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的國旅少了什麼?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蔡主席的失格輔選,成蔡總統失政照妖鏡
◆  聯合報黑白集/她始終以責任為重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的國旅少了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的國旅少了什麼?


2022-09-10 02:26  經濟日報/   社論
暑假結束,中小學已經開學,大學也陸續上課,暑期最後一波旅遊旺季,將在中秋連假後正式結束,旅遊業將逐漸進入淡季。本報資料照片



暑假結束,中小學已經開學,大學也陸續上課,暑期最後一波旅遊旺季,將在中秋連假後正式結束,旅遊業將逐漸進入淡季。加上新冠肺炎變種病毒 BA.5 來勢洶洶,業者無不提心吊膽,深怕第三級警戒回歸,再次擾亂了商機。

從兩年前開始,在疫情肆虐、國際旅遊形同禁絕之下,國內旅遊(國旅)幾乎是國人唯一的選擇。然而,看似簡單的國旅,真正要規劃行程時,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就算是各級政府卯足了勁、要在「非高度警戒」期間吸引旅客到各地餐飲住宿,除非是連續假期或某些「報復性旅遊」時段,國人進行投宿式旅遊的狀況只能說「差強人意」,距離旅遊產業的理想,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

國旅面臨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項:交通、餐飲住宿和景點。首先是交通,台灣的交通建設基本上相當良好,但若要引導旅客到更多的景點,則交通仍有相當的改善空間。特別是一些新開發的山間祕境,即使景致絕美,卻因山徑蜿蜒狹窄、錯車困難危險,讓旅客視為畏途,「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地方政府若真要發展這些新景點,就必須挹注資源、克服交通和停車上的困難,像新北的烏來就做得不錯。

其次,餐飲和住宿是各級政府真正想讓地方活化、獲利、創造工作機會的行業,但少有地方政府能妥善利用機制來輔導商家(如星級評等)、讓消費者對其美味、衛生和價格產生信心,樂於就地花錢消費。因為在資訊不對稱下,除了網路熱議的推薦商家外,到處充滿了「地雷」,消費者只好迴避自保,回到相對熟悉的都會區消費,因此多數旅遊區的在地商家都門可羅雀,影響地方旅遊發展。

第三則是景點,這當然是最重要的。但台灣幅員不大,除了太魯閣、日月潭等幾個地標外,不易產生大量天然美景。而就算是有美景天成,也必須時時加值,吸引回頭客,因此景點的「增值」就相當重要。這種增值包含提供足夠的停車設施、良好的衛生、合宜的飲食,充分的景點介紹、鄰近景點的串連、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都必須有素質良好的官僚來輔導和營造,才能吸引國際旅遊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國人,願意逐點駐足拜訪並過夜消費。別說地方縣市經常欠缺這種行政能量,就連「六都」也常在相關局處主管政治任命之下,雖頻頻出國「考察」業務,卻依然乏善可陳、蕭規曹隨,導致觀光產業停滯倒退。

這些年來,台東縣旅遊事務上的努力可圈可點。8月下旬開始、為期三個月的「2022南迴藝術季」,就是和藝術、建築界合作、將八件地景裝置藝術分別設置在台東市、大武、太麻里等地,吸引旅客逐一參觀旅遊,並搭配專人帶領深度導覽、推薦旅遊路線、兌換紀念品等完整設計。

而這已經不是這類活動模式的首次,假以時日必可讓外地旅客深入探訪台東縣各地,達到效益普及、利益均霑的活動目的;連資源最豐富的台北市,也看不到如此完整的旅遊活動規劃。但美中不足的,是少數地景裝置所在地的可及性欠佳,例如通往「天空織錦」的路徑狹小陡直、無法錯車,主辦單位應再精進承辦活動的品質。

武陵農場的某家飯店,曾在春季邀請小提琴家李商宇曾為男高音卡瑞拉斯伴奏)和鋼琴家黃毓瑩,舉辦小型夜間音樂會,款待投宿飯店的旅客,讓這家飯店在檔期內天天客滿,旅客也都滿懷感動而歸。這種模式極少看到其他業者仿效,可能是所費不貲,有待官方協助整合規劃或提供資源補助。顯然,即使是旅遊資源不足的地方縣市,還是可以有許多創意規劃,為景點增值,讓觀光發光,值得官民共同努力。











聯合報黑白集/她始終以責任為重


2022-09-10 04:36  聯合報/   黑白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當地時間8日下午辭世,享耆壽96歲。(歐新社)



