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延燒 中國改革要走新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141/web/

◆  聯合報社論/李代桃僵:張政源降調以保吳宏謀
◆  聯合報黑白集/官員犯法該當何罪?
◆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延燒 中國改革要走新路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延燒 中國改革要走新路


2018-10-31 01: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是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40周年,自民國67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確立改革開放路線,引進市場經濟制度,歷經快速變化,大陸在經濟發展上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蒸蒸日上,也撼動世界的版圖去年19大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更展現強烈企圖心,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基礎上,確立二階段、全方位的國家發展布局,以在本世紀中達成中國全面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目標
然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大道上,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強勁逆風,美國政府去年12月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嚴厲指控中國對美國「經濟侵略」;從今年3月起,川普政府對中國發動一波接一波的貿易戰,並試圖和主要工業國家結成聯盟,強力阻擋「中國崛起」威脅到美國全球的龍頭地位。面對美中貿易戰的強大壓力,大陸經濟發展道路上已布滿重重荊棘,究竟改革開放要何去何從?可說是40年來中共當局最嚴酷的考驗。
貿易戰持續擴大,對美、中及全球經濟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中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商投資及對美國出口,大陸高端產業發展包括網通、人工智慧、物聯網、精密機械、生技等,仍高度依賴輸入先進技術及關鍵零組件,這些結構上的弱點,讓大陸在貿易戰上處於不利地位。絕大多數國際組織及專業機構的評估也都指出,中國大陸受貿易戰的衝擊將遠超過美國,這也是川普發動貿易戰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貿易戰對中國的衝擊正在逐漸發酵,大陸經濟成長已開始減緩,城市失業率正在攀升,物價壓力愈來愈大,股市連連大跌,人民幣持續重貶北京當局已將穩定經濟列為首要重點工作;習近平也多次信心喊話,在關鍵技術取得上,中國要「自力更生」;上周習近平更南下珠海,為歷時九年、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儀式剪綵,其為改革開放政策再次宣示的意義,不言而喻。
話說回來,改革開放之所以促成中國崛起,主因是市場經濟力量釋放出被長期壓抑的大陸民間活力,激勵經濟蓬勃發展,也大幅提升人民所得及生活水平,穩固中共一黨專政的統治基礎。但不可諱言,在中國國力勁升、撼動世界版圖的同時,改革開放卻停滯不前,甚至在走回頭路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中共當局對市場過度干預及「國進民退」的逆流,這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抨擊中國採取不公平貿易措施的關鍵所在
在一黨專政體制下,北京當局透過各種政策安排,以及以支援國有企業為重心的政府金融體制,在各個領域造就了許多有龐大壟斷力量的巨型國有企業,並藉此執行各種政策任務。在民國97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北京除砸巨資介入經濟外,也鼓勵國有企業兼併民營企業,造成「國進民退」的反改革現象民國106年(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274家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總營業收入比重更高達71.8%近兩年來,國企挾財力併購或入主上市民間企業的案例將近千件,占A股上市公司三成最近更有特定人士及政府官員鼓吹私營經濟應該退場的論調,引發民企將被消滅的恐慌,最後須勞動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面強力安撫
面對日益升級的貿易戰,北京如果仍堅持「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所謂「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則必然和西方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相衝突,也很難和美國達成妥協。所以,北京應該徹底改變思維,大刀闊斧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將政府股權逐步釋出,另一方面,更要改革不利民企發展的各種體制,尤其是雙元金融體制,以激活民間部門發展,這才是深化改革開放的正途,也是化解美中貿易戰的根本之計。







聯合報黑白集/官員犯法該當何罪?


2018-10-31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法律系教授投書,指行政院發言人公開確認尤姓司機「曾吸毒,緩起訴」資料,違反個資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們昨天才寫《普悠瑪假新聞誰負責》,同時間民意論壇就刊出法律系教授投書,指行政院發言人公開確認尤姓司機「曾吸毒,緩起訴」資料,違反個資法;法務部也明顯未遵守「偵查不公開」。政府官員知法犯法,該當何罪?
尤姓司機的遭遇,完全是當今「一粒沙看見台灣」的驗證首先是看見公部門的惡霸力量,從台鐵到整個體制在他身上操作「欲加之罪」,連政府發言人都「正大光明」地向社會公開他曾吸毒的紀錄,對更生保護的概念竟如此無知
更可惡的不僅鴨霸,還加上偽善當證據漸漸浮現,政府部門卸責不成,遂轉向種種矯情之舉。宜蘭地檢署辯稱,審訊時間「僅約十一小時」;政府發言人手執全台最大聲的獨家麥克風,出言觸法假裝無辜。連蔡總統不知對案情了解多深,也忙著指示「不是某基層人員責任」。
政府之所以轉風向,與其說是認錯,不如說是體認到,一粒沙裡還看出民間「對謊言不買帳」的力量率先挺身聲援司機的,竟反而是出軌普悠瑪號裡的乘客最不滿相關高層欲嫁禍司機員的,竟是罹難者家屬如今連法學教授都路見不平,明指本案資料已屬「偵查中案件」之特別領域,則帶頭違法者,難道不是法務部本身
普悠瑪號出軌調查是一個案子,但政院發言人及宜蘭地檢署的違法之嫌已構成了另個案子,是否也該調查並回應一下,讓民眾明白「官員犯法該當何罪







