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酷碰券拚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854/web/

◆  聯合報社論/從兩道禁令看教育部如何輕賤大學自治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牛皮吹大了嗎?
◆  經濟日報社論/酷碰券拚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酷碰券拚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2020-04-13 23: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採行「社交距離」措施,防疫警示與手段不斷升高。疫情帶來民眾心中深沉的恐懼與不安,進而造成民眾消費行為萎縮與社會經濟的重大衝擊。「生理距離」的維持或許是防疫所必需,但如何消除民眾感受上對政府政策的「心理距離」,毋寧才是解決疫後各種經濟問題的關鍵。

為因應疫病防治以及產業紓困振興,政府不久前提出600億特別預算。但由於近日疫情發展益愈嚴峻,受衝擊產業損害程度益愈擴大,於是,行政院決定追加特別預算1,500億,透過移緩濟急與基金加碼1,400億。紓困振興經費一口氣擴增至3,500億;若加上金融協助貸款7,000億額度,政府總計投入1兆500億的紓困資金,占GDP的5.4%。

相對於疫情尚無落底跡象,擴大紓困規模,應是正確的反應與做法。惟紓困救援方案的適當規模應為多少,主要決定於疫情後續變化、產業受創程度以及政府預算限制等因素,難以事前掌控,因此,政府方案規劃的重點乃應放在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與工具方法的效益性上。

行政院宣布紓困2.0版時,特別強調「以直接對人補貼」為主要亮點,包括對艱困企業員工、自營工作者以及放無薪假者等之現金補助,金額逾千億元。但同時又推出折扣型「酷碰券」,加上原規劃實施的「振興抵用券」,金額擴增至184億元。

舉凡遇到各種天災(如新冠肺炎)人禍(如金融海嘯)對經濟造成重大傷害,政府因應的手段無非就是財政與貨幣政策二者,全球皆然。惟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政策工具固然無異,但面對天災與人禍所引起的經濟衝擊,其所能發揮的效果卻不盡相同。來自人禍者,往往會造成巨大財產損失,讓民眾對市場機制喪失信心;來自天災者,則會更加上一層生命威脅,讓民眾對未來感覺惶恐。前者,靠政府灑錢鬆幣,或能快速扭轉消費者信心,恢復經濟正常動能;後者,則光靠政府擴張經費,卻很難立即去除消費者心中的疑慮與不安。

所以,同樣為了救經濟,天災所引發者需要的資金投入規模與樣態當然要更大且更多,此證諸他國做法即可得知。

其次,疫情在發生時即會同時對各行職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此時救急紓困最為重要與優先。等到疫情結束,盤點各產業受創情況後,才是政府推出經濟振興方案的時候。酷碰券的設計概念是消費折扣,鼓勵民眾以電子支付或票證消費可享25%優惠,每人每月回饋上限1,000元。由於擔心疫情控管措施益趨嚴格,不適鼓勵民眾出門消費,故須等疫情緩和後才會推出。然而,目前疫情正盛,社會最迫切需要乃是維持生計的紓困,此時各種現金補助的給予才是正辦。這100多億,與其「看得到,吃不到」,引發民怨,還不如全數轉為直接現金補助,更具實效。

尤有甚者,酷碰券的發放排除電商,只限實體商店消費,原因是電商係這波疫情的受惠者。姑不論受惠與否如何認定,就刺激消費的目的言,只要民眾願意增加消費,政府欣喜猶恐不及,怎麼反而會愚蠢到把網上交易加以排除。何況,如果想讓酷碰券於疫情還在持續的當下,就能發揮即時刺激消費的效果,政府反而應該配合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的商店網路化措施,反過來限定酷碰券只能透過電商使用而排除實體店家才對。這樣做,既能增加民生消費,幫助經濟,又能遵守社交距離,防制疫情擴散。

總之,酷碰券可以為振興也可以為紓困而發行。但目的不同,其方法、時機與效果亦完全不同。

酷碰券到底為何而發,政府當然有責任說清楚。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牛皮吹大了嗎?