剛任命了任內第十五位首相,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旋即告別人世。這位高齡九十六的女士,在孱弱的最後一刻仍莊重優雅地扮演角色,恰如其漫長的統治始終把責任放在第一位。英國正面對一條嶇崎之路,失去女王這支重柱倚撐,英國人必將感到徬徨失落

伊麗莎白在位的七十年,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的領土從「日不落國」逐漸縮小,到近年的「脫歐」,乃至蘇格蘭企圖「脫英」;面對這些起起落落,伊麗莎白以她獨特的穩重應對世局變化,有節有度地維持王室象徵尊嚴。儘管子女與孫輩的婚姻及花邊新聞不斷,伊麗莎白不鬆不緊微笑面對,設法讓民眾不因此喪失對王室的信心。

她廿七歲即位到九十六歲辭世,從任命邱吉爾到最近的特拉斯,世人未曾聽過伊麗莎白言行失控,或曾試圖越權干政。她始終小心翼翼地背負著自己的責任,以一種特殊的平衡感,向世人展現她的莊重,並在消沉歲月中以溫暖方式鼓舞英國人民不要喪志

也許她在位太久了,以七十三歲之齡才繼位的查爾斯,很難再有他母親那樣久經歲月醇厚風采。對英國人而言,迎來一個新首相,卻送走一位可敬的女王,也預示波濤洶湧日子即將到來穩重或許只是平凡美德,但看卡麥隆與強生的輕率浮躁,即知責任感多麼重要。












聯合報社論/蔡主席的失格輔選,成蔡總統失政照妖鏡


2022-09-10 04:44  聯合報/   社論
黨主席蔡英文已開啟「選戰模式」,近日頻頻南下為民進黨籍縣市長參選人奔走輔選造勢。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陳正興攝影



蔡總統近來頻以黨主席身分為黨籍參選人助選,因言行失當爭議頻傳。她除遭在野黨指控,利用視察地方及軍方之便乘坐空軍一號專機夾帶輔選行程,有「公器私用」之失;她不少助講內容亦混淆是非刻意分化有失國家元首應有的嚴謹與高度

據國民黨立院黨團公布的資料,過去一個月,蔡總統至少有五次假視察、真輔選行程。她以總統身分,前往嘉義、宜蘭、新竹、澎湖、花蓮等地「視察」;隨即「切換」成黨主席角色,為綠營參選人造勢站台。這些搭乘專機及其他交通支出,加上隨扈人員,全由政府埋單。總統府回應稱,這只是「比照前總統馬英九」;但府方卻提不出任何付款單據,恐是敷衍及說謊

諸多輔選活動中,蔡總統所發表的失格言論,爭議其實不下於她的「假公濟私」。最爭議的是,林智堅遭台大認定論文抄襲並撤銷其碩士學位後,蔡英文公開要求「全體黨公職團結相信林智堅」,「支持林智堅捍衛自己清白」。但拗不過輿論譁然,林智堅只能宣布退選;再隔二周,中華大學也以抄襲撤銷其碩士學位。蔡英文的「背書」,最後落得難看地「翻車」,在台灣選舉史上實屬罕見

蔡英文最近為民進黨女性參選人助陣,竟將砲口對準台中市長盧秀燕,譏諷竟有人自稱「媽媽市長」,卻不關心市政。事實上,「媽媽市長」一詞,表達的是「愛民如子」之心;盧秀燕以溫婉形象治市,竟遭蔡英文踐踏,可見總統之冷酷無情。試想,蔡總統治國最欠缺的一塊,不就是親民同理心嗎?何況,蔡英文自己在黨內培養了一堆小英女孩」、「小英男孩」;這樣的私心,若用來照顧廣大百姓,不是更有元首風範嗎?蔡英文在譏諷「媽媽市長」時,折射的是自己的高傲和冷酷

蔡總統在花蓮輔選,公開呼籲「齊心解放花蓮,打破家族政治」,也是失格的表演。花蓮具有多元族群結構,加上地理環境特殊,不像西部都會市民那麼容易受到意識形態挑撥。蔡英文認為花蓮需要「解放」,反映的是她福佬沙文主義及執政者威權心態。她認為花蓮人受到「禁錮」,怎不反省自己如何禁錮台灣人的心靈?再說,綠營「政二代爭相卡位,高層政務官子女皆為陳時中抬轎,這才是更需要打破的「家族政治」吧!

