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樂為良專欄】歐俄海底輸氣工程北溪2號 下個華為?

【樂為良專欄】歐俄海底輸氣工程北溪2號 下個華為?



2019-05-27 11:58 專欄作家  樂為良
美國持續威脅制裁參與歐俄海底天然氣管線「北溪2號」(Nord Stream 2)的歐洲企業,引起歐盟反擊,可能成為新的貿易緊張來源。圖/路透
北溪2號總長1,222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管道。圖為去年11月的作業情景。圖/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砲轟美國「專斷獨行」,並警告川普別在國際問題上置歐盟於不顧。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制裁或修理的國家共計有中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古巴、委內瑞拉、北韓(智誠號貨輪最近被美扣押)等。就在與中國的貿易戰方興未艾、封殺華為的戲碼正熱之際,他又向傳統的盟友歐盟開火,準備制裁參與「北溪2號」(Nord Stream 2)的歐洲企業。
若不出意外,這條俄羅斯直通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工程-北溪2號,很有可能成為華為2.0版。因為美國能源部長裴利(Rick Perry)5月21日說,美方將在「不久後」,制裁俄羅斯與多個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
裴利當天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記者會上說:「美國參院會先通過(制裁北溪2號)法案,再交由眾院通過,法案最後由總統簽署執行制裁。」
俄方官員隨後回應,美方制裁屬於「不公平競爭」。有用嗎?
德國民國91年(2002年)起便禁止新建核電廠,使得天然氣成為能源供應的大項,其中60%來自俄國。興建一條從俄直接入德的海底管道,對兩國皆具商業價值,但也引起被繞過的國家和美國的阻撓。
北溪原有1號輸氣管道,於民國100年(2011年)11月8日完工使用。本來運作無礙,直到民國103年(2014年)2月烏克蘭政變。親歐派推翻了親俄的總統亞努柯維契(Viktor Yanukovych),克里米亞憤而公投回歸俄國。歐盟也因此與俄交惡,烏克蘭又從中製造運輸麻煩。德俄最終決定繞過烏克蘭,直接從海中舖設輸氣管道,也就是北溪2號的由來。
北溪2號總長1,222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管道。預計今年底完工,一年可輸氣550億立方公尺。由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獨家持股,負責建造這個耗資近百億歐元的工程項目,並承擔一半的費用,另由五家歐洲公司法國ENGIE、奧地利OMV、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德國Uniper和Wintershall組成的企業聯盟,提供一半的融資。
這項工程於民國104年(2015年)9月提出,民國107年(2018年)5月啟動,之後一路走來可謂蓽路藍縷。先有被繞過的波蘭、烏克蘭公開反對,法國也基於地緣政治考量摻一腳說不。這些國家或者被德國勸服,或者實力有限、反對無效。但美國施壓反對的動作從未停過
民國103(2014年)9月12日,美國以克里米亞事件為由制裁俄國,禁止俄國輸出天然氣和石油。川普上台後,於民國106年(2017年)8月2日簽署對俄的新制裁法案,特別加入「能源出口管道投資」項目,並特別指明反對北溪2號的興建。
表面的理由是,北溪2號投入運營,將架空烏克蘭對歐輸出天然氣的作用,進而危及烏克蘭的安全政治地位。俄羅斯便可順勢介入烏克蘭的衝突。同時,歐盟也會更加依賴俄羅斯的能源,形成安全威脅。
從此,美國官方不斷以安全為由,恫嚇歐盟北溪2號參與國,並再三放話要制裁與俄交易的歐盟企業。

以幾個重要場景為例:

民國107年(2018年)7月11日,正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高峰會議的川普,當場對著德國最可親的總理梅克爾說,德國成了「俄羅斯人的俘虜」。次日美國務院與國防部分別警告,投資北溪2號的企業可能會受到制裁,並表示莫斯科正在利用這個工程項目分裂歐洲。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聲稱,「這條管道將讓俄羅斯在政治上脅迫歐洲國家,尤其是烏克蘭,提供一個新的工具,這樣會破壞整個歐洲的能源安全和穩定。」
今年1月,美駐德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警告德國企業,所有參與北溪2號的業者必須明白,這將傷害企業聲譽並可能受到美方的制裁。格雷內爾的這番話遭到德國媒體痛斥,德國官方甚至表示,有可能趕走這位介入德國內政的外交官。
梅克爾很清楚美方除了這個掛在嘴上的理由,還有一個自私的考量。就是擠出俄羅斯,改由美國提供其開發頁岩層所獲得的充沛天然氣。她不想讓德國成為美俄搏奕的棋子,因此一方面全力安撫美方,同時加快與盟國與俄方的協調工作。
今年2月8日,歐盟終於通過了天然氣監管條款,但將北溪2號納入歐盟管理,同時授權德國監督工程的進展,並承諾不會耽誤工程的完工。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Peter Altmaier)2月11日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權自由維護自己認為正確的經貿關係,北溪2號符合德國利益。過去40年來,德國和俄羅斯在天然氣貿易方面,始終維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俄羅斯總統普亭的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則表示,北溪2號不會增加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這是一條「互利互惠」的管道。
從上述美國反對北溪2號的手段,與封殺華為的節奏如出一轍,現在只剩下執行制裁這一步。如果川普依舊一意孤行,制裁歐企,為之付出的代價將更大、更難估計。畢竟這些是先進大國的組合。
美國對華為使出的極度封殺,製造了一些市場不安,但對華為造成的實質傷害遠低於川普的預期,因為華為早為這一天做好準備。美國絕無可能讓華為屈服,更別提想要壓制中國崛起。
同理,今天歐盟都已正式立案執行北溪2號三個月了,美國還威脅要制裁歐洲企業。歐盟對此的反彈與反制能量絕對大於華為,到時川普都不知要如何自圓其說和收場了。
至少在歐盟的範圍內,歐盟早已透過立法防止制裁「獲得認可或執行」,同時實施報復性措施。
就像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回應,美方以「北溪2號」為由施加制裁,是「錯誤」做法;歐洲國家將決定歐洲能源政策,而非由美方決定
就像梅克爾近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砲轟美國「專斷獨行」,表示不能輕易毀壞多邊主義組織,並警告川普別在國際問題上置歐盟於不顧。
川普會怎麼走下一步棋,無從判斷。唯一可確定的是,他乃一介商人,做生意的人不太願意兩敗俱傷乃至自殘。就像他對中國,走不下去了,就退一步。這套全球都見證了。對北溪2號大概也脫不了這個模式。

