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亮眼 仍藏四大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疫苗是救命工具,卻變成爭權奪利武器
◆  聯合報黑白集/阿中應悔開「地圖炮」
◆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亮眼 仍藏四大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亮眼 仍藏四大隱憂


2022-09-17 03:00  經濟日報/   社論
財政部。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近日公布前八月稅收統計,全國稅收高達2兆2,608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率高達17%。還有七個稅目累計稅收也創同期新高包含國稅中央稅)的營所稅因110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幅成長而達7,305億元,成長58%、綜所稅因盈餘分配及房地合一所得稅增加而達5,187億元,成長32%、營業稅因進口能源、電子零組件等稅額成長而達3,476億元,成長9%,加上關稅、遺產稅,以及地方稅的房屋稅、牌照稅等都創高。

負成長的稅目,除了因汽、柴油貨物稅調降及進口車輛減少,導致貨物稅衰退20%,另因徵起件數減少而衰退9%的土增稅之外,最特別的是證券交易稅,去年稅收創歷史新高達2,754億元,今年以來因台股量能受通膨、升息、美議長來台等負面因素衝擊,已經連八個月負成長,前八月累計證交稅1,235億元,還不到去年整年稅收的45%年減717億元,為史上最大減量,衰退高達37%,也是自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網路泡沫以來最大減幅。

展望未來稅收,在上半年上市櫃公司營收成長下,9月的營所稅暫繳稅款可望較去年成長;綜所稅扣繳受惠於基本工資調漲、產業調薪,也有助於稅收成長;最後地價稅也將於11月開徵,因各地方政府都有調高公告地價,可望增加地方稅收。而截至8月總稅收實徵淨額占累計分配預算數123%,代表已經比預算數超徵甚多,占全年預算2兆7,242億元比率為83%,在三項稅收挹注下,全年總稅收仍可望超過預算目標。

上述的稅收成長率與淨收數,雖然創同期新高,但也藏有一些隱憂,值得關注。一是中央政府賦稅收入(不含統籌分配稅款)實徵淨額1兆6,5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700億元(成長19.6%),加上中央特種基金(金融業營業稅、健康福利捐、長照基金等)852億元(成長12%),中央稅收實際數高達1兆7,362億元。而地方政府稅收(含統籌分配稅款)實徵淨額5,2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56億元(9.5%)。地方稅收占全國稅收的比重本來就小,稅基的所得彈性又比國稅小,成長率大多為個位數,遠低於中央的重大稅目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成長率平均達30%以上),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稅課收入的垂直失衡嚴重,中央應將國稅增加分成給地方政府。

其次,稅基是依照名目所得或價值課徵,因此今年稅收的成長有一大部分來自於物價上漲,亦即有一部分是人民繳了「通貨膨脹稅」,增加了納稅人的實質稅負。營業稅、貨物稅、關稅等稅目當也有物價指數連動機制,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三是財政部的綜所稅核定數和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但稅制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的貢獻(雪中送炭)微不足道,也就是稅收愈多,卻對中產階級以下者更不公平。財政部應檢討並改革稅制,對於許多針對高科技產業、高所得財富階級的租稅減免或分離課稅,大多是錦上添花,應予減少或廢止。

四是近年稅收都大幅成長,讓政府可能誤以為財政狀況穩健,而敢於擴增支出,最後可能導致財政的反轉惡化。以112年度的中央總預算為例,歲出暴增4,680億元成長高達21%,幾乎等於110年稅收暴增的4,755億元;而中央政府的歲入樂觀估列成長13%,可能因為今年航運業、半導體產業、金融業獲利大幅減少,股市量能、企業投資和民間消費轉趨衰退,稅收難以明顯成長,則明年的實際收支差短恐怕會超過 2,000 億以上,極可能成為財政惡化的開端。中央政府應當居安思危,遵守財政紀律,適度節制支出與舉債,財政才能永續健全。










聯合報黑白集/阿中應悔開「地圖炮」


2022-09-17 03:41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參選人陳時中自投入選戰人設多變,卻頻出錯,淪為「偷窺中」、「盜圖中」。圖/截自陳時中YouTube



開地圖炮」是網路流行語,意指一竿子打翻一整船,同時挑釁所有人。當年慈禧太后對各國宣戰,約莫如此;而近日台灣政壇,陳時中亦然。

剛爬出「廁所偷窺」的自掘陷阱,陳時中吃滷肉飯的一則貼文,又被發現盜用他人照片。此時有網紅跳出來幫腔,攻擊對方是「韓柯粉」,說何不私下告知,卻公開留言影響選情。作賊還嘴硬的行為,也讓競選團隊道歉得更辛苦。

更慘的是,面對去年阻擋慈濟購買疫苗之爭,幾位媒體「大姐大」極限護航。有人批說「鴻海、台積電都沒抱怨」,有人大開地圖炮,譴責證嚴法師不該稱「上人」,還在專訪阿中時大發雌威,指慈濟是「中共自己人」。這還沒了,呂秀蓮和工商協進會都跳出來,說皆曾擬捐疫苗遭拒。陳時中口才再好,也說不清了。

擅於操作網路的蔡政府,如今儼然成了過街老鼠。究其原因,一是養蠱貽患,長期對這些網紅、媒體人驕寵甚至餵養,早就讓打手們嗜血又膨脹,見到「敵人」就卯起來亂開槍。更深層原因是,這些媒體網紅最大利益,是創造聲量凸顯自己,至於幫阿中累積的是正分還是負分,他們在乎嗎?

