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壓低房價為何徒勞無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989/web/ 

◆  聯合報社論/接種致死,政府和高端須提出合理說明
◆  聯合報黑白集/重演的荒謬劇
◆  經濟日報社論/壓低房價為何徒勞無功?








經濟日報社論/壓低房價為何徒勞無功?


2021-08-27 04:0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房市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房市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立法院財委會罕見地在休會期間赴財政部考察「打炒房措施執行成效」,隨後又到中央銀行考察「選擇性信用管制執行成效」。財委會關心房價的作為讓社會耳目一新,並為立院其他委員會樹立了問政典範。

房地產價格高不可攀一直都是台灣無殼蝸牛族的痛。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第1季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13倍,亦即平均家庭要工作九年以上才能付清房價。若以個別縣市觀察,台北市與新北市15.54與12.25倍的房價所得比更是高得驚人。年輕人面對高房價的殘酷現實,不僅生活上難以喘息,更影響人生與家庭規劃,是形成少子化現象主因之一。

雖然最近政府各部門齊心協力的「打房」獲得社會正面評價,不過嚴格地說,在各種壓抑房價措施中,只有禁止預售屋的紅單交易與實價登錄2.0對嚇阻房市投機心態稍有幫助。至於政府藉7月實施的房地合一稅2.0,以及央行先前推動的信用管制政策,想對房價產生立竿見影的壓制效果就恐怕會失望了。

財政部說明房地合一稅2.0實施一個月,房地產交易案件萎縮四成,所以看起來「打擊短期炒作已有初步成效」。而央行也認為過去除了信用風險管控,更進行14次的專案金檢,總裁因此對上漲房價感性地說「我總覺得這一波,比上一波來得小一點」。可是房地產交易的實情卻是7月份大台北地區信義房價指數竟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7%;台北地區房價並未因政府的打房政策而緩漲。

檢討起來目前政府執行打房政策是忽略了預期心理的運用,且過度相信租稅與信用政策的能耐,卻未正視住宅政策須配合國家整體的發展策略。過去政府推動房地合一稅1.0時有六個月的緩衝期,能讓市場有充分的時間形成預期心理,進而成為抑制房價的有效壓力。可是這次房地合一稅2.0從通過到施行僅短短二個月,市場反應措手不及,反而遏止房價向下螺旋進行的動力。顯然政府急於展現打房的決心竟抹殺了房地產交易需要時間醞釀的特性。

房地合一稅2.0的設計加重短中期房地產買賣的稅負,這樣反而讓持有者惜售,影響到房地產供給,房價自然也就無法回落。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亦是房價高攀不起的癥結。

我們若以四年前的房價負擔能力跟現在做比較,便可發現兩者其實相差不大,甚至平均還有些微改善。所以房價負擔不起應與作為分母的勞工薪資成長遲緩有關。這十年來台灣每人GDP年平均成長率為4.7%,但勞工經常性薪資與總薪資卻只有2.2%與1.7%的年成長率。勞工薪資成長過緩,房價自然高不可攀,而富人買豪宅保值的示範效果,讓房價要跌也很困難。所以合理分配經濟成長紅利,有效提升勞工薪資水準才是舒緩房價過高的重要手段。

決定房地產價格的另一特質就是位置因素。政府如果能重視區域的產業、交通、衛生、教育與活動機能的平衡發展,人們就不會侷限只想在特定地區生活,自然就舒緩都會區房地產的供需壓力,房價長期也就會趨於平穩。所以政府除了要在都會區推動社會住宅外,更要規劃台灣全島各個生活區與城鄉平衡的發展。

讓房價變得能夠負擔永遠應該是政府的優先施政目標。目前政府以財政及金融手段急就章地打壓房價,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充其量只是政治減壓的作為罷了。

我們呼籲政府應以全面性的社會建設來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而其中社會住宅、所得分配與區域平衡發展都是必須落實的重點項目。很可惜目前除了社會住宅稍有進度外,執政者似乎忽略所得分配與城鄉建設才是長期減輕房價負擔的王道。











聯合報黑白集/重演的荒謬劇


2021-08-27 01:4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地院審理「三中案」,前總統馬英九出庭。記者王聖藜/攝影


早年黨外人士諷刺情治機關不學無術卻任意栽贓,常舉馬克斯韋伯和左拉為例,說官員看到前者,以為是提出共產主義的馬克斯;看到後者名字有「左」,八成是鼓吹邪說。

國民黨出售三中案,檢察官要求判前總統馬英九重刑;理由是,他在審判前多次找律師演練避罪串證。但花錢請律師本來就是要證明自己無罪,當然須充分討論案情。難道一味附和檢方想法,搶著認罪,才不算串證?

