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半導體展看台灣產業發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155/web/ 

◆  聯合報社論/公務員的宿命:成為劊子手或代罪羔羊?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扯上莫斯科
◆  經濟日報社論/從半導體展看台灣產業發展






經濟日報社論/從半導體展看台灣產業發展


2024-09-06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由國際半導體協會主辦的「2024 SEMICON Taiwan」,正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 路透


國際半導體協會主辦的「2024 SEMICON Taiwan」,正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該展匯聚來自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導者、技術專家、設備供應商及研究機構,展示最新技術成果,並研討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展會亮點包括:矽光子、EUV光刻技術、異質整合創新應用、智慧製造與自動化解決方案(從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全流程)、汽車電子與車用半導體(車規級晶片設計、製造和測試技術)、綠色半導體與可持續發展(減少半導體製造過程碳排放,可持續性供應鏈發展)、為企業提供展示創新技術和產品平台(吸引風險投資者)、促進新興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產業創新生態發展。

重量級技術論壇與專業研討會也是眾所期待,主題涵蓋先進製程、封裝技術、車用電子、光子學、量子計算

眾所周知,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全球產業具有關鍵地位,未來發展方向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技術創新、全球市場需求變化、地緣政治風險管理及可持續發展趨勢。未來發展潛力甚大,但挑戰亦多。

台灣半導體產業主要發展方向:
一、持續推進2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3D堆疊和先進封裝技術。隨著摩爾定律放緩,2.5D和3D封裝技術將成為突破點,進一步提升晶片性能。異質整合將成為新一代高性能晶片關鍵技術,通過將不同功能集成在單一封裝內,滿足AI、5G和高性能計算等應用需求。

二、成熟製程仍是許多半導體應用主力技術,如物聯網、車用電子、消費性電子、電源管理IC和微控制器等。台灣供應鏈在成熟製程研發和生產上具備優勢,未來將致力提高成熟製程產能和效率,並針對特殊應用製程優化,開發針對電源管理、射頻、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應用專用製程,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三、在地緣政治和全球供應鏈風險加劇背景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需要確保供應鏈穩定和安全,包括本地化生產與多元化供應、加強對關鍵材料和設備生產能力,減少對單一國家或地區依賴。

四、環保和可持續性發展已為全球產業發展主題,半導體製造過程中能耗、水耗,和碳排放問題備受關注。

五、擴大投入研發CoWoS、3D封裝、晶圓級封裝、扇形封裝等技術,先進封裝技術與傳統封裝方式相比,具有異質整合、高帶寬與低延遲、降低功耗及更高集成密度等優勢。

六、矽做為光波導材料,能有效導引光信號,製作光波導、光調製器、探測器等元件,發展矽光子可在晶片上集成大量光學元件,實現通信系統高度集成和小型化,減少光電轉換損耗,提高傳輸效率。矽光子並兼容 CMOS 製程,可於標準半導體製造工廠中生產,降低成本並大規模生產。

七、擴大半導體設備研發與製造,除現有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蝕刻、清洗、量測檢測設備,提高半導體設備自給率是產業鏈發展願景中不可或缺之重點。

八、促進創新生態系統:支持初創公司和創新項目,促進半導體相關領域創新,例如 EUV 光刻技術、新型材料(如碳化矽、氮化鎵)等。

國際半導體展受全球矚目,但我們亦發現:台灣半導體產業如欲保持國際關鍵地位,不被南韓、美國、中國,甚至其他東南亞國家超車,未來須克服議題甚多,面對韓中美等以國家鉅額補貼急起直追威脅,選擇與日本及歐洲主要國家戰略互補,應該是台灣鞏固半導體龍頭地位可行之途徑

高處不勝寒,台灣半導體產業有今日之國際地位,是國人三十年辛勤努力所得,面對複雜國際政經環境與劇烈競爭,未來仍需有效集結產學研,窮全國資源與人才,戰戰兢兢、一步一腳印推進,方能保住整條護國山脈,推動台灣經濟長期成長。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扯上莫斯科


2024-09-0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中國若為領土完整要併吞台灣,為何不拿回清朝割讓給俄羅斯的土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就職百日口吐誆語,說中共要併吞台灣不是為了領土完整,否則何不拿回清朝《璦琿條約》割給俄國土地。他斷言,中共的目的,不過是為追求全球霸權。此一「離間」中俄的小技,北京懶得搭理,莫斯科倒上鉤了。

