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051/web/◆ 聯合報社論/敵意上升,兩岸抓不完業餘情報員
◆ 聯合報黑白集/誰遮了監察院的陽光
◆ 經濟日報社論/大國外交角力下台灣自處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大國外交角力下台灣自處之道
2020-10-14 02:2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在東京召開的美、日、澳、印度四國外長會議上周落幕,雖然對於未來沒有提出具體的聲明,但四國外長親自出席會議,本身就已經具有四國結盟的意義。其對亞太地區未來經濟結構將帶來重要影響,必須重視。
這個會議被簡稱為「四國聯盟」(Quad),去年才成形並舉行第一次部長會議。「四國聯盟」據稱是川普政府唯一重視的國際聯盟。事實上,四國聯盟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在川普上任前就提出的概念,當時有一個更炫的名稱,叫做「民主鑽石同盟」,因為在地圖上美、日、印、澳用直線連接,就會畫出一個鑽石圖形。被這個民主鑽石包圍在中間者,當然就是中國。
由此可看出,鑽石同盟也好,四國聯盟也罷,發起的主要目的即在於聯合主要民主國家共同對抗中國的崛起,可被視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點。其中日、澳是美國長期忠實盟友可以理解,比較特別的是印度。印度長期以來都是國際「不結盟運動」的重要成員,但近年似有轉變的跡象,特別是今年來印中邊境糾紛演變成經濟抵制,加上印度看到接手世界工廠地位的契機,遂成為美國「志同道合」的夥伴。
據此歸納,四國聯盟成立的第一個目的,即在於以結盟對抗專制集權國家的外交、政治及軍事威脅。第二,四國各自具備美國推動新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條件。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製造業重鎮;澳洲是主要原物料供應者(例如稀土產量僅次於中國),而印度不但內需市場巨大,更是下一個「世界工廠」的熱門選項。因而經濟抗中亦屬四國聯盟的重點任務,更是美國「經濟繁榮網路」(EPN)的核心。
事實上,除聯盟全體會議外,四國彼此間也動作頻頻。美、日、澳在民國108年(2019年)組成「三國基礎建設夥伴」聯盟,共同推動在東南亞、南太平洋等區域的基建與能源建設,跟「一帶一路」互別苗頭的意味濃厚。此外,今年8月日本也與澳、印度宣布推動「三國供應鏈韌性計畫」,預計要在11月提出具體規劃,而且不諱言是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為目標。至於在雙邊關係上,澳洲印度今年宣布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日印達成「軍需物資及服務互助協定」,好不熱鬧。甚至有傳言指出美國有意以四國安全對話為基礎,推動亞洲版的北約(NATO)軍事聯盟。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上周以地主身分出席東京會議;至於美國,目前看來四國聯盟也很符合民主黨拜登「結合盟邦、共同抗中」的政策主張,加上四國聯盟運作具彈性可隨時調整方向,因而各國政治可能變局對四國聯盟的繼續運作並無立即影響。
四國聯盟一貫的主張,就是要擴大規模,納入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今年以來台美互動持續升溫,從 EPN 到上周宣布的基建能源融資夥伴,對台灣都有正面意義,符合四國聯盟的推動重點。在考量台日關係也不差的情況下,未來藉由美日搭橋,台灣有很高的機會逐步與四國聯盟建立連結,搭上下一波區域整合及網絡的列車。果真如此,既提升我國與美、日雙邊經貿關係,又與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高度吻合,更有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效果,應該是利大於弊。
但火車出軌多在換軌之處,在興奮之餘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一是「莫忘初衷」,亦即各國加入目的各有不同而且瞬息萬變,我們要拿穩參與原則,才不會隨各國擺布而失去立場。第二是以經濟發展為依歸,無需強調抗中性質。對於此點,由於聯盟四國中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因而除美國外,其餘三國都始終不曾直接說出「中國」這個關鍵字,值得參考。最後應多搭橋讓民間企業打先鋒,降低過多的政治性參與,才能降低效益背後的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誰遮了監察院的陽光
2020-10-14 01:3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議員羅智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遭監院指控,他名下四筆政治獻金「查無此人」,若涉申報不實,最高可罰一百廿萬元。小強找不到捐款者作證,認為是監院錦衣衛找碴,被綠營譏反應過度。豈料事態大逆轉,有人吹哨,點名戶政系統藏有「資料黑洞」,真相被坑了。
羅智強遇貴人指路,從北市民政局系統找出捐款人。捐款者在北市有戶有人,內政部卻查不到,如此離奇,不該怪小強指控監院構陷。一直到花媽被扣上東廠大帽,官員才推稱戶政系統有問題。
監院稱資料來自內政部,內政部推說監院只申請線上查詢,未包含電腦化前戶籍系統,故查不到先前遷出國外的人口資料。官員辯稱新舊系統沒銜接,怪的是,內政部讓廉政機制嵌著資料黑洞,像捕獸器一樣;在野黨人遇害,它還冷眼旁觀呢!
