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抑制油價 三巨頭定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364/web/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只剩下「台灣空話」了嗎?
.聯合報黑白集/李登輝為誰作見證?
.經濟日報社論/抑制油價 三巨頭定調






經濟日報社論/抑制油價 三巨頭定調


2018-06-26 01: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油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部長會議上周末在一團混亂中結束,會後公報內容語焉不詳,增產多少會員國各說各話,打的根本是一場迷糊仗,國際油價也先漲後回。但深入觀察,不難發現美、俄、沙三大石油強權目前都不願見到油價大漲,預料今年內油價將是「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的區間走勢。
OPEC在會後公報中,唯一提到產量的內容是「2018年5月減產遵守率達到152%,因此會議決定從7月1日起將全力使OPEC的遵守率降到100%」。雖未提到「增產」二字,但這項主張卻成為「增加產量」的依據;雖也未提到數字,但每天100萬桶已是「名義上」的共識
問題在於這100萬桶是否照比率分配給各國?有能力增產的國家可否彌補其他國家產量缺口?相關細節都隻字未提,任由各國自行解釋。國際協議通常是「魔鬼存在細節中」,但沒有細節的協議更是群魔亂舞
既然公報內容空洞,各國便自行解釋。伊朗、委內瑞拉等無力增產的國家,主張任何會員國不能代替其他國家增產的市占率,於是市場估計每天供給量只會增加70萬桶,低於預估,因而使22日國際油價因為「增產量不及預期」而大漲。
沙烏地阿拉伯見到油價不跌反漲,能源部長法利赫立即強調增產量「總共是100萬桶」,有閒置產能的國家可以多增產,單單是沙國就將增產25-40萬桶;俄羅斯能源部長洛瓦克也表示,「實際增產量將非常接近100萬桶」,大公國、奈及利亞也提出類似保證,強調市場需要多少就供給多少。沙、俄等
國這一表態,25日油價又告回跌。
其實OPEC+這次能夠增產抑價,深受俄羅斯總統普亭、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賓沙爾曼及美國總統川普這三位政治強人的影響。由於美國即將在11月舉行國會期中選舉,川普在政治上絕不願看到國內汽油每加侖衝到3美元,因此他4月時就推文表示油價被「人為地大幅拉高」,這只是初步警告。現在OPEC+雖同意增產,但如果油價走勢不能讓川普滿意,他還可以威脅美國將動用戰略庫存,這也不是川普首創的先例。
沙國王儲賓沙爾曼必須顧到川普的意向。美國退出與伊朗簽訂的「核子協定」,使沙國大受鼓舞,自當對川普投桃報李,而且對中國、印度等亞洲大客戶的意向也不能置之不理,因此必須設法將短期油價封頂。從沙國對油價變動的反應,顯然不希望未來幾個月內油價超過每桶75美元;摩根大通估計,沙國最理想的油價目標是略低於每桶70美元
俄羅斯比沙國更傾向增產,因為俄羅斯各大石油公司之前已經為提高石油產量投入鉅資;普亭之前也曾表示,每桶60美元是公平的價格因為他與川普一樣關切國內汽油價格上漲引起的民怨
沙、俄兩國一天的總產量達到2,100萬桶,接近OPEC+的半數,而且都還有增產能力。沙國得到俄羅斯背書,能輕易壓倒伊朗與委內瑞拉反對增產的聲音
俄羅斯也希望透過與沙國的石油合作,對中東事務擁有更大影響力。已經有報導指出沙、俄正考慮組成「超級OPEC」,邀請24個夥伴國一齊加入;不僅現在聯手增產,長期間更將使俄羅斯成為掌控全球原油供給的要角。
既然川普、普亭與賓沙爾曼「三巨頭」都反對油價過高,主張擴大增產,預料短期內油價已不易再衝高但油價大跌也很難,因為全球經濟成長仍使石油需求穩健增加,石油投資與閒置產能不足也使供給難以激增;夏天既是需求旺季,也是墨西哥灣的颶風季節,都對短期油價提供支撐。中東地緣衝突,委內瑞拉政經瀕臨崩潰,利比亞政局動盪,奈及利亞產油區種族衝突,及巴西與墨西哥的總統選舉,都是影響石油供給的「外卡」。因此展望今年內國際油價,80美元雖是明顯的壓力區,但70美元的支撐力道也絕不容輕忽。






聯合報黑白集/牴觸「個人道德」的政府


2018-06-2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22日被維吉尼亞州雷辛頓市的紅母雞餐廳(Red Hen)趕出來,理由是她效勞的人是美國總統川普。 (美聯社)


美國白宮發言人、高級顧問、國土安全部長……,這些人看似位高權重,最近卻連續遭遇難堪的經驗:出外用餐受到辱罵、排斥,甚至吃了閉門羹。川普多項政策打壓美國自由平等風氣,又在國際間到處煽風點火;屬下官員被人民指責「為不人道的政府效力」,連區區餐廳老闆都表示基於「道德原則」不願接待
民主國家理應尊重選舉規則,老百姓對民選總統也只能「自己造業自己擔」。像川普這樣頻頻引起公憤,實在是因做法太超過,致使官員都成為眾矢之的。再如最近連任成功的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保住權位卻引起國際輿論負評緬甸的翁山蘇姬因縱容軍方屠殺,昔日是民主象徵,今則淪為「被連署」應撤銷諾貝爾和平獎項對象。可見,在普世人權價值下,執政者若倒行逆施,終將受到公評,甚至不見容於自家百姓。
台灣民主發展,以表象論,連番政黨輪替,打倒百年威權老店,廿一世紀誕生了三級貧戶總統和女性總統,堪稱成績斐然。但結果如何,百姓冷暖自知。經濟層面,小英自稱現正處於「二十年來最好狀態」,聞者瞠目結舌,無言以對;外交損失多少,法治倒退多少,人民出走多少,程序正義沉淪多少,在在有數據、有證據為憑……。
台灣人仍以位居「民主燈塔」為榮嗎?或越來越對政治現況反感?看現行種種施政,越來越多選民感受到「個人道德原則」被牴觸,寧非國家危機?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如何用同一隻手打臉又擁抱