「趙孟能貴之,趙孟能賤之」。前兩年享盡神話光環的陳時中,對近日動輒得咎必定五味雜陳,却很難令人同情:出來混,總有要還的一天。











聯合報社論/疫苗是救命工具,卻變成爭權奪利武器


2022-09-17 03:44  聯合報/   社論
有名嘴爆料,為讓蔡政府不再擋BNT疫苗採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中)去年曾應蔡政府要求,簽下2024不選總統切結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是否對地方及民間團體「卡疫苗」,最近成為熱議話題。其中,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是否曾為了要捐疫苗,被迫簽下「不參選總統切結書」,亦成焦點。還原事實,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郭台銘以親筆信向蔡總統「交心」,稱購買疫苗並無參選總統之意圖,而非他「被迫簽下切結書」。即使如此,仍證明蔡政府的疫苗政策別有用心,夾帶太多政治考量

回顧去年郭台銘五月表態要捐贈疫苗的背景,當時全台正籠罩在首波疫情大衝擊下,國內疫苗短缺,讓民眾對疫情的恐懼達到頂點。照理說,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有助紓解台灣疫苗荒之舉,政府都應該至表歡迎並全力支持。但事實恰好相反,當時擔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百般刁難,冷言冷語,毫無歡迎之意。綠營更是大肆動員,不斷發出關於 BNT 疫苗的假訊息,似乎要讓想捐疫苗的各方人士知難而退。

郭台銘之所以要向蔡總統表態「無參選總統意圖」,目的就是要化解民進黨對於他藉此累積個人聲望,從而出馬角逐下屆總統大選的疑慮。果然,郭台銘的親筆信送出後,蔡總統即親自出馬,幫郭台銘掃除了疫苗採購的障礙;就連衛福部一再強調的「原廠授權」,也不再重要。其後,一千五百萬劑 BNT 疫苗得以陸續抵台,數百萬民眾因而受惠。

時至今日,蔡政府仍堅稱「沒有卡疫苗」,甚至宣稱是「中國」阻撓台灣疫苗採購。然而當時蔡政府的所作所為,民眾都看在眼裡。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的「靈魂拷問」,更直接戳破蔡政府說詞盲點:如果是對岸卡疫苗,「為何蔡總統出面就行了」?其中關鍵,當然不是蔡總統能「命令」中國不再阻攔,而是她拿掉了蔡政府內卡疫苗障礙

疫情肆虐下,疫苗是最快速有效的救人工具。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凡是以民眾生命為念的政府,一定竭盡所能為國人取得效果最佳且數量充裕的疫苗,因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但在蔡政府心中,疫苗政策除摻入過多政治考量,還有許多黑暗的利益算計;因此,才會連慈濟、工商協進會、呂秀蓮等多方要捐疫苗,都遭到白眼冷遇。

蔡政府獨厚高端疫苗,及第一次 BNT 採購破局,涉及的是蔡政府對特定政商人士利益輸送。而第二次 BNT 採購破局,則是「反中意識形態走火入魔,寧可讓人民沒有疫苗可打,也「絕不向中國藥商購買」。類似作法,也出現在對莫德納疫苗採購上。儘管莫德納疫苗效力舉世公認,但其供貨穩定度遠不如 BNT,就如最近又發生買不到最新次世代疫苗的情況。然而,蔡政府卻「獨沽一味」,優先大量採購莫德納,不能不讓人懷疑其中有「讓利美國」的考量,而把國民利益拋諸腦後

在「卡民間捐疫苗事件上,蔡政府的算計,更上升至「拿人民生命當肉票」,來鞏固自身權力層次。試想,無論郭台銘是否參選總統,與政府協助他購得疫苗有何關係?郭台銘必須向當權者「交心」表白自己無意參選,政府才願為他排除障礙,這像是一個仁義政府的作為嗎?

也正因為如此,儘管「郭台銘簽不參選切結書」和「郭台銘親筆致函總統表示無意參選程度不同,反映的卻是相同的事實:蔡政府疫苗政策指導原則,是圖利優先政治優先;是把疫苗當作爭權奪利武器,而非救人的工具。民間買疫苗做好事,幫政府解決問題,竟然還要「先安民進黨的心承諾不參選總統,蔡政府的沉淪還有下限嗎?


【專家之眼】《台灣政策法》令人慚愧

◆  【專家之眼】《台灣政策法》令人慚愧
◆  【專家之眼】批韓半導體過度依賴大陸 那台灣怎麼辦?
 
◆  【專家之眼】淪為第六的英國能給台灣什麼啟示?
◆  【專家之眼】政協網文章下架 九二共識朦朧美應把握
◆  【專家之眼】改了什麼規則?美網更公平了
◆  【專家之眼】西方圍堵 中俄增溫
◆  【專家之眼】英女王留下的最珍貴遺產:無私公眾服務
◆  【專家之眼】啥米? 青少年犯罪八年攀升47%!
◆  【專家之眼】榮家熱舞後的喧嘩 反映社會道德觀的失衡
◆  【專家之眼】笑死,統一發票也能是社會衝突的武器
◆  【專家之眼】務實推動台灣政策法 以免空歡喜一場







【專家之眼】《台灣政策法》令人慚愧


2022-09-17 09:1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台灣政策法》草案,此項法案到最後會不會審議通過,尚存在諸多變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台灣政策法》草案,經過內容修正後達成決議,但其中多項內容與論述,實在足以讓多方感到慚愧。但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居然沒有任何相關學者、專家與政府官員對此提出異議。儘管此項法案到最後會不會審議通過,尚且存在諸多變數,但面對多項令人慚愧論述,實在要對此投筆三嘆!

