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利多與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528/web/ 

◆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須守護憲法,勿再當民進黨附隨組織
◆  聯合報黑白集/絕望的,何止游盈隆
◆  經濟日報社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利多與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利多與挑戰


2024-07-03 02:13  經濟日報/ 社論


人工智慧前景看俏,世界重要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莫不各顯神通,緊緊抓著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不放,藉合作地利之便,幾家重量級企業先後宣布在台建立或擴大其研發中心,希望建立 AI 研發製造完整供應鏈。

輝達宣布在台建立 AI 超級運算中心,繼其高雄現有規劃後,考慮在台設立總部,並於五年內招聘千名工程師。

微軟在台建立雲端數據中心,擴大工程團隊,發展人工智慧研發,並規劃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底前為超過20萬人提供數位技能培訓

谷歌將於彰化建設第三座數據中心,成為谷歌在亞太地區最大研發和數據中心,進一步擴大該公司「智慧台灣」計畫。

英飛凌規劃在台設立先進汽車及無線通訊研發中心,開發下一代汽車藍牙通訊技術。

這些投資計畫凸顯台灣做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已有效吸引大型跨國企業運用台灣產業戰略優勢。我們為此表達熱烈歡迎。

然而外國重要科技公司來台投資,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具有益處,但亦有隱憂與挑戰。主要益處有三

一、大型企業直接投資將帶動台灣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提升工資水平。跨國大型企業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有效提升本地企業創新和競爭力。

二、跨國科技企業與在地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可提升本地技術人才質量,台灣員工在跨國企業工作經驗亦可提升其專業技能和國際視野。

三、吸引跨國大型科技企業參與本地產業鏈,有助於台灣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

但外商來台設立 AI 研發或數據中心,也為台灣帶來挑戰與隱憂

一、高耗能 AI 研發與大型數據中心將增加電力需求,可能對現有能源供應構成壓力。大型數據中心和工業設施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加強環保措施和有效監管。

二、跨國企業進入可能對本地企業形成競爭壓力,特別是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三、隨著更多跨國企業在台設立數據中心,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將成為重要議題,亟需加強相關法規和技術防護。

科技演進快速,競爭愈發劇烈,台灣無法再以一己單薄之力閉門造車,必須與全球重要科技企業偕手合作,方能於未來國際舞台,繼續扮演關鍵角色。對於這波不世出機遇,政府應積極掌握,主動提出迎賓方案,期待這些國際合作可以加大力度,為台灣創造美好願景與龐大商機。

迎接跨國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和資料中心,以下三項將是重點:

一、強化基礎建設:確保穩定且充足電力供應至關重要,黃仁勳與童子賢均曾對此公開表達憂慮。台灣需要加強供電來源多元化及電網穩定性,以滿足高能耗 AI 研發中心與數據中心需求,並提升網絡頻寬和穩定性,確保高速且可靠網絡連接,以支持大規模數據處理和傳輸。

二、人力資源培育:除培育在地技術人才,加強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蘊育更多具備 AI、數據科學、雲端計算等領域技能人力,更應積極引進國際專業人才,儘速制定吸引外國專業人才政策,如簽證便利化和稅負優惠。

三、稅務優惠獎勵政策:比照美國、日本和中國,行政院應積極考慮推出特殊投資獎勵方案,提供具國際比較誘因之稅負減免、研發補助,或其他投資激勵措施。此外應調整相關法規,保障外國投資者權益,創造有利經商環境。

迎接國際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需要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準備。同時平衡外國投資帶來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與潛在資源消耗、環境影響和競爭壓力。通過有效政策和措施,台灣方能最大限度發揮外國投資的積極作用,推動未來經濟和產業長遠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絕望的,何止游盈隆


2024-07-03 01:50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關於「您贊同或不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結果顯示,4成8大致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2成6不贊同,1成8沒意見,8.3%不知道。圖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受訪,感慨賴清德面對國會三黨不過半,捨聯合政府而選擇一黨執政,把台灣帶到「崎嶇、醜陋又難看」的道路。主持人問是否對賴總統失望,他婉言「應然面有期待,但很少談,因為與社會現況不符」;幾經追問,他脫口而出:「我當然失望,非常失望,甚至有點絕望」。

