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拚經濟 不見火箭炮只是大清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釋憲與罷免威脅下,藍白站穩預算審查立場
◆  聯合報黑白集/刺龍刺虎刺情色的警察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拚經濟 不見火箭炮只是大清掃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拚經濟 不見火箭炮只是大清掃


2024-10-20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人民銀行啟動融資工具,支持A股。 路透


過去幾周來,中國大陸當局陸續推出諸多刺激措施。人民銀行放鬆貨幣政策,支持股市及房市;財政部宣布將提高舉債額度,強化國有銀行財務及地方政府財政;連最高決策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都發表聲明,強調政府支持經濟的決心。金融市場則以「大買進」作為回應,陸股飆漲,人民幣匯率勁升。然而近日這股激情正消退,中、外投資人痴等多時的「火箭炮」式財政刺激措施遲遲未現,當局的政策基調仍是在對房市泡沫及地方財政惡化這兩大絆腳石進行「大清掃」。投資人自然焦慮,市場也開始震盪。

從去年大陸房市急墜,經濟成長減緩,物價持續疲軟以來,國際許多經濟學者都一再呼籲大陸當局應採取「直升機撒錢」之類的措施,透過政府擴大舉債,對家庭直接移轉2兆人民幣的現金,以提振內需。

這套主張是以凱因斯經濟思想為基礎;亦即當總需求遠超過總供給,由政府出錢刺激消費,帶動企業投資及經濟成長,形成良性循環;既能緩解當前大陸經濟承受的壓力,也有助於使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轉型為內需帶動的成長模式。

在實證上,金融海嘯之後大陸當局就曾動支4兆人民幣公共支出,使經濟快速成長;而且美國政府在疫後也支出數兆美元,直接對家庭及企業提供財務協助,使美國經濟表現在已開發國家之中迄今仍一枝獨秀。

然而大陸當局則有另一套經濟思維。外人只見到中國整體經濟規模之「大」,因此必須靠國內消費來支持長期經濟成長;但大陸當局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只是居於「中」段,勉強達到「小」康;長期經濟要靠科技投資來帶動,必須將資金從房地產部門轉向科技密集的製造業,創造高薪資的工作機會;高端產品供給增加,將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簡言之,就是藉由提升供給面來帶動需求面,與凱因斯的思維大異其趣。

在實證上,大陸當局認為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的刺激措施,是導致負債激增及房市泡沫的元兇,豈能重蹈覆轍?其次,國際間不時警告中國負債過高,現在卻又呼籲政府擴大舉債以刺激消費,何其矛盾?再者,美國政府疫後擴大支出,雖支持經濟成長,但也導致通膨飆高,經濟衰退的風險迄未完全消除,反而使政府財政嚴重惡化,殷鑒不遠。

再從國家安全與戰略的角度來看,由於中美緊張持續升高,因此當局的核心任務並非使經濟成長率達到最大化,而是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科技力量強大的經濟體系,不必擔心美國的圍堵與與封殺。

事實上以往日、美發生房市危機時,經濟都曾備受打擊。中國大陸目前房市雖嚴重滑坡,但靠著科技進步與隨之而來的出口繁榮,仍能使經濟成長維持在5%的目標附近。據彭博經濟團隊預測,如果中國能繼續突破美國領導的圍堵壓力,則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時大陸高科技部門產值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9%,再加上電動車、電池及太陽能板等「新三樣」,則產值將達 GDP 的23%,足以彌補地產業產值比率從24%降到16%所產生的經濟缺口。

總之,期待大陸當局推出「火箭炮」式的擴大支出措施,恐怕只會淪為「許願式的思維」。大陸當局的優先路線是一方面對房市與負債積弊進行「大清掃」,同時繼續堅持「新生產力量」及「高品質成長」,將國家資源集中投入到科技與綠能領域。中國經濟需要經歷一段忍耐期,按部就班地進行減債及轉型。經濟成長率如果距離目標太遠,當局只會採取一些刺激措施,但仍將堅持供給面政策,而非需求面的「福利主義」。