蔡英文幫陳時中站台,脫口說出「台北失去身為首都的自信與光榮」,也是一種無腦言論。台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首都若失去自信與光榮感,總統沒有責任嗎?或者,在她眼中,根本不把台北市視為自己的國家治理範圍?此外,她推崇陳時中的防疫都「對症下藥」,並不符合人民對防疫效能的認知;就在此際,陳時中又爆出免治馬桶政見的偷窺爭議,即可知蔡總統對輿論與民情多麼脫離現實了。

蔡總統為民進黨苗栗縣長參選人徐定楨輔選吹噓他「能讓財政健全」;在新北,則批評市長侯友宜「社會住宅蓋得不多」。這些台詞,其實都會像迴力鏢般打中自己。蔡政府任內浮編特別預算以債養債成為常態使國家財政及債務陷入險境。包括她自己曾承諾八年興建廿萬戶社會住宅」,六年過去,達成數不到四成,且多為地方所建。蔡總統一隻手指指著對手,卻不知另外四指正指向自己,是自暴其短

蔡英文對林智堅的抄襲案力挺破功後,其實也是她的道德正當性破功時刻,她卻毫無自覺。而今,她的失格輔選更雪上加霜,已成了自己的照妖鏡


【專家之眼】菲律賓新政府南海政策可能走向

◆  【專家之眼】菲律賓新政府南海政策可能走向

◆  【專家之眼】共機與疫情─兩個無奈無感統計數字
◆  【專家之眼】有些學生變壞了:與市長有約
◆  【專家之眼】1450再現?農委會明年宣導費暴增31.8%
◆  【專家之眼】看懂中共20大 兩岸新挑戰的開始
◆  【專家之眼】政府違法失能 廢死爭論各方全輸
◆  【專家之眼】從韓國半導體的產業調查談韓國的全球因應
◆  【專家之眼】美對台政策的新趨勢








【專家之眼】菲律賓新政府南海政策可能走向


2022-09-10 09:17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小馬可仕總統執政六年期間,中共與菲律賓在南海的衝突勢必持續不斷,二十大後中共新政治格局與南海政策將制約中菲南海合作的可能。歐新社



就職近兩個半月的小馬可仕總統大致上已完成新政府核心內閣官員的任命,主要包括外交與國防部長

職業外交官馬納羅Enrique A. Manalo)於七月一日宣誓就職。之前,他曾代表菲律賓出席東協高級別官員會議,熟悉多邊外交事務,擔任過菲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六月底,小馬可仕總統當選人提名退役的前參謀總長、資深副部長佛斯蒂諾Jose Faustino Jr.接掌國防部。目前他擔任菲國代理國防部長,將於十一月真除。

菲律賓新政府的南海政策未來走向可藉由觀察新總統、新外交部長、以及新國防部長的言論得到一個輪廓。

小馬可仕總統就任後表示,菲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一寸不讓,也將繼續依據民國一O五年(2016年)幾乎大獲全勝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維護其海洋權益。但他也說,新政府對菲中南海合作持開放態度此包括海洋科學研究石油探勘。小馬可仕重申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衝突,期盼建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八月,新外長馬納羅表示,馬尼拉認為菲美兩國在南海「可以聯合巡邏,這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範疇內」。依據此條約,任一方本土或在太平洋轄區的島嶼領土、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武力攻擊時,美菲將共同採取行動因應危險,此包括南海地區

六月,將卸任的菲律賓外長陸新曾宣布,在杜特蒂總統的指示下,馬尼拉全面終止與北京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合作協商。但日前,馬納羅也說,菲國有意重啟菲中南海油氣開發協商

七月,候任部長佛斯蒂諾表示,如果受情勢所逼,菲國軍方將加強南海的巡邏。日前,佛斯蒂諾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通話時強調美方對菲國安全的承諾無可推諉」,確認菲國於南海部署的武裝部隊、公務船與飛機都包括在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範疇內

美菲國防部長重申印太地區變遷動態下強化兩國聯盟重要性並同意在南海地區推動更密切協調行動。兩人也強調依據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所簽軍隊互訪協定」和民國一O三年(二○一四年)「加強國防合作協議深化兩國國防合作必要性與重要性

影響中菲南海問題主要因素有三個:一、國家利益;二、民族主義與民意;三、法律規範(國內法與國際法),此包括憲法、海洋立法與主張、以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北京視南海問題為其「核心利益」,攸關國家海洋、領土、戰略安全等權益,不會讓步;「島嶼被竊占」、「資源被掠奪」、「海洋興國」等民族意識和民意政治教育與內宣下變得越趨強硬;憲法、領海、海警、海上交通安全等法的適用,及維權執法範圍延伸擴大至南海地區。