另有週刊報導退伍軍官涉入「史上最大共諜案」,近日指控對象再加上前空軍司令沈國禎,說他五年前赴對岸打高爾夫,除在孫中山紀念大會聽習近平訓話,還與對岸國安官員見面。報導中引我「國安人士」說法,稱四月我發現共機刻意貼海飛行躲避我方雷達偵測,可能偵搜水下潛艦,「是誰提供對岸這些情資,值得細究。」

事實上,低空是地面雷達不易偵獲的死角,反潛機想偵測潛艦必須貼海飛行,只是基本軍事常識,放話者卻宛如發現新大陸。而沈國禎前往大陸,到所謂共機貼海飛近台灣,時間相隔長達五年。中南海若真如此魯鈍,美國何須為「中國威脅論」緊張?

馬克斯和左拉可以當罪證,多年後只剩下脫線鬧劇效果。把轉型正義掛在嘴上的政府,卻仿效當年的入人於罪,手段同樣拙劣,把荒謬劇演到最高點。











聯合報社論/接種致死,政府和高端須提出合理說明


2021-08-27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高端疫苗開打後,已傳出4名猝死案例,圖為高端疫苗接種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端疫苗接種三天,造成四名青壯者死亡及多例不良反應;這些事件除影響預約民眾的接種率,在野黨更要求應該暫停施打。指揮中心不為所動,聲稱不會叫停,進而提前公布高端第二劑的施打預約。蔡政府全心扶植高端,絕不可能為幾例失敗認錯道歉;但高端疫苗是全球首支採取「橋接」方式破格取得緊急授權的疫苗,就算不暫停施打,至少應由相關專家調查相關事件之因果,才能釐清外界疑慮,避免國民生命的無謂損失。

先前開放施打AZ和莫德納疫苗時,國內也發生不少猝死案例,其中AZ高達六百例。但高端的情況,無法與這兩者相提並論。原因是,其一,AZ和莫德納疫苗都經過完整實驗程序,取得世衛組織及多國認證;AZ因價格低廉,在一百七十多國有超過十億人施打。其二,AZ的高死亡率,主要是當時施打者皆為超高齡的長者,身體較為脆弱;而高端的施打者多為正值盛年的青壯族群,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進一步說,高端疫苗上架,是在全台人民眾目睽睽下經過三次黑箱放水,取得衛福部的緊急使用授權。其中,包括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之投機取巧,包括無法露臉的專家以黑箱審查同意發給EUA,乃至最後在生產過程以不連續批號送驗封緘,食藥署再度放水。每一段過程,都留下嚴重的政治操作痕跡,也留給民眾偌大的疑慮。所有經國際認證的疫苗,在第三期臨床試驗都有多達三、四萬人參與;而高端的二期試驗人數不到四千,卻要打進數十萬人身上,這是其可靠性及安全性備受質疑的原因。

退一萬步說,假設高端疫苗研發的技術無虞,確能為接種者帶來保護作用;但高端在生產上的疏忽或政府封緘的草率,也極可能造成接種者難測的負作用。近日高端疫苗的猝死和不良反應事件,都集中在北部數縣市,被懷疑可能與高端某個批號的藥劑品質不良有關。對此,衛福部必須認真調查,並儘快公布調查結果。

這個推想並不是無的放矢。七月間,曾傳出高端在二L放大規模到五十L的生產過程中,有八成二遭到退貨,這表示它無法在量產過程維持疫苗品質的穩定和一致。同一問題,也曾發生在與高端採同一重組蛋白技術的美國疫苗諾瓦瓦克斯(Novavax)身上。該疫苗在三期試驗表現的有效率高達九○・四%,但在向美國食藥局(FDA)申請緊急授權時,卻因合作廠商的問題,使其大規模量產的品質無法維持,而遭FDA勒令停工,諾瓦瓦克斯只好延至十月再提申請。且看美國食藥局的鐵腕把關,對比我國食藥署的黑箱放水,正是「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之別。也難怪,陳時中對於三天四死一事無動於衷。

