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528/web/◆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須守護憲法,勿再當民進黨附隨組織
◆ 聯合報黑白集/絕望的,何止游盈隆
◆ 經濟日報社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利多與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利多與挑戰
2024-07-03 02:13 經濟日報/ 社論
人工智慧前景看俏,世界重要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莫不各顯神通,緊緊抓著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不放,藉合作地利之便,幾家重量級企業先後宣布在台建立或擴大其研發中心,希望建立 AI 研發製造完整供應鏈。
輝達宣布在台建立 AI 超級運算中心,繼其高雄現有規劃後,考慮在台設立總部,並於五年內招聘千名工程師。
微軟在台建立雲端數據中心,擴大工程團隊,發展人工智慧研發,並規劃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底前為超過20萬人提供數位技能培訓。
谷歌將於彰化建設第三座數據中心,成為谷歌在亞太地區最大研發和數據中心,進一步擴大該公司「智慧台灣」計畫。
英飛凌規劃在台設立先進汽車及無線通訊研發中心,開發下一代汽車藍牙通訊技術。
這些投資計畫凸顯台灣做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已有效吸引大型跨國企業運用台灣產業戰略優勢。我們為此表達熱烈歡迎。
然而外國重要科技公司來台投資,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具有益處,但亦有隱憂與挑戰。主要益處有三:
一、大型企業直接投資將帶動台灣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提升工資水平。跨國大型企業帶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將有效提升本地企業創新和競爭力。
二、跨國科技企業與在地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可提升本地技術人才質量,台灣員工在跨國企業工作經驗亦可提升其專業技能和國際視野。
三、吸引跨國大型科技企業參與本地產業鏈,有助於台灣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
但外商來台設立 AI 研發或數據中心,也為台灣帶來挑戰與隱憂:
一、高耗能 AI 研發與大型數據中心將增加電力需求,可能對現有能源供應構成壓力。大型數據中心和工業設施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加強環保措施和有效監管。
二、跨國企業進入可能對本地企業形成競爭壓力,特別是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三、隨著更多跨國企業在台設立數據中心,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將成為重要議題,亟需加強相關法規和技術防護。
科技演進快速,競爭愈發劇烈,台灣無法再以一己單薄之力閉門造車,必須與全球重要科技企業偕手合作,方能於未來國際舞台,繼續扮演關鍵角色。對於這波不世出機遇,政府應積極掌握,主動提出迎賓方案,期待這些國際合作可以加大力度,為台灣創造美好願景與龐大商機。
迎接跨國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和資料中心,以下三項將是重點:
一、強化基礎建設:確保穩定且充足電力供應至關重要,黃仁勳與童子賢均曾對此公開表達憂慮。台灣需要加強供電來源多元化及電網穩定性,以滿足高能耗 AI 研發中心與數據中心需求,並提升網絡頻寬和穩定性,確保高速且可靠網絡連接,以支持大規模數據處理和傳輸。
二、人力資源培育:除培育在地技術人才,加強高等教育和職業培訓,蘊育更多具備 AI、數據科學、雲端計算等領域技能人力,更應積極引進國際專業人才,儘速制定吸引外國專業人才政策,如簽證便利化和稅負優惠。
三、稅務優惠獎勵政策:比照美國、日本和中國,行政院應積極考慮推出特殊投資獎勵方案,提供具國際比較誘因之稅負減免、研發補助,或其他投資激勵措施。此外應調整相關法規,保障外國投資者權益,創造有利經商環境。
迎接國際企業來台設立研發中心,需要在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準備。同時平衡外國投資帶來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與潛在資源消耗、環境影響和競爭壓力。通過有效政策和措施,台灣方能最大限度發揮外國投資的積極作用,推動未來經濟和產業長遠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絕望的,何止游盈隆
2024-07-03 01:50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關於「您贊同或不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結果顯示,4成8大致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2成6不贊同,1成8沒意見,8.3%不知道。圖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受訪,感慨賴清德面對國會三黨不過半,捨聯合政府而選擇一黨執政,把台灣帶到「崎嶇、醜陋又難看」的道路。主持人問是否對賴總統失望,他婉言「應然面有期待,但很少談,因為與社會現況不符」;幾經追問,他脫口而出:「我當然失望,非常失望,甚至有點絕望」。
發言對總統不敬,游盈隆不免接到關切。他藉臉書「校正回歸」,宣稱是對政局失控感到失望。游董修詞之餘,仍不忘提醒:朝野惡鬥「別一路玩到掛」。手控國家機器才能玩掛國家,弦外之音不難懂。不過,「被關切」之番外篇,充分演繹他的另段發言:民進黨沒意識政局改變,不肯面對失去完全執政。
游盈隆可上達天聽,接受親藍媒體訪談,坦言對執政者「失望甚至絕望」,雖然政治不正確,卻道出多數民眾的心情。但失望者何止游盈隆,被新政府一再耍騙的旅遊業者,不絕望嗎?被民進黨放生多年的中小傳產業者,不心冷嗎?承受高通膨的薪貧族,面對未來不心酸嗎?