俄外交部發言人札哈洛娃嘲諷他,是被復仇主義症候群吞噬的「邊緣政客」,受美國人煽動而恣意吠叫。賴總統偷雞不著蝕把米,討了個沒趣。

必須承認,賴清德確實戳中了北京軟肋。六○年代周恩來與蘇聯談邊界問題,對十九世紀清廷與沙俄簽的不平等條約,宣布放棄對領土的要求。《璦琿條約》不廢,確是新中國的國殤。但當時實力太不相稱,赫魯雪夫是以毀滅性的核武庫當後盾,毛澤東則還在羅布泊忙孵彈。

賴清德說,如今是俄國「最弱的時候」,中共卻不敢乘機拿回領土。他顯然忘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雖解體,俄國仍是第二號軍事大國普亭的核彈頭比赫魯雪夫還多哩

民進黨最愛掐頭去尾編造歷史,耍弄小聰明。《璦琿條約》就存放在台北故宮裡,要廢除它,不該賴總統到克宮去談談?話說回來,既主張《璦琿條約》該廢,賴總統對廢掉《馬關條約》讓台灣重歸中國的《波茨坦公告》,怎就當空氣?

這次賴的談話,對兩岸關係無益,又無端扯上莫斯科,增添一段口舌是非,算算看划得來嗎?















聯合報社論/公務員的宿命:成為劊子手或代罪羔羊?


2024-09-0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都委會執秘邵琇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高院撤銷柯文哲京華城案無保請回裁定後,北院昨天再開羈押庭,柯文哲隨後遭到上銬收押,也使此案升高為政治與司法的角力。除關注柯案能否受到公正審理,大家更須注意的是公務員在此案的角色有人奉上級之命行事,有人拒絕聽命而遭調職,有人可能成為代罪羔羊公務員一旦拋棄「依法行政」原則,便使自己陷於違背職務的泥淖政治人物經常踰法而行的結果,也讓行政機器越來越扭曲變形

新近傳出,曾任北市府都委會執行秘書的劉秀玲,因拒絕配合柯市府放寬京華城容積率的指示,而遭「明升暗降」調職。她的職位,由邵琇珮接任後,京華城的容積率順利加碼為八四○%。遺憾的是,當京華城屬「新建案」、不符合容積獎獎勵的過程被曝光後,京華城成了「弊案」,邵琇珮也不幸淪為該案被告。

劉秀玲和邵琇珮,同為北市府女性資深公務員,曾先後擔任同一職位。前者因堅守立場,抗拒違背其專業良知之命令,雖遭一時冷凍,但終能保全自身名譽,並受到外界肯定。後者則因屈從上級指示,作出不符法令及專業的建議或決定,最後使自己身陷法網。如果檢調無法讓指使她的長官認罪,邵琇珮即得扛起「違背職務」之過,成為代罪羔羊。這恐怕是一名公務員最恐懼的結局。

柯文哲交保後聲稱,京華城的容積率是八四○%,他也是「今年才知道」。其後,綠媒披露一紙檢方掌握的柯文哲的「便箋」,他交代副市長彭振聲對京華城案處理原則是:「公務員不坐牢」。這張便箋可以有兩種解讀:一是柯文哲四年前即清楚威京集團對容積率的索求,並非今年才知情;二是他雖主張從寬認定,但仍要求公務員不能踰越法令。既然如此,為何柯市府最後仍違背都更條例,給了京華城「加兩成」的好康,又讓公務員面對「坐牢」的窘境?

不可否認,在民進黨長期執政後,不斷以「機要」名義向行政及公務體系安插派系人馬,再加上綠營強勢的政治主導風格,在在造成行政體系中立性、規範性及專業度侵蝕與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原本應「依法行政」的公務員,往往被迫觀察上級臉色,或直接接受政治指令,做出違反行政中立的作為其結果,就是圖利了特定黨派與企業,或扭曲了法令的是非曲直更嚴重的,是直接以國家或人民的利益損失為代價這不僅對正義構成侵害,也嚴重稀釋了民主法治價值

舉例而言,昨天受理柯文哲羈押庭的法官呂政燁,被爆料當年審理施明德案件時曾稱自己是「綠色法官」,若不答應和解,就要判他輸。此外,還因其他案件損及被告及告訴人權益,遭減俸兩成一年。過往的業務疏失,未必表示他無法公正審理柯文哲案;問題是在此敏感時刻,一名被質疑是「綠色法官」的判決,會讓民眾黨乃至外界信服嗎?司法女神之所以矇著雙眼,代表著法律人的自我約束,及面對司法的不偏不倚。但民進黨執政下,卻有自稱「綠色法官」的人,這是某種病態的時髦還是無知當成高尚

近年我們常看到公務員因違背職務被送進監牢。有人是主動迎合,甘當政治人物的劊子手,咎由自取;有人則是因意志不堅而屈從,淪為代罪羔羊,令人唏噓。在京華城案中,人們除看到柯文哲閃爍的身影,也看到據理直爭的官員和失去脊梁的側影;他們的結局,值得所有公務員引為鑑戒。公務員的唯一選擇,是根據專業依法行政,千萬不要淪為政客的馬前卒或代罪羔羊