樂為良

美國加州大學公共行政碩士,曾任《聯合報》駐華府特派記者、大陸新聞中心特派員、商業週刊出版社副總編輯,長期關注國際情勢,對國際社會發展有精闢理解,曾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擔任講座。譯著超過30本,包括《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數位神經系統》、《六標準差》等暢銷書。


經濟日報社論/知識創新帶動經濟成長 ──諾貝爾大師羅默來台開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485/web/

◆  聯合報社論/回到三月八日,國家機器淪為競選工具?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要記得請假
◆  經濟日報社論/知識創新帶動經濟成長 ──諾貝爾大師羅默來台開講







經濟日報社論/知識創新帶動經濟成長 ──諾貝爾大師羅默來台開講


2019-05-27 02: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7年(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羅默教授,今天抵台,將參加明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9大師論壇」。羅默教授因為在經濟成長理論上的貢獻而獲獎,他在論壇中,除了演講「科技創新與經濟成長」,還將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高峰對談,並與亞洲大學師生座談
羅默今年4月在任教的紐約大學接受聯合報系世界日報專訪時,數度強調教育對解決經濟問題的重要,他指出,有更多人口參與創新,能給經濟提供更多增長動力,「如果人類能夠集中精力做正確的事,我們就能夠擁有美好未來。」
解釋經濟成長,一直是經濟學家的使命,但1960年代的學者,受限於資料,多只關注工業革命後的經濟成長直到20多年前,才有經濟學家麥迪遜,估計出人類1萬年前到現在的平均所得世界GDP除以世界人口)。他發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1萬年,平均所得幾乎沒有增長,而之後的200年,平均所得卻快速的增長十倍。羅默與他所啟發的學者,建立了以「知識的生產」為基礎的經濟成長理論,來解釋人類的過去與現在,並希望為未來指出更好的方向
知識源自於人類的思想,當想出來的結果,變成可流傳的形式,那就是知識。畢氏定理、DNA的結構、或莫札特的音樂,都是知識。羅默的創見,在於看出知識與其他物質不同一般的東西,我用了你就不能用但知識卻不同:我學會畢氏定理,你也可以會,並都可善加運用。當知識是生產要素之一,它與其他像資本、勞力等生產要素完全不同。例如,可口可樂的發明人得到配方的知識後,就可以不斷的使用其他生產要素加以複製,雖然其他生產要素的邊際報酬一定會遞減,但配方的邊際報酬卻不會。然而,知識雖然這麼好用,但要複製知識的成本卻相當低,因此需要給予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連帶的,這也讓知識的擁有者,獲得獨占與超額報酬如果將世界的經濟活動想成一家工廠,知識量的成長率,就決定了工廠產量的成長率當知識停止增長,這家工廠就受到邊際報酬遞減的約束,只能保持現狀
羅默在領獎後的演講提到,工業革命前的世界,可以用馬爾薩斯的理論來解釋,也就是由於世界交流的人口太少,每當新的知識帶來技術的進步,人口增加的速度很快就超過食物增加的速度,人類永遠只能得到勉強的溫飽。這1萬年間,是「技術推動人口增長」的歷史,知識增長的速度,無法抵銷邊際報酬遞減的力量。工業革命後,隨著世界交流人口增加,人類到了「人口增長推動技術進步」的階段,知識增加的速度,不斷化解邊際報酬遞減的拉力。
那麼,人類的知識如何增長?羅默分析,讓人產出知識的誘因,不外名、利與做功德從國家或全人類的立場,愈多人使用的知識,其價值愈高,而相互交流的人口愈多,能產生知識的量就愈多羅默因而得到一個與我們認知相反的結論人口成長與知識成長是正相關,因此也與經濟成長是正相關。我們馬上會想到盧森堡與中國或印度的對比,羅默的解釋是:首先,他談的是世界人口世界知識量的關係;其次,如果要談國家,人口量應該以該國能交流到的人口來衡量。近50年來的小而富國家,都是與世界打交道的國家。
台灣如何能持續創造增加知識?由於知識的產生愈來愈困難,摩爾定律就是代表,因此政府應更積極鼓勵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其次,知識需有市場的配合,才能發揮價值台灣將學術界視為公務單位,不鼓勵學術界與市場互動的作法,顯然應該要有所改變。最後,羅默提到,雖然馬爾薩斯的觀點已不適用,但它所造成的「我們」國、城、家與「他們」國、城、家的對立,仍深植於人心。台灣是小國,更應有將「他們」納入「我們」的胸懷。近幾年政府推動的南向政策,或許還沒看到顯著成效,但仍應持續增加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要記得請假


2019-05-26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最近全力拚初選,勤走宮廟,圖為蔡總統(左3)昨天在朴子配天宮上香祈福。記者卜敏正/攝影

蔡英文最近全力拚初選,一個多月下來,可能拜過全台五、六十家宮廟。最近她回故鄉屏東爭取支持時說,這三年她太認真做事,直到蘇貞昌任院長,她才有時間出來跟大家見面,說明自己真的做了很多事。
蔡英文這話是一語三關。既誇了自己「做很多事」,又褒了蘇貞昌很能為她「分憂解勞」;同時,也話中帶刺地暗諷賴清德沒把事做好,害她扛上敗選罪名
當總統真的很辛苦,做不好要被百姓罵,還要遭自己推心置腹的閣揆突襲,蔡英文備感委屈。但換個角度看,當蔡總統的人民,也一樣辛苦得要命。總統動不動要改革,砍你的年金還不許你喊痛,搶你的黨產還指控你是強盜,綁住手腳不讓你加班還說是為你好,你沒支持民進黨她還數落你跟不上進步價值。無論如何,這個總統很不好服侍。
抱怨歸抱怨,身為總統,小英能享受到的好處還是比壞處多很多。同樣是爭初選,賴清德從頭到尾只有「簽書會」一招,跟一些老友見面請益還被跟監抓包;提出「禮讓現任」的三方案,對方不領情還反控他羞辱總統。相形之下,蔡英文擁有行政體系和九成黨部的支持,有國防部和網紅館長相挺,連美國政府都及時送上小恩小惠加持。兩相比較,小英再要抱怨,就太不知足。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提醒蔡總統:跑競選行程要記得請假,尤其一天五宮廟的行程,很難說是公務。何況,蘇貞昌再能幹,也不是「代理總統」。







聯合報社論/回到三月八日,國家機器淪為競選工具?