2020-04-13 23: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WHO否認台灣曾警告新冠肺炎可能人傳人,陳時中日前公布電郵內容。圖/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是否曾在去年底通報新冠肺炎「人傳人」,陳時中和世衛組織打起口水戰。陳時中秀出當初的電子郵件,內文其實未提到人傳人;但他稱確曾「強烈暗示」。此舉,反把自己推向尷尬之境。

從時間軸看,去年底前疫情是否人傳人,各國說法莫衷一是。中國大陸不論是隱匿也好、誤判也罷,當時揭露的訊息是「目前沒有人傳人案例」。我國疾管署一月六日曾發新聞稿,說病毒是否人傳人,「將成未來觀察重點」。十六日我派赴武漢的專家返台後也說,「還不清楚是否人傳人」。如今,陳時中為何咬死我國去年底即已示警?

若陳時中所稱「強烈暗示」為真,問題更大。其一,當時還沒派專家到武漢,是根據什麼判斷?其二,這麼重要的訊息,當時並未向國人示警,也未提醒在大陸的廣大台灣民眾注意,這不就成了「隱匿疫情資」?

陳時中說,我國在郵件中通報「患者隔離診治」,就是「強烈暗示」人傳人。事實上,「隔離診治」的訊息是同一天由大陸發出,衛福部的郵件只是「轉述」,而不是「通報」。

陳時中將此吹噓成自己通報人傳人的警訊,話術也太厲害了

陳時中的抗疫成果,迄今獲得多數國人肯定;持平而論,是否多一個「提前通報」的勳績,並無太大差別。無論是為凸顯中共隱匿疫情,或反證世衛組織無能,陳時中為了外交戰吹出這張牛皮,只會讓自己既有的表現打折










聯合報社論/從兩道禁令看教育部如何輕賤大學自治


2020-04-13 23:5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驟然下令各級學校禁用ZOOM視訊平台系統,讓各校措手不及。(路透)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蔡政府常標榜「超前部署」,但很多舉措卻是短視而矛盾教育部近期發布的兩道禁令即是如此:一是對大學遠距教學重重設限,二是驟然下令各級學校禁用ZOOM視訊平台系統,兩道禁令來得又快又急,讓各校措手不及。尤其教育部曾推動校園利用ZOOM視訊進行遠距教學,後又以資安問題一夕嚴禁,暴露決策品質的粗糙與邏輯之荒謬,成為蔡政府「超前部署」的最大反諷。

春節前夕台灣爆發第一例確診病例後,學校因為人數眾多群聚感染風險較高,教育部下令延後開學,許多學校也因此各自展開遠距教學的演練,尤以大學最為積極。其中,中原及北醫大等校早在三月中旬即宣布將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以避免疫情擴大必須全面停課時措手不及。其後,台大也宣布,四月六日起,百人以上的課程將全採遠距教學。

未料,各大學方才宣布採取遠距教學的訊息,教育部即火速在三月十九日發出大專校院因應嚴重特殊性傳染病肺炎採遠距教學注意事項的通報,祭出洋洋灑灑、鉅細靡遺的規定,要求各大學只能進行小規模、短期間的遠距教學。如果要全面性實施,必須事先向教育部申報,經審查通過才可實施換言之,除非大學出現兩例確診病例被迫全校停課,才能實施全面性的遠距教學,且一次不能超過十四天。這項突來的禁令,讓各大學錯愕不已,只好倉皇喊卡。學校為疫情作出超前部署」,教育部卻扯後腿,作出種種統一規格的限制,也讓「大學自治」成了天大的笑話。

不僅如此,教育部發出的通報還規定,若是全校性實施遠距教學時,每堂課都要掌握學生的線上出席情況;在課程以外的時間,教師還必須要求學生每日撰寫防疫日記。請問,教育部這種「凡事管」的心態,到底是在管大學,還是管幼兒園?教育部對大學遠距教學綁手縛腳、指指點點,一直到台師大上月卅日出現第一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教育部才趕忙連夜修改規定,把門縫再開大一點。由此看,教育部不僅殘留威權心態,部署腳步也遠遠落後大學,並一路被疫情推著走。

過去幾年,教育部鼓勵各校進行數位教學,每年並編列大筆預算補助。未料,等到大學真的自主全面展開遠距教學,教育部視之為洪水猛獸,不斷以防弊、防堵的思維設下重重障礙,有如「葉公好龍」之現代版。放眼世界,歐美許多知名大學都要學生回家並改採遠距教學,只有我國教育部在故步自封,這樣的陳舊腦袋如何能領導出進步、開放的教育?

