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從粵港澳大灣區 看見大陸企圖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反制大陸 慎勿傷人不成反自傷
.聯合報黑白集/名嘴竟摀大學生的嘴
.經濟日報社論/從粵港澳大灣區 看見大陸企圖心







經濟日報社論/從粵港澳大灣區 看見大陸企圖心


2018-06-24 00: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面積為5.6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6,600萬。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規劃,最早是由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3月的全國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並在同年底寫入中共19大報告,成為習近平時代國家發展大戰略之一。 此一戰略構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的東京灣區等世界著名灣區。就形式而言,確實類似;但就本質、意義與影響而言,卻有同與不同,值得深入關注與分析。
首先,就「粵港澳大灣區」看,具有四層不同的地理概念。除了「自然地理」及「文化(或社會)地理」,從「經濟地理」來看,在這塊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巨大的市場力量推進了經濟融合,加上近年來各種道路、橋樑、高鐵、網絡等建設,文化語言因素造成的不便也獲得明顯改善,經濟一體化的程度已愈來愈高。
第四個地理概念則是「政治地理」,這正是大灣區在邁向更高純度經濟全面一體化過程中最大也是最後的一個考驗;與全球其他大灣區比較,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不同。有了這樣的了解,就可以明白中國執政當局何以要訂為一個戰略,而且是一個位階最高的國家級發展戰略。
就政治的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挑戰課題有三:一、關於「一國兩制」的問題;二、關於誰做龍頭的問題。前者最鮮明的例子,就是粵港高鐵如何處理出入境過關時「一地兩檢」的問題,最終還是有賴中央定奪處理。後者,早前在長三角也碰到過,最終由中央認定了上海而獲得解決。至於粵港澳的情況比較複雜,廣州、深圳、香港地位旗鼓相當,所以最後可能還是由中央擔任龍頭。
如此就產生了第三個挑戰課題。中央作為龍頭,在指揮與協調上如何能恰如其分,既能指揮協調,又能保持靈活與效率。凡此,在即將正式出台的發展規劃中可以一目瞭然,有理由判斷,這個發展規劃或將是中國經濟發展在2018年中最濃彩重墨的一件大事,也因此可以來順帶關注一下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潛力與前景。
自1979年到2017年為止,中國經濟近40年的發展略可分兩個階段。從1979到2012是一個階段,年均成長率達10%;自2013至2017是一個階段,年均成長率降為7%。從經濟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前一階段是被高估的,後一階段則有所低估。
就理論而言經濟成長率一是取決於需求面,二是取決於供給面。中國改革開放之際正好迎來了一個空前的全球化大機遇,這是需求面形勢;但中國之所以能抓得住這個大機遇,靠的是勞動力紅利的核心競爭力,而後者又是改革開放下的主要成果。所以,第一階段中供給面的優勢有二,即勞力與體制改革。除此之外,供給面還有一個因不慎進入誤區而出現的大面積、高強度的透支,即環境生態與弱勢者權益的透支,所以這個階段10%的成長率是因透支而被高估了。
進入到2013年,透支情況引起關注而被積極矯正。與此同時,卻要為前期政策所導致的諸多麻煩進行「三去」,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不得不接受一個較低的成長率,所以7%是被低估的。有理由判斷,過去40年的中國經濟成長率長期維持在7%到10%之間,比如8%或9%,相當穩定,但這還不是「潛在成長率」的概念。
所謂潛在成長率,是指所有供給面要素都發揮了效率之後所獲致的最高成長率。相較於已開發國家,中國還存在著相當巨大的改革空間,只要持續改革,潛力就會持續轉化為實際成長率,「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大陸未來中、長期的經濟前景是可以樂觀期待的。