首先要感到慚愧的是美國歷代以來處理對中國大陸關係以及對台事務官員與政務首長;此因在法案中諸多論述,顯然是在挑戰美國政府從二次大戰與盟國共同發布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以及後來陸續在冷戰期間內,在聯合國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基本政策與認知內容

特別是在《台灣政策法》草案中,對於台灣法理地位以及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所提出之詮釋觀點論述內容,顯然提案參議員是在給予美國政府行政部門歷史再教育;並且所提論述文字亦在間接否認華盛頓與北京所簽訂三個公報內容。當然從旗幟鮮明地擺明要修訂《台灣關係法》,其實更是明確證實出《六項保證》中,其所述無意修訂台灣關係法》,顯然是必然跳票

不過顯然拜登政府行政部門政務首長對此從未表達異議,面對如此天翻地覆地扭轉乾坤政治論述,顛覆以往歷代政府對於台灣與中國之法理認知政治承諾,美國戰略安全圈內專家以及政治與外交學界人士亦對此毫無反應,難道美國政府與專業社群是在默認該項立法草案提案人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與葛蘭姆(Lindsey Olin Graham)所抱持之歷史觀點法理見解,遠比歷代美國政界與學界前輩更為正確與高明?假若真是如此,相關人士豈能不感到慚愧?

其次就是當前政府高層與國安高層,必須要面對該法案要求慷慨解囊濟助我國國防感到慚愧;面對美國國會必須透過立法對我援助,真是彷佛「人間變化轉瞬間,旦夕回歸到從前!」中華民國確實在二次大戰時期,接受過美國政府提供貸款與軍事物資援助。內戰挫敗撤守台灣後,亦曾依據美國國會在民國四十年(1951年)10月10日所通過之《共同安全法案》(Mutual Security Act)接受美國援助,直到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6月30日為止。

毋庸置疑在當時動盪不安風雨飄搖年代,美援對於安定台灣社會確實發揮過重大功能,但台灣鄉親畢竟還是相當有骨氣,在美國幫助下從戰後殘破狀況逐漸復興,從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開始讓美國援助模式從原本贈與改為贈與及貸款並行。而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美國開始降低對中華民國金援額度,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以後更認為中華民國經濟開發程度已達相當水準,因此不再適用防衛資助,美國援助亦開始將大部分改為貸款。

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7月隨著《共同安全法案效期屆滿,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貸款援助;從民國四十年到五十四年(1951年到1965年)為期15年美援期間,中華民國接受美國經濟援助共計14.8億美元,此外整個冷戰期間內,美國對中華民國軍事援助總值共計42.2億美元;而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1月,儘管中華民國已經與美國斷絕邦交,但中華民國仍然信守債務承諾將所有積欠美國貸款全部清償完畢

針對《台灣政策法》所提供65億美元援助,以便強化台灣防禦,綠營執政高層與國安團隊成員對此毫無表態,實在讓人不解。只要對比當前政府預算額度,或是對照過去數年政府稅收超徵動輒高達數千億台幣,台灣鄉親是否思考過,明明是我們應當要自己挺起胸膛去面對,自掏腰包來承擔之國防軍事安全問題,為何要靠美國來提供這種相對起來杯水車薪援助贈款額度?有些政治人物還因獲得美國許諾如此餽贈而沾沾自喜,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若是回顧當年中華民國接受美援,並且在冷戰高峰期,都能逐漸自立自強,如今卻回到要靠華盛頓慷慨解囊濟助國防軍事開銷地步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政府高層國安團隊難道完全無感毫不慚愧

其實面對華盛頓政治人物要表態掏錢,其實政府更應當順勢要求美國政府支用該筆經費,以便承擔樂山長程預警雷達維護經費。該筆預算屢屢受到國人質疑砸下重金保養維護,但卻在分享預警情報資訊時受到限制,如今既然華盛頓願意出錢協助台灣防務,何不名正言順讓美國承擔替其擔任導彈預警情蒐監偵任務長程預警雷達維護保養預算呢?

最後就要質疑政府國安高層,對於《台灣政策法》草案要將我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為何都無法提出任何說明顯然是完全未能掌握狀況對此更是應當感到慚愧。只要查閱美國聯邦法典第22卷第1章第M節第120.32條對「主要非北約盟友」之定義,或是美國國務院網站針對該項待遇之說明網頁https://www.state.gov/major-non-nato-ally-status/),其實就可以明確理解台灣早在2003年就已經被比照列入「主要非北約盟友成員清單

既然台灣早就具有此等待遇,為何該項法條草案還要刻意提出,並且要求正式將台灣授予此等待遇,其實講穿了就是希望透過如此政治操作,製造出臺灣為美國具有協防義務關係盟友之假象,更是刻意在挑戰美國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我方國安高層真正最應感到慚愧之處,就是無法對外說明,在過去近二十年來,台灣因為具有此種待遇,在與美國軍事交流與安全合作上,究竟能夠多得到那些實質成果?同時在未獲得此種待遇與地位前,又曾經錯失過何種機會?