菲律賓南海政策同樣受此三大因素的約束。菲國堅持「西菲律賓海」(南海)內卡拉雅安(卡拉揚)島群的領土主權屬菲,一分一厘都不會讓,且此海域內菲國所擁有專屬經濟海域大陸礁層內有關海洋資源開發的主權權利;國內民意就南海問題大多也持反中立場,反對與中共共同合作開發南海資源;憲法規定外國在菲方所主張海域共同開發應與菲律賓公民或六成資本由菲國公民擁有的公司達成協議,且開發成果之六成應歸菲方所有;「南海仲裁案」裁決也是菲律賓所堅持遵循的法律規範,不可能放棄或弱化。

未來,小馬可仕總統執政六年期間,中共與菲律賓在南海的衝突勢必持續不斷,南海問題之獲得解決也無可能。二十大後中共新政治格局與南海政策、中美關係、中美南海博弈、以及國際總體政經情勢演變和發展都將制約中菲南海合作可能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安度中秋 少群聚勤快篩
◆  基本生活費變高 怎能說受惠
◆  基本工資調漲 日子卻愈過愈窮
◆  民主時代該怎麼看皇室?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  一個時代結束 英國的挑戰剛開始
◆  英女王辭世:伊麗莎白二世譜典範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是唐張九齡名詩,海上初昇明月拉開序幕,宏大而哀婉,饒富盛唐氣象。

月亮是人類心靈最佳朋友,陶淵明「晨興里荒穢,帶月荷鋤歸」,暮色低垂,農忙後肩上荷鋤歸家,一日苦辛幸有明月相隨。李白也有:「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月色相伴歸省,族人依門眺望,親情融融。

漢代古詩即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詠唱月色姣好,良人懸隔,見明月而感傷別情,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首段不凡,終也不免提到「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男女別離愁苦躍然紙上。「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月亮能引發鄉愁也能為良伴。月亮是老祖先最早直視清楚的幾何圖形。因為日光刺眼難逼視,夕陽無限好卻消逝得快。月光柔和,盈滿圓缺,讓老祖先們洞悉萬物榮枯,比擬心中多變情愫與人間百態。

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年)美航太總署發布阿波羅登月計畫,民國五十八年(六九年)七月廿日登陸月球,以科技力量揭開月球神秘面紗。即使如此,發布登月計畫那年,奧黛莉赫本在「第凡內的早餐」中詠唱月河一幕,動人心弦,至今依然傳頌不已。「月河,寬一里餘,他日優雅來相見。哦!織夢人、心碎人,無論你在何處,我皆相隨。兩個漂流人,結伴看盡大千世界。佇立彩虹盡頭,凝望彼岸,我的老友,月河與我。」這首歌由約翰莫瑟作詞亨利曼西尼作曲,據說製片廠老闆認為詠唱段落冗長要求剪掉,她堅持終得保留。隔年此曲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唱,葛萊美獎頒與年度歌曲與製作。赫本扮演一位迷失生活遊蕩人,穿梭於犯罪者、華服、美食、豪門間,引月亮為知己,在感傷、歡樂、落寞與迷惘中獲得真愛。

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出品「E.T.外星人」,小孩埃利奧特騎腳踏車載 E.T.,躲避特務與警察追捕,走投無路之際,E.T.使超能力騰空飛起,背後巨大滿月,成經典畫面。這影像與歐洲傳說女巫月夜騰空飛天有關,中西文化中月亮素來擁有許多文化意義。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羅大佑詞、李壽全曲一樣的月光》,配上強烈搖滾樂與蘇芮吶喊嗓音不少人深受衝擊。「一樣的月光,一樣的照著新店溪,…什麼時候蛙鳴蟬聲都變成了記憶,什麼時候家鄉變得如此擁擠,高樓大廈到處林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氣…」控訴繁榮下人性迷失,彷彿電影「搭錯車」劇情,人性、親情、經濟發展陷入矛盾。

「幼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禪畫有「圓相圖」,隨心落筆畫圓,有人說是月,有人說是期許圓滿。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誰初見江畔上的月亮呢?到底月亮哪年初次照到江畔上的人呢?

美國科學家賽斯.休斯塔克說:「月亮是四十億年前發生天體衝突留下的一顆殘骸圓球。」這是宇宙緣起大哉問面對自我本質叩問及文明永續發展懸念,今年中秋,我們如何不只「賞月」,也能問月「今夕是何年」?










