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積新製程談投資環境新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567/web/

◆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積新製程談投資環境新挑戰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夢醒時分
◆  聯合報社論/蘇嘉全辭官能止大蘇小蘇之亂?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積新製程談投資環境新挑戰


2020-08-03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近期成為全球半導體業矚目的焦點。英特爾日前承認7奈米製程遇到瓶頸,相關產品因此延後推出,而台積電不但已在7奈米製程稱霸,市場普遍預測台積電2奈米製程可在民國114年(2025年)前上路。彼消我長,台積電近期股價暴衝,代表市場對未來數年台積電業績成長的樂觀期待,但政府也必須正視在這些利多消息的背後反映我國投資環境面臨的新挑戰。

台積電新製程開發順利,付出的代價是用電量持續攀升,尤其近年台積電大量使用極紫外光微影EUV設備耗電量驚人,即便台積電已窮盡力量節電,但 EUV 機台的生產與開發並非台積電所能掌握,EUV 雖然讓台積電在新製程上搶得先機,但 EUV 的高耗電也讓我們必須正視當台積電持續擴張,用電量持續上升時,我國的投資環境是否也能夠同步趕上?

外資在研究台積電時,常提出的問題就是台灣的供電品質是否能符合所需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說,政府可確保民國116年(2027年)以前用電無虞,台積電也表示對政府供電有信心,然而若我們進一步檢視供電狀況,就會發現我國在供電量、調度與綠電三個面向,仍有不少待優化之處。

政府說台積電目前用電無虞,這個預估在民國114年(2025年)以前核二與核三廠均退役後將面臨挑戰,要確保核電廠退役後的供電穩定,前提是位於桃園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能在民國112年(2023年)前後順利啟用。我國預計在民國114年(2025年)時將天然氣發電比重提高到50%,這除了確保供電總量符合產業民生之所需,更重要的是天然氣發電快速升載的特性,可以彌補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缺點。舉例來說,國外太陽能光電發展快速的國家,近幾年都面臨當傍晚太陽下山或日照消失時發電量陡降的問題,台灣未來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屆時就要靠天然氣發電快速補上太陽能發電的缺口。

台積電用電量上揚的另一個挑戰是考驗政府對三大科學園區的穩定供電。民國86年(1997年)5月5日因新竹變電所輸電線路遭遇雷擊,造成竹科全區停電,是竹科啟用以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20多年過去,我國供電線路已有大幅度的強化,科學園區擁有雙迴路的供電線路,以民國106年(2017年)815大停電為例,雖然全國大面積停電,但科學園區未受影響,可看出雙迴路的重要性。雖然近年科學園區未遭遇重大停電意外,但我們要提醒政府不能以眼前的成績自滿,要超前部署確保產業界擁有穩定的供電環境。

除供電穩定外,台積電的發展也反映當前我國綠能發展與碳排的困境。包括蘋果等國際大廠已宣示產品與供應鏈使用綠能的目標,台積電近幾年持續在國內收購綠能,但長期來看恐怕會遇到瓶頸台積電目前每年用電量約占我國總體用電量的14%到16%,未來台積電若要實現全部製程都採用再生能源,台灣的再生能源產量恐怕不敷使用,政府除盤點產業界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外,也應儘速評估在國內建立碳權交易機制,以利產業界應對未來出口商品時的節能與減碳需求。

台積電市值占台股總市值23%,投資人稱台積電是台灣經濟的護國神山毫無誇大。過去十年台積電在台灣擴廠時遇到的環評、用水、用電與土地需求等議題,一定程度反映台灣產業界的挑戰。在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下,台灣正迎來20年來少見的國內投資潮,在產業正逐步落實國內的新投資計畫時,政府也應滾動檢討目前國內水電等投資硬體環境是否已經跟上,當企業都力行超前部署時,政府不光要讓我們的投資環境符合產業當前所需,更要符合未來十年、甚至20年所需,才算真正做到超前部署。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夢醒時分


