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跨部會協助企業 應對供應鏈重組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4450/web/ 

◆  聯合報社論/只要罷掉六藍委,白營的八席也形同失效
◆  經濟日報社論/跨部會協助企業 應對供應鏈重組
◆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與民眾的距離









經濟日報社論/跨部會協助企業 應對供應鏈重組


2025-07-1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高科技供應鏈面對更高的國際政治壓力,在敵我陣營益發明顯之下,恐怕也不得不表態選邊站。圖/AI生成


川普政府陸續公布對等關稅稅率,並且要求各國不得進行報復,否則將施以更高的稅率。世界各國除了繼續尋求與美國政府談判外,部分國家恐怕也將開始預備可能爆發的貿易戰。

觀察近期世界局勢,不只是籠罩在貿易戰的陰影下,還有地緣衝突下的局部戰火威脅6月下旬,在美國強力介入下,以色列與伊朗甫達成停火協議,暫時停止戰爭狀態在此之外,目前在歐洲仍有延宕超過三年仍無法終結的俄烏戰爭在中東也有尚未停歇的以哈軍事衝突。不但如此,南北韓與兩岸間的緊張局勢,及中國在南海引起的潛在衝突,同樣蠢蠢欲動

在國際貿易壁壘成形,再加上地緣對抗衝突不斷,原本奠基於國際穩定政治貿易秩序全球分工生產模式,恐怕已經回不去了。估計未來各國的產業生態,將從全球化分工轉變為短鏈生產模式國家安全考量更將融入各國的產業政策思維中。製造業軍事國防工業基礎關聯產業製造業更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台灣高科技供應鏈將面對更高的國際政治壓力,在敵我陣營益發明顯之下,恐怕也不得不表態選邊站。更重要的是,高科技供應鏈業者在各國政府與客戶的壓力下,勢將需要配合客戶要求,前往各市場所在地進行生產布局。過去以生產要素成本低廉規模經濟為主的布局思維,將改變為以靠近客戶、市場的短鏈為主

短鏈生產模式將大幅挑戰業者的營運能力,尤其是在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先進國家進行在地生產,即便有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其高昂生產成本仍將對業者造成獲利壓力,更遑論跨國生產據點所帶來的管理問題。也因此,在未來一至三年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勢將形成另一波產業淘汰賽對於無法有效運用新興科技智慧製造人工智慧的業者而言,恐將在這一波競爭中成為輸家,甚至被淘汰。只是智慧製造人工智慧等科技卻有明顯的技術資本形成進入障礙,對中小企業、傳統產業甚為不利

對於我國政府而言,除了以政策輔助措施,協助業者度過因台幣升值與美國關稅所造成的短期營運衝擊外,更應思考在全球短鏈的趨勢下,以政策工具協助業者進行海外布局,尤其是中小企業傳統產業,更需要智慧製造人工智慧等科技,克服於先進國家生產的成本劣勢,進而搶占各國在地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目前政府已陸續推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但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壓力,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所需要克服的挑戰、瓶頸既多且廣,從跨國經營文化衝擊新興科技導入應用資金募集運用在地供應鏈結合在地政策資源爭取等,皆可能使中小企業主面臨高度風險

因此,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挑戰,不能僅有單點單一部會的政策支持,而是需要跨部會協調整合,從軟體、硬體科技輔助導入,到資金、國外通路引薦與當地政策資源介接等。而這些分屬不同部會工作,需有行政院層級專責辦公室進行協調整合,並由單一窗口來服務相關企業。

這些對企業的輔助工作,不應等到川普關稅確定後才展開,應及早預備。建議初期可透過相關產業公協會、各部會轄屬的財團法人、智庫、金融機構等,一方面進行重點國家在地供應鏈與市場的情資蒐集;另一方面擴增海外據點,與當地公協會、法人智庫對接,進而形成跨國投資顧問服務能量,藉此減低我國業者進入當地市場供應體系門檻加速引導產業迎向此波全球供應鏈再造的浪潮。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與民眾的距離