聯合報黑白集/名嘴竟摀大學生的嘴


2018-06-24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文大宿舍大群館成為藍綠角力的政治事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親綠政論節目《新台灣加油》猛打侯友宜文大宿舍案,因所邀文大女生的發言未如其預期地痛批該宿舍,還稱住起來「安心」;名嘴來賓及主持人不滿之餘,竟指責該大學生「說謊」。媒體和名嘴教授擁有無限的言論自由,竟不許一名大學生說出實話,除了斯文掃地,也引來網友的批判。
上節目的女生是口誤或故意說謊,要辨明其實不難。她雖在節目中說支付宿舍費後住六個月,後又在其他節目說近五個月,可見只是不夠精準,並非故意說謊。但綠營名嘴卻相繼質疑她說謊,次日更打出「大群館前館長昨上節目!姚立明打臉!她公然說謊」的標題,這是看大學生好欺負嗎?
前一天在節目上,學生據實說出自己的感受,稱「大群館」住起來還不錯,該節目打出的標題竟是:「怪!學生向節目抱怨宿舍小窄,但上火線怎噤聲?」。顯示該節目已有預設立場,只挑符合己意的人上電視,卻不准說實話。
曾任文大教授的姚立明,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因力挺學生,而被封「學運戰神」。這次,他未在第一時間追問學生是否口誤,卻在次日學生不在場時對她猛轟。這種「大砲打小鳥」的作法,除不符師道,也不合比例原則,簡直是「打擊學生之神」。
論發言的武器,學生哪裡比得過名嘴?名嘴轟侯友宜也就罷了,需要把無辜的學生都當成敵人嗎?不許大學生有說實話的自由,難道是綠色名嘴的「台灣價值」







聯合報社論/反制大陸 慎勿傷人不成反自傷


2018-06-24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文膽姚人多出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對中共的外交打壓怒言「不會再忍讓」,閣揆賴清德也痛斥中共惠台目的是要「併吞台灣」,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更要求人民選擇不搭乘「屈服於中國的航空」。中共的打壓固傷害台灣民眾的情感,但蔡政府要發動這樣的反制,恐怕與民眾的想法有一段距離。
民眾對中共打壓不以為然,但對蔡政府維持兩岸現狀與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能力,其實也沒太多信心。尤其吊詭的是,最近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度不降反升亦即,蔡英文執政兩年,民意趨勢已變,人民對政府的號令不再景從。早就起風了,但蔡政府卻蒙著眼,假裝沒看到民心正在離民進黨而去。
兩岸關係嚴峻,蔡英文的兩岸人事布局卻令人難懂。總統府最近派出副秘書長姚人多轉任海基會秘書長,據稱旨在「強化海基會橋梁角色」,顯現總統對兩岸交流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姚人多在清華大學社會所的同事陳明祺則出任陸委會政務副主委。「海陸布局」如此集中在特定小圈圈人選,真有突破僵局的意圖嗎?中共對「堅定獨派」出任海基會要職,又作何感想?
蔡英文施政不得民心,她不思問題根源,只用文青掩飾,終至民怨沸騰。蔡英文的文青腔主調即來自姚人多,而姚人多實是因蔡政府飽受背離路線、毀棄價值的指責,倦勤求去;而蔡英文不捨,於是一路傳出姚出任教育部長、促轉會主委等職的消息,如今終於落腳海基會。但這項人事只是為了幫兩岸關係也吹起文青風嗎?如果蔡英文不思從源解開兩岸糾結,卻鼓動對抗、盲目反制,如今派兩名親信出任海陸要職,就能緩解兩岸對立,打開冰封的大門嗎?
姚人多自稱是「堅定的獨派」,但他二○一三年即曾指出台獨、建國已失去主流市場,因此主張民進黨應拉近與中國公民社會的距離,民進黨執政後更應推動民主、自由、人權的「台灣經驗」幫大陸早日走向民主化。這些主張,受到太陽花反服貿的逆流,在蔡英文執政後無一實現,而兩岸關係陷在反中泥沼中。
面對持續探底的民調走勢,蔡英文應想想:台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的上升,反射的正是台灣的發展困境。蔡政府必須反思兩岸政策的根本盲點,若一味暴虎馮河,反制措施得不到人民支持,反將自陷困境;若刻意踩踏中共紅線,也恐自掘陷阱。從M503航路到李明哲事件,殷鑑不遠。
兩岸民眾彼此的好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台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有助於擺脫國民黨過去的反共八股和民進黨現在的仇中情緒,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發展。蔡政府否棄九二共識,又與民意逆向而行,當民眾對政府的政策失去認同,甚至對大陸的好感高過惡感,暴露的就是民進黨的困窘。
中國大陸不斷提出「惠台」措施,是對其制度與發展道路感到自信,因此對台灣喊出「兩岸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蔡政府叫人民選擇要不要搭乘矮化台灣的航空,這是一種「封路」思維;相對的,中共惠台措施卻是一種「開門」策略。民進黨不妨想想:「封路」對比「開門」,誰將勝出?
多數台灣人仍相信民主與人權價值,但民進黨不能只有「哀號」一招,永遠只用「國家尊嚴」遭到打擊為藉口來剝削民眾的感情。一旦民主變成民粹,民粹走向威權,憲政屢遭踐踏,社會不斷撕裂,不僅將拖垮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將更讓民眾難以抗拒到對岸尋求的發展機會。此時,若還以民主先進者自居,以為可以指導大陸的公民運動,卻不反思內部民主衰腐的課題,那就太自不量力
蔡政府應思考兩岸如何重拾共同的政治基礎,各項決策慎勿傷人不成反自傷。大陸則應以不傷害台灣民眾情感為念,以免徒增兩岸心靈契合的阻力。