發言對總統不敬,游盈隆不免接到關切。他藉臉書「校正回歸」,宣稱是對政局失控感到失望。游董修詞之餘,仍不忘提醒:朝野惡鬥「別一路玩到掛」。手控國家機器才能玩掛國家,弦外之音不難懂。不過,「被關切」之番外篇,充分演繹他的另段發言:民進黨沒意識政局改變,不肯面對失去完全執政

游盈隆可上達天聽,接受親藍媒體訪談,坦言對執政者「失望甚至絕望」,雖然政治不正確,卻道出多數民眾的心情。但失望者何止游盈隆,被新政府一再耍騙的旅遊業者,不絕望嗎?被民進黨放生多年的中小傳產業者,不心冷嗎?承受高通膨的薪貧族,面對未來不心酸嗎?

賴清德用謊言及衝突硬撐一黨專政,因而比蔡英文更倚賴側翼,更利用國家資源捆綁自己人他未經評估即宣布先進產業南移,那些憑黨證賣電及圈地炒房者,還不仰天長笑嗎?

對賴清德新政抱期待的,都要失望了。他愈自滿,絕望的愈多。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須守護憲法,勿再當民進黨附隨組織


2024-07-03 01:52  聯合報/ 社論
藍白聯手表決通過國會改革法案,監察院7月2日下午由監察調查處長楊昌憲(左)偕同訴訟代理人律師李元德,赴憲法庭遞狀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記者侯永全/攝影


賴政府為阻擋「國會改革法案」,四路並進遞狀聲請大法官判決違憲,並以暫時處分凍結施行。外界雖疾呼大法官審慎處理,但大法官卻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受理、分案審查,配合執政黨的腳步。蔡政府時期,大法官的表現屢遭質疑形同民進黨「附隨組織」;如今他們仍一味迎合執政黨,而不見其守護憲法之風骨。

現任十五名大法官皆為前總統蔡英文提名,其中,司法院長許宗力有再任之違憲爭議其他大法官意識形態欠缺多元,均受到質疑。他們任內,面對《黨產條例》、《年改條例》等民進黨力推的法案,皆極力護航;除在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年改條例開啟「退休公務員可轉任大學教職」的自肥窗口外,其餘皆傾力順應民進黨主張。

相反的,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在野的卅八名立委就前瞻建設條例特別預算編列聲請釋憲時大法官卻突然緊縮審查標準,極力搜羅高金素梅未參與表決的會議紀錄再以其不符合聲請要件為由,拒絕受理該釋憲聲請如此鮮明「捧綠、抑在野」的立場,完全失去大法官的超然及維護憲法的地位這次遇到國會改革法案的釋憲,大法官遇到權力就彎腰,立刻決議受理並分案,一副執政黨「捍衛戰士」的姿態

四年前的國會人事審查權釋憲案,大法官也毫不猶豫就選擇力挺民進黨當時民進黨掌握立院絕對多數,藉勢取消監察院長陳菊人事同意權的詢答,直接通過在野黨聲請釋憲,大法官也以其屬「國會內部事項」拒絕受理。如今國會改革法案程序完備,民進黨仍稱程序不正義,大法官是否會再上演髮夾彎,值得觀察。

除釋憲審查迎合掌權者意志,蔡政府任內訂定的《憲法訴訟法》,成為實質第四審,也多次被大法官用來幫執政黨的司法案解套。例如,卡神楊蕙如利用網軍侮辱大阪外交官案件,被法院判刑五個月定讞後聲請釋憲,大法官一方面稱侮辱公務員罪合憲,一方面卻限縮為「僅限於當場侮辱」,讓常為綠網軍操盤的楊蕙如取得翻案機會。大法官釋憲,有明顯的選擇性,而非基於普遍原則

荒謬的是,八年前以公法學者身分力挺許宗力再任並未違憲的,正是目前行政院負責聲請釋憲的政務委員林明昕。林明昕當年護航「恩師」再任,也是近年大法官處理執政黨爭議法案常見的御用學者,如今成為卓內閣的釋憲大將。在這重重糾葛的特殊關係下,許宗力主持的憲法法庭將以「守護憲法」或「守護民進黨」為己任,令人難以樂觀

國會改革法案中的調查權、聽證權、人事審查權,在民主法治國家都不是新創制度。如美國商會所言,這項立法的許多元素並不陌生。其中諸多規定甚至是過去民進黨人士所主張、並曾提案修法的條文;但如今,賴政府卻從上到下高呼違憲。今天的民進黨打臉昨天的自己,大法官也要跟著自我掌摑嗎?