聯合報社論/李代桃僵:張政源降調以保吳宏謀


2018-10-30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交通部政務次長張政源(右)「降級」接任台鐵局長,創下公務史上政次降轉局長的首例:圖為他日前到台東弔唁普悠瑪事故罹難者,並慰問家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平息普悠瑪出軌翻覆風波,行政院罕見地由交通部政務次長張政源「降級」接任台鐵局長,創下公務史上政次降轉局長的首例如此不尋常的安排,看似張政源勇於擔當不惜減薪,實際上則是在掩蓋蔡政府用人不當之失,也暴露了民進黨派系政治之冷酷無常
普悠瑪翻覆事故發生後,外界要求交通部長吳宏謀下台的聲浪不斷;吳宏謀也曾主動請辭,但未獲賴揆核准最後,由張政源「降級」轉任台鐵局長,毋寧是個「李代桃僵」之計以張政源降轉的苦肉計,換取吳宏謀之脫身就蔡政府而言,以一人之局部犧牲,換取整體政府形象的止血,當然也是划算之計值得注意的是,張政源是行政院長賴清德的人馬,吳宏謀則是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的人馬;這項人事安排,頗有賴神的台南幫為花媽的高雄幫解圍的意義,以維持雙方更大的合作
政府的人事安排,卻要談論政黨派系間的利益計算,讓人感慨問題是,蔡政府的內閣人事,卻處處充斥著這類私心及派系利益超越專業的計議且看普悠瑪翻覆時的交通部領導班子部長吳宏謀是今年七月中才由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被拔擢入閣,政次張政源則是同日由台南市副市長被延攬入閣,兩人都是上任才三個月的交通決策新手至於另一名交通部政次王國材,則曾任高雄市交通局長,在前年蔡政府初成立時入閣亦即,交通部三個政務首長中,陳菊人馬占了兩名,賴清德人馬占了一名;這樣的結構,是合理的安排嗎?
我們對這樣的人事有三點質疑:第一,一個國家的交通治理及發展,不僅需要有專業的能力,更需要有宏觀的視野。但賴閣三名交通政務首長均只有地方交通治理經驗,且過度集中在台南及高雄兩市,似嫌褊狹與局限。第二,部會首長的布局,需要考慮專長與經驗的調和,才能順利推動交通政務;但吳宏謀的專長在工程,而非交通。而且,同一時間部次長均為生手,在決策及行政銜接上勢必產生巨大空窗期,並造成人心浮動。第三,先前的人事布局已是政治思考為先,後續的人事彌補又無意對症下藥,只想「棄車保帥」挽救選情,實看不出賴揆長線經營的用心。
賴清德的「台南幫」和陳菊的「高雄幫」大隊人馬進入交通部,原因不難想見:交通部一直是內閣中掌握最多實際資源的部會一項交通建設動輒千百億元,誰握有決策及發包的權力,誰就能調動地方、使喚財團、分配利益也因此,即連交通部旗下機關或事業主管出缺,蔡政府都控制得牢牢的,絕不輕易釋出以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的遺缺為例,在吳宏謀離職後,先由政次王國材代理,後來才由台南市副市長吳宗榮接任,肥水不落外人田又如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之缺,在王國材代理了十個多月後,才由曾任台南市交通局長的魏健宏接任事實上,如果是人才,蔡政府要怎麼用人,外界難以置評但是,光看交通部人事,人才如此集中於「非賴即陳」之體系,如何教人民相信「天下為公」
張政源願意由政次「降調」台鐵局長,乍看具有承擔之心;深一層看,其實顯示他原先出任政次恐嫌勉強至於他能否以「次長高度」成功整頓台鐵,外界恐怕仍存疑居多且看目前交通部的治理風格,部長吳宏謀本月初才對台鐵亟待推動的「公司化」喊卡,並宣布未來兩年內台鐵「不會調漲票價」為了選舉,一個新手部長用這種高姿態箝制台鐵的經營,沉痾深重的台鐵如何可能走出光明之路
普悠瑪的翻覆事故,反映了台鐵怕事、因循的組織文化同樣的,賴揆的李代桃僵策略,則反映了蔡政府用人的僵硬和狹窄,並不知不覺侵蝕了國家體制和公共利益

【重磅快評】檢方水準如東廠?三中案法庭攻防解密

◆  【即時短評】美台防務交流 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  【重磅快評】檢方水準如東廠?三中案法庭攻防解密
◆  【即時短評】漁民跑票也喚不醒 蔡政府要裝睡到何時?

◆  【重磅快評】吃台夠夠令人氣!只歎蔡政府遇日就轉彎
◆  【重磅快評】因為普悠瑪悲劇 中油出包安全下莊?
◆  【重磅快評】高雄選舉尚未分高下 綠營恐已先輸了格調
◆  【即時短評】楊文科出席抗議地價稅 是勇於面對?







【重磅快評】檢方水準如東廠?三中案法庭攻防解密


2018-10-31 16:06 聯合報  主筆室╱即時報導
台北地院今天開庭審理三中案,前總統馬英九離開法院時表示「對自己的清白有信心,對法院的公正有期待」。 記者高彬原/攝影


台北地院審理三中交易案今天首次開庭,前總統馬英九作足準備,矛頭指向北檢、吳淑珍及姚文智,火力旺盛,但威力卻不及同案被告蔡正元「檢察官辦案水準跟明朝的東廠一樣」的一席話;妙的是,檢方似對蔡正元的調侃似不以為忤,反而對馬的談話當庭反擊,看來,定罪馬英九已是檢方的當務之急了。          
馬英九今天出庭充分說明他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處理三中交易案的時空背景,並點名吳淑珍、姚文智都用政治力量在阻擋交易案,吳淑珍、馬永成等人當時聯手威嚇,阻止中信集團碰中投,迫使國民黨另找買家,姚文智以新聞局公函「提醒」余建新,如購買華夏公司持有的中視公司股票,會因「不當黨產」蒙受損失,他更批檢察官故意截取錄音的片段內容,曲解他的話,令他無法接受。
馬英九對於三方的指控都屬嚴厲,但更勁爆的是卻是蔡正元,他當庭向法官表示「我無罪」,並指檢察官用兩度不起訴處分的陳年舊案去羈押他四個月,但提訊時都在問馬英九的事,「辦案水準跟明朝的東廠一樣」,儘管和本案審理內容無關,但卻深深打中檢方的要害,也讓檢方顏面無光。   
在張天欽事件後,民眾對東廠一詞的感受何其厭惡,機關被套上東廠是何其貶抑,蔡政府想方設法急欲善後,但效果有限,但蔡正元在法庭上輕率消遣調侃檢方水準如東廠,檢方卻未置一詞,若非真有押甲案、辦乙案的情形,何以至此?如果真是這樣,蔡正元被押了四個月,只為「配合」檢方辦三中案, 今天他利用開庭機會修理一下檢方,也是「 剛好而已」。  
其實,不提蔡正元被押四個月,光看北檢偵辦三中案以來,錄音光碟不斷外洩,即可探知三中辦案過程的內部操作,馬英九雖告北檢洩密,但也是由北檢簽結,即使三中案起訴,在法院開庭前竟還有八小時錄音光碟外洩,似為開庭「暖身」,這場法律攻防已難期待公平。               
馬英九今天只是輕點檢方斷章取義,檢方即按捺不住,庭末即反擊指三中案錄音譯文均有臚列,也有相關內容可參考,期待盡速公開勘驗錄音光碟,還說馬英九刑事答辯狀不完備,沒有署名和捺印,程序有瑕疵,盡拿些小瑕疵作文章,反過來說,如果要認真探究蔡正元的「東廠說」,檢方的瑕疵豈能經得起檢驗?






【即時短評】漁民跑票也喚不醒 蔡政府要裝睡到何時?


