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大國外交角力下台灣自處之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051/web/

◆  聯合報社論/敵意上升,兩岸抓不完業餘情報員
◆  聯合報黑白集/誰遮了監察院的陽光
◆  經濟日報社論/大國外交角力下台灣自處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大國外交角力下台灣自處之道


2020-10-14 02:2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在東京召開的美、日、澳、印度四國外長會議上周落幕,雖然對於未來沒有提出具體的聲明,但四國外長親自出席會議,本身就已經具有四國結盟的意義。其對亞太地區未來經濟結構將帶來重要影響,必須重視。

這個會議被簡稱為四國聯盟」(Quad),去年才成形並舉行第一次部長會議。「四國聯盟」據稱是川普政府唯一重視的國際聯盟。事實上,四國聯盟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在川普上任前就提出的概念,當時有一個更炫的名稱,叫做「民主鑽石同盟」,因為在地圖上美、日、印、澳用直線連接,就會畫出一個鑽石圖形。被這個民主鑽石包圍在中間者,當然就是中國。

由此可看出,鑽石同盟也好,四國聯盟也罷,發起的主要目的即在於聯合主要民主國家共同對抗中國的崛起,可被視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點。其中日、澳是美國長期忠實盟友可以理解,比較特別的是印度。印度長期以來都是國際不結盟運動的重要成員,但近年似有轉變的跡象,特別是今年來印中邊境糾紛演變成經濟抵制,加上印度看到接手世界工廠地位的契機,遂成為美國志同道合的夥伴

據此歸納,四國聯盟成立的第一個目的,即在於以結盟對抗專制集權國家的外交、政治及軍事威脅。第二,四國各自具備美國推動新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條件。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製造業重鎮;澳洲是主要原物料供應者(例如稀土產量僅次於中國),而印度不但內需市場巨大,更是下一個「世界工廠」的熱門選項。因而經濟抗中亦屬四國聯盟的重點任務,更是美國經濟繁榮網路」(EPN的核心

事實上,除聯盟全體會議外,四國彼此間也動作頻頻。美、日、澳在民國108年(2019年)組成三國基礎建設夥伴聯盟,共同推動在東南亞、南太平洋等區域的基建與能源建設,跟一帶一路互別苗頭的意味濃厚此外,今年8月日本也與澳、印度宣布推動三國供應鏈韌性計畫」,預計要在11月提出具體規劃,而且不諱言是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為目標。至於在雙邊關係上,澳洲印度今年宣布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日印達成「軍需物資及服務互助協定」,好不熱鬧。甚至有傳言指出美國有意以四國安全對話為基礎,推動亞洲版的北約NATO軍事聯盟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上周以地主身分出席東京會議;至於美國,目前看來四國聯盟也很符合民主黨拜登「結合盟邦、共同抗中」的政策主張,加上四國聯盟運作具彈性可隨時調整方向,因而各國政治可能變局對四國聯盟的繼續運作並無立即影響。

四國聯盟一貫的主張,就是要擴大規模,納入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今年以來台美互動持續升溫,從 EPN 到上周宣布的基建能源融資夥伴,對台灣都有正面意義,符合四國聯盟的推動重點。在考量台日關係也不差的情況下,未來藉由美日搭橋,台灣有很高的機會逐步與四國聯盟建立連結,搭上下一波區域整合及網絡的列車。果真如此,既提升我國與美、日雙邊經貿關係,又與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高度吻合,更有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效果,應該是利大於弊。

但火車出軌多在換軌之處,在興奮之餘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是「莫忘初衷」,亦即各國加入目的各有不同而且瞬息萬變,我們要拿穩參與原則,才不會隨各國擺布而失去立場。第二是以經濟發展為依歸,無需強調抗中性質。對於此點,由於聯盟四國中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因而除美國外,其餘三國都始終不曾直接說出「中國」這個關鍵字,值得參考。最後應多搭橋讓民間企業打先鋒,降低過多的政治性參與,才能降低效益背後的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誰遮了監察院的陽光


2020-10-14 01:3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議員羅智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遭監院指控,他名下四筆政治獻金查無此人」,若涉申報不實,最高可罰一百廿萬元。小強找不到捐款者作證,認為是監院錦衣衛找碴,被綠營譏反應過度。豈料事態大逆轉,有人吹哨,點名戶政系統藏有「資料黑洞」,真相被坑了。

羅智強遇貴人指路,從北市民政局系統找出捐款人。捐款者在北市有戶有人,內政部卻查不到,如此離奇,不該怪小強指控監院構陷。一直到花媽被扣上東廠大帽,官員才推稱戶政系統有問題。

監院稱資料來自內政部,內政部推說監院只申請線上查詢,未包含電腦化前戶籍系統,故查不到先前遷出國外的人口資料。官員辯稱新舊系統沒銜接,怪的是,內政部讓廉政機制嵌著資料黑洞,像捕獸器一樣在野黨人遇害,它還冷眼旁觀呢

從機率說,兩萬多名候選人抽檢三百人,羅智強中籤,只能說運氣好。但他八萬多筆小額捐款,僅四筆資料不符,全都寄身舊系統,這巧合學問頗深。一萬元以下小錢,若依法改為匿名捐款,便可免罰;偏偏小強太頑強,不甘變成俎上肉。