回看大法官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不受理監院聲請的不當黨產條例案,理由首要強調,宣告法律違憲及一般性的法律違憲審查權是司法院專屬,其他機關並無違憲審查權。如今,民進黨府院黨監四路齊聲指控國會改革法案違憲,但總統甚至自行發表違憲審查議論,那置大法官於何地?當總統越權指導釋憲,大法官又作出符合綠色黨意判決,豈非坐實民進黨「附隨組織」之名

大法官不能淪為執政黨附隨組織,尤其近半數大法官即將卸任,更應拋卻包袱成為真正憲法守護者,彰顯民主憲政價值,絕不該自毀憲法法庭招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空中無線不斷線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528/web/ 

◆  川普又來了 各國剉著等
◆  終結台獨命運的新兩國論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空中無線不斷線
◆  換拜聲浪起 民主黨困局
◆  房價持續漲 住宅政策在哪裡
◆  政治司法鬥爭 南韓是賴清德的鏡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空中無線不斷線


2024-07-03 02:03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近日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搭機返日時,班機正巧被雷電擊中,一聲巨響「好像就在窗邊爆破的感覺」。所幸該班機乘客全數平安抵達日本,機身檢測後也毫髮無傷。

大家或許很好奇,明明機身被閃電打到,為何裡面的乘客都沒被電到呢?西元一八三六年,著名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做了一項名為「法拉第籠(Faraday cage)」的實驗,證實當電磁場撞擊可以導電的物體時,電荷保留在導體的外部,而不是在內部傳播。他建造了一個塗有金屬箔的房間,並讓高壓電擊中房間外部。由於外部電場會導致籠內導電材料的電荷,以籠內場效應相互抵銷的方式分布,故驗電器顯示房間牆壁內部不存在電荷。

不僅飛機有「法拉第籠」的保護作用,車子也有,所以開車時若不幸被閃電擊中,車內乘客也不會被電到。我們都知道,當雷雨交加時,千萬不要躲在樹下,以免被雷電順著大樹傳導到我們身上;我們也要知道,當雷雨交加時,若有機會躲到車裡,一定要把握機會,因為這樣就能得到近似「法拉第籠」效應的保護

雖然雷電進不了機艙,但如今網路無遠弗屆,機艙內的網路訊號早已四通八達。日昨豚兒搭機返台探親,途經阿拉斯加上空時,以三十分鐘內免費的無線網路與家中兩老連線。我們在社群網路上迅速交換訊息,分秒必爭,共交換了七十五則訊息,十一張照片。這次空中連線的經驗順暢無阻,即時通訊的感覺與地面連線幾乎沒有兩樣。

早期的飛機通訊,通常有兩種模式:當飛機在陸地上空飛行時,飛機接收地面基地台往上空傳送的連線訊號;當飛機在海面上空飛行時,飛機接收同步衛星傳送的連線訊號。

如今低軌衛星遍布全球上空,其低成本、高頻寬和低延遲的特性,使得飛機與低軌衛星連線的模式已成趨勢。當然,目前低軌衛星的作用,主要還是在覆蓋地表的通訊,如果是太空通訊,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大約廿年前,我們曾經邀請網際網路之父 Vint Cerf 來台訪問,猶記當時大師的演講主題是關於星際網路研究,探討如何克服星球之間長距離的傳輸挑戰。由於光速限制,在星際間長距離傳送時必然產生延遲,而且訊號強度也會面臨衰減的挑戰,再加上傳輸媒介可能中斷,因此必須採用儲存再傳遞的模式,以容許延遲及修正錯誤。

