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抗疫 面臨兩難考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495/web/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抗疫 面臨兩難考驗
◆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是在幫香港嗎?
◆  聯合報社論/政府坑人:被逆轉的罰單與法拍屋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抗疫 面臨兩難考驗


2020-05-31 23:3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全球大流行後,不僅令大多數國家陷入公衛危機,更重創全球經濟,讓各國政府深陷「拉平曲線」(flattening  the curves)的巨大挑戰。也就是既要透過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累計病例增長,拉平「傳染病曲線」(pandemic  curve);又要尋求解封之法,以激勵經濟活動,讓疫情造成的經濟下墜曲線能趨於平緩,即拉平「總體經濟衰退曲線」(macroeconomic  recession curve)。但很顯然地,這兩項挑戰有相互衝突之處。
就拉平「傳染病曲線」來說,各國相繼實施諸如邊境封鎖、居家令、社交距離、佩戴口罩等各項非藥物干預措施,致力減緩病毒傳播。例如台灣因迅速採行出入境人流控管、隔離與防疫觀念宣導等公衛政策,得以良好地控制疫情,而南韓、德國亦透過大規模篩檢、社交距離等政策,成功地使「傳染病曲線」趨於平緩;在歐美主要國家中,義大利、西班牙新增確診大幅減少,逐漸接近高原區;美國、俄羅斯似乎已過了轉折點;南半球國家疫情則方興未艾。
問題是,在拉平「傳染病曲線」的同時,將加劇經濟惡化程度。像各國實施管制後,全球經濟活動陷入急凍,如居家令造成多數勞動力閒置在家,其收入減少導致家庭削減支出;企業營收驟減連帶使其財務狀況益發脆弱,最終或將導致倒閉潮、失業率激增,甚至將衝擊傳遞至銀行體系等情形,都使「總體經濟衰退曲線」變得更陡峭。何況,當前各國藉由管制措施控制病毒傳播,相當於使多數人不具有抗體(不曾感染),若輕易放鬆管制措施可能使疫情再次爆發。因此勢必長時間實施管制,其對經濟的影響期間亦將拉長。
那麼,在疫情當頭下,各國政府是如何拉平「總體經濟衰退曲線」?目前各國的救市措施在精神上亦極為雷同,像是央行藉由降息、購債等措施讓貨幣環境更寬鬆,政府也推出直接發放現金、失業補助、企業貸款補助等強力的刺激財政政策。台灣亦推出數波振興紓困方案,惟相關方案看似面面俱到,仔細檢視後卻不難發現該等政策規劃欠缺重大公共政策推出時應有的審慎思辨過程,僅是倉促搬出的救急措施。
從長期觀點而言,當前各國的直覺性政策反應,雖可救眼前之急,卻也可能帶來後遺症。首先,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當時各國政府以空前的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成功阻止危機惡化,卻衍生出流動性氾濫、各國政府債台高築、中央銀行賣權等弊病,並導致貧富差距愈趨惡化、民粹主義興起等問題。如今,市場再度認為央行賣權理所當然,而大規模擴張性財政政策,讓公共債務問題更趨嚴峻。
再者,就台灣來說,在紓困資金的撥貸上,相關執行單位應審視各紓困對象之資金運用狀況,確實掌握資金流與紓困目標具一致性。而且,當前種種資金援助皆須仰賴金融機構配合,降低貸放與擔保條件不免使銀行信用風險大幅提高,政府須設法於其中取得平衡,給予金融機構必要的空間,避免造成資源錯置。
由此可知,要同時拉平「傳染病曲線」及「總體經濟衰退曲線」,著實考驗各國政府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尤其日前多位醫療專家警示,新冠病毒極可能於冬季引發第二波疫情,甚至如流感般每年反覆出現。
所以,蔡政府執行解封時更須步步為營,並就疫情反撲的狀況進行推演,落實預防性措施。同時,針對當前部分救急措施不斷改版(如振興券)引發民怨之處,應使其由繁化簡與儘速上路,以改善其效力;長期而言,本次疫情不僅加速去全球化趨勢,亦將造成自由貿易限縮、美中關係變化等全球政經典範移轉,政府務必預先協助產業做好結構調整、對外貿易布局等長期發展策略規劃,以因應疫後全球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與變遷。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是在幫香港嗎?