戶役政電子化逾廿年,竟有化外之地,機關重重,不僅斲傷監院申報系統公正性,連帶選舉名冊也染疑雲。陳菊若覺無辜,趕緊清理門戶,查明是誰擋了陽光,布此政治黑洞。













聯合報社論/敵意上升,兩岸抓不完業餘情報員


2020-10-14 01: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灣間諜竊密案涉案關係人屏東縣枋寮鄉政顧問李孟居。 圖/擷取自央視


我雙十國慶剛過,大陸中央電視台即報導中共近期破獲數百起台灣間諜竊密案的消息,央視並製作三集之系列專題,要求相關部門人員收看。從首二集播出的「台諜案」看,一是任屏東枋寮鄉政顧問台商李孟居,因去年八月在深圳拍攝解放軍集結照片被捕一是在捷克查理大學任教的鄭宇欽,他被控為我國安局工作,在大陸及捷克吸收大陸人員為其蒐集情報

觀察李孟居和鄭宇欽的「自白」內容,兩人皆非正式或專業之情報工作者,而屬業餘客串或義勇性質。鄭宇欽坦承,十多年來收受過國安系統給予的兩百多萬元酬勞;李孟居則是為了莫名所以的援港「任務」,糊裡糊塗被當成台諜逮捕。值得注意的是,兩人的自白,都遭到其台灣關係人的否認。聘李孟居為鄉政顧問的鄉長陳亞麟堅決否認叫李孟居去香港聲援反送中」;鄭宇欽自稱是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的昔日助理,卓榮泰則否認認識他

這就是業餘情報工作者的悲哀。他們或許滿腔熱血,卻未曾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就要倉卒上陣工作,甚至連自己的任務目標或底線也搞不清楚。而他們要面對的,卻是一個法治界線不明、而政治敵意高漲的政權,因而隨時可能因情勢變化而遭到逮捕關押,被扣上他們無法承受的罪名。央視以「強迫自白」的方式讓李孟居和鄭宇欽坦承犯行,當然有違文明法治;但他們在台友人滿口的否認撇清,不也有違政治道義

以李孟居案為例,他之所以被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具有台灣聯合國促進會理事身分,而這個團體正是中共認定的「台獨組織」,因此為中共所不容。至於聘他為枋寮鄉政顧問的陳亞麟,曾任游錫堃幕僚,也同為台灣聯合國促進會成員。陳亞麟去年要李孟居去香港聲援反送中,並拍攝了一批共軍集結相片,自己卻跑去印尼,結果害李孟居被捕。這樣的鄉長,到底心裡在想什麼?

這次大陸國安機關宣稱破獲台諜的民國109年(二○二○)「迅雷行動」,被認為是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雷霆行動」的續集。兩年前的「雷霆行動」,也宣稱破獲百餘起台諜案,包括女間諜「色誘」陸生等,旨在加強一般大陸民眾的心防。但嚴格而論,今年已曝光的李孟居或鄭宇欽都只是「小咖」,算不上間諜案的鯨魚。李孟居自稱「被騙」,顯示他的糊塗;鄭宇欽則供稱十四年來向軍情部門收取二七六萬元酬勞,若屬實,可見他身價很低,算不上太有價值的間諜,其實也不值得央視如此大肆宣傳。

問題是,人們如果覺得李孟居和鄭宇欽只是「蝦米級」的間諜,別忘了台灣辦過的周泓旭「陸生共諜案」,此人頭腦不清地要去策反我國外交官結果反使自己被告發,案情也是類似的等級。最後,周泓旭被依《國安法》「為大陸黨公務機關發展組織未遂」判刑一年兩個月定讞;蔡政府沒對他太文明,至今不讓他離境

更值得注意的,則是被中共稱為「詐騙犯」卻以共諜身分在澳洲投誠的王立強,曾供出自己是聽命於中國創新投資負責人向心夫婦,使得兩人被限制出境。此案若確有其事,那才是務必偵破的鯨魚大案。但轉眼即將一年,包括承租向心夫婦豪宅的港籍和陸籍男子都改列被告,北檢卻仍未查出具體線索,因此近日再申請延長他們的出境管制。這樣的偵辦效率,到底卡在什麼因素?

兩岸敵意不斷上升,雙方卻只能抓一些很外圍的情報工作者充數,這連自我交代都嫌太弱,也就難怪說服力不高

【重磅快評 】陳時中學蘇貞昌 滿嘴矛盾可憐吶!

◆  【重磅快評 】陳時中學蘇貞昌 滿嘴矛盾可憐吶!
◆  【重磅快評】邀安倍訪台?先等日本調查報告出爐再說吧
◆  【即時短評】台諜、軍售與撒手的美國大叔

◆  【即時短評】公審台諜大內宣 兩岸和平路更艱
◆  【重磅快評】王美花打臉蘇建榮 不諳官場或政治正確?
◆  【即時短評】問題不在「中國」二字 在國民黨人的腦
◆  【重磅快評】食安把關是呼攏 萊豬源頭管理零進度
◆  【重磅快評】台北首都圈輪軌路網 豈能划拳密室協商?







【重磅快評 】陳時中學蘇貞昌 滿嘴矛盾可憐吶!