多年前曾有位學生邀請我參加他的論文口試,我說:「很抱歉,我無法出席,因為口試時間正好與我出國開會的班機時刻衝突。」該生說:「沒關係,請老師記得在『天上』祝福我喔!」我雙掌合十:「阿彌陀佛,童言無忌,如果這架飛機被『download』的話,那我肯定就會在『天上』祝福你了!」

如今,我可以大方的說:「沒問題,我從飛機上直接連線參加口試,加油!」














川普又來了 各國剉著等


2024-07-03 02:03  聯合報/ 蕭徐行/獨立評論人(台北市)


美國總統大選,拜登與川普兩雄對決,形勢已定;然而,日前電視辯論會中拜登失常的表現,民主黨內要求退選的聲音浮現,讓川普顯有再入白宮縱橫全球的機運。川普崇尚的「孤立原則」和「美國優先」,看來愈來愈有可能再成為美國決策的主流,導致「新國際動盪」的根源

尤其,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裁決總統的公務行為享豁免權。川普涉及的國會山莊暴動案官司幾乎確定大選前不會審理。三名自由派大法官就批評,裁決如同給總統「上膛的武器」,後果嚴重川普如果重返白宮,這位處處反「建制派」,「把政治當買賣」的政客,將對國際政治經濟帶來何等衝擊,再度成為各國密切關注的對象

首先是俄烏戰爭與北約。川普與共和黨對俄烏戰爭發展頗為不耐,如果川普上任,必會繼續刁難對於烏克蘭的預算,勢必造成烏克蘭極大的壓力;再說,川普過往一直宣稱與普亭關係很好,也許會出面調停俄烏戰爭,或是把烏克蘭問題丟回給歐盟自行解決。其次,在歐洲問題上,川普對於北約存廢有很深的成見,他覺得美國應退出北約,也反對美國為北約花費巨資。

在中東議題上,川普支持以色列的力度不會少於拜登政府。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十二月,川普就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下令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當年在歐洲和中東引起了很大的反彈,哈馬斯甚至呼籲發動新的「起義」。所以今天的以哈衝突乃是歷史的遺恨,川普能解決嗎?令人質疑。

中東的另一個變數就是伊朗,川普任內對於伊朗的態度極為強硬,尤其他否決了原來歐巴馬任內已經達成共識的「伊朗核武協議」,從此伊美關係就始終不佳,川普的態度左右著中東局勢。

在東北亞,川普任內一度與金正恩交好。但川普雖與金正恩曾經數度會面,並舉行兩韓與美國的高峰會,可惜除了絢爛迷惑交流外,東北亞的核武管制議題始終沒有獲得具體進展。在拜登任內,北韓基本上並不在外交優先事件簿上,如果川普捲土重來,會不會再與金正恩拉近關係,值得注意。

作為「美國優先」政策的一部分,川普政府也重新評估了之前的多個國際承諾,包括退出 TPP、《中程導彈條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巴黎氣候協定》,並敦促北約盟國增加預算分擔。雖然大多數國際組織會籍在拜登任內已經恢復,假如川普當選會否再退出,也令人質疑。其次,為了解決邊境移民問題,川普肯定會採取更強硬的手段。

最後,川普還經常利用經濟壓力推進其外交政策目標。他的進口關稅激怒了貿易夥伴,並引發與中國的貿易戰。

當然,川普的國際戰略與外交政策最值得關注的,還是美中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軍備競賽仍會持續。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強力競爭對手,川普如再次就任會如何斟酌使用「台灣牌」,這就是我們該注意的重大國安議題了。













終結台獨命運的新兩國論


2024-07-03 02:03  聯合報/ 蕭世璋/退休國際安全事務外交人員(台北市)


自從賴清德就任總統以來,一個多月間分別在就職演說、時代雜誌專訪、黃埔軍校百年校慶演說、中研院院士晚宴等重大場合,宣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並於時代雜誌專訪公開後,極力拉扯蔡英文與馬英九亦曾提出互不隸屬的說法,以為其「新兩國論」立場辯護。

