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富人稅與台灣巴菲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我們與能源轉型成功的距離有多遠
◆  聯合報黑白集/蘇永欽辭錯了
◆  經濟日報社論/富人稅與台灣巴菲特







經濟日報社論/富人稅與台灣巴菲特


2019-06-28 23:52 經濟日報  社論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從宣示有意參選總統開始,即不斷拋出「拚經濟」的議題與主張,藉以凸顯他的企業家特色與能力。但他是全台首富,若身為總統,將如何面對與解決日益嚴重的所得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懸殊問題,特別引發社會的關注。日前,他果然霸氣地提出對極有錢人課徵「富人稅」的概念,亟欲擺脫一般民眾對有錢人「為富不仁」的印象。我們絕對不會懷疑郭董提議此稅的真心與支持,但其他跟郭董一樣的有錢人,是否能人同此心地認同與接受,不免留下個大問號。
其實,郭董以前在討論提高對有錢人課稅的稅改時,即曾經提過這個想法。郭董心目中的富人稅概念是:第一,在現行租稅體制下,繳稅最多的前1,000名納稅人即為富人,應課此稅。第二,按富有的排序高低,累進課稅。第三,排序第501名至1,000名者,每人多繳1億元;排序第101名至第500名者,每人多繳2億元;排序前100名者,每人多繳3億元。第四,總稅收共計1,600億元,用做特定補助或中產階級減稅等用途。仔細觀之,郭董強調的並不是正常稅制改革,而是較為類似政府為因應一筆特殊財政需求而開徵的「附加稅」,只是對象是富人。
但就像郭董自己說的,「我的有錢好朋友們要倒楣了。」顯然郭董也知道,不是每一個富人的想法都跟他一樣。根據105年度綜所稅資料,課稅所得級距超過1,000萬元的家戶,共有9,622戶,平均每戶應納稅額是1,113.7萬元,郭董鎖定的是這群人的前十分之一。郭董以自己為例,每年已繳稅30億元,再多繳個3億元,感覺上沒什麼差別;言下之意,他那些有錢的朋友應該也會有同感。然而,這群人每人每年所繳的稅額皆不相同,且大部分都繳得比他少。同樣多繳3億元,對郭董而言,只是原稅額的10%,但對某些人而言,比率會變高,甚至還可能超過其原繳稅額。不知郭董要如何說服這些有錢朋友,認同他這種設計是合理的。
其實,郭董多年前提出「富人稅」時,乃係為了反制當時社會流行的仇富心態,刻意主動而強烈地表達出他的國民納稅意識,用以抵擋被他稱為「紅衛兵式」的稅改洪流。但他不能只以台灣「首富」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有錢人中還是有富有程度的差別,更何況有錢人對納稅的態度亦不全然相同,郭董可能無法硬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其他有錢人身上。
我們對有錢人不應有仇視心態,只要其財富的累積是利用正當手段獲得,即使他「為富不仁」,我們亦不得強要求其施捨。惟納稅乃國民應盡的義務,且有錢的人比較窮的人多繳稅,也是基本的租稅公平原則。若有錢人只知在租稅上追求減免優惠,破壞租稅公平正義,甚而違法逃漏稅,自難為一般民眾所接受。最近,我們看到政府一連串的減稅措施,從股利分離課稅、產創延長及擴大減免項目,到台商海外資金匯回租稅特赦等,每一項都是在有錢人的壓力下所給予的租稅特權。郭董口中的有錢朋友,正忙著進行稅利追逐遊戲,郭董卻突然對他們丟出富人稅議題,整個場景顯得諷刺,也難怪尚無人接招回應。
不過,我們仍然要對郭董的霸氣提議按個讚。以他首富的地位,再加上正在爭取參選總統,他的一舉一動自有強烈的示範效果。其實,很多有錢的企業家都很熱心公益,慷慨樂捐,但每當政府缺錢而想從他們身上多課點稅時,卻常遭遇到強大的反彈與杯葛。美國大富豪巴菲特,經常批評美國稅制對有錢人太好了,他自己繳的稅甚至比員工還低。我們期待郭董的富人稅提議,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台灣巴菲特,不但熱心做「社會公益」,更全力支持政府做「社會公義」。
我們更希望郭董,不論是身為總統或企業家,為租稅公平正義努力的初心,始終不渝。








聯合報黑白集/蘇永欽辭錯了


2019-06-29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立院黨團不滿大法官意識形態濃厚,拒絕投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蔡總統提名的四位大法官,使她提名的大法官增加到十一人,超過釋憲所需門檻。這樣的人數優勢,和這些人選表現的政黨色彩,可能使大法官會議的平衡機制遭到破壞,淪為綠營予取予求的聖地。
在一般情況下,總統提名的人選,又經立院審議,人民應不會對大法官有太多異議。但目前我們面對的問題,卻不是「一般情況」。首先,將被替換的四名大法官,要到九月底才任期屆滿;蔡總統卻急著在六月就推新人,殊不尋常其次,大法官總數為十五人,任期八年蔡英文執政才三年就提名了十一人,掌控全局,顯示制度已亂了套
大法官負責釋憲,原本任期交錯的設計,就是為了避免大法官會議遭單一政黨控制,可以保持憲政不致太傾斜。蔡英文上任後原可提名五名大法官,但當時因司法院正副院長賴浩敏、蘇永欽理念不合為由請辭,將司法院及大法官職位拱手讓出。如此,不僅讓蔡英文多提名兩位大法官,更將司法院輕易收納。
如今回看,賴浩敏和蘇永欽的請辭,無論是因為理念扞格或氣味不投,或是基於君子風度讓出職位方便蔡英文布局,都犯了輕率之失。他們放棄剩下的兩年任期,讓原本任期平衡的設計遭到破壞;更糟的是,人們遇到的是攬權、擅權不遺餘力的蔡英文,這方禪讓的結果,是讓另一方更得寸進尺,而有了今天的憲政天坑。一念之仁,未守住立場,留下可怕後患。