【即時短評】從「北伐」評估「南進」 蘇煥智嚴峻考驗

.【即時短評】從「北伐」評估「南進」 蘇煥智嚴峻考驗

.【重磅快評】軍人該是凶猛獒犬 還是黃金獵犬?
.【重磅快評】被改革的軍公教 總統真的不在意!
.【重磅快評】小英想用文青與習大歡談心靈契合?
.【重磅快評】不能輸南韓?禁售柔珠產品衝線只為面子
.【即時短評】彰化是賄選大縣?原因竟是查賄積極
.【即時短評】犯罪跟族群無關!從華山分屍案看族群標籤化
.【重磅快評】勾踐附身陳師孟 監院寫下最離奇的篇章
.【重磅快評】看見大阪地震 災應怎可不列「前瞻」?
.【即時短評】拆獸魂碑是抹掉歷史印記的愚蠢行為
.【即時短評】報告吳敦義主席 有人在眉來眼去
.【重磅快評】拔管、封侯、殺瑜 民進黨可以再血腥一點







【即時短評】從「北伐」評估「南進」 蘇煥智嚴峻考驗


2018-06-24 21:22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即時報導
從「北伐」評估「南進」,蘇煥智評估投入台南市長選舉面臨嚴峻考驗。圖/取自蘇煥智臉書



最好參選時機已過,已退出民進黨的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若執意「南進」返鄉台南,這一仗,「絕對是硬戰中的硬戰」。
卸下台南縣長的蘇煥智,前行政院長林全主政時曾婉謝入閣,這幾年不滿民進黨執政表現,蘇早已與黨越走越遠;與時任台南市長現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不和,更是政壇公開的秘密
今年3月3日以「台灣不能再等」為由,蘇煥智宣布參選台北市長,更痛批小英背離創黨初衷,27年黨齡自此劃下休止符,搖身一變為無黨籍。
蘇煥智數月來在台北努力奔波,展現整合藍綠白外另股勢力企圖心;更抓住任何可能曝光機會,尋求可能合作機會,許多台南鄉親都以「北伐」,期盼在首都市長這一戰繳出漂亮成績單,墊高自己未來的政治能量。
眼看選戰逼近,如今傳出蘇煥智可能返鄉台南回鍋選市長,蘇本人也證實持續徵詢中,並未否認未來可能南返,著實讓政壇不少人跌破眼鏡。
其實,當初在台南就有不少支持者力拱蘇「拔劍再戰」,投入下屆台南市長選舉,蘇最後選擇首都,盼提高「能見度」,以利未來施政藍圖施展。
只是,在這選戰如火如荼階段,各方人馬幾乎已就定位,人事已非,蘇峰迴路轉,要從亂軍中要突圍殺出生路,恐是嚴峻考驗。
就算「不計毀譽」參選到底,也勢必承受來自各方質疑;蘇陣營要有更具體論述、說服能力,才能降低揶揄其「落跑」、「投機」等負面效應。

聯合筆記/外交剃光頭?