不同技術的疫苗產品,可能引發人體的不同反應或病變,這是政府有責任預警與說明的事。開打前,指揮中心曾說打高端會有「眼壓高」和「顏面神經麻痺」的副作用;實際開打後,首日多人有不良反應,陳時中又呼籲有慢性病及身體狀況不穩定的人別打。及至猝死案例相繼發生,陳時中卻企圖用吸毒、肥胖、心肌梗塞等理由搪塞,死者家屬顯然無法接受。其中真相,包括先前諸多施打AZ致死的事件,政府有必要請專家調查,儘速作出客觀的分析和解釋。

三月間,丹麥在施打AZ疫苗後出現兩起血栓案例,其中一人死亡,該國隨即宣布暫時停打AZ。一個月後,更宣布永久停打。台灣的情況,或許不能和丹麥完全類比;但一個政府是否以人民的生命為念,在此已一目了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989/web/ 

◆  台灣未來 美麗島?煙囪島?
◆  誰殺了154隻走私貓 看德國怎麼做
◆  離岸風電弊案連連 真相為何
◆  五倍券包裝 勞民傷財
◆  東京帕運的向陽精神
◆  為台灣帕運國手加油
◆  麟洋還可以這樣選擇
◆  經濟新常態 台灣準備好沒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都是「資訊不對稱」惹的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經濟日報社論/都是「資訊不對稱」惹的禍!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筆者研究領域是探索資訊科技如何改變移動,其中包含實體車輛的移動、社會階級的移動,與人性好惡的移動。十幾年的研究發現告訴我,這個世界許多問題,都是「資訊不對稱」惹的禍。

從經濟學角度,資訊不對稱指在市場中,參與交易的雙方所擁有、可影響交易的資訊有所不同。在過去的舊經濟時代,因為資訊不對稱(或資訊不完全)問題很難解決,因而導至逆選擇或是引發尋租行為。「尋租」這個專有名詞簡單來說就是,在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廠商或個人為了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獨占地位,從而得到獨占利潤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百年以來,由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經濟邏輯,許多交易行為與商業模式都是拜資訊不對稱所產出的尋租與套利。

如今打著共享之名的新經濟來了,帶著巨大的科技力量打破舊經濟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但也引發新的問題。共享經濟的核心問題在於利用資訊科技解決資訊不對稱。從工業革命至今,隨著組織的專業分工、市場競爭效率與資訊數位科技的發展,早已將人類社會從過去「供不應求」的缺乏年代,走向「供過於求」的過剩年代。人類不斷追求物質生活的結果,製造出大量的閒置資源,過度的經濟剩餘造成了資源的嚴重耗竭,環境永續與保護地球成為人類正在面對的生存功課。

從目的面來看共享經濟,共享經濟在於解決經濟剩餘,這□所謂的經濟剩餘,意指規模生產與過度消費的產物。經濟剩餘在企業層面的表現為閒置庫存與閒置產能,在個人層面的表現為閒置的資源、物品、空間、時間(人力)或知識。在過去,社會中的經濟剩餘就像玻璃碎片,零零散散存在於各個領域,整合成本極高,卻很難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想分享,也只能小規模、小區域的進行。但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讓人工智慧得以實現,人類已有能力能把大量的碎片資源整合到專業的網路平台,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進行同時可以滿足大規模與客製化的線上供需配對,並進行線上到線下的經濟剩餘交換,創造過往無法想像的新經濟效益。

在這個共享經濟系統中,需要以網路(包含互聯網與物聯網)為手段,連結所有人促進大規模的供需媒合;而執行供需媒合的中介組織就叫做「平台」。事實上,這樣的供需媒合平台若是交由民間企業來,極容易推生出另一種超級無敵的獨占企業,它可以藉由巨量資訊輕易掌控人們生活行為,形成新型態的資訊不對稱與套利行為。

上帝賦予人類思考與創造的能力,但如果人類沒有行善與利他的心,既得利益的平台組織繼續挾持著資訊不對稱力量,那麼人類就有禍了。










經濟新常態 台灣準備好沒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張宮熊/大學財經教授(高雄市)


企業管理分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研究發展、與財務管理;外部環境包括社會、文化、政治、法治與自然環境。