2018-10-31 15:16聯合報 記者連珮宇╱即時報導
號稱台灣漁業界最大團結的陳抗事件,11月6日漁民即將北上表達訴求。 報系資料照 記者林政忠/攝影


民進黨上任後漁業蕭條,全台漁民將發動史上最大規模陳抗,地方漁會幹部不惜具名表達訴求,只盼民進黨政府能在選前給予善意的答覆。未料,農委會今天大動作舉行記者會,假借回應漁民訴求,實質卻卸責前朝、指稱漁民遭「政治操弄」,看不到一絲自省,不禁想問總統蔡英文,說好的謙卑呢?
號稱台灣漁業界最大團結的陳抗事件,11月6日漁民即將北上表達訴求。農委會漁業署今天舉行記者會卻稱,絕大多數漁民都很守法,反對的是少數害群之馬,整個漁業署很努力,不允許外界政治操作,並表示目前檯面上抗議的漁民,「並沒有漁業界的龍頭」。
政府評估陳抗活動的重要性,竟以「龍頭」為指標,直接忽視來自全台各地、整整2,800名的陳情漁民。恰好坐實了昨日要求匿名受訪的地方漁會幹部所言,「承受一定的壓力,無法具名」,只能一再強調自己所言句句屬實。試問,若這不是白色恐怖,什麼才是?
再者,今農委會漁業署在記者會中,更維持了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一貫的「卸責前朝」執政精神,漁業署針對漁民生計困境,竟稱台灣被歐盟非法捕魚IUU舉黃牌,是馬政府時期的事,連當時的行政院長張善政,都在今日記者會中被點名清算。
把國民黨前政府當政治提款機,蔡英文上周赴高雄助選,怪國民黨長期執政「拖延高雄建設」。日前要蓋深澳電廠,行政院長賴清德,也推卸是朱立倫當行政院副院長時期核的公文。蔡政府以「改革」自詡,如今,竟頻以「馬政府拍板」當重大政策的擋箭牌,著實諷刺之至。
漁民的訴求很清楚,生計受阻、苛政猛於虎,面對漁場不斷遭他國佔領、收入萎縮時,政府無力護漁不打緊,竟還落井下石持續用勞工福利政策、遠洋新法接連開罰,光是遠洋新法實施以來,就已開出1億2,000萬罰款。相比政府對企業的寬容,包括台塑空汙罰100萬、違法填土罰120萬,外界不禁懷疑,是否存心置漁業於死地。
漁民不惜被貼上政治操弄的標籤,只求政府無論推動勞工政策或遠洋法,能顧及漁業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協助解決他們實際執行上遇到的困境。漁會一句,「若不是生計都沒了,沒有漁民願意放下工作、離開船,那麼遠去抗議」,農委會儘管臉被打腫,但身為執政黨,還是應該拿出肩膀、擔下問題,而不是一味解決指出問題的人。






【即時短評】美台防務交流 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2018-10-31 22:01 聯合報  記者張加╱即時報導
國防部副部長張冠群(中)、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左)、立委羅致政赴美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美台國防工業會議」落幕,雙方國防部官員的公開講稿雖無太多新意,但氛圍很不一樣。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說,他連續參與三年,感覺今年美對台的友好態度是三年來最強,美對台在印太戰略的角色也有高度期待。
記者也連續採訪三年,礙於媒體無法進入會場參與討論,難以觀察雙方在會中是否特別友好、熱絡,反倒感覺今年格外低調。
舉行記者會的我方主要官員,不如前兩年暢談台灣的政策、立場,以及對美方的訴求,媒體詢問關於軍售、美方對台的關切等問題,某部會官員還會轉向主答官員講悄悄話,接著主答官員便以「沒有談具體項目」、「美方沒有具體什麼不放心的」簡短回應。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也只說今年底前「可能」還有新軍售案,不像以前會對台灣軍購需求提具體建議。韓儒伯對台談話顯得相對保守,倒直接提出對美關切,指國務院有時會阻止台灣對某些軍備的採購要求,希望美方能跨部會評估台灣的要求,不再只有一種聲音。
有趣的是,美方也有人提出只聽到單一聲音的疑慮。
與會人士轉述,幾位美方朋友詢問:為何國民黨今年又不派人參加會議?國民黨沒思考過重新執政?難道要等到重新執政才重返「美台國防工業會議」?
消息人士指出,某位國民黨立委有意參與今年會議,不過,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詢問另一位立委,該名立委以不想參與軍火商會議為由拒絕出席。
雖然有幾位支持國民黨的專家學者與會,聽說其中有人提出令美方感興趣的主張,但他們無法代表國民黨。一位挺國民黨的與會人士說,姑且不論會議性質,出席就有機會與美方官員互動、闡述國防政策,不理解國民黨為何選擇缺席。
反觀蔡政府不僅派國防部官員出席,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今年也出席,還有幾位民進黨立委,以及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等人參與會議。
即便是民間單位主辦,主角是國防產業相關廠商,但多位美國官員與會,討論台美防務合作的場域,國內主要政黨怎能缺席?怎能讓現場只有一種聲音?

去梯言/美中若真開火,我們幫哪邊?

udn 論壇報

◆  當多數亞洲國家都在玩兩手策略 台灣呢?
◆  從語言到恐怖暴力…陰影下的美國期中選舉
◆  去梯言/美中若真開火,我們幫哪邊?
◆  數據製造的「美化願景」
◆  一位父親的心聲:女兒晚歸 我能不害怕嗎
◆  邱失言風波/起腳動手耍嘴皮 還斷章取義
◆  邱議瑩刻意扭曲 離民意更遠
◆  韓國瑜憑什麼?看看邱議瑩傷害民進黨…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美中若真開火,我們幫哪邊?


2018-10-31 01:03 聯合報  公孫策
美國海軍兩艘神盾艦本月22日穿越台灣海峽,引發中國大陸艦艇尾隨,我方也派出艦艇監控。圖為美驅逐艦柯蒂斯魏柏號。歐新社