當各校在演練遠距教學時,發現過去教育部在校園推廣的數位教學完全不到位,因而開始尋覓好用的工具,其中視訊教學平台ZOOM因視訊會議的功能完整、操作簡單,成為最受歡迎的軟體,就連教育部也安排了數場相關的線上說明會。不料,最近ZOOM被指控具有資安疑慮,視訊內容有洩漏風險,且其創辦人袁征來自中國山東、移民美國的背景也引發關注。在綠委出面喊話後,行政院要求公部門不應使用該軟體,教育部幾乎同時發出通令要求各級學校禁用。此舉,再次讓各校措手不及,所有超前部署前功盡棄,變成歸零部署」,必須砍掉重練

近年教育部多次表現政治服務而棄守教育專業的作為,從課綱調整、卡管,一次次毫不掩飾甘當政治馬前卒的作為。ZOOM該不該禁,應該經過專業評估並與校方溝通討論;但蔡政府僅因少數綠委及綠媒的質疑,不問替代的工具何在,就立刻下令禁用,極不合理。尤其,教育部無視全台教師投入心血熟悉這套工具,立刻發出禁令,這種粗暴與荒謬的態度,真是忝對「教育」二字。

【重磅快評】網民萬能?蔡政府推華航改名的可能困境

◆  【重磅快評】網民萬能?蔡政府推華航改名的可能困境
◆  【重磅快評】新冠有藥了?疫情趨緩可期待?

◆  【重磅快評】暗示肥料之亂和選舉有關 陳吉仲能卸責?
◆  【重磅快評】台灣在乎台星友誼?何晶一字讓大氣球消風








【重磅快評】網民萬能?蔡政府推華航改名的可能困境


2020-04-14 12:04 聯合報 /   主筆室
政府展開「防疫外交」,日前透過華航運送口罩捐贈歐洲,華航是否改名也成 了話題。圖╱取自歐洲經貿辦事處臉書


從過去以來,林義雄一直被民進黨視為『人格者』,主要他是美麗島運動的受刑人,期間還歷經滅門血案的苦痛,民主化之後,他長期關注公眾議題,在民國103年(2014年)時,還以絕食方式讓馬政府關閉了龍門核電廠,他喊出核四公投立院減半主張,也都成為民進黨內不可違逆的神主牌,不論其主張是否符合現實,但『人格者』的形象,卻是神聖不可忤逆的

如今,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期間,由於民進黨政府在今年二月初,便以所謂的「超前部署」,明快地中斷兩岸往來航班,堵絕防範來自中國大陸疫情的進入,這讓台灣自詡為國際防疫的模範生,再加上台灣過去長期被拒在WHO的門外,無法參與世衛組織的台灣,但在防疫上卻做得比其他國家還好,這讓台灣贏得國際間的矚目,同時台灣政府也展開「防疫外交」,將國內「多餘」的口罩大量援助友邦,也就是在這種國際孤兒的「被害者」下,讓台灣儼然成為國際間的「人格者」。

然而,也就是在這種「人格者」心態下,任何外界對台灣的批評與指責,似乎都是不容許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君不見,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賽在記者會上,批評台灣網民過去三個月在網路上對他的指責與羞辱,在尚未查明是否為台灣網民所為下,便遭到台灣外交部的強力反擊,調查局還即時找出「證據」,說是大陸網軍假冒台灣網民所為的。

其次,日前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在臉書上,對台灣贈送口罩的舉動,只寫了個「Errrr」,便遭到大量台灣網友的出征,再不分青紅皂白下便接連留言灌爆她的臉書,台灣在「行有餘力」下,贈送友邦口罩,這是多麼高貴的情操,新加坡政府竟然敢不領情,台灣網友還嘲諷新加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特區,而新加坡網友則嘲諷台灣以電鍋蒸口罩的舉動。

台灣是否為防疫模範生,不是台灣說了算,而是要來自國際間的讚譽與肯定,台灣能否加入世衛組織,也不是羞辱譚德賽秘書長就能夠自動敞開大門,如果台灣網民動輒以人格者自居,恣意攻擊他國,將會失去國際對台灣的尊重,而民進黨政府若認為人格者是無所不能,想利用這波疫情外交來對華航進行更名,這只會讓台灣當前些許的國際空間,更陷入困境







【重磅快評】新冠有藥了?疫情趨緩可期待?