賴清德用謊言及衝突硬撐一黨專政,因而比蔡英文更倚賴側翼,更利用國家資源捆綁自己人。他未經評估即宣布先進產業南移,那些憑黨證賣電及圈地炒房者,還不仰天長笑嗎?
對賴清德新政抱期待的,都要失望了。他愈自滿,絕望的愈多。
聯合報社論/大法官須守護憲法,勿再當民進黨附隨組織
2024-07-03 01:52 聯合報/ 社論
藍白聯手表決通過國會改革法案,監察院7月2日下午由監察調查處長楊昌憲(左)偕同訴訟代理人律師李元德,赴憲法庭遞狀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記者侯永全/攝影
賴政府為阻擋「國會改革法案」,四路並進遞狀聲請大法官判決違憲,並以暫時處分凍結施行。外界雖疾呼大法官審慎處理,但大法官卻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受理、分案審查,配合執政黨的腳步。蔡政府時期,大法官的表現屢遭質疑形同民進黨「附隨組織」;如今他們仍一味迎合執政黨,而不見其守護憲法之風骨。
現任十五名大法官皆為前總統蔡英文提名,其中,司法院長許宗力有再任之違憲爭議,其他大法官意識形態欠缺多元,均受到質疑。他們任內,面對《黨產條例》、《年改條例》等民進黨力推的法案,皆極力護航;除在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年改條例開啟「退休公務員可轉任大學教職」的自肥窗口外,其餘皆傾力順應民進黨主張。
相反的,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在野的卅八名立委就《前瞻建設條例》特別預算編列聲請釋憲時,大法官卻突然緊縮審查標準,極力搜羅高金素梅未參與表決的會議紀錄;再以其不符合聲請要件為由,拒絕受理該釋憲聲請。如此鮮明「捧綠、抑在野」的立場,完全失去大法官的超然及維護憲法的地位。這次遇到國會改革法案的釋憲,大法官遇到權力就彎腰,立刻決議受理並分案,一副執政黨「捍衛戰士」的姿態。
四年前的國會人事審查權釋憲案,大法官也毫不猶豫就選擇力挺民進黨。當時民進黨掌握立院絕對多數,藉勢取消監察院長陳菊人事同意權的詢答,直接通過;在野黨聲請釋憲,大法官也以其屬「國會內部事項」拒絕受理。如今國會改革法案程序完備,民進黨仍稱程序不正義,大法官是否會再上演髮夾彎,值得觀察。
除釋憲審查迎合掌權者意志,蔡政府任內訂定的《憲法訴訟法》,成為實質第四審,也多次被大法官用來幫執政黨的司法案解套。例如,卡神楊蕙如利用網軍侮辱大阪外交官案件,被法院判刑五個月定讞後聲請釋憲,大法官一方面稱侮辱公務員罪合憲,一方面卻限縮為「僅限於當場侮辱」,讓常為綠網軍操盤的楊蕙如取得翻案機會。大法官釋憲,有明顯的選擇性,而非基於普遍原則。
荒謬的是,八年前以公法學者身分力挺許宗力再任並未違憲的,正是目前行政院負責聲請釋憲的政務委員林明昕。林明昕當年護航「恩師」再任,也是近年大法官處理執政黨爭議法案常見的御用學者,如今成為卓內閣的釋憲大將。在這重重糾葛的特殊關係下,許宗力主持的憲法法庭將以「守護憲法」或「守護民進黨」為己任,令人難以樂觀。
國會改革法案中的調查權、聽證權、人事審查權,在民主法治國家都不是新創制度。如美國商會所言,這項立法的許多元素並不陌生。其中諸多規定甚至是過去民進黨人士所主張、並曾提案修法的條文;但如今,賴政府卻從上到下高呼違憲。今天的民進黨打臉昨天的自己,大法官也要跟著自我掌摑嗎?
回看大法官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不受理監院聲請的不當黨產條例案,理由首要強調,宣告法律違憲及一般性的法律違憲審查權是司法院專屬,其他機關並無違憲審查權。如今,民進黨府院黨監四路齊聲指控國會改革法案違憲,但總統甚至自行發表違憲審查議論,那置大法官於何地?當總統越權指導釋憲,大法官又作出符合綠色黨意判決,豈非坐實民進黨「附隨組織」之名。
大法官不能淪為執政黨附隨組織,尤其近半數大法官即將卸任,更應拋卻包袱成為真正憲法守護者,彰顯民主憲政價值,絕不該自毀憲法法庭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