2019-05-27 00:1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賴之爭愈演愈烈,蔡陣營重批黨主席卓榮泰(圖),卓榮泰則連日在臉書發文,感性喊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初選機制,蔡賴之爭未能在上周中執會了結,蔡陣營重批黨主席卓榮泰沒收中執會、沒收民主機制」。卓榮泰連日在臉書發文,先以十個連續分鏡場景還原中執會直播死角接著,懷想起互相疼惜、緊握雙手、用力相擁」的那些日子,向蔡賴感性喊話。但蔡賴戰火已上升到「用國家機器干預初選」的質疑,卓榮泰高呼的團結,恐怕只在「歷史中」。
卓榮泰細數三月八日那天發生的事,揭露當天蔡英文賴清德在台南餐敘的對話內容。在這場未見諸總統公開行程或媒體報導的關鍵餐敘,蔡賴二人「談了許多大家很想知道的事,也討論民國109年(二○二○)台灣要怎麼贏」。卓榮泰形容,蔡、賴分別為立委輔選打拚,大家團結站在同一陣線,說「數天後,立委補選完成,民進黨保住了一口氣!」
弔詭的是,卓榮泰慨嘆「好想回到三月八日那一天」,但那一天,也恰是蔡賴關係生變的關鍵日。依賴清德說法,當天接到通知,從台北趕回台南和總統見面,蔡英文探問賴對民國109年(二○二○)總統選舉的看法,還說「未來就靠我們二人了」;賴清德僅回稱,等輔選完後再談。這場對話,如今卻變成指責賴清德「說過不選」的誠信問題,與「總統說謊還是幕僚說謊」的相互質疑。
關鍵的三月八日,顯然不像卓榮泰說的那麼美好!那一天的事,卓榮泰還抱著歷歷在目的感動;但那些事背後的真相,卓榮泰若不是太過天真,就是選擇性的遺忘。到底有沒有用國家機器干預初選」,目前仍是羅生門但三月八日的事,卻說明蔡英文毫無避諱地把國家機器當作競選工具
卓榮泰說,當天蔡總統「公務之餘」拜訪了台南四、五間宮廟;事實上,這是總統府官網上明列的總統公開活動。從農曆春節開始,頻密的宮廟拜訪儼已成總統的正式公務行程(或是公開競選行程)。賴清德說,蔡英文到台南都在跑她自己的選舉行程,卻不去輔選民進黨提名的郭國文宮廟代表則澄清,蔡總統致辭時,都有拜託他們拉票支持郭國文。顯然,「不問蒼生問鬼神」已在其次,問題更在蔡英文是否用國家機器為黨和自己競選
賴清德還透露,九合一大敗後,總統會給民進黨每位立委半天或一天時間去跑行程,當天就是安排到陳亭妃的選區。如此,不僅有「公器黨用」之嫌,蔡英文顯然就是藉此滿足黨籍立委的選區需求,同時也為自己綁樁至於餐敘時,蔡英文單刀直入追問賴清德民國109年(二○二○)的動向,這更是此行的真正目的。亦即,看在賴清德眼裡,蔡英文在立委補選期間都在跑「總統的競選行程」。
那麼,卓榮泰的「感動」,說穿了就一文不值。那一天的那些事,不僅反映了一場錯綜複雜的利益交換,更在爾虞我詐中,埋下蔡賴相殘的引線。
那一天,陳水扁與郭國文見面。因為,前一周蔡英文先去探望了扁媽,後來賴清德更把「赦扁」列為參選總統的政見。那一天,賴清德持續為郭國文奔波拜票,蔡英文則只由陳亭妃陪同拜廟;兩天後,不同派系的陳亭妃站上了郭國文的講台。那一天,蔡英文強壓地頭要確認民國109年(二○二○)「唯我獨尊」,賴清德卻只能咬牙力拚不讓自己的神壇在輔選中沒頂。
三月八日到底發生了多少事其實,有更多值得關注的事:那一天,日本政府以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正式回應了蔡英文所提台日安保對話的建議;那一天,桃機又出包,國門停電摸黑,旅客被困電梯;那一天,財政部統計處公布,我國出口衰退連四黑……。
總統不是在治國,而是在競選總統」,因此看不到國內外發生了什麼事然而,國家機器變成競選工具、唯我獨尊、利益交換團結…,那一天的那些事,會不會在民國109年(二○二○)大選重複發生?

【重磅快評】府院急對號入座,反成郭董最佳助選員

◆  【即時短評】台南立委1選區藍綠整合與否 左右勝選
◆  【即時短評】同樣不舉手 為何柯文哲就比韓國瑜尷尬?
◆  【重磅快評】美台關係大躍進 台灣吃不消的喜和憂
◆  【重磅快評】謝長廷是柯文哲的最佳助選員
◆  【重磅快評】權力保衛戰 英系監委大跳表忠舞
◆  【重磅快評】府院急對號入座,反成郭董最佳助選員

◆  【即時短評】柯、韓戰略分析 當德川家康遇上豐臣秀吉
◆  【即時短評】三害相權取其輕 柯文哲抓頭皮就撿到便宜
◆  【重磅快評】不讓柯文哲收漁利?韓國瑜須先處理小巨人
◆  【重磅快評】高科技的史達林格勒戰役 殺不死的華為?
◆  【重磅快評】同婚合法首日 今天起一切都不一樣了
◆  【重磅快評】賴清德逆襲不完美 只是十倍羞辱蔡英文
◆  【重磅快評】進化中的兩岸論述 郭董和阿通師誰會被當?
◆  【重磅快評】福島災區住一晚 柯P要選總統還是選總督?
◆  【即時短評】賴清德犯的三個戰略錯誤
◆  【即時短評】細漢仔扳倒老大哥 張瀚天立委路危機重重
◆  【即時短評】中執會直播映照出蔡英文打選戰的本事
◆  【重磅快評】辣台妹,辣到連公投都敢擋?
◆  【重磅快評】撕裂社會的政客必遭譴責
◆  【即時短評】私娼問題不是靠掃蕩和厭惡仇視解決
◆  【重磅快評】罵扶龍王垃圾 柯文哲被看清格局了
◆  【重磅快評】韋小寶預言了民進黨總統初選?
◆  【即時短評】看眼前還是看未來 國民黨的同婚票如何算?
◆  【重磅快評】蔡英文有譜嗎?台灣博覽會又來了
◆  【重磅快評】韓民調降帶給藍營的危機與轉機
◆  【重磅快評】韓國瑜聲勢下滑 韓營選舉策略該調整
◆  【即時短評】愛也在分藍綠 國民黨的豬隊友們







