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安度中秋 少群聚勤快篩
◆  基本生活費變高 怎能說受惠
◆  基本工資調漲 日子卻愈過愈窮
◆  民主時代該怎麼看皇室?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  一個時代結束 英國的挑戰剛開始
◆  英女王辭世:伊麗莎白二世譜典範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是唐張九齡名詩,海上初昇明月拉開序幕,宏大而哀婉,饒富盛唐氣象。

月亮是人類心靈最佳朋友,陶淵明「晨興里荒穢,帶月荷鋤歸」,暮色低垂,農忙後肩上荷鋤歸家,一日苦辛幸有明月相隨。李白也有:「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月色相伴歸省,族人依門眺望,親情融融。

漢代古詩即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詠唱月色姣好,良人懸隔,見明月而感傷別情,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首段不凡,終也不免提到「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男女別離愁苦躍然紙上。「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月亮能引發鄉愁也能為良伴。月亮是老祖先最早直視清楚的幾何圖形。因為日光刺眼難逼視,夕陽無限好卻消逝得快。月光柔和,盈滿圓缺,讓老祖先們洞悉萬物榮枯,比擬心中多變情愫與人間百態。

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年)美航太總署發布阿波羅登月計畫,民國五十八年(六九年)七月廿日登陸月球,以科技力量揭開月球神秘面紗。即使如此,發布登月計畫那年,奧黛莉赫本在「第凡內的早餐」中詠唱月河一幕,動人心弦,至今依然傳頌不已。「月河,寬一里餘,他日優雅來相見。哦!織夢人、心碎人,無論你在何處,我皆相隨。兩個漂流人,結伴看盡大千世界。佇立彩虹盡頭,凝望彼岸,我的老友,月河與我。」這首歌由約翰莫瑟作詞亨利曼西尼作曲,據說製片廠老闆認為詠唱段落冗長要求剪掉,她堅持終得保留。隔年此曲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唱,葛萊美獎頒與年度歌曲與製作。赫本扮演一位迷失生活遊蕩人,穿梭於犯罪者、華服、美食、豪門間,引月亮為知己,在感傷、歡樂、落寞與迷惘中獲得真愛。

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出品「E.T.外星人」,小孩埃利奧特騎腳踏車載 E.T.,躲避特務與警察追捕,走投無路之際,E.T.使超能力騰空飛起,背後巨大滿月,成經典畫面。這影像與歐洲傳說女巫月夜騰空飛天有關,中西文化中月亮素來擁有許多文化意義。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羅大佑詞、李壽全曲一樣的月光》,配上強烈搖滾樂與蘇芮吶喊嗓音不少人深受衝擊。「一樣的月光,一樣的照著新店溪,…什麼時候蛙鳴蟬聲都變成了記憶,什麼時候家鄉變得如此擁擠,高樓大廈到處林立,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氣…」控訴繁榮下人性迷失,彷彿電影「搭錯車」劇情,人性、親情、經濟發展陷入矛盾。

「幼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禪畫有「圓相圖」,隨心落筆畫圓,有人說是月,有人說是期許圓滿。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誰初見江畔上的月亮呢?到底月亮哪年初次照到江畔上的人呢?

美國科學家賽斯.休斯塔克說:「月亮是四十億年前發生天體衝突留下的一顆殘骸圓球。」這是宇宙緣起大哉問面對自我本質叩問及文明永續發展懸念,今年中秋,我們如何不只「賞月」,也能問月「今夕是何年」?










安度中秋 少群聚勤快篩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中秋佳節氛圍好不快樂,只是節後 BA.5 疫情是否出現高峰,令人憂心。好消息是,人流指數在 BA.2 疫情緩解後持續回升,然到八月底,因為 BA.5 逐漸取代 BA.2,新增曲線開始上揚,零售業、休閒場所與大眾運輸等處人流指數又開始下降,可見民眾對於 BA.5 疫情仍有警惕,自動減少群聚與內用。

去年中秋節期間屬於 Delta 變種流行,當時台灣採取清零策略,有效圍堵病毒,並禁止公共空間烤肉,於是有效防止疫情擴散,然而今年的 BA.5 傳染力比 Delta 高過數倍,而且社區到處存在傳播鏈,因此若不能有效降低人流指數,中秋節後很可能從目前新增四萬上看五萬。