美軍兩艘神盾級戰艦通過台灣海峽,中共軍艦台海中線以西伺候,我方海軍則有八艘艦艇(一說是飛彈快艇)出海尾隨。當然我們不能假裝沒看見,但興起的問題是,萬一他們真的開火,我方軍艦就在現場,要怎麼辦?幫哪一邊?還是衝過去隔開?還是縮回基地?
別說不可能,因為美國是在南海差一點跟中國軍艦擦撞之後,擺明了來踢館的,所以擦槍走火的機會提高。可是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偏要說「台灣可以信賴美國」,說得好像他是來協防似的—那可跟從前第七艦隊大不一樣,但卻有要台灣表態的意思,所以會出現上述的那些問句。
結論先說,他們兩個太大,台灣沒有舉足輕重的分量,所以只能選會贏的一邊—別搞錯,我們已經沒有宣布中立的空間,前幾年海峽波濤不興時還可以,可是在蔡英文把海峽氣氛搞緊張之後,美中雙方都不會容許台灣在開戰時「立場搖擺」。
於是,課題乃在於研判哪一邊會贏?
且看一個歷史借鑑:隋煬帝。隋煬帝的個人智商可能在歷代皇帝中屬佼佼者,問題全出在他好大喜功,而隋朝敗亡則種因於三次遠征高麗。原本隋朝跟高麗沒什麼來往,有一次,他巡行榆林時,親臨突厥啟民可汗的御帳,啟民說「高麗使者正在我這兒」,於是引高麗使者晉見隋煬帝。煬帝頒詔:「明年我將前往涿郡(今北京),你回去告訴你們國王前來朝見,不必驚慌,我接待他的禮儀將比照啟民可汗。如果他不來,我就率領啟民可汗,到你們國土巡視。」
這番宣示的結果,卻是高麗開始減少進貢,於是煬帝決定出兵征伐,結果一次敗、兩次敗,還要發動第三次遠征。而在第二次就發生逃兵作亂,亂民間流傳一首〈毋向遼東浪死歌〉,最終遍地皆亂民,搞垮了隋朝—垮在蕭牆之內,而非外患。
要看美中若真開戰誰勝誰負,重點要看雙方領袖:川普和習近平都想當「天可汗」,都想要「四夷賓服」,可是雙方都不讓對手如願,所以,只能看哪一個出現「隋煬帝症狀」,他就會敗。不要用兵棋推演方法計算兵力,當年高麗可是完全不能跟隋朝比的,卻能撐到隋朝垮於蕭牆之禍。
然而,美海軍軍令部長說「台灣可以信賴美國」,卻足以鼓舞很多持「靠美國獨立」團體的士氣,但望蔡政府腦袋清楚,不要隨之起舞,陷國家於危境。







一位父親的心聲:女兒晚歸 我能不害怕嗎


2018-10-30 23:59 聯合報  覃事成/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成大陳姓女研究生命案,經檢方複訊後,認清潔工林榮富涉有重嫌裁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女兒就讀高一,因為要參加學校英語歌唱比賽,最近放學在校練習。有天晚上她還去買肉羹麵,比平日更遲了五十分鐘才到家,面對黑暗的夜,我的心就一直盪在那邊,做什麼也不是。
成功大學陳姓女研究生日前慘遭男清潔工涉嫌殺害,林嫌供稱先前曾向她借錢,這次又欲再向被害人借兩千元,陳女不肯,說話較重些才勒斃她。但警方查出,凶嫌曾有妨害性自主的前科,只是為了借錢殺人,還是意圖性侵不成下毒手,仍待檢警調查還原真相。
身為也有女兒的父親,我真的好害怕,曾幾何時,社會怎麼如此恐怖。學生本來就沒錢,生活費還要向家裡伸手,況且被害人曾經借錢給凶嫌,這和勒索不成就害命有何區別?
處今日之台灣,天災可以死,人禍可死,隨機殺人可以死,性侵不從可以死,借錢不肯可以死,無時無刻不可以死。善良老百姓的性命很卑微,盼望從政者應好好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








從語言到恐怖暴力…陰影下的美國期中選舉


2018-10-31 01:06 聯合報  林泰和/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嘉縣民雄)
美國匹茲堡「生命樹」猶太教堂槍擊案奪走11名信徒性命,不少民眾在案發地點獻花表示哀悼。 (美聯社)

十一月六日美國期中選舉前,美國真的很不平靜。
十月廿二日接連發生郵包攻擊事件,十四件具殺傷力的郵包,寄給反對川普總統的知名民主黨人士。經過聯邦調查局領導的聯合反恐任務小組的調查,終於逮捕到嫌犯,是川普死忠支持者,川普將此事件定調為「恐怖行為」。
十月廿五日肯塔基州路易維爾一家超商發生槍擊事件,兩名黑人被槍殺,槍手為白人男子,被警方逮捕時,嫌犯高喊白人不要射殺白人。
在美國大眾對郵包炸彈與肯塔基槍擊案仍心有餘悸時,極右派恐怖嫌犯鮑爾斯廿七日闖入匹茲堡「生命樹」猶太教堂,高喊「所有猶太人去死」後槍殺十一人,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反閃族恐怖攻擊事實上根據「反誹謗聯盟」統計,民國106年(二○一七年)記錄的反閃族行動比前一年增五十七%,是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第二高。
上述三起恐怖暴力事件,雖不能完全直接歸咎川普,但是不可否認的,與美國目前由川普帶動的激情極端政治氛圍,有極其密切的連帶關係川普針對反對者充滿黨派性極強的選舉語言,對其部分極端支持者而言,極有可能被理解為對反對川普的政治人物進行恐怖攻擊的號召。
川普之前對蒙大拿州眾議員吉安福特毆打記者的行為大加讚賞,無疑是煽動政治暴力,極度缺乏對暴力界線的認知。不止共和黨,此次收到郵包炸彈的民主黨加州眾議員華特斯,因公開鼓動民眾在餐廳等公開場合,騷擾川普陣營及其官員,受到譴責。川普預定前往匹茲堡慰問槍擊案受害人家屬,但有至少三萬五千人連署公開信,不歡迎川普到訪,除非他譴責白人種族主義,停止鎖定、危害所有少數族群、停止攻擊移民及難民
政治對手畢竟不是個人的敵人,政治極端化風險,有可能轉變成政治暴力,也就是恐怖主義。恐怖主義的基本元素就是暴力與暴力威脅。反川普黨政人物、黑人與猶太人雖然是事實上的受害者,但不是恐怖分子真正的目標;真正的目標是針對所有反川普的人,所有黑人與猶太人,要他們從此噤聲,不可主張自己的權利,達到殺一儆百效果。
台灣地方選舉在即,過度激情極端的選舉語言,容易造成社會分裂與極端化,長期恐將對國家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美國的例子或許可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當多數亞洲國家都在玩兩手策略 台灣呢?