對投資人而言,必須了解當局這波刺激措施的意圖只是為穩定經濟「買保險」,以「微調」來「紓壓」,而非採取「火箭炮」式的措施來加速經濟成長。如果誤判形勢,吃虧的只是自己。













聯合報黑白集/刺龍刺虎刺情色的警察


2024-10-20 01: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考試院擬修改警察考試規則,刪除身高、紋身或刺青等限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考試院擬修改警察考試規則,刪除身高、紋身或刺青等限制,退警感嘆,「馬上會見到一五○、一四○公分,滿身刺龍刺虎的警察了!」考試院說明係參考用人機關建議而修正,警消海巡三署都應該說清楚,這是執行警察、消防、海巡任務所要的人才?

考試院修改考試規則的原因,是「為符合憲法判決精神並順應時代趨勢」。但考試院所舉的憲法判決只說限制身高違憲,並沒有提到刺青紋身。所以考試院與警政署認可滿身刺龍刺虎的警察,唯一理由就是「順應時代趨勢」。

雖然刺青紋身早與黑幫文化脫勾,逐漸演變成個人藝術或意見表達形式,但就算在歐美,也不認同警察可以恣意刺上仇恨、暴力或情色圖樣,出現部位更多有限制。台灣現行規定報考警察不得有幫派、色情等不雅之紋身或刺青,未來將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至於警察專業、守紀形象的要求,已不能「順應時代趨勢」。

對於身高限制,前立委游毓蘭舉例司法特考曾錄取身高一四○公分、體重卅五公斤的「紙片男」成為監所管理員,要如何管理暴力犯?其實應考量的是能否勝任勤務?例如消防設備多碩大沉重,自不能因體形而影響消防任務。大法官及考試院拓寬應試之門,警消海巡能否依職務需求定出相應的取才規則,才是關鍵。













聯合報社論/釋憲與罷免威脅下,藍白站穩預算審查立場


2024-10-20 00: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堅持不依法編足原住民禁伐補償預算,導致明年度總預算案五度卡關。綠委警告,如果藍營硬要擋總預算案,將啟動全台大罷免;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揚言將提釋憲,以解開總預算僵局。記者陳正興/攝影


行政院堅持不依法編足原住民禁伐補償預算,導致明年度總預算案五度卡關。綠委警告,如果藍營硬要擋總預算案,將啟動全台大罷免;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揚言將提釋憲,以解開總預算僵局。罷免已經成為綠營仇恨動員工具,大法官更被民進黨當成解決政治紛爭的工具人。不過,明年度總預算案的問題,不只未依法編足補償預算,還潛藏民生安定危機,藍白必須站穩預算審查的立場。

基隆罷樑失敗,民進黨仍不虛心檢討執政路線,一心求戰。綠營在各地醞釀罷免連署,蓄積仇恨動員能量,企圖裹脅總預算審查。明年總預算歲入與歲出雙破三兆,增幅與增速都是史上之最。但近幾年物價指數都超過通膨警戒線,擴張性財政措施恐加劇通膨影響。台灣進入大通膨時代,民進黨政府還想藉釋憲和罷免抗拒在野監督,一方面恣意揮霍公帑,一方面拒編原民微小補償。在野黨不能再以過去和稀泥的方式處理總預算。

賴清德是雙少數總統,一上任就擺出戰到底架勢,口說跨黨派朝野合作,但從召喚青鳥包圍國會,指導大法官杯葛國會改革五法,到民進黨背後操盤罷樑,都以選戰考量對決藍白,將政爭置於施政之上。朝野核心戰場在立院,繼上會期國會改革法案混戰後,這會期伊始,雙方就為總預算案槓上,導火線竟只是行政院短編二十幾億元原民禁伐補償金。