安度中秋 少群聚勤快篩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中秋佳節氛圍好不快樂,只是節後 BA.5 疫情是否出現高峰,令人憂心。好消息是,人流指數在 BA.2 疫情緩解後持續回升,然到八月底,因為 BA.5 逐漸取代 BA.2,新增曲線開始上揚,零售業、休閒場所與大眾運輸等處人流指數又開始下降,可見民眾對於 BA.5 疫情仍有警惕,自動減少群聚與內用。

去年中秋節期間屬於 Delta 變種流行,當時台灣採取清零策略,有效圍堵病毒,並禁止公共空間烤肉,於是有效防止疫情擴散,然而今年的 BA.5 傳染力比 Delta 高過數倍,而且社區到處存在傳播鏈,因此若不能有效降低人流指數,中秋節後很可能從目前新增四萬上看五萬。

關於 BA.5 疫情,最關鍵是疫苗。莫德納公司表示,打 BA.1 雙價疫苗,中和抗體效價從三一九升到二,五九○,而打原本疫苗,從三七三升到一,八一一,兩者看起來相差一點六八倍,然而根據澳洲學者做的模型推估,兩者對於 BA.5 都有一定保護力,且數據相差不到百分之十。因此,如果接下來 BA.1 雙價疫苗可以開打,或者第四劑疫苗讓更多人可以施打,只要讓最新一劑的疫苗覆蓋率拉上來,對於 BA.5 都會產生圍堵效果。

有人認為 BA.5 疫情將導致五百萬人感染,跟前一波BA.2疫情相當,這其實是最壞的劇本。以再感染來說,沒打疫苗而感染 BA.2,再感染 BA.5 的機會為未感染者的十分之一,但台灣疫苗覆蓋率很高,許多已感染者屬於突破性感染,因此再感率可能只有廿分之一,相當於廿五萬人。至於首次感染人數,牽涉疫苗保護力,目前三劑疫苗覆蓋率雖然突破七成,但至少三成五已超過五個月,保護力已降到兩成以下,這些人將成為主要感染族群。

要推估 BA.5 疫情高峰,目前最值得參考的是葡萄牙,因為他們的疫苗覆蓋率跟台灣相當,而且疫情已告一段落。葡萄牙的 BA.1/2 高峰發生在一月中下旬,數目約六萬,而台灣發生在五月中下旬,數目將近十萬;葡萄牙的 BA.5 高峰發生在五月中下旬,數目約三萬,那麼台灣會發生在九月中下旬,數目約六萬。

上述數據大約符合目前指揮中心的推估,然而中秋節連假將是一個未知變數。如果多數民眾在假期當中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不必要的群聚,那麼節後即使升上五萬,高峰也很快到來,到十月就會開始下降。反之,如果中秋節這幾天,南來北往造成疫情擴散,很可能不只下周會破五萬,接下來也可能衝破原來推估,逼近前一波疫情高峰。

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被感染,不只保護自己,也可保護不認識的高風險族群,這是疫情爆發兩年多來,始終不變的防疫美德。中秋佳節民眾最好減少相關群聚,避免病毒擴散。若有外地親友回鄉團聚,進門前不妨進行快篩,以確保大家的安全。









基本生活費變高 怎能說受惠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蘇揆宣布調增國人今年基本生活費四千元,明年報稅適用,約有兩百卅萬戶受惠,但這又是胡謅的內宣!

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基本生活費指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那是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調高則表示生活負擔加重,怎會有人「受惠」呢?

另外,今年基本生活費乃參照去年數據計算得之,有一年時間差。這一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一直高於二%通膨警戒線,其中還有五個月超過三%水產品漲幅更高過七%,最近綠網軍猛批的「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之說,並非虛言。可見這一年來民眾生活負擔重,基本生活費金額卻未充分反應,蘇揆還說民眾受惠,不免欺人太甚!

