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iPhone 7帶來的成長迷思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的算術,把休假問題變大了
.聯合報黑白集.派馬英九去APEC
.經濟日報社論.iPhone 7帶來的成長迷思






經濟/iPhone 7帶來的成長迷思


2016-09-26 01: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蘋果手機iPhone 7上市及熱銷,帶動台灣出口由黑翻紅,8月外銷訂單成長8.3%,終結連16月衰退;出口連17黑慘況也於7月中止,已連兩月正成長。秋節過後的台股表現更是強勁,獨家代工iPhone 7處理器的台積電股價氣勢如虹,漲幅創近一年新高,成為推升台股最大動能。台灣出口主力資通訊產業(ICT)遍布蘋果供應鏈,長期來受惠於蘋果新品上市,近年台灣出口低迷不振,iPhone新機上市更成為提振出口及經濟成長的靈丹妙藥。但是,這一味藥其實只是短期興奮劑,台灣經濟要突破困境,必須痛下決心,走出iPhone帶來的成長迷思。
台商代工蘋果產品一直是台灣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出口模式,以iPhone系列手機為例,其零組件主要由台日韓廠供應,日本、韓國供應最貴的顯示器、記憶體晶片、微處理器等,台灣供應如相機鏡頭(大立光)、金屬機殼(可成)、微處理器(台積電)等;最後手機組裝主要由台商大陸工廠(鴻海、和碩)負責。這樣的代工出口模式固然為台灣帶來可觀的出口及企業營收,但隨著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代工模式反而成為綁住台灣的沉重包袱,也是台灣經濟每下愈況的根本原因之一。
首先,代工蘋果產品對出口及經濟成長期的激勵作用愈來愈有限,例如2014年8月iPhone 6上市,當年下半年台灣出口就曾受惠而創新高,經濟成長率也大幅上調,但因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競爭日益激烈,2015年iPhone 6s銷售不佳,蘋果大砍訂單而導致台灣出口翻黑,連帶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慘澹情況延續到今年上半年。
最近iPhone 7銷售較預估為佳,主要是周期性因素及韓國三星8月中旬甫上市的新型手機Note 7起火事故造成外溢效應。事實上,據德國調研機構GFK近日公布數據顯示,iPhone 7首周銷量比前一代iPhone 6s下滑25%,加上最具潛力的中國大陸市場對iPhone熱潮快速消褪,市占率達50%的日本市場又可能面臨官方反壟斷調查,由此研判iPhone 7銷售展望恐怕難以全然樂觀,其激勵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續航力可能比iPhone 6更短暫。
其次,就iPhone營收和利潤分配來看,台灣亦處於極不利的地位,負面影響也愈來愈大。雖然打入蘋果供應鏈代表台灣零組件廠生產品質受到肯定,但台商真正賺到的利潤很有限。以iPhone 6為例,據市調機構IHS調查顯示,每支手機代工成本約4至4.5美元,僅售價的千分之6;其他提供零組件的台廠,除台積電微處理器外,皆非高單價產品,在價值鏈上所占比重遠低於日本、韓國廠商;和蘋果高達近七成的利潤相較,更是望塵莫及;台商為蘋果公司代工早已淪為賺辛苦錢的「打工仔」。
這樣的代工出口模式,除了聘僱員工不多、高利潤的台積電等少數公司外,多數代工廠因為利潤有限,無力提高員工薪資,成為台灣平均實質薪資水準不斷倒退的重要原因。而很多代工廠生產基地都在大陸,其創造的就業及出口都不在台灣,在帳面上,我國GDP因海外生產列入三角貿易收入而增加;但實質上,這些所得皆未匯回台灣,以致GDP雖仍保持成長,但國民的實質收入卻不進反退,結構性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這也是台灣成長的最大迷思。

是以,當iPhone 7帶動出口由黑翻紅之際,新政府非但不該為此鬆口氧,反而應更加警惕、更嚴格檢視台灣ICT產業是否在盡力擺脫「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新政府要打造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如何體現在ICT產業的轉型升級?要擺脫蘋果的奶嘴,「亞洲.矽谷」計畫確能對症下藥嗎?ICT產業的明天,就看政府和企業界有沒有改變的決心,讓未來操之在己,不再只看蘋果的臉色了。