【重磅快評】府院急對號入座,反成郭董最佳助選員


2019-05-27 09:10 聯合報  主筆室
郭台銘昨天到嘉義縣陪家扶中心孩童一起包粽子。本報資料照片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後援會以「信賴郭台銘,保護軍公教」為題,刊登半版報紙廣告指「民進黨政府認為退休軍公教人員是台灣社會的『米蟲』...」,府院似乎以為「撿到槍」,雙雙跳出來反控該廣告散播仇恨言論、製造社會對立,除嚴正譴責,並要求郭台銘立即道歉。
如果這則廣告所言不實,或許對郭台銘還有些殺傷力;問題就在於,該則廣告使用的文字係「主觀認知」指民進黨政府「認為」退休軍公教人員是台灣社會的「米蟲」...,而府院卻斷章取義以「並未說米蟲兩字」做為反控基礎,既牛頭不對馬嘴、更像「自願對號入座」。
民進黨執政後既已當家作主,「大老闆」自然也沒必要罵在其執政所屬機關內服務的軍公教是米蟲,否則自己豈不成了米蟲頭?但在謂的年金改革過程中,有沒有運用幾近羞辱的招式或放任類似言語橫行,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例如相關基金均面臨破產危機,但民進黨政府卻只把大刀架在軍公教身上,涵蓋人數最多的勞工退休基金反而沒啥動靜;又如放任「年輕人辛苦工作領22K,退休人員周休七天月領七萬」之類的「香蕉比芭樂」言論流竄,對奉獻一生的退休軍公教來說,這不是羞辱又是什麼?
更別忘了,從馬政府時期吹起年改號角開始,來自泛綠陣營的「米蟲」說就始終不歇,甚至行政院前發言人徐國勇辦公室主任林育卉還在臉書怒罵「趕你羚羊啦」、「趁清明不會早點去死」等比「米蟲」更為激烈難聽的言語,又何時曾見蔡總統或閣揆出面譴責?
民進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各界咸認軍公教年改引發反彈是重要原因;更深層的恩怨在於,軍公教族群既認定民進黨在野時多所羞辱他們,執政後又被當成首要「開刀」對象,豈可能善了?這股勢力與「韓流」等勢力結成全國最大黨「討厭民進黨」,其結果就是九合一選舉讓民進黨灰頭土臉,更可能延伸到明年總統大選。
如今郭台銘後援會這則廣告,擺明就是訴求軍公教族群支持;說得更露骨些,眼前國民黨初選已成韓郭對決態勢,廣告就是想告訴原支持韓國瑜的軍公教族群:「郭董更挺你們。」民進黨府院迫不及待以「竹篙湊菜刀」爛招反駁,讓原只有傳統媒體宣傳效果的廣告更廣泛散播,還真是郭董的最佳助選員啊!








【重磅快評】權力保衛戰 英系監委大跳表忠舞


2019-05-27 11:47 聯合報  主筆室
監委田秋堇。本報資料照片

因質疑公投案審議未開聽證會,監委要查中選會處理擁核人士發起的「重啟核四」公投案是否有疏失。說巧不巧,主查的三位監委田秋堇、趙永清和楊芳玲,率皆是蔡英文總統前年才補提名的英系監委」。其間政治動機,耐人尋味
去年九合一大選,「以核養綠」公投過關,此次擁核方又提出了兩個公投案,其中「核能減煤」案遭中選會技術性駁回,只剩下「重啟核四」案。其實在去年九合一選前,也有民眾發起重啟核四公投,與此次的提案主文幾乎一模一樣,已在中選會完成審議程序。若要再來一次,才是刻意刁難。監察院不去查「核能減煤」公投為何被封殺,竟查一個通過審查的案子,難道監察院對人民行使直接民權也有意見
不過回顧去年蔡總統補提名11位監委以來,「英系監委」相關爭議就不斷。陳師孟不斷「辦藍不辦綠」,「拔管案」只針對管中閔不管教育部失職,甚至在通過對前教育部長吳茂昆的彈劾案後提出「不同意見書」,在年改釋憲案與「馬系監委」對峙,近來為了「段宜康吞曲棍球」案,彈劾審案法官,其他監委調查我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輕生案,糾正外交部,英系監委也糾集同黨痛斥憑空臆測」,其為現任政府護航,已經到了毫不遮掩的地步
監察院自成立以來,爭議頗多。間接選舉時代,有牽涉黑金與地方派系政治之議;修憲後全由總統提名,則有政治酬庸、打蚊子不打老虎之譏。但觀諸歷史,卻從未如現在以政治掛帥這麼鮮明過。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還提名了黃煌雄、康寧祥、錢林慧君等綠營人士。但蔡總統的補提名,卻全從政黨傾向考量,而無專業思考,是讓監察院成為政治鬥爭場域的主要原因
當然,英系監委們之所以不斷大跳表忠舞」,恐怕也和維護自身權力有關。這些補提名的監委,和其他監委一樣,任期都到明年八月底為止。一旦民進黨失去政權,以其政治掛帥、甘為打手的種種作為,恐怕很難再擔任監委一職。要延續權力,沒有別的選擇,就是和民進黨政權綁在同一條船上
監察權淪落至此,當然是一個可悲的結果。不過可悲之外,更可怕的是,如果民進黨政權延續,這種表忠型、打手型監委,將從11個暴增為29個。想來,就讓人不寒而慄。







【重磅快評】謝長廷是柯文哲的最佳助選員


2019-05-27 12:14 聯合報  主筆室
謝長廷在柯文哲返台前勸告他「江湖險惡,請多珍重」。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結束四天的訪日行程,在這次柯P的訪日行程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是駐日代表謝長廷
這四天以來,謝長廷不但擔任柯文哲的全程地陪,還和柯P兩人共穿日本武士盔甲象徵出兵,柯P離境時還送上「江湖險惡,請多珍重」八字籤文,最後還對柯P這次訪日打了80分,謝長廷對柯P無微不至的關懷,引發外界無限的政治想像。
謝長廷說:這是他和柯P之間的私人交情,只是,對照之前賴清德訪日時的若即若離,比較這次和柯文哲的形影不離,難道黨內同志的革命情誼,竟不如泛泛之交的個人私情,這讓人不禁懷疑謝長廷是否已經從「助日大使」轉向成為「助柯大使」?
然而,遙想去年底九合一大選時,柯文哲才和謝長廷的大弟子姚文智為了爭奪台北市長大位,而相互殺得不可開交,當時謝長廷還風塵僕僕的多次返台助選,還說姚文智並不孤單,他會與姚共同追夢,如今讓姚文智退出政壇之仇尚未雪恥,追夢者卻早已背棄弟子琵琶他抱了,讓人不禁懷疑謝長廷當時是真心在助選,還只是在打假球
其實,鴨蛋再怎麼密,還是會有縫隙的,謝長廷與柯文哲在福島時,早已露出了口風,對於謝系之後會不會幫助柯陣營,他說謝系早已解散,成為落花流水,只剩下他一人了。由此可見,在蔡英文執政這三年多中,以行政資源逐漸收編各派人馬,而在謝長廷被流放異域下更是鞭長莫及,讓謝系人馬早已分崩離析,連昔日的大弟子卓榮泰、阮昭雄都已倒向英派,這是謝長廷笑稱寫謝系相當矛盾、「多元自由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這次民進黨內初選,有新潮流接班人之稱的賴清德,都被黨內鬥的奄奄一息、不成人形,想必謝長廷應該也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吧
而如今在柯文哲民調遙遙領先國民兩黨下,在黨內勢力早已瓦解下,謝長廷自然要西瓜偎大邊,只是,謝長廷對柯文哲的總統級禮遇,看在蔡英文及民進黨眾大老眼裡,又不知要做何感想?








