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資本市場變革 台股準備好了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明年關馬」的預言會成真嗎?
.聯合報黑白集/「媽」字輩的恩怨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資本市場變革 台股準備好了嗎?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資本市場變革 台股準備好了嗎?


2017-12-23 04: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多元上市櫃條件,不再以獲利為依歸、新增「電商類股」,並鼓勵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積極招商,預計明年上市櫃及興櫃新掛牌家數有望破百家,讓更多優質股在台掛牌。
金管會提出多元上市櫃條件,原本頗值得國人期待,但在政策公布時,卻傳出健永、喜康等新藥公司決定撤離興櫃,轉赴海外掛牌。生技產業獲政策重點支持,但企業仍選擇離開台股,對台灣資本市場招商自然是很大的警訊。
巧合的是,在部分生技股撤離台灣的同時,鄰近的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公布了20年來最大的政策改革,除了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到香港掛牌,並同意沒有營收的生物科技、生命科學公司可赴港上市。香港資本市場推出這項新政策後,對台灣創新產業、生技產業是否會產生磁吸效應,值得深入探討。
相較台、港兩地的資本市場政策,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掛牌,明顯是一項重大政策改革。這項政策除了彌補四年前錯失阿里巴巴赴港掛牌的遺憾,也將成為吸引全球新經濟企業赴港掛牌的利器,其中當然也包括台灣企業。而且,這種對於股權結構的規範屬於通則,並未限定是哪種產業類型,而是以市值必須超過港幣100億元為條件,藉以限制不夠成熟或規模太小的企業上市。
相對來看,在顧主委提出的多元上市櫃條件中,特別強調新增電商類股,希望能夠吸引這類型企業來台掛牌,這卻給人政策遲到了十多年的感覺。電商產業在全球都已相當成熟,掛牌熱潮早就過去,而且指明歡迎那些產業類型,不僅顯示出政策的一廂情願,也限縮了對新經濟產業的想像。
此外,港交所新政策中不談目標是吸引多少企業赴港掛牌,台灣則習慣以吸引多少家數為政策指標,例如顧主委以明年要吸引百家公司來台上市櫃為目標。其實,關鍵應在於要能夠吸引或留住指標性企業,重量級企業能夠在台掛牌,對市值及交易量可以產生更重大影響,自然就會對產業產生磁吸效應。
至於港交所針對生技業的第二項重大改革,將對台灣生技產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台灣是亞洲最早歡迎沒有營收新藥股掛牌的資本市場,過去幾年卻陷入籌資與上市低潮,除了產業界對業績成長太過樂觀外,主管機關加緊管制也是原因之一。如今港交所推出新政策,對於處在新藥公司流失的台灣,很可能就是個致命打擊。
以指標性的蛋白質藥企業喜康為例,該公司去年宣布獲得國際大廠賽諾菲注資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億元),是被認可的優質企業,決定撤出台灣到海外募資掛牌,主因是股價無法獲得投資人認同,且未來幾年還需要募資5億美元,但評估台灣生技資本市場的現況,恐怕無法達成目標。
喜康、健永等公司撤離台灣,只是產業出走潮的冰山一角,面臨籌不到錢、上不了市難關的企業還相當多,預料未來撤離台股的生技公司還會再增加。對於這些醞釀許久、準備撤離台灣資本市場的生技公司,顧主委應專案處理,理解台灣資本市場為何無法留住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做為制定政策時的參考依據。
談產業發展,並非只有政策或資本市場,最關鍵的責任仍落在企業主身上。過去幾年,生技產業確實經歷了泡沬狂潮,其中絕大部分尋求掛牌的企業,確實存在對業務前景太過樂觀的問題,導致許多企業在上市櫃前承諾的業績目標,掛牌後幾乎都做不到,這也是投資人遠離生技股的主因。
對於這種太過早期或還不成熟的企業想要申請掛牌,港交所在公布的辦法中已對沒有營收的生技股開了大門,但也要求公司市值不能太小,至少要港幣15億元以上,而且研究階段不能太前期。這些條件可擋住不夠成熟的企業掛牌,對資本市場產生一定的篩選作用,是值得台灣資本市場學習之處。