關於 BA.5 疫情,最關鍵是疫苗。莫德納公司表示,打 BA.1 雙價疫苗,中和抗體效價從三一九升到二,五九○,而打原本疫苗,從三七三升到一,八一一,兩者看起來相差一點六八倍,然而根據澳洲學者做的模型推估,兩者對於 BA.5 都有一定保護力,且數據相差不到百分之十。因此,如果接下來 BA.1 雙價疫苗可以開打,或者第四劑疫苗讓更多人可以施打,只要讓最新一劑的疫苗覆蓋率拉上來,對於 BA.5 都會產生圍堵效果。

有人認為 BA.5 疫情將導致五百萬人感染,跟前一波BA.2疫情相當,這其實是最壞的劇本。以再感染來說,沒打疫苗而感染 BA.2,再感染 BA.5 的機會為未感染者的十分之一,但台灣疫苗覆蓋率很高,許多已感染者屬於突破性感染,因此再感率可能只有廿分之一,相當於廿五萬人。至於首次感染人數,牽涉疫苗保護力,目前三劑疫苗覆蓋率雖然突破七成,但至少三成五已超過五個月,保護力已降到兩成以下,這些人將成為主要感染族群。

要推估 BA.5 疫情高峰,目前最值得參考的是葡萄牙,因為他們的疫苗覆蓋率跟台灣相當,而且疫情已告一段落。葡萄牙的 BA.1/2 高峰發生在一月中下旬,數目約六萬,而台灣發生在五月中下旬,數目將近十萬;葡萄牙的 BA.5 高峰發生在五月中下旬,數目約三萬,那麼台灣會發生在九月中下旬,數目約六萬。

上述數據大約符合目前指揮中心的推估,然而中秋節連假將是一個未知變數。如果多數民眾在假期當中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不必要的群聚,那麼節後即使升上五萬,高峰也很快到來,到十月就會開始下降。反之,如果中秋節這幾天,南來北往造成疫情擴散,很可能不只下周會破五萬,接下來也可能衝破原來推估,逼近前一波疫情高峰。

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被感染,不只保護自己,也可保護不認識的高風險族群,這是疫情爆發兩年多來,始終不變的防疫美德。中秋佳節民眾最好減少相關群聚,避免病毒擴散。若有外地親友回鄉團聚,進門前不妨進行快篩,以確保大家的安全。









基本生活費變高 怎能說受惠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蘇揆宣布調增國人今年基本生活費四千元,明年報稅適用,約有兩百卅萬戶受惠,但這又是胡謅的內宣!

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基本生活費指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那是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調高則表示生活負擔加重,怎會有人「受惠」呢?

另外,今年基本生活費乃參照去年數據計算得之,有一年時間差。這一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一直高於二%通膨警戒線,其中還有五個月超過三%水產品漲幅更高過七%,最近綠網軍猛批的「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之說,並非虛言。可見這一年來民眾生活負擔重,基本生活費金額卻未充分反應,蘇揆還說民眾受惠,不免欺人太甚!

尤其去年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的廿%家庭每戶二百廿萬六千元,最低的廿%家庭每戶僅只卅五萬九千元,差距六點一五倍又創新高。執政者無能改善貧富差距惡化,卻把調高基本生活費當施惠宣揚,百姓何樂可言










基本工資調漲 日子卻愈過愈窮


2022-09-10 05:35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明年基本工資將調升月薪漲一,一五○元時薪則從一六八元漲到一七六元。每次聽聞勞工基本薪資調漲,資深同事就會無奈感嘆:「外籍移工年年調漲,只有我們薪資紋風不動,基本工資調漲,物價上漲,日子卻愈過愈窮。」同事月薪三萬,每調漲基本工資,月薪就向低薪靠攏一步。

想到日前和泰國移工瑪莉閒聊,她突然冒出一句:「妳喜歡蔡英文嗎?」我正想著該如何回答,但她自顧自接著說:「我喜歡蔡英文,我們泰國(移工)都喜歡蔡英文,因為她給我們很多薪水,以前馬英九只給我們一點點薪水。」來台八年多的瑪莉點頭一臉認真地說。我不禁笑出來,喔,原來如此啊。

人民對政府施政感受,往往反映在經濟和薪資成長;可惜,許多人沒有瑪莉的感受。我們肯定政府調漲基本工資,但受惠本勞不多,大多數本勞沒能調薪,若加上通膨,益發捉襟見肘,年輕人低薪更是為人詬病。

