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經濟/寄望新經濟模式為台灣突圍

.聯合報社論..新南向的虛像與實像
.聯合報黑白集.藍久必綠 綠久必藍
.經濟日報社論.寄望新經濟模式為台灣突圍




經濟/寄望新經濟模式為台灣突圍


2016-05-24 01: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就職演說中,除了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之外,台灣人民真正關注且期盼的,是新政府如何解決如今的經濟困境、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對於蔡總統的演說內容,各界褒貶差異甚大,從「100分」到「只是華麗口號」皆有,我們該如何從演說內容中解讀蔡總統的真義?如何確信「新經濟模式」是台灣經濟突圍的解方?
台灣當前的經濟問題錯綜複雜。產業界認為救經濟必須先解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缺問題;勞工團體認為必須先解決低薪過勞、工時過長等勞動條件不佳的問題。馬政府習慣把經濟成長率、出口、投資等數字當作施政的績效指標,因此維繫生產活動優先,其方法多是致力維持低成本環境,也因此難以同時滿足業界資方與勞方的需求。在這種「舊經濟模式」下,導致今天出現五缺的問題。
在蔡總統就職前,新政府一方面承諾解決產業界五缺的問題,一方面也對勞工提出「薪資增加、工時減少、保障非典勞動、支持青年與中高齡就業、照顧職災勞工、鼓勵組工會」等六大保障,我們不免好奇蔡總統要如何調和互相扞格、相互衝突的承諾?
蔡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希望藉由「新經濟模式」為青年創造更好的環境,這是指現在的職場對年輕人不友善;談永續發展、循環經濟,指出過去的經濟活動造成國土利用的零碎化,當然是指現在的經濟模式對環境不友善。要改善職場的勞動條件、要友善環境,從短期來看,都將是生產成本的提高,甚至會使短期內的五缺問題更加嚴重,難看的經濟數字可能雪上加霜。許多人認為,面對嚴重衰退的經濟,不應該過於唱高調,應更致力於降低成本而非反其道而行來打擊廠商。但這種致力維護低成本的努力,我們已實驗多年,如今不但難以因應全球景氣衝擊,甚至,這種努力正是導致難以因應全球景氣衝擊的原因。
雖然當前經濟問題經緯萬端,衝突面向不少,蔡總統的就職演說中,隱含必須將整個經濟看作一個生態系,才能以系統性的方法同步解決諸多問題。蔡總統明確揭示未來的經濟主軸為「創新、就業、分配」,希望透過創新活動促使產業轉型升級,重拾經濟活力,藉以創造就業,並將經濟成長的果實透過更好的分配讓全民共享。這樣的邏輯與目標,如果能夠達成,誠為全民之幸。雖然新政府「以創新驅動經濟」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具體內容為何,能否帶動整體產業的創新氛圍,還有待驗證,但欲藉此擺脫舊經濟模式的努力實甚為明顯。
五大創新計畫是內功的修為,藉助外力也不可少。蔡總統也重申台灣必須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尤其必須致力參與TPP與RCEP。RCEP為時尚遠,加入TPP則頗有機會,端賴台灣自身努力的程度,是台灣深度連結全球主流經濟的必要手段,以降低對單一經濟體的過度依賴。
蔡總統也指出台灣未來的經濟必須同時注重內需與外需。這看似老調重彈,但事實上台灣重外需輕內需已是長年的老問題,也使得出口嚴重衰退時,經濟失去了最基本的屏障。良好的內需市場才是經濟成長果實可由全民共享最好的體現,新政府有此體認,也是突破經濟困境的重要手段。
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重視內需、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是新政府宣示台灣經濟必須「連結國際、連結在地、連結未來」的體現,而新政府冀望透過這三個連結,達到「創新、就業、分配」的目標。新經濟模式,的確是可以調和勞資雙方,讓全民共享經濟果實的方略,蔡總統不設定經濟表現數字目標,一來避免資源運用錯置,二來新經濟模式必將帶來短期陣痛。也因為如此,新政府如何說服全民新經濟模式的邏輯與有效性,考驗著宣稱「最會溝通」的新政府。