2020-04-14 11:15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灣目前約10人使用瑞德西韋來治療新冠肺炎。路透


標題連續兩問號,表示疫情持續延燒。日本、歐美還有正在爆發的中南美及非洲,全然看不出有絲毫緩解。但此刻媒體接續報導新冠篩檢技術有突破性進展,台灣、南韓都進展至一滴血、十分鐘揭曉的境界;治療方面,美國吉利德公司發表瑞德西韋〈Remdesivir〉臨床試驗成效相當不錯報告,宣布捐贈一百五十萬劑給危重症病患。一些錯亂的訊息,讓對抗新冠病毒的局面更為混沌。

台灣每天有防疫記者會,但內容都停頓在陸續發生的病例個案及相互關聯,很難看出全球新冠氾濫的攻勢,至於新冠第二波攻勢〈歐美反擊台灣〉,迄今也只是記者會陳述境外移入案例大增,很難理解對緊繃已久的國人防疫會有何直覺影響。

清明連假十一景點擠爆人潮,反應出指揮中心之前應變不足,險象環生之後只能寄望五一連續假期別再失序,扳點面子回來;其實這不重要,民眾想知道疫情大趨勢,宅在家裡、一切停擺的日子還要過多久?

不要為難指揮中心,他們無法回答毫不意外。簡單說,台灣確實是第一階段防疫模範,但就拿短槍、匕首想應付疫情第二波之後長槍大砲的威猛攻勢,恐需及時補強才行;「中央疫情指揮」的角色必須強化,一切應對,指揮官說了才算。
應對病毒可有進展?當然該是指揮中樞該揭露的訊息。病毒什麼模樣?哪裡來?又怎麼變身?這可能超出指揮中樞能力;但後續篩檢、藥物、疫苗的進度,指揮中樞應有絕對的掌握,必須第一時間告知國人。

篩檢試劑研發進度台灣成績可觀,但這只是要病毒「報名來」的敲門鎚,對應付病毒、迎戰病毒的意義不大。迎戰病毒的藥物迄今看來美商吉利德的瑞德西韋有相當進度,台灣有十人參與臨床試驗請注意,藥物的效用不難證實,但確認對人體安全,這是大工程疫情指揮中樞應給民眾正確認知

至於疫苗研發則難度更高,全球科學界齊心協力希望獲致突破,但迄今進度並不如預期。疫苗成功研發並量產後,只能讓人與病毒相處回到互不侵犯的局面,很難是你死我活戰出個結果。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擴張中,民眾需要的除了爆發中的病例數字,更要有正確知識尤其是持續不懈的勤洗手、不去人多場合

聯合筆記/口罩外交 Errrr…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854/web/

◆  如何理解何晶女士的「呃…」
◆  聯合筆記/口罩外交 Errrr…
◆  解評台灣給世衛組織的「那份電郵」
◆  電子監控 一句防疫…就得熱情擁抱老大哥?
◆  抗疫期間 癌症病人可以怎麼做
◆  阿北不識酷碰券 如何才能碰?
◆  從善如流,蔡英文發現金吧!
◆  漫畫/口罩外交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口罩外交 Errrr…


2020-04-14 00:15 聯合報 /   許俊偉
口罩實名制3.0上路,但因口罩配額增為十四天九片,各家健保藥局湧現排隊人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推動「口罩外交」,大舉捐贈不少國家口罩,包括新加坡。但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卻在臉書對台灣捐口罩一事,寫下寓意不明的Errrr」(),引發台星網友論戰

一時間,Errrr成了流行語外交部趕緊跳出來緩頰,呼籲國人珍惜兩國得來不易的情誼;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也向網友喊話「可以停了啦!」而何晶,則是修改貼文內容,改稱永遠感謝台灣。