聯合報社論/我們與能源轉型成功的距離有多遠


2019-06-28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系民調顯示,有六成受訪者不知蔡政府能源轉型方向;圖為南科路竹園區高壓電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推動能源轉型逾三年,政府對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邁向非核與再生能源占二成的目標信心滿滿。然而,她誇口能源轉型不會造成電價上漲的承諾,已不可能實現她說非核不會影響空氣品質,也已被現實情景戳破蔡英文最近期許台灣首座離岸風場能在年底完工,但與此同時,台灣離岸風電領頭羊上緯卻宣布賣掉子公司百分之百股權。蔡英文企圖全力營造能源轉型「三年有成」的印象,但現實發展與她的樂觀自信有極大的距離。
蔡總統能源政策的兩大爭議是,其一,她執意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完成非核,既無視如日本等與我國能源現狀相當的國家仍繼續使用核電,也刻意漠視去年以核養綠公投展現的民意。其次,她堅持要在短短九年內完成再生能源提高到二成的高難度任務,儘管外界極力警告這會影響供電穩定並造成電價上揚,她仍充耳不聞。
蔡政府一意孤行,是看準國人難以理解艱澀的能源政策內容聯合報系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國人不知道蔡總統能源政策的具體內容,原因就在,蔡總統從未說清她的轉型方案要如何一步步實踐。在這種情況下,蔡政府只靠著密集的文宣和輿論操作,即能自說自話塑造能源轉型有成的假象。
蔡總統能源轉型的華麗外衣,其實一戳即破。首先,在西方國家已開始朝向「無煤」與「減少碳排放」目標邁進時,我國火力發電仍居高不下。去年和前年,我國火力發電比重均逾八成,不僅造成空汙,也與減碳的世界趨勢反其道而行。蔡政府為了非核而火力全開,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批評說,他與蔡總統談到溫室氣體減量與降低空汙時,蔡英文卻推說民國114年(二○二五)以後是下一代的事。
蔡總統引以為傲的再生能源開發,目前的進度滿布荊棘。前年,我國再生能源占比是三.五%,去年僅微升至四.九%。環團預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能達到十%即屬僥倖,遑論達到蔡英文訂下的廿%目標。蔡總統在風電開工典禮上說期盼風電建設能如期完工,國人不知道的是,我國離岸風電興建尚未通過夏季颱風與冬天東北季風的嚴酷考驗
面對外界的質疑,蔡總統一貫的作法就是視而不見,或輕蔑回覆。例如,政府對風電建置挹注大量資源,中央對風電開發商一路亮綠燈,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扶持本土風電產業」。但今年以來,已陸續有風電廠商反映難以達到政府要求的國產化條件,近日指標風電廠商上緯宣布出清風電相關股權,已暴露國內業者難以在上兆風電商機中與外商一拚的態勢。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說,要挑戰蔡總統的能源政策十分簡單,只要問她為何風電收購價格前後落差那麼大即可。蔡英文則借用柯文哲的話,以「這是科學」問題作為反擊。但她自己也提不出數據,說明風電國產化何以不如預期,也無法保證風電價格可以跌回國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她對柯文哲的輕蔑,與她藐視以核養綠公投的民意,如出一轍
觀察日、德、法等國推動能源轉型,都不像蔡總統這麼冒險躁進,以為不到十年內即能完成轉型。何況,多數國家都在追求能源的多元化,而蔡英文卻一味倚靠天然氣、燃煤與再生能源。西方國家推動能源轉型,會參考國內民情與國內外能源供應情勢,而作出動態彈性調整。蔡英文卻像鐵板一塊,只想鞏固民進黨反核神主牌,而不顧民生需求及主流民意的變化。
光聽蔡政府的宣傳,民眾會以為我國距離能源轉型成功已經不遠;但現實卻是截然相反,蔡總統在走一條行險冒進之路,後果將丟給全台人民承受。如果明年她續任,以其固執風格,這條岔路將會走得更遠,更難以挽回。那麼,不必等到下一代,我們這一代就能飽嘗惡果