.大屋頂下/台灣勿敗於兩岸制度之爭
.蘇永欽/憲法上的統一義務
.星期透視/中美貿易戰 保護主義再起、權力移轉熱身
.今年,小蝦米奪世足金盃?
.這個政府 竟比不上保險業
.財產被奪 人民不會忘記
.「零星」分屍案 已成政治問題
.當初棄國際標…離岸風電虧大了
.畫中有話/投身軍旅?可能得想想…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外交剃光頭?


2018-06-24 23:49 聯合報  陳言喬
蔡英文總統(右)以軍禮歡迎史瓦帝尼王國國王恩史瓦帝三世(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四月出訪非洲友邦史瓦帝尼(舊名史瓦濟蘭)返抵國門後說,「台灣要走出去,拚出每一吋的國際空間」。蔡英文並稱,她已交辦國安會,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提出一套「非洲計畫」深入布局非洲
兩個月過去了,這套深入布局非洲的計畫尚未公布,有可能還在研議中,但這項任務勢必是艱鉅的。整個非洲大陸有三千萬平方公里,中華民國在非洲僅剩的唯一邦交國史瓦帝尼面積還不到台灣的一半(一萬七千平方公里),想以史瓦帝尼做為前進非洲的基地恐怕是異想天開。
我們的「非洲計畫」尚不見影子,對岸的「非洲計畫」已出爐。習近平七月將赴非洲訪問,深化中非戰略夥伴關係,推動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九月還有「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多數非洲國家領導人將齊聚北京
用這樣比擬也許不盡客觀,但蔡政府上下目前最擔心的應是非洲被「剃光頭」,五月底我唯二的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後,曾擔任大陸國台辦主任、知台甚深的中共外長王毅立即向僅剩的史瓦帝尼喊話,希望史國「早日加入中非友好大家庭」,拍一張「全家福」大合照。
史瓦帝尼現在兩岸都搶著要。問題是誰導致邦交國愈來愈少、我多個駐外館處被迫改名,以及世界多國企業陸續把中華民國(台灣)標註為「中國台灣」的?不就是蔡政府自己嗎?
中共打壓中華民國不間斷,我國退出聯合國後,邦交國從六十多國掉到廿多國,降旗撤館的辛酸故事都可寫成書了。但兩岸從早年軍事對抗逐漸走到共榮發展,馬政府以「九二共識」與大陸達成「外交休兵」默契,我邦交國未少一個(甘比亞乃主動斷交,直到蔡總統勝選,大陸才與其建交),我駐外名稱也未被強迫更改。
「九二共識」就像數學圓形的交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代表兩個圓,共同交集的重疊處就是「九二共識」。大陸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但在我方,「九二共識」的核心在一中各表(中華民國),大陸雖未承認但也沒否認,因為有了模糊的「九二共識」才讓兩岸有共同的交集得以展開協商、全面交流
但蔡英文與民進黨每每誣指並質疑反對派是「接受中國定義的九二共識」,並稱台灣期待與全世界的友誼,但這些期待不應該拿國家的尊嚴來交換。她的意思是過去馬政府是在犧牲台灣尊嚴才能與對岸交流。但這種指鹿為馬的烏賊戰術只是一貫的選舉策略,意在告訴選民,唯有民進黨才能守衛台灣、保護台灣尊嚴。
但恰恰是相反,蔡政府一再丟失邦交國,我們的名稱不斷被矮化限縮,解放軍機艦繞台,把台海當成「祖國」的內海,民進黨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不是愛台而是害台。尊重中華民國,以「一中各表」、中華民國為核心的九二共識,才能為台灣找到出路,並避免外交被「剃光頭」。