【重磅快評】美台關係大躍進 台灣吃不消的喜和憂


2019-05-27 18:24 聯合報  主筆室
「北協」更名「台美事務委員會」,蔡英文總統透過臉書表達對「北協」更名的看法。取自蔡總統臉書

最近美台之間,關係大躍進,看在關心外交國安的人眼中,既喜又憂,喜的是斷交以來,美國從來沒有對我們這麼好,憂的是美國善意,看起來可放可收,並不奠基於台美關係的積累漸進。
中央社引述權威涉外人士的解讀是,有3個「首次」意義重大,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改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是首次將台灣及美國放入機構名稱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與國安顧問波頓會見,是斷交後首次雙方國安顧問會晤李大維與波頓兩人更首次共同與邦交國官員會晤
目前藍營的反應論述非常糟糕,不能否認這是台美關係的進展,有黨職的美國專家只能說「台美關係迭有進展是兩國政府與人民長期努力的成果,蔡英文不要急著表態好像都是她的功勞」換句話說,酸葡萄心理大喊「小英只是割稻仔尾」。
比較好的說詞是:雙邊關係出現重大進展,原應是件好事;但「卻因被刻意擺在一個全面錯誤的架構下出現,奠基在一個完全單邊配合美國利益、不顧我們國家未來前途安危、又僅在意個人角逐總統大位私利概念上,令人擔憂可能的後果」。
但問題是,國民黨的候選人如果可以親美獲利,整個人都會靠過去,過去馬英九競選總統時,從美國搬來退休對台外交官挺馬,也曾經讓綠營氣的牙癢癢的,現在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到,美國不讓你靠,美國要挺蔡。
過去藍營盛行的說法是:台灣的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大選主軸將從過去的統獨之爭,轉為「親中」與「親美」的鬥爭;其實這樣的說法對藍營是危險的,試問如果蔡政府已經明擺著要親美,而美國也把支持蔡英文當成第一優先,這讓藍營剩下甚麼?只能親中了嗎?以目前台灣的民意或台灣的戰略利益來說,這只有死路一條,萬萬不可。
當然美台關係大躍進的時機可議,這是對蔡英文的黨內初選,甚至對明年一月的選情釋放利多;這當然也是針對美台經貿僵局,就像嚴懲華為一樣,微調台灣政策,這兩樣都是北京非常在意的事
如果挺蔡與對中是背後的動機,我們必須要問這會伊於胡底?川普還會出甚麼招?真的下一步如果是,川普六月底參加大阪G20高峰會時,「意外」降落松山軍用機場,閃電訪問台灣4個小時嗎?大陸還忍得下去嗎?
更深的憂慮是,美台關係升級,操之在人,一旦撤回降級,台灣吃得消嗎








【即時短評】同樣不舉手 為何柯文哲就比韓國瑜尷尬?


2019-05-27 18:38 聯合報  記者林文義╱即時報導
國民黨市議員李柏毅當場詢問「贊成柯文哲選總統的請舉手」,結果卻沒有任何官員舉手,這點也和高雄市長韓國瑜稍早被質詢時的情境一模一樣。記者邱瓊玉/攝影

被視為民國109年(2020)總統熱門人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及台北市柯文哲,今天都在議會接受拷問,韓國瑜已表態參選,柯文哲仍在等待「下雨」,兩地議員不約而同都問在座官員是否贊成市長選總統,結果都沒人舉手,現場有點尷尬;不過,柯文哲為了「垃圾」向議會低頭,但他的道歉及可愛說卻自打嘴巴,才是真正的尷尬。
韓國瑜和柯文哲今天都尷尬,但性質有點不一樣,韓國瑜已表態參加黨內總統初選,民進黨議員在議會詢問備詢官員「贊成韓國瑜選總統的請舉手」,韓國瑜立馬示意官員不要表態,這是韓基於行政中立提出的要求,結果當然不會有任何官員舉手,這種尷尬是「情理之中」。
台北市國民黨議員稍後也在議場詢問官員「贊成柯文哲選總統的請舉手」,結果卻沒有任何官員舉手,柯雖然尚未表態選總統,但眾人皆知他在等待時機成熟再宣布,他的市府官員舉手也不是,不舉手也不是,自然比韓國瑜的團隊尷尬,柯文哲自我解嘲表示不會覺得難過,因為他有在市政會議講過,要首長們不要聽外面的,認真工作就好了。
其實,柯文哲要團隊不要聽外面的,認真工作就好,這是矛盾的,他身為市長,市政拿不出亮眼的成績,別說大巨蛋了,連市場改建都搞不定,只會盤算敵人何時進入預地陣地,有空下鄉高雄試水溫,訪日夜宿福島大談核食解禁,笑談日本議員關心他選不選總統但城市到底交流了什麼市民實在搞不清楚
市政不談也罷,就談最近飆罵議員「垃圾」的風波, 事隔多日,要不是藍綠議員一致要求柯文哲向王世堅道歉,柯文哲才願低頭,但他今天遲來的道歉卻有但書,特別引經據典搬出臺北市議會議員質詢辦法第七條規定,「市長及各單位首長,對議員質詢之答覆,不得超出質詢範圍」,柯文哲只針對這點表達歉意
這是什麼道歉?罵議員「垃圾」只是「超出質詢範圍」?他並沒有為這句話侮辱議員、藐視議會而道歉,議會同意他上台報告,讓他得逞一時,但可笑的是,他事後答覆有議員追問是否還覺得王世堅是垃圾」?柯竟說「不會啦,他很可愛啦」,如此違心之論,其實才是市民最大的尷尬。






【即時短評】台南立委1選區藍綠整合與否 左右勝選


2019-05-27 21:41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即時報導
國民黨台南市議員蔡育輝(中)投入立委選舉,藍綠選情加溫,彼此未來都有整合問題要克服。記者謝進盛/攝影