聯合/派馬英九去APEC


2016-09-26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國台辦間接證實已否決宋楚瑜出席APEC案。有人開玩笑說:派馬英九去如何?
先勿對此議嗤之以鼻,謂蔡英文豈可能請國民黨籍的前總統為代表?二○○一年,APEC上海年會,陳水扁即曾請國民黨籍的前副總統李元簇出席,李也答應了,最後是北京不同意。
蔡政府上任後,若果真想「維持兩岸現狀不變」,也不否定九二共識;那麼,請馬英九為領袖代表有何不可?再說,馬又為何不能欣然前往,而北京也不無玉成此事的可能性。
今次APEC領袖代表人選發生困難,不但反映了政黨輪替後兩岸政策的斷裂,也暴露了民進黨內的兩岸人脈資源十分匱乏。
馬政府任內,APEC領袖代表提升到連戰及蕭萬長的前副總統層次,固然是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奏功,也顯現連蕭二人的條件足堪此任。但是,有人說蔡英文何不找前副總統呂秀蓮出使,竟被辜寬敏說「丟臉啦!」若退而求其次,蘇貞昌、游錫堃、謝長廷,皆曾任行政院長,但誰會覺得他們是適合的人選?
蔡英文找宋楚瑜,有如陳水扁找李元簇,皆是反映了民進黨在黨內及兩岸間的困絀情勢。倘若兩岸能重建共同政治基礎,則何妨大膽發揮想像力,豈止可請馬英九赴會,甚至要李登輝出山又有何不可?
問題不在阿里巴巴,而是須喊芝麻開門。如果蔡英文想通了這一點,面前有四至八次APEC年會,說不定哪一年真能請出馬英九!