【重磅快評】習安會 一場互取所需的會面

◆  【即時短評】當壓抑多年的空中花木蘭走上街頭
◆  【即時短評】十天罷工將落幕 扭轉投票的一夜論戰
◆  【重磅快評】習安會 一場互取所需的會面

◆  【即時短評】盤算選票不在乎食安 農地汙染恐難解
◆  【重磅快評】韓國瑜止血!他得做好這件事才能再造奇蹟
◆  【即時短評】韓國瑜封關秀撐民調 朱立倫尾盤演出急拉
◆  【即時短評】成也高雄、敗也高雄 韓國瑜關中要地失火
◆  【即時短評】國安把關 投資審查變政治審查?
◆  【重磅快評】急殺雙子星 莫非成了蔡政府反中祭品?
◆  【重磅快評】蔡英文打造的綠色司法鐵衛隊
◆  【重磅快評】雙子星案只是小英滅柯的前菜
◆  【重磅快評】旗津之前有安平:蔡政府的國安大騙局
◆  【即時短評】一場被資方逼出對案的罷工..
◆  【重磅快評】卓榮泰套殺柯文哲 不過卻露出了破綻
◆  【重磅快評】為什麼高雄對國民黨很重要?
◆  【即時短評】喊團結的國民黨 最不團結
◆  【重磅快評】空服員一罷工 豬、蟲、蚊子都被下檔了?
◆  【重磅快評】凱道造勢後 黃國昌還是不敢惹怒蔡英文
◆  【重磅快評】拒紅媒,豈不知選台器操之在自己?
◆  【即時短評】討公道卻脫序 「正義」難被接受








【重磅快評】習安會 一場互取所需的會面


2019-06-29 13:51 聯合報  主筆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27日在大阪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舉行會談。圖/美聯社

就在大阪G20會議之前,習近平與安倍兩人先舉行領導人高峰會,中日雙方確認彼此是永遠的鄰國」,習近平也原則上同意於明年春天訪問中國大陸,同時習安兩人也就當前的中日關係達成十點共識
從外交的語言學上來看,對照之前民國97年(2008年)胡錦濤訪日時,雙方簽署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將中日兩國關係從敵對競爭關係轉化成戰略互惠的夥伴關係,也把中日關係提升至與中朝關係、中美關係與中俄關係的相互對等的關係,反觀這次不但沒有重申過去的戰略夥伴關係,而只將兩國定位在「永遠的鄰國」,讓雙方關係不再惡化,由此可見,這次的習安會面只是中日關係改善的起手式,雙方仍然尚未完全回溫
再從實質層面來看,這次中日兩國達成十點共識,共識雖多,但實質意義卻不如過去,例如民國97年(2008年)胡錦濤訪日時,雙方曾確認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及共同發展的三大目標,而這次卻著重在共同建構新時代的中日關係,讓中日關係沿著正確的道路方向前進,以加強高層互訪來強化政治互信,由此可見,中日兩國之間的歧見仍然沒有達成共識,而必須要透過習近平訪日,才能讓中日關係真正的正常化。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原本習近平計劃於今年九月訪問日本,如今卻將時程延至明年春天,同時還加上但書是原則上同意」,這是中國大陸嘗試牽制台日關係的一種政治手段,台灣即將於明年舉行總統大選,而美日兩國介入台灣選舉一直是中國大陸最關注的議題,如今中國大陸將習近平訪日實現中日關係正常化的時程延宕至明年春天,不但可以讓中國大陸對於日本聽其言、觀其行,也可以讓台日關係不至於超越中國大陸的底線。
從國際層面來看,這次中日關係的回溫,只是在美日關係及中日關係動盪下的相互取暖,中國大陸以拉攏日本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腳步,來對抗來自美國的貿易大戰,安倍則是以打中國牌來增加其在美日同盟關係討價還價的籌碼。
由此可見,這是一場互取所需的會面,一旦美中貿易大戰緩和下來,中日關係將又會再次現回原形。








【即時短評】十天罷工將落幕 扭轉投票的一夜論戰


2019-06-29 15:53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長榮空服員今天投票決定是否繼續罷工。記者許正宏/攝影

在勞資雙方互相釋出善意下,歷經十天的長榮空服員罷工,在今天下午宣告將在勞資雙方簽訂團體協約後落幕。
十天罷工行動,上千名空服員輪值在南崁園區外的帳篷中,忍受一下有如烤箱、一下風吹雨淋的惡劣環境,昨天長榮董事長林寶水與五名空服員代表見面,成為扭轉罷工的一刻。當桃空職工帶領的罷工行動,回到長榮勞資雙方協商,工會幹部深知六項訴求得來不易,儘管最終仍讓會員陷入兩難,卻也知道這不是一場非要拼得你死我活的戰爭。
昨晚五名代表走出長榮大樓、公布資方釋出的六項訴求,縱使工會鷹派痛批宛如被資方羞辱、要罷工到底,更不滿資方宛如「施加恩惠」的態度,尤其看見政府在勞資見面後,宛如收割般興高采烈搶在雙方之前宣布「將簽團協」,讓昨晚剛開始投票時,空服員幾乎一面倒要堅持到底、讓罷工繼續下去
但深夜在空服員工會群組內一番論戰後,多數會員也明白一旦繼續罷工,不僅將陷入意氣之爭,工會難以保住會員們、更將可能撕裂工會,長榮更不會再輕易讓步。
這是一場台灣航空史上歷時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資方損失最鉅、影響旅客與航班最多的罷工,雖然工會提出的八項訴求,資方沒有一項照單全收,但空服員薪資待遇仍有獲得提升、三班疲勞航班可以過夜,勞資雙方也建立更直接的溝通管道。
攤開工會原本提出的八項訴求,工會原提出的提高日支費並禁搭便車、國定假日出勤兩倍薪、外籍航班組員不應超過兩人,資方完全不讓,但長榮也並非鐵板一塊,在最終會面願提高「飛安服勤獎金」,從最初在協商時提出的150元,提高到過夜航班300元、越洋航500元,依空服員班表每月約可提高3,000元以上。
長榮總經理孫家明雖然三度強調禁搭便車、勞工董事不能讓步,但新的六項方案中,同意每月舉行勞資協商會議、每季舉行董事長或總經理會議,每半年檢討服務流程、班表規畫,讓勞資雙方建立更直接的溝通管道,在人評會議中也多了發言與表決權
工會原本提出東京、北京、金邊等九大疲勞航線改為過夜航班,雖然長榮並未全數埋單,但釋出善意讓BR198、BR108東京航線10月到3月開放過夜,BR716北京航線4月、6月到8月開放過夜,儘管9航線沒有全要到手、空服員更擔心改班號,但最終沒有空手而回。
長榮空服員從過去外界眼中的「乖乖牌」到如今走上街頭,在桃空職工帶領下學著反抗、學會爭取,在歷經昨晚的掙扎,更學會妥協。也知道唯有保留實力,拿到東西後先下車,才能再透過體制內管道繼續爭取。勞動條件是一點一滴透過爭取改變,這場罷工沒有輸贏,但已讓雙方聽見對方聲音、也讓社會上了一堂勞權課,雖然罷工行動結束,改革現在才開始