2020-06-01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川普(右)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等制裁措施,左為國務卿龐培歐。(歐新社)


北京制定「港版國安法」,對港人戴上枷鎖,這是對香港自治的侵犯。美國接著宣布取消對香港的關稅等特殊待遇,無異對香港經濟心臟又捅了一刀。美國的作法,有誰看得出是在幫助香港嗎?
要讓川普總統做出有利於他國的事,真的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為了打擊對手,他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為了壓制中共崛起,他發動美中貿易戰並全面圍堵華為,台積電還被迫赴美設廠;香港之役,只是他順手丟出的大石頭罷了。為了轉移美國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的憤怒,他胡亂說自己吃奎寧並稱可以把消毒水打入體內;黔驢技窮後,他近日負氣宣布退出世衛組織。
川普是一位自我中心的總統,絲毫不在乎美國扮演的領導世界角色。他就任後陸續退出許多國際組織,諸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北美自貿協定、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武器貿易協約等;他甚至揚言,要退出北約和世貿組織。這種不在乎美國地位的總統,會把香港的民主人權放在心上,才是奇怪的事。
這兩天,川普計畫六月底在華府召開「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會議,不料德國總理梅克爾以疫情考量為由婉拒出席川普原想藉此塑造疫情緩和的氛圍,卻遭梅克爾潑了一盆冷水,覺得很沒面子,據說還大發雷霆
美國去年明裡暗裡資助香港反送中,現在卻跟進中共重手取消香港優惠待遇,川普哪在乎香港












聯合報社論/政府坑人:被逆轉的罰單與法拍屋


2020-06-01 00:1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全台「區間測速」設置越來越多,學者認為應檢視目前道路速限是否合理。圖/彰化縣警局提供


西濱快彰化路段區間測速,四月間有遭罰民眾發現測速結果竟與行車紀錄器相差達五十秒,因而揪出測速系統軟體有問題;最後,彰化縣警局被迫撤銷三千六百多張罰單另一例子,基隆有民眾因欠繳一萬八千元交通罰單,房子竟遭法拍,經退休法律教授追查揭發諸多執行程序失當,終讓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收回成命這兩起執法被逆轉的案件,都顯示公權力如何不當侵害了人民的權益
先談第一個例子。「區間測速」是以通過特定路段的秒數來計算車速,取代現行單點測速照相;前年首度在新北市萬里隧道試行後,因為大幅降低超速事件,被視為超速剋星,成了交通部的新寵。在交通部提高「科技執法」補助金的鼓勵下,不少縣市爭相在熱門路段設置,當成防制交通事故的萬靈丹。
西濱快彰化段出包後,外界才發現各地區間測速幾皆存在同樣的問題,除新北仍堅持使用外,不少縣市已宣布暫停。事實上,二月間就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指區間測速並未降低事故,反而造成壅塞,要求全面廢止。四月開協作會議,警方和學者皆搬出數據反駁,指區間測速有助改善車流,明顯減少交通事故。但從烏龍測速激起民怨,到公共政策提案一周就通過五千人附議門檻迅速成案,皆凸顯行政官僚管制至上心態造成的問題
究其原因,許多道路速限設得根本就不合理速限訂定原應考慮兩大要素:一是依照道路線型,二是根據車流少時的自由車流速度,以八成五駕駛開車的速度訂定合理速限。然而,公路管理單位往往以管制思維處處設限,把速限設低,一旦超速違規,就是駕駛人的責任。這種訂法,說穿了就是卸責。即使政府花大錢蓋好新路、提高道路安全係數,速限仍從嚴設定。以今年一月全線通車的蘇花改、南迴改為例,速限訂在六十公里,完全失去提高行車效率的用意。直到民眾多方反映,官方最近才有提高速限之議。
一條道路若會造成多數駕駛人違規,極可能是道路設計出了問題,或者是用路規則不合理。遇到這種情況,政府主管機關應先思考改善設計或檢討用路規則;手段都已窮盡,執法才是最後利器。但公路或警察單位不思檢討改善,一味便宜行事普設區間測速;政府迷信科技執法,卻不問執法品質設備維護管理。爆發烏龍罰單事件後,外界才驚覺區間測速不僅遭到濫用,且根本未經國家標準檢定驗證,就被政府拿來當成搶人民荷包的武器。
另一樁近日也引起社會關注的案件,一名男子因未繳一萬八千元的交通罰鍰,其價值兩百多萬的透天厝竟遭行政執行署以一百多萬元法拍。經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陳志龍協助追查,竟發現執行單位聲稱的查封封條根本不存在提供給媒體的查封日照片,也被發現跟查封日當天的街景、天氣有諸多出入這些疑點,終讓執行單位承認查封不周延而撤案,無異自打嘴巴
行政執行署以該男子多次欠繳罰單而堅持法拍其房屋,卻不顧執法的比例原則,也不思考其他可能的追繳途徑,執行過程便宜行事又疏漏百出。若非熱心教授協助,一般不具法律知識的民眾有能力對抗大鯨魚般的國家機器坑殺嗎?國家公權力如此侵害人民權益,事後以為撤銷處分即可了事,但號稱「有政府、會做事」的蘇內閣,難道不必好好追究相關責任嗎?
撤銷烏龍罰單和撤銷法拍屋,是兩個獨立的事件,但它們都是國家公權力不當侵害人民權益的具體案例,結果都嚴重斲喪政府執法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被逆轉的罰單和法拍屋都是民眾藉由「自力救濟」抵抗國家機器的粗暴侵犯。然而,本該是保護人民的政府,卻成了坑人的機器。