氣爆代位求償 高市府難逃道德譴責


2018-06-24 23:56 聯合報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 (高雄市)
高雄地院判決認定高雄氣爆市府責任最重,當初委由市府求償的三千多位災民,因代位求償及請求權時效已過,已無法向市府求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發生於四年前的七三一高雄氣爆案,高雄市政府為受災戶辦理「代位求償」,提告中油、榮化、華運等公司賠償傷亡、財損,高雄地院一審宣判,中油無過失,榮化和華運各有三成責任,共應賠償三億六千萬餘元,而高雄市政府雖應負擔最重的四成責任,但因已逾求償時效被判「免賠」。此一判決結果,對於所有受災民眾、警消顯非公平。
一審刑事、民事判決,地方法院都認定高雄市政府在氣爆案中有過失、侵權責任,顯示高雄市政府在本案確有明顯責任,也因而從一開始高雄政府想方設法遊說災民委由市府「代位求償」,讓人懷疑似是意圖藉此推卸該負的責任。
這件死傷慘重的氣爆案,市政府的責任是顯而易見的,除了院檢雙方指出的發生洩漏的四吋管線,高市府廿餘年前監工、驗收不實之外,多年以來市府權責單位未落實檢測,更是「罪」無可逭
無可諱言,釀成重災的四吋管線,是因當年未按圖施工,當年市府相關單位監工驗收也敷衍了事所致,但這些年市府管線管理單位若能確實定期進行檢測,自可早期發現問題並加改善,何至於釀成大災,致讓無辜民眾與警消人員受害?
市政府幾年前即自詡高雄市地下管線已全面數位化管理,並因此於民國九十七年獲得行政院頒發的「國家品質獎」;此外,市府還向管線業者收取「道路使用費」,每年高達一億七千萬元,詎料爆炸發生時,市府非但在黃金三小時內搞不清楚是什麼氣體外洩而未能正確救災,也未及時通知氣體外洩的李長榮化工,整個市府手足無措,行政體系幾乎形同癱瘓。豈非證明市府的地下管線數位化是吹噓之詞,收取管線管理費是只拿錢不辦事
如果在發現氣體外洩時,市府立即要求所有的管線單位關閉輸送氣體開關,切斷氣體輸送,就不會釀成重大災禍;但市府通知了中油與中石化,卻未告知真正洩氣的李長榮化工,以致李長榮的華運公司還加壓送氣,造成更多丙烯外洩
事實上,在七月卅一日氣爆事件之前,當年七月九日上午在高雄衛武營藝文中心前,即曾發生石化氣體外洩事件。當日施工人員不慎挖斷了石化管線,經市府緊急通知中油、中石化與李長榮關閉輸送閥,業者並派員至現場查勘,證實是中油輸送「苯」的管路被挖斷,立即由警方進行交通管制並修復管線,當日下午即排除狀況。設若高雄市政府參照七月九日的模式處理,七月卅一日的氣爆事件,造成的災害絕對不可能如此嚴重。
檢視氣爆的遠因與近因,高雄市政府的責任再清楚不過,「代位求償」固然可以逃避該負的金錢賠償責任於一時,卻永難擺脫良心與道德的責任。








台灣填鴨式背誦 vs. 法國高中考哲學… 讓孩子從小學會思考


2018-06-25 00:13 聯合報  楊蘭映/國小教師(桃園市)
哲學教育應從國小開始扎根。 記者劉明岩/攝影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今年六月法國高中畢業會考哲學試題,看完了後不禁有感而發。
近幾年台灣開始重視素養導向教育,將原本只重視知識的knowing what,逐漸開始重視knowing how,不再偏重書本理論知識,更重視如何讓知識成為力量,knowing how是一種教育的進步,但似乎還是不見knowing why這件事。
學生背了很多國語、數學、社會、自然,當他們只是填鴨式不停在背,就是只知道知識是什麼,可是他們不理解,也無法應用於生活中
當他們層次更提高了一些,能夠理解,知道如何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那知識就成為他們的力量,可是他們成為了菁英,成為了知識分子,依然有可能每日都過得並不快樂。
因為他們始終沒有knowing why,過著沒有思考的生活,他們不知道為何要學這些知識,且為何要不斷的把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就算知道了what、how,彷彿也找不到人生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所以在學習知識的what、how之前,更重要的是學習why,學習思考,學習找自己,這些其實都是哲學教育的一部分,可惜台灣小學教育始終幾乎不見哲學
我們經常提到適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讓孩子儘快找到自己的潛能,除了多元嘗試,似乎還少了一環哲學思考教育,這樣體制下的教育,孩子似乎不知道為何而學?
就算知識學得再多再好,也只是唸別人覺得好的科目,將來做著別人覺得好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學?為何而做?為何而活?
也許好多年後,終於學會了懂得思考,才找到了我思故我在的意義與價值,真正找到自己,知道這是自己喜歡想要的生活,走出自己的路,那還值得慶幸。最可怕的是,有些人一輩子都進了土裡,依然找不到自己,就這樣一輩子不快樂的覺得自己都在為別人而活,幫著別人走著他們想走的路。所以教育當局,應重視哲學思考力,讓孩子從小學會思考,找到自己,走出自己最好的人生