【專家之眼】「川鬥賀爭」:大選辯論對華政策應非重點

◆  【專家之眼】「川鬥賀爭」:大選辯論對華政策應非重點

◆  【專家之眼】夏立言反諷陸委會 誰有理?
◆  【專家之眼】房貸灰犀牛迫近還在扯有無「限貸令」
◆  【專家之眼】柯文哲與民眾黨
◆  【專家之眼】政府隱藏了哪些債務?綠能,你我不能








【專家之眼】「川鬥賀爭」:大選辯論對華政策應非重點


2024-09-06 07:00  聯合報/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9月10日美國總統選舉兩位候選人川普、賀錦麗,即將展開第一次公開辯論。圖/AI生成


9月10日美國總統選舉兩位候選人川普、賀錦麗,即將展開第一次公開辯論。兩位候選人勢必要端出政策牛肉,無論誰當選,將來這些政策的推動,除了影響美國之外,也將影響全世界。這是美國總統所以被稱為「全世界最有權力的領導人」的緣故。

賀錦麗在拜登身邊近四年,甚少被人認知到是參與那些重大政策的角色。因此,在拜登退出大選,賀錦麗代表民主黨參選,大家才開始探索賀的具體政策主張是什麼?即使賀在八月下旬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接受提名演說,被認為表現不錯,但其演說所透露出的公共政策,一般評價仍不夠具體。

以對華政策為例,賀只提出美國在 AI 及外太空的領域,一定會贏過中國;反而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究竟她的立場是什麼,並沒有具體說明。由於美國總統有沒有能力處理中美關係,影響美國及全球甚鉅。川普深知此點,因此每次在談及兩岸關係時,常常「語不驚人死不休」,例如要台灣交「保護費」,引發甚多爭議。所以,在公開辯論上,川普會不會挑戰賀的對華政策及處理美中關係,值得注意。

截至目前為止,賀為了補足她自己在政策上,被人標籖化說她的政策很空洞,在接受提名後,賀接受 CNN 的專訪,內容集中在經濟及社會福利政策上美國社會現所面臨的經濟問題是高成本、通貨膨脹及稅率等問題。所以賀主張對中小企業及一般中下階層家庭減稅;尤其對於初創業者,除了給予貸款(美國銀行對初創企業貸款十分嚴格),也相對的給予銀行更多融資;由於初創中小企業大都是拉丁美洲族群及少數民族族裔,符合賀的有色人種的出身,可以爭取更多選票。

其他如購屋頭期款、租金、初生嬰兒減稅,都算是賀的政策牛肉;當然,賀在經濟上仍強調其一貫的主張對付哄抬物價的法律限制、企業最初三年所得利潤的減稅,服務業的小費不予課稅等,基本上仍然是拜登主張的「機會經濟」(opportunity economy的延續,但賀的主張更注意中產階級及中下階層的生活,因此被認為是「民粹主義經濟」(populist economy);這被認為是「極左派」(far-left)的做法,比較不是正統自由主義的路線。川普陣營逮住機會,大加撻伐,甚至於有人放話說:這就對了,就是這樣把他們定格,最後撂倒他們。

川普及其幕僚所以見獵心喜,是因為川普等人的政治立場,被認為是極右的保守派,特徵是種族主義、反對非法移民,雖然也主張對民眾減稅,但反對向超富徵稅,對婦女的傳統歧視(墮胎非法)等等;但美國的一些選舉觀察家已經指出,可能最後促成選舉投票行為的主要因素,會是兩個政黨給選民的印象,此即是「極端左派vs.極端右派」下的選擇。

當然,大選觀察家也注意到這次選舉一個現象,就是比一比民主和共和兩黨,誰比較愛國,或誰更強調「愛國主義」(patriotism)。最近川普在埋葬美國傷亡軍人的阿靈頓公墓,向阿富汗撤出時死亡軍人家屬成立的「金星家庭」(Gold Star military families)致敬合照,由於違反美國法律規定不得在墓園附近進行政治活動,引發爭議。賀錦麗及民主黨人立即加以抨擊,指控川普利用了陣亡軍人爭取選票,不尊重軍人,是「政治噱頭」,其實這就和愛國主義有關

隨即川普為此辯護在他任內最後18個月,沒有任何一個美國軍人陣亡,這也引起美國國防部正式澄清,川普所言並非實情。這個事件的意涵是,真正愛國的總統,是愛護美國軍人生命的,美國軍人就代表著愛國主義。民主黨傳統上比較不強調這一塊,但因為川普競選的中心主張是「讓美國再強大」,賀錦麗在接受提名演說中也強調,要讓美國在世界上擁有致命的強大戰力」。因此,雙方在大選辯論時,應該會極力強調自己才會是最愛美國,最珍惜美國軍人的總統