這事,是該落幕。

但反觀國內口罩實名制推動至今,民眾渴求每天一片口罩防身的心願還無法圓夢之際,政府卻開始在各國「撒」口罩?看在街頭巷尾不論晴雨排隊搶買口罩的台灣人眼裡,怎能不「Errrr」?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口罩成了各國民眾瘋搶的珍稀防疫物資。台灣號稱「超前部署」,一月就禁止口罩出口,接著實施口罩實名制,除了徵用民間廠商口罩,還成立口罩「國家隊」提升產能,每日從一八○萬片增加到如今號稱一千五百萬片,但即使口罩實名制3.0上路,成人每十四天可買九片口罩,依舊無法滿足民眾每日出門需求,至今各地藥局每天仍可見長長排隊人龍。

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搬出電鍋,示範如何「乾蒸」口罩,鼓勵民眾借此重複利用;旅居國外的台灣人,殷切期盼台灣家人能寄送口罩,至今政府也只開放二親等內每兩月可一次寄送卅片口罩。陳時中昨天還進一步表示,將延長徵收口罩至六月底,並禁止出口一般醫用口罩和外科口罩到六月底。

這些情況都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台灣民眾口罩需求還不足。

從禁止口罩輸出開始,蔡政府一向說法是先保護自己,才有餘力保護他人,禁令一出讓當時還是重災區的大陸同胞心碎滿地。

如今蔡政府一邊教民眾乾蒸口罩省用,一邊卻在歐洲、美國、東南亞國家,一箱又一箱的「輸出」了一千六百萬片口罩。對照蔡政府過往先保護自己的說法,台灣如今真的已有餘力可以行善」?

口罩外交確實能殺出一條政治外交血路,讓台灣能見度瞬間提高,也展現國際社會一員的台灣貢獻一己之力。沒有民眾會反對口罩外交,但是否應先讓國人至少每天配有一片口罩之時,自救再來救人









如何理解何晶女士的「呃…」


2020-04-14 00:15 聯合報 /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我政府宣布將捐贈一百萬個口罩給新南向政策的部分國家,其中包括新加坡。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圖)在臉書寫下「Errrr…(呃…)」的評論,掀起網友論戰。圖/擷取自何晶臉書


民進黨政府宣布將捐贈一百萬個口罩給新南向政策的部分國家,包括新加坡。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在臉書上轉載此篇報導,寫下「Errrr…(呃…)」的評論,引發兩地網友論戰。許多媒體則紛紛猜測:何晶女士的「呃…」到底是什麼意思?

何女士非常了解台灣的國際處境。在她看來,台灣的「愛國」網民很可能像是一群小蜜蜂,一面嗡嗡嗡地唱著we are helping,一面努力地想把「花蜜」(口罩)送給他們想拉攏的朋友。哪個人不領情,則群起而攻之。可是,何女士很清楚地看到:這群蜜蜂和蜂巢一起封在一個叫做「國際關係」的玻璃瓶裡。她的「呃…」是在問:這種搞法,能夠突破你們的國際處境嗎?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日前指責台灣以種族歧視的語言對他作人身攻擊。台灣的幾位「網紅」,立刻發起募資,希望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刊登「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廣告文案曝光後,又引發了爭議。有人質疑:一個「網紅」能夠代表台灣人去罵人嗎?

「卡神」楊蕙如在臉書上表示:與其募款去紐約時報上罵人,不如募物資捐贈給需要的國家比較實際。「這次這個廣告我真心覺得不適當。誰認識的可以去勸一下?」

楊蕙如不愧是台灣「網紅」界中的「卡神」。她很了解:台灣「愛國」網友喜歡玩的這兩招「送花蜜」和「群起圍攻」,在台灣內部很有效;可是,想要到國際上搞這一套,就可能會變成「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她只「真心覺得不適當」,卻沒有說明為什麼?

「網路行銷」其實只是一種行銷手法而已。它最大的功能是「引領風潮」,順勢操作;卻不可能「無中生有」,憑空造勢。台灣的「愛國」網友可以在本地網路上興風作浪,聚蚊成雷;可是,要想在國際上掀起波瀾,在紐約時報上登一次廣告,可能收到什麼樣的效果?

台灣跟世界衛生組織之間的關係,涉及台灣的「國際處境」。台灣的「愛國」網友就像封在玻璃瓶內的一窩蜂,根本看不到封住自己的玻璃瓶。可是,像何晶女士那樣對台灣有深入了解的人,看到台灣的「愛國」網友一面嗡嗡嗡的唱we are helping,一面不分青紅皂白地亂叮亂咬,除了「呃…」之外,他們還能說什麼?