假若國安高層對於有此待遇有何功用,無此地位有何損失,都無法完全掌握;僅能任憑美國政治人物將此種待遇,當作政治耍弄與操作工具。失職到達如此程度,難道主政官員與相關政務首長能夠不感到慚愧嗎?《台灣政策法》論述與條文內容,講起來真是個讓人難以面對的真相吧!










【專家之眼】批韓半導體過度依賴大陸 那台灣怎麼辦?


2022-09-17 09:04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韓國在半導體領域表現相當優異,尤其在記憶體市場居於領導地位。示意圖。美聯社



韓國近期公布8月進出口數據,出現罕見的連五月貿易逆差,媒體分析係因半導體產業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所致,有可能重現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慘況。詭異的是,觀察貿易數字,台灣半導體更加依賴大陸市場,卻沒人提出警示?

韓國關稅廳9月15日公布出口統計(確定值),連5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光是8月逆差就高達94.87億美元,創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韓國政府公布相關統計以來,最大單月赤字。貿易赤字主要來自對大陸市場的逆差,今年5月韓對中首見赤字11億美元,終結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8月以來,對中連續333個月貿易順差,已連續逆差四個月8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衰退14.4%

主因就是韓國主力出口商品- 半導體,8月韓國半導體產品出口額109.6億美元,年成長率下降6.8%,為26個月以來首次萎縮。其中,大陸市場占據韓國半導體總出口52.3%,而 8 月份南韓對中國大陸半導體出口,較上年同期衰退 3.4%。

韓國在半導體領域表現相當優異尤其在記憶體市場居於領導地位,在 DRAM 產業,民國一一O年(2021年)韓企三星與 SK海力士分站前二名,市占率分別為43.6%、27.7%二者市占率達71.3%;NAND Flash 也很驚人,三星第1季市占率35.3%,SK海力士(含Solidigm)也有18%,二大廠合計超過五成(53.3%)。三星因而高居全球半導體營收龍頭,分析機構預期到第三季營收台積電才會超越。

分析韓國對中國大陸出現貿易赤字的原因,主要是大陸嚴格封控措施,造成經濟活動大減。其次,韓企積極在大陸投資記憶體廠,三星在西安大型 NAND Flash 廠,SK海力士也分別在無錫和大連投資 DRAM 與 NAND Flash 廠。據媒體統計,三星西安 NAND Flash 廠,產量已占總產能四成;而 SK 海力士無錫廠,占其 DRAM 45%的產能,進而降低韓國自身的記憶體需求。

然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也不容忽視,即使大陸在高階製程布局仍相當有限,但成熟製程技術與產能都急起直追,大舉出口至韓國。連韓國擅長的的記憶體成長也很驚人,長江存儲已成為 iPhone 14系列新機的快閃記憶體供應商還引起美國國會議員關切,逼著蘋果罕見回應,但僅用於中國販售的 iPhone

數據公布後,有不少學者認為都是韓國過度依賴大陸市場所致。實際上,台灣更加依賴大陸市場,民國一一O年(2021年)韓國出口大陸(含香港,以下同)市場,占總出口比重為31%;而台灣出口大陸市場長期維持四成的水準,民國一一O年(2021年)達42.3%。其中今年8月半導體出口大陸占整體半導體出口比重,韓國為 52. 3%;台灣更逼近六成56.13%)之譜。

台韓最大的差異,在於半導體主力產品有別,韓國記憶體市況低迷,出口下滑明顯;而台灣晶圓代工仍能維持熱絡,出口還能持續成長。惟晶圓代工近期開始受到客戶庫存激增景氣反轉影響,未來出口也將下修。加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管制加重,如禁止台積電二大客戶 AMD 與 NVIDIA 出口高階晶片到大陸一年緩衝期過後也將衝擊台積電的營收。我國半導體產業仰賴大陸市場程度遠高於韓國,景氣翻轉受到的影響亦將大於韓國。企業應盡早因應,切莫抱持僥倖的心態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才去哪了?產官學共創解方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台鐵有事 交通部看戲?
◆  恨美日「殖民」拚出韓流
◆  台灣政策法案 三句「潛台詞」
◆  古蹟衝業績 勿忘延續文化力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才去哪了?產官學共創解方
◆  隨手幫小忙 孩子翻轉契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才去哪了?產官學共創解方


2022-09-17 03:49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



社會變動太快,企業界經常問「人才在哪?」但教育界同樣想問「各位需要什麼人才?」學用落差是老問題,解方是什麼,人人都想知道。

日前受邀參加一場以「人才永續為題的國際論壇,特別是開場第一堂課,由「現代人力資源之父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教授戴夫.尤瑞奇進行專題演講,獲益良多。

戴夫直接切入當前商業環境狀態:疫情進入新常態,但政治對立地緣衝突沒完沒了,產業面臨前所未見高壓,還要接住數位科技速變挑戰,跟上 ESG(環境、社會與管理永續發展全球倡議…「人才」將是企業與組織經營成敗關鍵

數位時代競爭壓力,讓企業對優質人才饑渴達高峰,列入最重要基礎工程。從衡量美國大型股票和市場整體表現的美國 S&P 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可看出,公司市值中,「無形資產」占比從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的六十八%,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升至九十%倡議董事專業化的「美國公司董事協會」,也將企業文化列為公司重要資產;美國證交會更要求上市櫃公司要揭露人才資產

不僅如此,從美國商業圓桌會議提出兼顧獲利」與「使命」的商業模式,及近來 ESG 永續發展國際商業綠色金融新標準必備條件看,全都顯示一個重點觀念:對於永續及綠領人才」的迫切需求

戴夫在這場演講中,以當代觀點再次提示人才對企業的關鍵影響,也分析留住人才的重要策略。回到「學用落差」問題,對於即將走出校園踏入企業的「永續世代」,高教或技職教育是否已著手回應產業人才荒,提供足夠學習方式和資源,培育學子成「複合式跨域人才」?