川普的幕僚建議川普不要對賀做人身攻擊,但侮辱性的言詞本來就是川普的特色,因此大選辯論時恐怕川普還是會口出惡言,是否會接受幕僚建議,集中在川普陣營認為是賀錦麗弱點的經濟及移民政策,屆時答案就會揭曉。

但由於川賀現在都在搞愛國主義,雙方都很注意美國的強大,似乎不可避免在辯論時,還是會談到美國在全球秩序中扮演的角色;這也就不可避免的可能談到美中競爭,兩岸關係應該也是其中的一個可能的火花。不少人認為川賀為了避免對選票產生影響,美中關係、兩岸問題應該不會是辯論的重點,這個觀點也許是對的,但會不會意外成為爭辯的火花,筆者認為可能性還是有的。






房貸大增 不需擔心風險?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155/web/ 

◆  房貸大增 不需擔心風險?
◆  新青安看似美好 房貸沒想像容易
◆  政策不應破壞金融秩序
◆  官清如水 民怎敢行賄?
◆  柯案暴露檢諸多瑕疵
◆  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房貸大增 不需擔心風險?


2024-09-06 01:20  聯合報/ 劉瑞華/清大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房貸族「一貸難求」,官方頻頻澄清沒有限貸令,但就算是首購族,也在排隊等核貸。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沒有限貸令」,從金管會到行政院一再宣示,甚至勞駕賴清德總統親自上電視,全台灣的人都知道了。於是央行總裁第二次約見銀行高層,取消之前對於房貸比例太高的關切。問題是,我們真的不該擔心房貸大幅增加嗎?

央行成為「限貸令」的麻煩製造者,說來很冤枉,因為今年以來房價上漲的確是事實,而以往央行用約見銀行進行信用管制都沒被政府高層指責,為何這次表錯情,關鍵就在這次違逆了「新青安」政策,因此央行總裁新的說法是「沒有限貸令」,新青安更沒有限貸令。

其實央行的主要職責是控制通貨膨脹,為何特別關切購屋貸款比例過高,表面上是房貸屬於銀行的長期資產,房貸金額成長一方面降低銀行資金流動性,更深層的原因是房貸信用擴張會使央行的利率政策有後顧之憂。如果央行必須升息來抗通膨,引發房貸族無力償還,那要怪誰

賴政府顯然對新青安政策非常肯定,才會不惜向央行施壓。老實說,政府只提供利息補貼,要求銀行對特定對象放寬貸款條件,風險責任由銀行與央行承擔,可謂高招。然而只要多想一下,鼓勵貸款購屋當然是增加需求,房價豈能不漲

在資金方面,貸款需求的增加有銀行法的房貸比例上限,購屋族無法得到房貸,未必是由於限貸令,而是銀行沒有貸款額度。

偏偏在政策提升房貸需求的時候,銀行的資金由於存款不增,讓貸款能力受限。銀行的存款近年來大量流向其他投資機會,例如美國升息造成與台灣的利差擴大,導致以美國債券為標的的儲蓄險在台盛行,吸收大量資金。再加上股市裡出現許多頻繁配息的 ETF,動輒吸收數百億資金。

這些變化讓銀行存放款結構出現少進多出,雖然獲利不差,但風險升高

以上種種現象其實都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台灣的利率會不會太低?

當美國暴力升息對抗通膨時,台灣的物價也有上升的現象,我們的央行只小升一點利息,除了房價上漲引起注意之外,台灣的通膨不算嚴重;是否升息是央行的判斷,然而為了擔心房貸風險找銀行喝咖啡,就惹來總統與行政院長大動作指正,以後央行還能做事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次央行只是觸碰了賴總統最敏感的新青安。央行的做法被誤解為限貸令才會如此難堪。然而就算總統下令保證新青安都能拿到貸款,銀行裡資金不足還是會引發另一波信用緊縮。












政策不應破壞金融秩序


2024-09-06 01:21  聯合報/ 王清厚/退休人士(台中市)


卓榮泰針對引發討論的「限貸令」指出,政府的責任是不會讓人民不安,也絕對不能破壞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

新青安利率除補貼外,寬限期五年內又不用繳本金,房貸長達四十年寬限期屆至就拋售,也可能賺一大票。因此,讓某些人一時置能力風險於不顧,搶購屋、搶房貸,房價不狂飆才怪。

民進黨為選票,匆促上路,又無相關配套,是賴清德的旨意?或財政部(國庫署)的大作?造成當今金融行庫限貸,民怨四起,政策草率令人費解。

房價失控已是金融危機,更可能是國安危機,央行祭出限貸令,致使昔以配合政策為主八大行庫資金放貸只能優先配置於新青安、首購族房貸;但金融行庫還得用更高的利率,向外吸收更多半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或是發行金融債券。

然而,不論是吸收存款或發債取得資金,也只有卅%能用於房貸等不動產放款,因此銀行勢必將之反映在房貸利率及手續費上的增加。

古有「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與當今「治國無方殃及無辜」相映成趣!