我必須再次強調:我對何女士「呃…」的解釋,純粹是我個人的揣測。蔡英文總統跟何女士一樣,都是亞洲「最有權勢的女性」,當然比我更了解何女士的「呃…」是什麼意思。

她跟台灣的網軍和「網紅」更是關係匪淺,十分「麻吉」。

如果她認為我的詮釋不正確,我必須「謙卑、謙卑、更謙卑」地請她告訴我們:何女士的「呃…」是什麼意思?










解評台灣給世衛組織的「那份電郵」


2020-04-14 00:48 聯合報 /   陶宏洋/醫師(高雄市)
WHO否認台灣曾警告新冠肺炎可能人傳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1日公布電郵內容。圖/指揮中心提供


依據媒體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十一日在記者會中公開當初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繫的電子郵件全文,台灣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明白提醒WHO,中國武漢發生的非典型肺炎病患需要隔離治療,WHO說台灣沒有明講「人傳人」,那是「內行人講外行話」,任何醫師都明白什麼樣的狀況需要隔離治療。陳時中呼籲WHO坦誠以對,積極處理,不要轉移焦點,一錯再錯。

其實,問題不在內行與外行,而是政治與醫療專業孰輕孰重。新冠肺炎在武漢當時只知道表現像是SARS,但又並不是。當時中國僅共廿七例,七例病情嚴重,並無醫療人員感染,不能排除「人傳人」的可能,因此所有病例皆接受隔離治療。是否會「人傳人」需科學與事實確定,這需要時序、病因及後續案例證實,不能倒果為因。

去年十二月卅一日WHO中國辦事處接獲了武漢市衛生單位通報不明原因肺炎情況並列管。同日中午武漢市衛健委發布了「武漢市衛健委關於當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整頁內容除了「那份電郵」的內容,如非典型肺炎病患需要隔離治療之外,並同時列舉了其他可能病因及後續相關處理計畫及建議。更重要的是這頁內容也連結上了WHO網頁,中國不明原因肺炎分頁(Pneumonia of unknown cause-China)。

抗疫戰爭需要的是科學與事實的支持,全民不懈的努力,及國內外的團結合作,這當然包括了WHO。紐約市這次經歷了醫療崩潰,也因為吸取中國大陸及義大利的呼吸衰竭治療經驗,刻正評估修正之前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治療準則。生命無價,我們只有不斷地互相學習、修正、突破,及嘗試錯誤才能站穩腳步。

全世界目前已有六十六個研發單位正在進行疫苗的開發,依據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說法,在明年秋天疫苗上市後,人類才能真正地贏了這場戰役。我們台灣現在才在一局下半,在此之前我們仍有得忙,別讓政治先把我們擊垮了。









電子監控 一句防疫…就得熱情擁抱老大哥?


2020-04-14 00:15 聯合報 /   李貴敏/律師、國民黨籍立委(台北市)
為防範疫情擴大,目前對居家隔離的確診個案接觸者是利用具備定位手機,啟動電子監控(圖為示意,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肆虐,科技防疫隨之興起。美國蘋果公司和Google將合推追蹤平台,媒體推估可能使iPhone與Android手機約卅億用戶、全球超過三分之一人口的個資受到影響。無獨有偶,繼以色列推出手機應用程式HaMagen後,行政院也宣稱已完成社交熱點APP技術開發,可透過手機藍牙記錄不特定對象接觸情形,得知是否與確診個案或傳染源接觸過。
科技雖然複雜,但邏輯其實很簡單。

蘋果及Google都是外商,政府推APP,一定要跟這兩家公司申請上架,但是國人的隱私與資料,沒道理送給外國。這就是之前大陸當局要求Google必須把伺服器放在大陸的原因。

所以政府是不是該先想想,蘋果和Google是否同意國人資料只放在台灣的伺服器?換個方式想,如果合作對象是華為,大家可以接受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不就擔心資料外流嗎?同樣道理,為什麼流入美國就可以呢?

政府主管部門菁英這麼多,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資料最後會流到外國公司,甚或外國政府手上,但為什麼刻意忽略?或不以為意?未來這批資料如何被解讀、如何被應用,我們根本束手無策,國人權益如何保障?我們的隱私不就被攤在陽光下嗎?