衡諸其政治行為反映的政治投射、可能的政治動機與目的,大約可分為幾項

首先,江丙坤是首位在國際場合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高層官員。江於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底代表我國出席首屆 APEC 領袖峰會(西雅圖)時,為反制中共矮化我國,提出「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的論調,震驚國際社會。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李登輝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蔡英文於國慶講話時再度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調,已逾二十八年之後。賴清德政府也援引前人語彙。

其次,台灣獨立遇上嚴重瓶頸,靠攏中華民國名號圖存再戰。面對中共近十年來的戰狼外交,在國際政治上逐步強化各國支持其堅持及定義的「一個中國原則」,已有極大成果。美方若繼續鼓吹台灣獨立,必將落入中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圈套。只好改弦更張向中華民國靠攏,保存戰力,回歸到繼續搞「兩個中國」的立場,強調互不隸屬俾便延長戰線。

第三,「台灣地位未定論」支撐「新兩國論」於不墜。拜登政府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後經由國務院,包含布林肯、藍墨客、華自強等官員,先後分別抨擊中共過度解讀及濫用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認為該決議並未決定台灣地位。隨後,蔡英文再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十月提出「新兩國論」。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九月,美國國會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組織。

今年一月,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陪同兩名參議員來台賀賴清德當選,並公開在台北辦事處記者會上質疑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國務院兩名副助卿藍墨客等人則於六月下旬,來台參與台美國際組織議題年度會議後,外交部長林佳龍隨即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作專案報告時,批評中國大陸錯誤詮釋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提出該決議不涉及決定台灣地位,完全是模仿藍墨客的腔調,顯見該論調的中央廚房在美國

其他,尚有歐盟議會決議文件與 G7 峰會聲明,在配合美方的政策目標操作下,均表達關切台灣安全與參加國際組織等問題。美方當前工作,顯然極力在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上創造新爭議空間以保障「新兩國論」正當性

最後,台灣民眾,特別是傳統的中華民國支持者,恐將面臨藍綠政治符號不分,及維繫政治區隔的混亂與迷茫。當中華民國國號,遭到美方與民進黨挾持,藉著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的爭議,做為對抗中國大陸的王牌,又面對中共呼籲和平統一,欲消除中華民國的雙面夾擊時,既無傳統意義上的中華民國國號,亦不能呼應憲法的統一主張,普羅大眾、國民黨與傳統的中華民國支持者恐將面臨進退失據的困境。













換拜聲浪起 民主黨困局


2024-07-03 02:03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在美東時間六月廿七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會,由於現任總統拜登看起來身體虛弱、面色蒼白,表情經常顯得茫然迷失,說話支支吾吾、聲音沙啞;不只一次掙扎地說完一句話,面對謊話連篇的對手前總統川普,無法有力反駁,卻被川普調侃為「不知所云,語無倫次」,大傷元氣。

一向全力支持拜登的美國主流報紙紐約時報,邀集十二位專欄作家和撰稿人觀看總統候選人辯論,評估誰贏誰輸,請他們對候選人進行了○到五的評分。「○」表示當晚沒有任何改變;「五」意味著某一個人得勝。結果是給川普五分的有五人,給川普四分的有二人,給川普三分的有一人,給川普二分的有一人,給川普一分的有一人,認為沒有輸贏的有二人。

同時,一位資深焦點小組主持人在辯論期間,與尚未做出決定的選民進行了現場焦點小組討論,他在辯論過了半小時後寫道:「該小組對拜登的聲音和表情感到非常詫異,但他們對川普的人身攻擊很反感」,「如果川普少說話,他就會贏;如果拜登不停止說話,他就輸了」。辯論結束後,主持人寫道:「十四人中有十二人表示他們現在傾向於川普,一個選擇了拜登,一個沒有動。這對民主黨來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辯論後的民調也顯示有三分之二的觀眾認為川普表現較佳,這對急於希望展現「拜登雖老,仍能有效治理」而主動請戰,並建議將第一場辯論提前到六月的拜登陣營,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難怪揭發水門案而迫使美國前總統尼克森下台的記者伍德華質疑:「到底出了什麼事?拜登準備了這麼長時間,他知道首辯事關重大,最後結果卻糟糕透頂」。