過去三次工業革命以來,外部環境與企業的經營績效沒有直接關係,甚至標準作業程序就是讓內部成本外部化,例如排放水空汙染、用化學原料甚至回收原料取代自然原料傷害消費者等,盡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達到企業利潤極大化為目標。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是中華文化庚子年,代表一個舊時代結束,也啟動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起我們歷經新冠疫情延燒與對經濟的重大破壞。舊的經濟結束代表新的經濟興起,我們目前可觀察到,旅遊航空業,甚至娛樂行業陷入大滅絕的道路之中;宅經濟、AI人工智慧、生醫產業與新能源,將分別成為未來生活與尖端科技的主流。

與三次工業革命後的經營思維不同的是:未來十年企業與產業外部成本將更一步內部化。其中最重要的將是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生活的影響。《巴黎氣候協定》由聯合國一九五個成員國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在氣候高峰會中通過,取代京都議定書,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其目的在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兩度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一點五度之內。

其中碳稅被視為可有效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碳稅是遏制氣候變化的最有效方法,許多歐美國家已立法,相信將成為全球共識,以遏止近二年來除了新冠疫情外,世界自然環境所遭受到的極端氣候的攻擊。

然而台灣卻似乎獨立於全世界之外。當全球碳稅實施時,將是台灣外銷導向型經濟重大的挑戰。

歷史以似曾相識的腳步往前循環出現,我們常高估了一年的發展,卻低估了五年甚至十年的趨勢。未來十年將是百年來最大的拐點。筆者認為,除了面對環境極端變化帶來的生活挑戰外,高物價加低度成長的通貨緊縮將成為未來至少十年人類最有可能的經濟新常態,台灣政府與□業界準備好了嗎?








麟洋還可以這樣選擇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陳弈忻.林泉利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奧運金牌得主王齊麟李洋二人,現在是台灣當紅炸子雞,紛紛有廠商請他們代言,奈何受限公務人員身分。為此主管機關財政部打算為他們另開扇門,讓他們既可保有公務人員身分,又可為廠商代言,極為禮遇讓很多公務人員羨慕不已。

二人在奧運上表現十分耀眼,就國光獎金來說,可各領二千萬。這筆金額,讓很多人欣羨不已,這也是他們努力的成果。可既是公務人員,就必須照規定來。筆者認為,如果麟洋只想待在土銀接受球團支持好好練球,也就罷了;若想要走商業路線代言,那何不放下公務人員身分束縛,可以更自在,也能杜攸攸眾口。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周刊爆料麟洋兩人悠遊卡活動,恐有觸法之嫌,引發議論;具公營單位身分是否可為公司行號代言,筆者認為要有一定規範與準則,不容含糊處理!

傑出運動明星不打球時,能依各項升等考試,在職位上步步高升。日前入選台灣棒球名人堂的謝明勇,年輕時在合庫隊,卸下球衣後一路做到副理退休。選手在場上努力,政府給予獎勵金及輔導就業是必要幫忙。但年輕世代成名後,都會聘經紀人代為打理代言項目,及與所屬球隊與公司爭取權益。希望釐清相關規範,讓當事人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為台灣帕運國手加油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馬鈺龍/台灣體大運動資訊與傳播系助理教授


晚了一年的東京帕運,在東京奧運閉幕後登場,日本德仁天皇親臨廿四日開幕式宣布比賽開始,邀請全球民眾一同見證全球一百六十四個國家地區、四千餘位身心障礙選手在運動場上的勵志故事。我國也有十位選手參與帕運,期待國人給予鼓勵與掌聲,一起感受身障選手自我實現的精神。

依照慣例,夏季奧運承辦城市要接續承辦屬於全世界肢體、視力、腦性麻痺及智能障礙者最高競技水準的運動比賽。根據統計,全球約七十八億人口中有百分之十五的身障人士(約十二億人),他們靠著堅強意志力、高昂鬥志與樂觀心態,藉運動為自己進行心靈與身障缺陷的復健工程。

從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羅馬帕運開始,競技體育的最高殿堂就張開雙手迎接全球身心障礙選手共聚一堂,克服缺陷,在運動場上互爭榮耀,每一張奮戰不懈的臉孔都在告訴世人:我們不懼任何困難,勇敢向前。

東京帕運開幕式呈現We Have Wings」 (我們擁有翅膀)的理念,鼓勵人們也要像帕運選手一般,不管是面臨逆風還是順風,都能發掘自身潛能,勇敢追逐夢想。同時,帕運選手們就像是在世界颳起的一陣清風,猶如一雙無形的翅膀,克服阻礙、挑戰極限,讓人們在賽場看到一個包容、互助、相互尊重的世界。