新青安看似美好 房貸沒想像容易


2024-09-06 01:21  聯合報/ 李龍泉/空中大學兼任講師、中華不動產教育交流協會理事(新北市)


一一二年八月財政部修正「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原則」,一般簡稱為「新青安」,帶動預售屋準備交屋者和新成屋、中古屋有意購買者積極買房,進而申請該項購屋優惠貸款,以及不符合申請條件但預期房價將大漲之民眾亦向各銀行申請購屋貸款,導致「銀行法」第七十二之二條近月來又受到主管機關、金融業者、與民眾的注意

其實以前商業銀行也有所謂的房貸排撥現象,只是時間沒這一次長久,故引起大眾矚目。

一般購屋者注重新青安的優惠內容包括貸款額度:自八百萬元提高至最高一千萬元;利息補貼:政府額外補貼一點五碼、公股銀行配合減半碼,共優惠兩碼;貸款年限:由卅年延長至四十年;以及寬限期:由三年延長為五年。

事實上,銀行會依借款人資歷、收入、不動產估值等評估授信條件,除利息補貼外並非每人都可獲得以上條件,但政府(內政部住宅基金)提供的一點五碼利率補貼和公股銀行減少調升半碼之優惠,皆僅適用至一一五年七月卅一日,而非整個借款期間或是前五年寬限期都有優惠。

另有些人認為目前許多銀行房貸要排撥,應轉向其他管道或用變通方式取得房貸額度,進而採用下列方式,殊不知有些法規實務細節常為人所忽略:

首先,向保險公司申貸:「保險法第一四六之三條規定,以動產或不動產為擔保之放款每一單位放款金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五;連同其他放款總額,不得超過該保險業資金百分之卅五

其次,向租賃公司申貸:租賃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設立的,非屬銀行金融機構,依公司法第十五條規定,租賃公司不能貸款給一般民眾,故只有公司戶可向租賃公司申貸,但承作利率一般高於銀行。

再次,向農漁會申貸:依「農會漁會信用部各項風險控制比率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辦理購置住宅放款及房屋修繕放款之餘額,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百分之五十五

最後,以舊屋增貸或申請信貸購買房屋:目前受限排撥的是借款用途為「購置不動產」,不論舊屋增貸或申請信用貸款補足購屋款,申請借款時資金用途即使非購置不動產,但金融機構貸後管理追蹤資金流向,如最後是轉入建商或房屋賣方帳戶支付購屋款項,仍是違反授信準則。

由上可知,商業銀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各受相關法令限制,尤其房價是否泡沫化或台灣是否會發生類似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對目前金融機構授信審查而言更是愈加謹慎。

新青安沒想像的好,房貸沒想像的容易












官清如水 民怎敢行賄?


2024-09-06 01:22  聯合報/ 趙萃文/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近日檢調密集調查京華城案,拉出長串的貪汙行賄弊案。政客與建商在錢海翻滾浮沉,為自己的徇私行徑而奔競;從趙藤雄到沈慶京,我們看到大建商的崛起與墮落。但真正讓他們走入困境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讓他們毀敗的不是監所,而是胸襟。這兩位企業家財產都難以數計,他們享盡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紅利,但智慧與道德卻未能相應提升,為了再增加幾千萬或幾億元而墮落走偏鋒,行賄民代、官員,讓自己年老入監所。此一讓人無法理解的愚行,不但於法不容,斷送企業聲譽,更讓家人處於難堪境遇。

梁啟超有言:「務治事者,用得其人則治,不得其人則亂。」主政者若真要治事,用人得宜,官員不貪汙枉法,百姓又怎會營私行賄? 《清代名人軼事》記載:「湯文正公斌蒞任江蘇,聞吳江令即墨郭公琇有墨吏聲,公面責之。」郭曰:「向來上官要錢,卑職無措,只得取之於民;今大人如能一清如水,卑職何敢貪耶?」說得直白,卻是莫大諷刺與嘲弄;其墮落醜態,相較之下又何其可鄙!