由於拜登年來多次在公眾面前呈現出「失能」的狀態,以及在辯論時「災難式」表現,深恐川普捲土重來的紐約時報於廿八日編輯委員會名義發出「為了國家未來,拜登應該退出競選」的呼籲,認為:「拜登多次強調將今年總統大選的利害關係,描述為關係美國民主未來。川普已證明自己對民主構成了重大威脅,不值得公眾信任。他有系統地試圖破壞選舉的公正性。川普的支持者公開宣稱若他再當選,將有能力兌現最極端的承諾和威脅。 」

「拜登表示,他是最有機會應對並擊敗這種暴政威脅的候選人。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正在進行一場魯莽賭博。民主黨沒有理由冒著國家穩定和安全的風險,強迫選民在川普的缺陷和拜登的缺陷之間做出選擇。僅僅希望美國人忽視他們親眼所見拜登的年齡和虛弱狀況,這是一個太大的賭注。」

「終止競選將違背拜登的政治本能,但總統的表現不能只被視為一個糟糕的夜晚或歸咎於感冒,因為它證實了幾個月、甚至幾年以來一直在加劇的擔憂」;「拜登先生現在需要面對的事實是,他沒有通過自己的測試。」

台灣民眾來說,記憶猶新的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國民黨在總統大選前透過全代會「換柱」,造成本身空前未有的挫敗。由於拜登已贏得民主黨初選,除非自己退選,否則無法「換拜」。民主黨如何擺脫大選困局,還得看日後發展。













房價持續漲 住宅政策在哪裡


2024-07-03 02:03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最近新青安房貸政策引發爭議,雖然政府好意想幫助年輕人購屋,卻引來投資客假借人頭炒作房市,造成房價不斷飆漲,於是要求銀行追查人頭。加上剛實施的囤房稅2.0和央行的第六波房貸信用管制措施,各部會如此大張旗鼓,是否就能解決房市的投資炒作減緩民怨

當前房市的根本問題在於高房價如脫韁野馬,持續飆漲。今年第一季新推個案房價全國平均每坪約五十萬,台北市一○九萬;相較疫情前,全國廿九萬,台北市八十萬。去年底房價所得比全國平均十倍,貸款負擔率四成三,台北市更高達十五點七倍和六成七;相較四年前全國八點七倍,三成五與台北市的十四點四倍和五成八,造成已購屋者的住房負擔壓力愈來愈沉重,而未購屋者也愈來愈望屋興嘆,更造成擁屋者與無屋者的社會貧富差距愈加擴大

如此高房價,一般大眾的所得無以負擔自備款及長期貸款,如何能長期支撐高房價?新青安鼓勵購屋,支撐高房價,但也只是近期推出,不過是火上加油,為何高房價仍會持續上漲?這一方面既凸顯台灣仍有不少有錢人,在偏低的房地產交易與持有成本下,特別偏好投資房地產;另一方面,因應高房價,建商推出大量小坪數、高單價、低總價產品,吸引財力有限的自住或投資客,甘冒借貸風險,節衣縮食,委曲求全,完成購屋夢想

面對近年來房價的持續飆漲,特別看到過去長期房價大漲小跌堅信未來只漲不跌的「預期心理」,不論自住或投資,相信愈晚買愈划不來的信念,購屋者都一窩蜂進場購屋。

然而在不斷投資轉手與借貸支撐高房價的負擔壓力下,不合理的高房價不可能長期存在,遲早將面臨房價泡沫修正。屆時若是長期緩跌,如同民國七十九到九十二年(一九九○到二○○三年)般,衝擊較小,將是較佳狀態;反之若是短期崩盤,如同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的日本,衝擊較大,並不樂見。

因此,政府若未能解決房價的預期上漲,不但貧富差距擴大,生活與居住品質下降,大家也不敢生養孩子,而且住房變成賺錢甚於居住目的商品化下,空餘屋逐漸增加,全民過度投資房地產,不但浪費資源,更造成資源排擠,其他產業經濟衰退,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最後高房價將動搖國本,令人憂心。