尤其去年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的廿%家庭每戶二百廿萬六千元,最低的廿%家庭每戶僅只卅五萬九千元,差距六點一五倍又創新高。執政者無能改善貧富差距惡化,卻把調高基本生活費當施惠宣揚,百姓何樂可言










基本工資調漲 日子卻愈過愈窮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明年基本工資將調升月薪漲一,一五○元時薪則從一六八元漲到一七六元。每次聽聞勞工基本薪資調漲,資深同事就會無奈感嘆:「外籍移工年年調漲,只有我們薪資紋風不動,基本工資調漲,物價上漲,日子卻愈過愈窮。」同事月薪三萬,每調漲基本工資,月薪就向低薪靠攏一步。

想到日前和泰國移工瑪莉閒聊,她突然冒出一句:「妳喜歡蔡英文嗎?」我正想著該如何回答,但她自顧自接著說:「我喜歡蔡英文,我們泰國(移工)都喜歡蔡英文,因為她給我們很多薪水,以前馬英九只給我們一點點薪水。」來台八年多的瑪莉點頭一臉認真地說。我不禁笑出來,喔,原來如此啊。

人民對政府施政感受,往往反映在經濟和薪資成長;可惜,許多人沒有瑪莉的感受。我們肯定政府調漲基本工資,但受惠本勞不多,大多數本勞沒能調薪,若加上通膨,益發捉襟見肘,年輕人低薪更是為人詬病。

小女兒從事行政,月薪三萬,扣掉勞健保實領不到三萬;鄰居兩個小孩也是,月薪只兩萬七,這些大學剛畢業年輕人薪資和移工相去並不遠,且調漲基本薪資,年輕人薪資更向低薪看齊,難怪淪為躺平族。

當然,不可否認移工對台灣貢獻,但台灣人低薪成國恥,卻也是不爭事實。想起朋友問我,中秋節公司發什麼禮品?我說獎金沒有,就一盒月餅一盒香皂,正在放無薪假朋友說,這算不錯了,他們每人只發三顆柚子。

中秋月圓人團圓,「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希望日子不要愈過愈涼,中秋節最大願望,是希望疫情早日遠離,景氣快速復甦。










民主時代該怎麼看皇室?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現在年輕人如何看待「皇室」議題?

我這輩人見證泰皇與日本天皇駕崩,且隨著科技興起和媒體生態改變,皇室內幕經常攤在世人眼前,甚至登在影劇版。過去,人們不可能這樣探聽皇宮奇聞,就算現在,我們對總統府內發生什麼事也常在五里霧中;但就因如此,伊麗莎白二世在人們心中塑造出普通人形象,尤其在科技時代,大家都有手機,即便貴為皇室,走路一個不穩,幾分鐘內相片就傳到全世界。伊麗莎白二世的親民形象,軟化了後民主時代年輕人對各國皇室存續問題嚴肅思考

但皇室畢竟是權貴本質上不同於尋常百姓從歷史觀察,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是英國國力衰退最厲害時期

大英帝國面積之大,曾被稱做「日不落帝國」。但自印度獨立後,英國一直喪失殖民地,如今雖還名列 G7,其全球影響力在脫離歐盟後更加消退。而衰落帝國的子民如何尊崇象徵性的皇室呢?

音樂家羅西尼寫了歌劇蘭斯之旅」,當時是為了慶祝法王查理十世登基。查理十世很老才在法國歷史最動盪的時期繼位,當時法國經歷兩次波旁復辟,查理十世本人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都吃過苦頭,於是變成保守君權神授派,當政治風氣轉變時,他曾說寧可當工人,也不願當英國式立憲君主,結果在位沒幾年,發生七月革命,他因此被迫遜位流亡到了英國

查理十世形象不佳,而羅西尼豪華龐大的應景作,因為寫太好,常有機會登台。這部歌劇最後卅分鐘是各國貴賓輪流唱國歌,英國貴賓唱的是「天佑吾皇」,此旋律從大英帝國時代起就是英國國歌,若女王掌權,就改為「天佑女王」。早年演出這段歌劇,總是正經八百,聽到國歌大家起立;近年則有了最新版,翻轉戲劇手法,最後的登基大典,六十多高齡的國王竟然變成手拿氣球的小孩,向觀眾揮手致意,就職大典來到高潮時,小孩子在舞台前一屁股坐下,拿出漢堡開始吃。台下觀眾傻眼之際,再想到歌劇前半被導演改成貴客穿睡衣、演出脫衣秀,不難感受到當代以民主眼光審視皇家權貴的輕蔑。

民主與皇室的題目太大,接下來幾天,英國媒體會追蹤的是梅根何時回皇室致哀,會穿什麼衣服出席。作家比爾布萊森走訪英國全境後寫了本哈!小不列顛》,但是大英帝國小嗎?布萊森的書最後這樣寫:當史學家回顧,英國簡直是謎團,這國家曾打了高貴的勝仗,又以和悅的方式瓦解了帝國,然後用剩下的時間哀嘆自己是失敗者…。