一般市井小民,一生只能買一次房子,以住上一輩子的決心和意志而選購家園,這些營建大老闆們何忍欺騙?營建業應該是良心事業,追求社會各階層共存共榮,以誠信和溫度經營,何以我們的營建業有那麼多弊病、那麼多油水與官商勾結夾纏不清、嚴重忽略居住環境安全與居住人的權益,難道不是此一共犯結構所肇生?

建築,展現的不止是居住和活動的空間,更是人文質地和生活美學的場域。變動的年代,應該不變的是情操和風骨;從「誠」與「愛」出發的人本與終極關懷,是做人的秩序,據以為官、營商。做為建商或一個建築家,都該立百年大計,少想自己利益,多為別人或國家社會想一點;營建任一個案,誠實認真用心完成,心中自是無比安適快意。

建築師江文淵先生有言:「建築的根本是人和天,本來是人天共好,變成人定勝天。但自然和人文不拿回來,建築的感動和幸福感,永遠都摸不到邊。」江文淵找到的答案是:「怎麼把自然帶回都市、怎麼把人帶回自然,這是唯一的解藥。」聯合國提出應把綠的覆蓋率提高到七成,但目前僅二成,是一個漫長的工程;江文淵和夥伴們的宏願是「沒有百分之百,就不要開發,我們不占地球便宜」,一念之轉,他日側首,回眸處,滿目清山。

綜言之,大事之過要由領導人擔負,但願主政者能領會「春秋責帥」之深意,究明責任源頭,釐清問題根本,傳承「名士」的態度和思辨格局。有了這樣的認知,居高而知行止,就不會昧於良心「取之於民家,用之於宦門」,犧牲公眾利益而追求自己的不法利益。













柯案暴露檢諸多瑕疵


2024-09-06 01:22  聯合報/ 吳流明/大學法律系教授(新北市)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於北市長任內涉京華城改建容積率案,昨遭北院裁定羈押禁見。不管未來柯文哲是否抗告成功,但此案已暴露出諸多瑕疵,尤其是偵查不公開與羈押的問題更該被檢討。

偵查不公開最主要的目的,即是避免輿論未審先判;其次,偵查不公開亦有保護第三人,如被害人、目擊者等隱私權之目的。因此等人士將來必會出庭作證,若將其個資暴露,可能會使其名譽、行動自由、身體,甚至生命權受到干擾與威脅。最後,將偵查細節過早曝光,亦可能因此使當事人逃亡、湮滅證據或勾串證人。

如為執行偵查任務之公務員,若非依法令洩漏偵查資訊,則可成立「洩漏國防以外機密罪」。就算非屬公務員,若因業務知悉偵查資訊而外洩,亦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是證諸證實,如此的規範,往往僅具有宣示性。

尤其在此案中,屬於偵查核心之資訊,例如當事人帳戶存領異常,或無法明確說明金錢來源等,竟由特定媒體為鉅細靡遺之報導,實讓人費解。面對如此的「偵查大公開」,若檢方僅以官式新聞稿回應,卻無更積極防止資訊外洩之作為,甚至進行調查與究責,則所謂偵查不公開,就永遠停留在紙上條文或法律系的講堂之上。

至於羈押問題。因羈押乃屬最嚴厲的強制處分,基於無罪推定原則及避免落入押人取供之「人質司法」,自應遵循最後手段性,即「慎押原則」。依刑事訴訟法,被告必須犯罪嫌疑重大,並有逃亡、湮滅證據、勾串證人之虞,且無法以保釋、限制住居、限制出境或電子監控等來加以防止者,法官才能對之為羈押。

因圖利罪除公務員於客觀上必須有「直接或間接圖私人不法利益,且有人因此獲利」外,更須於主觀上明知違背法令,即必須有「確定故意」,成立要件實屬嚴格。故以京華城案來說,有關都市更新的法規乃屬多元與複雜,要證明承辦與決行的公務員「明知其作為違法」且「有意圖使其發生的確定故意」,實有先天難度。更重要的是,若僅能證明柯文哲知曉容積率多寡,卻無法進一步提出能掌控全程之證據,是否可稱為「犯嫌重大」?即便符合此等要件,但是否存有羈押事由與必要性,恐也會成為被告抗告重點。

檢方大力掃除貪腐確為全民期待,只是於訴追犯罪的同時,亦不能犧牲人權。尤其,若檢察官對一位曾當過首都市長、競選過總統的在野黨主席,動輒為概括式搜索、疲勞偵訊、偵查大公開,則一般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若遇相同情境,又當如何自處?更重要的是,以羈押為偵查的上位手段,是否符合慎押原則?更應深思。

波波漫畫












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


2024-09-06 01:22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前陣子新聞報導說年長者想獨立納保,不想依附在兒女名下投保卻遭遇困難,我立即理解這不只是有無保險的問題,真正的難關恐怕是兩代愛恨交織的糾葛,那可不是任何法規可清楚一體適用的難題。