台南下屆立委第一選區選情詭譎市議員蔡育輝宣布參選炒熱選情,藍綠陣營都有亟待整合難題;成效如何將決定勝選關鍵。
國民黨台南市黨部為避免初選廝殺,影響日後整合、團結,已建請黨中央,未來各立委選區一律先以民調為準後徵召不辦初選。
市議員蔡育輝今宣布參選,未來還得與也表態參選的國民黨台南市新營區黨部主顏東義比民調此外,國民黨內還有前國代洪秀菊有意參選,對深藍支持者仍有一定吸引力
而也是嘉南農田水利會會務委員國民黨市議員張世賢,日前陪同也是水利會會務委員顏東義召開參選記者會,蔡育輝參選記者會反缺席,留下外界想像空間,未來整合動向受關注。
民進黨陣營方,日前歷經初選「割喉割到斷」般黨內廝殺,雖然黨中央上周公告提名台南市前議員賴惠員,但初選對手包括葉宜津、顏純左、李退之陣營與賴惠員陣營扯破臉,甚至興訟,「三人怨一人」局勢,加深整合困難,也留下許多變數。
蔡育輝去年市議員選舉,在選區拿下2萬1千800餘票最高票,被藍營支持者力拱轉戰立委不意外。反觀,同選區前市議員賴惠員以1萬1千800餘票成「落選頭」,雙方看似有約1萬票落差,但市議員與立委選舉選區不同,選票結構也迥異,不能簡單以此對比
下屆台南市立委第一選區,11個行政區公民票數,約25萬3千餘人,新營區是最大票倉,公民數6萬2千餘人,占總公民票數約25%,歷屆來看,藍軍在新營有一定基本盤,甚至本屆市長選舉,是少數藍營贏綠營區域,未來扮演勝負關鍵。當前藍綠雙方選情渾沌,整合結果也將牽動選情走勢


聯合筆記/「六四」卅年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485/web/

◆  別讓15級分 壞了甄選入學一鍋粥
◆  發掘潛力…劍橋面試裡的玄機
◆  聯合筆記/「六四」卅年
◆  要發財時才想起石虎
◆  藉薩國態度 驗證台美增溫虛實
◆  川普新廣場協議的陽謀殺機
◆  民進黨誰在乎「民主進步」?
◆  漫畫/鴕鳥的合作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六四」卅年


2019-05-27 00:15 聯合報  陳言喬
「六四事件卅周年特展」最近在中正紀念堂展出,重現天安門事件時的大字報與標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四事件」下周卅年了,最近聽到一些大陸來台學生談到有台灣同學問他們當年「六四事件」經過,有的陸生近似惶恐的回應,有的難以啟齒,更多的陸生是不清楚這件事。
這些大陸學生不過廿出頭,要他們評論出生前十年的事情,有點困難,且在大陸當局採取不准談、不准傳、不准報的全封閉管控模式下,大陸年輕一代也難以得知相關訊息
就像稱我行政院長為「台灣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一樣,大陸也用十五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那場政治風波」來替代四個字的「六四事件」,顯見他們對六四的忌諱與不願面對
從大陸官方到民間的噤聲,整個社會失去集體記憶,彷彿這起事件從未發生過。即使有西方人士或媒體提起這段歷史,也只會聽到官方一致的口吻:中國政府對此早有了定論」,並請提問者多關注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
今年六四逢十,中共當局更是如臨大敵,大陸各地嚴打嚴查,北京更是風聲鶴唳。六四發生地的天安門廣場,早已不是當年大家可以隨意進出的休閒散步之所,而是必須憑著身分證,外加X光機和金屬探測器檢查才能進入的地方。
廣場內除了來回巡邏的制服武警與警察,還有無數盯著人群的便衣人員,以及遍布四處的高解析鏡頭。
在這裡散步已沒有輕鬆優閒的雅致,但每天依然有來自四面八方進入廣場或瞻仰毛澤東水晶棺的人潮,與拿著自拍桿想把城樓毛肖像框入合影的遊客。
大陸這幾年的確出現積極的變化,不僅沒被西方國家唱衰崩潰,反而政軍實力更強、經濟更繁榮。這種結果讓一些人難以接受,尤其是早年逃出大陸的學運領袖們,他們回頭反思,心境五味雜陳,以致如吾爾開希所說「若能重來,不會那麼篤定行動」。
大陸社會泰半集體不語,一方面是言論自由被壓制,另一面是政府當局「以時間換取記憶」,更因有些人生活改善,而不想再去討論這些無法改變的政治話題。就像那些到天安門廣場的人們可能會說「今天我就是個遊客而已」!
這些來台的大陸年輕學生,因為大陸的開放才能到台灣,進一步接觸到一個友善、沒有監控且言論自由的社會,更讓他們有機會知道那一年在北京有隻身對抗軍隊的「坦克人」故事,填補了歷史另一面的空白。他們也可能因此知道,在大陸不能只像遊客不想去了解政治,因為你不碰政治,有一天政治也會找上你。
相對地,我政府對自己應具有信心,只有不斷的交流開放,才能彼此了解更多、化解誤會,透過真相與事實,改變一些人的觀念






別讓15級分 壞了甄選入學一鍋粥


2019-05-27 00:15 聯合報  鍾邦友/高師大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
一○八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因首度實施學測成績最多五選四,導致四科滿分者大幅增加。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今年大學甄選入學採計學測最多五選四科等新制的衍生亂象,教育部擬將學測每科最高的第十五級,再細分出三級,改善今年學測高分群鑑別度不足的狀況,但筆者認為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該更全面性的檢討相關問題。
由於今年的數學較往年簡單,滿級分人數太多,加上採計科目變少,導致高分群無法區分;許多大學教授或教師團體又另指數學科鑑別度太差,是為級分失效的罪魁禍首。
殊不知數學的試題平均鑑別度五十八點八,僅略低於英文的五十九點一,卻遠高於國文卅五點二、社會卅二與自然四十二點八,也比去年試題較難的數學五十五點五及前年四十八點四都要好,鑑別度其實一點也不差,甚且可說是各科與近年中的佼佼者。
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鑑別度公式,是將某科全體考生依高低分排序,並將前三分之一考生(高分組)的每題答對率,減去後三分之一考生(低分組)的每題答對率,倘若試題過度偏易或偏難,多數考生的分數均偏高或偏低,高低分組之間的差距便不易拉大,鑑別度相對不佳,因此唯有試題難易度適中,方可能達到最佳的鑑別度。
倘若只為了保住這千瘡百孔的十五級分,便只有讓數學難上加難,如此豈非削足適履?甚至影響其他各科也趨往更難的走向,以達成頂尖校系樂見的鑑別度」。但捉襟即見肘,屆時解決了高分群的問題,難道不會出現中、低分群塞車的狀況?
申請入學的設計重點在多元取才,過程繁複,包含考試(學測再加上第二階段筆試)、備審資料審查及面試,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適合以小規模的型態出現。
早年參與人數少,級分數當然也不用太多,但當考生數愈多就愈會發生級分數不足的現象,否則八十八年度又何必將每科十級分增至十五級分?且現下才是五選四,問題就已如此凸顯,未來五選三又要怎麼辦?
如今申請入學已然成為升學主流,報考人數屢創新高,學測級分數不足的問題便更形浮現,唯有將級分適度增加,如三十或四十五級分便能輕鬆解決問題,也能讓數學免背試題鑑別度不佳的黑鍋,又何必讓十五級分這顆老鼠屎壞了甄選入學的這一整鍋粥?