從台灣人口結構看,人口紅利(工作年齡人口占比逾三分之二)將在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結束,人力缺口必然發生。少子化、人口負成長、人才向少數產業傾斜,是國家發展重大難題。除了導入國際人才外,如何降低學用落差問題,都將是國家人力發展的重要課題。

但弭平學用落差責任不只在學校,更需教育界和產業界密切合作,設定能與產業接軌,符合企業需求的教育目標,由此發展教學法、教學品保機制及衡量標準,有助確保人才發展成效。

至於主管機關,眼看高教與技職正承受少子化嚴峻衝擊,政府應鼓勵學校與產業端對人才供需進行更密切互相了解和對接;同時深化在職教育終身學習推展,將不同學制生源列入註冊率計算指標,藉以鼓勵大學將功能擴大,全方位回應各世代學習需求。而產業端,企業更應主動出擊,一起參與學校人才培育規畫,不僅能為優質人力儲備提早起步,也是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人才在哪裡?」「各位需要什麼人才?」當兩方提問更聚焦,方向更靠近,解決的不只是企業人才荒,更能幫忙教育體系重建特色、對抗少子化海嘯。

當這解方在手,將能在少子化危機中,找到發展契機。












台鐵有事 交通部看戲?


2022-09-17 04:12  聯合報/   拱祥生/土木、大地、水保技師(台北市)
台鐵平溪線邊坡的落石,13日兩度掉落,中午第二次落石列車撞上受損,駕駛員和車上8名乘客未受傷。記者邱瑞杰/翻攝



台鐵平溪線一日兩次落石事件剛歇,又發生台鐵福隆大里段旁公路砂石車衝破護欄車禍,事故大卡車掛在台鐵軌道旁邊坡上。此次雖未如太魯閣事故釀災,但整個砂石車移除過程,令人捏把冷汗,且事故後就像完全沒事似的?交通部如同路人甲看戲,究竟全國民眾要提心吊膽台鐵相關交通事故到何時?

本次事件宛如「太魯閣事件」公路砂石車版,幸運的是事故車被成功吊起移除,未滑落邊坡釀災;但整起事故處理的前、中、後,仍有許多待檢討之處,值得日後研議再精進。首先,事故車輛懸停在鐵路旁邊坡頂,這場景太像太魯閣事件,以至從頭到尾都變成只有台鐵局面對媒體與外界,連交通部新聞稿都和台鐵局一模一樣。至於事故公路的台二線轄管單位公路總局網站,完全找不到相關新聞稿;交通部身為兩個事故單位的主管機關,從頭到尾似乎都在「看戲」,以為只要有台鐵局扛責就沒事,結果就是讓民眾對台鐵繼續三聲無奈,卻無助提升公共安全。

事實上,本次事件台鐵局是受害者,並不是負責移除事故車輛的單位,但是移除事故車輛如同臨軌台鐵工程,要移除車輛單位和台鐵局共同組成事故處理小組,以確保移除作業與台鐵營運安全,而交通部就應該扮演整個事故對內與對外的整合協調單位。

台鐵軌道上空有高壓線,移除車輛過程,就如同在電線旁施工,依照勞安要求,一般對於架空電線要比照設置絕緣防護裝備,台鐵應該是採用東、西正線不營運(不通電)來維持吊掛作業安全,但從上午七時五十五分(事故發生)到十二時十二分開始吊掛封閉前期間,東正線仍在營運,這期間其他搶救作業和台鐵東正線安全距離是否足夠?現場救災人員是否了解?台鐵是否有 SOP?交通部是否有督導制定?

民眾依稀還記得,太魯閣事件就是未在臨時道路邊坡旁設置護欄,造成工程車滑落邊坡,而這次事故移除砂石車後,被砂石車撞壞紐澤西護欄後,有沒有連夜新設?萬一新設紐澤西護欄還未完成,以台二線行車速率,那任何一台車輛都會如同太魯閣事件工程車,本次事故地點輕易衝到鐵軌旁,交通部是否有用心讓民眾安心?