這類型APP達到功效的前提是:每個人都使用;否則,不使用的傳染者在附近,不也無用嗎?如果是用藍牙或定位,是APP強制廿四小時開啟嗎?否則如何達到目的?如果是廿四小時自動開啟,不是跟廿四小時受監視一樣,那台灣還算民主國家嗎?

更何況,美國都認為「社交距離」已是阻擋疫情的有效措施。何需此APP?另外,美國使用APP了嗎?紐約這麼密集人口,這麼嚴重疫情,他們用了嗎?為什麼美國沒有使用,答案不是很明確嗎?

從前一波手機監控GPS定位爭議開始,到連假期間觀光熱點足跡監控追蹤,乃至於即將問世的熱點監控APP,面對民意反彈與質疑,政府一貫以防疫與立意良善來自我辯護,也都強調是在「提醒」而非監控、掌握民眾行蹤,但在防疫優先的大旗下,防疫與隱私界線越趨模糊,我們對人權的保障也越來越薄弱。

「老大哥在看著你」已是不爭事實。無處不在的數位監控確實將侵犯公民隱私,未來不但個人行蹤、病例全都露,甚至足以扭曲人性,具備打擊政敵、製造寒蟬效應的邪惡威力,嚴重損害我們的人權與自由。

所有因防疫而強化或啟動的電子監控措施都應受到最嚴格監督;更必須有完整的防火牆與退場機制。政府實應戒慎恐懼,而不是把監控定位的世界視為生活日常,或刻意誤導民眾,把數位監控美化成科技看護,作為合理化的依據。更別提要透過手機APP讓民眾隱私全都露,難不成要鼓勵我們熱情擁抱無所不在的老大哥嗎?







抗疫期間 癌症病人可以怎麼做


2020-04-14 00:48 聯合報 /   王正旭/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醫師(台北市)
為防範新冠肺炎,癌友應正確落實勤洗手。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新冠肺炎肆虐,正在診治中的癌症病人有更多擔心與不安,甚至引發嚴重焦慮或憂鬱是可理解的。在門診,常有病人和家屬表示:「可以不打針,在家服藥就好嗎?」「可以暫時減少治療的密集度嗎?萬一發燒或不舒服去急診就醫太可怕了」。也有追蹤期的病人不願回醫院追蹤,因為不想增加感染風險。

治療中癌友、年長或慢性病人若感染新冠肺炎,的確成為重症高危險群。不少病人擔心頻繁來往醫院,是否增加感染風險,甚至可能因此暫停治療、追蹤,不願就醫。不過癌症治療有特殊性,不得隨意中斷,以免影響治療成效;而化療針劑及化療口服藥其效益不同,也不可能任意換藥,若因擔心感染而不就醫,恐延誤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

幸而多數癌友了解治療必要性,回診時自行做好防護措施,並避開人潮。所有醫院皆嚴陣以待,更加定時清潔、消毒,積極要求醫護及病人皆徹底執行防護,同時設定就醫、檢驗流程及醫院出入動線,以避免群聚感染。

國民健康署提供癌友安心就診五撇步」:選認證醫院、出入戴口罩、落實勤洗手、緊急要就醫、停留要縮短。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及醫療團隊值得信賴,疫情中心及各方機構也透過正確戴口罩、洗手的衛教,癌友及家屬用餐前、與病人觸碰前、看病前,及看病後、擤鼻涕後、上廁所後,落實「三前三後」的正確洗手時間。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導致的緊急症狀,可與個管師聯繫,遵照指示確認是否立即就醫。醫院針對住院病人也有相關指引及訪客限制,只要遵守安心就診五撇步,真的不用過度憂慮。

當然這段期間,癌症病人盡量待在家裡或者安全的社區環境,避免社交活動、減少與他人接觸,避免搭乘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非常鼓勵癌友們可透過視訊聊天或是電話聯繫,持續與人保持連結。一個人可以享受孤獨,但是盡量避免變成孤單。另外,建立親友、鄰里的緊急通訊錄,以便臨時需要時,可請人協助。

在家期間可多利用數位工具自我學習,例如癌症希望基金會YouTube頻道的HOPE TV節目,涵蓋癌友所需的營養、料理、運動、復健及其他相關資訊。在「台灣癌症資源網」可搜尋到全台各縣市癌友家庭所需的服務及資源。更歡迎下載「希望護照APP」,記錄下治療期間的變化及副作用,供醫療參考。若有需要也可聯繫基金會免付費專線0809-010580

無論出入醫院或在家,癌友應讓自己安然平靜,多利用相關資源,若仍有疑慮,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繼續或延遲治療風險。








從善如流,蔡英文發現金吧!


