關醫療的部分,強調的是擴大醫療支出、改善待遇、精進品質。但幾個月來,醫界一直努力推動的「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依然被漠視。雖然聯合報揭露醫療相關學系的增額已引發爭端,但是,反對藥師、中醫師增額等訴求,卻依然未獲政府明確回應。
以波波牙醫為例,衛福部薛部長強調的是「信賴保護原則」。但這個原則應是指醫師法修正前已經註冊入學者,不需考學歷甄試;至於每年五十個實習名額,是行之有年,眾所皆知的事,與此原則毫不相關。
健保、醫療容有沉痾,但「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卻是醫界最在意的隱憂。清大、中興跟中山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迎來首屆後醫系學生,陽明交通大學以「外加名額」通過申設中醫系,嘉義大學、中興大學也在醞釀中。慈濟大學成立藥學系,引起藥界恐慌。護理界則以降低國考門檻來招募更多新兵。至於波波與本土牙醫之爭,已難善了!
且看台灣的街景,中、西、牙醫診所、藥局,早已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總量再不管制,將會人力浮濫,不僅影響所有醫事人員的工作權,互相競爭的結果,過多的不當醫療將層出不窮。舉凡自費的針劑、藥丸、醫材、檢驗、治療方式,不斷被推銷,最後受害的還是所有民眾。台灣醫療,將因此而崩壞。
「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跟教育部反映,教育部把責任推給衛福部,衛福部則說總量不宜管制,應視實際需求逐年調整。話是沒錯,問題是在少子化及 AI 日益精進的衝擊下,總量應逐年遞減,絕無申設新學系的道理。尋求「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只是醫界卑微的希求與基本的底限。
「偏鄉醫療」照護,是突破總量很好的藉口。但這只是轉進的巧門,幾年後他們還是會回到都市來。沒有好的誘因,終究是留不住人的。台灣的醫事人力,是不患貧而患不均。
且看日本牙醫師許多在開計程車。將來我們的西、中、牙、藥師,也要另謀出路了!當醫生的已不再尊貴,莘莘學子也不再汲汲營營,視之為首選。
綠護違建 竹篙套菜刀
2023-12-30 01:13 聯合報/ 王清厚/公退人士(台中市)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用懷念和情感為「萬里老家」違建辯護,早年礦工的「工寮」命運受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萬里違建老家爭議已兩個多月,儘管輿論、媒體窮追猛打,綠營卻似不動如山,還轉移焦點反打侯友宜妻子的「凱旋苑」。
綠營真奇怪,是選情告急?還是對違法老屋無法自圓其說?祇好亂點鴛鴦譜,試試轉移焦點,騙騙選民,喊喊爽?畢竟,「凱旋苑」是合法建築,依法繳稅與申報,市府公安檢查也合法;與賴清德老家「工寮」沒繳稅、沒申報完全不同,怎能「拿竹篙套菜刀」、胡言亂比。
至於租金之降漲問題,也是屬於出租與承租雙方決定,承租人若認為不合理,沒人強迫非租不可,民進黨不應混淆視聽。
放任當尊重 校安洞誰補
2023-12-30 01:05 聯合報/ 楊金寶/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特聘教授(台北市)
新北市國三孩子,在自己的學校,自己的班級,就如此突然的離開,大家都震驚難受。據聞林萬億政委下周將召開社安會議進行討論。回想歷年來高倡兒少權益保障的會議,規範的是成人保護兒少,但是否也可能造成因受限尊重年輕學子權益,而導致「無法管也無法教」的師生遙遠距離?
教學現場教師勤管嚴教,引導學生學會負責,需要付出多少真心真意?但是,當人權主張的高調倡議,取代人格養成的真誠公義,是否會形成學校各種互動關係的漏洞及鴻溝?多年來,這現象已經漏太久、洞太大了,不願意真誠檢討的後果,校園內應有的安全保護、人際尊重與負責勇氣有落實嗎?
筆者在培育師資過程多有參與,也接到許多進入教育職場的學生回饋,深覺台灣親師關係被破壞,親子關係不穩固,這個洞太深了。民進黨要教官退出校園,強調這不只是「人」的離場,更是一種「符號」的離開。但是,學校不只是「安置」學生的場所,真實日常是成就「人才」,所以必須要「有所管有所教」,否則就失去學校的目的及意義。當師長及家長已不是孩子成長挫折回防的堡壘,有時候,錯誤就無法挽回!我們不願意在這件事情上撒鹽,但為什麼我們如同傷口上有鹽,會這麼的痛?