世新副校長:學費凍漲 教部又製造三輸「典範」


2018-06-25 00:04 聯合報  陳清河/世新大學副校長(台北市)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到教育部前抗議,以行動劇諷刺學校把學生當ATM,學生快被提款機壓垮。 記者曾吉松/攝影



六月廿三日,教育部公布今年十六所大學申請一O七學年度學雜費調整,僅有二所大學通過的結果。也許教育部認為,這又是一個主管機關的親民德政,但是我個人認為,這肯定是一個三輸的決定。身為一個大學教師,對於教育政策的制定與規範應盡力配合;但是個人之所以會勇敢且負責任地說出,這一次大學申請調整學費的審查結果將立下不良示範,是有諸多理由與建言。
首先,從大學調整學費須由各校提出申請的作法,就可看到主管機關不負責任的態度;殊不知此過程必然製造學校與學生關係難以和諧的開始。尤其在充斥民粹掛帥的非理性溝通環境,這明顯就是主管機關的行政推諉心態,尤其私立大學面對主客觀環境經營的困境,還須面對此一政策長年的煎熬,肯定是天人交戰的。
其次,從形式上審查結果說明的內文,教育部強調不同意調漲的理由多為與學生溝通不足、支用計畫經費規畫不完備或助學計畫不夠具體等,表面上的觀點當可接受;事實上,卻是一種主管機關在實質審查時,可無限上綱單向主張的遊戲規則。
較離譜的是,還強調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是參考學校教學成本及受教者負擔能力,依行政院主計總處每年公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及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核算。這些說明,對於實際參與申請與執行的私校教師及行政同仁而言,又是一個讓人啼笑皆非、前後矛盾且不食人間煙火的回應。難道身為主管機關,都未察覺多少大學已經有十年時間凍漲學費,凍漲學費政策一直是選舉神桌擺設上的供品之一嗎
礙於篇幅,個人僅提出另一個提醒主管機關的思維。身為主管機關宜關注國家整體教育競爭力發展,而不是以揠苗助長的簡易作為粉飾太平,去期待否准調整學雜費就可讓大學更有競爭力,讓學生仍享有優質的教學品質。殊不知凍漲學費後,大學僅會做內部資源調整,形式上應付評鑑指標,在能省則省的對策下,會有多少仍有教育良知的大學,仍主動繼續投入更多的教學投資,這當然是緣木求魚的想像。
個人期盼,教育政策主管機關能夠宏觀思考,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不適合在此教育場域涉入太多政治思維,不斷製造三輸的典範阻礙百年樹人環境的提升。






洗腎接錯管…醫療產業應全面防呆


2018-06-24 23:58 聯合報  陳家祿/醫(台北市)
台大醫院爆發洗腎管路接錯事件,六名在加護病房洗腎的病患受到影響,其中一人死亡,院方公開認錯道歉,但認為死亡原因與接錯管線之間並無直接因果關係。 記者杜建重/攝影


防呆設計,即是防止呆笨的人做錯事。也就是說:一、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的構造。二、具有外行人來做也不會錯的構造。三、具有不管是誰或在何時工作都不會出差錯的構造。目前防呆的設計已普遍用到各產業
媒體報導,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將原應接RO逆滲透水的水管,誤接到自來水,導致六名加護病房洗腎患者受影響。媒體報導認為是不該犯的錯。
看到這個新聞,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洗腎的RO水管接法,難道沒有防呆裝置嗎?按醫療儀器的原始設計原理,為防止誤接管路,通常會用不同顏色的管路與不同的特殊接頭,通常特殊接頭是非常規的,就是要防呆,因此RO逆滲透水的水管,可誤接到自來水,似乎代表原洗腎機廠商儀器設計不良,或者是原洗腎機管路有被不當修改過,導致護理人員憑直覺操作卻步入險境。所幸國內多數醫院的洗腎機都已設計防呆裝置,讓RO逆滲透水和自來水的管線接頭構造不同
目前許多歐規醫療儀器,均使用二二O伏特電源,而台規或美日規醫療儀器,均使用一一O伏特電源。通常醫療院所會備有二二O與一一O伏特插座,以往醫療院所會發生誤接現象,就是一一O伏特儀器接到二二O伏特插座,導致儀器電路損毀。現今醫療院所的防呆方式,即是將二二O伏特改成特殊插座,一一O伏特儀器插頭完全無法插上去,並加蓋標示保護。
因此為了病人安全, 醫療產業應全面導入防呆設計