2018-06-26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說,我們共有的價值如法治、言論自由和人權在全球各地受到挑戰,在世界若干地區,民主正被民粹和恐怖主義所侵蝕。 記者陳柏亨/攝影


蔡英文總統接受法新社訪問,呼籲其他國家和台灣聯手防禦中國的擴張主義,保衛民主價值;但她又說,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和他對話。對於她既抗陸又想會習,藍營諷稱是「精神分裂」,這話未免太重。事實上,這項矛盾反映的是蔡英文的天真與任性,也暴露她缺乏調和目標與手段的能力
廿一世紀都已經過了十八年,蔡英文還在訴求西方國家聯手「圍堵」中國,足見她還停留在「冷戰時期」的思維,缺乏與時俱進的策略。包括她上任以後力倡的「價值同盟」,是抄自十幾年前的扁政府;而陳水扁所標榜的民主、自由、人權三大價值,早就被其個人貪腐所擊潰,蔡英文卻還拾其牙慧。尤其,蔡政府倡議「價值同盟」,主要是在呼應美國總統川普的「反中」戰略;但別忘了,川普正在美國大肆搞民粹驅離難民,又在全球煽風點火恣意破壞貿易及環境秩序,粗暴對待盟國。在這種情況下,要把「圍堵中國」與「民主同盟」畫上等號,恐怕不是很聰明的想法。
對蔡英文而言,她恐怕從未意識到以「價值同盟」來圍堵中國,其實是過時的「冷戰思維」,是行不通的。這不僅是她個人的盲點,也是其政府團隊的共同盲點;兩年來已證明行不通的戰略,竟沒有人敢建議蔡英文作出調整。更糟的是,願意和習近平舉行「蔡習會」這樣的提議,如果算是蔡英文在僵局中企圖向對岸釋出的一點「善意」;那麼,把這個「求和」的訊息夾在「圍堵中國」的訪談中放出來,她又如何可能達到降低兩岸敵意的效果?
如果能準確衡量自己在這個時代、這個形勢下的國家領導人角色,蔡英文比較理想的選擇,應該不是妄想「以小搏大」圍堵,或者一面倒地去「抱美國大腿」,把自己變成川普的棋子,甚或想要效法陳水扁的「草蜢弄雞公」。她最好的選擇,是利用馬英九政府已建立的兩岸和平基礎,深化兩岸人民的善意,爭取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認同與好感。與此同時,要利用這個兩岸「和」的形勢,去增加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並藉此悄悄強化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外交和經貿。問題在,蔡英文太不習慣「低調」,更不承認馬政府打下的和平基礎對台灣有利,一定要「翻桌」自己重新來過。於是,好好的局勢毀在她手裡,現在就算想要恢復原狀,都找不到路可以回去。
蔡總統一邊惡言打臉中共,一邊又要用同一隻手擁抱「蔡習會」;這從一般民眾的人情義理而言,都是說不通的事,但她卻講得頭頭是道。由此,即可窺見她的天真和任性。第一,在兩岸過招中,她採取的是「台灣中心主義」,對兩岸對峙的主客觀條件缺乏衡量;第二,在內政上,她採取「自我中心主義」,對國家人民遭受的衝擊和傷害視而不見;第三,在現實上,她對自己政策手段與目標的脫節毫無反省,一意孤行。不論這是能力問題,或是性格問題,都難以原諒
這種決策「手段」與「目標」背道而馳的現象,在蔡政府的施政中,處處可見。主要原因,在於它把眼光放得太高、太遠,甚至到了好說「大話」的地步,卻忘了估量自己有多少條件可以達到那樣宏遠的目標;最後,當然換來腳步踉蹌和結局狼狽。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其實既不前瞻、又非基礎、更缺計畫,其結果,就是撒下大把銀子供各地找項目揮霍,債留子孫。以「一例一休」為例,把勞工說成是「心裡最軟的一塊」,但《勞基法》修來改去,卻只是益發惹毛勞工。至於能源政策的左支右絀,則更毋庸再論
蔡英文對著外媒夸夸其談,其實已掩不住其兩岸政策顛躓困頓的事實。一邊打臉中共,又稱要和對岸握手,這是狂人金正恩也演不出來的戲碼吧?

【重磅快評】蔡英文豬隊友 把軍校畢典搞得不開心

.【重磅快評】蔡英文豬隊友 把軍校畢典搞得不開心
.【重磅快評】沙烏地准許女性開車 然後呢?