2020-08-03 00: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上周末新增7例確診,陳時中宣布,即起進入5大密閉空間須戴口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周末疫情大爆發新增七例,六例是境外移入,但「待查」的一例最令人神經緊張。確診者是一名比利時風電工程師,來台工作近三個月因近期要回國需要健康證明,誰知一查竟是陽性」。消息一出,大家議論紛紛,認為台灣百餘日「零本土」的紀錄破功;但防疫指揮中心聲明,感染源仍待釐清

指揮中心說,這名工程師三月間在比利時即有喪失嗅味覺症狀,當時可能已染疫言下之意,這個案例應該仍算移入」,而不算本土」。問題是,這樣的區分和辯解有什麼意義?第一,若是在境外感染,他入境時防疫人員並未將他攔住;第二,他在台灣待了快三個月,這期間不會把病毒到處傳播嗎?第三,直到他要出境,政府才查出他染疫,這樣有在把關嗎?

諷刺的就在,陳時中誇稱一一○天零本土這個紀錄,必須千方百計保住,只要不時改變定義即可。所以,日本大學生在台灣待了好幾個月,返國才被查出染疫,不能記在「本土」帳上。在台灣工作兩年多的泰國移工返泰才查出確診,因為人已經出境,當然也不能算本土病例。至於比利時工程師確診,無論如何要把感染源頭推回歐洲,絕不能說他在台灣遭到感染。

台灣的防疫被許多公衛專家批評是做虛功,既不對入境者進行普篩,對追蹤者也不擴大篩檢最後,我們只能從他國的邊境檢查窺知台灣真相的一隅。陳時中的夢醒時分,永遠不會到嗎?














聯合報社論/蘇嘉全辭官能止大蘇小蘇之亂?


2020-08-03 00: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姪子蘇震清(右)涉賄,總統府祕書長蘇嘉全(左)請辭獲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公司法修正案,四位立委和一位黨主席涉嫌貪汙重罪遭檢方聲押禁見。各政黨忙於撇清,才在全國代表大會重申「清廉、勤政、愛鄉土民進黨特別尷尬,面對剛當選未就任的新任中常委蘇震清,是非纏身又一再涉案,重創民進黨形象為和姪子蘇震清切割止血,上任不到三個月的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請辭獲准,以免醜聞效應擴大,延燒到蔡英文總統身上

蘇震清有狀況,民進黨心裡有數。蘇嘉全當初放棄不分區立委提名,不續任立法院長,就是要力保蘇震清上榜。怎料蘇震清捲入誠美材掏空案遭民進黨廉政會調查,結果雖未成案,但也因當時黨主席卓榮泰、秘書長羅文嘉的堅持,丟了不分區提名,引起蘇家大反彈,不僅蘇震清揚言脫黨參選,蘇嘉全之妻洪恆珠也以脫黨參選進逼,蘇嘉全更運作中執會流會表達不滿,當時被喻為「英派反英派」的「蘇嘉全之亂」。

為擺平這場亂局,蔡英文親自在官邸協調,把早已提名的立委莊瑞雄改列不分區,禮讓蘇震清「不掛黨籍」投入區域立委選舉。這匪夷所思的安排當然是破壞黨內遊戲規則,但基於政治現實,蔡英文拍板才能喬出這樣的奇局蘇震清雖然不披黨旗,可也是在蔡英文親掛保證完全背書下勝選連任

蘇家在屏東權勢熏天,蘇震清也有意接蘇嘉全的政治香火,不僅要立委,還在「英系規畫下」搶占中常委,要在黨政更上層樓,布局縣長寶座。微妙的是,國民黨先是揭露了蘇嘉全外甥、唐榮鐵工廠總經理張仲傑涉弊調查;進而公布了駐印尼代表處電文,質疑國營事業遭中間人控制,企圖將政府排除在外以謀取私利,指控蘇震清可能涉入。蘇家人連遭檢舉,當然事出有因,不排除有黨內權鬥的政治謀算,但蘇震清這席「英系中常委」成為民進黨形象包袱,黨內用盡辦法阻其上任,讓蘇震清處於「已當選未上任」狀態,希望閃過風頭,避免民進黨成為箭靶。