聯合報黑白集/「媽」字輩的恩怨


2017-12-23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長陳菊新書「花媽心內話」最近在政界引發不小波瀾,昨天陳菊特地舉行新書發表會,向對此書內容不滿或感到受傷害的人士表示「非常抱歉」。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劉學聖/攝影


陳菊出版《花媽心內話》一書,談的是跑江湖的感懷,和黨內派系的恩恩怨怨。重點放在最後一章,提到高雄十年來的進步,三分之二要歸功副市長劉世芳的協助。
「花媽」年初拒絕北上出任閣揆,就是希望能把高雄的棒子交給自己信任的接班人劉世芳。然而,劉世芳的民調始終拉不起來,讓陳菊心急如焚。花媽選在此刻出書說出「心內話」,就是要盡一己之力燃燒出最大的能量,幫劉世芳向市長寶座推進。
陳菊燃燒自己,能不能照亮劉世芳,仍很難說。但此書一出,火勢亂竄,被燒到的人已來不及逃。在花媽的談笑感懷之間,謝系的災情慘重,其中尤以「管媽」管碧玲連日來訴苦哀號,除質問陳菊還要再「劃幾刀」,並自稱此書「每賣一本,我受傷一次」。相形之下,蘇貞昌在陳菊落難時刻出手救援,還為新書寫序;由此,綠營內誰是敵誰是友即一目了然。
在政治人物已漸不流行出書之際,陳菊這次出書,格外引起注意。尤其,她將黨內的陳年恩怨攤開在陽光下,當年離開勞委會時誰捅了一刀,參選高雄市長時又被誰扯了後腿,毫不保留。這些綠營恩仇,若不是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激烈,人們大概無緣一窺內情。
花媽、管媽、和也被點名的葉菊蘭,都屬「媽」字輩,但實際資歷可差遠了。謝長廷不過美麗島辯護律師,而陳菊可是美麗島受刑人呢!問題在,綠營內恩怨都數不完,藍綠的恩仇又誰來清?

聯合報社論/「明年關馬」的預言會成真嗎?


