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921/web/◆ 聯合報社論/連年超徵,中央非要全部獨吞才滿足?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還可以更難看點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財經內閣 要聽話並兌現政見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財經內閣 要聽話並兌現政見
2024-11-21 02:4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美聯社
川普在籌組財經內閣人事時,目標非常精準,包括以關稅政策保護國內產業,以及不理全球暖化,重新激活油氣業,為了增進效率,傾向以體制外的機構,凌駕正常部會上,以規避國會的控管,但是最重要的是聽話,不能有自己的主見。
無可否認的,雖然他是要兌現競選政見,但也以此來吸引金主的政治捐獻,其中尤其是大石油公司,以及加密數位貨幣業者,可是新閣員當中,目前缺乏有號召的商界領袖,反而川普希望掌控聯準會,撤換主席鮑爾,讓金融界非常擔心。
川普第一個任期擔任貿易代表的賴海哲,已被徵詢回任,並升任新政府的「貿易沙皇」,授權他全面監督新政府的貿易政策,下轄貿易代表署與商務部;貿易代表署負責關稅談判,而商務部則執掌科技管制與晶片補貼,部長由競爭財政部長失敗的盧特尼克出任。
川普曾說,他上任第一天就要開除美國證管會(SEC)主席詹斯勒,因為詹斯勒任內高調約束華爾街,對幣安和 Coinbase 等加密幣交易所發動訴訟,因此把撤換他當成新政府的首要任務,大選後,比特幣與其他數位貨幣急漲,可見一斑。
川普16日還宣布提名丹佛「自由能源」公司執行長萊特出任新政府的能源部長。萊特堅定支持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石油和天然氣開發,並稱氣候危機是危言聳聽。萊特將加入新成立的全國能源委員會,該委員會將由被川普提名為內政部長的北達科他州州長柏根擔任主席。這個委員會將是所有涉及能源許可、生產、發電、監管之主管機構,柏根將被稱為「能源沙皇」。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則將與企業家、也是川普的初選對手拉馬斯瓦米共同領導新設的「政府效率部」,此部旨在全面改革政府系統精簡架構,提升效率及減少政府浪費,達到削減超過2兆美元的政府開支。
川普真正目的在酬庸,但馬斯克不以此滿足,他自以為是聯合總統(co-president),對所有政策都有意見,連外交事務也染指,這段時間,他除了參加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電話會商,私下密會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也傳出北京指望他能扮演季辛吉的美中橋梁角色。
但時間一久,馬斯克對政權交接事務指指點點,讓川普的一些核心幕僚愈來愈不耐煩,尤其他還介入川普財政部長的選擇;日前過渡團隊聯席主席、億萬富翁盧特尼克與避險基金億萬富豪貝森特,兩人競爭相持不下,馬斯克還在X上表示,盧特尼克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財政部長,而貝森特是「一切照舊的選擇」,馬斯克公開介入,更加深了川普幕僚的反感。川普目前暫緩財政部長的決定,反而讓盧特尼克接掌商務部。
但在所有財經閣員中,有一個職位,川普非常想換卻換不掉,就是聯準會主席;聯準會現任主席鮑爾雖是川普第一任時所選任,但任內多次與鮑爾意見相左,他卸任後,就屢次抨擊聯準會配合拜登政府,把經濟搞得民不聊生,今年競選期間,更呼籲要修法,在聯準會的利率設定上,總統應有更大的影響力。
外界認為這代表川普一旦勝選,恐怕會帶來重大政策轉變,威脅聯準會向來的超然地位,當被問到如果川普提出要求,鮑爾是否會辭職時,有任期保障的鮑爾表示,他不會答應,還表示解僱聯準會七位理事中任何一位都「不被法律所允許」,言下之意,不惜打官司,也要維護聯準會的獨立。
強勢的川普就任後,是否會說「你被解僱了?」恐怕不會,有些曾在金融市場打滾的幕僚,強烈反對撤換鮑爾,擔心引發金融動盪,畢竟還是有人川普是動不得的。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還可以更難看點
2024-11-21 01: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勞動部調查報告,稱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長謝宜容管理方式「目的良善」,有人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獻花反諷。 記者胡經周/攝影
勞動部員工因遭職場霸凌輕生,該部調查多日,竟稱「無法證明遭霸凌」,原將涉嫌之分署長謝宜容調職,昨天才記兩大過停職。更扯的是,勞動部說謝宜容確有咆哮、怒罵或貶低同仁之行為,但她在工作上的要求都「目的良善」。看來,謝宜容「後台」真的很硬,她連道歉都不必說,直接閃人。
在職場上,長官公開咆哮、怒罵及貶低同仁,如果還不算霸凌,什麼才叫霸凌?勞動部說它「無法證明」霸凌,究竟是「不能」,還是「不敢」?勞動部長何佩珊如此遇事畏怯,那麼當遇到企業職場的霸凌申訴,她還有秉公處理的勇氣嗎?