從機率說,兩萬多名候選人抽檢三百人,羅智強中籤,只能說運氣好。但他八萬多筆小額捐款,僅四筆資料不符,全都寄身舊系統,這巧合學問頗深。一萬元以下小錢,若依法改為匿名捐款,便可免罰;偏偏小強太頑強,不甘變成俎上肉。
戶役政電子化逾廿年,竟有化外之地,機關重重,不僅斲傷監院申報系統公正性,連帶選舉名冊也染疑雲。陳菊若覺無辜,趕緊清理門戶,查明是誰擋了陽光,布此政治黑洞。
聯合報社論/敵意上升,兩岸抓不完業餘情報員
2020-10-14 01: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灣間諜竊密案涉案關係人屏東縣枋寮鄉政顧問李孟居。 圖/擷取自央視
我雙十國慶剛過,大陸中央電視台即報導中共近期破獲數百起台灣間諜竊密案的消息,央視並製作三集之系列專題,要求相關部門人員收看。從首二集播出的「台諜案」看,一是任屏東枋寮「鄉政顧問」的台商李孟居,因去年八月在深圳拍攝解放軍集結照片被捕;一是在捷克查理大學任教的鄭宇欽,他被控為我國安局工作,在大陸及捷克吸收大陸人員為其蒐集情報。
觀察李孟居和鄭宇欽的「自白」內容,兩人皆非正式或專業之情報工作者,而屬業餘客串或義勇性質。鄭宇欽坦承,十多年來收受過國安系統給予的兩百多萬元酬勞;李孟居則是為了莫名所以的援港「任務」,糊裡糊塗被當成台諜逮捕。值得注意的是,兩人的自白,都遭到其台灣關係人的否認。聘李孟居為「鄉政顧問」的鄉長陳亞麟,堅決否認叫李孟居去香港聲援「反送中」;鄭宇欽自稱是民進黨前主席卓榮泰的昔日助理,卓榮泰則否認認識他。
這就是業餘情報工作者的悲哀。他們或許滿腔熱血,卻未曾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就要倉卒上陣工作,甚至連自己的任務目標或底線也搞不清楚。而他們要面對的,卻是一個法治界線不明、而政治敵意高漲的政權,因而隨時可能因情勢變化而遭到逮捕關押,被扣上他們無法承受的罪名。央視以「強迫自白」的方式讓李孟居和鄭宇欽坦承犯行,當然有違文明法治;但他們在台友人滿口的否認撇清,不也有違政治道義?
以李孟居案為例,他之所以被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具有「台灣聯合國促進會」理事身分,而這個團體正是中共認定的「台獨組織」,因此為中共所不容。至於聘他為枋寮鄉政顧問的陳亞麟,曾任游錫堃幕僚,也同為台灣聯合國促進會成員。陳亞麟去年要李孟居去香港聲援反送中,並拍攝了一批共軍集結相片,自己卻跑去印尼,結果害李孟居被捕。這樣的鄉長,到底心裡在想什麼?
這次大陸國安機關宣稱破獲台諜的民國109年(二○二○)「迅雷行動」,被認為是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雷霆行動」的續集。兩年前的「雷霆行動」,也宣稱破獲百餘起台諜案,包括女間諜「色誘」陸生等,旨在加強一般大陸民眾的心防。但嚴格而論,今年已曝光的李孟居或鄭宇欽都只是「小咖」,算不上間諜案的鯨魚。李孟居自稱「被騙」,顯示他的糊塗;鄭宇欽則供稱十四年來向軍情部門收取二七六萬元酬勞,若屬實,可見他身價很低,算不上太有價值的間諜,其實也不值得央視如此大肆宣傳。
問題是,人們如果覺得李孟居和鄭宇欽只是「蝦米級」的間諜,別忘了台灣辦過的周泓旭「陸生共諜案」,此人頭腦不清地要去策反我國外交官結果反使自己被告發,案情也是類似的等級。最後,周泓旭被依《國安法》「為大陸黨公務機關發展組織未遂」判刑一年兩個月定讞;蔡政府沒對他太文明,至今不讓他離境。
更值得注意的,則是被中共稱為「詐騙犯」卻以共諜身分在澳洲投誠的王立強,曾供出自己是聽命於中國創新投資負責人向心夫婦,使得兩人被限制出境。此案若確有其事,那才是務必偵破的鯨魚大案。但轉眼即將一年,包括承租向心夫婦豪宅的港籍和陸籍男子都改列被告,北檢卻仍未查出具體線索,因此近日再申請延長他們的出境管制。這樣的偵辦效率,到底卡在什麼因素?
兩岸敵意不斷上升,雙方卻只能抓一些很外圍的情報工作者充數,這連自我交代都嫌太弱,也就難怪說服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