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經濟/台灣應如何看待「一帶一路」

.聯合報社論..從日本的涇渭主義談護漁之必要
.聯合報黑白集.閣員姓蔡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如何看待「一帶一路」





經濟/台灣應如何看待「一帶一路」


2016-05-06 02: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中國大陸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外交經貿戰略,僑委會委員長陳士魁發出警語表示,若中國藉由「一帶一路」政策成功與沿線國家建立起區域合作關係,「非常不利於台灣整體競爭力」,他直言,台商加入「一帶一路」不見得是好事,「應該避凶」。另一方面,同屬政府團隊的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卻曾大力推銷「一帶一路」,強調這是「新藍海商機」,呼籲台商珍惜機會,不要缺席。
如此對立矛盾的觀點同時存在於同一個政府內部,相信一樣存在於當前台灣社會。一方面固然反映了當下台灣不同政治光譜對同一事件的差異,另方面,也顯示台灣各界對這個由大陸主導的經濟政治大戰略缺乏深入的觀察與認識,因而無從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與判斷。這對台灣無論新、舊執政當局或眾多企業而言,均非好事。因此,在作出任何政府或企業的決策之前,對「一帶一路」的經濟政治戰略學應有一最基本的了解與分析。
這個在習近平執政後才提出的大戰略,可以分別從經濟、政治及戰略三個角度加以觀察:
先看經濟。全球經濟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明顯出現了「長期停滯」現象,全球需求疲弱,這對各國而言,就是外需不振,各國不得不轉求內需。中國大陸相對幸運,有一個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可惜因為前期政策刺激過度,遺留下許多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難題,故一時之間,內需也拉動不易。內、外需均不可恃的情況下,中國又很幸運地發現到中國或許有一個既是內需又是外需,既非內需又非外需,不妨稱之為「亞需」(亞洲需求)的潛在龐大市場,這即是亞洲各國潛在而龐大的基礎建設需求。
不僅如此,亞、歐、非三大洲位處在同一塊大陸上,這塊大陸上的各個國家卻在經濟上尚未一體化,主要是因為彼此間市場尚未相互開放,及彼此間交通運輸網路尚未健全,前者可以靠自由貿易協定,後者則需推動基礎建設。「一帶一路」即是在此一大背景下,可以同時打通這兩個任督二脈的大戰略。
再看政治。對於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採取的是「重返亞太」政策,中、美兩強因而除了在經濟上互別苗頭外,政治上也存在著明爭暗鬥,亞太諸國成了中美競相爭取的統戰對象。美國的優勢是提供安全保障,中國的優勢則是巨大經濟規模的吸引力,而「一帶一路」明顯地將強化後者的吸納能量。
最後,是地緣戰略。當美國對中國正在構築一個地緣上的包圍圈之時,中國的棋路是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衝出包圍,換言之,就是出太平洋、出印度洋、出中亞,很明顯,「一帶一路」正是此一戰略思路的具體體現。
綜言之,「一帶一路」同時兼顧到中國在新世紀發展的三大戰略需求,中國自當全力以赴地從各個方面加以倡導、主導與引導,包括:亞投行的倡議與建立;絲路基金的成立;RCEP自貿區的推動與談判;與各國的高鐵建設或合作;遠洋艦隊的建立;南海造島等等。如果一切推動順利,可以預見,10年或20年後,亞洲及全球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將會出現極大的、結構性、顛覆性的變化。去年3月底,亞投行創始會員資格申請截止前,除了美、日,由英國帶頭,法、德、義繼之,各國蜂擁加入的盛況,則顯現了另一層意義;也祇有在這樣的全球視野的戰略角度下觀察,才能為台灣如何選擇,提供有價值的分析與判斷,而不是直覺式的全面接受或反對。
對台灣而言,理論上的機遇有:(1)亞投行的資本投入;(2)大型基建的參與;(3)金融市場的運作;(4)各種衍生而出的經貿活動等。難度不一,風險有異,但均可以平常心看待評估,政府如是,企業亦如是。