伊麗莎白二世的七十幾歲兒子即位後,是否很快就會將王位讓給威廉王子或有其他安排呢?那頂王冠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全世界眼中看到的女王,是懿範淑德慈範永存











一個時代結束 英國的挑戰剛開始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行系莫內講座教授(台北市)



留學英國時,第一次受邀到英國朋友家作客,被主人的三歲小女兒這樣問到:「你從哪裡來的?」「台灣」「你們有女王嗎?」「沒有,我們有總統」「為什麼你們沒有女王呢?」「我們選擇不要有王室」「為什麼呢?」…

對很多英國人來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這樣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當大英帝國解體時,她存在,當冷戰開始、又結束時,她存在。當英國加入歐盟、又退出歐盟時,她存在。作為一個虛位元首,她必須遠離政治,卻又離不開政治。

英國王室傳統上與支持王室的保守黨親近,但在她所經歷的十五個首相中,與她最不融洽的卻恰恰是保守黨政治人物至今仍然視為偶像的柴契爾夫人。後者在一九八○年代推動了激烈的市場自由化改革,在短期間造成大量的失業勞工,社會動盪。女王的寢宮曾於一九八二年意外遭到一位失業工人入侵,後者所要求的不過是希望女王傾聽他對生活的感受。

同樣地,當四十八個大英國協成員國一致支持,對南非實行的種族隔離政策進行經濟制裁時,柴契爾以「這會傷害英國經濟利益」否決,成為唯一反對制裁種族隔離的成員國。女王也同時少見地表達不認同,認為柴契爾的政策較少顧及「非資源富有者」的感受。

伊麗莎白二世代表王室,卻又超越王室的意義。對許多英國人來說,她是一個良好英國人的具體形象:盡責、正直、善良、幽默、內斂、忠誠,是一個英國集體感的心理投射,使得即使是不支持王室的人,也能支持女王。例如在她統治期間執政最久的工黨首相布萊爾如是,我的博士指導教授格林威教授也如是。

格林威教授是一位充滿了進步思想的政治學者,積極投入英國綠黨活動以推動他所相信的進步價值,並且身體力行不渝。但是當英國經歷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封城期間,伊麗莎白二世對全國進行的電視談話,卻深深感動了他,儘管他不支持王室的存在,卻願意支持女王。

對英國而言,伊麗莎白二世的去世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二○二○年起,英國經歷了歐盟時代的結束,後脫歐時代的開始。今日則面對了伊麗莎白二世時代的結束,新朝的開始。前者在後脫歐時期必須面對蘇格蘭是否脫英、聯合王國如何能繼續維繫的挑戰。後者則可能開啟新一波對王室存廢,以及大英國協是否、或如何繼續存在的議論。












英女王辭世:伊麗莎白二世譜典範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八日辭世,英國陷入舉國哀戚,亦引起世界關注。伊麗莎白二世與時間賽跑,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今年六月英國甫舉行慶祝女王登基七十周年白金禧大典

一九五二年,伊麗莎白二世於非洲肯亞訪問,當時入住的旅館名為「樹上旅館」。驚聞父親英王喬治六世駕崩,伊麗莎白二世返英繼承王位,譜下「樹上是公主,樹下是女王」軼事。廿五歲的伊麗莎白二世搭機返英後,媒體捕捉她走下飛機的堅毅冷靜身影。七十年來,物換星移世事變化中,伊麗莎白二世冷靜自持始終不變

伊麗莎白二世行事謹慎勤政愛民於英國國內與國際間享高度聲望。依據二○二二年民調顯示,在位七十年的伊麗莎白二世,享有七成五的支持度。過去數十年來,世襲產生的英國女王,民意支持度約為七至八成,這對許多民選產生的政治領袖而言,難以望其項背

英國素享「民主母國」美譽。英國建立的「西敏模型」民主政治中,世襲產生的君主、非民選產生的上院、與選舉產生的下院,共同組成英國憲政的核心支柱。女王非民選產生,但在國家、立法、行政、司法、宗教、及國協等層面,扮演統而不治的憲政守護神角色。非民選產生的君主,不受政黨利益牽絆,得以調和、補充民主的不足。英國君主是英國歷史的延續,國家情感的寄託,成為國家統一與政治穩定運作的基石。

根據多位英國首相回憶錄,皆對女王的真知灼見表示敬佩。英國政壇亦流傳,傾向改制共和的工黨領袖,在上任與女王互動後,紛紛從共和派轉為保皇派,凸顯伊麗莎白二世的獨特魅力。