2025-07-17 00: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視察仁武糧倉,批評普發1萬元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對國家發展無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閣揆卓榮泰視察仁武糧倉,談到普發現金一萬元時說,民眾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對國家發展並無助益此話引起許多民眾反彈,有人怒嗆「你管我買什麼」也有人說,「你以為我買冰箱,但我只想買便當你想遙控飛機,我只咬牙求生存」

卓榮泰與社會多麼脫節,由此可見。當他提到遙控飛機,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知道這位院長心裡在想什麼。事實上,區區一萬元根本買不到冰箱或遙控飛機;會想買這些東西的,多半是有閒有錢階級吧!至於一般人,頂多想吃頓大餐,或為日常家用添些驚喜,誰會想到遙控飛機?

卓榮泰的神邏輯是:民眾把錢拿去買了遙控飛機,海巡署就沒有「無人機」可以保護國家了。問題是,海巡署需要無人機,應該是政府編預算購買,而不是臨時跳出來跟民眾「搶錢」。何況,以賴政府之好戰,買再多飛彈、戰機也不夠用;難不成要全民「捐款」買武器,才稱得上「對國家發展有益」?

換個角度看,讓人民吃飽睡好不愁生活,不也是政府的責任?就算有民眾想要買冰箱或遙控飛機,政府也應樂見其成,輪不到閣揆說三道四。至於譚艾珍反對發放萬元,認為「弱勢」更需要錢;事實上,只有普發現金,錢才會到達窮人手上,而不是被政府拿去買武器、填虧空


















聯合報社論/只要罷掉六藍委,白營的八席也形同失效


2025-07-17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眾黨在立法院能發揮槓桿作用,是靠著與國民黨合作或分工撐起支點。圖為民眾黨團日前赴新竹球場考察,黃國昌喊話賴清德總統勿再製造對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罷免投票僅剩十天,各界對結果有不同臆測:從綠營最樂觀估計的十二席,到藍營最樂觀估計的四席,都是可能結局儘管反對大罷免的民眾居多數,但許多人未必前往投票因此,投票率將決定最後的結果。事實上,一般民眾只要記住關鍵數字「六」即可:只要有六名以上藍委遭到罷免,民進黨將再度掌控國會多數,人們就等著迎接「綠色專政」時代的到來。

為何大罷免的魔幻數字是六?原因是,立委的總席次是一一三席,至少要五十七席才過半。而民進黨立委目前為五十一席,如果能增加六席,便達到過半門檻,成為擁有絕對優勢的第一大黨。以民進黨一向的強勢作風,未來勢必在立法院呼風喚雨,配合賴總統及行政院部門為所欲為屆時,民進黨專政將席捲整個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監督、節制或與之抗衡

表面上看,「六席」只是區區之數,只是造成立法院第一大黨易手,影響似乎不大。事實上,只要有六名藍委被罷,整個國會生態就會全盤改觀最殘酷的現實是,民眾黨雖擁有八席不分區立委,屆時也將形同被點穴「作廢」,再也發揮不了作用原因很簡單,目前民眾黨能發揮其槓桿作用,是靠著與國民黨合作或分工撐起它的支點;一旦民進黨贏得過半絕對優勢,綠營馬上會變成一個「大小通吃」的政治怪獸巧取豪奪輾壓一切。屆時,喪志的國民黨恐難有所作為,民眾黨也必然被邊緣化

由於民眾黨八名立委都是不分區產生,這次大罷免,他們全都得以倖免。問題是,民眾黨若因此選擇置身事外,坐視「不義的」大罷免吞噬正規選舉的民主;其惡果也將引火燒身,使白營身陷絕境。最近,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數度與藍營聯合造勢,為可能被罷的藍委站台,顯已深切解藍、白陣營唇亡齒寒共生關係。然而,其他白營立委可能仍未意識到這點,「小草們」更渾然不知這場大罷免竟關係著民眾黨的興衰,這不免令人憂心。

