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富人稅與台灣巴菲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我們與能源轉型成功的距離有多遠
◆  聯合報黑白集/蘇永欽辭錯了
◆  經濟日報社論/富人稅與台灣巴菲特







經濟日報社論/富人稅與台灣巴菲特


2019-06-28 23:52 經濟日報  社論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從宣示有意參選總統開始,即不斷拋出「拚經濟」的議題與主張,藉以凸顯他的企業家特色與能力。但他是全台首富,若身為總統,將如何面對與解決日益嚴重的所得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懸殊問題,特別引發社會的關注。日前,他果然霸氣地提出對極有錢人課徵「富人稅」的概念,亟欲擺脫一般民眾對有錢人「為富不仁」的印象。我們絕對不會懷疑郭董提議此稅的真心與支持,但其他跟郭董一樣的有錢人,是否能人同此心地認同與接受,不免留下個大問號。
其實,郭董以前在討論提高對有錢人課稅的稅改時,即曾經提過這個想法。郭董心目中的富人稅概念是:第一,在現行租稅體制下,繳稅最多的前1,000名納稅人即為富人,應課此稅。第二,按富有的排序高低,累進課稅。第三,排序第501名至1,000名者,每人多繳1億元;排序第101名至第500名者,每人多繳2億元;排序前100名者,每人多繳3億元。第四,總稅收共計1,600億元,用做特定補助或中產階級減稅等用途。仔細觀之,郭董強調的並不是正常稅制改革,而是較為類似政府為因應一筆特殊財政需求而開徵的「附加稅」,只是對象是富人。
但就像郭董自己說的,「我的有錢好朋友們要倒楣了。」顯然郭董也知道,不是每一個富人的想法都跟他一樣。根據105年度綜所稅資料,課稅所得級距超過1,000萬元的家戶,共有9,622戶,平均每戶應納稅額是1,113.7萬元,郭董鎖定的是這群人的前十分之一。郭董以自己為例,每年已繳稅30億元,再多繳個3億元,感覺上沒什麼差別;言下之意,他那些有錢的朋友應該也會有同感。然而,這群人每人每年所繳的稅額皆不相同,且大部分都繳得比他少。同樣多繳3億元,對郭董而言,只是原稅額的10%,但對某些人而言,比率會變高,甚至還可能超過其原繳稅額。不知郭董要如何說服這些有錢朋友,認同他這種設計是合理的。
其實,郭董多年前提出「富人稅」時,乃係為了反制當時社會流行的仇富心態,刻意主動而強烈地表達出他的國民納稅意識,用以抵擋被他稱為「紅衛兵式」的稅改洪流。但他不能只以台灣「首富」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有錢人中還是有富有程度的差別,更何況有錢人對納稅的態度亦不全然相同,郭董可能無法硬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其他有錢人身上。
我們對有錢人不應有仇視心態,只要其財富的累積是利用正當手段獲得,即使他「為富不仁」,我們亦不得強要求其施捨。惟納稅乃國民應盡的義務,且有錢的人比較窮的人多繳稅,也是基本的租稅公平原則。若有錢人只知在租稅上追求減免優惠,破壞租稅公平正義,甚而違法逃漏稅,自難為一般民眾所接受。最近,我們看到政府一連串的減稅措施,從股利分離課稅、產創延長及擴大減免項目,到台商海外資金匯回租稅特赦等,每一項都是在有錢人的壓力下所給予的租稅特權。郭董口中的有錢朋友,正忙著進行稅利追逐遊戲,郭董卻突然對他們丟出富人稅議題,整個場景顯得諷刺,也難怪尚無人接招回應。
不過,我們仍然要對郭董的霸氣提議按個讚。以他首富的地位,再加上正在爭取參選總統,他的一舉一動自有強烈的示範效果。其實,很多有錢的企業家都很熱心公益,慷慨樂捐,但每當政府缺錢而想從他們身上多課點稅時,卻常遭遇到強大的反彈與杯葛。美國大富豪巴菲特,經常批評美國稅制對有錢人太好了,他自己繳的稅甚至比員工還低。我們期待郭董的富人稅提議,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台灣巴菲特,不但熱心做「社會公益」,更全力支持政府做「社會公義」。
我們更希望郭董,不論是身為總統或企業家,為租稅公平正義努力的初心,始終不渝。