2020-10-14 18:32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委費鴻泰連10轟「可憐吶」,大酸陳時中只顧官位不顧人民健康。圖/取自UDNTV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火藥味甚濃,藍綠動員審查美豬牛進口三項行政命令藍營立委費鴻泰針對含萊豬新增貨品分類編號、萊豬健康捐詢問衛福部長陳時中,陳時而閃避,時而拒絕,時而反嗆,隱然有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影子,只是全力為萊豬護航身影,處處顯現矛盾,只怕明日的陳時中越來越難為今天的陳時中辯護,難怪費鴻泰要連說十次「可憐吶」。  

費鴻泰舉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鼓勵老百姓吃萊克多巴胺豬肉,不是混蛋什麼人是混蛋」,陳時中立即反嗆「那吃美牛的人呢?」藏不住濃濃火藥味;費接著要求陳針對萊豬新增海關稅號表態,陳僅用「要再討論」含糊帶過;費要求對萊豬課徵健康捐,陳表態不支持,認為既已訂出安全限量標準,代表萊豬是安全的,課徵健康捐恐和管理政策矛盾

陳時中和立委過招,不可否認,不僅言詞日趨犀利,氣勢更是絲毫不讓,看似未讓立委得分,口才便給有如蘇貞昌上身,必有不少綠營支持者為他鼓掌叫好;只是,陳時中好逞一時口舌之快,說的卻未必有道理,甚至自相矛盾,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日後都將接受檢驗。  

陳時中拿馬政府時代開放美牛來反擊費鴻泰,看似擊中要害,但其實馬政府開放的美牛是30月齡以,主要是基於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為30月齡以牛隻的腦、眼睛、脊髓、頭顱等部位易帶有狂牛症致病原,人類攝取染病機率高,蔡政府宣布開放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豈能相提併論? 

再者,蔡政府聲稱萊劑已訂出安全限量標準,說萊豬是安全,那「萊牛」又有何危險?要說危險程度,馬政府時代進口的「小美牛」應該比蔡政府要進口的「大美牛」要安全吧?陳時中據此反擊費鴻泰,事實及邏輯皆有誤謬。

在費鴻泰之後,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詢問陳時中有關美豬牛開放所需的檢驗人力及經費?陳表示初估將增編上億元,檢驗人力增加約百位,計畫已呈報行政院;陳時中說的好像一切都按步就班,但是他忘了,費鴻泰才剛要他對萊豬新增海關稅號表態,他根本不敢說支持,在源頭不把關的情況下,萊豬、非萊豬混在一起,化整為零流入市場,這百名人力分散各地又能檢驗什麼?還只是虛應故事一番?  

其實,陳時中心裡清楚,對萊豬新增海關稅號才有辦法進行源頭管理,只是一旦新增稅號,以後可能有課徵健康稅之虞,這可是大大違背蔡總統開放美豬、美牛時揭橥「符合國家整體利益、未來戰略發展及能促進台美關係」的大目標,陳時中身為衛福部長,怠於捍衛國人健康,為自身官位,滿嘴矛盾,言不由衷,不是可憐,是什麼?    












【重磅快評】邀安倍訪台?先等日本調查報告出爐再說吧


2020-10-14 10:32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法院亞東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郭國文(右三)今天和副會長、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右一)及黨籍立委林楚茵(右二)、范雲(左三)、張宏陸(左二)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邀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明年訪台。記者杜建重/攝影


日前,立法院跨黨派「亞東國會議員友好協會」召開記者會,邀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明年春天訪台,以感謝安倍過去長期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安倍已經卸下首相一職,以國會議員的身分訪台,自然不成問題,而且安倍在之前首次擔任首相下台時,也曾於民國99年(2010年)訪問台灣,更有菅直人、森喜朗等前首相的前例。只是,在日中台關係的時空背景轉換下,這次安倍的訪台,將會更增添許多阻力與敏感性。

首先在訪台的時機點,從去年開始,中日兩國便在積極在鋪陳習近平訪日行程,雖然在疫情肆虐及香港國安法通過下,在國會議員反對下而遲遲無法成行,但自民黨內諸如二階俊博等親中派,卻仍然沒有放棄,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將成為習近平訪日的可能時間點,而安倍若選在明年三月訪台,勢必會破壞習近平訪日的政治氛圍,這將是日本政府所不樂見的,換句話說,中日關係的緩和,將成為安倍訪台的阻力

其次是訪台的正當性,安倍在過去擔任首相期間,在台日關係上,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推動台灣解禁日本核食進口,而最後卻因為核食公投通過而功虧一簣,成為安倍任期內的最大憾事,如今在核食公投兩年期限,即將於今年十二月屆滿,若安倍能夠順利於明年三月311大地震十週年之際訪台,核食解禁議題也將成為安倍訪台的主要議題,當今民進黨政府正在為美豬進口議題而焦頭爛額,如果再加上日本核食解禁,勢必會引發更多民意上的反彈,這將會為安倍訪台增添政治的敏感性。

只是,在如今正逢發生台灣漁船新凌波236號,在釣魚台海域遭到日本公務船碰撞事件,日本政府的調查報告都遲遲尚未出爐之際,朝野立委卻大張旗鼓的盛情邀請安倍訪台,還誇讚台日兩國為共享價值的重要夥伴,這對蒙受重大損失的漁民來說,該做如何感受?