.【即時短評】民粹祖師爺 竟要大家別民粹
.【即時短評】蔡英文與川普 前景似「阱」?
.【重磅快評】我們要把台灣獼猴變成「傳說中」的動物?
.【重磅快評】菊姊示範災害政治學新典範-角色轉移







【重磅快評】蔡英文豬隊友 把軍校畢典搞得不開心


2018-06-26 16:53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去年參加三軍六校聯合畢業典禮,遭人攔車隊丟鞋抗議。本報資料照片


四年軍校生涯,未料卻換來一場荒腔走板的畢業典禮?
蔡英文總統29日將至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出席三軍六校聯合畢業典禮,鑑於去年車隊遭反年改入士攔車、丟鞋,這次相關單位擴大進行封街、封校導致文化國小結業式改期,公車改道,管制範圍擴大;事件曝光後,府方、軍方都否認下令或知情,夾在中間的警方疲於應付,前後說詞破綻百出,惹得議員痛批,最後市府使出髮夾彎,宣布文化國小結業式如期舉行,但已讓蔡政府大大失分。
一場軍校畢典惹得當地住戶、學生不開心,連當天的主角--軍校畢業生及家屬也不高興,校方臨時通知畢業生的家屬,畢典當天只能有一名家屬入場觀禮,讓家屬氣炸了,子女好不容易畢業,竟然只限一名家屬可以進場,難道要其他家屬在場外等著領便當?軍方解釋家長人數限制是因為座位有限,與總統到場與否無關,但家屬能聽得進去嗎?
「如影隨行」的陳抗是蔡總統上任不久即揮之不去的夢魘,從北到南的行程總可見「拔蔡人士」一路相隨,如果有差池,相關首長的烏紗帽恐怕不保,以致於維安陣容一次比一次森嚴,人群也被隔離得越來越遠,蔡總統所到之處,莫不惹來不便的怨言,幕僚安排行程安排煞費心思,連過年返鄉發紅包的時間、路線都得作調整,為的就是要避開如影隨行的陳抗活動。
這陣子年改修法,反年改人士的戰場轉移到立法院,「如影隨行」被人稍稍淡忘,如果蔡總統這次重回復興崗不是擺出這麼大的陣仗,或許根本也引不起拔蔡人士的興趣,但相關單位為討好高層,競相加碼的維安規模,搞出這種「生人迴避」的場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蔡總統今年四月間接受電視台專訪時,被問到過去許多關鍵時刻未露面,常遭質疑是「神隱少女」,她用文青的方式表示其實她是接近民眾的,「只是你不知道我在接近你而已」,除了表示她要讓行政團隊站在第一線去表現外,也相當程度表達她希望拉近民眾距離的意圖。
只是,無感的施政、欠缺溝通對話及蠻橫硬幹的作風,一再讓民眾感到失望及厭惡,加上豬隊友幫倒忙,不斷擴大層層維安,反讓蔡英文走不出去,僅能受困於不斷加高蛇籠拒馬的圍城之中。






【重磅快評】沙烏地准許女性開車 然後呢?


2018-06-26 12:42 聯合報  主筆室

沙烏地阿拉伯王室頒布命令,宣布6月25日解除禁止女性開車的禁令,這是全世界媒體紛紛報導的大事,雖然報導中都會提到,女性仍須男性親屬同意才能讀書或旅行,但認為全部解禁,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沙烏地女性終究會獲得平等的地位,而這是王儲薩爾曼所發起一連串改革的一部份
但是我們真正要問的問題是:然後呢?這會不會引發一連串翻天覆地的社會、政治與經濟改革?更重要的是,這些改革是由上而下的恩賜?還是由下而上的革命?
事實上,沙烏地的改革將是有限的,而且是由上而下,因為王儲與他的國王父親有很深的危機感,認為不得不改。
首先是,沙烏地的經濟太過畸形,原油收入占國家財政的八成,油價一低迷,國家就受重擊,而長遠來看,替代性能源看好,原油末日已近,任何人都看得出來。
薩爾曼在去年6月成為王儲前,就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希望減少對原油的依賴。2016年4月公告的「願景2030」(Vision 2030)計畫,包括國營的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SaudiAramco)部分私有化,以及成立2兆美元主權基金。
薩爾曼企圖把沙烏地複製成大型的杜拜,傾全力在西北部打造未來城市,有超現代的基礎設施、治外法權,想要吸引外資,但是去年薩爾曼以反貪拘捕數百位親王與商業大亨,讓國際金融界對沙烏地敬而遠之。
其次是,外部環境險惡;沙烏地與伊朗之間的敵對關係,從遜尼與什葉,到阿拉伯帝國與波斯帝國,仇恨長達千年,沙烏地現在認為,世仇伊朗的包圍圈正在越來越縮緊,從伊拉克,到敘利亞,乃至葉門,伊朗的勢力一個一個伸進去。
薩爾曼的對策是,拉緊美國,從2015年沙烏地就在投資下一任美國總統,最近穆勒調查揭露,沙烏地聯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兩個不同管道,希望與川普接上線,並且成功的讓川普第一個出訪國家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對抗伊朗,沙烏地還不惜與中東的公敵以色列,暗暗結為盟友。
但是薩爾曼用力過猛,反而弄巧成拙,像是對葉門胡塞用兵,不僅師老兵疲,同時也招致沙烏地首都被飛彈攻擊;去年6月更聯合其他國家與卡達斷交,想逼迫卡達在伊朗與沙烏地中間選邊,反而讓卡達與伊朗關係拉近;還有去年企圖軟禁黎巴嫩總理的鬧劇,更引起國際干預與壓力
最後,薩爾曼改革,最初的動機,就是要掌握權力,沙烏地過去四十年是王權與教士共治,民國68年(1979年),麥加大清真寺被劫持的事件後,沙烏地就受到嚴格的瓦哈比教派(Wahhabism)主導。他們不滿社會陷入所謂「不道德」的情況,所以除了關閉電影院,還開始對女性祭出諸多限制。
現在對女性的現制放鬆,電影院也重開,宗教警察從街道上絕跡,王權重新壓倒了神權,教士目前暫時保持緘默,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反撲,但是薩爾曼王儲急於樹立他的權威,在這一年中,他收回其他堂兄弟親王的特權,打擊靠政治特權起家的巨商寡頭,甚至取消對公務人員的優待補貼。
有西方媒體建議,他應該將他的子民轉變為公民,才能鞏固自己的政權,但這是緣木求魚,薩爾曼是傳統馬基維利的觀點:「對君王而言,受人恐懼比受人愛戴更安全」,他擔心一開放就會失控、就會亂。
同樣的,經濟學人建議要模仿聯合大公國的聯邦模式,把沙烏地分成較自由的吉達、較嚴格的利雅德,以及讓東部的什葉教徒有更多的空間,這更是危險的想法,讓伊朗可以有可趁之機,從薩爾曼的角度,這本雜誌應該禁,寫這篇文章的人要下獄。
王儲薩爾曼現在是朝向另外一位阿拉伯強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開放與民主,目前的開放是為了爭取民心,要讓他的子民對他畏威懷德,擁戴他對抗其他的親王與教士,一旦他完全掌權,並不會走向自由人權,更不用說會成為民主的政體,因為那意味著沙烏地君主專制政體的結束

