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酷碰券拚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854/web/

◆  聯合報社論/從兩道禁令看教育部如何輕賤大學自治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牛皮吹大了嗎?
◆  經濟日報社論/酷碰券拚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酷碰券拚紓困還是振興經濟?


2020-04-13 23: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採行「社交距離」措施,防疫警示與手段不斷升高。疫情帶來民眾心中深沉的恐懼與不安,進而造成民眾消費行為萎縮與社會經濟的重大衝擊。「生理距離」的維持或許是防疫所必需,但如何消除民眾感受上對政府政策的「心理距離」,毋寧才是解決疫後各種經濟問題的關鍵。

為因應疫病防治以及產業紓困振興,政府不久前提出600億特別預算。但由於近日疫情發展益愈嚴峻,受衝擊產業損害程度益愈擴大,於是,行政院決定追加特別預算1,500億,透過移緩濟急與基金加碼1,400億。紓困振興經費一口氣擴增至3,500億;若加上金融協助貸款7,000億額度,政府總計投入1兆500億的紓困資金,占GDP的5.4%。

相對於疫情尚無落底跡象,擴大紓困規模,應是正確的反應與做法。惟紓困救援方案的適當規模應為多少,主要決定於疫情後續變化、產業受創程度以及政府預算限制等因素,難以事前掌控,因此,政府方案規劃的重點乃應放在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與工具方法的效益性上。

行政院宣布紓困2.0版時,特別強調「以直接對人補貼」為主要亮點,包括對艱困企業員工、自營工作者以及放無薪假者等之現金補助,金額逾千億元。但同時又推出折扣型「酷碰券」,加上原規劃實施的「振興抵用券」,金額擴增至184億元。

舉凡遇到各種天災(如新冠肺炎)人禍(如金融海嘯)對經濟造成重大傷害,政府因應的手段無非就是財政與貨幣政策二者,全球皆然。惟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政策工具固然無異,但面對天災與人禍所引起的經濟衝擊,其所能發揮的效果卻不盡相同。來自人禍者,往往會造成巨大財產損失,讓民眾對市場機制喪失信心;來自天災者,則會更加上一層生命威脅,讓民眾對未來感覺惶恐。前者,靠政府灑錢鬆幣,或能快速扭轉消費者信心,恢復經濟正常動能;後者,則光靠政府擴張經費,卻很難立即去除消費者心中的疑慮與不安。

所以,同樣為了救經濟,天災所引發者需要的資金投入規模與樣態當然要更大且更多,此證諸他國做法即可得知。

其次,疫情在發生時即會同時對各行職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此時救急紓困最為重要與優先。等到疫情結束,盤點各產業受創情況後,才是政府推出經濟振興方案的時候。酷碰券的設計概念是消費折扣,鼓勵民眾以電子支付或票證消費可享25%優惠,每人每月回饋上限1,000元。由於擔心疫情控管措施益趨嚴格,不適鼓勵民眾出門消費,故須等疫情緩和後才會推出。然而,目前疫情正盛,社會最迫切需要乃是維持生計的紓困,此時各種現金補助的給予才是正辦。這100多億,與其「看得到,吃不到」,引發民怨,還不如全數轉為直接現金補助,更具實效。

尤有甚者,酷碰券的發放排除電商,只限實體商店消費,原因是電商係這波疫情的受惠者。姑不論受惠與否如何認定,就刺激消費的目的言,只要民眾願意增加消費,政府欣喜猶恐不及,怎麼反而會愚蠢到把網上交易加以排除。何況,如果想讓酷碰券於疫情還在持續的當下,就能發揮即時刺激消費的效果,政府反而應該配合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的商店網路化措施,反過來限定酷碰券只能透過電商使用而排除實體店家才對。這樣做,既能增加民生消費,幫助經濟,又能遵守社交距離,防制疫情擴散。

總之,酷碰券可以為振興也可以為紓困而發行。但目的不同,其方法、時機與效果亦完全不同。

酷碰券到底為何而發,政府當然有責任說清楚。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牛皮吹大了嗎?


2020-04-13 23: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WHO否認台灣曾警告新冠肺炎可能人傳人,陳時中日前公布電郵內容。圖/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是否曾在去年底通報新冠肺炎「人傳人」,陳時中和世衛組織打起口水戰。陳時中秀出當初的電子郵件,內文其實未提到人傳人;但他稱確曾「強烈暗示」。此舉,反把自己推向尷尬之境。

從時間軸看,去年底前疫情是否人傳人,各國說法莫衷一是。中國大陸不論是隱匿也好、誤判也罷,當時揭露的訊息是「目前沒有人傳人案例」。我國疾管署一月六日曾發新聞稿,說病毒是否人傳人,「將成未來觀察重點」。十六日我派赴武漢的專家返台後也說,「還不清楚是否人傳人」。如今,陳時中為何咬死我國去年底即已示警?

