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攜手治空汙 創造互利共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的「長輩」該放手了
.聯合報黑白集/管爺少寫兩次「莫須有」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攜手治空汙 創造互利共贏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攜手治空汙 創造互利共贏


2018-01-28 00: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幾年,大陸與台灣都面臨了嚴重的霾害問題,特別是台灣中南部及大陸北方及大都會。台灣為了空汙來源爭議不斷,是來自境外?還是國內?在國內是燃煤電廠?還是其他汙染源?而防治汙染是否會對產業及經濟造成影響?
就境外來源來看,每年東北季風時就會帶來大陸的霧霾,而每當台灣空氣品質下降,一般總怪罪是中國霧霾南下所造成。然而,境外汙染僅占我國的空氣汙染的30%,另外50%來自工業排放,剩下20%則來自交通排放廢氣等。去年12月中南部環保、教育團體因不能忍受而上街抗議空汙,環保署長李應元因此表示要修空汙法,加強管制措施,像是嚴格管制工廠排放、汰換柴油車、二行程機車等。
但台灣尚未有計劃對車輛進行任何管制,特別是機車因具便利性、油費又低於使用捷運車費,造成上班族及學生捨公共交通工具,而使用機車,更是都會市中心的重要汙染源。由於交通管制,影響人民生活型態,具有高度政治性,政府不敢碰觸,只能就燃煤發電下手,造成能源政策的困擾。另外,防治空氣汙染也涉及另一層面,就是如何減少來自大陸的境外汙染,而這一點,除了有利減少台灣的空氣汙染外,其中孕含的商機更是無窮。雖然目前受限於兩岸政治環境,官方進行合作似有困難,但是兩岸可以透過兩岸企業家峰會平台,共同進行監測合作,攜手防治空氣汙染,共同開發商機,打造互利共贏模式。
大陸為防治霧霾汙染,近年環保的財政投入大幅增加,在「十二五規劃」中,除了重視水環境品質、空氣汙染、土壤環境、生態保護和監管,並對汙染物減排提出3.4兆人民幣的環境保護工程 ,「十三五規劃」特別提到要制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計畫,將城市汙染天數減少25%,加大細顆粒物汙染治理等。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環保產業投資額將超過15兆元。產業發展重點由環境汙染控制轉向環境質量改善。此外,多個環保項目將以「公私合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形式發展,如土壤修復、黑臭河整治、海綿城市建設等,將帶動數萬億投資。
大陸新的《環境保護法》 已經在2015年1月1日起生效,以加強應對環境汙染問題,包括授權環保部門對造成環境嚴重汙染的設施可以查封扣押,對超標、超量排汙單位可以責令限產、停產整治,並加重違法罰則和懲處。過去,大陸在執法方面並不特別嚴格,最近昆山等地已經加強執法,預計一般工廠必須配合投資改善汙染,也因此衍生大量的商機。
鑒於揮發有機物(VOCs)汙染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之一。治霾的根本是治理VOCs汙染。「十三五計畫」中,亦將VOC納入國家減排指標。VOC的減排治理及監測已成為各地汙染治理的一大重點。
台灣VOC防治的法源依據是空氣汙染防治法,對汙染源自動監測與連線、記錄、申報及設施設置及檢測作出規定。VOCs監測主要分三個應用領域:一是排汙企業內的排放線上監測;二是工業園區、城市環境空氣VOCs線上監測;三是監管部門、企業內部的可攜式監測。唯有將監測技術提升,產出準確有效的資料,才能引領正確方向,真正達到減排治理目標。
台灣環保單位長期致力於環境前期研究,對於不同行業別及工業區特點、排放汙染特徵因素已有完整資訊,監測技術也日臻成熟。對於VOCs的解決方案,都有豐富經驗與技術。有鑒於兩岸工業背景及產業型態具有高度的重迭性,雙方研究資訊及解決方案架構亦可套用。台灣可根據實作經驗,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甚至協助建立數據自動申報,採集數據,進行能耗分析,輔導進行節能減碳,及建設實時大數據資料庫,打造碳金融基礎。



聯合報黑白集/管爺少寫兩次「莫須有」


2018-01-27 23: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近兩千名台大師生、校友,連署救台大,「抗議政治力介入台大,堅守大學自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遴選風波,在民進黨立委指控管中閔論文抄襲後,已升級為「人格謀殺」行動。管中閔的回應從「I am fine」到「莫須有」,言簡而沉痛。
讓管中閔發出「莫須有」浩嘆的,其實何止綠委柯建銘、張廖萬堅、蘇巧慧等人;特定媒體與部分學者對他發出的「人格謀殺金牌」,一點也不更少。儘管台大「研究誠信辦公室」已認定管中閔並無抄襲,但政治抹黑目的已經達成。
綠委指控管中閔抄襲後,各方其實很快就根據論文註解及時間序,查出其實是學生引用管手稿的烏龍爆料。但張廖萬堅卻惡意隱匿事實,若干綠媒也跟著打烏賊戰,助長流言四竄。
媒體若稍有新聞道德和專業,並稍作查證,怎可能如打字機般照錄綠委指控?又豈能在真相大白後仍繼續當傳聲筒,並配合加演「傳教育部官員指應重開遴選委員會」的戲碼。
更有甚者,有學者嗅出指控抄襲的風向不對,立刻轉戰「手稿」能否成為論文資料來模糊焦點,並就擔任獨董應否揭露吹毛求疵,卻無視政治之手伸入台大校園的事實?不問黑白至此,顯示的正是政治立場蒙蔽了學術良知。
也別忘了,號稱良心企業的食品大廠總經理兼台大校友,口稱台大有包容,卻又雞腸鳥肚地跟著丟石頭。難道企業高層竟不知獨董與一般董事之別?
所以,管爺還真是客氣了。他應該貼文「莫須有、莫須有、莫須有」;因為栽贓太多,所以至少要說三次!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的「長輩」該放手了