伊麗莎白二世謹言慎行,除公開演說外幾乎不接受任何訪問。她的沉默是金,在這個政治語言震耳欲聾的喧囂年代,反顯振聾發聵。長久以來,伊麗莎白二世廣受民眾愛戴,非因她的高貴地位,而是女王溫暖謙遜的人品美德,始終在英國陷入困難時安慰鼓舞民心。歷史上的世襲君主,對他們而言,王位是無法選擇的宿命。面對這個天職,伊麗莎白二世選擇恪遵職守,將一生奉獻給這個國家。

伊麗莎白二世嘗言:「悲傷,是我們對愛付出的代價」。

英國舉國上下,對於女王辭世感到哀慟。女王辭世引發英國民眾悲傷,但伊麗莎白二世留下愛民如子的精神與典範,正也體現女王如何愛人與被愛。




馬凱/及時易轍還人類一條生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及時易轍還人類一條生路
◆  盛治仁/企業投入ESG 行善也可兼顧獲利
◆  薛承泰/文獻整理與抄襲之間
◆  方祖涵/台灣日,紐約最台灣的一天
◆  楊志良/請候選人秀施政目標、團隊及財政計畫
◆  王文華/我的「開學日」







馬凱/及時易轍還人類一條生路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素有「雨港」之稱的基隆深陷多年來最嚴重的缺水危機,而全台苦無颱風帶來足夠的降雨,也將面臨缺水困境之際;一個打破六十四年紀錄晚到的颱風軒嵐諾終於姍姍來遲地在東北角打了一個擦邊球,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

不過,這樣的天大好運,不免讓我們深以為憂:難道這最晚襲台的紀錄真的只會六十四年出現一次?或者它會頻頻出現?甚至愈來愈晚,乃至根本久盼不至?這樣的憂慮或許並不是杞人憂天。因為世界各地已先後出現嚴重旱象。近在眼前的是長江上游的四川因為長江水枯導致水力發電停頓,重要產業停工,波及下游乃至台灣產業的運轉。遠在天邊的歐陸,著名的萊茵河、多瑙河都因水位大跌使航運受阻;連倫敦的泰晤士河上游也幾近乾涸。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的報告就指出,地球已較工業革命前升溫一點一度,因而極端降雨、熱浪、乾旱變得更加頻繁。據估計,每升溫一度,極端降雨量就會增加七%,而四年一遇的大雨發生的頻率,也會增加三成。因此,眼前多少年一遇的旱澇熱浪,都還在初始階段。可以逆料,每過一年,都可能愈演愈烈。

人類正在快速破壞我們唯一可賴以生存的地球。隨著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災頻頻出現,不需多少時日,人類將自毀長城,無地自容。因而先覺者大聲疾呼乃至以霹靂手段遏制,各國乃或疾或徐地採取防止措施。唯實際成效不彰,德國追蹤小組發現各國政府的政策卻正在推升地球溫度三度。除非另取蹊徑,人類的作為顯然不能逃脫自我毀滅的噩運。更可悲的是,由於地球一年比一年更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走向末日的過程將一日比一日更加痛苦。

那又如何解人類於倒懸呢?自救之道唯一,就是改變生活方式。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利用地下化石燃料取代人力、獸力,使能源的天然限制打破後,愈來愈大量的工業生產就改變了生活方式。從先進國家開始,為了不斷加速生產,乃大力鼓動消費。以消費的不斷增長帶動生產、就業、所得,進而得以消費更多。這個循環不斷擴大,被視為經濟成長、繁榮、興盛,並作為衡量國力的基準,各國競相追求,評比炫燿,成為各國的國家目標。而這也正是地球快速升溫,人類生存環境急遽破壞的根源。

因此要重回工業革命之前地球溫度,治本之道就是徹底摒棄一味追求消費成長模式,改以其他基準衡量國家興衰、強弱。其實,一切消費最後都為了讓人過好日子;諸如食可求飽、居可求安、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養,疾病災難可得庇護。其中許多在北歐的福利國家已部分實現,但仍不徹底。唯有揚棄 GDP,重新設計衡量國家富強與人民福祉的指標。我們可以仿傚北歐國家,將全體的所得之中大部分共同支配,以有效滿足上述目標並特著重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及對環境生態的愛護。進而將其成果數位化,加權構成新的指數進行國際評比,號召各方認同支持,人類庶幾尚有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