【即時短評】當壓抑多年的空中花木蘭走上街頭


2019-06-29 17:35 聯合報  記者曹悅華╱即時報導
長榮空服罷工,是場「信仰」之爭。聯合報系資料照

長榮空服員罷工10天,創台灣空運罷工最長紀錄。在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公布長榮航空提出的6項新方案,多數會員為保全姊妹安全回家,忍痛投下「同意停止罷工」那刻起,大勢已定,長榮航空真的贏了嗎?
不同於今年2月的華航機師罷工,10天以來輿論幾乎導向資方,尤其對工會提出訴求的合理性更引發質疑,不過事發至今,縱使輿論排山倒海而來,罷工行動不斷被打亂節奏,資方也陸續出招取回空服員護照,繳交三寶的長榮空服員仍突破2,350人
罷工後期各種跡象,對資方來說都是警訊。原本滯留維也納的空服員一番折騰回來,放下行李馬上轉身加入罷工,空服員的家屬在網路上當起網軍,要替他們眼中的「假新聞」賣力闢謠;甚至當資方釋出善意提出新方案後,工會鷹派不滿福利沒有明顯改善,喊出「要再罷10天」。
儘管工會訴求打得不理想,但資方不惜一切要清理戰場時,不少空服員也是鐵了心要迎戰到底。
或許資方可贏得罷工之戰、空服員不一定能要到理想訴求,但在空服員心中埋下的種子卻將茁壯。撇開工會戰略是否失策、訴求是否得民心,當你實際跟這群空服員坐在一起,將發現這絕非一場單純罷工行動,而是從她們踏入長榮起至今,無法承受公司治理的信仰所而發起的抗議
不少人說,這群空服員就像是被洗腦,工會就是個邪教,加入了以後就很難回頭。但守在南崁園區外輪班靜坐的上百名空服員,每天有秩序地換班、討論,真的只是「訓練有素」造成的嗎?
航空業3年3次罷工逐漸消耗勞方籌碼,年初華航機師發起罷工可見即使勞資協商攤開班表逐一交涉,最終達成的共識對機師來說並不漂亮。這次長榮罷工初期訴求在輿論並不理想,但隨著訴求調整,卻並未看到空服員們洩氣、退讓。
空服員在這場罷工中的堅韌,並不是單為了外界詬病的薪酬,而是長期以來被被教導以客為尊、必須順從,對公司不滿卻壓抑無從對抗的出口
若硬要說她們是公主,她們絕不是任人擺布,國王要妳嫁給誰就嫁給誰的公主,或許反而用花木蘭形容比較貼切,內心那股強大的力量會迫使她們奮不顧身地前進,連日暴雨外加資方軟硬兼施夾擊,仍舊無法完全擊破那股意志
沒意外的話,罷工行動今天就要正式結束了,勞資雙方簽完團體協約,空服員回到摯愛的天空,但勞方對公司管理的不滿不會隨罷工而落幕,這將是長榮航空須正視的課題


聯合筆記/當營養午餐成為折磨

◆  聯合筆記/當營養午餐成為折磨
◆  請把臭腳從司法上移開
◆  失控的權力 造就大法官案風波
◆  雙子星案/蔡政府否決雙子星 解套韓國瑜?
◆  雙子星案/這一次 柯P憤怒了
◆  懂得聆聽 才能接地氣
◆  解放他人 從自律做起
◆  罷免真是個好主意?
◆  飽了肚子 也別忘了心靈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當營養午餐成為折磨


