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攜手治空汙 創造互利共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的「長輩」該放手了
.聯合報黑白集/管爺少寫兩次「莫須有」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攜手治空汙 創造互利共贏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攜手治空汙 創造互利共贏


2018-01-28 00: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幾年,大陸與台灣都面臨了嚴重的霾害問題,特別是台灣中南部及大陸北方及大都會。台灣為了空汙來源爭議不斷,是來自境外?還是國內?在國內是燃煤電廠?還是其他汙染源?而防治汙染是否會對產業及經濟造成影響?
就境外來源來看,每年東北季風時就會帶來大陸的霧霾,而每當台灣空氣品質下降,一般總怪罪是中國霧霾南下所造成。然而,境外汙染僅占我國的空氣汙染的30%,另外50%來自工業排放,剩下20%則來自交通排放廢氣等。去年12月中南部環保、教育團體因不能忍受而上街抗議空汙,環保署長李應元因此表示要修空汙法,加強管制措施,像是嚴格管制工廠排放、汰換柴油車、二行程機車等。
但台灣尚未有計劃對車輛進行任何管制,特別是機車因具便利性、油費又低於使用捷運車費,造成上班族及學生捨公共交通工具,而使用機車,更是都會市中心的重要汙染源。由於交通管制,影響人民生活型態,具有高度政治性,政府不敢碰觸,只能就燃煤發電下手,造成能源政策的困擾。另外,防治空氣汙染也涉及另一層面,就是如何減少來自大陸的境外汙染,而這一點,除了有利減少台灣的空氣汙染外,其中孕含的商機更是無窮。雖然目前受限於兩岸政治環境,官方進行合作似有困難,但是兩岸可以透過兩岸企業家峰會平台,共同進行監測合作,攜手防治空氣汙染,共同開發商機,打造互利共贏模式。
大陸為防治霧霾汙染,近年環保的財政投入大幅增加,在「十二五規劃」中,除了重視水環境品質、空氣汙染、土壤環境、生態保護和監管,並對汙染物減排提出3.4兆人民幣的環境保護工程 ,「十三五規劃」特別提到要制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計畫,將城市汙染天數減少25%,加大細顆粒物汙染治理等。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投資額將超過15兆元。產業發展重點由環境汙染控制轉向環境質量改善。此外,多個環保項目將以「公私合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形式發展,如土壤修復、黑臭河整治、海綿城市建設等,將帶動數萬億投資。
大陸新的《環境保護法》 已經在2015年1月1日起生效,以加強應對環境汙染問題,包括授權環保部門對造成環境嚴重汙染的設施可以查封扣押,對超標、超量排汙單位可以責令限產、停產整治,並加重違法罰則和懲處。過去,大陸在執法方面並不特別嚴格,最近昆山等地已經加強執法,預計一般工廠必須配合投資改善汙染,也因此衍生大量的商機。
鑒於揮發有機物(VOCs)汙染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之一。治霾的根本是治理VOCs汙染。「十三五計畫」中,亦將VOC納入國家減排指標。VOC的減排治理及監測已成為各地汙染治理的一大重點。
台灣VOC防治的法源依據是空氣汙染防治法,對汙染源自動監測與連線、記錄、申報及設施設置及檢測作出規定。VOCs監測主要分三個應用領域:一是排汙企業內的排放線上監測;二是工業園區、城市環境空氣VOCs線上監測;三是監管部門、企業內部的可攜式監測。唯有將監測技術提升,產出準確有效的資料,才能引領正確方向,真正達到減排治理目標。
台灣環保單位長期致力於環境前期研究,對於不同行業別及工業區特點、排放汙染特徵因素已有完整資訊,監測技術也日臻成熟。對於VOCs的解決方案,都有豐富經驗與技術。有鑒於兩岸工業背景及產業型態具有高度的重迭性,雙方研究資訊及解決方案架構亦可套用。台灣可根據實作經驗,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甚至協助建立數據自動申報,採集數據,進行能耗分析,輔導進行節能減碳,及建設實時大數據資料庫,打造碳金融基礎。