我國在剛落幕的東奧拿下史上最佳的成績,奧運選手成為全台關注的焦點,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全民英雄。目前在日本出賽的十位帕運國手,也希望能得到國人關愛的眼神,為他(她)們加油打氣。

誠如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在帕運開幕儀式致辭說:「我們希望東京帕運能成為一個契機,建立一個人人都能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沒有歧視和任何障礙的社會。」

國際帕拉林奧會主席帕森斯對延後一年開賽的帕運諸多感觸,他表示,當疫情陰影籠罩時,全球帕運選手們從未停止訓練,從未停止追求夢想。日本東京克服萬難先為身心健全的選手搭起競技舞台,現在也為身障選手築起追夢橋梁。

東京奧運中華代表團繳出二金四銀六銅的空前佳績,為飽受疫情打擊、民心低迷的台灣注入一股強心劑;接下來的帕運,期望也能激起國人關注我國身障選手的表現,不吝給予掌聲,做國手堅強的後盾。










東京帕運的向陽精神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李淑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東京帕運廿四日晚揭幕,開幕典禮被喻為充滿「吉卜力」感的空港物語,緊扣大會主題「We Have Wings」,得到比東奧開幕式更高評價,勵志向陽精神,值得回味。

主演「單翼小飛機」單元的十三歲女孩和合由依,由於先天雙腳和左手都無法自由活動,但憑著豐富表情與動作,征服所有觀眾,宛如宮崎駿動畫世界人物真實再現;目前就讀國二的她,用生活、行動證明身障依然能活出光亮。日本媒體報導,她成功演出後激動大哭,國際帕委會盛讚和合由依是新巨星。

在「單翼小飛機」出現的殘障小提琴家伊藤真波,曾代表日本參加二○○八北京帕運、一二倫敦帕運游泳競賽,當她以假肢手臂拉小提琴畫面登場,無疑以行動鼓舞所有遇挫折的徬徨心靈,她也是日本第一位義肢護理師。

帕運委員會配合東京帕運提出We The 15」活動,為身心障礙者爭取平權;帕委會主席帕森斯在開幕致詞指出:帕運最大意義是證明人類有無限可能,人與人的差異不該帶來岐視,必須創造人人有機會的社會,「只有你們可以決定自己是誰」。

在台灣,媒體與大眾對帕運重視程度,不如奧運熱烈,但適逢疫情趨緩開學之際,除了持續防疫,也不妨籍由帕運的競技與演出,指引學子:所謂成功人生,並不只是金錢、名氣、外在條件出色;即使身障,依然能找出自我風格,活出獨一無二物語。










台灣未來 美麗島?煙囪島?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廖明輝/製造業(新北市)



聯合報報導,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及四大行業擬強制減排相關新聞;報告甚至說再不減碳,未來台灣將面對更劇烈的極端氣候,在最劣情境下,四十年後台灣恐怕就沒有冬天了,令人怵目驚心。

國內碳排放量前五大產業,以國營事業居多。最近曾到高雄小港的臨海工業區參訪,在谷歌地圖上,看到整個臨海工業區盡是褐色般的鐵鏽地帶,整個工業區的天空,恰如「煙囪之島」書中所形容,被八九一根煙囪包圍住,放眼望去都是灰濛濛一片。

因此,面對氣候變遷涉及的社會、經濟、環境等課題,台灣應轉換思維,從耗用資源多寡與產生附加價值高低的視角,重新檢視台灣「褐色經濟」低能源價格、低薪、高環境承載的轉型困境與系統性風險,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接軌並行。

五大排碳產業須主動積極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目標七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目標十二責任消費及生產、目標十三氣候行動,納入公司治理,以「綠色永續」長遠觀點進行系統性思考,而不只是被動應付「空品惡化緊急防治辦法」的「有條件強制減排」,才能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讓台灣未來的土地與天空,依然是美麗之島。








五倍券包裝 勞民傷財

2021/08/27  02:43  聯合報/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士兵喜歡出公差,因為可免除嚴苛累人訓練,還能有短暫自由。但行政院推動「振興五倍券」,遭爆料台電、中油,甚至水利署都有員工出公差,協助包裝作業,讓我困惑。