2019-06-28 23:12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官方推食育,小朋友到農村住一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媒體接連報導,多起小學生因營養午餐時間受到班導師嚴厲「完食指導」而生病事件。吃不完會遭到責罰,甚至必須對著全班同學道歉等,有人吃到嘔吐,心理創傷而拒絕上學,或者罹患會食恐懼症。該不該要求學生吃完營養午餐,在日本引起議論。
罹患「會食恐懼症」的人,有無法與人一同用餐的社交障礙,甚至連想到聚餐都會胃痛、想吐,出現吞嚥障礙等症狀。日本會食恐懼症克服支援協會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九月的調查顯示,三百八十四位病人中有兩百四十人患病起因,就是營養午餐時接受嚴厲完食指導。
其實,嚴厲的「完食指導」有其背景因素。日本提倡食育」,民國96年(二○○七年)通過食育基本法,將食育與智育、德育、體育視為同等重要,希望提高民眾食的意識,根據可信資訊正確判斷食物攝取,實踐健全食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甚至更進一步體會大自然的恩惠,感謝提供食物的人的付出。
文部科學省制定食相關指導方針以落實在日常生活,包括食物準備、配送的衛生處理、確立學生用餐禮儀、剩餘食物狀況等,要求有計畫、持續的指導。民國106年(二○一七年)發表第一份食育白皮書,在學校營養午餐更進一步納入了地產地消、減少食物浪費等。
有些學校將營養午餐剩餘狀況視為考評班導師領導力項目之一,結果造成對學生的過度壓迫。YAHOO! JAPAN的網路投票顯示,七成民眾就讀過學校有進行完食指導。
營養午餐吃不完大多是食量小,或者偏食、有不敢吃的食物。有些學校提倡「快樂的完食」,教師應理解每個學生狀況,用鼓勵取代管教。教師在分配食物時,根據學生食量、當天狀況,在確認學生個人意願可吃完分量,才舀到碗裡,教師掌握每位學生食量後,再微量調整增加,讓吃不多的孩子食量慢慢追上其它同學。遇有不敢吃的食物也從少量開始,只要學生吃完、或願意嘗試多吃一點,都會大力稱讚,幫助學生克服偏食問題
台灣近年修訂課綱,也開始推廣健康飲食教育,但營養午餐廚餘是大問題,與日本完全相反,沒吃完大多直接倒掉,有些學校要求學生將吃不完的午餐帶回家也都已臭酸。食育食育,如何進行食物教育,或許還需要多一點用心。









請把臭腳從司法上移開


2019-06-28 23:14 聯合報  李復甸/文化大學法研所教授(台北市)
立法院27日行使大法官被提名人同意權,楊惠欽、蔡宗珍、謝銘洋、呂太郎4人全數通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連出兩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傳記電影RBG:不恐龍大法官法律女王》,也引起台灣法律人注意金斯柏格是大法官中自由派典型,主張男女平權、墮胎合法、同性婚合法,大力協助社會邊緣族群。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被柯林頓總統提名時,參議院仍以九十六比三高票通過。
她被稱為理性的少數,制衡著法院中的保守派。對立陣營裡號稱保守主義「旗手」的史卡利亞Antonin Gregory Scalia),這兩人憲法觀念永遠衝突。金斯伯格談到史卡利亞說:「他的觀點基本上我都不同意,但我喜歡他表達的方式。」兩人在司法場域中力爭對抗,私下友誼深厚。美國最高法院可以容納兩種極端不同意見的法官,儘管法律觀點極端不同,但可以共存,可以爭辯
美國最高法院追求理性辯論,以尋求法律的進步與穩定。從極端的爭論中,充分討論達成理性的制衡。現已八十六歲的金斯伯格去年跌倒受傷後,不願在川普當政此時辭職,堅持每天肌力訓練,並表示她在民主黨任內被任命,也要在民主黨任內卸任,藉以尋求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比例不會變成六比三
兩蔣時代,大法官從第一屆開始,都在尋求大中華地區省籍平衡,到第六屆開始尋求台籍與外省的平衡。到民國九十二年後不分屆次的大法官提名,也曾注意避免政黨色彩介入。但到了民國九十六年陳水扁時期,大量加入考慮政治意識,造成當年國親兩黨聯手將八位提名人,刷掉一半。到了蔡英文當選後,挾民進黨立院絕對優勢,毫無顧忌地以政治思想檢查作為提名依據
輿論普遍認為,加上日前新通過的四位,蔡英文已完全掌控足以釋憲的三分之二。姑不論大法官們是否可被掌控,整個提名流程,或將使得大法官會議失去人民的信賴。排在釋憲議程表上,軍公教年改案、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案、廢除死刑、通姦除罪化等備受關切的釋憲案,勢必將由法理之爭,被嚴重扭曲成政黨意識之爭。以目前大法官提名的爭議,即使純由法理爭議作成釋憲,也難得到社會認同。
我們的大法官會議,何時可以回到純法理爭議的場域?金斯伯格在爭取兩性平權時的名言是:「我不求因我的性別而施惠。我只求我的兄弟們把踩在我們脖子上的腳移開。」如今我們要吶喊的是政治人物何時可以把踩在司法機關脖子上的臭腳移開