而特別的是,之前口口聲聲要為漁船碰撞事件,查個水落石出的國民黨立委,這次在邀訪安倍訪台事件上,卻還拿香跟著民進黨拜,這讓人感到時空錯亂,以及國民黨的昨是今非。

奉勸朝野立委諸公,在提升台日關係之際,先顧好我國的漁民的權益吧,在邀約安倍訪台之前,請先等調查報告出爐再說吧。












【即時短評】台諜、軍售與撒手的美國大叔


2020-10-14 15:31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程平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最近有三則新聞也許可以連在一起看,一是大陸央視連續曝光「台諜」,二是美方不斷釋出對我軍售訊息,三是美國學者分析,美國不會介入台獨危機。前二則都是在挑動兩岸情緒,但加上第三則結論就出來了,台海若終需一戰,美國恐怕不會介入。

北京的文攻轉大內宣
北京在對台一連串武嚇之後,最近祭出文攻,在雙十國慶隔天起,就不斷透果央視晚間八點黃金時段,暴露「台諜」道歉悔悟的專訪。只不過,從曝光的內容來看,破綻百出,就像一篇不入流的諜報小說,但卻製造了二種情緒。

第一種情緒,是激化台灣人對北京政權的不信任,陸委會立刻製作「小心『港版國安法』地雷!」動畫,就是這種情緒的擴散;第二種情緒則是對大陸民眾的效應,由於央視是北京發布政令最直接的管道,多數不翻牆的大陸民眾,只能接受「台諜就在你身邊」,開始武裝反分裂的民族情緒,不能讓台獨得逞。

軍售是嚇阻還是添火藥
自從川普政府去年八月批准售台66架 F-16 系列戰機起,這一年來美國政府就不斷提出對台軍售。某方面來說,當然能充實台灣的國防戰力,拉進兩岸軍備差距,但部分軍售項目,美方也不管台灣是否需要,就是一定要賣,不免讓人質疑,川普是把台灣當成自己選戰策略中的棋子兼提款機。

大陸外交部認為,美國擴大對台軍售,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強調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必要回應。從解放軍近期在台海動作頻頻,當然就可視為北京開始做必要回應,但這同時也提升台灣民眾願意上戰場抵抗的意願與敵意。因此,美國加強對台軍售,在思考軍力平衡的同時,恐已激化兩岸情緒。

台灣利益不是美國利益
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句話雖然是川普煽動美國人的選舉口號但其實只是反映長期來美國利益優先美國價值。美國學者點明,美國對台承諾不因台獨宣示而啟動,代表美國不會因為與中國大陸競爭,就支持台灣改變台海現狀,因為讓美國子弟為此犧牲,並不符合美國利益。

更何況,即便蔡英文政府配合川普製造的反中情緒,把棋子角色形塑台美史上最友好印象,甚至讓台灣人有了美國人會為台灣出兵的想像,但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一但民主黨重新執政,美國利益新的思考,勢必讓美中關係出現調整,台灣恐失去美國對抗中國的棋子角色,甚至變成棄子。

簡單來說,三則新聞串在一起,可以看出兩岸不論主動被動,對立的情緒已經被激化,這樣的情緒,也符合選前川普政府的利益。但夾在兩大之間,蔡政府選擇的不是平衡,是押寶川普,一但美國大叔為了新的美國利益撒手,台灣恐怕回不去賴以生存的平衡。

去梯言/延長教育召集是「生兵」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051/web/

◆  共軌3贏 北北基立典範
◆  去梯言/延長教育召集是「生兵」嗎?
◆  透明、溝通 消弭南鐵拆遷悲歌
◆  把所有雞蛋都給川普?
◆  美中軍事記分卡 顯示台海結局
◆  教召「大鍋炒」…後備應是時時動員
◆  重稅課炒房不當利得 政府敢嗎?
◆  漫畫/兩岸對弈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延長教育召集是「生兵」嗎?


2020-10-14 03:57  聯合報 /   公孫策
國防部研議將教召選充年限,從原本的退伍後八年內,延長為退伍十七年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在國慶談話提到「教召確實變得更加精實,…接下來後備動員制度改革,將快速推動」,國防部隨即研議將教召選充年限,從原本的退伍後八年內,延長為退伍十七年內。對象包括志願役和義務役官士兵;至於軍事訓練役的後備軍人因人員充足,則維持原規定,選充年限依舊是退伍八年內。

所謂志願役和義務役官士兵,是指曾服役一年以上的國軍官士兵而所謂軍事訓練役,是指只需服役四個月兵役的役男。於是明白,延長教召其實是召訓「會打仗」的後備軍人,而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以後出生的後備軍人是「不會打仗」的。這樣的動員聽起來合理,因為動員不會打仗的後備軍人沒有意義。然而,一旦發生戰事,二、三十歲年輕人不上戰場,卻動員接近中年的後備軍人,那種情形合理嗎?

南宋時,金國完顏亮率師南侵,南宋朝廷派葉義問督導江防前線劉錡傳來捷報,讀到「金賊又添生兵」,葉義問問:「『生兵』是何物?」左右聽到的都掩口而笑。

生兵意思是援軍,葉義問是一位正直大臣,不畏秦檜權勢,在秦檜死後得到重用,可是他不懂軍事,派他前線重任鬧了笑話。

生兵在今天就是後備軍人,援軍最重要的就是戰力,否則不啻驅群羊而攻猛虎」,而戰力不全然是戰鬥力,最重要的是戰鬥意志,如果中壯年後備軍人動員上前線,發現年輕人反而待在後方,擔任「灘岸及城鎮戰協助者角色」,那樣會有士氣嗎?