比如黃小姐陪媽媽來看診,黃媽媽明顯情緒不佳:「陳醫師,養兒女沒用啦,我老了就要被送去安養中心了。最諷刺的是,我家房子還是我以前工作過賺錢買的。辛苦工作賺錢一輩子,現在我準備要住安養院了。」

黃小姐邊哭邊說:「媽媽,你需要人照顧,我跟弟弟還要工作,我們即使想也沒辦法一直陪著你,只能送你進去安養中心讓別人照顧。住安養中心要錢,我們會出,離家近,我們會常常去看你的。」

黃媽媽怒火更盛:「不用說了,不想讓我在家,想趕走我就直說啦!」

黃小姐無奈的對我說:「其實,我們用過各種方式陪伴媽媽,直到有天媽媽跟朋友約在高雄火車站,卻跑去新左營站,找不到朋友就算了,她還買車票上高鐵跑了。我們大受驚嚇,現在媽媽行動自如但腦袋判斷力不行,這次發現得快,還有人協助送回來,下次媽媽亂跑,我們是要怎樣把人找回來?」

這一瞬間,我理解子女擔憂的心情,只是,媽媽不能接受的心情我也懂,只能嘆氣說世間事往往難以讓每個人都滿意啊。

張小姐嫁到北部,娘家是八十五歲的父親照顧八十三歲的媽媽,老老照顧已不容易,張媽媽因中度失智症,照顧起來特別辛苦。

張小姐每個月回高雄兩次,陪陪爸爸也分擔點照顧媽媽的重擔,直到她注意到父親已疲憊不堪,她更是分身乏術,因此下定決心將母親送安養中心

張媽媽住到安養中心後,明顯看出飲食品質提升以及身體狀況大有改善。可是有次張小姐還是忍不住哭著對我說:「我媽媽說她恨我。我媽失智了,忘記很多事情,卻記得對我說恨這個字,我聽得心裡好難受。陳醫師,我錯了嗎?」

我心頭一痛,只能盡量開解:「你的決定是對的,只是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影響我們判斷生活好不好。如果妳真的無法帶媽媽回家照顧,做了決定後就別總是流淚跟自責吧。」

這樣的家庭糾葛印證了長照之艱難,照顧不只吃飯穿衣和醫療用藥,更棘手的是在下照顧決策過程中的情緒問題,被照顧者不想被指揮和限制,但照顧者受限於現實條件做不到讓大家都滿意,只能找到讓大家至少可以繼續生活下去的方案這其中往往面臨兩代間權力互換,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的無能為力與左右為難,卻沒有誰是惡人,更沒有贏家,即使是不完美的決定往往也是基於想為家人著想的善意。

這注定是難以讓人滿意的現實,可是也不要因為這是現實就忽略其中還涉及大大小小下決定的過程,希望我們能在下決策前先反覆討論,努力尋找最大共識,並做好心理準備與配套措施。願上下兩代都能多點體諒,雖有不完滿,但至少能繼續把日子好好過下。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 1966 長照服務專線







方祖涵/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  李清志/大稻埕的新活力
◆  陳立恆/Peace & Love,55年之後
◆  周行一/先做人生理財規畫再投資








方祖涵/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2024-09-05 01:20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威廉波特少棒賽主場地。 法新社


甫結束的威廉波特少棒總冠軍賽,是近十年全美收視率最高的一次。桃園龜山代表隊雖然在延長賽飲恨輸球,在比賽中展現無比韌性,穩定表現讓 ABC 電視台主播也讚不絕口。

離開威廉波特後,龜山小將在紐約接受代表處跟僑界款待,還進入職棒大都會球場內遊覽,經由球隊台籍經理王偉成貼心安排,在球場巨型看板看到正式歡迎球隊畫面。就算沒有拿到冠軍,還是得到值得一輩子珍惜的回憶。

本屆奪冠球隊來自佛州瑪麗湖聯盟,距離迪士尼不遠,所以慶功遊行就在神奇王國樂園舉行。不管從收視率還是當地民眾開心程度來說,都可看出威廉波特依舊是知名度最高,最受歡迎少棒比賽除了威廉波特,美國少棒還有小馬聯盟、貝比魯斯聯盟等等,其中實力仍以威廉波特最高。不過,在近十年來,美國少棒經歷劇烈改變,威廉波特參賽選手已難是同年齡最強,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旅行球隊崛起

旅行球隊與傳統社區少棒聯盟不同打破地域限制,讓更多具有天賦的年輕球員能夠在更高層次比賽中磨練自己。球隊通常是由經驗豐富私人教練組成,他們會公開進行甄選,藉以吸引鄰近選手加入。社區球隊比賽與練球主要在平常日課後時間,學童會視情況參加;而旅行球隊會盡量利用周末,因為球隊人數通常剛好足夠比賽與輪替,原則上每次都需要準時出席。