2018-10-31 01:14 聯合報  陳一新/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新北市)
日前兩艘美國軍艦自鵝鑾鼻海域由南向北航經台灣海峽。圖為韋伯號驅逐艦(DDG-54)。

美國最近幾乎全方位向中國大陸挑戰,甚至在意識形態領域也痛批中國為修正主義強權。不僅如此,川普政府也鼓勵盟國加重反中力道。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挑戰中國的同時,也沒忘了要與中國大陸持續交往的初衷
前陣子美中惡言相向,川普與國務卿龐培歐,和習近平與外長王毅脣槍舌劍,讓外界以為雙方交惡
實際上,不僅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長米努勤都表示中美兩國正在接洽,只是條件尚未談攏而且,川普與習近平將會在十一月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召開的G20峰會舉行場邊會議。美中在這段期間的談判以及美期中選的結果,將決定川習會是否升級或降級。
在美國不斷刺激中國的同時,雙方在南海針鋒相對、美國甚至揚言十一月要在台海軍演劍指中國之際,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與中國防長魏鳳和仍排除萬難在新加坡會面。值此川普政府鷹派當道時刻,馬提斯仍強調美中兩國對峙情勢並未升高,未來發展端視中方是否能在南海軍事化自我節制,並尊重其他國家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權與飛越權。
從川普政府各項言行來看,美國顯然是玩兩手策略高手。但中國計畫派防長魏鳳和近期訪美,並降低批美聲調;此顯示中國大陸也是玩兩手策略的高手。
不僅美國如此,美國在亞洲的盟國與夥伴也莫不如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才與習近平共商合作大計,前腳才從北京返國,回東京又與印度總理莫迪大談日印2+2外長與防長會議及印太戰略,頗有「過橋抽板」之意。
此外,東協國家玩「兩手策略」更是乾脆到寫在臉上的地步。當中國要他們參加南海聯合軍演時,這些國家固然共襄盛舉。而美國要求他們參加南海軍演,他們也一樣不推辭。這些東南亞國家深知「兩大之間難為小」的道理,及夾在美中間的生存之道。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雖擁抱中國大陸,但是美國軍令部長海軍上將李察遜訪問菲律賓,會晤該國參謀總長加維斯與海軍司令恩貝德拉,確定美菲軍事關係與未來合作方式
共產主義的北韓與越南也知道「兩手策略」,能讓他們左右逢源。朝鮮遊走於美、中、俄、韓之間,既能避免遭到毀滅性核攻擊,又能得到各國經濟援助或核彈與飛彈科技的支持,以此作為金氏王朝繼續存活之道。越南則在經貿上靠攏中國,在安全上緊貼美國,作為河內生存之道。
大多數亞洲國家都知道在險惡國際環境下的生存之道,非採取「兩手策略」無以確保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看來只有蔡政府採取向美國一面倒政策,完全不知「兩手策略」好處。也只有蔡政府採取視大陸為敵的政策,且隨著九合一選舉的到來,採取愈來愈不理性與偏執的對陸政策,置國家利益、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於不顧。








韓國瑜憑什麼?看看邱議瑩傷害民進黨…


2018-10-30 23:53 聯合報  王凱民/前國會助理(基隆市)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人氣高漲,出現在哪都是「人形立牌」,民眾爭相合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憑良心講,韓國瑜既非素人、也不吸睛,憑什麼引起風潮成為韓流?在沒有扁帽、沒有紅衫軍、沒有太陽花等浪潮推波助瀾下,居然無風起浪、自成巨浪?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之前,國民兩大政黨輪替,成了鐘擺效應的教材;民國103年到105年(二○一四年到二○一六年)的兩次選舉,則是骨牌效應的範例。但即使如此,幾十年之間,阿扁落選市長、當選總統,柯P當選市長曾經跌破一堆專家眼鏡,證明台灣選舉對於專家而言,判斷失準似乎變得再正常不過了。
選舉進入倒數,韓國瑜超越柯文哲成為媒體寵兒(或砲轟標的),各界專家又紛紛解析,但預判結果卻極為雷同:「韓國瑜要當選還是很難」、「陳菊的九十五萬票難以挑戰」、「韓國瑜的網路聲量要轉為實際選票很難」…若依照過去幾十年來的高雄選票結構分析來看,確實很難拿下市長。
結果真是如此武斷、沒有變數嗎?當然有!接踵而至的邱議瑩失言與陳其邁小編惡言就是也就是說,韓國瑜的成敗取決於民進黨的應對態度
然而邱議瑩堅持沒錯,同黨立委也只能跟進稱是,對民進黨傷害多大?除非陳其邁輸了,否則無法檢討損害比重!只是整個印象凸顯民進黨似乎走上傲慢不歸路,不認錯、不道歉,直到今天仍習慣將所有過錯推給北京、怪罪前朝。況且民進黨似乎仍不自知,這就真的麻煩大了。
除了民進黨這批人狂妄自大外,還歸功於國民黨這一群人成了迷途羔羊。更重要的是,山窮水盡的國民黨在沒有領頭羊情況下,不知所措、不會打選戰,綜觀眼前的提名人,不是拙於言辭、就是自恃甚高,此時出現的非典型國民黨人韓國瑜就成為異數!
傳統、嚴肅、一本正經的國民黨,讓韓國瑜的風格在國民黨內更顯突兀,因此黨主席參選期間,韓國瑜並不突出;但幾個月來,吳主席似乎也無力回天,國民黨正陷入絕望深淵,在如此困境中,有幽默感、敢自嘲的韓國瑜異軍突起,自然成黨的新救星;而韓國瑜的網路聲量,更是讓原本與網路無緣的國民黨,既羨慕又妒忌!
韓國瑜憑什麼?這句話,口氣很重要!就算韓國瑜輸了這場選舉,也幫國民黨爭取到療傷復健的時間;如果韓國瑜真的贏了,這句話就會改成:憑什麼不是韓國瑜!總之,無論最終結果為何,韓國瑜就是這場選舉的唯一贏家!








數據製造的「美化願景」


2018-10-31 00:01 聯合報  吳彣/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中市紫爆天數減少是因政府放寬紫爆標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一月十八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民國106年(二○一七年)經濟數據,數據顯示GDP增長達到六.九%,但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不約而同表達對此數據的存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媒體和投資者對中國官方發布的經濟數據多抱持懷疑,因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數據多平穩到難以置信,長年來累積的國家誠信自然被國際組織存疑。
至於公司治理誠信問題,德國福斯汽車執行長於今年六月被捕,因福斯在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九月承認藉由非法軟體產生假數據,以通過美國對柴油引擎的排氣檢驗。該事件引發公司史上最大危機,並導致監管機關全面檢查汽車產業。無獨有偶,日本避震裝置大廠KYB近日承認數據造假,日本另一家制震器廠商川金控股也舉行記者會者坦承數據造假,兩家都外銷台灣
過往印象講求誠信治理的德國與日本,相繼步入造假風波,這是大數據世代以來,過分倚賴數據治理造成的盲目數據追求結果
回顧台灣喊出「觀光倍增計畫」,短時間難以企及政策數據目標,各景區的做法是大幅增加旅次調查點,藉由增闢景點疏散旅次,也可透過增加調查點後加總之計算方式,倍增景區旅次量。其計算方式忽略單一旅次可能於景區內不同景點重覆計算的狀況。
這樣的數字創造歷程,持續到今年以來讓眾多勞工站出來道歉的勞工平均月薪近五萬元之公布。相關質疑指出其計算「總薪資」方式,是納入非經常性薪資,而且數據計算時間點又非常取巧的取去年年終獎金納入今年所得。
數據創造的進化,除了時間斷點擷取外,也可直接修改法規。為因應火力發電倍增後空氣汙染問題,不久前行政院說明台中市PM2.5紫爆的天數已大幅降低,但真實狀況是政府於去年將原PM2.5濃度超過七十微克/立方公尺,修改為大於一五○微克/立方公尺,才算「紫爆」。
時間歷程上,用不同的計算方式堆累,然後比較不同時代數據創造進步幸福願景。過往強調不能倚賴數字治國必須傾聽人民感受的在野黨,成為執政黨後,成為更厲害的數字創造者。看來在數據美化這件事,我們確實不遑多讓於中國、德國與日本等諸多大國了!