未料北檢發動國會搜索,蘇震清又成為集體涉貪案核心人物這下蘇嘉全再怎麼霸氣,蔡英文再怎麼護短,也保不住蘇震清的官運前程。值得玩味的是,北檢動作緊接著連串蘇家醜聞而來,且以蘇震清為首要對象,是否有更深層的政治盤算不得而知。但最近行政院長蘇貞昌遠航超貸案被質疑不當提拔第一金董事長廖燦昌,曾說「用人唯才」的蘇揆屢遭抨擊;蘇震清等立委涉貪案一出,立見轉移焦點效果,蘇嘉全一辭,更讓蘇貞昌少了個可能角逐閣揆者的威脅。政局發展,相當微妙

雖然蔡英文否認,但民進黨內多將蘇家叔姪列屬「英系」,檢方以貪汙罪名聲押蘇震清,意味打臉蔡英文的背書;蔡英文花這麼大精神,不惜得罪黨內派系喬出來的立委,居然成跨黨派涉貪集團的要角。民進黨急著畫清界線,但畫得了嗎?其實,蘇嘉全「請辭」,攸關蔡主席能否自己「清君側」;整頓不了英系,要求不了自己人,蔡主席還奢談什麼「全面執政必定腐化」劇本不會成真的高調?

羅文嘉日前受訪時批評現在的民進黨世俗化,預言民進黨遲早會出事」;話才說沒兩天,預言成真。卓榮泰也表示,假借「英系」之名挑起黨內對立的放話惡行必須終止了,「民進黨一定要實實在在、正正當當、堅持正道,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是卓羅的諍言,始終不是民進黨的主旋律,才會讓蘇家爭議成為民進黨難以終結的噩夢。當蘇震清等人涉貪成為市井熱議話題,陳其邁要在高雄再唱「清廉、勤政、愛鄉土」,其誰能信?特權橫行的蔡政府還能唱什麼台灣價值」?別忘了,遠航超貸案未了,還在等蘇貞昌給個能讓國人信服的答案民進黨大蘇小蘇之亂何時了,老百姓也想知道

聯合筆記/南海成最新火藥庫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567/web/

◆  官商勾結,朝野合貪…財團法權囂張 該斬斷了
◆  廢考監,讓貪汙立委一「權」獨大?
◆  入出境廣篩 防疫情破口
◆  篩檢太遲…「弱」陽性的迷思與警訊
◆  李登輝路線遺產 資產或負債?
◆  聯合筆記/南海成最新火藥庫
◆  漫畫/保證不腐化?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南海成最新火藥庫


2020-08-03 00:25  聯合報 /   陳言喬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7月在南海補給加油。 (路透)


中美關係進入建交四十一年來最緊張的時刻,雙方從互相限制交流,打到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如今進入互別苗頭的軍事演習,在美國不承認大陸對南海主權的主張後,雙方隨時有擦槍走火危機。

美國雙航母七月在南海進行了兩次演習,航母才返回日本基地,八月一日美國兩棲攻擊艦首艦的「美利堅」號又進入東海。在此之前的美「拉斐爾」驅逐艦七月十日開到浙江省溫州外海,離岸一百五十公里,而美海軍P-8A反潛巡邏機更是反覆進入大陸沿海,最近一次只距廣東外海七十六公里,是多年來最貼近大陸的一次。

美國軍機軍艦近來頻繁進入中共近海海域,又是演習又是抵近偵察,應是試探解放軍的底線。美國政府七月上旬宣布不承認中國南海九段線主權的主張,並加大南海與東海機艦巡航力度,共軍七月底到八月二日即在雷州半島西側水域舉行了一場針對性十足的軍演。