目前政府未積極面對解決高房價持續飆漲問題。賴總統宣稱八年提供百萬戶社會住宅為主要住宅政策,包括過去蔡總統的廿萬戶社宅外,再加十三萬戶興建社宅,十七萬戶包租代管,以及五十萬戶租金補貼。這些數量有限且未來長期才能提供的出租社宅,完全無法抑制當前高房價。

另外,內政部已實施的平均地權修正條例禁止房市炒作以及管制法人購屋,似乎雷聲大雨點小,中央與地方均未落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管制寬鬆,投資炒房案例層出不窮,新青安人頭即可見一斑。囤房稅及房地合一稅2.0,因稅基評定過低遠離市價,實質稅賦不痛不癢,房地產投資仍有利可圖。央行六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考量整體金融與經濟,只能溫和以對房市,對房價抑制作用有限

換言之,若不調整當前各部會不落實的溫和打炒房措施,提出具體完整的住宅政策,展現政府打炒房決心,化解人民房市投資炒作仍有利可圖的預期心理,高房價泡沫化危機將無可避免













政治司法鬥爭 南韓是賴清德的鏡子


2024-07-03 02:03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兩年半前,南韓總統選舉時,國民之力黨參選人尹錫悅百分之四十八點五六的得票率當選總統。因此執政以來不僅面對反對黨不承認是「總統」的尷尬,並且施政上受到的抵抗多於合作。

尤其在今年四月舉行的國會議員選舉,民主黨等五個反對黨奪得了一百九十二席,幾乎是國會三百席總額三分之二在超大的「朝小野大」之下,尹錫悅更顯得愈來愈無力。

新國會開議以來,民主黨包辦了十一個重要委員會的委員長,通過設立七個特偵組調查尹錫悅和其夫人金建希。一心一意要讓尹錫悅提早下台。

原支持尹錫悅的選民則對尹頗為失望,因為二年多來,看到前總統文在寅等人弊案纏身,卻能逍遙法外,應該迅速司法判決給人民一個交代,不能有絲毫馬虎。

諷刺的是,有罪在身的民主黨代表李在明和第二審已判刑兩年的前法務部長曹國,都順利當選國會議員,國會成了他們的避難所民主黨可以自行立法,懲處法官與檢察官,也可以舉行聽證會,找總統辦公室的秘書長等人來備詢。

近日法制司法委員會委員長鄭清來主持聽證會時,簡直像老師要學生罰站般對待前國防部長及現役將軍多人,讓退役軍人忍無可忍,約有兩千多人前往國會抗議,甚至有人要鄭清來道歉,否則不罷休。

這些事件起源於李在明。民主黨全力「保護」這位被該黨幹部稱譽為「爸爸」的李在明,如果爸爸被判刑,等於該黨解散,且無人挑戰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三月的總統選舉。是故朝野「吵架」不斷,南韓社會也動盪不安。

北韓金正恩則很會選擇黃道吉日。近來趁南韓人民兩派嚴重對立,有利北韓透過飛彈和氣球製造混亂,尤其美國總統選舉只剩幾個月,金正恩非常懷念「川金會」,讓他有機會重新站在國際舞台亮相。

尹錫悅與賴清德同病相憐。一方面是國內政治的紛紛擾擾不斷,另一方面中共與北韓的「文攻武嚇」加劇。以南韓過去的經驗來說,當其國內政治陷入不安,就是提供對方「攻擊」的最佳時機。

南韓的政治司法鬥爭,目前來看沒有結束的時間表。南韓政黨輪替一向意味著洗清前政府的油漬,尹錫悅若無法讓文在寅等人接受法律制裁,剩下的任期恐將愈寸步難行。

美國在變,南韓在變,世界也在變,好像只有台灣還過著太平盛世。賴清德的「台獨」耕耘,比蔡英文百倍也不為過。如果,讓台灣繼續沉淪下去,未來台灣的年輕人恐怕都要去東南亞打工了!