以機關立場,被指名出公差,對機關形象可不是好事;是否長官認為機關冗員多,派出幾位無傷大雅?以個人來說,主動請纓包裝監工,是否本職太過輕鬆?若是被指派,是否主管也認定抽調公差無損業務推動?而以人力資源應用觀點,要求專業人員去幹包裝監工,不只不務正業,更是大材小用。

每年五月一日起至十月底止防汛期,水利機關通常非常忙碌,還能有人力派出公差?我推測,水利署較佳方式應是派出替代役,但國營事業有替代役可派?把替代役當免費雜役使用,是否符合其功能與目的,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台灣號稱科技島,提款機、點鈔機也不是甚麼高科技,把幾張券包裝起來,難道無法自動化,也要勞動龐大人力、抓公差處理?











誰殺了154隻走私貓 看德國怎麼做

2021/08/27  02:43  聯合報/黃瑞彬/實習醫學生(新北市)


一五四隻走私貓在「國際流浪動物日遭安樂死,是近日重大新聞,其中有兩點,筆者認為值得國人深思。

首先就是執法單位長期怠於修法。相關單位在執行安樂死時,的確以「走私沒入動物及其產品處理作業程序」為法源根據,然而此法的合理性及是否牴觸更高層級的「動物保護法」,有待商榷。

走私動物案例每年都有,以鳥類為大宗,這十年來處死了一八九一隻動物,可見已經是長期問題,卻不見法規或其他相關規定有滾動式修正,實不符人道精神。

不管是海巡署或是農委會,針對此案只採最迅速且成本最低的方式,而非尋求更完善的處理,在面對生命的態度上,令國人難以接受。對比國外規定,以德國來說,除了將寵物列為禁止強制執行之物,更在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就將動物保護予以入憲!德國在動物權利的保障上,或可為我國將來修法的範例,透過這一次的事件,也是完善本國法規的好時機。

其次,走私寵物的源頭何在?「沒有買賣沒有傷害」,農委會數據指出,家貓數量從民國一○○年的卅萬隻,提高到民國一○八年的七十萬隻。家貓數量提升可能與人口都市化有關,本次走私貓都是昂貴的品種貓,業者才會鋌而走險。

現今許多自媒體,都以自家寵物為主題,促進飼主交流固然是好事,但若有人為爭取更高的點擊率,或出奇制勝,或以名貴品種為賣點,造成愈來愈多飼主想購買,需求提高導致業者走私圖利,「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也有部分品種貓會進入繁殖場,其環境之惡劣,動物何辜?

經過這次事件,不管是農委會或相關立法單位,應理解動物權修法的急切性與重要性。對比於本次犧牲的貓,蔡總統所領養的「蔡想想」,原是從土石流中救出來的流浪貓,並非每隻貓都能有這般「好貓運」。若總統與政府能加強宣導「以領養代替購買」、「沒有買賣沒有傷害」,不以名貴品種為榮,風行草偃,加之修法,杜絕非法走私源頭,以整體規劃完善各方面規定,將來可大大避免動物犧牲情形發生。

宋朝蘇軾尚有詩曰,「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對於走私的大批寵物貓,相信也有比趕盡殺絕更好的做法。










離岸風電弊案連連 真相為何

2021/08/27  02:43  聯合報/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聯合報大篇幅報導離岸風電的諸多問題。透露今年違反招標規定釋股的允能風場,其釋股真正原因是進行水下基礎時,發生重大施工意外,業界早有耳聞,但此為媒體首次披露。

如果允能瀕臨破□的真正原因,是施工出問題,就不可歸究於疫情等不可抗力,經濟部允許其釋股理由是否有瑕疵?否則經濟部為何又以疫情為不可抗力,允許釋股?原先合約對工程失敗是否另有規定,經濟部應解釋清楚?

各界對經濟部處理離岸風電專案,沒有信心也不難了解。去年底,沃旭國□化承諾跳票,經濟部亳無辦法,竟然允許沃旭以遠在天邊,尚未招標之未來標案「補單」,創處理工程違約解決辦法世界紀錄。

為何經濟部遇到國外離岸風電廠商就矮一大截?離岸風電弊案連連,三年前監察院就提出糾正,至今仍然如此,是否因為有大人物「罩」?