前述葉義問「不知生兵為何物」的笑話,被收錄在《古今譚概》,該書作者馮夢龍針對故事評論:晚世牧民者知百姓為何物?衡文者知文章為何物?掌銓者又知人才為何物?意思是,政治當權者不顧百姓生死,主持考試取士的考官不辨文章好壞,負責官吏擢黜的大官不識人才—這些才是軍民士氣的根源

回頭來看今天,延長後備軍人教召其實是作給老美看的。在此之前,美軍評估台灣的後備戰力「虛有其表」,並批評為「無效戰力」。而蘇貞昌前一陣子很突兀地說了一句「自己的國家自己守」,想必就是針對這個而發。可是國防部研擬的提高動員效率方法,卻仍然只有「加錢」一招,這樣的「後備動員制度改革」,只是增加教召人數的表面工夫,對「生兵」的士氣更毫無幫助,徒然增添怨言而已。










共軌3贏 北北基立典範


2020-10-14 03:54  聯合報 /   陳椿亮/台北捷運公司前董事長、台北捷運局前局長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二)昨天邀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二)、新北市長侯友宜(左一)、基隆市長林右昌(右一)討論北北基軌道路網。記者潘俊宏/攝影


各地方政府依交通部頒訂捷運計畫審查作業要點擬定各自的捷運整體路網,基於共同生活圈跨縣市間交通運輸之考量,皆有涉及跨縣市路線之規畫,故對區域軌道路網進行整合,係規畫時一重要課題。惟以單一地方政府的立場及資源,實難真正落實跨域跨界整合。

近日在新北市侯市長極力表達中央應出面整合下,交通部成立「北北基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期望各地方政府能綜整跨區合作,避免重複投資,減少競合,並作為全國軌道建設之典範,顯示國內跨域整合政策的一個好的開端。

捷運民生汐止線早從台北市政府自九十一年間開始規畫,迄今已十八年。新北市侯市長拋出給基隆捷運機會也是給新北機會,願意讓出大同路由基隆捷運與汐東捷運共軌,整併為一個系統,解決兩個系統重疊的困境。

這樣一來讓原本基隆捷運及汐東捷運各設一個站聯通,整併為一個,軌道四股也合併成兩股,系統也共通合而為一,可大幅減省經費,同時提供社后機廠讓基隆捷運與汐東捷運共用,這樣的跨域整合合作,也能給新北市汐止捷運更好的機會。另外對於原規畫東湖以高架電動步道轉乘文湖線部分,也可再進一步規畫更短的轉乘距離,汐止市民也多了到南港轉乘高鐵及台北捷運的機會,成就讓基隆好,新北才會好的「共好」精神。

在交通部出面成功整合下,汐東捷運整併原基隆輕軌,以及延伸至捷運南港站後,重新將其升級為基隆捷運,導入具備自動列車運轉(ATO)、甚至有自動列車保護(ATP)裝置之中運量捷運系統,有利提升整體運量及速率,也符合基隆居民殷切期盼的「捷運系統」、新北維持中運量捷運系統服務水準不打折,與北市要求的地下延伸至南港捷運站。

當然,大眾運輸系統之系統選擇,仍應回歸專業運量評估。要能用中運量以上的捷運系統,其尖峰時段每小時單向至少應有五千旅次站間運量,才適合有自動列車運轉系統,發揮其低班距、高承載運能之營運調度優點。

北北基本是同一個生活圈,基隆新北台北廊帶有大量通勤、就學及生活龐大需求,該河谷廊帶沿線更具發展潛力。目前初估整合成基隆汐止南港線後,最大站間運量可提升至七千到一萬三千人/時,系統升級為中運量系統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了。如站在國家資源整合的立場,展現中央與地方合作創造雙贏,使整體軌道建設能在短期內核定且快速興建,有效解決交通困難,為民眾所樂見之。

基隆汐止南港線整合案在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下,為往後跨域整合立下良好的範例,也期待未來在捷運建設與營運權爭議,能再找出「共好」的解決方案。











透明、溝通 消弭南鐵拆遷悲歌


2020-10-14 04:00  聯合報 /   拱祥生/土木技師、大地技師(台北市)
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昨天展開強拆工程,反鐵路東移自救會會長陳致曉家搬遷後,南鐵工程人員立即進駐進行拆遷作業。記者劉學聖/攝影


南鐵地下化抗爭歷經九年劃下句點,這個緣起近卅年工程,真的只是少數拒遷戶無理要求?還是推動過程不夠民主及漠視人民意見與權益?值得各界省思。

鐵路地下化代表了時代進步、都會地貌縫合及台灣工程科技實力展現,但看到施工中南鐵明挖覆蓋段範圍,遠大於旁邊火車正經過既有鐵軌範圍照片,民眾不禁要問工程界,從最早台北鐵路地下化推動至今超過卅年,為何工程範圍卻越來越大?整個南鐵案徵收範圍從最早原軌案一點八五公頃,增加至東移案五點一四公頃,一來一往讓多少東移案被徵收戶失去他們居住權與財產權。而這過程中,專業討論與民眾聽證過程是否討論足夠,這都是台灣邁向更成熟民主國家,必須從南鐵案得到教訓及改進之處。

就工程技術面看,南鐵包含東、西正線軌道中心線間距、連續壁至用地範圍邊界及連續壁離現有軌中心線距離等,都比早期台北鐵路地下化範圍大,原因可能是為推動標準軌、民意高漲降低鄰損發生機率等;技術官僚體系在民主社會氛圍下,以保守方式面對外界,不難理解;加上台灣對公共政策與公共建設仍處由上而下決策體系,形成了如南鐵案悲劇一再上演。