聯合/藍久必綠 綠久必藍


2016-05-24 01: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話說兩岸大勢,藍久必綠,綠久必藍。
藍與綠是台灣政治的兩個基本元素。解嚴後近三十年,由藍到綠,由綠到藍,有如鐘擺,往復擺盪。
李登輝由國統綱領擺到兩國論,陳水扁由台獨黨綱擺到台灣前途決議文,再由四不一沒有擺到一邊一國。馬英九則在陳水扁的正名制憲弄到山窮水盡中闖出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道路;如今,蔡英文又從「根本沒有九二共識」,擺向「九二認知/求同存異」。
當馬英九的鐘擺盪到馬習會的高度,已是擺到他八年任期的最高點;而正在同時,蔡英文的鐘擺在盪至否定九二共識而誇示太陽花的天然獨,也已盪到了她當選總統的最高點。但是,現在兩岸皆在議論,蔡英文的鐘擺是否已經開始回盪。
兩岸對蔡總統的就職演說,有兩種解讀:一、她什麼都說了,只差「九二共識」四字,可見她正在努力拉回鐘擺。二、她無論如何都不肯說「九二共識」四字,可見她的鐘擺仍停在傾獨的一端。
但是,這兩種解讀,其實都看到了蔡英文的鐘擺已經回盪,差別只在有無「九二共識」四字而已。
「藍久必綠,綠久必藍」的鐘擺現象,正呈現出台灣在主觀奮鬥與客觀挑戰的對應關係。
藍與綠皆是台灣的必要元素,大體上說「藍七綠三」的政經思維可能最有利台灣的生存發展。因此,馬英九鐘擺的到頭,與蔡英文鐘擺的回盪,毋寧皆是此一階段的必然之事。

聯合/新南向的虛像與實像


2016-05-24 01: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政府對外經濟戰略強調「新南向政策」,蔡英文不僅視之為推動經濟共同體的重要環節,並在總統府設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還將成立「東協及南亞研究智庫」,以落實執行。事實上,之所以稱為「新南向」,主要是過去廿多年歷任總統均曾推動「南向」卻收效有限,新南向其實不新,關鍵在於能否突破過去的瓶頸。
新南向政策的內容,涵括人才培育、參與基礎建設、招商投資及促進觀光等四大領域,將從以往的南向政策從單向地強調台灣對外投資,擴大為台灣和東協的雙向交流,並從經貿領域擴大為比較多元的經濟夥伴關係。亦即,它試圖從人的點、企業的線以及文化的面等三個層次,深化我國與東協間的關係。
新南向政策的思維,則強調台灣與東南亞的連結性,著眼當地六點五億的龐大人口,把東協地區當成我國內需市場的延伸。此外,它也強調台灣軟實力的延伸,希望大量培育東協各國語言人才,以發揮台灣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這是試圖以人際互動為本、企業投資為輔,來鋪墊台灣與東協的互動模式。
從新南向的內容看,它似較過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的南向政策更跨出一步;但從其思維看,其實仍不脫以往聯合東協、印度抗中的老路。問題是,它忽視中國大陸在東亞產業分工所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也過度樂觀地認為南向政策可以繞過RCEP,更輕忽長期以來台灣與東協之間的政治不對等性。若不釐清這三項盲點,將可能導致政策執行上產生下列三項危機。
首先,新南向不可能避開中國大陸。大陸近年已從「世界工廠」轉型成為「世界市場」,這也使得傳統的東亞雁型分工體系重新洗牌。大陸不少高端技術已足以和美日韓抗衡,日韓的品牌、中國大陸的代工、東南亞的生產,儼已成為東亞產業鏈的新模式。事實上,台灣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許多關鍵零組件必須仰賴中國,若新南向忽略了對岸的角色,台灣產業鏈將無法完全銜接。
其次,新南向無法繞過RCEP。新南向企圖把東南亞的年輕人口紅利當成台灣的外部經濟支撐,藉此擴大台灣的經濟版圖。但從過去韓國的經驗來看,要擴大經濟版圖,不能單靠對外投資,還須藉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取得進入他國內需市場的便利。目前東協最主要的多邊經濟合作機制,便是大陸主導的RCEP;因此,台灣要深耕東南亞市場,就不能迴避RCEP,否則,對東協投資將會出現斷層。
最後,新南向不能過於一廂情願。新南向企圖學習日本,招攬東南亞觀光客取代大陸觀光客。事實上,近年東南亞觀光客之所以大量湧向日本,主要是日本去年底對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開放全面免簽。免簽是一種雙向互利措施,目前台灣雖擁有一百多國的免簽待遇,但在東南亞,除了星、泰、馬,連台商投資最多的越南等多數國家都未給台灣免簽,這也增加了台灣對東南亞開放免簽的難度。因此,新政府想要招攬東南亞旅客取代陸客,在國際現實上恐有困難。
過去八年,馬政府陸續開放兩岸直航,並與大陸簽署ECFA;但由於兩岸經濟競合的變化,許多台商也逐漸將投資重心移向東南亞。台灣目前是越南第三大外來投資國,去年台商對東南亞的投資金額更首度超越大陸,從這個觀點看,台灣早就南進了。問題在國際政治,在東南亞國家普遍親中及左右搖擺下,台灣不易將經濟成果化為政治的突破。
的確,台灣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台灣必須走得更深、更遠,這是新南向的實像。但如果忽視國際政治的現實,以為東南亞可以取代西進,那麼新南向可能只得到虛像。虛實之間,要看新政府如何準確拿捏。
(系列完)