聯合報黑白集/管爺少寫兩次「莫須有」


2018-01-27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近兩千名台大師生、校友,連署救台大,「抗議政治力介入台大,堅守大學自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遴選風波,在民進黨立委指控管中閔論文抄襲後,已升級為「人格謀殺」行動。管中閔的回應從「I am fine」到「莫須有」,言簡而沉痛。
讓管中閔發出「莫須有」浩嘆的,其實何止綠委柯建銘、張廖萬堅、蘇巧慧等人;特定媒體與部分學者對他發出的「人格謀殺金牌」,一點也不更少。儘管台大「研究誠信辦公室」已認定管中閔並無抄襲,但政治抹黑目的已經達成。
綠委指控管中閔抄襲後,各方其實很快就根據論文註解及時間序,查出其實是學生引用管手稿的烏龍爆料。但張廖萬堅卻惡意隱匿事實,若干綠媒也跟著打烏賊戰,助長流言四竄。
媒體若稍有新聞道德和專業,並稍作查證,怎可能如打字機般照錄綠委指控?又豈能在真相大白後仍繼續當傳聲筒,並配合加演「傳教育部官員指應重開遴選委員會」的戲碼。
更有甚者,有學者嗅出指控抄襲的風向不對,立刻轉戰「手稿」能否成為論文資料來模糊焦點,並就擔任獨董應否揭露吹毛求疵,卻無視政治之手伸入台大校園的事實?不問黑白至此,顯示的正是政治立場蒙蔽了學術良知。
也別忘了,號稱良心企業的食品大廠總經理兼台大校友,口稱台大有包容,卻又雞腸鳥肚地跟著丟石頭。難道企業高層竟不知獨董與一般董事之別?
所以,管爺還真是客氣了。他應該貼文「莫須有、莫須有、莫須有」;因為栽贓太多,所以至少要說三次!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的「長輩」該放手了


2018-01-27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檯面上的菁英,或是世家子弟,或是派系傳人,鮮見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台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蔣萬安宣布不參選台北市長後,國民黨內有人錯愕、有人震驚,甚至有黨務主管「難過得食不下咽」。國民黨的成敗其實不在蔣萬安參選與否,關鍵在黨內要能一改因循作風,正視自己的亡黨危機,並以開闊瞻矚面對社會急速變換的現實。否則,若繼續抱持著茍且喪志的心態,想要重返執政,只怕難有所成。
國民黨當然不是沒有人才。但放眼望去,檯面上所謂的藍營菁英,或是世家子弟,或是派系傳人,鮮見如吳敦義當年般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台青」,更缺乏如鄭文燦、林佳龍般屢敗屢戰仍堅守基層的地方耕耘者。也因此,每到縣市長選舉,若非天降「部長級A咖」,就是請求地方派系挑擔,卻不肯讓黨內草根青年有出頭機會。丁守中從當年以青壯立委五度意圖角逐台北市,讓國民黨磨耗廿年,如今才問「廉頗老矣,尚能戰否」,真是情何以堪?
問題不在年紀,而在心態。國民黨對選情的評估與謀略,仍停留在傳統選戰的動員評估,完全不見面對新世代選局的想像與部署。若依傳統政治評估,柯文哲當年根本沒有出線的機會,但他抓住了台北人厭惡藍綠惡鬥的心理,所以能以「白色力量」勝出。若要數政績,柯文哲的表現令人失望,他的人事管理也極為失敗,但他卻能維持人氣不墜;主要原因,在他能保持「政治素人」的語言風格,顛覆傳統政治的遊戲規則。骨子裡,柯文哲是「超保守」的政治性格,現實上他卻能屈能伸,不時迎合新世代所好的網路操作變化。這樣的選務設計,對當前國民黨只怕猶如天書,連抄襲的本事都沒有,遑論挑戰。
蔡政府執政雖然欠佳,民進黨卻早在年前就已發動了選戰的全盤布局。從立法院一系列預算、稅改等法案,全面撒錢搶票,就是要藉行政資源穩住陣腳,幫民進黨候選人找好籌碼。此外,以「轉型正義」急行軍的攻勢全面追殺國民黨,包括水利會、農漁會的組織崩解,黨產會對黨產的聲討,乃至於宣傳戰術上對國民黨的步步進逼,皆不容國民黨有喘息機會。其手段之急、之狠,要說國民黨面臨亡黨之虞並不為過。
面對這樣的全面圍堵,國民黨要打的是遷台以來最艱苦的一仗,卻嗅不出黨內有臥薪嚐膽的氣息。相反的,國民黨只能追憶當年蔣經國的政績,強調八年前馬政府上台時的表現,如怨婦般地叨唸著國民黨敗選的不公平。明明已山窮水盡到穿草鞋的景況,國民黨仍學不會蹲下來和庶民共甘苦,連遊行抗議登台,黨主席和秘書長都還穿著筆挺的白襯衫。這些習慣宮廷禮儀、鎮日說著不著邊際的政治空話、猶如活在上世紀的國民黨「長輩」,憑什麼爭到新世代的選票?
有些國民黨元老仍無法忘記舊日榮光與大權,不時要用「想從前」的標準來看待今天的政局。有些政治世家二代,都已年近花甲,選舉要進要退都還要請示長輩。這種「不讓我長大」的心態,要怎麼打選戰?國民黨已淪落到這步田地,想戰的卻攔著不給戰,能戰的卻三催四請不出馬,不肯依初選的遊戲規則走。試問,如果重演當年「換柱挺朱」劇碼,其結果是賠柱、賠朱還賠掉國民黨,划得來嗎?
當民進黨政府已判定國民黨的歷史就是「不正義」時,國民黨還要跟隨對手的步調在對方的論述裡糾纏,這只能說是愚昧。國民黨該做的,是搶回話語權,以專業攻擊對手之弱,以並提出實質的規畫召喚選民的信服。這樣的論述與規畫,絕不是沈溺在過往榮光的長輩們能做的;長輩們要懂得放手,新一代的人才才有施展身手的機會。
國民黨已一窮二白,應該放手讓年輕人出戰了。陳水扁、蔡英文都選輸過,輸不要緊,最怕的是失去拚搏的鬥志。這是國民黨必須趕緊找回來的。