聯合筆記/年改缺角 蔡政府改不改?

.長照願景回響/媽對大姊說:我不是白住的 是有錢請妳的…
.長照願景回響/外籍長媳就是免費傭? 親友團要我辭職顧公公
.長照願景回響/他問母親可否住養老院 母親到處說他不孝…
.洗腎接錯管/犯錯是天性 防錯靠紀律
.讓良幣驅逐劣幣 大學師建議取消學費限制
.兩岸合作 共創風電、空品新氣象
.李家同:偏鄉童學業落後 政府從上到下都漠視
.聯合筆記/年改缺角 蔡政府改不改?
.漫畫/下一位,請「跳水」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年改缺角 蔡政府改不改?


2018-06-25 23:57 聯合報  許俊偉


年金改革從馬喊到蔡。蔡政府歷經兩年奮戰、紛爭下完成軍公教年改,在七月同步上路,實屬不易。蔡英文總統感謝軍公教,並代表國家致歉,指年金破產將成為歷史名詞,「我們一起把台灣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但攸關千萬勞工老本的勞保基金破產危機,不僅仍是未來式,甚至還加快腳步中。這塊年改大缺角,蔡政府會把勞工也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根據勞保局最近一次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原評估基金今年開始入不敷出,隨後一路吃老本直至二○二七年虧空。但根據勞保局資料,勞保基金去年支出大於收入達二六二億元,比上回精算報告預估的入不敷出時間提早一年。今年前四月收支相抵後,也近負五十億元。
但軍公教年改後,蔡政府始終未明確表態是否啟動勞保年改。檢視蔡政府過去曾送到立法院審議的勞保年改草案,幅度小到被外界指是虛晃一招,年資給付率沒調降,費率是否增加的條文模糊,僅將年金採計從最高的六十個月拉長到一八○個月,以及每年政府會撥補兩百億元。
外界臆測,勞保年改恐怕只是假動作,蔡政府自頭至尾就只想對軍公教揮刀,因而僅端出「意思意思」的勞保年改方案,假裝作陪。
年改勢在必行的三大問題核心,包括職別不公平、世代不正義和財務不衡平。尤其各基金面臨即將虧空的破產危機,更是年改迫在眉睫、不做不行的關鍵原因。
蔡政府調降軍公教老本水準後,確實拉近與勞工所得替代率的距離,儘管勞工老本仍遠不及軍公教,但算是微幅改革了職別不公平;軍公教年改本身,也適度緩解世代不正義和財務不衡平。值得肯定。
但勞保世代不正義和財務不衡平的問題仍在,且衝擊力道更甚軍公教。隨著高齡化(給付增加)、少子化 (保費減少)的人口趨勢,加上低薪(保費收得少)的經濟結構,勞保基金大水庫出水大於進水的情況若加劇惡化,未來要是提前破產、加速衝向懸崖,政府屆時若無多餘財力挹注解救,難保不會是整個國家跟著破產。勞保年改豈能不動?
蔡政府若真心關切勞工,就請拉住正衝向懸崖邊的勞工,就請在立法院下會期啟動勞保年改,哪怕只是上述如此微幅的勞保年改,對水庫止渴有限,都會是緩解勞保財務的及時雨。