李清志/鐵塔與東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鐵塔與東京
◆  陳立恆/只有粉飾太平的同溫層民主,怎麼能叫民主?
◆  葉銀華/我們都會老!又如何預先安排?

◆  薛承泰/中華民國,好久不見
◆  范疇/普悠瑪出軌 台灣國運也出軌?
◆  楊志良/三無總統
◆  王正方/國語日報70歲 只值458.75元的轉型正義?
◆  沈呂巡/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  王文華/變老的初學者
◆  蘇蘅/媒體看選戰 眼裡只有馬戲團

◆  王健壯/羅秉成維權本色的政治考驗
◆  陳亮恭/電玩遊戲防老的產業契機
◆  盛治仁/選舉一時 做人一世
◆  方祖涵/計畫經濟的體育計畫
◆  洪蘭/棉花糖實驗新啟示
◆  林中斌/以色列最大港交中國
◆  黃介正/「辜汪上海會晤」廿年

◆  葉銀華/大陸經濟怎麼了?
◆  薛承泰/兒虐尤烈於恐攻
◆  趙春山/兩岸也有「第三選擇」的空間嗎?
◆  楊志良/選民易冷
◆  周行一/美國到底要什麼?要得到嗎?
◆  嚴震生/實至名歸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  王健壯/監委得不到大法官的關愛眼神
◆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  馬凱/兩岸賽局 誰能勝出?
◆  盛治仁/別把子女成就 當自己的桂冠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李清志/鐵塔與東京


2018-10-30 23:45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1958年落成的東京鐵塔,象徵著東京戰後復興的完成;對於那個世代的日本人而言,東京鐵塔就是一座幸福的標的物。圖為從六本木之丘,俯視東京鐵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電影「幸福三丁目」的海報上,可以看見戰後重建的東京廢墟,後方有一座鐵塔正在興建中,那些在廢墟違章建築裡的人民,每天看著鐵塔慢慢長高,一直到民國47年(一九五八年)終於完工落成,象徵著東京戰後復興的完成,也代表著東京從破敗的廢墟逐漸走向經濟繁榮的幸福社會。
對於那個世代的日本人而言,東京鐵塔就是一座幸福的標的物,許多偶像劇或電影裡,都會將暗夜中發光的東京鐵塔,幻化成精神性的標的物,劇中到東京打拚的小人物們,看著東京鐵塔,就覺得自己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在這座城市得到幸福。
事實上,東京鐵塔並不是戰後日本建造的第一座鐵塔,戰後的日本掀起了一股「鐵塔狂熱」,許多城市都相繼建造鐵塔,一方面作為精神象徵,一方面也作為電視塔使用。包括札幌、別府、福岡、大阪、別古屋等城市,都相繼建造鐵塔,而且有趣的是,竟然都是留美歸國的內藤多仲博士所設計,因此內藤多仲還被稱作是「鐵塔博士」,他所設計的六座鐵塔也被稱作是「鐵塔六兄弟」,東京鐵塔在其中,排行第五位。
鐵塔的完工,象徵著東京經濟的復甦,因此東京也開始積極投入國際活動,民國53年(一九六四年)更承接舉辦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那個世界性活動中,東京以自己的建築師來建造奧運主場館,並且趁機為東京進行大改造,當年的建築教父丹下健三,帶領著他的學生們設計建造代代木競技場等龐大結構建築,也奠定了日本建築師的世界地位他的學生們黑川紀章、磯崎新、菊竹清訓等人更發表了「代謝派」的宣言,在反叛的六○年代,傳達出新世代對於新建築的積極企圖。
民國57年(一九六八年)東京進入反安保、全共鬥等學生運動混亂中,村上春樹那年正式入學,成為早稻田大一學生,因為學生運動占領校舍講堂,那一年他其實也沒有好好上到課。直到民國58年(一九六九年)機動隊衝入學生占領的講堂,驅趕了學生,一切才逐漸落幕。民國59年(一九七○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為整個動盪的六○年代畫上句點。
不過民國59年(一九七○年)代大阪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正是那些代謝派建築師崛起、大展抱負的機會。丹下健三帶領著他的學生磯崎新、黑川紀章等人,在這裡創造了一座未來派十足的前衛樂園。會場中央巨大突出的太陽塔,正是岡本太郎的巨型雕塑,象徵著日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岡本太郎所言:「藝術就是爆炸!」正是日本六○年代的熱血與反叛!
我想到大友克洋民國77年(一九八八年)的動畫作品「AKIRA」,動畫中融入了關於六○年代社會運動、東京奧運、暴走族飛車黨,以及核爆恐怖記憶等事件,不過最特別的是,這部動畫裡的東京設定在民國108年(二○一九年),故事中大友克洋預言了東京在隔年民國109年(二○二○年)將舉辦奧運,如今竟然都成真了,令人驚訝不已。
民國100年(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引發福島核災,使得日本陷入浩劫廢墟之中,但是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晴空塔」落成(這是第二座東京鐵塔),再次為日本東京帶了新的希望;晴空塔高六三四公尺,幾乎是東京鐵塔(三三三公尺)兩倍高,呈現出新世紀人類對於高塔的野心與科技的進步。
鐵塔落成之後,東京又將在民國109年(二○二○年)舉辦奧運會,浩劫-建塔-奧運,整個情景演變竟與半世紀前似曾相識,歷史似乎再次重演?這是巧合,還是天註定?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名家觀點/電力管理…一門大學問

名家觀點/電力管理…一門大學問


2018-10-31 01:31 經濟日報  楊水定(作者是科學園區公會水電氣總召集人、工研院電網諮議委員)