解放軍的公告稱,此次演習打靶範圍廣、彈藥威力大,擅自出海造成危險者,後果自負。共軍這次實彈射擊的規模和強度被稱是前所未有。軍事專家研判從大區域的封海淨空可以判斷,本次演習一定是多軍兵種聯合作戰演練,演習的課目可能包括打擊水面艦艇、反潛、打飛機,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電磁權。
果然,中共國防部七月卅日的記者會上透露這次南海演習的一項科目,是完成晝夜間起降、遠端奔襲的「對海目標攻擊」(打航母、打驅逐艦的水面艦艇),執行演練任務的是轟六G與轟六J改進型戰機

這是共軍首次披露兩款轟六最新型戰機。轟六G應是在編隊中執行電子戰任務,轟六J是專打水面艦艇,可攜帶七枚鷹擊十二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鷹擊十二導彈可達三倍音速,攻擊距離達到三百公里,被譽為世界最強的反艦武器之一,僅次於彈道導彈的反艦能力。

共軍專家稱,反艦導彈一般部署在沿岸或軍艦上,各有優缺點。缺點是從岸邊發射,射程有限;從艦上發射,又因軍艦航行速度慢,快速反應能力受限。現在改變戰術從空中平台發射,其威懾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更高。至於選擇轟六是因轟炸機比戰鬥機航程遠、掛載能力強。

不言可喻,共軍發言人間接點出此款新型戰機就是準備來打擊美艦的,未來中美之間的軍事博弈,很可能在愈來愈緊張的南海水域上演,身為南海當事國之一的中華民國原應謹慎因應,但民進黨政府卻表達「歡迎」美國的南海聲明,台灣一味的選邊站,把自己捲入中美之間的風暴中心,難保我們的東沙島或太平島不會因中美軍事衝突被當成陪葬品。










官商勾結,朝野合貪…財團法權囂張 該斬斷了


2020-08-03 00:42  聯合報 /   吳榮鎮/大學副教授(新北市)
六位前、現任立委涉嫌收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八月一日立委蘇震清趙正宇陳超明廖國棟,以及前立委陳唐山、時代力量黨主席徐永明等人,涉嫌跨黨派介入 SOGO 經營爭奪戰或陽明山開發案。四位立委及黨主席被依貪汙罪嫌聲押禁見,陳唐山交保。此案凸顯歷來朝野立委合作無間,為政商勾結的冰山一角,並不令人意外。尤其,目前大部分媒體又被權力者收編,自願或被迫放棄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加入共構分紅,擴編了一張財團法權的圖像。

這張財團法權圖像肇始於解嚴後,李登輝為除掉蔣經國時代政商分離的治國專業菁英,引進黑金治國。此後,黑金以資產為中介湧進立法院,將貪婪意志轉化為政府權力,享有立法、行政、司法、經濟、媒體等主導權,衍生出政商共構的財團法權,透過大部分媒體的偏袒粉飾,意識形態的動員,選民無力辨識,造成為財團法權背書的危機。

一是,選民遭蒙蔽意識形態固化,為財團法權背書。選民面對財團透過代理人立法,宰制國家資源的分配,無力辨識,反而為之袒護。

二是,選民無力質疑法律的文字表述。由於法治教育的不足,選民面對國家律法隨著財團代理人主觀意志而轉移的惡劣景況,毫無能力質疑:所謂「台灣民主」是否為財團律法代理人麻醉人民的鴉片。

三是,選民遭挑撥分化而互鬥。選民在現有體制內無法獲得資源共享與均衡分配的正義,卻毫無法警覺:唯有不分政黨顏色,合力推倒財團法權的高牆,才能真正享有生活的尊嚴。

四是,選民習於進行私人利益關說。配合立法者及媒體主動找尋獵物,主動進行金錢綁架司法勾當的習性,不在乎法律的天秤已向金權傾斜。

五是,選民習於政治權力崇拜的幫兇。選民已習慣立法者為財團、黨派、私人利益關說、羞辱施壓官員,或者鬼扯打鬧。選民卻很難透析,立法者雖然在檯面上針鋒相對,檯面下卻朝野密室分贓,背叛了本職,卻成為媒體的寵兒,無知選民的英雄。