名家縱論/蘇永欽:深化民主,何需防衛?\星期透視/張小虹:「大學自治」是笑話還是神話

.名家縱論/蘇永欽:深化民主,何需防衛?
.星期透視/張小虹:「大學自治」是笑話還是神話
.借鏡加州大學 高教分流自治
.珍惜朝會──僅剩的珍貴倫理課
.給堅定的總統:請先救經濟吧
.別再棒打出頭鳥 讓保守扼殺優秀
.畫中有話/與天爭水 該劃楚河漢界!
.春聯不再…我想起柬埔寨
.會有新一波亞洲貨幣戰爭潮嗎?







名家縱論/蘇永欽:深化民主,何需防衛?


2018-01-28 00:36 聯合報  蘇永欽

民進黨籍立委舉行「外患罪修法,嚴懲共諜叛台團體。誰在阻擾修法保護台灣?」記者會,王定宇嘲諷賣國家的跟賣陰宅的竟然判一樣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底立法院初審通過民進黨委員提的刑法修正案,要在外患罪原來界定的外國和敵國外,增加一個不知道如何解釋的「敵人」,根據提案者的說明,是要把現行法下無法涵攝進去的大陸政權,借用陸海空軍刑法的概念也納入成為一種外患。終止動員戡亂前的「淪陷地區」(釋字第八十五號解釋與懲治走私條例的用語),終止後的憲法增修條文已經改為中性的「大陸地區」,即使大法官第六一八號解釋開始把這個國家狀態稱之為「分治與對立」,指的也只是體制的對立而非如陸海空軍刑法所稱的「武力對峙」,蔡總統一直強調要依照憲法維持的兩岸現狀,就是這樣。在這樣清楚的憲法定位下,一旦通過此案,我不知道我們的法官要怎樣解釋這個敵人概念,既不違憲,又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但無論如何,這裡涉及的還只是「國家」保護的問題,如果用刑法的外患罪規範不當,也還有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情報工作法等可以規範,擔心刑度太低不足以嚇阻,也不是不能修法提高。開年以後又有一種新的提法,說要防衛「民主」,層次又不一樣了。防衛性民主是二次戰後德國人痛定思痛才創造出來的概念,而且就寫進憲法予以制度化。納粹黨人靠選舉上台然後一步步摧毀民主的經驗,讓德國人相信,民主不能自然免疫,必須要有憲法上的特殊設計去排除顛覆民主的可能因子,使民主不至於葬送於民主。此一防衛性民主Wehrhafte Demokratie)的理念,包括諸如政黨違憲解散、抵抗權、基本權剝奪、修憲應有界線、憲法防衛的組織及授權等制度,從一開始即備受爭議,和英美憲政主義所信仰的理念:「民主的問題只能用更多的民主來回應」,尤其背道而馳。幾乎每一種設計都內含了高度顛覆性,就以抵抗權為例,最早帶進這個觀念的尤清博士,是用在台灣還在民主化的過程,到了民主化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為了真調會要對行政部門行使調查權,又變成是政府官員對這個法定機關主張行使抵抗權了。新興民主國家更誇張的例子,是發動政變的軍人也高舉抵抗權的大旗。在在說明這類非常勉強把自然法實定化的制度,對於新興民主國家雖有極大的吸引力,卻也正因民主不夠成熟而極難操作,補藥常常會變成毒藥。
這裡我就不多談理論的問題,但仍要很清楚地說,第一,這種監督民主的制度至少也要放在憲法層次,而我們的憲法到目前為止也只引進了違憲政黨解散一個制度,另外就是大法官在第四九九號解釋創設的修憲界線,立法委員如果以為祭出防衛性民主就可以用法律創設違反民主的制度,就像用「轉型正義」的魔法,就可以把法治國的原則統統變不見一樣,那就大錯特錯了,請哪個德國老師來敲邊鼓都一樣,抽象談理念沒問題,我絕對不相信誰敢為這樣囫圇吞棗的「借鑑」背書。第二,更要不得的,是故意稀釋民主的概念,把防衛特定政治主張等同於防衛民主,而把單純持不同政治主張者,逕認為是民主的敵人。在所有統治權已經分裂的國家─不包括像西班牙、英國那樣有人要分裂的國家,民主的一方都不會把再統一或徹底獨立的選擇排除在可民主的範圍,甚至祭出防衛性民主的大帽子來恫嚇或果真動手。西德在上世紀七○年代初期為了要不要東進,幾至分裂,沒有任何人把違憲政黨的高帽丟給主張東進而可能永久喪失統一可能的社民黨,或反對東進以保留統一可能的基督教聯盟,你可以爭執東進的憲法界線,但不能否定東進的民主選擇。同樣的,三年前被南韓憲法法院判決違憲的統合進步黨,理由也不是它急著和北韓統一,而是這個已經有五個國會席次的政黨力主修憲建立類似北韓的體制,而且已有具體破壞韓國通信和儲油等基礎設施的計畫。
以我個人觀察台灣這個充滿小確幸思維的民主,已經沒有需要防衛的危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民主的深化。怎麼深化?首先就從跳出統獨這個假議題開始!中國統一或台灣獨立的主張有多虛假,現在不要說同情民進黨的客人如王丹博士,隨便問問那個路人都已經看得非常清楚。我一直以為,蔡總統會是最有條件跳出偏狹統獨爭議的領導者,逐步開始深化我們這樣淺碟無內容的民主政治,很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看到和聽到的還是虛無飄渺的「台灣價值」,而不是民主價值。我真的看不出這樣直接間接鼓動的台灣民族主義,有比對岸習近平主席宣揚的中國民族主義,高明到哪裡去。民主再不深化,會有愈來愈多人覺得它不值,那時候碰到真正危險,恐怕也沒有誰出來防衛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星期透視/張小虹:「大學自治」是笑話還是神話