【重磅快評】日本揭開台灣是國際防疫模範生的假象?

◆  【重磅快評】日本揭開台灣是國際防疫模範生的假象?
◆  【重磅快評】營造新冠群體免疫環境?台灣無冒險本錢

◆  【重磅快評】蘇貞昌只管醫院車位 家鄉淹水未置一詞?
◆  【重磅快評】罷韓團體批韓市府撒幣 忘了誰是祖師爺?
◆  【即時短評】助普悠瑪重傷者長照 別讓最好照顧變謊言
◆  【重磅快評】通姦除罪!今天起 台灣重寫情感劇本
◆  【重磅快評】中共對台動武?吳釗燮的謊言、真言與預言
◆  【重磅快評】豪雨即成災!脆弱國土源自壞進骨裡的積弊
◆  【重磅快評】點評行政指導?蔡碧仲還真是蔡清祥的老師
◆  【即時短評】罷韓國家隊出動 行政中立擺一旁
◆  【重磅快評】港澳條例變燙手山芋 這又是蔡英文點的火
◆  【重磅快評】蔡英文拋棄港人前 先別叫張飛亂打岳飛
◆  【重磅快評】當憲兵套綠迷彩 還分得清是片場或戰場?
◆  【重磅快評】懲罰港人、示警北京?厲害了 我的台灣!
◆  【重磅快評】光明正大也可贏 偏偏要作弊的民進黨政府
◆  【重磅快評】耽誤救急的振興券 依然有馬英九影子








【重磅快評】日本揭開台灣是國際防疫模範生的假象?