聯合/民進黨的算術,把休假問題變大了


2016-09-26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師節「老師不放假,勞工放假」的畸形現象,勞動部次長廖蕙芳(左起)、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教育部長潘文忠及金管會副主委桂先農一起出席,召開記者會說明。記者楊萬雲/攝影
九二八教師節「勞休、教不休」的怪現象,號稱「史上最亂休假」,後續還有四天假日爭議同樣難以收拾。行政院為此派出首長大陣仗說明,強調「十五年來都是這樣」,並無史上最亂的問題。這種解釋,恐嫌厚顏。馬政府去年修改《勞基法》其實已同時處理了這個問題,企業也已著手配合調整;結果,卻遭民進黨政府從立法院到行政院聯手推翻,如今反而把問題捅得更大。
勞動部去年底在前部長陳雄文任內修法,將勞工工時由「兩周八十四小時」,縮減為「每周四十小時」,自今年元旦起實施;同時配合每周工時降低,修改勞基法施行細則,將國定假日由十九日減為十二日。經此調整,勞工一年總計可休一一六日,全年休假仍較原先多了六日。這項修法,除減低勞工每周工時,目的也在解決勞、公、教休假不同步的問題,讓不同職業別的休假分歧減少。
這項修法,或許稱不上是勞工保障的大躍進,但至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其考慮也比較衡平:既可減輕勞工工作量過度集中的問題,又解決教師節「勞工休假,教師不休」的尷尬,同時保留了勞工在五一勞動節的休假,使勞工的全年總休假日較公教人員多出一日。此一調整,也獲得企業的認同,同意配合跟進新制。簡言之,如果照著年初上路的勞動新制走,今天九二八勞工和教師都該上班,就不會有「史上最亂休假」發生。
問題就在,年初剛贏得大選的民進黨被勝利沖昏頭,對馬政府開始頤指氣使,並喝令叫停多項政策。三月間,勞動部送國會「備查」的勞工國定假日減少七日案,遭到甫成為國會最大黨的民進黨阻擋,要求改為「審查」;到了四月,立法院決議不准備查,並予退回。這是民進黨錯誤的第一步。
五二○新政府上台後,內閣對這七天假,態度更是反反覆覆,搖擺不定。六月廿一日行政院正式公告,勞工七天國定假日案刪除案「失效」,新政府將恢復這七天假當成犒賞來討好勞工,並宣稱要全面落實「周休二日」。此舉,則是民進黨政府錯誤的第二步,林全內閣也走入泥沼。誰料,十天後,行政院會卻以髮夾彎通過修正案,再度取消勞工七天國假,政策改為「一例一休」。林全的理由是,若這七天假不刪,股匯市無法開市,將打擊國家經濟。
這場鬧劇還沒完。政院版「一例一休」草案送到立法院後,卻無法贏得民進黨團的一致支持;在環衛委員會審查時,輪值召委林淑芬理應主持審查會,卻臨時落跑。林淑芬想要展現個人支持勞工的理想,卻不惜破壞國會制度,也對蔡政府的執政形象落井下石。
從上述發展看來,今年九二八教師節仍出現「一國兩制」的亂象,完全是民進黨政府自導自演的結果。一開始,為了炫耀權力,對馬政府的決策不問是非一概否定;然後,發現事態不對,開始變得進退失據;最後,則終須自作自受,卻已難以收拾殘局。在這個過程中,民進黨或許曾短暫討好了勞工,但失衡的決策終究難逃被打回原形的命運。從年初至今的反反覆覆,簡直是髮夾彎九彎十八拐,除了顯示民進黨的得意忘形與蠻幹躁進,也帶給社會大眾莫名的不安感,對蔡政府的出爾反爾留下更多不信任。
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政府善於製造問題、卻不善解決問題的本質,已一目了然。癥結在,執政者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各個影響層面進行綜合考量,然後選取一個利多弊少的方案;但民進黨卻始終只有在野心態,只想製造問題,不知道如何在利弊得失中作出綜合思考。綠委想要展示威風,卻捅出更大的窟窿;林全內閣想要討好勞工,最後卻弄到自打嘴巴、下不了台的地步。
民進黨的政治算術必須有根本的改變,否則,老是貪功出奇招,卻讓問題變得更大。

聯合筆記/俄國駭客攪局美國大選

.「師塑」列車上路 告別人咬人社會
.放假亂象…別賴給孔子
.迫遷 人權鬥士變臉新威權
.統一三形態 兩岸五階段
.聯合筆記/俄國駭客攪局美國大選
.老屋健檢可選修 安全財務要必修









聯合筆記/俄國駭客攪局美國大選


2016-09-26 01:44 聯合報  郭崇倫

美國大選是十一月八日,一般認為最大的變數是周一晚舉行的總統辯論,但往往距離投票日前數周,會發生所謂的「十月驚奇」。詹森總統在十月底突然宣布對北越停止轟炸,當時領先的尼克森團隊認為這是突襲;而卡特總統十月派突擊隊企圖拯救伊朗人質,也被雷根陣營認為另有所圖。
紐約與紐澤西的爆炸提醒我們,若發生更大的恐怖攻擊,川普主張的「不讓穆斯林、移民進來」絕對會受到更多支持,可是現在大家談的都是駭客攻擊。
今年四月,民主黨全國總部的電腦系統被駭,許多文件,包括如何迎戰川普的手冊,以及來往的電郵,都被盜取。民主黨提名大會召開前,維基解密公布了駭客所獲取的兩萬封郵件,顯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私下批評桑德斯,駭客的政治目的很清楚,他們要桑德斯的支持者抗議初選不公,讓大會分裂,最後主席被逼下台。
聯邦調查局事後調查,駭客來自俄羅斯,而且兩批成功侵入。有一批是與軍事情報局(GRU)有關,目的在偷文件公布;另一批國家安全局(FSB)駭客則採行較傳統的間諜手法,悄不聲張,至少已經藏身電腦系統中超過一年,目的只在收集情資。
美國政府雖然沒有公開說是俄國官方做的,但國防部長已經警告俄羅斯,「不要干預我們的民主程序」;國家情報總監也說,俄羅斯企圖影響美國選舉,「早已經不是甚麼秘密」。
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最資深的兩位民主黨籍議員,公開指控俄羅斯的目的是,獲取情資以影響選舉結果,或讓美國人對選舉的公正性起疑。「命令來自俄羅斯的最高層級」,他們直接點名普亭,要求他下令制止。
目前的駭客攻擊幾乎都衝著希拉蕊.柯林頓,究竟有利於誰,民主黨政府與民主黨議員的憂慮,不言可喻。
維基解密創始人亞桑奇預告,他打算在九月底、十月初,公開一批損及希拉蕊形象的資料。美國政府相信,維基解密與俄羅斯政府間,看起來像是秘密盟友,加上川普與普亭英雄相惜,常常稱讚彼此,川普還公開鼓勵俄羅斯,去找出希拉蕊任職國務卿時聲稱失蹤的三萬封私人郵件,這三萬封郵件一公開,絕對是重磅炸彈,屆時,柯林頓陣營恐怕難以駭客的惡質來解釋郵件的不法。
從川普到莫斯科,再到維基解密,看起來十月驚奇的舞台已經擺好,主角正待出場。