2017-12-23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左) 。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意參選新北市長的周錫瑋近日表示,綠營已放出消息,明年一定要讓前總統馬英九被起訴或被關,以此拉垮國民黨九合一選情;等把馬英九羞辱夠了,再將他和陳水扁一起特赦。此話並非危言聳聽,事實上,綠營「關馬」之說從未間斷,卻從未像最近這麼甚囂塵上。包括北檢頻頻釋放「三中案」不利於馬的消息,乃至將時程具體定在「明年」,對照近期的政治氛圍,此事皆不能等閒視之。
國家元首因貪贓枉法而入獄並不罕見,但多見於法治未臻成熟的國家,台灣與韓國也不例外。然而,元首因貪贓枉法入獄,與因政治鬥爭而「被入獄」,畢竟仍有天壤之別。如果台灣不想變成政治報復的淵藪,不想淪為「新威權統治」的國家;那麼,如何避免使法治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就值得我們嚴重關切。
最近馬英九不滿北檢頻頻向媒體放話,洩漏不利於他的「三中」案情,一怒狀告北檢涉嫌洩密。從隨後北檢發表的聲明,人們才知道,北檢已簽結了馬英九一百六十件刑事案件,另有四件不起訴。這些驚人的數字,北檢是要證明自己辦案「廓然大公」,並無私心;另一方面,大家也看到了綠營恣意利用興訟為手段,對馬英九百般追殺已無所不用其極。
持平而論,台灣民主一路走來,民眾的公民素養都有一定的積累。不論政治立場如何,人們對於是非善惡的分辨,也自有獨立的見解。對於涉貪的政治人物,例如前總統陳水扁或前政院秘書長林益世,一般民眾都會支持嚴辦,追究到底。若馬英九有任何貪瀆自肥的情事,或收取了不義之財,最後遭到司法定罪,選民也會義無反顧地支持。
問題是,如果司法不是真正純淨而獨立的司法,而是遭到政治黑手染指的司法,或是甘願承受政治旨意的司法;那麼,人們如何知道最後的審判結果,是值得信賴的定音槌?從柯建銘帶有政治恩怨的自訴馬教唆洩密、加重誹謗等案,綠營如矢石般發出各種濫訴的政治追殺,不怕浪費司法資源,就怕無法困住馬英九。也因此,此刻為何要重啟「三中案」的調查,就是要利用查扣的上百張光碟,加上不斷地政治放話,將馬英九推進貪瀆泥淖。
馬英九在「三中案」中是否涉及違法,檢方起訴與否的關鍵,端視是否認定馬主導這項交易並指示低價賣出以圖利買方。唯就法論法,檢方主觀認定是一回事,有無客觀事實證明馬主導、故意賤賣、圖利對方,又是另一回事。尤其重要的,是必須查到此案是否有「贓款」,落入了馬英九的私囊。這點,檢方務必努力搜證,找到鐵一般的證據。
但是,以北檢最近在新黨青年軍案中的粗糙演出,我們擔心檢方想要「關馬」,可能將力不從心。原因是,作為司法人員,光有鋼鐵般的意志及雷霆般的行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專業的素養及獨立的操持,才能劍及履及,完成司法追求的正義。如果心存私念,意圖迎合上級旨意,或妄想憑空一擊完成個人的政治功績,其後果,則可能留下更多難以收拾的紕漏。
我們關心的,並不是「明年關馬」的傳聞會不會變成事實。我們關心的是,這是一個政治「預言」,或者這是一個政治「意志」,或者這是一個已被關鍵人士共同認知的政治「指令」?更有趣的,是「明年」這個時間點。在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力的情況下,不論是「辦馬」或「關馬」,這個議題只要一發酵,對綠營而言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檢方想要結案,執政黨恐怕未必會同意收手。那麼,背負著「關馬」重擔的北檢,又將如何面對自己的專業?
有些事講久了,會有「自我實現」的效果。「明年關馬」的預言會不會成真,就看台灣定力夠不夠。

【重磅快評】新黨要再起 不能只訴諸司法迫害

.【重磅快評】新黨要再起 不能只訴諸司法迫害
.【即時短評】老大成了老粗 美換來顏面盡失

.【重磅快評】來這套!葉俊榮帶著「善念」追殺婦聯會
.【重磅快評】大鵬變鴕鳥 小英賞耳光
.【即時短評】中央與地方的農舍雙簧大戲 正要上演!
.【即時短評】詐騙犯大陸重判也是做功德 難怪網友叫好
.【重磅快評】王丹與「民主鬥士」們嚮往的高貴髒話世界
.【重磅快評】民進黨會不會變成它自己定義的黑道
.【重磅快評】健忘的邱太三為有「前科」的北檢擋子彈
.【重磅快評】花媽心內話劃傷管媽及跑江湖的民主政治
.【重磅快評】氣象局掌嘴說瞎話的姑婆勇
.【即時短評】稅收有限 吸引企業投入長照才是做功德
.【重磅快評】一場各說各話的台日海洋會議
.【重磅快評】農委會乾脆併入經濟部算了
.【重磅快評】兩蔣抓匪諜不正義 蔡政府抓匪諜是國安?
.【即時短評】促轉轉了一圈 轉掉王炳忠的人權?
.【重磅快評】馮部長不能把自己幹成「馮班長」
.【即時短評】不想成民進黨代罪羔羊 時力應走自己的路
.【即時短評】公投門檻世界低 你的一票真能作主?
.【即時短評】藍營北市長牛棚熱身一堆 誰先發?
.【重磅快評】是誰的功德 讓師傅把滷味當seafood賣?