李家同:偏鄉童學業落後 政府從上到下都漠視


2018-06-26 00:19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新竹市)
偏鄉學童學業落後問題是可以挽救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個國家不應該有嚴重的貧富不均和教育程度差距問題。如果有很多孩子來自低收入戶家庭,學業程度又不好,將來長大成人一定沒有競爭力,也就是說他們將來一定也是低收入的人。只要有很多孩子學業非常落後,又來自低收入戶家庭,國家貧富不均問題只會惡化,而不會進步。
會考結束,有卅點七七%考生英文得C,廿八點七二%考生數學得C,但是博幼基金會輔導的學生英文拿C的只有廿一點八%,數學拿C的是廿六點四%。博幼學生都來自弱勢家庭,而且是當初學業程度不好的學生,從我們的紀錄可以看出,弱勢孩子也是可以在學業上有些進步的。
可是值得大家知道的是,博幼基金會附近的十五所學校中,所有的學校英文拿C的比例都大於四十%,其中有十二所學校英文拿C的比例超過了五十%;數學的情形幾乎完全一樣,有四所學校英文和數學拿C的比例都超過八十%,也有學校超過九十%。
偏鄉孩子學業成就不好是嚴重的事情,可是更嚴重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對這件事予以漠視。政府會說有多少計畫在幫助學業落後的學生,但是偏鄉地區孩子的學業程度顯然是嚴重落後的,政府應該做一個大數據統計,這個統計會顯示只要一所學校離大城市越遠,孩子的學業程度就越落後,可惜的是政府一直沒有公布這種資料。
我們要知道在教育上,「補救」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一個孩子如果ABC都不認得,到了國中是絕對救不起來的,即使有人幫忙,使他能夠進步,但是學業程度仍會相當落後。我希望政府應該要有教育品質管制的觀念,一個孩子如果小學英文和數學就沒有學好,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可以讓他在小學畢業,而且順利進入國中,可是一進入國中,他就會發現完全跟不上;偏遠地區的孩子其實是全班都落後的,國中老師已經無法教他們國小應該學會的東西,所以可以看出在偏遠地區,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學生在會考中表現得很差。
博幼基金會沒有特別的教育理念,但重視學生程度,而且對每一位學生,都注意他的學習進度,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是有品質管制的,一個學生如果正負數搞不清楚,一定要讓他搞清楚以後才學代數。我們也不會對學生過分要求,因為我們知道每一位學生的程度和潛力,根據他的潛力來要求。希望政府能夠看一看我們如何幫助了孩子,不能再讓偏鄉弱勢孩子的學業繼續嚴重落後,這是違反社會正義的。






長照願景回響/媽對大姊說:我不是白住的 是有錢請妳的…


2018-06-26 00:07 聯合報  蔡銘燦/藥品行銷人員(台南市)
長照歷程像一場看不見盡頭的馬拉松,由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淚水堆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母親八十八歲那年,身體明顯退化,耳朵重聽,行走必須仰賴輔助器,已無法自理獨居生活。我們四個兄弟姊妹面臨「誰來照顧母親」的問題。
茲事體大,母親極度排斥安養院,因此這個選項不在考慮之列。年逾六旬的大姊,自告奮勇要擔負照顧重責,我們也覺得她最適合。原因是,大姊就嫁在隔壁村,常回來探望母親,兩人較親密,且地理環境與生活習性,會讓母親比較有住在老家的感覺;另一個現實因素是,大姊家經濟狀況不佳,我們兄弟合出的照顧費,對她們生活不無小補。
然而,回來探望和住在一起是全然兩碼事。母親搬到大姊家,真的當自己家,少了陌生與距離感,這本是好事。但母親對兒孫輩的行為舉止,看不慣就會叼唸幾句,甚至下指導棋,女婿、外孫、孫媳婦雖不致當面回嘴,心裡難免不舒服。大姊除要照顧母親,還得安撫兒媳情緒,極是辛苦。幸好這只是磨合期,一段時間後,摸清彼此習性,已能和平相處。
俗話說,「唇齒最親密,難免也會咬到」。雖是自己的女兒,一向使喚慣了的母親,情緒上來,還是會對大姊不假辭色。她曾對大姊說:「我來這裡不是給妳白住的,是有錢請妳們的。」聽在耳裡,大姊不免感到委屈,母親只提到錢,忽略了女兒照顧母親的一片心意。身為兄弟的我們,不會因為出了錢,就把責任讓大姊一肩挑,口頭上的體諒與安慰免不了,務必要讓照顧者能釋懷,且感到有人在支持,照顧之路才能走得下去。
前年冬天,母親以九十九歲高壽辭世,足足在大姊家住了十一年。對大姊這麼盡職的照顧者,從六十一歲照顧母親到七十二歲,我們有太多不忍與不捨,永遠滿懷感激與感恩。因此,母親走後這一年半,每次回北港老家,一定再繞去探望大姊,宛如母親還在世一般。








長照願景回響/他問母親可否住養老院 母親到處說他不孝…


2018-06-26 00:15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照顧老人家,在過去農業社會如呼吸般自然,現在大環境趨勢變化,家庭愈來愈無法獨力扛起照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家母高齡八十五,前陣子身體違和,家人無法廿四小時照顧,申請外籍看護緩不濟急,社工建議申請喘息服務,於是向社會局申請,找了護理之家讓母親暫住爾後經鑑定為中度身障,必須有人全職照料,喘息服務一年只能申請廿一天,只得找一家安養中心進住。
家母身體漸弱,相對的要付出更多心血,我定時前往探望,偶爾接獲通知緊急住院,就要趕忙前往處理,甚至留在醫院照護,我不敢輕易遠遊,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但還在堪忍的範圍。
幸好家母存下一筆錢,足夠支付安養中心費用,觀念開明,能體諒子女辛苦,對住進安養中心亦能釋懷。親戚雖有微詞,但姊弟們支持我的作法,更不曾干預,讓我無後顧之憂。
友人可就沒那麼幸運了,他身為獨子,母親行動不便,父親罹患阿茲海默症,他建議母親可否住進養老院,他母親到處說他不孝,鄉下耳語不斷,讓他飽受批評,只好繼續忍受。
最大阻力來自遠嫁的妹妹,擔心落得罵名,寧將父母留在家中,卻從不幫忙照料,連申請看護都反對,只會說三道四,把責任都推給大哥,讓他感到深沉的無奈與悲哀。
長期照顧長輩的壓力,如寒冬飲冰水,冷暖自知。除了體力和財務,還要面對各方的質問,若是太在乎別人的想法,就像父子騎驢一樣,怎麼做都有人批評,當孝順變成「枷鎖」的代名詞,讓人覺得孝子的壓力好大。