一旦六名以上藍委被罷,將使八名白委連帶「失效作廢」,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故事,卻是如假包換政治算術。回顧去年大選,拒絕「藍白合」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未能贏得大選,仍想藉八席立委的「關鍵少數」地位在藍綠之間游走取勝。豈料,賴政府對白營的八席不僅視若敝屣,更直接以貪瀆罪名將柯文哲起訴羈押至今換言之,柯文哲藉關鍵少數「左右逢源」的夢想,基本上是「遇綠即破」。一旦民進黨取得國會多數,民眾黨更只會被吃得死死的,有再多理想抱負都難以施展,往後只能在國會發表一些不起作用反對言論。這點,是民眾黨和小草們必須認清的現實;這場罷免看似與他們無直接關係,卻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走向

從任何角度看,這場大罷免都是台灣一個莫大政治噩夢首先,執政黨對在野黨發動如此大規模的罷免,不僅在民主國家前所未聞,更創下踐踏民主推翻民意惡例其次,為了推動大罷免,國家許多政務都處於停擺狀態府院黨全力動員醜化在野黨到了黑白不分地步,連司法檢調都被當成武器,在野黨則窮盡其力反制,社會理性因仇恨動員而萎縮。第三,除下月還有一波罷免,年底前還得舉辦兩場立委選舉,以補選被罷免區域的立委缺額;可以預見,罷免之後仍有長達半年政治動盪期這些,都是全民為了一個缺乏民主氣度總統要付出代價,「以民為壑」莫此為甚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  陳力俊/李大維和光同塵
◆  林中斌/蔡就職 習回絕 惜失機
◆  薛承泰/包容、信任、團結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2025-07-17 00:07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暨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在機場候機無聊時,忽見有本贈閱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便拿起來看。六十多年前,我陪外公華嚴蓮社南亭法師講經,小師父們怕我們這些野孩子在會場亂跑,便教我們背心經。背會有獎品,是一顆玻璃珠,上面有個小孔,對著光望進去,裡面有尊釋迦牟尼佛。為了這個獎品,我把心經背得滾瓜爛熟,外公說它是無上妙法,但是當時的我不懂也不解。

後來常在書法展覽上看到它,也在很多人的客廳中看到它,雖然自己的知識已隨著年歲增加了很多,但仍然沒有什麼體會,直到那天在候機室再讀時,突然就懂了難怪張潮會在《幽夢影》裡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原來同樣的句子的確會因自己境界閱歷不同而有不同領悟

比如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外公的解釋是表面上看到的東西其實是虛幻不存在,但是為什麼眼睛明明有看到,卻偏要說它不存在呢?這是當時頑固的不理解。但是在教了四十年心理學的「知覺」(perception)課後,再看到這句話時,我就明白了:物體在我們視網膜上呈現的影像是倒的,可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卻是正的因為眼睛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物體而是大腦將其重新解釋過東西所以它是大腦虛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我們眼睛看到的光波,耳朵聽到的聲波在進入大腦後,都會變成電波,經由神經纖維將其送到相關的皮質區去處理因此當視覺刺激被傳送到枕葉視覺皮質區去辨識時,它早已被拆解成直線、橫線、角度等元素,這些元素會去活化視覺皮質中專門處理它的神經元,這些特徵再依大腦已有schema(架構)重新組合最符合當下情境物體訊息,所以人常會看錯聽錯而不自知,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預期

幻覺(illusion)就是我們過去經驗影響大腦現在解釋天頂上的月亮地平線上的月亮明明是同一個月亮,但你看它的大小就是不同,這也是人看不見他不知道的東西的原因。

雷尼.馬格麗特有張名畫 The False Mirror,眼睛是假的鏡子。它不是真實反映出外在的世界,它反映出的是你大腦中的世界。

因此「眼見不為真」,你見到了你想見的東西,但它並不真實存在於外界中。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所有東西都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聽覺也是一樣,我們常聽錯,只聽見我們想聽的話那些以為再真不過的東西其實只是大腦解釋罷了。六十年代,哈佛大學的休伯爾和威澤爾(兩人為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諾貝爾獎得主)從貓的大腦中,初次看到視覺皮質上的神經元是各司其職,有的只對直線起反應,有的只對斜線起反應,井水不犯河水。這些初級資料層層往上報,最後由認知大腦決定你看到了什麼。也就是說,「自上而下」比「自下而上」重要。這是個劃時代實驗,第一次讓我們解原來人類是這樣看到東西的。