「師塑」列車上路 告別人咬人社會


2016-09-26 01:44 聯合報  黃兆璽/台灣師大公共事務中心執行長、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


南韓「屍速列車」人咬人的電影片段引人熱議,回到現實生活,媒體所反映出來的台灣,不正也是一個天天上演人們互咬的社會。台灣若成為一個只剩對立色彩的社會,是多麼令人畏懼。也許在教師節前夕,老師們也該開出一列「師塑列車」,好好為同學上一堂子曰:「毋固、毋我」的課,透過全國教師的力量,重塑社會的包容與體諒心。
多年來一幕幕透過媒體呈現的血腥暴力、抗爭衝突畫面,早已瓦解我們年輕人心中協調的色彩,融入他們眼中的,幾乎只剩下黑與白的焦慮,良善的孩子們長大後,選擇以激烈方式在媒體前作為各類訴求。這社會文化已在多年毫不知覺的情況下,培養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新生代,逐漸瓦解一個過去由儒家倡導的包容社會。
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以中庸之道讓眾人在長幼有序的社會和諧中一同生活成長。台灣過去即使偶有亂象,但我們始終認為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多數人的穩定中,選擇將被媒體放大的報導與真實社會分開解讀,所以當媒體大篇幅報導政治鬥爭、殺人放火事件,總覺得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差距甚遠。
但曾幾何時,在耳濡目染下,魔鬼已在孩子們心中悄悄長大,環境丕變讓年輕一代,出生後就學會生活在以反對與衝突為主的浪潮中,字典裡鮮少人告知他們應當追求穩定與和諧。當孤僻的孩子走入捷運殺人、樂天的孩子死於彩色派對、為理想抗議的孩子選擇自殺、憤怒的孩子怒罵父母、大學青年成天反對學校、反抗政府等種種問題浮上檯面後,我們才真的明白,社會生病了,教育當局已不能再等閒視之,而是要改變現狀。
現代社會最值得深思的是,在標榜創意、創新下,在瀰漫衝突的手段與過程中,追求人們標榜的公平與理想是否正確;這點是否與人性中最純真的價值背道而馳,值得探討。
尤其現代主義讓人學會享受合法權利,卻很少注意到該承擔的相對義務。混亂的價值,也讓政治人物和媒體鮮少坦承錯誤,而成為另一種社會的負擔,導致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巧取豪奪,成為沒有良善靈魂的活屍,終究會演變為人咬人的社會。
如何「改變」是課題,應當打破台灣黑白對立的困境,孔子致力倡導思想,是希望人們為了共同的價值而犧牲與努力,而非以金錢和個人利益為前提。民主社會總在法律的架構下尋求一種協調的機制,但鼓勵一切遵守立法程序之外,也不能忘記精神層面問題。
九月廿八日的到來,請暫時將焦點離開放假的議題,期待師者為師為範,勇敢的再次向青年朋友上一堂孔子思想中「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課,教導青年不用自己的心去揣測,心要柔、要寬,要學習任重道遠,但不固執己見、不以自我為中心,從小學習兼容並蓄與「文、行、忠、信」的行事標準。台灣社會必須重塑新文化,身為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該帶領台灣走出只有黑白對立、人咬人的環境,一同為台灣共同的價值而努力。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王健壯/蔡英文送給民進黨的生日禮物
.葉銀華/樂陞收購案 股市的亂象
.朱宗慶/文化會報的落實整合
.蘇蘅/網路世界中的報復式色情
.陳立恆/不識「八目」,只能「白目」
.吳玉山/兩岸關係中的雙層民意