卓榮泰批評立委修法提高補償是浪費、違憲,但他不覆議、不依法行政,卻曲解憲法和法律;最近又辯稱已從每公頃三萬元提高到四萬元,前後邏輯矛盾。這個爭端由政院補編即可化解,只因賴總統凡事必爭,卓內閣死不認錯,總預算便淪為仇恨動員的柴火。執政黨掌握大部分媒體,邊打邊吃和解飯。國民黨向來輕忽輿論戰,而民眾黨自柯文哲被收押後,空戰實力已折損,藍白能否利用總預算審查檢討內閣施政,還有很多變數。例如有意參選縣市長及被鎖定罷免的藍委,就可能是表決破口。

首先,在野黨高層須有共識,釐清為何而戰。民進黨已備好罷免和釋憲工具,綠營側翼指控在野退回總預算癱瘓賴政府,並抹紅成中共在地協作者。藍白不能坐等卓內閣共議打開僵局;反之,要有腹案準備若政院拒絕重編預算,除各機關原訂計畫與法定收支不受影響外,也要敦促政院就新增計畫及支出提送立院同意,以免影響政務推動。朝野應思考如何進入總預算審查,畢竟這才是多數民意託付所在,進入審查也才能尋找補救措施,要求政院還給原住民公道。

再者,明年總預算潛藏攸關民生安定的危機。卓內閣暴增歲入歲出一成以上,是因高估稅收,但今年實際課徵數才成長不到三趴,很多政務得舉債因應。其中影響舉債最鉅就是勞健保與台電,二者皆以撥補方式填虧損,佔總預算近一成,再加上國防預算佔比逾一成,躍居支出第二高,已排擠經濟與教育項目。若稅收不足,將擴大既有赤字,電價與勞健保都難免節節上漲。

這些嚴重的民生隱憂,在野黨必須詳盡充分和社會對話,規畫出審查大原則,要求檢討問題政策,並刪除執政黨浪費自肥、買票固椿的預算。例如每年十億養綠媒、建設獨厚綠友友的圖利弊端。今年總預算不能只是朝野邊打邊分肥的包裹刪減,必須反應民情及瞻矚未來情勢,尤其地緣政治動盪的變數。若國家財政無法確保穩定,如何因應大疫、通膨或金融危機之類的考驗?藍白須認清監督角色,賴總統不會放棄一黨獨大的企圖。


波波漫畫









名家縱論/當媒體打開AI潘朵拉盒子\星期透視/雙城論壇 兩岸均應視為緩和契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盤點在斐核心利益 著手長期抗戰
◆  陸以商逼政 危台史邦誼
◆  星期透視/雙城論壇 兩岸均應視為緩和契機
◆  大屋頂下/譯讀賴清德國慶演說(上)兩岸定錨台灣光復節(明日續)
◆  名家縱論/當媒體打開AI潘朵拉盒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當媒體打開 AI 潘朵拉盒子


2024-10-20 00:26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愈來愈多新聞媒體使用 AI,彭博社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成立人工智慧團隊,宣稱 AI 輔助新聞的時代已經開啟。他們用 AI 發掘新聞,訓練 AI 加入新聞產製過程,包括更新標題、編排新聞段落,甚至產生數據表格、建立付費牆。AI 對財金新聞報導助益極大。

彭博社說,AI 用於新聞深度的挖掘、報導角度創新和突發新聞的快速反應,都是重要的新工具,但提醒 AI 可以載舟也可覆舟。

美國運動畫刊就有惡例。這家以文筆出色著名的媒體,去年十一月刊出一篇文章,作者自稱酷愛戶外生活,還有作者照片,結果發現新聞和照片都是 AI 生成,完全虛構,根本就是假新聞。運動畫刋雖否認指控,推說是第三方供稿,但立刻下架文章和照片,開除高階主管。

去年網媒 CNET 刊登幾篇科技財經報導,七十七篇中有四十一篇需要更正,尤其對「複利」的概念有系統性錯誤,被發現是生成式 AI 所寫。為何被抓包?因為新聞有高流量,但內容不斷複製,不斷出錯。

甘乃特媒體最近的高中體育賽事新聞,也被抓包是 AI 寫的。可知 AI 作為輔助不一定美好,錯誤仍不斷發生。

AI 走進新聞室方興未艾,卻變成高風險的兩面刃。但媒體能不擁抱它嗎?