長照願景回響/外籍長媳就是免費傭? 親友團要我辭職顧公公


2018-06-26 00:11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拜讀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長照沒有英雄」,感覺完全講到心坎了。
公公八十四歲那年不慎跌倒,身體狀況急遽下降,終至臥床不起。公公四個兒女,大姑小姑已出嫁,小叔說工作忙,假日都要上班。照顧的責任就落在先生身上,剛好他賦閒在家,便擔起廿四小時照顧重擔,假日則由我來分擔。
大姑小姑來看望公公時,總會七嘴八舌下指導棋,幾點該吃藥、幾點該喝水,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還要我拿本子鉅細靡遺記下來。公公當時是一家廟宇的會員,廟裡有不少師兄姐。公公臥床後,這些熱心的叔叔阿姨們時常來探望,總不忘傳授他們的經驗,有的提供醫生,有的要我們尋求偏方,有的要拿公公的衣服去改運祈福等,還真不知該聽誰的,讓人覺得比單純照顧還累。
因為先生沒工作在家照顧公公,親友團們於是建議我辭掉工作,擔起廿四小時照顧責任,讓先生去找工作,卻沒有人要大姑小姑辭掉工作照顧父親。只因為我是長媳,更因為我是外籍媳婦,在他們眼裡,外籍媳婦似乎是天生的長照人才,天生的免費傭人,擔起照顧責任理所當然。
我斷然拒絕,我沒能力承擔這麼重的責任,這樣會把自己壓垮,我認為照顧長輩應該要兄弟姊妹平均分擔。況且我進這個家門,沒過一天幸福日子,我承認自己沒那麼偉大可以放下怨懟,無怨無悔照顧公公。後來,兄弟姊妹商量共同出錢請了一陣子看護,但只要假日,我便會去醫院探望,盡該盡的責任。
公公生病期間,如果我還打扮亮麗,盡情玩樂,也會招致三姑六婆不孝的非議。只要我走在路上遇到熟識的人,他們在詢問公公狀況後,總不忘教導我做人媳婦的道理,不忘提供照護經驗並叮嚀我要怎樣照顧好公公。後來公公病情惡化,兄弟姊妹商量一番,決定將公公送到護理之家。
公公八十六歲辭世,在辦喪事期間,親友團又來下指導棋,要怎樣拜,怎樣跪。祭拜時因為煙霧繚繞,我咳嗽不止,便戴上口罩,這時三姑六婆又說了,戴口罩拜拜很不孝…
就這樣,公公生命的最後兩年,從生病到死亡,一路有這些熱心的親友團湊熱鬧,不知當時,偶爾清醒時而迷糊的公公,是感到高興還是無奈?






兩岸合作 共創風電、空品新氣象


2018-06-26 00:17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副教授(基隆市)

台灣離岸風電,自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初行政院核定「千架海陸風機」計畫以來,隨著上周末競價結束,開發業者與建置風場確定,接下來可望看見政府與業者合作,加速展開建設。
隨著風電技術,特別是配合離岸而趨於巨大的風機與完整供應鏈的進展,加上裝設與運轉、維修策略及經驗的提升,使得在北海發展離岸風電多年,成本已降至足以和傳統發電方式競爭的幾個歐洲國家,大步向亞洲、美國及澳洲等地方挺進。靠著強勁的風能潛力、超過六年的穩定規範架構和廿年饋入補貼的購電合約,台灣已扮演國際間離岸風電要角。如今離岸風電的進展,也正好讓台灣成為歐洲業者進入日、韓等亞太市場的門戶。
中國大陸的離岸風電已累積占全球市場約百分之十五,並加速成長。其中許多近程計畫,還都位於福建台灣海峽,和我們同樣面對颱風與強勁海流等設置挑戰,包括可靠性、接近性、後勤及船舶布設成本等議題。
台灣對離岸風電補貼多少,雖有其刺激相關產業等特殊理由,但和世界其他國家同樣面臨的最大挑戰,仍在於如何降低成本。而此必然會考驗真正負擔電費的人民容忍程度。
值得慶幸的是,透過技術的提升,此成本可望進一步減輕。例如最近開發出在風機設計上的新整合技術,便可望降低成本超過一成。而極端天候狀況所帶來的震動、運轉參數及設備壽命受限,業者勢將面對在營運管理上技術與經濟的挑戰。
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另須面對的大挑戰,還在於供應鏈、電網、專用港、船舶及相關基礎設施,皆亟待開發,以提高不可或缺的離岸建置效率。而接下來要面對的,適用於不具備淺岸天然條件的漂浮式離岸風機,將會是更大的挑戰。此外,人力資源的建立也是當務之急。其中人員訓練的標準化將不可少,安全訓練尤其迫切。
隨著離岸風電場距離拉遠、風機增大及新技術的問世,都將使未來在成本與風險的管理上趨於複雜。而加強預測能力與縝密的規畫,則有助於找出最佳解決方案。這些降低成本與風險的研發包括:輕量化研發、風險模擬實施、針對風險的檢驗計畫、水下基座標準化、環境影響評估、針對天候的保養計畫、人員效率提升、登離風機改進、數值模擬建立、水槽試驗及海試等。
對照兩岸,目前台灣離岸風電饋入補貼比大陸高出約卅六%。而大陸在低廉自製風機與供應鏈上具優勢,又享有經濟規模。我們難有經濟規模,卻有機會分享較低成本與相對容易獲取的經驗與技術。
台灣離岸風電歷經馬、蔡政府,接下來將耗費前所未有龐大的納稅錢,並在決定未來數十年供電狀況與空氣品質上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補貼以加速發展離岸風電,確可望為電力與空氣二者同時帶來契機。而兩岸同時減輕對傳統火力發電的依賴,對於改善台灣空氣品質的意義,不難想見。良性競爭與合作,將有助於雙方成功達成預設目標。然確保實現,仍賴主其事者揚棄意識障礙,務實以對。