【重磅快評】新黨要再起 不能只訴諸司法迫害


2017-12-23 16:12 聯合報  記者主筆室╱即時報導

新黨主席郁慕明。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張加攝影



新黨青年軍被搜索事件震驚全國,檢警調拂曉聯手大陣仗出擊,最後雷聲大雨點小,偵訊十幾個小時,最後竟是全部請回,也無一證人轉被告。事後北檢和調查局互踢皮球,新黨則記者會連發,被搜索傳訊的青年軍們紛紛表示要參選,沉寂已久的新黨,似乎又重新站回政治舞台。
回顧新黨在90年代成立時,正是國民黨黑金肆虐最嚴重之時,新黨以清新、改革的形象出走,曾經在立委選舉囊括超過百萬選票,穩坐國會第三大黨,在地方議會也頗有斬獲。但曾幾何時,新黨卻逐漸走向泡沫。
新黨之沒落,有其內在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選舉制度的改變,以及社會氛圍的改變。內在因素則是新黨後來頻頻爆發內鬨,接著在路線上,新黨也逐漸向急統靠攏,甚至被視為是中共在台灣的代言人。當然統獨政治立場各有選擇,但這與過去新黨崛起時,標榜的「小市民代言人」,畢竟有天壤之別,這也讓支持者逐漸散去。
今年年初,新黨甚至把黨歌裡「大地一聲雷」歌詞中的「中華民國」改成「中華民族」,無論在情感上或義理上,都很難被大多數的台灣民眾,甚至是擁護「中華民國」這塊招牌的藍營民眾認同。以此窺得新黨的路線,也就不難看出其路越走越窄的原因了。
這次新黨青年軍被搜索,獲得不少輿論聲援,但新黨必須理解,這樣的聲援,根源來自於對司法和民進黨執政的不信任,並不會自動轉換為在政治對新黨的支持。同理,不被多數民眾接受的政治主張,也不會因為這個司法事件,就變得被民眾支持。
新黨若要真正的回到政治舞台,還是不能忘記當初創黨時「小市民代言人」的初衷。如這次新黨青年軍遇到的司法問題,不也是每個民眾都可能遇到的?新黨要再起,若不能找到打動民心的訴求,只靠被司法迫害的悲情,終究不會有任何改變。

【即時短評】老大成了老粗 美換來顏面盡失


2017-12-23 07:01 聯合報  記者張加╱即時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聯合報系資料照



實在不想如此比喻,但聯合國大會21日的投票令人不禁聯想到常見的電視肥皂劇情:「財大氣粗的老大」對上「人窮志不窮的小子(們)」。大老粗最終落敗的結果也類似,儘管美國警告、威脅等狠招出盡,最後換來顏面掃地。
聯合國譴責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準備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的決定,還召開緊急會議表決,惹惱美國。
表決前一天,川普總統這位財大氣粗的老大在辦公室放話,「讓他們投票反美,我們會省下很多(錢),我們不在乎」。換句話說就是:美國付這麼多錢給聯合國這個組織,會員小子膽敢反對我,就別想再向我要錢。
川普威脅減少援助、駐聯合國大使海理警告將記下反美的國家名字,如此言論招致反感與反彈,他國領袖與智庫學者紛表態,認為美國不該如此「霸凌」會員國。
聯大21日表決前,海理當面告訴會員國,這次投票不會對美國的決定產生任何影響,但會影響美方如何看待在聯合國中不尊重美國的國家,「這次投票將被記住」。
儘管川普和海理接連祭出重話,最終聯大還是以128票贊成、9票反對、35國棄權,通過這項決議,譴責美國近期對耶城的決定。聯大用票數告訴美國,威脅無效。
或許美國早知投票結果,也無意改變會員國對耶城決定的態度,而是想藉機減少對聯合國的捐助,畢竟川普一直抱怨美國分攤的經費多得不公平。
若真為此考量,這成了川普上任以來,再度為了錢,賠上信譽與美國領導地位的另一例。
正如海理所說,「這次投票將被記住」,國際社會也將牢牢記得美國的威脅、霸凌,以及滿口金錢、高高在上的姿態。
正如海理所說,這次投票不會影響美國的決定,但影響美國對聯合國的態度;同樣的,這次投票也會影響國際社會如何看待美國。
如果美國真因此減少經濟援助,只是展現其沒有接受反對意見的氣度,有損老大風範。「這次投票將被記住」,這不是場單純的「挺美」或「反美」之爭,而是攸關美國的領導地位。