數位時代「唯快不破」,媒體用 AI 提升產製新聞的效率與創新,有助財務控管,但也帶來更複雜的假訊息,更惡質的選舉操縱,雖然媒體也用 AI 分辨新聞真假,減輕繁瑣工作。但是媒體使用心態不一,用途龐雜,帶來隱憂

台灣電視台和紙媒近年已啟用 AI,包括資料查核、旁白製作、副本編輯、新聞文本補充、和影像處理創作,顯示 AI 雖然好用,還是需要人為監督,甚至加倍查證

去年五月美國廣電數位新聞協會公布新聞業使用 AI 指南,鼓勵媒體制定個別政策,對外說明新聞室如何使用這項有爭議的新科技。廣電數位新聞協會說,媒體應該仔細審視 AI 如何影響新聞工作的正確、背景呈現和文筆清晰,適當揭露 AI 的使用,因為 AI 設計者不見得考慮人文倫理面數位新聞協會主席謝德更說,尤其「新聞是一種具有道德約束和仰賴讀者高度信任的行業」

美國以外,歐洲媒體和大學正致力 AI 和新聞業共存的研究。歐盟媒體與資訊指導委員會去年底也通過「負責的新聞業使用 AI 指南」,指出新聞不同階段使用 AI,對內部工作流程將有重要影響,更評估對閱聽眾及社會的責任重大,「AI 未來如何書寫,取決於決策者的智慧」。

BBC 新科技主管艾莉絲說,BBC 購進及開發很多軟體,例如 Springwatch 軟體,能用於自然界的鳥類或動物,幫忙拍攝野生動物記者很快找到動物入鏡。BBC 正準備對觀眾揭露如何使用AI 製作節目和新聞。

曾經來台參加世界新聞年會的諾貝爾獎得主蕾莎與無國界記者等組織,去年十一月發布AI 和新聞業巴黎憲章」,希望這文件成為新聞業使用 AI道德藍圖

AI 確實帶來機遇,也迎來挑戰。美國已有七成五媒體使用 AI,但中歐才一成五,歐洲媒體承認對 AI 輔助新聞科技認識有限,態度比較保留。

台灣有些電視台已經在發展 AI 主播,各台引入 AI 做不同輔助或用途,公視並已公告使用 AI 準則台灣媒體正處在摸索 AI 發展的關鍵時刻,媒體更需重視平衡創新、維護新聞誠信和民主價值

今年歐洲媒體高峰會提出一份「AI 時代的媒體可信度」報告,重申新聞在講述民眾和社區故事的不可替代,但媒體如果不能規畫 AI 科技的妥善使用,不能正視新聞正確、隱私保護及善用 AI 於新聞,今天的科技終將成為新聞災難。可引以為鑑。











星期透視/雙城論壇 兩岸均應視為緩和契機


2024-10-20 00:30  聯合報/ 張五岳(作者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在兩岸欠缺互信與敵意螺旋加深下,一如預期不論賴總統首次國慶演說內容如何,北京必然如五二○演說後一樣,都會採取文攻、武嚇(聯合利劍-二○二四B)、經貿脅迫、法律懲戒台獨與外交打壓等作為。雖然,北京已經將賴總統的演說界定為「新兩國論」,但美、中持續溝通對話,美、台在國慶演說事先與事後都維持良好溝通,加上國慶演說原本就不若就職演說受到重視,國慶籌備會主委韓國瑜院長也極力凸顯中華民國主視覺;同時,北京當務之急在拚經濟穩增長,台北則是賴總統上台至今仍然維持朝小野大有志難伸等因素下,讓北京對賴總統國慶演說後的批判反制力度,較五二○後的批判與反制弱化。