發掘潛力…劍橋面試裡的玄機


2019-05-27 00:15 聯合報  陳志今/英國僑民(英國)
家長團體表示有補習班助考生打造書審資料與輔導面試,助長多元入學變質為「多錢入學」。圖/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提供

一年一度的大學甄選入學已經告一段落。最近,國教家長聯盟擔憂現行多元入學制度會造就多錢入學一事,遭到私校工會反擊:「教授不是笨蛋,不會看不出受補習班訓練的半吊子學生」。這讓我想起數年前筆者親身經歷的英國劍橋大學入學口試,在此與各位分享。
當年筆者申請的是劍橋自然科學系的生物類組。自然科學系在入學時並不會細分學科,所以舉凡動物、植物等,都可能是口試題。第一位口試委員是化石學教師。一進門,這位教授拿了一個垂直半切面的動物頭蓋骨給筆者。歷時卅分鐘的口試,題目就只是討論這個骨骼。
乍聽之下這似乎十分簡單容易,但筆者至今對此口試仍記憶猶新。原因是,教授完全不在意筆者事先知道多少,反而對筆者的每個答案提出疑問,甚至引導筆者找出解題方法
筆者首先提出這可能是豹的頭骨,因為流線型的鼻骨表示牠跑得快、尖銳的牙齒表示牠吃肉。教授會心一笑說筆者想太多,只是狗而已。
當進一步討論鼻梁的結構時,教授連續問筆者三次為什麼鼻子骨骼有許多皺摺。當筆者再也想不出新的答案時,教授就開始給提示:將眼鏡拿下來,開始交互用鼻子或嘴對鏡片吹氣,從而引導筆者想出「鼻內皺摺可以降低體內水分散失」的道理。
進到大學以後,才知道所有的同儕都被問到相同的口試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與答案,但都覺得那是個一對一討論教學,而非口試。更弔詭的是,若學生一開始就講出許多解答(比方說事前受過訓練或者補習過),那教授就會開始從高中生的題目,提升至大學生,甚至是研究所最新研究的問題來提問。
我們在意的,不一定是學生知道多少,而是當他/她不知道答案時,如何有系統性的思考解決題目的方式。這才是我們想要的學生。」教授事後跟我們如此說道。
當然,這種口試或許會受到教授對人的主觀評價而被人詬病,因此口試至少有兩次以上。但重要的是,即使是有城鄉差距的弱勢學生,在引導式的口試中也有能力展現出對這個學科的熱誠,或者精闢的解析思考方法
未來潛力比學生現在知道的知識重要得多」,這句話,或許值得大學甄選入學的口試教師及無數擔憂的家長們一個借鏡。







要發財時才想起石虎


2019-05-26 23:33 聯合報  林辰/ 苗栗子弟、研究生(新北市)
苗栗縣是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石虎最重要棲地,縣長徐耀昌本月在議會答詢,表示支持有個規範,讓工程或影響石虎棲息的事件有所遵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在縣議會二度闖關,一度退回草案,後經溝通,全案保留送交大會表決。
條例審查時,有議員說因為影響太大反對,跟去年以條例「阻擋開發」為藉口如出一轍,還有議員說要實際統計石虎數量後再說,令人遺憾。
徐耀昌縣長選舉期間曾利用石虎為吉祥物宣傳,幾乎所有看板都印石虎台中花博也以石虎為吉祥物並發行諸多商品,然而盧秀燕市長主政的台中市政府也不再推自治條例卓蘭鎮辦了兩屆石虎路跑活動後,更以石虎名義申請到八千萬經費,破壞石虎棲地蓋石虎公園星巴克也以石虎圖案推出商品
當少數人利用石虎獲取名聲或發財時,石虎卻在眾多開發中漸漸走向滅絕。試想當石虎絕跡時,人們還有可能繼續透過石虎牟利嗎?如果我們都認同石虎是苗栗縣的代表,從根本保育石虎,讓牠們成為苗栗的公共財,不正是徐縣長落實文化觀光旅遊大縣」的根本方向?








藉薩國態度 驗證台美增溫虛實


2019-05-26 23:31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北協」更名「台美事務委員會」,反映國際現實的消長,更有許多外交前輩的汗與淚。圖為蔡英文總統透過臉書,表達對「北協」更名的看法。 記者陳柏亨/翻攝

近來台美密切的互動,使得台美外交有增溫的趨勢。台灣處理美國事務的白手套,「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我國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會面,美國參議員提出維護我邦交國的《台北法案》,更讓國人對台美關係有重大突破之感,但台灣在振奮之餘,仍應理性及冷靜探究其中虛實。
美國為了維持世界獨霸的地位,藉由貿易大戰壓制中國的崛起,希望複製出上世紀逼日本經濟就範,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的結果,所以目前台美關係的進展,是川普政府打擊大陸的方法之一,亦即所謂的打「台灣牌」。中美雙方長久以來都有「鬥而不破」的戰略默契,但從美國高調證實AIT早有美軍駐守,軍艦密集通過台灣海域,其軍事戰略已改為要中國守著鬥而不破的默契,美國則提升與台灣準外交關係鬥而不破的潛規則,未來台海局勢的發展,著實令人難以預料。
其次,李大維與波頓的會面是台美斷交後,雙方國安最高層級的正式接觸,對台、美、中的意義各有不同然值得注意的是,李、波二人一起會見我邦交國馬紹爾及帛琉在美的官員,這是美國政府和國會近來一直致力於鞏固我邦交國政策的一環,但卻也透露出我南太平洋邦交國確有鬆動之虞,否則李、波二人何須大費周章的與小島國官員會面,無非是要提醒有關國家,美國非常在意他們和台灣的關係,以遏制大陸在該地區的發展。
再者,雖然美國協助我鞏固邦交,但在現行的國際政治運作下,要美國率先與台灣復交,狠狠教訓大陸,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台灣可以藉由薩爾瓦多新政府對台灣的態度,驗證美國對我實質外交的影響力即將上任的薩國正副總統布格磊和烏佑亞都表示過,在薩國發展的考量下,不排除與台灣復交的可能性,屆時就要看兩岸誰能提供薩國足夠的援助,所以只要美國願意,絕對有能力促使薩國外交再度轉向台灣。
遺憾的是,川普三月底因移民問題,提出終止對薩國在內的三國援助計畫,金額達七億美元,另外兩國是我邦交國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此外,仔細檢視美國對我邦交的協助,是以鞏固我目前的邦交國為前提,而不是幫助我與他國復交或建交,亦即是維持我現有邦交國為目標。
變與無常是外交的藝術及國際關係奧妙之處,中美貿易戰終究有結束之時,無論誰勝出,都不會是贏者全拿的局面,如果依目前小英總統的政策,屆時台灣恐需付出一定的代價。