聯合筆記/新經濟思維

.蔡兩岸操作的「沉默公關」
.發展體育? 體育帶領發展!
.不要扯「蛋」了 把三贏還給市民
.聯合筆記/新經濟思維
.長照制度不需大船轉彎
.學運撤告 丟了民主法治
.對原民 不只有道歉可做





聯合筆記/新經濟思維


2016-05-24 02:08 聯合報 黃昭勇

新政府上台的第一道難關,與馬政府後期的困境並無不同,還是經濟問題。
五月廿一日,經濟部公布的外銷訂單是連續十三黑,這代表,接下來的外銷出口還不會好;尤其,我國單季的經濟成長率已連續三季為衰退,整個台灣的經濟正處於陷入實質衰退的懸崖邊。
光是拯救出口,無法解決台灣經濟缺乏動能的問題,更會陷入馬政府後期,經濟重度倚賴單一市場的困境。新政府計畫透過長照、綠能、國防、生技等創新產業,配合新南向政策,同步改變外銷與內需市場的結構,不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這都是台灣必須要調整的方向。
過度倚賴單一市場,等於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旦這個市場自發或是受到外力影響而出狀況,就很容易影響台灣。但是,該怎麼做?
中國大陸目前的年經濟規模是約十兆美元,美國大約是廿兆美元,加上二、三十兆美元的歐盟,三大市場,台灣應該各有不同的發展策略。
針對中國市場,目前台灣最大的優勢是設計組裝與提供關鍵零組件,儘管大陸的紅色供應鏈也在競爭、取代台商,但台灣畢竟廿多年的經驗,還是有一定的優勢,若能有多幾家像台積電、大立光這樣將核心關鍵零組件以較高自動化的生產放在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出口還是有成長的機會。
美國迄今仍是主要的消費國,台商可以做的就是發展品牌或成為如蘋果供應鏈般的關鍵廠商,尤其,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快速發展,也是一個新興的品牌供應鏈。
歐盟既是重要的消費國,也是全球供應鏈廠商的大本營,尤其歐洲的多元文化,讓小品牌有更大的成長潛力,這是台灣發展品牌的最佳養分,也是最大的競技場。
新南向瞄準的東南亞國家,總的經濟規模大約僅有中國大陸的三分之一,但成長的速度相當快,也是台灣目前外銷唯一成長的區域。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服務業占GDP比重早已超過六成,透過將長期照護產業化,有機會將服務業占GDP比重拉高到七成,這代表,我們對外銷拉動的經濟單邊發展倚賴會再降低;此外,在六成的基礎上,若能提供加薪的誘因,也可以化解青年低薪與分配不均的問題。
馬政府的官員沒想到嗎?也不盡然。但新政府畢竟帶著新的民意與期待,勢必得做出一些改變,連續三季衰退的經濟成長率,也讓新政府退無可退,既然狀況不會再糟了,何妨大膽的用創新作法,讓台灣出口、內需市場都出現質變,真正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葉銀華/拚經濟 振民心