2020-04-14 00:48 聯合報 /   羅智強/人人未來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舉行記者會,主張直接發放現金補助受衝擊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相對於防範新冠肺炎的超前部署,民進黨政府的經濟因應動作卻是「落後部署」,不但沒有「順時中」,與民之所欲經常是逆向行駛。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仍難以預料,民進黨過度沉溺於防疫成果,卻忽略遠比金融海嘯還嚴重的經濟衝擊,急就章推出的一兆五百億元紓困案只是紙上談兵,堅持不發放現金,改推酷碰券更令人不解。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人杜芙洛分析,發放現金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如無法滿足人們基本需求,不消費只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國內財經學者也認為,發放現金滿足度最高,其次是消費券,酷碰券只能排名第三、第四。美國的紓困方案中,民主、共和兩黨最大的共識就是發放現金,年收入低於七萬五千美元就可領取一千二百美元現金,並已經開始入帳。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與韓國平均收入遠超過台灣,也將以發放現金方式救助人民及經濟。

而喜好強調與國際接軌、與美國共享相同價值的民進黨政府,卻是以各種理由拒絕提供人民現金救濟。蘇貞昌稱,發現金效果不好。政務委員龔明鑫堅持不發現金的關鍵在於,要避免「替代性消費」,但這邏輯對嗎?

例如,民進黨誇口酷碰券會有「四倍」的乘數效應,意思是民眾會為了千元折扣,必須先消費四千元。肺炎肆虐,社會底層收入大減,哪裡來四千元「閒錢」,去額外消費?這千元的「折扣」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

包括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等勞資雙方主張發現金,因為最公平。社會底層也許不會拿去消費,會用做生活的基本支出、繳孩子學費,償還債務……但這有什麼不對?

至於替代性消費,是什麼讓民進黨覺得,酷碰券就不會有「替代性消費」?中產階級也很有可能把本就要消費的項目,使用酷碰券。

說穿了,蔡政府只是為了不想跟隨馬英九政府,在金融海嘯時推出的幾乎等同現金的消費券。但民進黨不願從善如流,只好違背常理及潮流。

低所得原本就是台灣「三低」社會的特徵之一,現在許多年輕人實質工作時數又被迫減少,等同放部分無薪假,只好去兼差最低薪資的時薪工作,他們需要度過難關的現金,不是酷碰券,蔡英文、蘇貞昌,莫忘「艱苦人」感受!








阿北不識酷碰券 如何才能碰?


2020-04-14 00:48 聯合報 /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經濟部新推「酷碰券」,聚焦振興紓困,民眾以行動支付工具消費有折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三日聯合報「黑白集」說酷碰券一點也不酷,道出政府這項紓困刺激消費方案有許多盲點,與基層民眾現實生活的需求脫了節。

「酷碰券」名字取得時髦,但鄉下阿北不識什麼酷碰,搞不懂要如何才能酷碰?屆時肯定是心慌慌,拿著酷碰券卻是苦惱不已。

新冠疫情讓百業蕭條,很多百姓失去工作或收入銳減,生計頓時變得困難。政府準備在疫情退後才發出酷碰券刺激消費。這本是好事,卻像慢郎中辦事緩不濟急。大家早就眼巴巴等在那兒,只是政府到現在都沒說清楚,酷碰券何時發下?是否能讓所有人都知道如何使用且方便使用?

若酷碰券使用規定一堆,先要大家掏出錢來消費,才能得到折扣優惠,商家也要等次月才入帳,這還能紓什麼困呢?不僅解決不了百姓燃眉之急,更不要說能刺激消費,振興經濟。如今很多失業者已是口袋空空,過著縮衣節食日子,哪還能有多餘閒錢來消費?消費意願當然也是低落。

眼前要做的是先安定民心,讓基層百姓得以度過這段困難的日子,待未來大環境改變景氣復甦,為振興經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