為接軌綠色能源發展趨勢,因應國內外政經情勢、最新能源環境與結構變化,搭配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整體電力供應分配政策將調整為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意謂著有一定量非屬基載電力的再生能源,即將併入供電系統,再加上極端氣候持續衝擊的挑戰,電力負載預測難度倍增。未來七年當務之急首重電力管理,電力供給與需求方,須透過專家協助、團隊合作,藉由科技建立安全、有彈性和適應性強的電網,提高供電穩定,確保電力永續發展。
筆者多年在科學園區的經驗,要面對電力永續發展且維持電力供應與需求的穩定可靠,以下務實戰略可參考並及早因應。
首先在電力供給端上,應首重發電與輸變電系統的質量均衡與補強。未來發電上,我們將面臨能源轉型期間電力供應量有限的風險,除了夏季用電高峰,就連冬季用電也會因為空汙引起的燃煤限制問題而供電受限;因此,如何在民國114年(2025年)所有核能機組退役前,讓新增的燃煤、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如期如質到位,是即將面對的挑戰。其次在輸變電上,除了持續更新老舊設備,降低故障率之外;亦須及早因應新設再生能源發電機組所造成的容量不足問題。
此外,電力調度與售電上,也要仰賴更彈性與多元的設計。電力的調度需考慮未來非基載型的再生能源發電加入供電系統行列,對電力系統穩定度造成的影響。而因應電業法往電業自由化方向修訂、發電與售電網分家的發展趨勢下,台電應思考如何在市場化的趨勢下提升效率,政府也應及早規劃,如何在兼顧環境永續與國家競爭力中,訂出合理又具競爭力的電價策略,才有益促成經濟持續發展。
需求端的用戶,亦應盡一己之力,透過「抑制尖峰用量」與「降低供電系統設備故障率」兩大方向,加速達成穩定供電與提升供電品質成效之目標。
在抑制尖峰用電上,有五大路徑可有效執行,包括:一、發揮移峰填谷精神,在工廠可接受的範圍內最大化利用離峰用電,例如,可在離峰時段進行純水用的樹脂再生製程。二、提升設備的用電效率,例如,可採用海綿球自動清洗系統,提高冰機冷凝器的熱交換效率,也可導入大數據與深度學習技術為工廠尋找用電效率提升機會。三、利用儲能設備於非尖峰時段儲存能源,例如,可利用離峰電力儲冰、以尖峰融冰的空調系統來抑制尖峰用電。四、推行節能措施,例如,針對辦公室可以採例假日值班人員集中辦公減少照明與空調用電,也可針對工廠採用隔離熱源方式來降低空調負載。五、參與台電需量反應,配合台電調度,避免電力系統超載、達成維持供電可靠的目的。
此外,用電端在降低供電系統設備故障率時,可透過三大作法進行補強,包括:一、提升設備預知保養能力,如著重在特高壓及高壓用戶的放電檢測,或紅外線測溫等檢測儀器進行線上即時偵測,以利提前發現異常。二、落實供電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以防患電力事故的發生。三、建構即時故障隔離保護措施,俾利當電力事故發生時,於最短時間內將事故點隔離,避免事故擴大,確保供電品質。
為因應能源轉型過渡時期,政府電網相關策略推動需求,工研院7月成立「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針對邁向電力永續的議題擬訂方向;希望供應或需求方均能以生命共同體態度,各自擬定因應戰略做好準備,使新舊型態的電力供應組合無縫接軌,落實朝能源永續發展。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台商設廠用地 重時效綜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095/web/

◆  聯合報社論/美軍台海亮劍,新冷戰開始
◆  聯合報黑白集/普悠瑪假新聞誰負責?
◆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台商設廠用地 重時效綜效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台商設廠用地 重時效綜效


2018-10-30 00: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尚未見到止戰跡象,加上受到近年大陸生產成本上揚等因素影響,企業出走大陸、重新調整生產基地的趨勢已定。全球各國都密切關注這股產業遷移潮,希望爭取對自身經濟發展有利的產業落地,我政府也嗅到了這股商機,召集跨部會舉行「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盤點土地、能源、人力與資金等面向,推動台商返台投資。
近年台灣經濟陷入民間投資不足與產業轉型不易的困境,政府把握這一波國際產業版圖重整,戰略方向正確,但從實施的戰術成效來看,卻有許多待改進之處,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解決產業的缺地問題。
依據行政院評估,到民國111年(2022年)時,我國新增的產業用地總量是1,266公頃,政府計劃從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輔導民間閒置土地和釋出公有土地三管齊下,提供1,470公頃的土地供產業使用
從數字來看,政府提供的用地已超出產業所需,土地問題看似並非產業投資的關鍵障礙,但從各產業公會與企業團體近年來的反映來看,土地仍是產業投資的主要障礙。以股王大立光為例,即便已是全國的知名企業,從中央到地方都多次表態願意協助,其覓地擴廠的計畫仍有諸多不順,其他企業找尋土地建廠時面臨的困難更可想而知。
要解決產業的用地問題,政府必須把握「時效」與「綜效」兩目標。企業面對變化迅速的景氣與市場變化,無不希望壓縮建廠時間,以搶得先機。政府組跨部會會議協調解決是正確的第一步產業用地問題不光只是經濟部單一部會權責,從中央的國發會、內政部、農委會、科技部與環保署等部會,到地方政府的相對應單位,均牽涉其中,政府必須加強橫向聯繫,才能為企業投資爭取到時效
鴻海決定在美國威斯康辛設廠為例,從去年市場傳出鴻海正在找地,到與威州簽約確定投資位置,不過才半年多光景,今年已正式動工興建。這項投資案並非一帆風順,期間也遇到諸多困難,像是當地環團反對、周遭交通的配套等,但威州都能與鴻海一一協調解決。如果企業在台找地動輒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在其他國家也紛紛向台商招手的情況下,缺乏效率的施政將難以吸引企業落腳。
在「綜效」上,政府應從產業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解決土地問題企業選擇土地的主要考量是產業聚落現況,台商的強項是上下游整合能力強,產業鏈群聚強化了企業的競爭力。以大立光為例,其覓地擴廠不順,問題不在於沒有土地,而是沒有適合的土地。大立光希望在現有生產基地鄰近區域找尋合適土地,不單只是自身生產線考量,而是鄰近區域已是我國光學產業重鎮,在此區域擴廠,對大立光與當地現有產業聚落都可提升綜效。
日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談到解決企業缺地問題時說,政府絕對不會「大小眼」,但我們認為,若要讓台灣產業升級並增強台商競爭力,在爭取台商投資時,必須做好相應的評估,對不同產業的用地需求要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舉例來說,對於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要在台投資,政府就應從嚴把關另一方面,對高附加價值、能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國內就業的產業,政府就應拿出更好的配套,爭取這些企業落地生根
我們建議政府,對於指標優秀企業的擴廠土地需求,在解決其土地問題時,應優先考量其產業聚落的區位條件,對於其他企業的新增投資案,則可從現有的工業區找尋合適的土地。對於部分企業長期占用工業區土地卻缺乏利用的情況,政府也應訂定更明確的退場解決機制,確保工業區的土地能有更高的使用效率。這波企業調整全球布局,對台灣來說是稍縱即逝的好機會,缺地是企業「五缺」之首,政府必須更積極應對








聯合報黑白集/普悠瑪假新聞誰負責?