從中共官員與官媒評論方面觀察北京對於此次賴總統國慶的講話,相較於一月十三日我大選後與五二○賴總統演說後,中共都立即以王毅強烈批判回應,在國慶演說後只動用到外交部與國台辦發言人的層級批判,官員批判層級大為降低;在主要官媒批判上,相較於五二○後中共密集文攻批判,甚至在五月廿四日也發表題為「推進『台獨』倒行逆施,必遭嚴懲」,高規格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此次《人民日報》只有兩篇層級不算太高的評論文章,一篇對台批判為十月十三日第四版發表署名「鍾一平」,另外一篇對美批判文章,則是十月十四日《人民日報》在第二版以「鐘聲」名義發。不論是《人民日報》或是《新華社》,都並未有高規格的評論員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四日軍演結束後,習近平與王滬寧自十五日起分別到福建與浙江考察,北京對台最具指標性的這兩人,在賴總統國慶演說後論及兩岸關係時,非但對台沒有任何批判,反而仍然重申要「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與「要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我方也公布無黨籍的吳豐山擔任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是以在國慶演說北京反制過後,兩岸關係能否抓住機遇仍值關注與努力。

根據個人觀察,北京對台一貫主張「反獨」與「促統」為辯證的一體兩面;而「促統」不僅要「反獨」,還要「促融」。自五二○來北京對台政策,因兩岸政治分歧加大,促使北京在對台政策上,主要祭起「反獨」作為主旋律與系列作為。北京「反獨」的作為固然可以對內交代與對外宣示,但對台灣內部恐怕效益有限,並且也弱化了「促融」與「促統」的主軸。

展望未來,在美國大選前後,兩岸關係雖然挑戰多於機遇,惟在雙十國慶後,今年內兩岸關係最有可能創造緩和的機遇,厥為在台北舉辦第十五屆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

自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在台北舉辦雙城論壇後,上海市政府即未曾再到台北參加雙城論壇。是以,十月廿五日南投縣政府順利主辦第十六屆「西湖-日月潭兩湖論壇」後,面對當前兩岸諸多挑戰,當局都應把「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辦,當成是兩岸關係創造緩和的重要機遇。













大屋頂下/譯讀賴清德國慶演說(上)兩岸定錨台灣光復節


2024-10-20 00:27 聯合報/黃年


五天後,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節,明年是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兩岸可以利用未來這一年的時間,在迎接台灣光復八十周年這個歷史節點上進行對話,共同省思並重建兩岸互動架構。

試從賴清德國慶談話與國台辦回應的片段切入。

賴清德破題就說,慶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他說,一一三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指孫中山一輩),揭竿而起、推翻帝制(辛亥革命),他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即中華民國,且中華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即明文揭示: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在此,賴清德確立了「一一三年前/孫中山等充滿理想抱負的人/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民有民治民享的中華民國憲法綱領」等元素。

接著,他說:「我們不會忘記,七十五年前的古寧頭戰役、六十六年前的八二三戰役,我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你我,守住了台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

在此,賴清德確認了,自古寧頭至八二三,中華民國政府及中華民國人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你我族群」,共赴戰役,守住了台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

亦即,中華民國是台灣的上位概念,台灣則是中華民國之下的治理領域。也明確定位了古寧頭及八二三戰役是全體中華民國的戰役,而不只是國共兩黨之戰。

賴清德的這些談話,已經完全背離了「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稱作中華民國」的台獨邏輯(彷彿中華民國是從一個原先存在的「台灣主權獨立國家」脫胎轉世而來);也完全跳脫了「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台獨經典(而確認中華民國是源自辛亥革命而後來領導八二三戰役的同一統緒)。

如果這就是賴清德對中華民國的最新詮釋,他似乎必須在論述的整體脈絡上,加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光復了台灣。

因為,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光復台灣,始使「辛亥革命的中華民國」與「八二三的中華民國」確立了綿延不斷、一脈相承的統緒。

回應賴清德的國慶演說,國台辦說:「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道路。」然而,這段敘事卻漏掉了一句話:「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創建了中華民國。」漏掉的是「創建中華民國」幾個字。

國台辦刻意迴避的「辛亥革命中華民國」,現賴清德則直面不諱。

國台辦又說:「一九四五年,中國人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這話雖沒錯,但更準確與周全的說法應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領導下,中華民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隨之光復了台灣。」