聯合筆記/世界又賞了美國一巴掌

.花媽話當年點戰火…「蔡公親」該出手了
.還給南部呼吸權 是責任不是功德
.政院解空汙推電動車 執行步驟安在?
.台大校長遴選的自律與他律
.聯合筆記/世界又賞了美國一巴掌
.學校「不山不市」 缺你的關愛
.轉型正義以眼還眼 台灣更需分配正義
.扛下行政的老師 淚中看見愛







聯合筆記/世界又賞了美國一巴掌


2017-12-22 23:45 聯合報  賴昭穎

12月21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第72屆聯合國大會主席萊恰克(左)主持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一項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 (新華社)



聯合國大會廿一日召開緊急會議,以一二八票贊成、九票反對、卅五票棄權的壓倒性結果,表決通過美國宣布耶路撒冷以色列首都無效的決議案。儘管這項決議案並無約束力,卻狠狠的賞了宣稱要「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川普政府一巴掌。
川普政府月初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計畫將大使館遷至耶城,國際社會擔心美國此舉讓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平談判難以為繼,更可能造成中東地區的局勢動盪。
聯合國安理會十八日表決要求美國撤回承認耶城為以色列首都的提案,十五個成員國中有十四國贊成,只有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理,動用常任理事國專屬的否決權,封殺這項提案。
而在廿一日的大會前,川普揚言對於投票反對的國家斷絕金援,結果包括阿富汗、埃及、伊拉克、約旦等接受美國高額援助的國家都投下贊成票,就連英、法、德、日、韓等美國盟邦也選擇不和美國站同一邊。
但這已經不是川普政府第一次在聯合國被「洗臉」。聯合國大會上月初以一九一票贊成、美國和以色列「唯二」反對的結果,通過「要求美國終止對古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決議。去年歐巴馬政府因為推動美古關係正常化,在類似投票中首次棄權:而今年已是聯合國第廿六年通過類似決議。
相對於「儀式性」的古巴決議,川普政府視耶路撒冷決議為一大羞辱,因為這樣的結果,形同戳破川普要「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國王新衣。
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已接受美國不再是後冷戰時期全球獨霸的美國,一方面源自於美國在歷經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的厭戰氛圍,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的盟友已習慣仰賴美國的安全保障,但美國已沒有意願和能力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川普上台後,儘管提出「偉大說」,要民眾相信他能找回昔日的光榮感,但對外的言行卻只是暴露美國已不再偉大,才會說要保障東北亞安全,卻要日、韓向美國多買武器;說要解決北韓問題,卻要中國大陸、俄羅斯多出一點力。
對商人從政的川普而言,他或許認為自己是談判高手,在對外談判中幫美國談成不少好交易,但美國過去之所以能在全球事務中「喊水能結凍」,並非是天命(Manifest Destiny),而是美國付出相對的代價。
事實上,美國已不是過去的美國,不管川普接受與否,各國都了然於心,而美國在耶城決議碰了一鼻子灰,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轉型正義以眼還眼 台灣更需分配正義


2017-12-22 23:51 聯合報  李長榮/牧師(屏東市)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高中矗立在校園超過40年歷史的蔣公銅像,遭人砍斷頭部,並潑白漆寫上「不移除、不改名、就砍頭」,校方已用帆布包起來並報警處理。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邱德祥/攝影



中正高中的蔣公銅像被潑漆砍頭,甚至連頭都被帶走,如此充滿兇殘仇恨的做法,居然是假「轉型正義」之名而行。這讓我想起羅蘭夫人的一句話:「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名以行!」試問:轉型正義是否也是如此呢?
其實台灣要的不是轉型正義,而是分配正義;因為轉型正義有點像「報應正義」,認為適當的懲罰,是等同所受到的不正當損害,也就是所謂的「以命還命、以眼還眼、以毒攻毒」;但是分配正義所注重的是適當分配好的東西,如財富、權力、報酬、尊敬等。
台灣貧富差距過大、年輕人長期低薪,以及勞工的休假與過勞…在在都反映台灣需要正義,但絕不是眼下充滿仇恨的轉型正義,而是真正關注民生問題的分配正義啊!

