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  陳力俊/李大維和光同塵
◆  林中斌/蔡就職 習回絕 惜失機
◆  薛承泰/包容、信任、團結









洪蘭/萬物皆空 為心所見


2025-07-17 00:07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暨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在機場候機無聊時,忽見有本贈閱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便拿起來看。六十多年前,我陪外公華嚴蓮社南亭法師講經,小師父們怕我們這些野孩子在會場亂跑,便教我們背心經。背會有獎品,是一顆玻璃珠,上面有個小孔,對著光望進去,裡面有尊釋迦牟尼佛。為了這個獎品,我把心經背得滾瓜爛熟,外公說它是無上妙法,但是當時的我不懂也不解。

後來常在書法展覽上看到它,也在很多人的客廳中看到它,雖然自己的知識已隨著年歲增加了很多,但仍然沒有什麼體會,直到那天在候機室再讀時,突然就懂了難怪張潮會在《幽夢影》裡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原來同樣的句子的確會因自己境界閱歷不同而有不同領悟

比如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外公的解釋是表面上看到的東西其實是虛幻不存在,但是為什麼眼睛明明有看到,卻偏要說它不存在呢?這是當時頑固的不理解。但是在教了四十年心理學的「知覺」(perception)課後,再看到這句話時,我就明白了:物體在我們視網膜上呈現的影像是倒的,可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卻是正的因為眼睛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物體而是大腦將其重新解釋過東西所以它是大腦虛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我們眼睛看到的光波,耳朵聽到的聲波在進入大腦後,都會變成電波,經由神經纖維將其送到相關的皮質區去處理因此當視覺刺激被傳送到枕葉視覺皮質區去辨識時,它早已被拆解成直線、橫線、角度等元素,這些元素會去活化視覺皮質中專門處理它的神經元,這些特徵再依大腦已有schema(架構)重新組合最符合當下情境物體訊息,所以人常會看錯聽錯而不自知,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預期

幻覺(illusion)就是我們過去經驗影響大腦現在解釋天頂上的月亮地平線上的月亮明明是同一個月亮,但你看它的大小就是不同,這也是人看不見他不知道的東西的原因。

雷尼.馬格麗特有張名畫 The False Mirror,眼睛是假的鏡子。它不是真實反映出外在的世界,它反映出的是你大腦中的世界。

因此「眼見不為真」,你見到了你想見的東西,但它並不真實存在於外界中。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所有東西都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聽覺也是一樣,我們常聽錯,只聽見我們想聽的話那些以為再真不過的東西其實只是大腦解釋罷了。六十年代,哈佛大學的休伯爾和威澤爾(兩人為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諾貝爾獎得主)從貓的大腦中,初次看到視覺皮質上的神經元是各司其職,有的只對直線起反應,有的只對斜線起反應,井水不犯河水。這些初級資料層層往上報,最後由認知大腦決定你看到了什麼。也就是說,「自上而下」比「自下而上」重要。這是個劃時代實驗,第一次讓我們解原來人類是這樣看到東西的。

不過再怎麼說,還是觀世音菩薩厲害,她沒有做任何實驗,就知道這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只存在你的心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