民進黨去年發生性騷事件,短短幾天就爆出十多案;如果不是黨內長期包庇吃案,何以致此?如今政府公務員遭到霸凌,北分署兩年內有八十多人去職,檢舉函寫了又寫,調查再調查,霸凌者八風吹不動。連苦主在辧公室死諫,都喚不回一絲正義,這是在演哪齣?
更難看的事,也是有的。陳啓昱掏空舞弊,院檢相繼縱放他潛逃;然後,再由賴清德假惺惺地「呼籲」他投案。試問,稱他「人在國內」的法務部長鄭銘謙,新消息人在哪?還有,呂政璋的父弟均因案潛逃,毫無金融專長的他仍被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敲鑼打鼓送上台灣金聯大位,但三天後即棄職而去。這不難看嗎?
不怕見笑的話,就繼續演吧!
聯合報社論/連年超徵,中央非要全部獨吞才滿足?
2024-11-21 01: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財委會討論財劃法修法,國民黨立委舉「民進黨只搶錢 不顧人民救命錢」的手舉牌,現場藍綠立委吵成一團。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正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在野黨主張將更多資源分配給各縣市,使地方有能力實現在地的治理願景;民進黨則寸步不讓,堅持將豐厚的資源全留在中央。事實上,從國家資源分配的合理性、運用效能和多元發展看,財劃法都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否則,若任由中央繼續恣意掌控揮霍,國家資源將出現嚴重的偏歧和浪費。
精省後,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財劃法》將中央與地方稅收分配由六比四,改為七成五比二成五,地方所能運用的資源大大縮水。此一「患寡又患不均」的問題,在直轄市由二都增為六都之後,顯得愈發嚴峻。為此,國內年年都有修法的聲音,卻因政治對立及一黨獨大等因素而難以實現。
今年的政局,恰是改正這項財政收支不均問題的大好機會。其一,是民進黨失去了「一黨獨大」的地位,而在野的藍白兩黨都支持修法,以求符合公平分配原則。其二,民進黨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地方選舉只攻下五縣市執政權,其餘皆為在野黨或無黨籍取得。根據這樣的民意取向,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分配,絕對符合廣大民眾的期待。
從資源分配的合理性看,民進黨政府近年四處揮霍及胡亂補助的作法,顯示國家公帑不斷被當成「政治武器」運用,已到了成癮的地步。例如,政府不斷地加碼發放各種名目的補貼,如農漁民生活補貼、休耕補貼、青年購屋補貼、育兒津貼等;目的除了討好特定族群,有時更是「撒幣消民怨」的封口手法。補貼其實是一種最怠惰的決策,花掉了公帑,卻未實際解決問題;俟人們來日回看,問題往往更嚴重。「少子化」是最明顯的例子,「國家一起養」、「政府陪孩子長大」等漂亮口號一堆,卻是越補貼生得越少。政府看似好忙,但其實什麼也沒做。
再看,當中央壟斷所有資源及分配權後,各種浪費、虛矯也接踵而至。以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為例,表面上勾勒了一個國家共同的願景,但落在地方的項目,卻往往是七拼八湊的應景文章,變成「中央賞賜地方」的官樣建設。且看,高雄市的前瞻水資源建設,有三分之一花在滯洪池;高雄大肆興建了廿五座滯洪池,近年淹水反而變得更嚴重,而下水道依舊懶得疏濬。同樣的,政府撒大錢去補貼綠電,但大把銀子卻進了不肖綠能廠商口袋,這不嚴重嗎!
不僅如此,民進黨誇稱台灣經濟廿年來最好,近四年更是年年稅收超徵,屢屢向全民發放現金以收買人心。以今年為例,將是連續第四年超徵,金額在四千億元至五千億元之間。這些錢,為何不能分配給苦哈哈的地方,讓他們也能依地方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妥善運用,以造福鄉梓?讓地方有自主運用的空間,至少能避免被中央大頭大腦的思維箝制,老是做一些華而不實的建設。以花蓮發生震災為例,凡事都要仰賴中央伸援手;但中央又抱持濃厚政治成見,導致花蓮災後遲遲難以復原,這難道是後山居民的原罪?
民進黨執政這些年,對於藍綠縣市資源分配的「大小眼」,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更因此造成藍綠縣市的發展及市容差異。這些點點滴滴,民眾都看在眼裡,不滿的心情反映在投票行為上,才會有近兩年藍綠版圖的驟然變化。對於這些警訊,賴清德和卓榮泰必須虛心自省、謙卑回應,絕對不能再霸著偌大的國家資源,當成民進黨黨產般地自肥自沃,或任意向財團輸送利益。年年超徵數千億,中央非要一口獨吞,吃相豈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