可以說,立法院跨黨派立委集體索賄的醜聞不只這一樁,我們距離真正的民主法治國家還相當遙遠。真正民主國家的國會或議會機構,一般皆被理解為代表人民,願意遵守正義規則,以調解社會資源均衡分配的場所,裨益非正當得利隨著議事立法功能的彰顯而減低到最低。法律的制定、修正與詮釋權不應該是財團的專利,更不是代言人控制社會的工具。作為調節及規範社會活動的法律,應依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代表人民行使全民性、正義性、合法性、合理性的根本利益,而非政商貪婪意志的表述。

人民期待,司法機關積極偵辦本案,毋枉毋縱。實踐社會正義是司法機關存在的所有理由,更是維護政權正當存在的最後一根稻草。各黨派切勿干擾司法辦案;各級立法者必須自我警醒,擦亮品牌;媒體勇於恢復第四權的榮耀;全民切莫成為黑金權勢的幫凶,才能斬斷財團法權腐敗危機。














廢考監,讓貪汙立委一「權」獨大?


2020-08-03 00:36  聯合報 /   王妙音/資深教育工作者(高雄市)
立法院爆發多位朝野前任及現任立委收賄案,圖為涉案的民進黨立委蘇震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藍綠政客疾呼要廢除考、監兩院之際,爆發了多位朝野前任及現任立委涉貪遭偵辦弊案。司法單位的偵查行動可謂來得正是時候,剛好提供國人冷靜思考是否真要廢除考試與監察兩院,讓立法院成了一「權」獨大的憲政怪獸。

遭檢調查辦的立委,不分藍綠、不分資歷,大家有志一同「向錢看」。立委個人涉貪,時有所聞立委們集體涉弊,也不是頭一遭。民國九十七年中藥商全聯會為讓中藥商不需經過國家證照考試即可擁有調劑權,以「贊助金」等方式,賄求立委修正《藥事法》。那時共有八位立委捲入弊案,藍綠都有份

九十二年間,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積極推動「口腔健康法」,希望將牙醫診療納入二代健保給付,以金錢攻勢遊說立委通過立法。涉入立委同樣不分黨派。

企業或民間團體何以要行賄立委,理由再簡單不過,因為立委除了質詢,還握有審議法案及預算等大權,可以對政府的法律案提出修正意見,甚至還可自行提案立法,權力之大無人可及。

國父中山先生有先見之明,預知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在我國可能會衍生諸多弊端,因此設計五權分立的憲政制度,沒想到在施行憲法七十餘年後的今天,即連是國民黨的政客們,居然也群起大喊要廢除考試院監察院,甚至還有「廢考監院,不廢考監權」的謬議,真是令人傻眼!

請問,廢除考試院與監察院後,考試與監察兩權要歸於何院?考試院的銓敘與考選或可歸行政院,但監院的糾彈與審計則不可能歸行政院,如果歸立法院,立法院的權力就大到無可節制,整個憲政運作必然向立法院傾斜,立委涉貪收賄等弊病也將愈為嚴重,這樣的憲政體制,豈是朝野政黨或大多數國人所願見?

國人該思考的是,考試與監察兩院之所以遭人非議的癥結,然後針對問題研擬改善之道。試想,這些年立法院遭國人詬病的難道還少了嗎,那何以朝野政客無人提議廢除立法院?難道是因為立委講話較大聲,考、監兩院委員聲量較小嗎?












入出境廣篩 防疫情破口


2020-08-03 00:52  聯合報 /   汪志堅/台北大學特聘教授(新北市)
國內又出現疑似本土新冠肺炎病例,該名比利時籍工程師(案469)來台已2個月,但指揮中心指最新疫調發現,他3月在比利時檢疫時就喪失嗅味覺。 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連續長時間沒有本土感染,到處出現報復性旅遊與消費,公共場所也都人滿為患。但最近從日籍學生、泰籍勞工返國確診,到比利時工程師出境採檢確診,以及境外移入個案增加等疫情新聞,開始讓人產生疑慮,依此趨勢,秋冬疫情是否仍能樂觀尚有變數。