因為,當年的「中國」與「中國人」,所指皆是中華民國。當年尚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只是中華民國抗日力量的一支,共軍也編入了國軍。

不過,「抗戰勝利/台灣光復」,這些話國台辦說了,但賴清德則漏了。

上述賴清德與國台辦敘事的主要差異在於:賴清德漏掉了「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但確立了中華民國;而國台辦則指出「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卻遮掉了中華民國。

那麼,真正符合史實的完整論述應當是:中華民國取得了抗戰勝利,中華民國也光復了台灣。

也就是說,賴清德應確立:由於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經辛亥革命所肇建的中華民國,也就是他所說後來經八二三戰役「守住」的那同一個中華民國。

賴清德當選時曾明白宣示,他是「第十六任中華民國總統」,如今又接受了「辛亥革命創建的中華民國」。有了「一一三年的中華民國」及「第十六任中華民國總統」這兩個概念,賴清德已將「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這部台獨經典下架。

至於中共則必須確立:辛亥革命所肇建的中華民國,也是領導抗日勝利並光復台灣的中華民國,也是迄今仍以中華民國憲法來治理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

然而,國台辦頌揚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卻沒有面對「中華民國」四字的誠實;說「中國人抗戰勝利」,卻諱言「中華民國抗戰勝利/中華民國光復台灣」。

國台辦說:「一九四九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始終是代表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除非中共主張中華民國不在「中國」的範疇之內,則今日的中華民國已歷八次普選產生中華民國總統,你能說他不是「中國的政府」或「合法的政府」嗎?除非你說中華民國憲法沒有「中國」的法統。

中共常強調,中共執政是出自「歷史及人民的選擇」,但中華民國政府則是「主權在民」由一人一票的普選所產生。可問,誰更是「合法的政府」?又誰可稱是代表全中國及台灣的「唯一」及「合法」的政府?

中共應知,中華民國光復了台灣,並繼續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灣,這正是當前兩岸關係的主要聯結。中華民國沒有脫離「中國」的統緒,且不再主張自己是「唯一的政府」,更關注「政府的民主合法性」。在此,誰來定義「中國」?有沒有「唯一」?及誰才「合法」?皆成議題。

兩岸情勢演化至今日境地,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共及台獨都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解決之道,是台獨必須回到中華民國,而中共也要讓中華民國有路可走。

如今,賴清德確立了從辛亥革命創建的中華民國延承至八二三戰役守住的中華民國,可謂已經放棄了「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中共則既然稱頌「孫中山/辛亥革命」,也應確認辛亥革命所創建的中華民國,就是光復了台灣且迄今仍以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澎金馬的同一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自一九一二年以來真實存在,且兩岸的主要聯結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是自欺欺人。

弔詭的是,中共與台獨皆稱「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但台獨與中共皆知,沒有中華民國,兩岸的僵局就無解方,因而亦皆知必須維持中華民國。

因此,中共及台獨雙方皆應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一起回到「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五年光復台灣,且持續以中華民國憲法治理台澎金馬」這個聯結點,並在這個史實與事實的共同基礎上進行對話。

明年是中華民國光復台灣八十周年,兩岸應珍惜距今還有一年的時間好好醞釀。(明日續















盤點在斐核心利益 著手長期抗戰


2024-10-20 01:08  聯合報/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曾任職駐南非代表處(台南市)
涉外人士指出,十月七日我駐南非代表處(見圖)正在舉辦國慶酒會,南非政府竟以電郵方式通知要求駐館遷出首都普利托里亞,並威脅「倘若不從就關閉代表處」。圖/取自Google Map


南非政府要求我代表處遷館,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會研擬反制措施。民進黨立委亦要求政府採對等作為。九六年南非曼德拉總統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次年兩國對曼德拉總統宣稱的「維持外交關係以外之最高層級關係」進行交涉,九八年雙方於首都使館原址,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