.葉銀華/拚經濟 振民心
.薛承泰/社會安全網,該怎麼補?
.王健壯/國會不能是不負責任的夥伴
.黃介正/諒解與發展的兩岸關係
.嚴震生/修昔底德斯對新政府的啟示
.朱宗慶/阿棲睞—用生命去經營
.陳立恆/不知禮,台灣的未來無以立也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葉銀華/拚經濟 振民心


2016-05-24 01:57 聯合報 葉銀華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內容高度、廣度兼具,當然台灣目前最重要的是拚經濟!雖然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強化社會安全網、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不是不重要,但如果新政府能夠提振經濟成長、就業機會與所得,方能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比較沒有摩擦,亦有能耐對內強化社會安全網、對外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我覺得台灣人民目前若被認為缺乏信心,很大部分是因為未來經濟成長黯淡、所得成長停滯所致。
如同蔡總統首先提到,新政府必須承擔的最艱鉅使命,就是讓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台灣出口連續十五個月衰退(連十五黑),比二○○八年金融海嘯還要慘,此對以出口為經濟發展導向的台灣是很大的警訊!其代表我國出口面臨很大的打擊,而且今年已經有三個月,出口金額在去年同月已經下降,今年又再下降,而且不乏衰退比率超過二位數。同樣地,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負○.八四%,且連續三季為負成長,導致連還未上台的新政府都先氣餒地承認今年經濟成長率很難保一%。
新政府目前的經濟發展政策主要是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與發展東南亞、印度的新南向政策,這些想法的出發點都是對的,但是前項產業政策對於增加台灣的投資金額、提高人民實質薪資的效果有限,而後項的南向政策仍需有台彎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的搭配。
我認為目前台灣經濟急需振衰起敝之策,應該嘗試整合成適用「所有產業」的通案,例如:修改產業創新條例,提供「在台灣」之有形、無形的投資的租稅優惠與行政便利;如此一來比較具有普及性,對就業機會、全民所得提升比較有助益,進而提高消費,拉動政策的所得乘數效果。特別強調只要是動到財政政策,等於是使用全民資源,執政者必須謹記成果需普及全民。
再者,就加入TPP或RCEP,具備國際經貿談判經驗的蔡英文總統應該與行政團隊準備相關配套措施,以及有著完善之說服受不利影響的產業或人民。另外,低薪惡性循環,人才日漸流出;外國直接投資台灣日減,亦使台灣投資減少。新政府應該增加外國直接投資,例如:讓外資來台設研發中心應是努力的方向。
在提振台灣的經濟發展,不能不談兩岸關係未來發展。蔡總統的演講內容並沒有著墨九二共識與未來如何與中國大陸進行經濟協議,包括: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蔡總統提到新政府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
蔡總統在二○○○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擔任陸委會主委,任內擘畫小三通、八吋晶圓廠登陸、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兩岸關係著墨甚深。我希望未來台灣能夠藉由投資台灣、走向世界,增加在兩岸協議的談判力量!兩岸關係的基礎是台灣與大陸有著持續對談的基礎,而對等發展的關鍵是台灣有著不可忽視的經濟實力。
目前是民進黨史上第一次完全執政,人民自然對民進黨政府期待甚深,我希望新政府能夠做到提振經濟成長,恢復人民的信心。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