聯合/閣員姓蔡


2016-05-06 02: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和林全對新內閣的叮囑可歸納成兩句話:忍受批評,謹慎言語。
這兩點都不是民進黨的傳統風格。陳水扁對異議者說:「太平洋沒蓋子!」這豈是忍受批評?呂秀蓮說:「我們民進黨真的是只靠一張嘴,就拿到了政權。」這又流露出對民進黨言語能力的自豪!
張景森為推動都更進行鋪墊,譏評文林苑的王家及支持王家的社運人士,酸味十足;曹啟鴻為TPP開路,說「哪有能耐不開放美豬」,豪氣干雲。這些都是民進黨的典型語法與口吻,但如今皆被歸納為「八秒鐘的失言」。
候任交通部長賀陳旦反對新建蘇花改東澳至南澳段隧道,竟由花蓮選出的立委蕭美琴出面說:已向賀陳部長確認,並無停建的意思,將如期完工。試問:賀陳旦的創造力、想像力及活潑力何在?
這些事例顯示,「防閣員之口,甚於防川」。內閣首長做什麼,要由上級決定,怎麼做和怎麼說也要由上級決定。在這樣的氛圍下,一方面鼓勵民間拍桌子,一方面要求政務官注意「八秒鐘的失言」;如此一來,政務官們會不會變成生產線上的裝配工,「有耳無嘴」?
蔡自己有一套雲山霧罩的思維邏輯與語言技巧,這不是每一個閣員都學得來的。若包括林全在內「閣員都姓蔡」,內閣即失活力。
蔡英文一上台就想先管住幾十名閣員的嘴,這樣的領導統御,儼然已成一格,拭目且看後效如何?

聯合/從日本的涇渭主義談護漁之必要


2016-05-06 02: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沖之鳥礁扣船事件後,總統府接連發表強硬聲明,海巡署並派出艦艇前往該海域護漁,軍方亦派拉法葉艦從旁策護。此舉,被日方解讀為馬政府意欲擴大漁權糾紛,以限制蔡英文上台後的台日關係;內定駐日代表謝長廷更高調反對以軍艦護漁,認為出動軍艦有「不惜戰爭」之意。
兩國漁業糾紛,攸關主權和漁權,自應寸土必爭。尤其在沖之鳥礁海域,日本多年來獨獨針對台灣,十一年來三度扣押台灣漁船,卻不曾逮捕其他國家漁船,分明是柿子挑軟的吃。中國大陸或韓國漁船進入該礁二百浬海域,日本充其量只是交涉、抗議,不曾逮捕。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如不能朝野一致對外,還在你拉我扯互唱反調,謝長廷更以即將使日的身分說出「對日宣戰」論,是嚴重失格。
駐外使節的任務,在維護兩國間的友好關係及順暢溝通,而不是當駐在國的傳聲筒。當兩國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駐外人員要設法排解,但應以本國的利益為前提。謝長廷此番言行,一則完全站在日方立場思考,將台灣的利益和尊嚴拋在腦後;二則儼然仍是反對黨角色,猛批自己政府。這樣的駐日代表,能否站穩維護台灣利益的立場,令人懷疑。也難怪,他的言論被批評是「皇民思維」。
日本媒體質疑,時值政黨輪替,馬總統是否從「友日」變「反日」。其實,從二○○八年「聯合號海釣船事件」以來,馬英九的立場便是堅持捍衛主權,護衛漁權,並未變過。馬政府曾派遣海巡船艦到釣魚台海域,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互相噴水,旨在維護漁民權益。這些立場,蔡英文政府若不想追隨,大可逕自改變;因此,沒有所謂馬政府護漁拘限新政府對日關係的問題。
反觀日本,在「聯合號事件」後,因擔心兩岸在釣魚台問題上聯手,才史無前例地對台「讓利」拉攏,並開放台灣漁民到爭議海域捕魚。而這次的沖之鳥扣船事件,日本顯是看準我國政權交接之空窗期,刻意強行扣船,進而譴責我護漁行動是嚴重的外交事件。其前後態度之別,翻臉如翻書。
有人形容日本是一個「低體溫」國家,它注重實力而不講情義,崇尚實務而不濫情;這也讓日本崇拜強者,而鄙視弱者,甚至落井下石。日本人在性格上也具有雙重性:能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但看到櫻花凋謝卻潸然淚下;能在酒酣耳熱時和你稱兄道弟,酒醒後卻對你一點不留情面。這種民族性展現在外交上,便是「實力主義」與「涇渭主義」。
所謂「實力主義」,日本一向只和他國執政黨打交道,對在野黨冷落。扁政府時期民進黨雖與日本水乳交融,但國民黨一上台,日本立刻琵琶別抱。今年一月總統大選揭曉的翌日,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立刻面見蔡英文,成為首位祝賀的使節,其轉舵之快由此可見。如今日本對馬政府落井下石,正是其「實力主義」的表現。
所謂「涇渭主義」,指日本擅長時空移轉,不想記住的事立刻遺忘。三一一大地震時,台灣人對日本慷慨解囊,馬英九伉儷親上電視台為災民募款,都讓日本感動不已,稱台日是「地震共同體」。但這次對於台灣漁民,日本政府卻毫不留情地扣押,勒逼付款放人。這種前恭後倨的態度,就是它「涇渭主義」的展現,什麼情義都轉臉即拋。
民進黨勝選後,一再向日本保證民進黨將會成為最親日的政府;這種建立在單向基礎上的「情愫」,在日本涇渭主義的折射下,恐怕顯得過度一廂情願。尤其,在民進黨欠缺堅實兩岸關係為後盾的情況下,是否會讓一向講究實力主義的日本予取予求,令人不能無虞。
馬政府強力護漁,其實可為民進黨在對日談判上取得更好的籌碼。問題是,民進黨能否堅持台灣的利益,從謝長廷的表現看,令人擔憂。