洗腎接錯管/犯錯是天性 防錯靠紀律


2018-06-26 00:25 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台大醫院爆發洗腎接錯管路疏失,有腎臟科醫師表示,裝錯洗腎管路不太可能發生,發生在台大,更令人難以置信。難以置信嗎?根據墨菲法則,凡事出紕漏的機率只要大於零,則一定會發生
在職場打滾(打混)多年,明明細心辦理,有的地方還是莫名其妙出錯。怪只怪,藏在細節裡的魔鬼,本領強大愛作怪。
人難免犯錯,只是有的錯誤會要人命,給藥錯誤是眾所熟知例子。為避免出錯,給藥時要求遵照「三讀五對」步驟。但即使給藥做好三讀五對,有時仍不免出錯。故病患領藥時也可利用此法,確保自身安全。
有一次住院,發來的晚間藥中,發現有安眠藥和利尿劑,以往沒有,我也沒要求給。於是我問道:「醫師也真幽默,要我好睡覺,又要我多小便。那麼到底要我好睡覺呢?還是要我睡覺時多起來小便呢?」給藥人說:「我去問問。」匆匆跑出去。兩種藥都取消了。若醫師開錯藥,三讀五對未必有用。
避免醫療疏失,效果最好的例子,當屬外科開刀時,引用檢查表航空界很早就懂得用飛行檢查表降低人為疏失。檢查表列出所有操作項目,飛行員按步驟執行,即可免除人為疏失發生。
醫界引進檢查表時,起初有些醫師很不以為然,甚至感到被冒犯。但施行後發現成效驚人,有些原本持抗拒的醫師,轉而大力推行。
檢查表的功能是把原先複雜的情況,化作例行性程序,使個人難以應付裕如的作業,變得簡單容易,並能杜絕疏忽發生。也能防止有人自以為聰明,想要掌控一切,最後力不從心,造成疏失犯錯是人的天性,要靠紀律防錯

薛承泰/年改的神邏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薛承泰/年改的神邏輯
.林祖嘉/台灣經濟外熱內冷 升息宜謹慎

.蘇蘅/影視內容孤舟 如何找到出海口
.朱宗慶/顛峰與門檻
.陳冲/蔡英文尤應盛大紀念823六十周年
.嚴震生/#MeToo運動能重振平權法修正案嗎?
.葉丙成/政府,請正視台灣教育的關鍵時刻
.陳立恆/一人一點光 照亮台灣走進世界的路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文化

.王健壯/大法官視憲法崩於前而不急
.方祖涵/水滴魚經典籃球賽
.黃介正/美朝峰會後的兵推想定
.高朗/抓住世人心理的川金會
.趙春山/「川金會」柳暗花未明
.王正方/這裡還有「民國範」嗎?
.李清志/網美的品格

.薛承泰/壞壞壞,連三壞後的關鍵一擊
.葉銀華/金融科技要加把勁
.馬凱/猛醒吧!台灣
.嚴震生/美國紅州反對同性戀領養子女
.周行一/欣賞別人的快樂
.林中斌/北京專權 窒息創新 前景看衰?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洪蘭/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方祖涵/關不住的網路大







薛承泰/年改的神邏輯


2018-06-25 23:54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立法院二讀通過軍人年改的《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國民黨立院黨團舉標語抗議,隨即全部離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七月馬政府修正老農津貼暫行條例,將請領老農津貼之農保年資由六個月延長至十五年。過去不少有錢人憑藉購買農地而獲取「農保」資格,經過修法杜絕了「假農民」。由於當年農保人口數是軍公教的三倍,規模比今天的年改更大且更具正當性,但馬政府並沒有嘲諷前朝,也沒有敲鑼打鼓凸顯魄力,民眾也就不太記得此事了!
蔡總統果然不同,一上任就詔告天下,最近強行通過軍人年改,趕在七月一日和公教同步上路,以為完成前人做不到的「改革」!要知道,民眾支持改革是因為認同退休金制度公平與永續的理念,可是今天政府的作為並不符公平,更沒解除財務危機地雷,只不過在地雷上多覆蓋了一層泥土!
只要「隨收隨付的確定給付」財務本質未改,年金即無法在少子高齡化的社會中維持永續,遑論台灣今後變遷速度更快;以現在的二、三十歲的人來說,不論是軍公教勞,因壽命更長、工作人口少,未來的情況更糟。
其實政府不需在牆上畫五十年大餅迷惑年輕人,只需說明七月一日起的未來十年,每年在退撫基金上可節省多少?若加入年改所帶來的額外支出,以及對社會的衝擊(如減少消費,延長退休的薪資,年輕人機會減少,優秀人才出走,擔任志工人數減少…等),是否吃小賠大?說不定連填補所增加黑機關的人事費用都不夠?
筆者曾指出,如果基金真破產,最倒楣的是五十歲以上就業人口,他們繳的比前人多,也是繳稅的主力群;而年輕人因尚未就業或剛就業,影響並不大且有機會重建新制度。年改後,所有工作者不論年紀都須不斷繳多領少,而危機仍在後面!政府怎麼會宣傳,說年改是為了年輕人,這是哪門子神邏輯?
神邏輯不只這一樁,剛三讀的軍人年改,政府不是以其退休待遇豐厚與退撫基金最早破產為由進行改革嗎?通過後,卻又聲稱少領的只有高階,現役年輕人將來會領得更多!那政府不就在貶抑升遷?領多了不就又成為未來清算的對象?
另一方面,政府強調勞工退休所得低於軍公教,卻不告知兩者工作時提撥差異很大。只要年輕人與勞工相信政府而認為自己被剝奪,即成為年改所依憑的兩股力量一旦他們發現事實不是如此,政府該怎麼辦?難道要告訴他們,將來靠愛退休?
由於勞保人數超過一千萬,光每年政府補貼勞健保的費用,就占勞動部預算絕大部分。即使政府將退休標準薪資的計算,從六十個月延至一五○個月,勞保基金仍然會在十二年後用盡!如果不處理,而只刪減軍公教的退休俸,那是九牛一毛!可是政府明知多數勞工仍是處於低薪,能叫勞工繳多領少嗎?不懂得改革前應先提振經濟調升薪資,選擇性亂改的結果,年改終將自困!
說穿了,政府並沒有解決問題而是在博取改革之名平心而論,翻轉確定給付制有其難度,也因此筆者曾呼籲一務實作法,將退休所得超出「成本」(包含自己、雇主、政府提撥之總數與利息)的部分,視為「所得」來課稅;如果家庭總收入高,退休者又領得多,即須繳交較高的所得稅。這不僅有助於紓解基金壓力,還有財富再分配的功能;當然,也不會造成社會的撕裂!