回到太魯閣事件邊坡,據筆者事故時的觀察,目前東正線上邊坡高度很高,上方台九線萬一有砂石車衝過護欄,很有可能直衝事故路段鐵軌釀災。建議東正線明隧道也應該比照西正線延伸興建,既能防止落石邊坡災害,也能避免類似本次公路事故驚魂,希望主管機關能尊重專業,為蒼生「行」的安全把關。












走過疫情風暴 桃機升級迎解封


2022-09-17 04:12  聯合報/   洪玉芬/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副總經理(桃園市)
桃園機場入境旅客擠爆,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管控航班量能,引爆旅遊業者不滿。 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桃園機場自疫情以來全面備戰,在中央與相關單位合作下,疫情初始大至專機疏運國人、配合連夜執行數千名工作人員大型現場篩檢,小至各處出入口人員控管量測體溫,乃至每日的清消作為,完全配合疫情變化隨時調整,為機場營運與防疫優先取得平衡點。

隨著政府開放邊境,指揮中心亦逐步放寬入境人數上限,桃園機場今年每月出入境人數都提升,八月旅運量突破四八萬人次,為今年前七個月平均值三倍之多,今年整體旅運量保守估計突破三五○萬人次。桃園機場身為第一線單位,隨時優化各項作業內容,如攸關旅客疏運的防疫車隊,更是增加備援計程車、租賃車等,另獲交通部協助調度松山機場及桃園市政府防疫車隊機動支援。

觀察近日入境旅客,尖峰時段排隊情況雖無法避免,但整體有序,加上親友接送、開放自駕、免費防疫巴士等措施,及機場疏運應變小組,每日重點時段即時更新防疫車隊監控計畫,監控即時回報項目包括晨間入境預報人數、出車至北中南之比例、防疫車隊及支援車輛數,下午十六時再確認晚間十七時至廿二時之疏運能量,以便現場調控即時因應。在兼顧服務品質與防疫安全下,已站穩迎接更多旅客,配合持續開放邊境滾動調整腳步。

建設部分,桃園機場獲行政院在營運及建設上的支持,分年分批增資六百億元;疫情期間,桃園機場也持續推動多項基礎建設更新,總共超前部署辦理廿項工程,金額逾五一點二億元,疫情中的機場在軟硬體各方面都不曾空轉,努力為國人做到最好。

相較於歐美機場解封之際,不時傳出人手不足,數千件行李處理不及,甚至航班取消大亂等情形,在建設腳步上包括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五航廈暫緩兩年於今年五月重啟、美國甘迺迪國際機場原訂二○二○年啟動第一航廈一百億美元計畫延至今年九月才開始動工、全美第十六大坦帕機場可容納三千四百萬旅客的航廈計畫更可能在未來四到五年內推遲或放棄;桃園機場及整體航空產業建設不停歇,安然撐過疫情風暴,為未來發展留下可用的火種,桃園機場仍將秉持國門最高規格,為航空公司及旅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相信恢復榮景再創高峰,指日可待。













恨美日「殖民」拚出韓流


2022-09-17 03:49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魷魚遊戲」開出收視大紅盤又在艾美獎獲得肯定。(美聯社)



韓國又得獎了,韓劇「魷魚遊戲」在美國艾美獎贏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項目。在國際新聞看到此頭條時,正坐在市中心咖啡廳,落地窗外大樓牆面掛滿比真人尺寸更碩大的政治人物圖像,強迫放送「看我、愛我、注意我」!

瞧著那些巨型臉孔,我只聯想到魷魚遊戲裡嚇人的娃娃!韓國有本領把惹人厭的鬼娃,和暴力血腥題材拍得叫好叫座,其實類似題材,在日本拍過「大逃殺」,美國拍過「飢餓遊戲」,魷魚遊戲更上層樓的關鍵,難道是因很快死掉的演員,都美麗帥氣到讓人無法移開眼睛嗎?

其實,韓國與台灣有點類似,有次在韓國朋友家看電視,脫口秀談論著韓國女孩喜歡割雙眼皮,韓國媽媽忽然轉頭盯著我臉孔問,台灣人是否也愛割雙眼皮呀?他們口中的韓國,是韓戰時美軍炸死很多親戚,是百姓窮到把美援食物煮成雜燴,成為「部隊鍋」。韓國人沒感謝美國,他們認為美國駐軍殖民

亞洲金融風暴迫使韓國向國際貨幣基金貸款,他們亦不感謝,認為美國二次殖民。課堂分組討論,韓國同學強勢,說他們民族性就是厭倦美日殖民,所以充滿憤怒,所以出來就要勝利要當老大。這幾年,音樂影視各種比賽,不必問韓國有沒有贏,而是韓國「」抱走哪些大獎。

我原本不追流行樂,向學生解釋英文片語「血汗淚 blood, sweat and tears」時,學生提起韓國的 BTS 防彈少年團,我從那個甫出道的小孩團體順藤摸瓜看了好些韓團影片,被其製作之精良細膩震撼了。原本以討好大眾和賺鈔票為目標的流行文化,到韓國手中並不失深度。

BTS 排行榜冠軍「黑天鵝」拍了現代舞版本,融入古典音樂、文學、哲學,而與墨西哥裔美國女歌手合作的「雞湯麵」,則是紐約饒舌的「二創」,一如魷魚遊戲,不著痕跡批判資本主義,這些文化底蘊消弭學院派與普羅大眾鴻溝

韓國與台灣都出口導向,都經歷美國支持軍事強人統治,也一起當過亞洲四小龍。台灣起步早,在金融風暴受傷輕。鄧麗君風靡東南亞時,比韓國「冬季戀歌」、「大長今」早廿年。千禧後局勢變了,先是韓國歌手 Rain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人物,如今,韓劇、韓國歌曲、電影、食物成為旋風颳向全世界,與歐美平起平坐。「韓國」兩字成為品牌,不單 K-pop、K-drama,根本是 K-everything,他們不必到紐約時代廣場買廣告宣傳韓國意象韓流已自動向全世界宣傳