2020-06-01 12:27 聯合報 / 主筆室
讀賣報導,日本正考慮放寬泰越澳紐等四國公民的入境限制,圖為東京羽田機場。(歐新社)


日本讀賣新聞透露,日本政府從今年七月一日起,將陸續解禁外國公民入境限制,首波解禁名單將有泰國、越南、澳洲及紐西蘭等四國,而自稱與日本是「地震共同體」,又自詡為「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竟不在首波解禁名單中,這引發國內輿論的譁然。
其實,根據過去的往例,一個國家是否對它國公民進行入境解禁,主要有疫情、經濟及觀光客等三項考量,台灣目前至今只有442例確診案例,同時也已經連續49天沒有本土感染病例,確診人數遠低於泰國及紐澳,只略高於越南的327例;在經濟方面,台灣是日本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日本更是台灣的第三大貿易國家,遠遠超過泰國(第六名)、越南(第九名)及澳洲(第十名);在人員往來方面,台灣是日本第三大觀光客來源,每年旅日人數將近五百萬人,遠遠超過泰國(140萬)、澳洲(60萬)、越南(56萬)及紐西蘭(20萬)四國的總和。由此可見,日本政府的考量點不在於疫情、經濟及觀光客,而在於政治。    
從過去以來,在兩岸關係的微妙性下,日本政府一向遵守台灣不能快於中國大陸的潛規則,例如台日的經濟關係相當密切,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也多達兩百億美元,因此從2000年之後,簽署台日自由貿易協定的呼聲便從未停歇過;然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尚未成形,日本也還沒與中國大陸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讓日本政府只能以逐條簽署的堆積木方式,來規避自由貿易協定的字眼,以避免跨越中日兩國的政治紅線。
再將視角轉回到疫情,中國大陸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家,也是最大觀光客來源,因此日本國內要求對中國解禁的呼聲相當大,但是安倍政府考量目前中美兩國的緊張關係,不想因為過早對中解禁而得罪川普,於是便將中國大陸及韓國並列在第二波解禁名單中,而把台灣與中韓並列於解禁名單,這並不違反快於中國大陸的潛規則,也是在兩岸之間取得平衡點。    
從民進黨上台以來,在誤認台日之間擁有共同反中的基因下,聯日抗中一直是我國外交的主旋律,而如果這次安倍政府真未能把台灣列入首波的解禁名單中,它不但揭開台日關係貌離神合的真相,當然,也解開民進黨一直在國內自許是國際防疫模範生的假象。