潘部長說國中沒有教官要補校安人員。當初,是誰把教官趕出校門的呢?社會輿論也不乏指教民進黨為拉年輕人的票,讓少管少教變成學校的枷鎖與教師的無奈,形同將放任視為尊重,認同犯錯不用負責。孩子沒有慈繩愛索的引導,腳步失滑難免,動作失手難免。而我們的未來,不必談什麼統一獨立,要擔心自然消失,也就難免。
潘文忠部長說,學校要落實三級輔導。對,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敢管敢教孩子,才是現在校園的實境。動輒強調人權尊重的制度,讓老師管教孩子心生害怕,也讓許多學生形成犯錯不一定需要負責的偏離價值觀。當不被信任成為政客炒作的亮點工具,學校如此,托育中心也類似,沒有人願意當托育照顧人員。校安問題不是補人力,是現有的人力想離開。托育照顧現場,以前說薪資低,現在加薪也照樣缺工。
當沒有出大事到無法收拾時,國中小學校,管教孩子被孩子衝撞的老師,會被教育高層關切,會被社會大眾認定是不懂溝通、缺乏尊重。托育幼教現場也一樣,只要孩子跌倒有瘀血,托育老師得陪家長看過一天又一天的監視錄影資料,但九成多都沒有問題,都知道這是學習的歷程。教育照顧兒少的學校或托育中心,被政客視為高舉兒少權益的敵對人物。打壓教育照顧孩子的人,就是拆毀孩子學習負責及自控能力,剝奪孩子浸潤溫暖人際及快樂安全的機會。
政府官員們,你若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只想開會解決問題,是要檢討誰呢?政治人物請卸下假冒偽善的妝容,當不當權,得不得勢,都不應該忽略人情人命,都不應該沒有是非,沒有溫度。
少保官站出來 勿躲司法保護傘下
2023-12-30 01:04 聯合報/ 林明傑/中正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防治學會理事長(嘉縣民雄)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致死案,有三級預防均須檢討。一級預防上,中小學該要有精簡的情緒與溝通教育,但沒有;二級預防上,老師在新教師法通過後已經不想多管學生,該重新檢討;三級預防上,加害人曾收容於少年觀護所,故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應該有「少年保護官」進行專責社區處遇,但沒人留意。
社區處遇為,在宜教不宜罰的原則下,允觸法少年在原學校、社區繼續就讀,交由適當的人專責犯罪防治,專責人為少年法院的少年保護官,也就是高危險的犯罪少年,國家本即安排專人負責看管。
於是,國家本即專責的人督導犯罪少年與社會控制,以促進健全少年的自我成長,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處遇少年需徵詢適當機關(構)、學校、團體或個人之意見,召開協調、諮詢或整合符合少年所需之福利服務、安置輔導、衛生醫療、就學、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家庭處遇計畫或其他資源與服務措施之相關會議,來促進少年犯罪防治工作。
本案令筆者感到心痛與遺憾,在社會大眾撻伐教育輔導資源之餘,不妨認真思考,教育單位主責尚未觸法的預防犯罪工作,少年輔導委員會則針對高度行為不軌、即將犯罪還未犯罪的輔導,少年法院的少年保護官才是真正對於觸法少年的管控者。對加害者,少年保護官早應依少年事件處理法及少年法院與相關機關處理少年事件聯繫辦法,召開防治再犯的網絡會議,否則學校教育等單位何來得悉犯罪防治工作任務,又犯罪少年涉及暴力、組織幫派背景,學校教師並無強制力約束。
少年保護官該是行政官而非司法官,並無審判獨立不受干預立場,簡言之,少年保護官與犯罪的加害人之間為「控管」與「追蹤」,由少年保護官率領佐理員、心理測驗員、心理輔導員與社區警政、志工積極社區、學校訪查與綜整預防犯罪資源,針對特殊學生,由少年保護官為核心之管理策略。少年保護官不應躲隱於司法審判單位的保護傘下,以少年法庭審判獨立之立場,包裹少年保護執行不力之事實。
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權責亂象,始於八十六年修法將少年觀護人區分成少年調查官與少年保護官。日本的少年制度,少年調查官針對觸法少年態樣展開社會調查供少年法庭審判參考,歸屬司法單位;而少年保護官職司社區處遇的犯罪防治個別化處遇,歸屬法務單位。我國少年調查官與少年保護官實務現場為同一觀護人任職,調查時以少年調查官核章,社區處遇保護管束又以少年保護官核章,一人身兼二種身分,豈不自我分裂矛盾。
再者,少年保護官的任用依照行政官職務任用,本應隸屬於行政院,專司執行刑事政策執行,本案凸顯少年觀護之執行長期躲避於司法院審判保護傘下,使社會安全網關鍵績效指標無法控管。本案犯罪少年的再次犯罪,凸顯目前制度的大缺失,是時候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