疫情防治是公共衛生的專業,防疫專家所說都有可能有道理。日籍學生、泰籍勞工或許真有可能是偽陽性反應,比利時籍工程師或許真有可能是沒症狀、無傳播力,但這些個案確實讓民眾擔憂疫情並非如想像樂觀,也讓外國政府對台灣防疫表現產生疑慮。政府應該考慮更改規定,出境時要求搭機者自備近期的檢驗證明,如果出境時檢驗沒有問題,當地政府卻驗出弱陽性反應,此時才能據理力爭,要求當地政府重新檢驗。否則,提不出任何證據,當地政府當然不會理會我們的請求。

另外,應該要求入境者,無論為本國國民或外國訪客,在出發前都要進行篩檢,持有效證明才能登機。這樣才能保障飛航組員與機場工作人員的安全。每周都有境外移入的個案,意思是每周都有飛航機組員被通知自己成為接觸者,這樣的心理壓力,衝擊這些從業人員的心理健康。另外,因為有無症狀帶原者的可能,這些入境者在完成居家檢疫之後,應該再次檢驗,才可消弭民眾疑慮。

若能全面進行出境檢驗,日籍學生、泰籍勞工的個案出現弱陽性時,我們就能要求重新檢驗。只要要求入境者必須自備檢驗證明,最近一個月的境外移入個案,大部分無法登機,空服組員與機場從業人員就不會暴露在風險之中。若要求入境者必須自備檢驗證明,無症狀帶原者就無法入境;入境者居家檢疫結束後若能再次採檢,也能避免無症狀帶原者卻全台趴趴走的窘境。

登機前不要求檢疫證明、入境居家檢疫期滿後不檢驗,結果就是飛航機組員與機場工作人員持續處於高風險職場環境,疫情指揮中心也要三不五時舉行記者會來宣布境外移入個案。不要求出境者自行採檢,結果就是外國政府三不五時通知有人感染,但台灣卻拿不出證據反駁,影響台灣防疫的國際形象,讓各國政府對於台灣的防疫成效打上問號。

七月卅一日的新冠肺炎送驗件數是一○六件,桃園機場公布的八月三日預計入境與出境人數也只有四千多人,都在台灣的檢驗能量範圍之內。入境出境者自費檢驗,也是天經地義,無需政府編列預算。實在應該思考,針對入境出境者進行全面性的檢驗,降低全民的疑慮,也讓世界各國相信台灣的防疫成效。

全球疫情仍未舒緩,秋冬將至,勢將再次造成重大挑戰。防疫為公共衛生專業,但請防疫專家們在考慮成本與效益之外,也考慮到疫情的社會心理與群眾行為,避免讓社會產生疑慮,衝擊到民生經濟。如若不然,當社會大眾始終覺得政府選擇蓋牌時,民眾的消費信心將有可能再次被擊潰,屆時再多的振興券都將無濟於事。













篩檢太遲…「弱」陽性的迷思與警訊


2020-08-03 00:48  聯合報 /   陶宏洋/醫(高雄市)
防疫指揮中心認為社區不需做較大規模篩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長天期的零本土病例之後,近日媒體陸續報導了日本女學生、泰國移工及比利時工程師於返國前或後接受篩檢並皆呈現弱陽性的新聞,全國譁然,各種說法與澄清不斷。

弱陽性」的指涉在醫學檢驗及研究領域上或有其價值,因核酸檢驗方法有其侷限,不只假陽性與假陰性的困擾,檢驗本身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目前也無定論;然而執著於「弱陽性」的「弱」對於防疫作戰無益。因此我們從沒看過國外媒體報導「弱陽性」的確診案例數有多少,也沒聽過哪位名人政要是「弱陽性」不會傳染他人等。指揮中心在收到外國確診陽性通知後要求各該國重作檢驗是不尊重也不專業的作法,是不相信其檢驗技術?那重作之後的結果就相信嗎?如果重作檢驗是陰性,難道之前的陽性是錯的嗎?當然不是啊!