失控的權力 造就大法官提名風波


2019-06-28 23:16 聯合報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台中市)
立法院臨時會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被提名人呂太郎(右起)、蔡宗珍、楊惠欽、謝銘洋全數過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立法院通過同意四位大法官提名案,我國憲政民主的深化再次蒙上陰影。在此,有幾方面值得關注。
第一是時間點問題。經歷去年底地方選舉挫敗,蔡英文總統任期有可能剩下不到一年。當事人允宜克制權力,將在野政黨接受程度納入考量。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史卡利亞去世,歐巴馬總統提名賈蘭德(Merrick Garland)接任。部分因為歐巴馬總統餘下任期有限,參院共和黨拒絕舉行聽證,賈蘭德任命案無疾而終。
第二是人選問題。民國92年(二○○三年)以後,政務官轉任大法官事例並不多見。當時修法重點在於限制大法官不得連任,讓當事人保有最大獨立性。果真如此,大法官將如同法國憲法委員會委員,以此做為公職生涯最終站。民國99年(二○一○年)出任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的巴羅(Jacque Barrot),以及民國103年(二○一四年)接替巴羅的喬斯潘,都是如此。
在法國,龐畢度是明顯例外。民國48年(一九五九年),龐畢度被任命為憲法委員會委員,卻在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出任總理,民國58年(一九六九年)當選總統。然而,這不被視為可欲的憲政慣例。連同這次,蔡英文提名兩位政務官出任大法官。揆諸當事人年齡,是有可能在卸任大法官後重新投身政界,似不符合民國92年(二○○三年)修法意旨。
第三是國家定位問題。大法官需要嫻熟憲法本文,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及相關釋憲案。新任大法官能否排除政治干預,以及個人信念,避免將爭議文字寫入意見書當中,有待觀察。總統選舉已拉開序幕,蔡英文未必敢收回遵守憲法增修條文承諾,陸委會也不至於改變先前對於三二九號釋憲案的態度。但是政治立場接近民進黨的大法官呢?這點值得泛藍和中間選民持續關切。
最後,大法官提名未能落實交錯任期的原始規畫,國民兩黨都難辭其咎。未來選民應將當事人「克制權力」的可能性納入投票考量,才不會自陷險境而不自知。









雙子星案/蔡政府否決雙子星 解套韓國瑜?


2019-06-28 23:22 聯合報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新北市)
總統蔡英文昨天在台南受訪時表示,經濟部投審會駁回雙子星案是考量國家安全做成的決定,絕不會有卡誰或是政治性考量。 記者吳淑玲/攝影

柯文哲市長一早才說雙子星投資案,審了半年都沒結果,抱怨政府效率太差;想不到下午經濟部投審會就以國安理由,宣布駁回雙子星投資案。根據金管會認定,投資雙子星的南海公司並非中資,但同一政府不同單位,卻搬出了南海投資人與大陸市場淵源極深,恐對國安不利等理由,否決投資申請。有輿論認為,蔡政府立場反覆,目的是為了卡柯。尤其,時間點選在柯市長即將啟程大陸參加雙城論壇,更讓柯市長顏面無光。
蔡政府的出招,的確對柯市府傷害不小;根據柯的說法,將來重新招商無論成功與否,南海投資案夭折,已對台北市造成兩百億商機損失。大巨蛋已讓柯遍體鱗傷,南海投資案再失利,柯的五年任期已無指標性政績可宣揚。未來若角逐總統大位,難道還要繼續誇耀忠孝西路改造與世大運成功?無怪乎柯要說,蔡政府這次放出來咬他的,比狗還大。
這一槍確實把柯文哲打得不輕,但蔡政府在享受這扣板機愉悅時,不知是否想過,這一槍也可能幫四百公里外的韓國瑜解套。
韓國瑜參選市長最大的罩門,便是當選才半年便要轉換跑道,讓高雄選民感覺遭到背棄。故而,民調顯示反韓參選的受訪者比例,以高雄市為最高。韓如果不能說服高雄選民,在未來參選路上,類似高中生抗議場景,將如影隨形不斷出現。蔡政府當然很清楚韓這個弱點,故頻頻利用各種場合,告誡韓要專心市政,有意強化韓吃碗內看碗外的形象。
故而,在國民黨主辦的「國政願景發表會」上,主題雖設定在憲政、外交、兩岸與國安,但韓國瑜卻用了四分之一時間,對高雄市民表示感謝,並宣揚他參選對高雄的正面效應,扭轉形象的用心不言而喻。過去一個月,為防治登革熱補助款,韓也數度槓上行政院,似乎有意凸顯他想做事,中央卻不配合的無奈,進而合理化他參選的動機。
但韓的這些努力,應該都沒有蔡政府打柯市長這一槍來得有效。為了卡住柯文哲挑戰總統機會,蔡政府可以翻出積壓五個月的案子,然後做出不放行決定;依柯所言,這樣的決策,其實只要五天便足夠。韓爭取登革熱防治,希望中央補助款項也不過就幾千萬,但為了卡柯,蔡政府大筆一揮就是兩百億商機化為烏有;看在高雄市民眼中,難道不會感到唇亡齒寒?
在政治光譜上,柯基本上偏向綠營,但因有意問鼎大位,已處處遭到民進黨的壓制。韓則深藍色彩一如他的藍襯衫一樣明顯,如果柯都會受到中央這樣無情對待,把韓強留在高雄市長任上,未來四年又如何可能有亮眼建樹?蔡政府的策略很清楚,就是讓這個老兵不死,但慢慢枯萎。
南海投資案這一槍,是否刺激了高雄人重新思考市長的去留,目前仍然不明朗。雙城論壇舉辦在即,柯市長即將啟程推銷台北,中央如果對柯的成果,一樣持續打壓,高雄人難道還能夠期待韓市長,未來拓展兩岸商機發大財?或許,子彈再讓它飛一會兒,高雄人的利弊算計就會比較清楚。









雙子星案/這一次 柯P憤怒了


2019-06-28 23:24 聯合報  高文文/公 (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對雙子星案遭駁回,再嗆蔡英文總統。 記者楊凱竣/攝影