聯合筆記/地下中國 野蠻生長

.為蔡英文借箸代籌 九二共識改稱九二函電
.聯合筆記/地下中國 野蠻生長
.謝長廷別被日當做「放心」的人
.護漁拚耐力 看清日方企圖
.政府蓋好「廚房」 企業自會打拚
.殺警案/推翻舊證據 誰還公道?
.家人相伴…母親節最好禮物
.停下腳步 傾聽媽媽心聲




聯合筆記/地下中國 野蠻生長


2016-05-06 03:02 聯合報 李春


二○○三年,原籍湖北的大學生孫志剛,因未帶暫住證,被廣州公安認定「三無人員」,非法拘扣,在收容所遭毒打致死,經廣東傳媒揭發,釀成震動中國的「孫志剛事件」,迫使中共中央取消「收容遣送制度」。而當時處置事件的廣東的政法幫,從公安廳長到政法委書記,後來查實都是貪官老虎,今天都在坐牢。
十三年後,又一名大學生死了,他名叫魏則西,死在北京武警醫院昂貴收費後的「新療法」上。中國媒體人再次發功,揭出中國搜索平台百度收錢排位,致使包括虛假醫療資訊在內的各種假資訊鋪天蓋地,全中國人民上當受騙。又揭出中國醫療體系早已千瘡百孔,遊醫進襲,以「承包」攬下大小醫院,謀財害命,而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醫院是重災區。
是以,今次「魏則西事件」,將如「孫志剛事件」般,在一場全民大討論後,將有一批貪腐軍隊將領、衛生官員落馬,也將倒逼中國醫療體制、資訊體制、軍事體制的改革。
然而今次事件,曝出更觸目驚心之事,令習李也會大吃一驚,原來中國不全在中南海治下,還有個「地下中國」,由「莆田系」等掌控著野蠻生長。
數年到今天名震天下的福建莆田,眼見田野間處處洋樓,門窗均用紅磚封死,恍如「鬼樓」幢幢。當地人說,這是在外面「開醫院」的土豪家,每年春節舉家返鄉,拆掉紅磚過年,過正月十五又分赴各地。
中國以前出了名的,有金華貨郎、鳳陽乞丐、莆田遊醫。其中莆田遊醫,早年在各大城市電線桿上貼小廣告,是老軍醫治性病牛皮癬。今天中國民營醫院,八成是莆田人開的。而中國上市醫院和上市健康產業公司,在股市形成了「莆田系」。
別以為莆田人只控制半明半暗的醫療王國,調查發現,莆田人不僅「遊醫」謀命,還開始操縱能源謀財,中國八成以上加油站,已被莆田人包下了。
再進一步挖下去,發現「莆田系」不僅掌控中國人生理,還開始操縱中國人心理,中國宗教也不全在「共產黨領導下」,而是在莆田人「運作」中,中國九成名剎古寺的經營權,已經落入「莆田系」之手。
這「地下中國」,除莆田還有多少「系」多少「幫」?又還有哪些領域,在他們操控下「野蠻生長」著?這才是魏則西之死,揭出的殘酷話題。