小女兒從事行政,月薪三萬,扣掉勞健保實領不到三萬;鄰居兩個小孩也是,月薪只兩萬七,這些大學剛畢業年輕人薪資和移工相去並不遠,且調漲基本薪資,年輕人薪資更向低薪看齊,難怪淪為躺平族。

當然,不可否認移工對台灣貢獻,但台灣人低薪成國恥,卻也是不爭事實。想起朋友問我,中秋節公司發什麼禮品?我說獎金沒有,就一盒月餅一盒香皂,正在放無薪假朋友說,這算不錯了,他們每人只發三顆柚子。

中秋月圓人團圓,「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希望日子不要愈過愈涼,中秋節最大願望,是希望疫情早日遠離,景氣快速復甦。










民主時代該怎麼看皇室?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現在年輕人如何看待「皇室」議題?

我這輩人見證泰皇與日本天皇駕崩,且隨著科技興起和媒體生態改變,皇室內幕經常攤在世人眼前,甚至登在影劇版。過去,人們不可能這樣探聽皇宮奇聞,就算現在,我們對總統府內發生什麼事也常在五里霧中;但就因如此,伊麗莎白二世在人們心中塑造出普通人形象,尤其在科技時代,大家都有手機,即便貴為皇室,走路一個不穩,幾分鐘內相片就傳到全世界。伊麗莎白二世的親民形象,軟化了後民主時代年輕人對各國皇室存續問題嚴肅思考

但皇室畢竟是權貴本質上不同於尋常百姓從歷史觀察,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是英國國力衰退最厲害時期

大英帝國面積之大,曾被稱做「日不落帝國」。但自印度獨立後,英國一直喪失殖民地,如今雖還名列 G7,其全球影響力在脫離歐盟後更加消退。而衰落帝國的子民如何尊崇象徵性的皇室呢?

音樂家羅西尼寫了歌劇蘭斯之旅」,當時是為了慶祝法王查理十世登基。查理十世很老才在法國歷史最動盪的時期繼位,當時法國經歷兩次波旁復辟,查理十世本人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都吃過苦頭,於是變成保守君權神授派,當政治風氣轉變時,他曾說寧可當工人,也不願當英國式立憲君主,結果在位沒幾年,發生七月革命,他因此被迫遜位流亡到了英國

查理十世形象不佳,而羅西尼豪華龐大的應景作,因為寫太好,常有機會登台。這部歌劇最後卅分鐘是各國貴賓輪流唱國歌,英國貴賓唱的是「天佑吾皇」,此旋律從大英帝國時代起就是英國國歌,若女王掌權,就改為「天佑女王」。早年演出這段歌劇,總是正經八百,聽到國歌大家起立;近年則有了最新版,翻轉戲劇手法,最後的登基大典,六十多高齡的國王竟然變成手拿氣球的小孩,向觀眾揮手致意,就職大典來到高潮時,小孩子在舞台前一屁股坐下,拿出漢堡開始吃。台下觀眾傻眼之際,再想到歌劇前半被導演改成貴客穿睡衣、演出脫衣秀,不難感受到當代以民主眼光審視皇家權貴的輕蔑。

民主與皇室的題目太大,接下來幾天,英國媒體會追蹤的是梅根何時回皇室致哀,會穿什麼衣服出席。作家比爾布萊森走訪英國全境後寫了本哈!小不列顛》,但是大英帝國小嗎?布萊森的書最後這樣寫:當史學家回顧,英國簡直是謎團,這國家曾打了高貴的勝仗,又以和悅的方式瓦解了帝國,然後用剩下的時間哀嘆自己是失敗者…。

伊麗莎白二世的七十幾歲兒子即位後,是否很快就會將王位讓給威廉王子或有其他安排呢?那頂王冠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全世界眼中看到的女王,是懿範淑德慈範永存











一個時代結束 英國的挑戰剛開始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行系莫內講座教授(台北市)



留學英國時,第一次受邀到英國朋友家作客,被主人的三歲小女兒這樣問到:「你從哪裡來的?」「台灣」「你們有女王嗎?」「沒有,我們有總統」「為什麼你們沒有女王呢?」「我們選擇不要有王室」「為什麼呢?」…

對很多英國人來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這樣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當大英帝國解體時,她存在,當冷戰開始、又結束時,她存在。當英國加入歐盟、又退出歐盟時,她存在。作為一個虛位元首,她必須遠離政治,卻又離不開政治。