川普新廣場協議的陽謀殺機


2019-05-26 23:30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 (美聯社)

川普極限施壓華為公司並列為禁制進出口黑名單之後,在日前信心滿滿說,六月底東京G20高峰會的川習會中,一定可以很快搞定有利美國的《美中貿易協議》;不過,跨國經濟智庫專家則不看好此一協議能「很快完簽」,除非川普做出大讓步,否則習近平會「委屈求全」簽署的可能性極低。因為這項協議,根本就是當年雷根結合先進五強壓制日本《廣場協議》的更新翻版。
廿三日川普表示,華為「非常危險」,並表示或許可以把華為議題納入美中貿易協議中;不過川普堅持結果必須要對美國有利。
之前美中貿易戰是集中火力對付進口,現在開闢新戰線把美國的出口化作武器
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一直藉由出口管制,避免國防相關技術流向「流氓政權」或「戰略競爭對手」。從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開始,美國政府便與相關企業和產業團體閉門討論,如何更新及重新定義商務部出口管制清單上的產品;外界咸認這項更新清單作業,預期在六月底川習東京會之前可以完成。
川普政府鷹派人士推動的放寬出口管制清單定義作業,將限制人工智慧、機器人、3D列印等技術出口;鷹派認為這些是攸關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技術,甚至新定義的出口管制清單中,更限制外國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相關領域工作。
已確定的是,首先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嚴格限制把重要的美國零組件賣給華為,以有效防堵北京取得關鍵技術;目前正評估中的黑名單,至少另有五家生產監視系統的中國企業
最近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動作,正是民國49年(一九六○年)代式保護主義手法的延伸。美國業界卻憂心,川普的貿易戰殺入更大範圍的科技衝突中,極可能引發回火效應,反而倍加損害美國經濟前景。
事實上,五月初美中第十一輪高階會談時,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帶到華府的一百餘項修正文本意見,已經對川普高調喊價的美中貿易協議,明白表示難以屈辱接受」,因為川普新開出的《十三條霸王條款》,遠溢出原本川習阿根廷峰會的協議內容
中方認為整個協議與當年列強壓制清廷簽下不平等條約並無不同。依協議,中國必須停止中國製造民國114年(二○二五)計畫、中止一帶一路方案、停滯電子資通電信產業發展、開放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服務產業市場投資營運、放棄國家產業政策自主權,甚至要兩會通過立法改變中國國家政經體制、建立美國可以隨時單方介入的監督機制,似已完全納中國為美國之「經濟金融附庸國家」。而今又要加納「華為專款」,則除非習近平已完全喪失還手對抗之力,否則豈有含笑敬受簽字之理。
美中兩強爭霸之戰,無論是冷戰或熱戰,在民國124年(二○三五年)之前,絕無可能輕言歇止。









民進黨誰在乎「民主進步」?


2019-05-26 23:27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初選僵持不下,賴清德提出新方案,就算自己民調領先,「如果賴也輸韓」,或者「如果蔡也贏韓」,賴清德願意主動退出,支持蔡英文競選連任。
客觀來看,這不叫「更改規則」。打個比方,蔡英文要的是跑一百公尺變成跑兩百,直線變彎道,PU變紅土;而賴清德則是不改變規則,只是如果跑到後段,發生某些情境,他願意在終點線前停下來,禮讓蔡英文。
當然,這樣的「讓」,陰謀論者會說不安好心,會說賴清德是要凸顯蔡英文的「弱」,是要表示自己的胸懷大度、全力為黨。那麼蔡英文也可以不接受賴清德的「讓」,正面對決。
現在民進黨的初選情勢,雙方都做過私下民調,知道怎麼樣的規則對誰有利,於是落後一方想盡一切辦法要重新修正。蔡英文是現任總統,掌握資源,自然可以影響中執委的意向,用台灣通俗的話講,就是「博歹賭」。
在這樣的時間點,看到民進黨主席卓榮泰、秘書長羅文嘉堅持「向歷史與制度負責」(拒絕沒收初選),讓筆者感動,也讓人想起「民主進步」的創黨精神。筆者必須提醒執政黨,初選不是民進黨的家事、黨事,更是在台灣所有中華民國人民的事。
全台灣人民都在看,民進黨是不是一個只有利益,毫無理念的政黨全台灣人民都在擔心,今天民進黨的中執會,未來會不會同樣的劇情,出現在中華民國的中選會
如果中執會的舉手表決,可以更改規則,那未來中選會是不是也可以修正選舉辦法,去圖利民進黨;像去年陳英鈐那樣,讓站不久的老人無法投票,讓候選人可以一邊開票,一邊呼籲支持者來投票?
蔡英文總統說,「不會以國家機器做私人事情」,但她的紀錄不堪檢驗。為什麼民進黨立委的陳情,可以勞動蔡系監委去彈劾檢察官;為什麼中華郵政合法的標案,會讓蘇貞昌院長撤換賴清德任用的董事長;蘇貞昌的行政院長越做越像蔡英文的競選總幹事,台灣人民不會看不出來
當然,蔡英文是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手上有太多的資源、工具,可以把規則「喬」到對自己有利,但古往今來,一個在初選就如此吃相難看的總統,可有順利連任的前例?
蔡英文應該要大開大闔,拚大選而不是拚初選,不要為了個人的「面子」,把最後一點「民主進步」的香火也熄滅。
賴清德是蔡英文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勝出,正好表示蔡英文的政績受肯定,民進黨用這個角度去看待初選,才是民主、進步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執政黨的政府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及立法委員大選中有義務落實民主法治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