2018-01-28 00:36 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

波波漫畫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面對近日一連串政治打壓,先是在個人臉書留下三個字「莫須有」,昨天又再度發文寫「大學自主是不是台灣價值?」 圖/摘自管中閔臉書




再厲害的導演,大概都無法在幾個月內連續推出兩檔大學校長遴選鬧劇,同時讓兩黨立委厚顏無恥地進行弱智競賽。
去年十月底,陽明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公布當選人名單後,不到一個月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就召開記者會,宣稱有高層施壓教育部,質疑校長當選人資格不符而要求重開遴選會。雖大學法與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白紙黑字,但國民黨黨團顯然認為陽明大學的遴選委員都是白癡笨蛋,連候選人的基本資格都不確定,就走完所有遴選程序。國民黨黨團顯然也認為全國人民也是白癡笨蛋,看不出來他們「作賊的喊抓賊」,打著反政治力介入的旗幟進行政治力介入。
兩個月後輪到民進黨黨團(外加時代力量)出手,利用立院總預算協商,對教育部提出主決議,「教育部應該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釐清疑義,否則不得進行後續聘任作業」。依憲法第一六二條「全國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機構,依法律受國家之監督」,教育部本就有權適法監督,何須政黨動用預算來「綁」校長。而所謂「疑義」,則是連最基本的法律常識與理性判斷都棄而不顧。
台大校長當選人的「獨董」身分乃公開資訊,早已報備台大核准,何來隱瞞之說。若質疑「副董選獨董」違反利益迴避,那就該回到目前遴選辦法已明定的利益迴避條款進行修訂,而不是推翻現有的「依法」選舉結果。更荒謬的則是教商合流的控訴,在大學自籌財源的壓力下,各大校長候選人哪一個不是摩拳擦掌強調自己的募款能力。若因為「曾任」獨董的身分,就「判定」將獨厚特定財團,只能說政治操作的「有罪推定」,真是何患無辭。
民進黨黨團還加碼演出,由總召以男性文化的挑釁語言公開喊話,要求台大校長當選人主動婉拒。接著更派出黨內立委烏龍爆料當選人涉及抄襲,即便台大誠信辦公室立即召開會議,確認此指控完全未達學術倫理可討論的門檻,卻已達到烏賊戰的效應,先抹黑再說。那廂的國民黨黨團也不甘示弱,幾乎是同樣人馬再度召開記者會,要求政治力退出校園,只是上一次要教育部暫緩聘任,這一次要教育部即刻聘任,只能說是翻臉如翻書。
大學從不是淨土象牙塔,問題不是政治力不要介入,是政治力從未撤離。解嚴至今所逐步推動的「大學自治」,從最早的官派校長到兩階段遴選(選出二至三人,再由教育部部長圈選)、一階段遴選(選出當選人一名,由教育部部長核定聘任),一路走來艱辛,努力朝向學術自由、行政自主、人事自治、教授治校、課程自主、學生自治邁進。
這次醜態百出的遴選鬧劇,除了再次驗證政黨惡鬥與選舉惡習外,也提供了我們一次體檢「大學自治」進程的機會,重新檢視教育部與大學的關係位階與權力配置,接下來就看「適法監督」的教育部如何接招。







借鏡加州大學 高教分流自治
2018-01-28 00:46 聯合報  王釗洪/中正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國立大學受限法規,難以轉型,教育部研擬推動法人化制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九八○年代,國際間開始公營事業民營化,台灣也及時改革,可惜「教育部大學」沒有適時變革;尤其廣設大學後,不但要經營五十個分校,還兼管近百私校。在政府緊箍咒下,都遲鈍如恐龍。教部幾成只管考試日期、甄選衝堂的「招生部」,各大學則只顧分食大鍋飯,無怪乎競爭力漸衰。