不過再怎麼說,還是觀世音菩薩厲害,她沒有做任何實驗,就知道這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只存在你的心中罷了。 







黃齊元/面臨美中談判,做出正確決定

◆  黃齊元/面臨美中談判,做出正確決定











黃齊元/面臨美中談判,做出正確決定


2025-07-17 00:04  聯合報/ 黃齊元(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將於下半年訪問中國大陸,數十位企業執行長組成的代表團隨行。這是川普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大手筆做生意、做交易,類似其五月中東行,當時敲定逾兩兆美元的協議

《紐約時報》指出,人們試圖為川普貼上各種「主義」標籤,但他唯一教義就是「做交易」,除非這也算一種理念。最近美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川普的三件大事-和平談判、減稅談判、貿易談判,前兩件已完成,第三件即將完成。可見川普把和平當作大事,戰爭會破壞交易,從來不是他的偏好

在川普領導下,美國正快速弱化瓦解。川普沾沾自喜的「又大又美法案」,將為瀕臨破產的美國政府增加三點三兆美元債務;全世界對美國已失去信心、不斷出售美債,美元上半年對主要國家貨幣大幅貶值

馬斯克為此和川普鬧翻,另組「美國黨」,獲得許多人支持。馬斯克玩完了嗎?不見得!「美國黨」類似台灣的「民眾黨」,未來有可能成為關鍵少數

川普輕視綠能,高喊「煤炭回來了」,酸言風力發電機都是中國製造、又貴又脆弱。現世報馬上來臨,氣候變遷造成的洪水導致德州慘劇由於敵人正在犯錯,中國政府選擇三緘其口,沒有介入

川普無視民主、玩弄法律、為所欲為,撕裂美國社會,導致國家分裂,造成經濟氣候危機,「國家怎會變這樣」成為多數美國人的疑慮,世界各國紛紛與美國畫清界線,只有台灣視美國為救世主「美國製造」存在許多問題,最有可能成功的領域只剩半導體和 AI 資料中心,卻以綁架台灣為代價

台灣和美國非常類似,賴總統所謂「更大的民主」已變成「更多的專制」,「團結十講」造成社會分裂,並踩到對岸的台獨紅線;就像川普減稅政策劫貧濟富,台灣 AI 產業前景好,傳產服務業面臨生存危機未受政府關愛

面對關稅、匯率問題,政府理應集中心力、協助企業解決問題,賴總統卻煽動抗中,給對岸製造藉口,在美中和談風口上成為麻煩製造者。面對兩大強權台灣不僅缺乏華府高層關係,和對岸完全停止對話,還大膽踩踏紅線,等於玩火引戰,引導台灣走向災難

做交易有一個名詞叫「破局因素」;大陸動手有一個前提,就是「確定和平統一無望」。民進黨唯有持續製造衝突,才能有效破壞兩岸和談;假訊息必須持續傳播,執政黨政權才能維持世界末日並未來臨,但台灣很可能像南韓前總統一樣,走向自己創造的危機。

美國在經濟圍堵中國,但川普並不想和中國撕破臉,他只是在累積籌碼,為最終談判做準備。美中鬥而不破,川普是生意人,他知道力挺台灣可能會破壞和中國交易。世界早已天翻地覆,我們還天真的想「維持現狀」,我們頂多能做的是「動態平衡」。正確做法是認清現實,對大陸釋出善意,兩岸就「併購論」探討各種形式,以維護台灣利益。

有人說「大罷免」會殘害民主,其實民主早已死了,今天台灣應思考的是如何在亂世苟存世局動盪東升西降現實下,唯有理性的台灣才能導致兩岸長期和平,這是最重要生存法則

台灣若想要「明天會更好」,必須懂得「和往事乾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自由,但環境不一定會如我們所願。台灣未來的命運在你我手中,這是生死交關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