2018-01-27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檯面上的菁英,或是世家子弟,或是派系傳人,鮮見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台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蔣萬安宣布不參選台北市長後,國民黨內有人錯愕、有人震驚,甚至有黨務主管「難過得食不下咽」。國民黨的成敗其實不在蔣萬安參選與否,關鍵在黨內要能一改因循作風,正視自己的亡黨危機,並以開闊瞻矚面對社會急速變換的現實。否則,若繼續抱持著茍且喪志的心態,想要重返執政,只怕難有所成。
國民黨當然不是沒有人才。但放眼望去,檯面上所謂的藍營菁英,或是世家子弟,或是派系傳人,鮮見如吳敦義當年般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台青」,更缺乏如鄭文燦、林佳龍般屢敗屢戰仍堅守基層的地方耕耘者。也因此,每到縣市長選舉,若非天降「部長級A咖」,就是請求地方派系挑擔,卻不肯讓黨內草根青年有出頭機會。丁守中從當年以青壯立委五度意圖角逐台北市,讓國民黨磨耗廿年,如今才問「廉頗老矣,尚能戰否」,真是情何以堪?
問題不在年紀,而在心態。國民黨對選情的評估與謀略,仍停留在傳統選戰的動員評估,完全不見面對新世代選局的想像與部署。若依傳統政治評估,柯文哲當年根本沒有出線的機會,但他抓住了台北人厭惡藍綠惡鬥的心理,所以能以「白色力量」勝出。若要數政績,柯文哲的表現令人失望,他的人事管理也極為失敗,但他卻能維持人氣不墜;主要原因,在他能保持「政治素人」的語言風格,顛覆傳統政治的遊戲規則。骨子裡,柯文哲是「超保守」的政治性格,現實上他卻能屈能伸,不時迎合新世代所好的網路操作變化。這樣的選務設計,對當前國民黨只怕猶如天書,連抄襲的本事都沒有,遑論挑戰。
蔡政府執政雖然欠佳,民進黨卻早在年前就已發動了選戰的全盤布局。從立法院一系列預算、稅改等法案,全面撒錢搶票,就是要藉行政資源穩住陣腳,幫民進黨候選人找好籌碼。此外,以「轉型正義」急行軍的攻勢全面追殺國民黨,包括水利會、農漁會的組織崩解,黨產會對黨產的聲討,乃至於宣傳戰術上對國民黨的步步進逼,皆不容國民黨有喘息機會。其手段之急、之狠,要說國民黨面臨亡黨之虞並不為過。
面對這樣的全面圍堵,國民黨要打的是遷台以來最艱苦的一仗,卻嗅不出黨內有臥薪嚐膽的氣息。相反的,國民黨只能追憶當年蔣經國的政績,強調八年前馬政府上台時的表現,如怨婦般地叨唸著國民黨敗選的不公平。明明已山窮水盡到穿草鞋的景況,國民黨仍學不會蹲下來和庶民共甘苦,連遊行抗議登台,黨主席和秘書長都還穿著筆挺的白襯衫。這些習慣宮廷禮儀、鎮日說著不著邊際的政治空話、猶如活在上世紀的國民黨「長輩」,憑什麼爭到新世代的選票?
有些國民黨元老仍無法忘記舊日榮光與大權,不時要用「想從前」的標準來看待今天的政局。有些政治世家二代,都已年近花甲,選舉要進要退都還要請示長輩。這種「不讓我長大」的心態,要怎麼打選戰?國民黨已淪落到這步田地,想戰的卻攔著不給戰,能戰的卻三催四請不出馬,不肯依初選的遊戲規則走。試問,如果重演當年「換柱挺朱」劇碼,其結果是賠柱、賠朱還賠掉國民黨,划得來嗎?
當民進黨政府已判定國民黨的歷史就是「不正義」時,國民黨還要跟隨對手的步調在對方的論述裡糾纏,這只能說是愚昧。國民黨該做的,是搶回話語權,以專業攻擊對手之弱,以並提出實質的規畫召喚選民的信服。這樣的論述與規畫,絕不是沈溺在過往榮光的長輩們能做的;長輩們要懂得放手,新一代的人才才有施展身手的機會。
國民黨已一窮二白,應該放手讓年輕人出戰了。陳水扁、蔡英文都選輸過,輸不要緊,最怕的是失去拚搏的鬥志。這是國民黨必須趕緊找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