韓國為什麼能?是因政府有遠見、會做事嗎?或因為民間資本全力支持?廿年光景,他們怎麼成為世界級文化輸出國的,台灣執政者該反省。












台灣政策法案 三句「潛台詞」


2022-09-17 03:49  聯合報/   王景嚴/自由撰稿(高雄市)



國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修正通過台灣政策法案送院會。眾人關注焦點,在該法案將原本三項敏感條文修正,包括刪除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比照美國駐外大使,由總統提名、需參院同意條款;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代表處條款,修正為「建議」由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先協商;原版將台灣當作「非北約主要盟友」,修正為「比照非北約主要盟友」。

惟對台灣而言,最值得注意者,應該是該法案中提及中共若武力犯台,美國將祭出制裁。因為此項表態,充滿了弦外之音。

首先,美國若對中共動武祭出制裁,依先後次序判斷,必然是中共動武在先,美國制裁在後。法案提及制裁,潛台詞就是,美國不會在中共動武前採取行動,以制止中共出手,而是在動武事實發生後,被動地採取反制措施。然而,一旦中共真出手,台灣必然立即陷入火海,甚至在極短時間內成為一片焦土。此時此際,美國對中共祭出制裁,對台灣並無實質助益,因為損傷已經造成。

其次,美國表示將對中共動武祭出制裁,等同明白宣示中共對台發動攻勢之際,美國或許會出言譴責,但絕不會以實際行動進行直接干預,以避免與共軍正面衝突。這也正是拜登總統及美國歷任總統一再強調的論點。由此看來,台灣有心人士寄望美軍援台夢想,也終將破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弦外之音,就是美國委婉地警告台灣,千萬不要做出可能引發中共動武的舉動。不要製造讓中共能夠發動攻勢的藉口。

八月二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共反對執意訪台,台灣方面沒有勸阻,正好給予中共發動圍台軍演,並突破海峽中線藉口。有此前車之鑑,台灣執政者今後必須謹言慎行,審時度勢,當機立斷,千萬不可再犯同樣的錯誤,以免引火上身,後悔莫及。

美國院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從消極面解讀,是強化台美關係,增強台灣防衛能力;但若從積極面解讀,美國未嘗不是希望台灣好好經營兩岸關係,以和為貴,避免走上兵戎相見的不歸路。












古蹟衝業績 勿忘延續文化力


2022-09-17 03:49  聯合報/   李淑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伊麗莎白二世的靈車配有玻璃車頂和大側窗,旨在讓英國民眾瞻仰靈柩,靈柩內的棺木上更覆蓋著大不列顛王室旗、代表大不列顛的國家元首,也就是女王或者國王。美聯社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靈柩,返抵白金漢宮的歷史時刻,靈車緩緩駛入大門敞開的宮內,黑帽紅衣女王衛隊,陪伴查理三世及王室成員,迎接女王最後一次返家。從維多利亞女王傳承的人間故事,在古蹟裡,訴説著告別與新篇章啟動。

古蹟必有故事,從愛丁堡到倫敦,全世界因為伊麗莎白二世的喪事禮儀,一起咀嚼聖吉爾斯大教堂、國會大廈西敏廳、西敏寺建築的莊嚴與細膩寓意;西敏廳外,瞻仰女王靈柩的長長隊伍,拋下日常,向心靈領袖、共度的悠長歲月致意,古蹟沉默地納容人間心情。

在台灣,時代更迭,古蹟建築大區塊保存,集中在台北舊城區與台南;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全國古蹟日訂於九月十七、 十八日,除了參觀古蹟、聆聽歷史,大眾可以同時探究自身、家族與古蹟的連結,例如在台北成長的中高齢,許多人都曾在二二八公園(昔日新公園)門口的水牛銅雕前,拍攝全家福照片留念,當時可曾順道參觀過台灣博物館?明瞭博物館的建築歷史?

古蹟,其實不該只是文青藝文活動美食潮店聚集地;走進台北賓館時,你聯想到的是:八月來訪的裴洛西?或是連續劇「茶金」?這對你我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與震動?

古蹟見證人間變化,散發著永遠令人駐足流連的韻味;我們談文化資產、歷史建築修復,除了招商讓高級餐廳、咖啡廳進駐,其實也該回溯舊日,在古蹟中堆疊的喜樂悲歡,思索改變個人、時代的關鍵章節;因為,除了力拚古蹟創造人潮、營業額外,也該再度陳述古蹟流轉過的史事、變遷,讓文化力一代代接續下去。

關於歷史這件事,古蹟從來不缺席。











隨手幫小忙 孩子翻轉契機


2022-09-17 03:49  聯合報/   李凡/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周一,我們扶助的學校主任傳來張 Line 截圖,那是孩子家長傳的;我看內容,心無可遏抑傷痛起來。截圖提到,孩子媽讓孩子參加我們扶助的周六假日技藝班,讓成績不好的兒子有個目標學習,不致假日無所事事。沒想到學習一年後,孩子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WRO)居然拿全國第一名,「我真不知道我的孩子這麼優秀。」媽媽說這獎讓他們夫妻倆高興極了。