陳冲/不怕賭輸 只怕翻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冲/不怕賭輸 只怕翻桌
◆  陳力俊/科學研究的東升西降
◆  葉匡時/奢侈的信念







陳冲/不怕賭輸 只怕翻桌


2024-07-03 02:03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兵法:「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按這道理,目前兩岸(台海或太平洋)並沒有打仗的條件,何況最近又有所謂「不上當說」。但如以美國國債擴張的速度來看,將是孫子兵法從未想過的求戰因素。對債務人言,當債台高築,無以為繼時,宣告破產,打掉重來,或許是一項選擇。這就是隱憂,更是人類智慧面臨的考驗。縱然國際想為美國來個量身訂做的 HIPC重債國家減債方案),基於「殃及池魚」,對台灣也會是個災難。

理論上,在台海或太平洋西岸,短期內不預期會有戰役,因為現代戰爭的確要「先勝而後求戰」,在軍事戰之前,必然也要盤點金融戰、技術戰、貿易戰之局勢以及應對方式。軍事戰必有多次兵棋推演,以太平洋兩岸的對峙情勢,美國著名智庫CSIS 及眾議院的中國委員會(China select committee)都曾多次兵推,縱有勝方,也是慘勝(Pyrrhic victory),慘勝也就意謂兩敗俱傷,常年經濟不振。

至於技術戰,從二戰後的 CoCom 委員會,到後冷戰的瓦聖納協議,進而到近年的晶片戰爭,其實都是拒絕技術交流、拉高切磋門檻,和緩時期不多。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川普發起的中美貿易戰,學理上有修昔底德陷阱加持,繼而拜登加碼,全球已形成 US bloc、China bloc 及 non-aligned countries 三大板塊,碎片化的程度,已使 IMF 高層憂心忡忡,在近半年內至少三度呼籲理性競爭。

談到金融戰,一般認為美占上風,早期處理伊朗、北韓禁運問題時,成功運用帳戶封鎖,達成兵不血刃的境界;及至俄烏戰爭,更透過 SWIFT 系統,凍結俄方三千億美元資產,嚴重影響莫斯科資金調度,也證明北京自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起,逐步強化國際貨幣策略的正確性。美方金融優勢雖遭侵蝕,北京亦不願啟戰,只巧妙改變跨境支付結構,逐漸扭轉劣勢,應是靜待「不慘輸」的時機,再行出手,推測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前金融戰在 Dollar dominance 下,美國仍有主場優勢。

川普與拜登剛進行一場辯論,一般多關心拜登的健康,其實美國國債的增速也是焦點之一。去年九月,偏共和黨的智庫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就抨擊拜登政府的債務問題,浪擲資金的速度「令爛醉的水手都看不下去」(Make drunken sailors blush),不過「龜笑鱉無尾」,指責拜登,卻忘了同一時間共和黨初選爭辯的是川普任內增加的債務是八點四兆還是七點八兆?當然拜登創造債務的本領,絕不遜色,六月下旬,華爾街日報專文:Will Debt Sink the American Empire ? 娓娓道來美債的嚴重,也呼應不少有心人的憂慮。

其實不需專家,普通百姓,只要願意看一眼官方資料,心中自然有數。目前美債總額約卅五兆美元,而民國九十七年(二○○八)金融海嘯期間,美債不過剛破十兆上世紀末約五兆),歐巴馬八年任期增加九點三兆,川普四年,又增七點八兆,而拜登三年半再添七兆,美債利息將超過一點四兆美元,直逼兩年的國防預算(簡言之,光利息可養兩隻美軍),也真佩服美國財長葉倫還能回應媒體差可應付(we're in a reasonable place, if debt stabilized at current level)。

試問金融機構負責人,如客戶負債如此膨脹,債權銀行能不心驚肉跳?還能繼續貸款買債?何況本世紀初美國國債對 GDP 的比例不過百分之五十五點七,而上月底初估已達百分之一二二,謂之難以為繼,並不為過。金融界朋友常自我解嘲:反正美國有印美鈔特權,撐不下去就再印吧!難不成要翻桌?這就是本文開頭憂心的選項。

不翻桌,就繼續玩舊把戲,只是歹戲拖棚,棚垮了,等著另起爐灶,但不要忘了有一根棚柱還是咱出錢的,這個 HIPC 方案還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