三起殺人分屍案…治安有政府說的這麼好?


2018-06-25 00:10 聯合報  陳祖輝/大學教師(桃園市)
台北市華山大草原發生震驚社會分屍案,警方在案發的小木屋採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關於華山大草原分屍案一周內的社會輿論,不外乎是:情殺、社會安全網、死刑存廢等議題回響。基於案件偵查正在進行,筆者不敢妄加推測本案發生始末。然短期內發生三起殺人分屍案,對於今年二月內政部宣稱:「全般刑案降,犯罪破獲率提升」,一般社會大眾會質疑,台灣治安真的有政府宣稱的這麼好嗎?
我們必須肯定警政單位戮力維護社會治安的努力,這部分不容質疑。至於政府挹注犯罪預防與強化社會安全網部分,可能有值得檢討的空間。
在犯罪學的研究當中,因少數人犯重大犯罪引起的社會恐慌,容易讓社會輿論誤以為社會治安已走下坡。其實不然!政府犯罪預防的考量,主要是以科學統計數字做為基礎,從客觀統計數字決定如何挹注資源防範,如近年來台灣犯罪預防重點工作即是毒品犯罪預防。近年警方大力掃蕩毒品案件,對民眾的感受而言,好像本來就是警方該做的事,故對治安並無明顯感受。可是,只要有重大搶案或殺人案件發生,警方過去的努力便付諸流水,容易遭到社會輿論抨擊。
其實,民眾對治安感受度與政府犯罪預防的資源配置,不完全是一致的,民眾的感受是動態且易受個案影響,而政府犯罪預防政策則衡盱整體治安的風險,包括犯罪數量和對社會傷害的嚴重度,而採「先抓大再控小」的思考。並不是認為殺人分屍案不重要,而是它的發生可能是隨機且影響程度可能只是一時的,不如毒品犯罪會促發其他犯罪,帶動犯罪幫派地下經濟,影響國人健康與家庭幸福等來得影響廣泛。
吾以為,國內犯罪研究單位受到政府委託案的影響,對於殺人犯罪的研究缺乏前瞻性與積極性,尤其在暴力犯罪人的思考與犯罪心理的研究上不夠深入,甚至未對暴力犯罪者類型、行為徵候、人格狀態與社交經驗建立國家級的資料庫或人物誌。這或許導致有效犯罪預防策略的闕如?
犯罪學術研究亟需站在民眾的感受性上找出安撫民心之道,而不是老調重彈空泛的反社會性人格或病態人格等觀點,應提出具體且容易讓民眾聽得懂的政策語言,並運用資料庫或大數據分析,提供政府預警,讓警政與社政資源配置可以有效的轉移至即將爆發的犯罪預防上,降低社會危安風險才是。

蘇蘅/影視內容孤舟 如何找到出海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蘇蘅/影視內容孤舟 如何找到出海口
.朱宗慶/顛峰與門檻
.陳冲/蔡英文尤應盛大紀念823六十周年
.嚴震生/#MeToo運動能重振平權法修正案嗎?
.葉丙成/政府,請正視台灣教育的關鍵時刻
.陳立恆/一人一點光 照亮台灣走進世界的路
.盛治仁/金州勇士的冠軍文化

.王健壯/大法官視憲法崩於前而不急
.方祖涵/水滴魚經典籃球賽
.黃介正/美朝峰會後的兵推想定
.高朗/抓住世人心理的川金會
.趙春山/「川金會」柳暗花未明
.王正方/這裡還有「民國範」嗎?
.李清志/網美的品格