英國王室傳統上與支持王室的保守黨親近,但在她所經歷的十五個首相中,與她最不融洽的卻恰恰是保守黨政治人物至今仍然視為偶像的柴契爾夫人。後者在一九八○年代推動了激烈的市場自由化改革,在短期間造成大量的失業勞工,社會動盪。女王的寢宮曾於一九八二年意外遭到一位失業工人入侵,後者所要求的不過是希望女王傾聽他對生活的感受。

同樣地,當四十八個大英國協成員國一致支持,對南非實行的種族隔離政策進行經濟制裁時,柴契爾以「這會傷害英國經濟利益」否決,成為唯一反對制裁種族隔離的成員國。女王也同時少見地表達不認同,認為柴契爾的政策較少顧及「非資源富有者」的感受。

伊麗莎白二世代表王室,卻又超越王室的意義。對許多英國人來說,她是一個良好英國人的具體形象:盡責、正直、善良、幽默、內斂、忠誠,是一個英國集體感的心理投射,使得即使是不支持王室的人,也能支持女王。例如在她統治期間執政最久的工黨首相布萊爾如是,我的博士指導教授格林威教授也如是。

格林威教授是一位充滿了進步思想的政治學者,積極投入英國綠黨活動以推動他所相信的進步價值,並且身體力行不渝。但是當英國經歷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封城期間,伊麗莎白二世對全國進行的電視談話,卻深深感動了他,儘管他不支持王室的存在,卻願意支持女王。

對英國而言,伊麗莎白二世的去世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二○二○年起,英國經歷了歐盟時代的結束,後脫歐時代的開始。今日則面對了伊麗莎白二世時代的結束,新朝的開始。前者在後脫歐時期必須面對蘇格蘭是否脫英、聯合王國如何能繼續維繫的挑戰。後者則可能開啟新一波對王室存廢,以及大英國協是否、或如何繼續存在的議論。












英女王辭世:伊麗莎白二世譜典範


2022-09-10 05:34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八日辭世,英國陷入舉國哀戚,亦引起世界關注。伊麗莎白二世與時間賽跑,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今年六月英國甫舉行慶祝女王登基七十周年白金禧大典

一九五二年,伊麗莎白二世於非洲肯亞訪問,當時入住的旅館名為「樹上旅館」。驚聞父親英王喬治六世駕崩,伊麗莎白二世返英繼承王位,譜下「樹上是公主,樹下是女王」軼事。廿五歲的伊麗莎白二世搭機返英後,媒體捕捉她走下飛機的堅毅冷靜身影。七十年來,物換星移世事變化中,伊麗莎白二世冷靜自持始終不變

伊麗莎白二世行事謹慎勤政愛民於英國國內與國際間享高度聲望。依據二○二二年民調顯示,在位七十年的伊麗莎白二世,享有七成五的支持度。過去數十年來,世襲產生的英國女王,民意支持度約為七至八成,這對許多民選產生的政治領袖而言,難以望其項背

英國素享「民主母國」美譽。英國建立的「西敏模型」民主政治中,世襲產生的君主、非民選產生的上院、與選舉產生的下院,共同組成英國憲政的核心支柱。女王非民選產生,但在國家、立法、行政、司法、宗教、及國協等層面,扮演統而不治的憲政守護神角色。非民選產生的君主,不受政黨利益牽絆,得以調和、補充民主的不足。英國君主是英國歷史的延續,國家情感的寄託,成為國家統一與政治穩定運作的基石。

根據多位英國首相回憶錄,皆對女王的真知灼見表示敬佩。英國政壇亦流傳,傾向改制共和的工黨領袖,在上任與女王互動後,紛紛從共和派轉為保皇派,凸顯伊麗莎白二世的獨特魅力。

伊麗莎白二世謹言慎行,除公開演說外幾乎不接受任何訪問。她的沉默是金,在這個政治語言震耳欲聾的喧囂年代,反顯振聾發聵。長久以來,伊麗莎白二世廣受民眾愛戴,非因她的高貴地位,而是女王溫暖謙遜的人品美德,始終在英國陷入困難時安慰鼓舞民心。歷史上的世襲君主,對他們而言,王位是無法選擇的宿命。面對這個天職,伊麗莎白二世選擇恪遵職守,將一生奉獻給這個國家。

伊麗莎白二世嘗言:「悲傷,是我們對愛付出的代價」。

英國舉國上下,對於女王辭世感到哀慟。女王辭世引發英國民眾悲傷,但伊麗莎白二世留下愛民如子的精神與典範,正也體現女王如何愛人與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