雙子星案遭經濟部投審會駁回,台北市柯文哲痛罵,蔡政府所謂國家願景及國家主權意識都是屁話」,不喜歡辣台妹作風;昨更進一步批評,「仇恨與恐懼,是政治動員最便宜,且有效的方法」,但對台灣整體及長期利益是不好的。
且不論,雙子星案審核過程,有沒有政治盤算,蔡政府慣用仇恨和恐懼,只要牽扯大陸議題,千篇一律抱著「仇恨」及「恐中」大嗆,博得「辣台妹」封號;短期內或可贏得部分民眾按讚,但繼續像錄音帶重播,效果必愈來愈差,最後甚至變成反效果,得不償失,民眾眼睛是雪亮的。








懂得聆聽 才能夠接地氣


2019-06-28 23:31 聯合報  林岱緯/大學教師(台北市)
長榮空服員罷工第9天,昨資方釋出新方案,要工會明天中午12點前完成投票,但新方案和起初方案「差不多」,讓會員不滿。 記者陳夢茹/攝影

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占據近期媒體版面,勞資雙方訴求就像是各自表述的兩條平行線。民眾聚在一起表達想法、尋求共識,或許這樣的場景對於古典民主並不陌生,但隨著科技快速推進,民主模式也跟著質變,科技化民主漸漸取代了審議式民主。
古希臘時期的民主,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從走入市集聆聽開始,公民會議不斷在聆聽與表達之間,進行價值的辯證與反思,最終達成說服結果。隨著科技進步,加上傳播成本降低,人們愈來愈勇於表達自我,多元意見的交會,帶來民主活力,卻也因此忘記了聆聽的重要。人們只在乎能不能表達自我想法,卻不願聆聽別人的意見,當腦袋裡只能聽見自己聲音,如此溝通模式當然無法產生說服結果,政壇亦如此。
小英總統上任時,期許成為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但執政以來,所謂的溝通就是告訴人民「政府是對的」或「是人民不了解政府」,累積的人民無感導致去年九合一結果。也許誠如賴清德投身黨內初選時預言,他的參選將會激起小英的鬥志,果然小英拉長戰線,贏得初選。
在野勢力亦然,儘管科技改變空戰手法,但選戰的基本邏輯不變,還是在競奪議題設定的權力,因此柯韓郭爭搶媒體話語權,只說自己想說的,鞏固基本盤,看似熱鬧卻無以為繼;朱王則是鴨子划水,靜觀其變。
過去政壇流行「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近年則是奉行「接地氣」,其實本意相同,強調成功的溝通,不僅「說清楚、講明白」很重要,「聆聽與同理心」更重要。若是政府想要真正接地氣,就不能只想要告訴民眾,政府在做甚麼,更重要的是去聆聽人民需要甚麼,為什麼需要。
如果不懂得聆聽與同理心,再怎麼自豪的政策也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獨裁統治。








解放他人 從自律做起


2019-06-28 23:26 聯合報  林法/公(彰化市)
廿國集團(G20)大阪峰會開幕前夕,數十名反送中香港民眾昨晚在大阪難波集會,呼籲國際社會幫助香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G20大阪峰會登場,上千港人前往該會十九成員國駐港領事館請願,並包圍警察總部引發零星衝突;接下來重頭戲就是「七一遊行」。只是比起大規模示威,我認為有些青年為了日前包圍公署,引發部分市民不滿發起的「唔好意思(不好意思)」行動—在稅務大樓發傳單、糖果且向路人鞠躬致歉,才是香港民運能否成功關鍵。
其實當香港政經情勢趨穩,九七大限前後移民潮,不僅消失無蹤,人口還增加了數十萬,這是否應驗「香港人是經濟動物」的說法,想圖清靜「過好尋常」的居民仍為數眾多?翻開香港百年史,不難發現除了英殖民政府和中共阻撓,民主停滯主因還是在於多數人「政治冷感」。據港府選舉事務處統計,去年合格市民中雖有八成登記為選民,但青年人的比率遠低於平均數,其中十八至廿歲更不到五成五;莫怪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投票率未曾超過六成,「泛民主派」也只能從中獲得五成多選票,以致敢和中共唱反調議員,始終只占該會約三分之一席次。
中研院院士林毓生特別強調,欲鼓動風潮者必須具備「責任倫理」與「行動策略」,否則只問理想不顧後果的浪漫想法,都會讓自己和民運走向敗亡。對中國民主前途始終悲觀的林教授,更指出就算有民主,若少了「理性」公民精神,也只是徒具形式。民主意識不等於公民意識,何況「民主」對華人來說還是個舶來品,面對「茫然大眾」和「蠻橫政權」雙重阻礙,香港民運領袖真的作好準備了嗎?
我從年青人的「唔好意思」,見到兩岸三地的民主希望。畢竟萬丈高樓平地起,「解放他人」仍需從「自律」做起。








罷免真的是個好主意?