若陳時中所稱「強烈暗示」為真,問題更大。其一,當時還沒派專家到武漢,是根據什麼判斷?其二,這麼重要的訊息,當時並未向國人示警,也未提醒在大陸的廣大台灣民眾注意,這不就成了「隱匿疫情資」?

陳時中說,我國在郵件中通報「患者隔離診治」,就是「強烈暗示」人傳人。事實上,「隔離診治」的訊息是同一天由大陸發出,衛福部的郵件只是「轉述」,而不是「通報」。

陳時中將此吹噓成自己通報人傳人的警訊,話術也太厲害了

陳時中的抗疫成果,迄今獲得多數國人肯定;持平而論,是否多一個「提前通報」的勳績,並無太大差別。無論是為凸顯中共隱匿疫情,或反證世衛組織無能,陳時中為了外交戰吹出這張牛皮,只會讓自己既有的表現打折










聯合報社論/從兩道禁令看教育部如何輕賤大學自治


2020-04-13 23:5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驟然下令各級學校禁用ZOOM視訊平台系統,讓各校措手不及。(路透)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蔡政府常標榜「超前部署」,但很多舉措卻是短視而矛盾教育部近期發布的兩道禁令即是如此:一是對大學遠距教學重重設限,二是驟然下令各級學校禁用ZOOM視訊平台系統,兩道禁令來得又快又急,讓各校措手不及。尤其教育部曾推動校園利用ZOOM視訊進行遠距教學,後又以資安問題一夕嚴禁,暴露決策品質的粗糙與邏輯之荒謬,成為蔡政府「超前部署」的最大反諷。

春節前夕台灣爆發第一例確診病例後,學校因為人數眾多群聚感染風險較高,教育部下令延後開學,許多學校也因此各自展開遠距教學的演練,尤以大學最為積極。其中,中原及北醫大等校早在三月中旬即宣布將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以避免疫情擴大必須全面停課時措手不及。其後,台大也宣布,四月六日起,百人以上的課程將全採遠距教學。

未料,各大學方才宣布採取遠距教學的訊息,教育部即火速在三月十九日發出大專校院因應嚴重特殊性傳染病肺炎採遠距教學注意事項的通報,祭出洋洋灑灑、鉅細靡遺的規定,要求各大學只能進行小規模、短期間的遠距教學。如果要全面性實施,必須事先向教育部申報,經審查通過才可實施換言之,除非大學出現兩例確診病例被迫全校停課,才能實施全面性的遠距教學,且一次不能超過十四天。這項突來的禁令,讓各大學錯愕不已,只好倉皇喊卡。學校為疫情作出超前部署」,教育部卻扯後腿,作出種種統一規格的限制,也讓「大學自治」成了天大的笑話。

不僅如此,教育部發出的通報還規定,若是全校性實施遠距教學時,每堂課都要掌握學生的線上出席情況;在課程以外的時間,教師還必須要求學生每日撰寫防疫日記。請問,教育部這種「凡事管」的心態,到底是在管大學,還是管幼兒園?教育部對大學遠距教學綁手縛腳、指指點點,一直到台師大上月卅日出現第一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教育部才趕忙連夜修改規定,把門縫再開大一點。由此看,教育部不僅殘留威權心態,部署腳步也遠遠落後大學,並一路被疫情推著走。

過去幾年,教育部鼓勵各校進行數位教學,每年並編列大筆預算補助。未料,等到大學真的自主全面展開遠距教學,教育部視之為洪水猛獸,不斷以防弊、防堵的思維設下重重障礙,有如「葉公好龍」之現代版。放眼世界,歐美許多知名大學都要學生回家並改採遠距教學,只有我國教育部在故步自封,這樣的陳舊腦袋如何能領導出進步、開放的教育?

當各校在演練遠距教學時,發現過去教育部在校園推廣的數位教學完全不到位,因而開始尋覓好用的工具,其中視訊教學平台ZOOM因視訊會議的功能完整、操作簡單,成為最受歡迎的軟體,就連教育部也安排了數場相關的線上說明會。不料,最近ZOOM被指控具有資安疑慮,視訊內容有洩漏風險,且其創辦人袁征來自中國山東、移民美國的背景也引發關注。在綠委出面喊話後,行政院要求公部門不應使用該軟體,教育部幾乎同時發出通令要求各級學校禁用。此舉,再次讓各校措手不及,所有超前部署前功盡棄,變成歸零部署」,必須砍掉重練

近年教育部多次表現政治服務而棄守教育專業的作為,從課綱調整、卡管,一次次毫不掩飾甘當政治馬前卒的作為。ZOOM該不該禁,應該經過專業評估並與校方溝通討論;但蔡政府僅因少數綠委及綠媒的質疑,不問替代的工具何在,就立刻下令禁用,極不合理。尤其,教育部無視全台教師投入心血熟悉這套工具,立刻發出禁令,這種粗暴與荒謬的態度,真是忝對「教育」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