台灣公共工程另一魔咒就是政治人物任期內要有新工程完工,但是公共工程不是數人頭,更不是光世代產品,不是大多數人說要做,就要不計代價可以在任期內完成,南鐵東移案就是工期可縮短六個月,成為最後定案可能因素之一。但東移案推動至今,因為抗爭至少延遲工期超過二年,決策者有想過強推的工程,最後大都無法如期完工?但那有可能是繼任者的燙手山竽了。最無辜的反而是包下工程的承包商,因為這「情事變更」損失,只能打民事官司求償,到頭來全民反成最大輸家。

南鐵案推動至今,希望完工後保有超過廿公尺公園與道路用地,為了確保完工後道路沒有一堆人手孔及降低日後路平管理維護經費,應該在明挖覆蓋上方共構「共同管道」,讓民生管線都能納管至共同管道中,讓市民享有鐵路地下化整體公共工程品質多元服務。同時台北捷運與台灣高鐵針對其設施沿線都有兩側禁限建辦法,為何台鐵沿線都沒有?萬一那天其他工程造成鐵路地下化設施毀損,鐵道局要如何向全民交代?

隨著醫學進步,民眾開刀後影響範圍與疤痕日益縮小,甚至無痕。難道台灣工程界只會把同樣工程影響範圍越搞越大?這不符民眾常識與期待,更非工程科技發展常規。台灣公共工程推動唯有更透明,重視公共工程各界溝通過程,才能避免「南鐵」工程悲歌一再上演。民選政治人物要讓公共建設兼顧土地正義與民主價值,而非速成與政績假象。











把所有雞蛋都給川普?


2020-10-14 04:02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進入倒數階段,看樣子拜登是穩操勝券了。一旦這就是選舉結果,台灣可能會是第一個受害者。

我每天留意多種國際媒體,歐美與日本主流輿論都認為拜登遠比川普適任總統。直到看了台灣媒體,才赫然發現不少質疑拜登失智的報導,讀者留言顯示附和者眾。拜登的健康這麼差?就我個人所見,他在受訪與演講上的表現可圈可點。

這些台灣報導基本上都源自川普的喉舌福斯新聞。它們酷愛黑拜素材,福斯沒有的話,索性自己編。從這些台媒主要親綠看來,不難猜出動機何在:希望川普連任,因為他愛台灣,拜登則是親北京的壞蛋。

這種黑白思維幼稚至極。友台的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在回憶錄中推測第二任的川普會繼出賣庫德人後背棄台灣。多數國人硬是不信,包括政府高層在內。正因為高層無知昏聵,所以決策也荒誕不經。

開放美豬進口就是例子:美衛生部長阿查爾才離去不久,蔡政府就宣布開放美豬。眾所周知,原因出在美國壓力,但是,精確地說,川普政府才是源頭。選戰正酣,川普團隊為了挽救頹勢而使出渾身解數,冀望湊足選舉人票。逼台灣進口美豬便是法寶之一。

內布拉斯加是農牧州,州長(共和黨)在蔡政府拍板後隨即發文感謝。這州人口不多,根據CNN的上月初報導,卻可能是決定選戰輸贏的最關鍵搖擺州!川普只要在這州拿到足夠的普選票,就可能囊括五張選舉人票。平分秋色時,這將是關鍵。

換句話說,蔡政府在強力介入美國大選!如果真能強化美國的防衛意願,台灣人多吞瘦肉精其實無妨。然而:蔡英文給川普做足人情,美國農牧業者只會感謝共和黨。當勝選的是拜登時,他會感謝我們捨命挺美國業者嗎?進口美豬的承諾好歹應該留給新總統當大禮,往後四年的台美關係也可能獲益。山姆叔叔給蔡英文的壓力誠然沉重,但這正是對領導者的考驗。艾森豪曾經強烈要求棄守金馬,蔣介石還是不為所動,當面嚴拒來訪的國務卿杜勒斯。

過分寄望於美國某位總統是危險幻想。擔任過艾森豪副手的尼克森曾經是反共強人,也訪問過台灣。他當上總統之後卻轉而與北京握手言歡,把我們棄如敝屣。雷根也曾經極力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上任後卻簽訂八一七公報。再談遠一點蔣介石在民國37年(一九四八年)支持杜威,結果杜魯門當選,導致南京政府處境雪上加霜

美國總統把美國,甚至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川普上台後,蔡政府卻一面倒向這個人。特別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台灣簡直就是他的馬前卒。川老大利用我們當抗中棋子,蔡政府也樂當急先鋒;眼中只見川普,把所有雞蛋都交給他。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把狐假虎威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接下來的第二幕呢?

本期經濟學人認為一旦對岸發動攻擊,美國可能會袖手不管,因為無法承受航空母艦被擊沉或是洛杉磯被摧毀的代價。這份雜誌一貫親台灣、也親民進黨,所言顯然不是在與習大大隔海唱和。面對白宮易主以及大陸經濟復甦速度全球最快的新局面,台灣人恐怕要準備冷鋒來襲了。










美中軍事記分卡 顯示台海結局


2020-10-14 04:04  聯合報 /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


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達爾德八日在《芝加哥論壇報》撰文指出,無論北京和台北雙方,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無論是通過武力還是宣布獨立。達爾德表示根據蘭德公司劇本,「美國會輸到脫褲子(gets its ass handed to it)」。