教育部宣布重啟國立大學法人化,希望大學自主。不啻是值得振奮的起步,然台灣高教如今像拋錨已久的老爺車,單法人化不足以振衰,需要提出修復藍圖,全面重修大學法。

學術價值有無形的,如創造知識、創新文化;也有有形的,如增長經濟,豐裕民生。因此,大學有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專業型等,以利各司所長。加州公立大學規模與素質堪稱世界之最,值得借鏡。

加州公立大學分為三個系統。其一為加州大學(UC);其二為加州州立大學(CSU);另一為社區學院(CCCS)。UC有十個獨立校區,係研究型,重心在學術研究及博士的培養,都在全球五十名之內;CSU屬教學型,只設學士、碩士學位。社區學院為兩年制,只授予副學士。加州系統成功之處,在於各校並不直隸州政府,而是各校依屬性分而治之。三個系統各有一個攝政委員會,例如在UC稱為Board of Regents(BOR)。

BOR成員係經州議會通過的學術領袖、社會公正人士、校友及依職掌任命的代表組成;負責十個校區校務的長遠規畫、發展、調整及與州政府的協調、折衝,督導各校區擬定募款計畫及推行,更協助各校區校長的遴選工作。

值得一提的,州政府近年用於高教經費逐降。目前UC經費只約44%來自政府,其餘自籌,是其成就頂尖關鍵。以台灣公立大學規模,應有六至八所具潛力的研究型大學可參與國際競爭。

其次,在人工智慧掛帥的知識經濟時代,需豐富跨領域知識,宜改為大一不分系,讓學生多接觸,再確立興趣與方向。是以,應取消大學甄選、口試等,改以全校性的專業「招生辦公室」負責;畢竟,大多數高中畢業生都不確知自己興趣,現今招生方法只是給申請者「表現」學習熱情而已。

再次,為落實大學自治的精神,應將校內事務的決策權回歸校務會議。校長無須授課,全力爭取資源、協調系所事務;亦不宜兼任校務會議主席,以免行政、立法角色混淆。

台灣高教到了該徹底改革時刻,否則再多「深耕、玉山」口號也是枉然。







珍惜朝會──僅剩的珍貴倫理課
2018-01-28 00:09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校園朝會的必要性,近年引發熱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朝會(週會)存廢問題再次端上檯面,假設來個投票表決,想必主張廢除者一定勝出;站在人性立場,沒有那堂集合聽訓課,學生輕鬆,師長樂得清閒,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然而,我的辦學經驗卻大異其趣。

每周一次朝會時間,是校長功能的發揮,可以跟全校學生做溝通;但傳統的做法不是流於政令宣導,就是行禮如儀的教訓叮嚀,成效往往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於是,我透過學生愛聽故事的天性,蒐集古今中外的嘉言懿行,從活化故事開端,又以發人深省結束,從學生專注的眼神看出,每則人生故事有如酵母菌似的醱酵,成為他們行為規範與處世方針,乖張荒謬的行為止跌,良善的人性也回升,哪需要灌輸大道理?

教育就是那麼單純—循循善誘,但自從課綱大幅刪修後,抽走了生活倫理與道德,抽走了學生班會,又抽走了廿分的導師時間,修身課程幾乎不見蹤影,剩下每周一次朝會,實彌足珍貴,若又被廢,學生到校除了讀課本知識之外,恐怕心靈的陶冶是空白的。

課程消長之後,令人痛心的是,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之子不務正業,到處行騙,寡廉鮮恥,多人在國外被逮被關,甚至被判死刑,惡名昭彰的行徑聞名國際,難道跟學校修身課程被漠視或刪除無關嗎?

品格是要透過學習的歷程來陶冶,若說,學校應盡的功能沒了,品德涵養不被重視,致使孩子得不到啟迪教化,不知人倫義理與行為準繩,而一再踩踏紅線或誤入歧途,豈不是「不教而弒,謂之虐」嗎?是故,大家不該以鴕鳥心態廢除效果不彰的朝會時間,而應積極尋求有效方式,如透過寫實的人生故事或感恩活動,來潛移默化學生性靈。







給堅定的總統:請先救經濟吧
2018-01-28 00:02 聯合報  翁履中/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德州)
近期兩岸交手的熱度明顯升高,M503航路之爭,已影響到數萬台商的春節返鄉,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仍強調處理兩岸關係「不要小看總統的意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片面啟用M五○三北上航線,政府用不批准部分春節包機來反制。面對日漸疏離的兩岸關係,蔡英文總統接受專訪時強調,兩岸關係和平必須要靠總統的堅定意志、政府的抗壓力和團結的人民等三項因素來達成。總統堅定表態,團結的台灣沒有不支持的道理,問題是,現在的台灣,團結嗎?總統又要如何讓台灣更團結?