由於我代表處位於南非首都普勒托利亞東側,近南北向快速道路網,各國大使館林立,堪稱使館優質區。中共人員進駐南非後,視我代表處如芒刺在背,不時向南非執政非洲民族議會ANC)告狀,欲除之而後快。因我館處積極且低姿態作為,ANC 礙於曼德拉斷交的承諾,迄今我代表處仍維持正常運作。

外交代表國家主權,以實力做後盾,中共領導人出訪非洲,首站通常選南非。中國大陸已成為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場,也是南非的第一大進口市場,雙方經貿具有互補性質,至於政學與軍情交流更為頻繁,南非傾全力向北京靠攏,熱中金磚大國的美譽。

反觀我與南非斷交後,台僑逐年遞減,雙邊貿易總額僅維持約十多億美元。經濟部國貿署公開資料顯示,二○二三年一月至今,斐僅是我第卅六大貿易夥伴。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扁蔡除了多次邀請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來訪外,亦從未有ANC重量級人士或部長來訪,敵長我消,形勢使然。

就蔡前政府推出的踏實外交觀之,以為結合若干民主國家,並掌握國際會聲援台灣的力道,遠優於邦交國的多寡,是以,她任內斷交十國或不足以為憂。賴總統上任不及半年,中共更變本加厲在外交戰線的壓制,甚至連無邦交的駐南非代表處都不放過,甚具指標性,遑論對我其他代表處。

外交部表示將研議反制南非的措施,但若含限縮南非在台英語教師名額,恐自暴露其短,蓋因少數白人教師從未曾是ANC的基本盤。

如今南非除要求我代表處遷離外,中共絕不會停手,建議外交部邀集相關部會,優先盤點我在斐的核心利益,審慎因應如何保護僑民及維護館產、代表官邸、開普敦辦事處及官舍等事宜,著手長期抗戰。














陸以商逼政 危台史邦誼


2024-10-20 01:11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南非政府在我國慶期間下令我代表處於本月底前須遷出其首都普利托利亞,否則直接關閉。對於南非無理近乎蠻橫的手法,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會做外交人員的後盾,外交部亦在研擬反制措施,以維護我中華民國的主權尊嚴。南非此時出手與即將登場的金磚國家峰會有關,我須關注後續發展。

本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將於俄羅斯喀山舉行,成員國從最早的四國,擴展至今橫跨亞、歐、美、非四大洲多達十國,預計另有十四位有意加入該組織的國家領導人與會。根據世界銀行及世貿組織的統計,金磚十國去年外貿總額達十兆三百六十億美元,國內生產毛額占全球百分之廿七,繼續發展下去將吸引以「全球南方」為主的新興市場國家加入金磚。

本次峰會檯面上的重點是聚焦在金磚國家政治與安全、經濟與金融、文化與人道等三大領域的全面夥伴合作關係,並審查有意加入金磚國家者的資格。實際上是要建立一套獨立於美元結算的金融體系,強化金磚國家在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增加本國貨幣結算的重要性,目前以建立數位貨幣和區塊鏈的獨立支付系統為首要,並藉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作為貨幣轉換與支付的平台,期逐步擺脫現行的國際貨幣與銀行系統,進而能抗衡七大工業國組織(G7)。

中國是金磚國家中的領頭羊,縱使近來國內經濟遲緩,但相較於遭到國際制裁的俄國,與尚在崛起的印度等國而言,北京仍具有相當的國際綜合實力。中非論壇九月初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宣布將非洲五十三個建交國的關係,提升為「全天候命運共同體」,未來三年提供非洲約五百億美元的支助,並和南非總統拉瑪佛莎會面,承諾縮短雙方的貿易逆差及擴大合作項目。

因此,南非政府在金磚峰會前,下令我國搬遷代表處就不足為奇,自是希望在峰會期間向習近平表態該國確實有落實「一中原則」,進而再獲取更多的援助與支持。然而,台灣應該要注意的是我唯一非洲邦交國史瓦帝尼的動向,因為史國位在南非境內,安全與民生物資等事務需依賴南非的供給與運輸,相信北京會利用南非加大對史國與我斷交的壓力。