2018-10-29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鐵普悠瑪21日在宜蘭蘇澳新馬車站發生翻覆意外,台鐵人員趕工修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說話了,「普悠瑪事故絕對不會是某一個基層人員的責任」。對照一周前,司法和行政調查爭相把責任推給司機員,這句話真是無限諷刺。說穿了,就是「馬後砲」,如今真相逐漸浮出檯面,誰還認為責任在「基層一人」身上?
但普悠瑪事故後,首先上場表演的宜蘭地檢署,認定司機員罪嫌重大,有逃亡串供之虞,聲押禁見。鐵路局、交通部也把矛頭指向司機員,稱他超速又關閉ATP未通報。要不是媒體揭露了列車故障,司機員全程邊駕駛邊聯絡、邊排除故障過程,還不知調查方向會怎麼發展
近來民進黨上下操作「假新聞」、「假訊息」危害的次數,用「上百次」形容都太過保守。在民進黨口中,除了政府公布的訊息,其他的資訊、新聞報導都不可信;而所有被政府認定錯誤的資訊、新聞,都可能有特殊的政治目的,只差沒用「顛覆政府」四字了。
普悠瑪事故後司法和行政部門的表現,算是重重打了民進黨一耳光:原來最大的假新聞、假訊息來源,就是民進黨政府自己依照民進黨的邏輯,在證據還沒有全面審視前,就急忙帶輿論方向,顯然也是另有目的吧這個責任,要誰來負
此事凸顯的是,民進黨意圖把「假新聞」、「假訊息」無限上綱,千方百計從動機論做政治解讀,才是有特殊的政治目的促轉會東廠論」到普悠瑪事故,揭露真相的都是內部吹哨者和媒體,民進黨還有何臉面談打假新聞








聯合報社論/美軍台海亮劍,新冷戰開始


2018-10-29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知情人士認為,美艦穿越台海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圖為美驅逐艦柯蒂斯魏柏號。 (歐新社)








台海情勢詭譎上半年共軍機艦繞台演訓停止後,下半年美國軍艦接續通過台海。美國太平洋艦隊也可能即將於十一月在南海與台海周邊進行一系列軍演,對中國亮劍。美中對立,從經貿蔓延到軍事,從南海推進到台海,情勢發展引人關注。
美國軍艦七月到十月兩度行經台海,加上航母同時經台灣東部海域北上,釋出的訊息很明確,就是彰顯在西太平洋,上從東海,沿著台灣海峽,下到南海,都是美國的戰略空間,美軍擁有的自由航行權,不容共軍干預。
當然這是九月底中共軍艦在南海對美艦從事危險攔截,險釀互撞事故,所引發的美國強烈反應;但是不能否認,也有針對共軍機艦繞台,給予大陸的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美艦過台海,雖然共軍船艦「保持距離」尾隨觀察,但大陸反應相對溫和:官媒稱「美方似乎有意將這一做法常態化」,但是「中方首先不能為此很生氣」;中共外交部也僅表示「已就此向美方表達了關切」。
中方淡化,有人認為是怕影響台灣選舉,這未免抬高了台灣身價。事實上,大陸還在評估美方一連串對抗中國的言行,是否已到達最高點;而媒體透露美軍將在南海與台海展示軍力與演習的大戲,還待演出;美國國安顧問波頓更放話,大陸如繼續挑釁,將不惜讓美艦艦長自行按交戰準則採取行動
過去幾周內,美中各方面衝突升高,貿易戰依然無解,南海對峙持續。美國以大陸購買俄國防空飛彈,宣布制裁中共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聯邦調查局更自比利時以間諜罪誘捕大陸國安部人員回美國
當然最引起注意的是,美國副總統潘斯十月四日的演講,全面批判中國大陸以及過去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這被比成邱吉爾的鐵幕演說,揭開了新冷戰的序幕。
美國近日退出中程飛彈條約,並不僅因為俄國違反條約,其實美國也有違反事實真正原因是俄國研發成功極音速巡弋飛彈「先鋒」,美國目前飛彈防禦系統只能防彈道飛彈,防不了這種極音速飛彈大陸八月初也試射成功極音速的星空-2號,讓美國更緊張;川普直指,除非也把中國納入,對極音速飛彈控管,否則美國不會遵守該條約,挑明就是針對著中國。
毫無疑問,新冷戰開始了。只不過舊冷戰是美蘇對抗,中美關係正常化,中國迎來百年難得的戰略機遇;新冷戰是美中對抗,俄國反而是美國要拉攏的對象。
進入新冷戰後,中美短兵相接,都升高壓力,逼各國選邊,美國祭出「毒丸條款」,要求與美國簽訂自貿協定的各國,要與非市場經濟國家(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前,必須通報美國。
中國大陸則在與東協各國談判「南海行為準則」時,加入「各方不得邀請域外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及在海洋經濟合作開發,「不應與地區以外國家的公司展開」的條款,排除美國介入
新冷戰也許短期對台灣有利,台灣重新被推到美國戰略前沿,但也恐只被當棋子。許多人主張,對於選邊問題,沒有好猶豫的,當然應該堅決站在美國的一邊;但和上次冷戰不同,也異於台灣渴望的「價值同盟」,這次冷戰看不到價值的對立:大陸已經擁抱市場經濟,美國與西方的民主弊病叢生,許多人開始反省台灣的民主,而自由與人權價值是普世的,連北京都不敢公然否定
台灣的問題在於,美國對盟國已喪失信用,動不動就要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批評北約盟國出錢不夠,甚至對全球氣候協定,都要放棄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責任。這樣的美國,可靠嗎?
殷鑑不遠,看看日本,與美國有安保條約,境內有美國駐軍,美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但美中開啟新冷戰之際,日本首相安倍卻正是習近平座上客。台灣應可從美國盟友們的作為,找到外交方向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