但中秋節前夕,學校連繫說孩子可代表台灣到德國參加國際比賽,旅費約需十萬元。他們頓時陷入痛苦,家境貧寒的他們,讓孩子溫飽已很難,怎可能短時間內湊到旅費?孩子爸爸傳簡訊說:「回家後,孩子媽媽哭了一個晚上。」最終決定讓孩子放棄機會,看到這截圖話語,我能想像媽媽的痛,那種看到孩子有出頭機會,卻因無力幫助,犧牲孩子機會的痛,恐怕是讓媽媽最揪心的,難怪她痛哭一個晚上。

學校主任請他們不要放棄,學校可幫忙募資;我立將此訊息報告董事會,董事長一方面為我們的計畫可栽培出優秀學子高興;另一方面心疼孩子,不忍見孩子放棄出國競賽機會,因他此表示要全額贊助。

事情至此,這孩子與另一名也是家境清寒孩子十一月可順利出國比賽。其實類似這種學校努力指導孩子,孩子也力奪佳績,但隨著驕傲喜悅而來的,是得為籌募出國比賽旅費煩惱的案例,不勝枚舉。

所幸我總聽聞,有許多企業願意支持孩子圓夢,也有學校與孩子一起努力想辦法「賺」旅費,這些努力與支持,都是孩子的生命之光,足以讓他們能走出生命幽谷。

孩子寫信跟基金會董事長道謝,董事長謙虛說一點小小力量而已,或許這對企業來說微不足道,但對孩子,可能是一生翻轉契機。一點光就是一份希望,我們的社會有著美麗的點點星光,仰望這些星光,將引領我們願意不斷努力,為孩子帶來一份希望呀。



楊志良/悲傷年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悲傷年代
◆  嚴震生/五位參議員為何反對台灣政策法?
◆  林中斌/俄烏戰:兩面看
◆  王正方/封存三十年還有臭味嗎?
◆  周行一/中美最近的雙贏給台灣的啟示
◆  洪蘭/成功貴在有恆







楊志良/悲傷年代


2022-09-17 04:10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過去一整年,幾乎沒有一件事不是帶給整個社會負能量從全球來說氣候異常乾旱炎熱野火不斷暴雨成災,數十年未見。台灣很幸運,颱風多為擦邊球,無災又解旱。

戰爭及國際對抗更導致產業斷鏈通膨讓貧富加大貧病者生活更煎熬台灣貧富差距雖不及那些民怨上街頭國家,卻也達十年來新高。俄烏戰爭引發國際難民潮,能源上漲,冬季尚未來,能源危機波及全球。台灣政府要編一千五百億預算補足台電虧損,以免電價上漲

更悲傷的是政府該作為而不作為,或不該作為而作為,導致新冠確診者五百萬以上,死亡超過萬人(包括施打疫苗不良反應者)。陳時中說這都是病毒的錯,吳子嘉、朱學恆、館長都忍不住大罵。他拒買林全談好的疫苗,對民間團體購贈的疫苗推三阻四;公開說中國人打的絕對不用,中國人不用的可以考慮;造謠說 BNT 是大陸製造,快篩劑世界第一貴且是假貨;高端沒經三期就由總統宣布使用,幾十億納稅錢就此泡湯。

採購疫苗資料到底是封存還是保存卅年,一直說不清楚。吳子嘉公開說採購疫苗與郭台銘價差一億美金,是否被誰A走沒人知道,陳時中至今不敢提告;口罩、PCR 超貴,又要百姓排長龍受風吹雨打才能買到。因染疫而死亡者,官方報告只有萬人,但因政府嚴重失職,不知多少重症者遭隔離、缺藥、缺病房,痛苦不堪。多少商店關門無法工作,生活困頓,經濟損失恐在三、五兆以上

疫情之外,裴洛西來訪,跟著不知道有多少團國會議員來訪,好像要挺台,但至今美國行政部門仍一再宣稱遵守一中,連在WHO都不敢提議台灣參加 WHA。國會及行政部門玩兩手策略,把台灣當棋子,要台灣以鈔票孝敬老美

老美來台反造成兵凶戰危之勢,勇敢的台灣人沒在怕,可是世界多國卻緊張萬分。

再來的負能量是林智堅論文抄襲案,蔡英文如果說說台大學倫會要公正審查場面話,也就罷了,沒想到居然要求全黨挺一人。全黨除了一位議員及一位立委外,居然全員乖乖聽命。台灣教育體系在「拔管鬧劇後,完全敗壞,只剩挺過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的台大學倫會

謝長廷在選舉時曾攻擊馬英九,說他當選,男人找工作只能去黑龍江。當年的台灣年輕男女沒去成黑龍江,如今卻在民進黨二五○億新南向政策下,去柬埔寨當豬仔」,被毒打,又傳割器官,被逼得再騙自己親友。蔡政府主政下,台灣已成詐騙王國

再來是司法腐敗,導致逃逸犯人殺警察,郭台銘直言法務部及內政部長該下台。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今周刊以廢墟少年為封面,至少二萬青少年不就學不就業,惹是生非近日聯合報報導,少子化下,八年來青少年犯罪人口率增四十七%。但官員仍然好官我自為之,不升官就已委屈了。

中國歷代,常有「天生異象,流民四起,疫癘橫行,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改朝換代」。若只是綠藍互換,乃民主常態,也就罷了,但如果是另一種改朝換代呢?凡個體及物種求生存是本能,政體亦然,中華民國能否延續,待全民有志之士不懼邪惡,奮起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