認同台灣 但對兩岸議題沒共識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長期追蹤資料顯示,台灣民眾連最基本的國家認同都有不盡一致看法。蔡執政一年後,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比率,降到二○一二年來最低的五十五.三%;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上升到卅七.三%。當然,這兩種認同都代表大家心中有台灣,兩者相加後,超過九成民眾對台灣有認同,可是這種認同,卻沒有轉化為對台灣未來走向的共識。

民進黨執政 九二共識認同達七成
民進黨執政一年多來,台灣民眾看待兩岸關係態度,產生值得注意的轉變。由美國杜克大學主持的台灣安全研究,今年初公布最新民調,被問到是否支持台灣和中國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原則下進行交流,有七十%的台灣民眾贊成。

回顧這份從二○○三年就展開的年度調查,十五年來在類似問題上表示支持比率,從來沒有超過六成,去年同期調查,表達支持的比率也只有五十八%,這讓今年的數據更值得深入探究。

進一步按照年齡區分,四十歲以上民眾高達七十六%認同這概念,即使是廿到廿九歲所謂天然獨世代,也有超過四成五。另外,如問對兩岸關係未來走向,希望維持現狀選項,歷年來都穩定超過六成支持度。當分析比較發現,支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和希望「維持現狀」的比例高度相關。

九二共識成生計問題 非關政治
藍綠政治人物一看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或是「九二共識」字句,就很敏感,總把支持九二共識比率上升或是下降,當作政治議題來炒作。但對於大部分忙於生計,只想過好日子的民眾來說,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不是統獨問題,也多半不會思考這概念背後的政治意涵。政治人物們爭辯的統獨,根本不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重點;連保有「小確幸」都要靠拚命加班才能達成,民眾被問到對「九二共識」的態度,聯想到的是兩岸關係現狀能不能維持不變,以及自己的收入會不會受影響。正因為民眾想的是生活而不是政治,多數人選擇支持「九二共識」及「維持現狀」的結果,反映的其實是大家對個人經濟生活的擔心。

政府該先硬起來救經濟
蔡英文總統決定要硬起來,正面回應中國打壓,當然沒有問題。沒有人懷疑總統想要帶領台灣走出自己的路,也願意相信政府的確有抗壓力,但是,想要團結台灣民眾,產生共識,總統和政府得先回應民眾的需求,全力挽救低迷的經濟。當多數民眾都必須把他們的堅定意志,用在面對生活中的經濟壓力,請問總統,要如何讓大家無後顧之憂來挺政府呢?







別再棒打出頭鳥 讓保守扼殺優秀


2018-01-28 00:36 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好友來找我,看來心事重重,我帶她去爬山,她提到學校同仁認真努力教學,但卻受到他校莫名的中傷。「為何不能一起努力、欣賞他人的好?反而是像打地鼠般,將竄出頭的重重打下去。」我雖安慰她做好份內工作,無愧無怍即可,但仍為現在的打地鼠文化憂心。
前幾天朋友說他親戚要參加鄉長選舉,他極力阻止,我問他「為何要阻止?」他嘆口氣說,親戚的父親以前參選時,幾代家族事都被挖出來檢視,還被拿來辱罵、嘲弄,「一人參選,全家甚至全族受傷」,所以提醒親戚:「不要忘了你父親選舉時受到的傷害,難道也要讓家人受這折磨?」
朋友嘆口氣說:「我們的社會容不下優秀,看不到能力」,他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中,明哲保身之道就是保守、不出頭,不要比人強。
我問好友,長官對她被中傷看法,她苦笑說「長官也希望我不要太衝,要注意別人感受。
我驚詫地說曾看過一個跳蚤理論,提到跳蚤天生就喜歡跳;牠跳的高度是自身高度的四百倍,有人做實驗將跳蚤放在杯子裡,牠一下子就跳出杯外;後來拿玻璃蓋蓋上,跳蚤一跳就碰到玻璃蓋,一次次撞到,聰明的跳蚤就開始調整高度,在玻璃蓋下跳。
過一陣子後,拿掉玻璃蓋,居然只在杯子裡跳;一星期後,可悲的是跳蚤跳的高度,仍然只是玻璃蓋下高度,已經跳不出去了。
好友聽完,眼睛瞪大地說:「太可怕了,完全符合台灣現在的現狀,許多家長怕孩子跳太高,限制這個限制那個的,孩子被限縮得沒高度,教育制度及政府政策也常拿玻璃蓋來約束大家,讓大家都必須在玻璃蓋下調整跳躍高度,難怪公務體系人員常被詬病保守,甚或被罵太混、沒作為。」
說到這裡她有點氣憤地表示:「曾聽一個公務員說長官說一就做一,千萬別雞婆做二,萬一做錯了,吃力不討好,當時心裡還咒罵他,其實想想罵的應該是拿玻璃蓋蓋上的人呀!」
在半山腰涼亭休息時,她望向山下,無限感慨地說:「當社會瘋狂玩打地鼠遊戲,政府長官玩跳蚤實驗,我們的未來希望在哪裡?
我拍拍她的肩膀說:「你放心,地鼠會不斷竄出頭,跳蚤也不會被抓盡,還是有跳出杯外的跳蚤的。」