.薛承泰/壞壞壞,連三壞後的關鍵一擊
.葉銀華/金融科技要加把勁
.馬凱/猛醒吧!台灣
.嚴震生/美國紅州反對同性戀領養子女
.周行一/欣賞別人的快樂
.林中斌/北京專權 窒息創新 前景看衰?
.盛治仁/害怕做決定 就是最糟的決定

.王健壯/這樣的兩岸 這樣的政府
.洪蘭/捐WHO百萬美元 不如加強自殺防治
.方祖涵/關不住的網路大







蘇蘅/影視內容孤舟 如何找到出海口


2018-06-23 23:42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從大陸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脫穎而出的9位男孩組成男團NINE PERCENT。圖為台灣成員陳立農搭機回台,吸引大批粉絲接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高顏值的男團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最近備受兩岸年輕人矚目。兩個來自高雄和台南的大男生陳立農和林彥俊,在海峽兩岸都有不少粉絲。並在台灣名製作人葛福鴻帶隊下,到洛杉磯集訓,羨煞不少年輕人。
網路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已改名「中國新說唱」),也在華人社會引領熱潮。這個由台灣藝人張震嶽和潘瑋柏參與製作的節目,跨越政治藩籬,創造一個和美國不同的華人嘻哈文化。
陸劇「人民的名義」、「甄嬛傳」和「琅琊榜」都在台灣創下高收視,現在又在網路免費播出,引起新一波網路追劇風。
資策會去年調查,發現台灣網友七成五會追劇,以愛奇藝(五十四.七%)、LINE TV(五十一.九%)、楓林網、一二三酷播(優酷旗下)、LiTV最受青睞。其中愛奇藝、一二三酷播及楓林網,都是俗稱「流媒體」的大陸知名網路串流影音,成為台灣年輕人追劇首選。
寬頻網路普及,加上年輕世代以手機取代遙控器,從網路選擇節目已成主流。這現象說明「網路無國界」,已經使得數位匯流的效益發揮到極致,但台灣節目也面對從網路四面八方來的境外節目強力競爭,不能坐以待斃。
最近轟動全球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時代華納八百五十億美元的合併案,即為明證。
這椿全美最大的電信商和內容產業的合併案,在法院未加任何條件下過關。美國輿論界批評不多,甚至十分看好。為什麼?因為兩家公司的專長可以互補,才能和目前真正主導整個匯流媒體產業的網路巨擘Google、Netflix、亞馬遜、蘋果,一較長短。
AT&T近年傳統電話服務和手機業務遲滯,視訊服務雖已轉到OTT,今年第一季業績股價再下跌八.二%,AT&T自知要向綜合媒體企業轉型,需要會下金蛋的鵝,也就是內容產業。
旗下有新聞頻道CNN,《蝙蝠俠》和《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以及製作《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等人氣電視劇HBO的時代華納,首席執行長曾說,內容產業面對科技業競爭對手,本身必須「翻轉結構」;「我們既沒有科技平台,沒有工程師,也沒有基礎設施;這樣下去,前途黯淡」。時代華納認為,AT&T的行動無線平台和擁有全美一億三千萬訂戶,有助節目市場擴張與重新布局。
這兩個電信影視龍頭的合併案能夠順利通過,更要感謝美國FCC過去廿年持續鬆綁反壟斷法規,去年底更解除四十二年來報紙電視和廣播不得交叉所有權的限制,讓跨媒體公司能購買更多電視台,每小時廣告播出上限放寬;今年FCC積極研究激勵媒體產業和市場創新政策,並打算對現有執照制度大改造。
這波「上游」的軟體製作到「下游」的一體合作,正是我國目前傳播法規政策最為缺乏的思維與作為
上述陸劇和大陸節目處處有台灣一流藝人和製作人的身影,還有知名藝人在「中國好聲音」做評審。這些「楚才」多是台灣內容產業巔峰時期栽培成果,如今大量「晉用」,造成自身人才和創意同時外流,已見危機。
推動影視產業成長起飛,除了從經濟角度觀之,更涉自身文化發展,光靠給錢補助,業者很難力爭上游。唯有政策大開大闔,從制度上為業者引進大量資金和誘因,才能重塑傳播產業和市場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