2019-06-28 23:29 聯合報  劉錦得/教(彰縣和美)
反韓勢力近日在臉書社團「公民割草行動」、「We care高雄」積極推動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流威力無人能比,韓也成為總統大選各方攻擊的頭號人犯,抹黑抹黃抹紅無極限,尤其是綠營一心一意滅韓,各種花招都出籠,韓尚未任市長滿一年,就有人要連署卅萬人來罷免他,說要讓他市長與總統兩頭空,真是可笑!
有網友在批踢踢論壇發「我反對罷免韓國瑜」一文,說他雖常被韓粉噓,但他認為罷免只會造成高雄市政更不安,並提出五大理由,重點有三:韓市長是經過正常選舉選出、參選總統是他的自由、帶職參選是台灣選舉慣例;因此,罷免案缺乏正當性!
前總統陳水扁也表示:如果選民認為首長不好,下次不要選他就好,罷來罷去何時休?說得沒錯,即使罷免成功,換成綠營的人當市長,藍營難道不會也來個罷免?
屆時若是把韓國瑜罷免,卻罷上了總統寶座;若高雄市長補選,也還是藍營當選,綠營的如意算盤,恐會摔得滿地找珠子!









飽了肚子 也別忘了心靈


2019-06-28 23:35 聯合報  李源甲/國小教師(嘉義市)
各縣市政府行之有年的校園安心餐券,彌補許多弱勢學童寒暑假期間的午餐問題。圖為高雄市教育局寒假開辦的「安心餐食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暑假前最後一天上課,一早行政同仁就拿著暑假期間的午餐兌換券來給家境較清寒孩子,並提醒一些假期注意事項。
過往寒暑假,弱勢孩子沒有三餐可吃,隨著縣市政府的重視,在這幾年間已改善許多。這些孩子反倒因為假期少了師長約束與提醒,輕忽了閱讀課外讀物的重要性,並過度沉迷3C產品,導致開學後精神變得恍惚,與同學間能力差距更加擴大。
筆者以為縣市政府其實可以比照午餐兌換券做法,挪出部分縣市圖書館或學校藏書,放置於兌換午餐地點,讓孩子兌換餐點時順便借閱、歸還書籍,有了方便取得書籍管道,或多或少增加閱讀量,採用「一借一還」管理方式,可確保孩子基本閱讀量,也不必擔心書籍遺失風險。
弱勢孩子在假期間如果能多了閱讀,相對的使用3C產品時間降低;身為大人的我們,在擔憂孩子餓肚皮的同時,能更進一步也設法餵飽他們的心靈,相信便能夠減低許多日後必須付出的代價。

嚴震生/國家祈禱早餐會的「國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國家祈禱早餐會的「國家」
◆   薛承泰/國民黨的初選不粗選
◆  楊志良/從老子《道德經》論大選
◆  葉銀華/航空罷工與旅客、股東權益
◆  李清志/書店的逆襲
◆  黃介正/中美戰略態勢丕變…一九九九 回不去了

◆  陳立恆/慈善基因,企業抗衰老的秘密?!
◆  蘇蘅/選舉中的地獄犬:恐懼的力量
◆  盛治仁/先做人 再做政治人
◆  方祖涵/地球需要的永續未來
◆  劉憶如/美債殖利率倒掛 預言景氣衰退?
◆  薛承泰/活著有尊嚴 以房養老是三明治世代最後防線
◆  葉銀華/如何評估金融業的價值?

◆  王健壯/許宗力的改革盲點
◆  嚴震生/那些年一起讀夜間部的日子
◆  林中斌/貿易爭戰 前景粗探
◆  楊志良/韓流與階級
◆  王正方/要向NBA多多學習
◆  范疇/夢到一副對聯…媽祖告訴我的台灣總統條件
◆  周行一/貿易戰陰影中的散戶生存之道

◆  馬凱/百年爭霸 誰主沉浮?
◆  王文華/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  洪蘭/親子共讀 可以改變孩子行為
◆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老後的新貧危機
◆  盛治仁/面對死別的勇氣與抉擇
◆  黃介正/那年「六四」在華府
◆  方祖涵/工會年費還是酒錢重要?

◆  王健壯/台灣民主不是抗中燃料
◆  劉維公/沒有贊助者,沒有達文西







嚴震生/國家祈禱早餐會的「國家」


2019-06-28 23:19 聯合報  今日登場/嚴震生(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蔡英文總統(中)出席國家祈禱早餐會,接受牧師的祝禱。 記者曾吉松/攝影

國家祈禱早餐會」,是民國39年(一九五○年)代美國國會替團契基金會舉辦年度聚會。這個看似為宗教團體齊聚一堂、展現他們入世關懷政治態度的集會,事實上是政治、社會及企業領袖建立關係的場合。
自艾森豪總統以降,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保守派或自由派,每位美國總統都沒有缺席這項早餐會畢竟美國開國以來,每位總統都是基督徒,他們接受牧師祝禱,是相當自然的,不擔心有信仰上衝突。過去這集會被稱為總統祈禱早餐會,可能因單為總統祝禱,有個人崇拜感覺,民國59年(一九七○)為國家祈禱早餐會。
台灣自民國90年(二○○一年)開始舉行,今年是第十九屆。根據舉辦單位說法,這是依聖經教導,要基督徒「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因此將其宗旨訂作「為人民、政府、總統、國家及世界和平祈禱,求上主使我們的國家,能實實在在落實上主所賜的公義、和平、慈愛,成為一個信、望、愛的國家」。
由於這是展現台灣各教會都能合一關心國家發展、並為其禱告的機會,因此主辦單位刻意安排說國語、閩南語及客語的牧師做禱告,另外也有說英語、代表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的郝佛森Chris Halverson牧師,顯示國際社會對台灣的關懷。在台灣宣教數十年、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也在會中用中、英文表達對台灣的熱愛,特別將台灣比喻成一顆鑽石,獲得許多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