畫中有話/與天爭水 該劃楚河漢界!
2018-01-28 00:49 聯合報  杜建重
圖/杜建重
午後暖暖的冬陽,讓兩位棋士忍不住坐在公園裡乾枯的池塘上對奕,享受彈指之間的「楚河漢界」。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乾旱情況嚴重,約有8.5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在台灣,除北部翡翠水庫,其他水庫幾乎年年都拉出缺水警報,而缺水又是產業界抱怨的「五缺」之一,政府除了積極提升水庫蓄水量,也呼籲民眾節水,可惜效果有限。

棋士對奕,論戰僅在方寸之間,但與大自然爭搶水資源的清淤工程,卻是刻不容緩;也許人們習慣用水方便,但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變化,卻是你我不能忽視的警訊。





春聯不再…我想起柬埔寨
2018-01-28 00:13 聯合報  陸晉德/商(新竹市)
新北市狗年春聯除有「旺來福來」,還有限量5萬張的「狗來旺」方型春聯,金色部分是狗狗張口汪汪叫、紅色部分則是喜氣旺字,還請來網紅警犬「多多」代言。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多年前,春節到柬埔寨旅遊。走過市街時,有一個簡單的顏色可以讓你分辨誰是華僑。沒錯,紅色,就是中國人過年喜歡的紅色春聯。

在異鄉,最高階的,是貼了正統的對聯,像「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較次一點的,是只貼了一個字「春」或「福」;差不多已忘了漢字的華僑,只能貼一張紅紙,這表示這家還有一個紅色的記憶。在他鄉看過年的街景,有親切也有感傷,親切的是這裏還有同胞,感傷的是血緣終有褪色的一天。

小時候每年春節先父一定會上市場找人寫春聯,一貼上春聯,馬上就能感受濃濃的年味,等於是點起一盞紅火,要過年啦!

這些年我在新竹城隍廟周邊,已很少看到當眾揮毫寫春聯的桌攤了。但我還是每年絞盡腦汁構思春聯,到東門找人寫下來。

我怕像這種世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在台灣,會不會,變成柬埔寨?







會有新一波亞洲貨幣戰爭潮嗎?
2018-01-28 00:06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元指數創下2014年12月以來新低,新台幣匯率強升,上看廿八中位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台幣廿八字中位價似乎已經在望,近鄰國家貨幣政策市場也略見騷動跡象,不免引起多方關注,是否會有新一波亞洲貨幣戰爭潮再臨大挑戰出現?

川普主政一年來,接連而至的美國減稅法案、財政政策刺激擴張計畫,以及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收緊與升息行動效應,必然影響今年亞洲區域經濟金融前景,尤其特別正視強勢美元與Fed升息等政策動向影響,是跨國機構預測展望基調。

從一年來宏觀經濟角度看,今年亞洲國家資本流出壓力趨勢即將有所改變。金融海嘯危機後將近十年時間,亞洲經濟一直維持是全球成長最快速區域,跨國機構預測今年基本態勢,應該可以持續不變,會繼續吸引大量國際投資,足以有效抵消Fed升息所可能帶來的資本淨流出壓力;截至目前為止,各方顯示尚看不出有亞洲資本狂飆淨流出的變數壓力。

同時值得重視的是,亞洲地區既有累積龐大本土資金,亦沒有追逐Fed升息而湧向美國的徵候,是跨國智庫判斷今年亞洲資本不輕易移動的原因。

不過,倘若亞洲央行在今年改弦易轍轉為緊追Fed升息腳步而大幅度升息。則今年亞洲國家貨幣匯率市場,就難免有出現新一波區域貨幣戰爭可能。

一年來,先進國家貨幣政策從寬鬆轉向緊縮趨勢,轉變風潮從歐美吹向亞洲。依全世界貨幣政策循環的作用機制,已然改變;過去一整年美國Fed升息,亞洲央行幾乎沒有一個跟進,但是今天趨勢改變是,亞洲央行就將在今年跟上美國升息步伐了,南韓開了第一槍,算是第一個跟隨升息的亞洲國家。去年十一月卅日南韓央行宣布升息一碼,利率從一.二五%升至一.五%,為六年多以來首次升息。近一星期世界級智庫已預測,今年將有更多亞洲國家跟進升息。

事實上直到去年第四季初,國際間還普遍認為,亞洲國家貨幣政策或可能,繼續按兵不動或者還會持續採取量寬措施;但不到一個月,亞洲國家已然轉進跟隨全球經濟趨勢,跟上緊縮貨幣政策之路。金融專家也轉為預測: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應會在今年第一季升息,澳洲和紐西蘭亦可能稍後跟進升息,中國也會在不久之後調高短期政策利率