另外,兩者最顯著差異是費用。相對於社區棒球一季可能僅需三四千台幣,旅行球隊光是基本月費就需一兩萬,還要再加上比賽報名費、私人教練、外地旅行支出等等,每季花幾十萬台幣是基本消費。此經濟體在十年前大約一千億台幣,現在已超過九千億根據統計,有三分之一家長為籌措孩子參加球隊會願意減少家庭旅遊,更有兩成家長需要為此考慮兼差或延遲退休

參與旅行球隊需要大量時間與金錢,球隊數卻逐年增加,光是跟威廉波特比賽同齡的十二歲級,全美就可能有一萬隻球隊雖然學童可以同時參加社區球隊與旅行球隊,然而因為時間有限,絕大多數都僅能擇一。換句話說,至少有十萬名更積極練球的十二歲棒球員不在威廉波特選拔賽裡。加州有最多旅行球隊,是學童棒球實力最強的地方,卻在威廉波特區域預賽輸給夏威夷,就是因為除非家庭資源有限,學童不會留在社區棒球的緣故

總結來說,威廉波特少棒賽依然是美國少棒界最受矚目舞台,但旅行球隊崛起正快速改變這一切。隨著更高層次競爭逐漸轉向旅行球隊,未來威廉波特或許將不再見到全美最強年輕隊伍。然而,無論賽場勝負如何,每位參與其中的少棒球員,都在這段旅程中收穫了寶貴回憶與成長經驗,這才是比賽的意義。






詹文男/知識與膽識的觀人術

◆  詹文男/知識與膽識的觀人術
◆  黃齊元/中美勢力消長對台灣的影響









詹文男/知識與膽識的觀人術


2024-09-06 01:06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在知名國立大學任教的老吳教授閱人無數,前些日子他跟好友老張分享其研究「觀人術」的成果,頗為傳神有趣。老吳開玩笑的說,根據知識及膽識的有無,全世界大致可以分成三種人:

第一種人有知識、有膽識(Have knowledge, Have guts),他們幹實事(Do it),這種人可以創業,成為企業家;第二種人,有知識、無膽識(Have knowledge, No guts),因為沒膽量不敢創業,只好提供顧問服務(Consult it),擔任顧問;第三種人則沒知識、也無膽識(No knowledge, No guts),因此只好在大學教書(Teach it)做老師,就像老吳自己一般。

聽完老吳的解析,好友老張心裡很沮喪。因為老張過去三十年都在擔任顧問,雖然沒膽識,但至少還有點知識。退休後轉至大學當老師,竟然連知識都沒了!

不過,頭腦還算清楚的老張提醒老吳教授,根據一般顧問都很擅長的 MECE 原理(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一種邏輯分析法,訓練決策者解析問題時要做到「彼此獨立、互無遺漏」),他的分類還少了一種人,那就是無知識,但很有膽識的人(No knowledge, Have guts)。

老吳則好奇的問,那「無知識,有膽識」的人可以做什麼?老張說,這種人很適合當「名嘴」!殊不見電視上的許多名嘴,各種議題幾乎都可以誇誇其談,節目上半場可談三星與火星,下半場可以談豬肉與瘦肉精,這若沒有超乎常人的膽識,是很難做到的。

雖然老吳教授的說法有點浮誇,但也隱含社會對不同職業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對於大學老師不接地氣的觀察。老吳自嘲沒有知識,也沒有膽識,部分原因可能來自於大學的研究往往以理論為主,注重學術貢獻和影響力,但這些成果可能難以直接應用於現實世界

此外,有些老師的教學內容可能較為陳舊,未能即時更新,導致學生所學與業界需求脫節;加上部分老師缺乏業界實務經驗,從而讓學生感到所學與實際工作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

然而,要提醒的是,這樣的刻板印象並不完全反映現實。隨著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大學老師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來縮短與社會的距離。愈來愈多的學者不僅專注於理論研究,還參與實務專案,與企業合作,將他們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現實世界。而有些老師也在教學上不斷改革,引入最新的科技發展和市場趨勢,確保學生所學能夠與時俱進,滿足產業界的需求。

總體言之,老吳教授的幽默分類的確揭示了一些現實中的問題,但我們也應該給予那些正在努力改變這種不接地氣形象的老師們一些肯定與鼓勵。他們不僅具備豐富的知識,也在不斷增強自己的膽識,期許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相信這樣的努力和變化,將有助於扭轉社會對大學老師刻板印象讓高等教育真正成為理論與實踐並重教育者和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