名家觀點/排富也有基礎建設

名家觀點/排富也有基礎建設


2018-06-26 02:02 經濟日報  陳冲(作者是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太不公平了,公托居然排富,小孫子怎麼辦?」,這是同學群組中有人拋出的訊息。經過大夥一陣關心,原來是家中小孩滿二歲後想進入幼兒園,經家長苦心訪查,認為公托(包括公立國小附設與市立幼兒園)比私托理想,而出乎群組其他成員意外的是,此一結論倒非因價格因素使然,而是對私托師資及環境信心的不足
這位同學因家中響應人口政策,育有「幼兒三人」,符合「優先」錄取公托的資格,喜不自勝,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仔細閱讀公托招生公告後,發現在辦法的備註欄內對符合優先錄取「設有排富限制…父母雙方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率須未達20%以上」,這位祖母級的家長極為失望,乃在群組中抱怨,一時之間各組員除表達安慰外,也紛紛就公托/私托孰優孰劣各依經驗熱烈討論。
公托私托的差異,乃至小學減班後師資投入幼教等問題,已有許多討論,倒是對道貌岸然的「排富」限制,卻少有著墨。近十年來各級政府流行在行政措施中植入「排富」一詞,聽來正義凜然,平衡差距,又可爭取選民好感,誰曰不宜?但多數政治人物只求能在「本人照顧弱勢」的大纛下爭取形象加分,對應否排富、以及如何排富其實並無深入的了解。
事實上政府各單位在執行排富時對誰富誰窮,並無概念,通常會採用兩種認定標準:其一以不動產狀況為憑,其二則以收入為準。前者誤認有房地就有負擔能力,這是搞不清存量與流量、分不清Solvency與Liquidity的差別,類似誤解俯拾皆是,5月開徵的房屋稅,地方政府恣意提高稅額,就是誤以為房屋會產生正向的現金流所致。所幸在公托入學時,市政府並未採取此種認定方式。至於後者,表面上收入可以代表現金流入,但所謂所得稅率20%以上,亦只不過意謂家庭年收入超過110萬元,試想以目前私托每年平均16萬觀察,原先「幼兒三人」可優先錄取公托的家庭,光是三份私托學費就去掉四成四,還要應付生活費用及每年上調的房地稅、所得稅,訂此標準的人,還真應了一句市井閒話「沒知識也要有常識」。
進一步言,排富用報稅收入為準,在歷來經濟雙元化即地下經濟盛行的台灣,就不是好辦法。我一向不贊成凡事排富,其實是質疑以財稅資料中心的報稅資料進行認定。就台灣綜合所得稅的結構言,全台850萬家戶,報稅戶不到600萬戶(理論上應超過家戶數),其中申報免納者又超過202萬戶,簡言之,全台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未納綜所稅,這其中容有真正低收入者,但也有雙元化經濟下的漏網之魚,以此為排富標準,是否信而有徵?更何況在剩下不到半數的納稅戶言,是由1/4納稅戶負擔九成的所得稅,這些所謂富人其實負擔不輕,而由薪資所得占整體所得七成的比例觀察,所謂富人又多是受薪階級,這些誠實納稅的辛勤工作者,結果反而成為小恩小惠(例如:公托入學)的排富對象,是否公平?「繳稅有份,小惠無門」恐怕是在號稱公平正義的旗幟下又創造另一種不公不義。
有限的供給資源(公托數量少),面對超額的需求,本就是一項難題,早期經濟學者曾以「十人五瓶水」來詮釋資源的分配,市政府的公托招生公告中其實已考慮到資源分配的各種選項(包括:抽籤),何必又加入不易執行、易啟爭議的排富?何況國內動輒採取排富,其中不無民粹討好意味,其實重點不應僅是排富與否,而是要建立排富所需的infrastructure,簡言之,就是有所得就要課稅(包括證券交易所得、財產交易所得、外匯操作所得等),這種基礎建設也許不「前瞻」,但在布建過程中,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恐怕就已迎刃而解。




陳冲

長期觀察台灣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陳冲,擁有業界與官場豐富的負責人資歷,評論時事旁徵博引,常有發人省思的獨到見解,尤其對於金融事件的剖析精闢,素有「金融才子」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