【重磅快評】營造新冠群體免疫環境?台灣無冒險本錢


2020-06-01 10:54 聯合報 /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四處拚觀光,日前與台中市長盧秀燕到台中一中商圈「嘟嘟茶行」自製珍奶,關心在地業者。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趨緩,民眾期待七日全面解封,氣氛隨著指揮官四處拚觀光、忙業配顯得輕鬆;未料,指揮中心疾管署突發新聞稿,強調「我國疫情控制良好,無實施普篩之必要」,新聞稿是回應學界再提普篩才是正道的呼籲,論述還是老調,但讓人錯愕的是強調普篩效用不如群體免疫,難道因偵測能量不足,不排除走群體免疫之路?
疫情爆發四個月來,儘管防疫、公衛、感染學界沒停止過必須普篩的建言,「只有普篩的系統化作為,才能贏得國際信譽」,但防疫中樞堅持只做症狀採檢,換言之,高風險的無症狀感染者被有意忽略,何時群聚感染疫情再次爆發?沒人敢打包票。
四個多月的辛勞防疫不曾做過普篩嗎?不,曾有一例,磐石艦上七百餘官兵因為確診此起彼落,且都是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又長得超出認知,顯示完全無從控制,因而做全艦隊人員篩檢;其後再因仍有不確定情況,再對磐石艦官兵做第二次篩檢,算是有了讓人安心的結論。
不做普篩,大家知道因為偵測能量不足,但沒有人否定台灣防疫偵測實力,過去對類流感的系統性偵測早廣受肯定,即便現下對新冠病毒沒有偵測能力,不代表仍應朝這方向努力。
真的考慮兼採群體免疫?英國首相強森三月多率先說出想走群體、佛系防疫,立刻遭到全面的駁斥;台灣發言最大聲是前副總統陳建仁,直批這會讓死亡人數失去控制,且根本不可能達成。
簡單說,要達到群體免疫效果,必須感染者的「閾值」至少達到人口數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是七十的高標;讓這麼多人身體血清檢出抗體有兩個途徑,一是嚴重且大量的疫情爆發,但必須付出大量染疫者病故代價;第二是疫苗接種產生抗體,問題是疫情爆發迄今疫苗研發進度有限;台灣好不容易訂到還在臨床實驗的瑞德西韋,但僅一千人份,最快下個月才能到貨。截至目前,台灣新冠閾值還是個位數,距離群體免疫閾值數字差太遠,根本沒有營造新冠群體免疫的環境。
隨著全球都迫不及待的解封,人潮眾多的宗教活動恢復,人流、交通勢必增加疫情再爆發風險。台灣該做的,是嚴謹守好防線,並增強對新冠病毒的系統性偵測及防禦。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2020-06-01 00:19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友訊經營權爭霸戰打得火熱,市場派、公司派可控持股都約2成,形成「五五波」的局面。圖為公司外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友訊因經營權之爭而更改股東常會日期,遭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處以違約金卅萬元。友訊公司派作法之目的,乃是企圖使市場派所取得的委託書無效。而證交所要求友訊於五日內改善,仍需於六月十五日召開股東常會,若友訊未改善,證交所將按次處違約金,或將其股票列為全額交割股。周日,友訊又召開董事會維持六月十五日舉行股東常會。
上市公司召開股東會,都必須在證交所平台公告,上市公司應於停止變更股東名簿記載日至少十二個營業日前,將召開股東會應公告申報的事項輸入證交所指定的網站申報系統。友訊在三月十八日董事會決議通過,訂於六月十五日召開一○九年股東常會(停止過戶期為四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五日),以及該公司二位獨立董事依證交法於六月一日召集股東臨時會(停止過戶期五月三日至六月一日),均於證交所上開規定期間內公告在案。
友訊於五月廿五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將股東常會日期由六月十五日變更至六月廿九日,公司雖主張停止過戶期仍為四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五日,但因六月十六日至六月廿九日間並未停止股東名簿記載,顯與公司法第一六五條「股東常會開會前六十日不得為股東名簿記載之變更」之內容有悖,而不予承認。
針對證交所的處罰,友訊公司派回應,股東會延後是因市場派壟斷委託書,嚴重傷害公司,股東會延期是不得不的自救辦法,並反問對於友訊二位獨董召集六月 一日股東臨時會的停止過戶日,與股東常會的停止過戶日重疊,質疑證交所是雙重標準。但上周五法院最新判決出爐,認為沒有辦法提出必須暫停臨時股東會必要性證明,故駁回公司派的申請,換句話說,六月一日臨時股東會確定登場。
其實,公司派為了阻擋市場派藉由改選董事取得經營權,終極目標就是讓市場派所掌握的股權與委託書不能行使投票權。為達此目標,所採取的手段眾多,有的合乎當時法規、有的遊走法律邊緣,有的則明顯違反法規。民國八、九十年代常用的手段,包括:不願召開股東會改選董事(即使召開也突然停電)、董事選舉改採全額連記法、委託書收購亂象(甚至黑道介入)、控告市場派炒作股票、排除外部股東提名的董事候選人與所提的股東會議案等。雖然上述有些手段已因法規修正而被禁止或有所改善,但有些手段仍持續被使用中。
還有衍生更多的手段,例如:上面所述之延遲股東會召開、以違法或有中資的理由排除異議股東或市場派持股的投票權(可能造成董事會雙包案)、利用奧步阻止市場派或異議股東出席股東會;甚至衍生出其他手段,包括:董事會認定持異議的獨董當然解任、臨時更改股東會主席、不照股東會議事規定進行等。
本文並未引申公司派就是違反法規,亦不能視為支持市場派與異議股東的作為。只是每當有經營權爭奪,股市就多所亂象,實有需要快速的糾正措施。本次友訊公司派之反併購措施都被證交所糾正或法院駁回,現有規定有改進的必要。不管公司派或市場派的作為,聘任的法律顧問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建議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公司派或市場派,在做出有關股東會召開日期、議案之變更,以及解任董事或認定獨立董事當然解任,必須有律師出具之合法意見書,而相關決策與意見書自然須負有刑事、民事與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