防疫指揮中心對於社區不需做較大規模篩檢的主因,就是檢驗準確性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會有假陰性以致新冠感染者誤以為自己無病因而感染了更多人。既然如此,「弱陽性」怎能百分之百的就肯定不會傳染給別人?更重要的是在發現這些「弱陽性」之前的強陽性期間,我們有做什麼嗎?

各國疫情與資源不同,有的國家會在解隔離前重做篩檢,有些不會。以「弱陽性」的理由要求各該國家在確診後重做或二採,除有安撫本國官民人心外,並無防疫實質價值,因為確診已定,防疫工作再無折扣可打,也不能有偏安江左的小朝廷神話。

以下澄清近期聽聞的兩則民間謬誤說法。

迷思一,因為防疫做得好,這些住在台灣的外國人回國前或後篩檢確診的也都只是「弱陽性」。

錯!短時間內三位外國人相繼於返國前後確診,合理可推測社區內有相當數量的被感染者,這是社區感染的警訊。病毒不會無中生有,一定是社區有帶原者傳染給他們,他們也會再傳染給社區其他人,這些人可能有症狀也可能沒有,但因無接觸史或出國旅遊史,依現行防疫政策都不會做篩檢確認,因此社區現況不明,這是隱憂。新冠核酸檢驗確有灰色地帶,檢驗結果中除無法決定外,判讀結論只能有陽性與陰性兩項,「弱陽性」可為醫學研究使用,在防疫上「弱陽性」就是陽性,沒有處置上的差別。

迷思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篩檢結果是「弱陽性」不會感染他人,所以接觸者的抗體檢測皆為陰性。

錯!篩檢為「弱陽性」的結果表示篩檢太遲,沒在強陽性階段就發現感染者並阻擋病毒傳播給他人,應省思的是為什麼沒早發現。冠狀病毒從不獨厚台灣人,台灣迄今能守住第一波感染,幾次皆未造成疫情大爆發是因為全民的警覺與配合,抗體檢測皆為陰性的原因主要也是之前落實全民防疫的結果,但也要留意其中也可能有假陰性結果。

隨著振興券的發放,國內旅遊與經濟重啟,國人的防疫警惕逐漸式微,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的防線也不知不覺的消散。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防疫指揮中心刻意強調「弱陽性」的「弱」,不只砸了疫情初期引以為傲的「超前部署」招牌,也弱化了官民防疫的決心。














李登輝路線遺產 資產或負債?


2020-08-03 00:57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李登輝執政期間,對「一個中國」重新詮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李登輝日前逝世。從李登輝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到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台灣」,這是李登輝路線傳承。這既是「中華民國台灣化」歷程,也是「台灣被中華民國化」過程,中華民國與台灣已融合成生命共同體。

這種雙重轉換歷程,體現在李登輝執政期間對「一個中國」重新詮釋,在概念上歷經變化。

李登輝執政時期對「一中原則」,採取單一排斥性論述,認為「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在國統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涵義」》論及:「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臺澎金馬。此外,也分別採取去政治化、時間序列,同時涵蓋雙方論述的策略主軸。

首先,採取去政治化的論述。李登輝主政期間儘管認為「一個中國」為歷史、文化、地理、血緣、民族的中國,沒有政治上的「一個中國」。但這種對中國「去政治化」論述,增長台灣人認同空間。李登輝雖曾言從未否定自己是中國人,然任內採取台灣主體性政策,不斷強化中小學以台灣主體的歷史、地理、公民教育,增進台灣本土意識及主體性。這種台灣本土化、主體性路線及去中化路線,促進台灣人認同提升,中國人認同及雙重認同呈下降趨勢。

其次,採取時間序列的論述。即指「一個中國」沒有「現在式」,只存在「過去式」及「未來式」。過去式的「一中」為一九一二年建立的中華民國;現在式的「一中」為「一個分治的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被表述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岸定位在「一個分治中國、互不承認的兩個國家」。未來式「一中」提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新中國,呼籲大陸當局「以務實的態度捐棄成見,共同合作,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個中國而貢獻智慧與力量。」強調「中國的統一,其時機與方式,首應尊重台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