聯合報黑白集/蘇永欽辭錯了


2019-06-29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立院黨團不滿大法官意識形態濃厚,拒絕投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蔡總統提名的四位大法官,使她提名的大法官增加到十一人,超過釋憲所需門檻。這樣的人數優勢,和這些人選表現的政黨色彩,可能使大法官會議的平衡機制遭到破壞,淪為綠營予取予求的聖地。
在一般情況下,總統提名的人選,又經立院審議,人民應不會對大法官有太多異議。但目前我們面對的問題,卻不是「一般情況」。首先,將被替換的四名大法官,要到九月底才任期屆滿;蔡總統卻急著在六月就推新人,殊不尋常其次,大法官總數為十五人,任期八年蔡英文執政才三年就提名了十一人,掌控全局,顯示制度已亂了套
大法官負責釋憲,原本任期交錯的設計,就是為了避免大法官會議遭單一政黨控制,可以保持憲政不致太傾斜。蔡英文上任後原可提名五名大法官,但當時因司法院正副院長賴浩敏、蘇永欽理念不合為由請辭,將司法院及大法官職位拱手讓出。如此,不僅讓蔡英文多提名兩位大法官,更將司法院輕易收納。
如今回看,賴浩敏和蘇永欽的請辭,無論是因為理念扞格或氣味不投,或是基於君子風度讓出職位方便蔡英文布局,都犯了輕率之失。他們放棄剩下的兩年任期,讓原本任期平衡的設計遭到破壞;更糟的是,人們遇到的是攬權、擅權不遺餘力的蔡英文,這方禪讓的結果,是讓另一方更得寸進尺,而有了今天的憲政天坑。一念之仁,未守住立場,留下可怕後患。







聯合報社論/我們與能源轉型成功的距離有多遠


2019-06-28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系民調顯示,有六成受訪者不知蔡政府能源轉型方向;圖為南科路竹園區高壓電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推動能源轉型逾三年,政府對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邁向非核與再生能源占二成的目標信心滿滿。然而,她誇口能源轉型不會造成電價上漲的承諾,已不可能實現她說非核不會影響空氣品質,也已被現實情景戳破蔡英文最近期許台灣首座離岸風場能在年底完工,但與此同時,台灣離岸風電領頭羊上緯卻宣布賣掉子公司百分之百股權。蔡英文企圖全力營造能源轉型「三年有成」的印象,但現實發展與她的樂觀自信有極大的距離。
蔡總統能源政策的兩大爭議是,其一,她執意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完成非核,既無視如日本等與我國能源現狀相當的國家仍繼續使用核電,也刻意漠視去年以核養綠公投展現的民意。其次,她堅持要在短短九年內完成再生能源提高到二成的高難度任務,儘管外界極力警告這會影響供電穩定並造成電價上揚,她仍充耳不聞。
蔡政府一意孤行,是看準國人難以理解艱澀的能源政策內容聯合報系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國人不知道蔡總統能源政策的具體內容,原因就在,蔡總統從未說清她的轉型方案要如何一步步實踐。在這種情況下,蔡政府只靠著密集的文宣和輿論操作,即能自說自話塑造能源轉型有成的假象。
蔡總統能源轉型的華麗外衣,其實一戳即破。首先,在西方國家已開始朝向「無煤」與「減少碳排放」目標邁進時,我國火力發電仍居高不下。去年和前年,我國火力發電比重均逾八成,不僅造成空汙,也與減碳的世界趨勢反其道而行。蔡政府為了非核而火力全開,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批評說,他與蔡總統談到溫室氣體減量與降低空汙時,蔡英文卻推說民國114年(二○二五)以後是下一代的事。
蔡總統引以為傲的再生能源開發,目前的進度滿布荊棘。前年,我國再生能源占比是三.五%,去年僅微升至四.九%。環團預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能達到十%即屬僥倖,遑論達到蔡英文訂下的廿%目標。蔡總統在風電開工典禮上說期盼風電建設能如期完工,國人不知道的是,我國離岸風電興建尚未通過夏季颱風與冬天東北季風的嚴酷考驗
面對外界的質疑,蔡總統一貫的作法就是視而不見,或輕蔑回覆。例如,政府對風電建置挹注大量資源,中央對風電開發商一路亮綠燈,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扶持本土風電產業」。但今年以來,已陸續有風電廠商反映難以達到政府要求的國產化條件,近日指標風電廠商上緯宣布出清風電相關股權,已暴露國內業者難以在上兆風電商機中與外商一拚的態勢。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說,要挑戰蔡總統的能源政策十分簡單,只要問她為何風電收購價格前後落差那麼大即可。蔡英文則借用柯文哲的話,以「這是科學」問題作為反擊。但她自己也提不出數據,說明風電國產化何以不如預期,也無法保證風電價格可以跌回國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她對柯文哲的輕蔑,與她藐視以核養綠公投的民意,如出一轍
觀察日、德、法等國推動能源轉型,都不像蔡總統這麼冒險躁進,以為不到十年內即能完成轉型。何況,多數國家都在追求能源的多元化,而蔡英文卻一味倚靠天然氣、燃煤與再生能源。西方國家推動能源轉型,會參考國內民情與國內外能源供應情勢,而作出動態彈性調整。蔡英文卻像鐵板一塊,只想鞏固民進黨反核神主牌,而不顧民生需求及主流民意的變化。
光聽蔡政府的宣傳,民眾會以為我國距離能源轉型成功已經不遠;但現實卻是截然相反,蔡總統在走一條行險冒進之路,後果將丟給全台人民承受。如果明年她續任,以其固執風格,這條岔路將會走得更遠,更難以挽回。那麼,不必等到下一代,我們這一代就能飽嘗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