達爾德所謂的蘭德公司劇本實際上是指該公司十四位專家執筆的長達四百頁報告「美中軍事記分卡」(The US-China Military Scorecard),聽起來很像管理大師卡普蘭的平衡記分卡。軍事記分卡號稱十張其實只有九張,最後一張不是卡是核打擊的自信心分析。每張卡說明美中在某個特定作戰領域的相對實力,這些領域是空軍、海軍、太空、網路、以及核武等。

記分卡是一個以七年為間隔的時間系列比較(民國85、92、99、106年 (一九九六、二○○三、二○一○和二○一七年)),並用五種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比較等級。所謂優勢是指一方能在一定時間內(數周)達到主要目標。

蘭德公司的記分卡說明在台海疆域內美國優勢逐漸在消失;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九張卡中美國有六張優勢卡,民國92年(二○○三年)只剩下四張。到了民國106年(二○一七年)美國優勢只剩三張(網路作戰、打擊解放軍艦隊及飛彈攻擊中國基地),但對台灣局勢最關鍵的兩張卡美國甘拜下風:一張是一號記分卡(解放軍攻擊空軍基地的能力)另一張是五號卡(解放軍反水面作戰能力)。達爾德的憂心不止於此,他更注意到蘭德記分卡只到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最近三年對美方更不利的比較並未納入。

美中軍事記分卡引起了兩項重大衝擊:一個是對禁忌的衝擊,長期以來軍方最不願面對的民間問題「能守幾周」,記分卡完全可以揭蓋並給出答案。另一個重大衝擊是戰爭曲線的移動。四十多年前法國數學家托姆的「突變論」改變了戰爭預測的規範,隨後齊曼構造了「威脅與代價」的二元模型更為一般人預言戰爭找到科學根據。

齊曼說戰爭的蹺蹺板一頭是威脅,比如軍備預算和軍事基地,另一頭是代價,比如死亡的人數和資源的破壞;如果戰爭的威脅變大戰爭爆發的幾率將增加,相反如果戰爭的代價加大則和平的幾率將加大。比較複雜的情況是如果戰爭的威脅和戰爭的代價同時加大,會怎樣呢?齊曼說情況會突變,一個偶然的因素可以招致狼煙四起,或者一個偶然的因素使千鈞一髮的戰爭化干戈為玉帛。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美蘇的古巴飛彈危機不就是這樣嗎?

記分卡的增加表示戰爭代價的相對減少使曲線向戰爭側移動,因此蘭德公司的美中軍事記分卡暗示我們台海戰爭的可能性在升高,美軍失利的機會也在升高。在這種大環境下台灣為什麼要不斷地全面地向美國傾斜呢?孫子兵法形篇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教召「大鍋炒」…後備應是時時動員


2020-10-14 04:00  聯合報 /   張博智/退役上校(高雄市)
國防部決定將後備教召編管八年的年限解禁,研議延長為退伍12至17年範圍內未除役的後備軍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隊訓練常以大鍋炒為忌,但教召卻是最典型的大鍋炒」:人員眾多、素質參差、按表操課、虛應故事、形式而已淺見以為,後備教召只是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卻收效甚微

前述不是指責幹部怠忽失職,實乃教召型態與實施方式僵化所致,趁此各界關注之際,國防部正好加以興革,而其總以合理可行實效為要。

民國百年,陸軍步訓部曾以「百人老兵刺槍術」做為慶典之操演項目。當時,係由幹部運用親情「動員」父老兄長共襄盛舉。雖然集訓僅有數小時,但賴群策群力眾志成城,圓滿達成任務,頗受佳評。個人有幸受當時指揮官潘中將之邀請,協助教練(大家戲稱我是「民團總教頭」);事後,不少參與的老兵頻頻追問:總教頭,何時再來一次刺槍術操演?可見老兵因為參與任務而增進自信與榮譽。

有鑑於此,我曾撰文建議:老兵刺槍術操演可以納入教召集訓重點,或以刺槍術操演為名實施教召,不但師出有名,也能提升訓練質量、增強操演成效、產生典範遷移效應。我本以為會對主管後備動員之機關有所啟發而採取相應興革,然則不見任何回應與作為。

做好後備動員,不獨寓兵於民,更能增強全民皆兵的國防憂患意識。只是,即使提高教召訓量與密度,甚且延長訓練時長為十四日,教召仍屬於一時性,訓效不高、效果也難以保持,更可議是此舉必將付出極高社會成本,衝擊性大。若能調整作法,諸如:結合在地組成建國防戰技團,鼓勵後備軍人平時參與訓練;舉辦後備軍人軍事職能專長持續研習複習考證;舉辦後備軍人體能戰技運動會,提倡尚武精神,蔚為鍛鍊風氣……,凡此種種,都可以分區舉辦、機動調整、彈性實施、經常複訓、鼓勵參與,並能達到寓兵於民、藏兵於民,厚實後備戰力的預期目標。

後備不該只是一時的教召,而應是時時的動員。如何化整為零、在地生根、多元參與、為戰而訓……,符合「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的要求,應有新思維才有新作為。











重稅課炒房不當利得 政府敢嗎?