此外,筆者上個月在一餐會場合偶遇一位長年住在史國的僑界人士,言談中他表達對台史兩國邦誼的擔憂,除了中共多方施壓外,史國王室多人與大陸有貿易往來,北京以商逼政恐成真,加速達成中國與全非洲國家建交的局面。

台灣的外交工作豈止一個難字,外交人員更是戮力奮鬥,國人應該給予最大的鼓勵與支持。史國邦交是我們要關切的議題,同時也要關注金磚峰會後,國際經濟體系是否朝向兩極化發展,好及早規畫我貿易短、中、長期的應對政策。





方祖涵/家族傳承究竟是福是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家族傳承究竟是福是禍?
◆  馬凱/涓滴經濟學 有功?有過?
◆  陳亮恭/坐下時你是誰,站起時又是誰
◆  林中斌/賀錦麗的障礙 川普的隱力
◆  陳力俊/物價與排碳數字的迷思
◆  廖達琪/民主的代價
◆  闕志克/美國總統大選的決戰「藍點」








方祖涵/家族傳承究竟是福是禍?


2024-10-20 01:16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在新的 NBA 球季裡,有好幾位新人備受矚目。日本後衛河村勇輝被譽為「真人版宮城良田」,藉著奧運精彩表現勇闖職籃最高殿堂,無疑是《灌籃高手》在現實人生的最佳續篇,就算最終失敗,也已不虛此行。

除了河村,還有另一位球員更被關注。去年七月在練習時,這個年輕人突然心臟驟停,幸好在加護病房救治後康復,後來被診斷出先天心臟缺陷。儘管如此,他仍然重回球場,不但成功從死神手中逃遁,更在十九歲就被湖人以第二輪選秀選中

故事聽來很激勵人心,不過這位叫做布朗尼.詹姆士的球員卻是全聯盟笑柄因為他是湖人巨星「詹皇」的兒子。許多人認為,布朗尼若憑自己實力根本無法獲得這個機會,是個不折不扣的「靠爸族」。

布朗尼的未來發展究竟會如何,唯有時間可以證明。不過,職業運動跟職場與人生一樣,世襲制度與裙帶關係存在是無法否認現實。在《蘋果橘子經濟學》書裡,作者杜伯納推算職業棒球球員的小孩登上大聯盟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八百倍運動能力確實是一項高度可遺傳的特質,家庭中有成功運動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具備進一步成功生理優勢

天賦並不能保證成功,家庭背景有同樣重要的潛在影響。擁有運動基因的孩子不僅在身體條件上較為優越,往往還能從小就接觸到優質訓練和指導。這些孩子的父母因自身經歷和專業知識,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持環境,推動他們提早進入運動生涯的訓練軌道,從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此外,相較於一般家庭,職業運動員通常還有財務優勢,足以負擔訓練費用與機會成本。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運動員的世襲傳承,跟家族企業有許多相似之處。此類企業為維持血統繼承,從小就對下一代嚴格教育,期待在耳濡目染之下,子女會成功接班。問題是,家族成員接管企業經常會導致公司效益下降;研究數據顯示,公司由家族成員接手後,利潤和股價往往都不如外部管理人。同樣地,依靠裙帶關係政客二代,多數只能依賴既有的關係和利益,僅少數特例能開疆闢土

換句話說,即使父母有再高的期盼,二世主通常也會像布朗尼一樣,無法成為下一個詹皇。那麼,子女為了接班而失去選擇自己未來的想像力,失去其他人生經驗和機會,是否還算值得呢?

總而言之,天賦和家庭背景固然提供優勢,但並非成功的保證。無論是在運動場還是職場,依靠家族傳承和裙帶關係獲得機會的例子屢見不鮮,這固然能讓子女在出發點就領先,但若缺乏自身努力和實力支撐,最終仍難以真正成功。甚至像布朗尼的例子,他站在籃球場上的每一天,都得面對世人的質疑與嘲諷。如此領先在起跑點的人生,其實並沒有那麼值得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