最後,採取整全式論述。《關於一個中國涵義》指出「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載明「民國卅八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國家統一綱領》明載「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有時「一個中國」涵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不等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等於全中國。兩岸關係定位屬於分裂國家模式,如同統一前東西德、南北韓、南北越。
李登輝主政時期在「一中論述」及兩岸關係定位有其歷史政治遺產,從堅持「一中原則」到把兩岸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其作為「資產」固然提升中華民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但作為「負債」卻以惡化兩岸關係發展為代價。事實上,除非大陸當局務實正視中華民國存在,否則捍衛中華民國及維持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之間,始終存在矛盾關係。「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政策,並無中華民國存在空間。

范疇/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

◆  薛承泰/抄襲與造假
◆  李清志/走出天龍國





范疇/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


2020-08-03 00:21  聯合報 /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游賀(Ted Yoho),日前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若中國選擇武力犯台將須承擔後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我判斷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先後發表了三篇文章:《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2018/11/18)、《美中文明對撞下台灣的角色》(2019/01/03)、《黑天鵝—「中華民國 ROC的品牌轉移價值》(2019/02/20)。此三文後收錄於《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書中,據可靠消息,中南海早已就此三文及該書內容做了深入探討。當下,事態正往這方向發展,台灣社會須對以下三問題開始探討:究竟是出借哪張名片?一步到位還是分兩步走?中南海的可能反應及台灣的對策?

先簡要介紹「美國借名片」這概念的要點:(一)若美國認定只有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的軍事擴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台灣借用名片,才能動搖甚至瓦解中共的統治。(二)地球上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中國問題的解方在台灣,尤其繫於台灣的主體性。(三)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發表《中共不等於中國》(2016/07/25),其後隨著形勢發展,「反中共不反中國」、「反共產體制不反中國人民」成為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四)不論台灣社會喜不喜歡「R.O.C.」,這張名片對美國具有重大的可操作品牌價值,而「Taiwan這張名片對美國有重大的長期戰略價值

接下來探討三大核心議題。首先,從台灣利益的角度,應該出借哪張名片?若能在無恐懼的理想狀態下舉辦公投,當下的台灣多數人肯定是希望美國及國際一步到位的承認「台灣共和國」(R.O.T.)這張名片。但若從中南海的角度看,等於是美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直接主動宣戰,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即使對美國的死忠盟友而言,國際法上的操作也過於複雜難行。因此,台灣社會不得不深思,如此一步到位真的符合台灣在現實政治下的最佳利益嗎?

但是,若「一步走」切割成為「兩步走」呢?我在《香港國安法 北京跨過奈何橋》(2020/05/24)一文中寫到:「如今北京不惜撕毀中英聯合聲明…中共跨過的這條國際紅線,有朝一日也可能成為美國撕毀『美中三公報』的案例援引」。

當下,美國通過種種對中共政權的法案,加上醞釀中的「防止台灣遭侵略法」,實質上已動搖「美中三公報」的基礎,只差對峙形勢進一步惡化後的宣示了。台灣現在得自問:假設美國要借「R.O.C.」這名片,屆時政府同不同意?當然美國也可技巧模糊避開「China」和「Taiwan」這兩個字,而用例如「two Chinese nations」(兩個華人國家)這樣的字眼,屆時台灣人同意嗎?台獨工作者同意嗎?

美國若走這條路,最終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創造「兩個中國」,只是過渡性的「品牌操作」,未來或可進行「品牌轉移」。那麼,台灣在「中華民國R.O.C.」品牌被「先借後轉」之後,剩下什麼?你很聰明,你猜對了。

再來就要談中共的反應及台灣的對策了。中共會如何?那就要看美國的智慧及中國人民的反應了。台灣社會得綁好物理及心理的安全帶,此點可參考《台灣訣不掉隊、不插隊、除肉桶、固社區(2019/01/20)》一文。另外,也須意識到,在世界眼中,台灣的主體性的唯一落腳點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三者缺一不可。台灣還有很大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