2020-10-14 04:00  聯合報 /   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南投市)
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在立院財委會回應立委質詢房市問題。 記者曾原信/攝影


房市過熱、官員示警」,是聯合報昨日頭版新聞標題。其實,長期低利率,游資過剩,又缺乏投資管道,不動產成為疏洪道,房市早就過熱。富者靠不動產致富,貧者無立錐之地,貧富兩極日益擴大,可是多年來看不到政府任何有效作為。

財政部蘇部長擬採「選擇性信用管制」,降低貸款成數及提高貸款利率。坦白說,成效有限,因為以往實施過。由於貧富不均,富人不缺資金,更多的假性需求,自然出現更多供給。

筆者任職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位於台中市黎明新村,退休後仍常前往台中市區觀察房市,看到房價節節高漲,但入夜大樓開燈率極低,因買進轉單就賺幾百萬,賣不出也無妨,貸款利率極低。另一方面,建設公司每年推案不斷,偶見報導有的一年可賺一個股本。

更致命的是,為了充實國庫,國有土地設定地上權拍賣價屢創新高,地方政府則靠賣地平衡預算,墊高的土地持有成本,自然轉嫁給購屋者。但有能力的買家也別高興,買房不是吃頓飯,常見「虛坪」與「實坪」落差甚大,曾到台中某豪宅參觀,權狀七十幾坪,扣除兩個車位及公共設施,屋內空間小到無法想像。

所以,內政部政次花敬群表示,離譜虛坪該改善,原則上是正確,但花隨後在臉書發表長篇大論說,「虛坪」與「實坪」本質並不複雜,花長期在學界,說理可以,可是這些專業術語,豈是購屋者所能理解,這也是不動產買賣爭議多的主因。

自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夏夜「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運動,至今整整卅一年,如今炒房由北而南擴散,但國民所得停滯,常民終其一生,幸運覓得小房,卻是房貸一生相對的,全台空屋率長期在廿%,還不計入建商手中尚未去化的大量餘屋,顯示炒房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

追本溯源,持有成本太低,政府的不作為,助長炒房,如對兩房以上課予重稅,空地重課空地稅,徹底稅去囤積不動產的不當利得。但,政府敢嗎?


施振榮/數位時代音樂著作權應有新思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數位時代音樂著作權應有新思維
◆  葉銀華/建立公益檢舉制度的必要性
◆  趙春山/國慶演說談兩岸:有決心踏出穩健一步

◆  楊志良/人類能否超脫?
◆  馬凱/凝神諦聽巨變逼近的腳步
◆  洪蘭/年輕時不流的汗 年老時變淚流出
◆  盛治仁/祝美國民主早日康復
◆  周行一/川普的病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  方祖涵/職業棒球與大法官

◆  王健壯/當大法官變成轉型正義對象
◆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  王文華/要想到多細,才能賺26億美元?
◆  陳立恆/瘋狂的算計.真實的苦難






施振榮/數位時代音樂著作權應有新思維


2020-10-14 03:40  聯合報 /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呼籲對音樂著作權的權利金應建立起新機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數位時代來臨,消費者對數位音樂的接受度日漸攀升,傳統透過唱片行購買 CD 的消費行為,也逐漸轉移到透過網路線上收聽音樂,讓數位音樂消費巿場蓬勃發展。

在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已改變下,對於音樂著作權的收費機制,我認為未來也應該要有新的思維,應和原本的收費機制有所不同。尤其以往公播權的授權金主要來自電視台與廣播電台,個人消費者則來自唱片、CD銷售的權利金,但在網路時代,這些傳統的音樂通路都將式微。

如果只用舊思維來收取音樂著作權的權利金,一方面傳統通路在逐漸式微下,能收到的權利金將慢慢減少,加上網路無所不在,未來與消費者之間的侵權糾紛將會增多,著作權人要在網路上抓侵權也將疲於奔命。

在數位時代,音樂著作權的權利金應有不同的來源與形式,要思考如何才能對著作權有所保障,同時也要方便消費者,才能共創雙贏。王道的精神就在於要創造價值並追求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打造一個可以永續的產業生態,所有利害相關者都會是贏家。

因此,我呼籲要建立音樂著作權的新收費機制,擁有音樂著作權者也要及早改變思維,超前部署,改以消費者點閱收聽的次數來收費,而非一次就要求要收取一年一筆定額的費用,如此才能建構一個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新機制,也讓居中推廣音樂者才有誘因。

新機制雖然初期音樂著作權的權利金收得較少,但如果音樂受到消費者歡迎,長期算總帳不見得不划算。但如果沒有建構新機制,對參與居中推廣音樂的加值者來說,會入不敷出,加上初期對巿場沒把握,反而沒有誘因來加值創作或推廣音樂,成為參與推廣音樂的瓶頸,長期將造成音樂巿場萎縮。

音樂就是要愈廣為流傳,愈多人喜歡,所能創造的價值就愈高,如果受制於一次要預收一整年的權利金,造成推廣不易,沒人有誘因去推廣時,反而會讓許多好的音樂逐漸由巿場中消失,也收不到權利金,這反而對著作權擁有者不利,消費者也聽不到好音樂,造成雙輸的局面。

因此,我特別呼籲對音樂著作權的權利金應建立起新機制,透過計算消費者的點閱收聽次數,來參與各種收入分配的分潤機制,如此有意推廣音樂巿場的人,方能突破現有著作權權利金的瓶頸,建立一個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音樂新生態,可以將音樂巿場愈滾愈大。

台灣數位音樂巿場發展至今,已有許多人投入很多的努力,希望能建立一個健全的產業生態,不過目前發展還不是很理想,期待經濟部智財局及文化部等有關單位,能邀集包括音樂創作者、音樂版權管理者、重製加值者、消費者代表一同集思廣益,討論建構一個可以共創價值的新機制,並參考國際上現有的模式,為台灣數位音樂的未來建立一個對的機制,以促進產業生態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