再說一件極端離譜之事。蔡政府已規畫到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離岸風場裝置容量,依規畫,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光電加風電等電力總裝置容量為廿七GW二千七百萬瓩);更進一步宣布,民國一一五-一二四年(二○二六到三五年),每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增加一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增加一.五GW,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光電風電之總裝置容量將達五十二GW

依數月前經濟部「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即使每年尖峰用電以二.三%高速成長,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夏天尖峰負載約為五十二GW,冬天約為四十GW。換句話說,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光電風電裝置容量將與夏季尖峰相同,遠高於冬季尖峰。

依全球經驗,以獨立電網而言,不穩定光電風電電力滲透率最多五十%。民進黨政府規畫之裝置容量較合理裝置容量高了整整一倍。不過好像沒有人敢告訴國王真相?



李清志/防疫旅館日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防疫旅館日記
◆  范疇/沒有「美國秩序」便車可以搭了!
◆  葉銀華/如何將環保變成策略?
◆  楊永明/阿富汗面臨內亂、恐怖組織擴大中
◆  蘇蘅/政府宣傳、謊言和另類事實







李清志/防疫旅館日記


2021-08-27 01:52  聯合報 /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圖為防疫旅館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為防堵變種病毒入侵台灣,規定所有入境者,都必須接受篩檢,並入住防疫旅館兩周。我的朋友也因從美國回來,入住防疫旅館,在兩周隔離中,我查看他每天在臉書上的生活報導,觀察他的精神與心理狀態變化,也試圖與其他朋友用可能方式去關心他。發現入住防疫旅館,真的不是件容易事,即便是短短兩周,也會讓人煩躁,如何讓自己安然度過這段孤獨無聊日子,的確是值得思考的議題。

防疫旅館的選擇,除了乾淨清潔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景觀,最好是可以看海或看河的美景,如果可以有陽台空間,就更完美了!試想,一整天關在狹窄如牢房空間裡,唯一開窗若是只能看到髒亂後巷,或是醜陋鐵窗,是何等令人沮喪抑鬱

有朋友的防疫旅館在基隆河畔,除看河景外,也可看到對岸河濱公園遊憩人群及松山機場起降班機劃過天際;有朋友的防疫旅館在金山野柳地區,每天看海也算是心曠神怡;更有人防疫旅館在外雙溪東吳大學附近,除看青山與綠溪外,也可以觀察大學校園活動。

朋友在防疫旅館裡待了十天,雖然旅館有河景落地窗,常常有朋友送物資補給品關心他、為他打氣,但是在小小房間關十多天,他還是感到沮喪和悲哀。他在臉書上寫道:「我被隔離在檢疫旅館裡,感覺這是被病毒綁架的世界,人類喪失了呼吸的自由,也喪失了移動的自由,只能透過網路系統傳遞訊息。」

如何排遣防疫旅館的孤寂無聊呢?有人認為創作是排遣無聊日子的最好方法,因為「無聊是創作的開始」。在防疫旅館中無聊無趣,因此三餐吃飯這件事就更顯得重要,為了強調三餐的儀式性,有朋友特別在乎擺盤與器具,他從行李中拿出國外採購的杯盤道具,將旅館送來,裝在紙盒中的食物,換到精緻餐盤中,甚至為了有窗邊用餐小桌,還特別從網路電商購買移動式小桌,然後讓自己每餐都正式地進行,美好而有秩序,成為隔離生活中的重要儀式。

然後他開始創作獨特的攝影自拍作品,先是在窗口跳耀,拍出有如跨越脫逃漂浮照片,然後又做出無重力高難度動作,有如在房間內游泳一般,漂浮在空中;他在防疫旅館期間,每天都推出一組令人驚異的照片,有如系列性作品一般,讓人驚艷!

事實上,監禁在小空間中,創作可能是最佳的療癒手段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因為二戰期間反對納粹暴行,民國 32 年(一九四三年)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安靜心靈,藉著書寫創作,將內心理念紀錄傳送給友人;雖然他最後被納粹政府處死,但是他在監獄中的書信、雜感與禱文,被集結成冊出版,就是眾所熟知的「獄中書簡」,帶給苦難中世人許多的盼望與省思。

潘霍華說每個旅程都有不為旅行者所知的意義」,被關在防疫旅館十四天,可能是許多人當時出國旅行打疫苗時,沒有料想到的事,但是你如果在這些日子裡安靜心靈,沉澱思緒,甚至專注創作,或許可以領悟到不同的人生道理,成就出一段充滿意義意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