嚴震生/川普點名,七個小矮人回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嚴震生/川普點名,七個小矮人回應
.陳立恆/有了GCP,小島也可以變大國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蘇蘅/仇恨政治和語言不會有贏家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嚴震生/川普點名,七個小矮人回應


2017-12-22 23:40 聯合報  嚴震生

聯合國大會21日舉行緊急特別會議,表決「譴責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提案,最終128國贊成、9國反對、35國棄權,支持通過議案;但大會決議不具拘束力。美國大使海理(左)望向巴勒斯坦代表曼蘇爾(右)時表情嚴肅。 (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初一改前三位總統延後決定立場,宣布公開承認耶路撒冷以色列首都,雖獲得國內基督教福音派及猶太裔的支持,但在國際社會面臨相當負面反應,巴勒斯坦及許多穆斯林國家抗議聲浪不斷,而聯合國也就此議題進行討論。安理會以十四比一的絕對多數要求川普撤回這項片面決定,但因唯一反對的美國具否決權,決議案未通過。
聯合國大會也對此決議投票,儘管投票前川普放話若有國家持反對立場,美國將切斷援助,還要求駐聯合國大使海理點名;但最終還是以一百廿八票對九票的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川普撤回。九票中包括美國及以色列,因此僅七國選擇站在川普這邊。
首先,看一下安理會十四國,除英、法、俄、中四常任理事國外,塞內加爾、埃及與衣索比亞三個非洲國家、玻利維亞及烏拉圭兩個拉美國家、日本及哈薩克兩個亞洲國家、及歐洲的瑞典、義大利與烏克蘭都投贊成票。在聯合國大會決議案投票,這些國家同樣選擇站在美國對立面。
俄國與中國支持決議案並不意外,傳統歐洲強權的英、法、德的投票選擇也可預期,但美國最重要盟友日本,及非常依賴華府支持的烏克蘭,竟也不給川普面子。
其次,在大會決議案投票,美國認為可以信任的鄰國加拿大及墨西哥、亞太地區的菲律賓及澳大利亞、東歐後共產國家的波蘭、捷克、羅馬利亞、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拉脫維亞等雖沒有投贊成票,但卻選擇棄權,形同另一種的贊成。此外,在大會決議案投下贊成票的還有幾乎所有東協國家(菲律賓棄權、緬甸缺席)、南韓、紐西蘭及印度等親美國家。
不過,比較令川普難堪的是,站在美國這邊的,都不是有份量的大國。更具體地說,這七個國家(拉丁美洲的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非洲的多哥及太平洋群島的帛琉、諾魯、馬紹爾群島、及密克羅尼西亞)在國際社會並沒有太多份量,大部份是迷你小國。
亞歐非三大洲僅有多哥選擇站在川普這邊,其原因不明。中美洲是美國後院,如果全軍覆沒,當然很難堪。太平洋四個小島國,或許真的需要美援,或許真的承受來自華府的壓力,再加上它們全都在伊斯蘭教勢力範圍之外,無須擔心複雜的以巴衝突問題,才可毫無顧忌地投反對票。
更有趣的是這七個小矮人,竟然有五個是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在棄權的卅五個國家中,除了前面提及者外,還有多明尼加、海地、吉里巴斯、巴拉圭、索羅門群島、及吐瓦魯等六國,另外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史瓦濟蘭、及薩爾瓦多四國則是缺席,沒有投票。
換句話說,我們的廿個邦交國,除了梵蒂岡不是聯合國會員外,僅有四國投贊成票。究竟這是我國與美國利益重疊,或是純屬巧合,相信讀者心中自有一把尺。最後,請相關單位不要忘了提醒川普政府,台灣若是聯合國成員,美國點名的時候,我們一定會作出正面的回應。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