嚴震生/莎士比亞戲劇的政治面向

.嚴震生/莎士比亞戲劇的政治面向
.盛治仁/政治人物的歷史感
.林中斌/習近平打貪的險路
.方祖涵/員工快樂的重要
.黃介正/「親美、和中、友日」再平衡
.高朗/九二共識:捨棄容易,重建難
.王文華/靈魂還沒打卡,我還不能下班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嚴震生/莎士比亞戲劇的政治面向


2016-05-06 03:05 聯合報 嚴震生

二○一六年適逢莎士比亞過世四百周年,除了英國外,世界各地都將舉行各樣藝文活動,紀念這位偉大劇作家(他的詩作同樣著名)。無論是他的悲劇、喜劇或是悲喜劇,大部分戲劇都和歷史有關,更重要的是,他對政治的觀察,無論是宮廷權位爭奪、國家領導人面臨的挑戰,或是宗教對政治的影響等不同面相,莎翁都可被視為是政治思想家。個人在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後,轉攻歷史及政治,也在許多政治文獻中,看到莎士比亞對政治及人性的剖析。
莎士比亞在世年代(一五六四─一六一六)與伊莉莎白一世(一五五八─一六○三)執政時期,有高度重疊,而伊莉莎白時代(Elizabethan Era)可以說是英國的盛世,在她任內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也展開殖民美洲的嘗試,但更重要的是,英國在女王統治下,經歷了她的文藝復興,成為歐洲的新興強權。
身為英國人,莎士比亞熟悉英國歷史和同時代許多相關的歷史著作,因此他寫《約翰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及《亨利六世》等金雀花王朝的國王,當然得心應手。在伊莉莎白女王過世後,莎士比亞寫了有關她父親《亨利八世》,展現他的政治敏感度,這部有關都鐸王朝王室作品,是在斯圖亞特(Stuart)王朝建立後才發表的。
在這些歷史劇中,莎士比亞讓觀眾認識到國王進行的宮廷鬥爭、參與或指揮的軍事戰役及從事的外交活動,但最終主題可能還是集中在探討,如何成為好的國王及為何大多數國王未能做好?顯然,他對治國之道(statecraft)相當在意,也很期待看到善治(good governance)能夠落實。
除了歷史劇外,他著名悲劇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及《馬克白》同樣也探討相關主題,包括什麼是合法繼承,顛覆政權的威脅及不適任的統治者。十部悲劇中,有四個是關乎古羅馬時代故事,除了較著名的《凱撒大帝》及《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外,在《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中,他透過科利奧蘭納斯這位將軍在被視為戰爭英雄轉而從政後,面臨必須討好群眾而引起政治制度的討論。
科利奧蘭納斯對平民統治(popular rule)的概念相當排斥,認為開放政治權力、將其從貴族轉到平民,等於是「讓一群烏鴉飛進來向鷹隼亂啄」(the crows to peck the eagles),而他擔憂如果平民執政後,羅馬的貴族就必須「和那些既沒有能力統治、又不願被人統治的人們生活在一起了」,不知生活在英國貴族社會、君主政治下的莎士比亞,是否反對羅馬共和時期的民粹政治?
莎士比亞是否因為本身貴族身分,因而對民粹式的共和政治有所批判,我們很難判斷。不過,從上述三部古羅馬共和時期悲劇,到羅馬帝國時期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從歷史劇的英國君主制度,到《威尼斯商人》和《奧賽羅》的當代義大利共和政治,我們讀到莎翁對這些政治體制不同層面的細微觀察,或許這是政治學界應該學習者。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