當然今年亞洲國家貨幣政策從寬鬆轉向緊縮,並不止受美國Fed升息影響,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更是拉抬轉變聲勢的主要促動變數。

亞洲國家貨幣兌美元之匯率水準,去年綜合併計結果,總共強彈了四至八%;面對今年主客觀變數前景展望,國際智庫專家初步研判:亞洲貨幣匯兌價位,可能出現「小跌而強漲」的新階段變動局面。

不過,跨國智庫多數預測,亞幣漲跌幅度應不至於超過上下限四%幅度,應該不至於引發亞洲區域經濟國家十年來戒懼戒慎的「亞洲貨幣戰爭潮」。祇是,對於新台幣的勁升,究會是個案式暫期現象?抑或是區域性長期趨勢?各方正在密切注視中。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葉銀華/大學生你出國進修了?
.范疇/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
.馬凱/以「萬元育兒」救「稅改」原罪
.薛承泰/人口紅利未消失,台灣還有機會嗎?
.施振榮/推動公視釋股 讓華視民營化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蘇蘅/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嚴震生/美國政治的蝴蝶效應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盛治仁/那一張阿諾睡覺照片,你也傳了嗎?
.方祖涵/沒有被遺忘的33勝投手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2018-01-27 23:49 聯合報  王健壯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日前帶著蔡英文總統(左)前往健康公宅參訪,會後兩人肩並肩一同離開。 記者許正宏/攝影



人一傲慢,就目中無人;政客一傲慢,就以為權力代表智慧,自己的意見代表了絕對之是。
蔡英文最近接受媒體訪問,以及柯建銘寫信給蔣萬安,其中內容處處顯現的就是權力的傲慢。馬英九當權時,常被人批評自我感覺良好,蔡英文執政不到兩年,卻早已超越自我感覺良好的層次,而認為自己代表了絕對之是,別人則代表絕對之非。
例如,台灣價值是什麼?不同理念或不同立場的人,一定會有不同定義,這是多元民主的必然。台灣跟中國的根本不同,就在於中國人回答中國價值是什麼時,祇能有一個定義、一個答案;而台灣人被問台灣價值是什麼時,卻可以沒有標準答案,可以盍各言爾志。
因此,當蔡英文要求柯文哲再次確認他的台灣價值是什麼時,她是以自己的台灣價值定義,以及政治正確的台灣價值定義,去質疑甚至否定柯文哲的定義。但以自己的定義去質疑或否定別人的定義,當然就是相信自己才代表絕對之是,而別人則是絕對之非。
而且,蔡英文質疑的其實並非柯文哲對台灣價值的理念內涵,而是柯文哲一以貫之的兩岸一家親主張。兩岸一家親是句廉價的統戰口號,並不等同於台灣價值,難道蔡英文要柯文哲再次確認後,說出類似「兩岸非一家也不親」或「兩岸雖要親但非一家」這樣的話,才符合她所謂的台灣價值定義?果真如此,台灣與中國的一言堂政治文化又有何異?更何況,柯文哲骨子裡之綠之獨,絲毫不遜於蔡英文之綠之獨,柯文哲雖然客氣回應「我也想知道總統的台灣價值是什麼」,但其實他內心所想的可能是「我會比妳不懂什麼是台灣價值?」
另外,蔡英文以「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總統的意志」,來強調她對自己兩岸政策的堅持,更是權力傲慢等而下之的表現。做總統的人對現階段兩岸關係,必須要有幾個基本認知:其一,兩岸關係已由熱趨冷;其二,兩岸關係越冷,對台灣越不利;其三,兩岸關係並非蔡英文一人或民進黨一黨之事;其四,內政關乎勝負成敗,兩岸卻關乎存亡;其五,兩岸既關乎存亡,總統的言行就必須謹而慎之,挑釁式的語言必須避免。
但「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總統的意志」這句話,卻充滿挑釁意味。在中南海聽到這句話的習近平會作何感想?難道他會因此而對台灣的打壓收手,對台灣的霸凌減弱,從此機艦不再逼臨台海,或者不得不接受蔡英文維持現狀的主張?這個總統的意志不能小看,那個總書記的意志又豈能小看?而且,總統的意志是靠實踐的,並非說的,說出口就是在炫己,就是傲慢使然,對兩岸關係有害無利。
至於柯建銘寫信給蔣萬安,則是強者、勝者對弱者、敗者的政治霸凌。柯建銘領軍的民進黨在國會連戰皆捷,讓他忘乎所以,在公開信中萬般指控國民黨的胡作非為,千般吹捧自己的改革正義,甚至以議會民主指導者自居,自認所作所為都是絕對之是,而國民黨卻盡是絕對之非,這樣的權力傲慢不僅獨步台灣,而且舉世罕見。
有權力的政客不但會誤以為擁有權力就擁有智慧,也經常會把權力與偉大混淆,但就像已故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說過的那句話「不必謙虛,因為你沒那麼偉大」,這句話足以為常把謙卑掛在嘴邊的蔡英文等人誡。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