羅智成/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2016-09-26 01:35 聯合報  羅智成


知識激發想像,是想像力的能源。
知識提升想像,因為它同時也是想像的基本素材;知識愈豐富,想像的空間愈深廣。
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不是憑空發生的,它需要動機、需要方向也需要啟發。這一切都需要知識做基礎。
但是就我而言,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因此,天文學跟占星學一樣的迷人,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和艾略特的《荒原》一樣迷人。
我曾在多年前出版過一本關於水旳書,是加拿大作家馬克.德.維里耶寫的。書中談及水的特性與重要性、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與匱乏、各國經營水資源的努力等。那是一本以數據和資料為主的著作,卻讓我重新省察了和水接觸時點滴在心頭的種種體驗,也激發出對水的更多想像,並在詩集《地球之島》加以表現。
我在開卷版也推薦過另一本關於水的書,原名叫"Virture Water"的《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作者提出虛擬水的慨念,探討人類在各式生產活動與交易中,水元素的比重與代價。它提出一個警訊,即:在許多商品的生產過程裏,看不見的水消耗是十分驚人的;但也點出某些解決契機,例如:透過各式農畜產品的交易,我們已間接舒緩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困境。
在此,「虛擬水」的概念讓我的視線穿透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彷彿目擊了水或大自然在產業體系後頭的犧牲與貢獻。各種科學理念,如「混沌」、「黑洞」、量子理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也都會向我們輻射大過原義的意涵與聯想。
許多知識有實用價值,我們會為了具體目的去學習它;所以過了求學階段,還會迫切想了解AR、3D列印、《大數據》、《自造者時代》的意義。
有些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心智,我們會為這樣的期待去接觸它:我曾經在一個老飛行員的回憶錄裡讀到「冰雨讓機體在高空瞬間結冰」讓駕駛員驚慌失措而導致危險,而讓我對不久後的空難事件多了切身的想像;我也從友人的南極遊記裡得知,現在到南極旅遊要比我當年提早一個月——因為冰層已提早溶解——才驚覺地球暖化之嚴重。
但是,有時,我們接近某些知識的動機更單純,就像接近一叢奇花異卉、或一顆剛沖上岸的燧石:別的科系的教科書、一本陳舊的九章版《數學史》,或一本英文和埃及象形文對照、多佛版的《死者之書》,我反覆翻看,因為這些真材實料裡閃爍著奇異的美感—其實,不管哪一類知識,在某些特定的時辰都能激起某種感覺、某種共鳴、想像或茅塞頓開後的神清氣爽。
引我好奇的非文學書、雜書、科普書很多,它們爭奇鬥艷,簇擁在各式書架或平鋪的書檯上,向我渲染著各類求知的熱情與莫名的資訊焦慮。我不會自限於自己的一知半解,更不介意許多書根本沒讀完,一意想去翻它、看它,因為這裡就是人類文明的現場,所有傑出心智匯聚的派對。
託時代進步之福,除了書籍之外,現在我們更有視聽及網路媒體,讓我們無時無刻、無遠弗屆去接觸各種和識。我們也許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深奧妙,但是生活中這些觸手可及的智慧總能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想像、讓我們對整個世界更熟悉、關注,並從中找到更妥善的位置,或幫我們暫時離開那個位置。
(作者為作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