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擺脫邊緣化要有務實具體作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177/web/

◆  聯合報社論/RCEP重裝上路,新南向何去何從
◆  聯合報黑白集/蘇內閣的丁怡銘化
◆  經濟日報社論/擺脫邊緣化要有務實具體作為





經濟日報社論/擺脫邊緣化要有務實具體作為


2020-11-17 00:1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RCEP 對台灣的衝擊和因應 系列三之一

在最近東協峰會中,15 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RCEP 人口為全球三分之一,GDP 占世界三成,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與包括11國的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並列為亞太地區兩個巨型自由貿易協定(FTA)。在美國目前均缺席這兩大 FTA 下,未來 RCEP 將成為中國加強與亞太聯結及抗衡美國的重要平台。RCEP 簽署也反映出在全球防堵中國經貿勢力擴張下,各國仍無法割捨中國市場的現實。

台灣目前在亞太地區只有台星 FTA 、台紐 FTA,以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在 FTA 只有線的連結,一直追不上巨型 FTA 面的擴展,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正面臨空前的困境,凸顯台灣被邊緣化危機。

政府主要以 RCEP「降稅幅度不大,自由化程度不高」為因應基調,更提出台灣對 RCEP 出口雖占台灣總出口約70%,但其中已約有四分之三為零關稅,所以 RCEP 對台灣影響不顯著,現階段台灣應以努力加入 CPTPP 為目標。不過如果依此邏輯,台灣對 CPTPP 出口僅占總出口四分之一,其中也約有四分之三產品免關稅,台灣應該更沒有加入 CPTPP 的必要。所以政府的說法不切實際,純屬推脫。

事實上,無論是在 RCEP、CPTPP,甚至全球市埸中,近年來台灣零關稅產品與非零關稅產品的出口表現,差距是愈來愈大。零關稅產品主要集中在資訊電子項目,不受 FTA 影響而一枝獨秀;但是許多傳統產業,例如石化、機械、紡織及食品等非零關稅產品,由於欠缺 FTA 加持,在全球 FTA 數目不斷增加下,競爭更加吃力。

特別是在東協市場,雖然近年來台灣市占率上升,但多數由零關稅的產品所挹注;屬於高關稅傳統產品台灣出口表現不佳,市占率下滑。台灣出口如果長期呈現兩極化 K 字型走勢,連帶會造成國內所得分配不均,加速 M 型社會惡化,政府必須正視此現象。

另外也有說法認為,RCEP 成員之間過去已經生效不少 FTA,影響早已發生,所以簽署 RCEP 衝擊不大,此種說法更是倒因為果。因為這些 FTA 對台灣衝擊不但早已發生,而且目前仍未消除,政府豈能以近幾年變化不大而斷定沒有影響,反而應努力協助企業擺脫關稅劣勢,取得平等競爭地位。

在 RCEP 中關稅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包括其他深化供應鏈連結,加強產業合作,以及促進貿易便捷化的規範,這些將對台灣產生排擠效果。特別是 RCEP 對投資採負面表列有大幅度放寬,必然會影響台灣吸引外資的動能。

執政黨也將加入不了 RCEP 推給前朝,認為馬政府將重點放在中國,所以無法在區域經濟整合有所突破,這說法更是毫無說服力。在兩岸關係和緩的馬政府時期,先後完成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與沒有邦交的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 FTA,但蔡政府過去四年幾乎是完全交了白卷。

事實上,未來即使 RCEP 接納新成員,以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在 RCEP 的影響力,加入 RCEP 對台灣是遙不可及。台灣更要認清未來即使有機會參與 RCEP,除了需解除目前對中國所有歧視性經貿措施外,還要對中國一體適用 RCEP 下的優惠待遇;以目前台灣對大陸限制更加嚴的趨勢下,加入 RCEP 更是天方夜譚。

台灣在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受阻下,台美貿易協定自然成為台灣的重要寄託。不過在川普時期,美國政府並沒有對台美貿易協定有任何具體承諾。就連即將舉行的「台美經濟對話」,目前已是看守性質的川普政府也沒有對此有正面回應。未來拜登新政府會以控制疫情,提振國內經濟為優先,推動對外經貿並不是其首要任務;而美台貿易協定,看來也不是美國優先推動的外貿政策。

台灣與其參加川普政府的畢業旅行,不如認真準備如何與拜登新政府互動;並研析如何因應 RCEP 衝擊,才是務實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蘇內閣的丁怡銘化


2020-11-17 02:1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牛肉麵之亂」讓丁怡銘(左)下台,蘇貞昌(右)內閣看網路風向擬訂政策的「小編治國」方式會修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因誣指牛肉麵店用萊牛引起紛擾,硬拗數日終於辭職。蘇揆別以為如此即可止血,因為丁怡銘不是個案,他只是「蘇貞昌風格」的迷你版而已。

「牛肉麵之亂」前數日,政院小編在立法院製作「哏圖」攻擊在野黨被抓包,這些圖就是發給了綠營側翼的網紅在臉書唱和。「小編哏圖」已為牛肉麵之亂埋下伏筆,但行政院渾然不知。丁怡銘下台後還發生「鼓勵簡訊羅生門」,可見他本性難改。

蘇貞昌出任閣揆後,一貫的策略就是「不論是非,聲量至上」。他不僅大量運用網路來宣導政令,更用它來打擊政敵,營造個人聲望。網路小編出身的丁怡銘,即因善於網路操作而被拔擢;出任發言人前他即參贊行政院重要會議,以求政策「符合網路操作」。要說蘇內閣是「小編治國」,並不為過。

於是,從行政院到各部會呈現的「蘇內閣」群像,就是一面看網路風向擬訂政策,一面四處征戰用網軍攻擊對手。此外,行政院更動輒以假新聞、假訊息為由,來壓制批評者。這是蘇內閣「有政府,會做事」的真相。

造成整個行政團隊「丁怡銘化」的,不是別人,就是蘇貞昌自己。可以預見,丁怡銘下台,回到幕後,影響力未必減弱。但「小編治國」的反噬,也不會止於牛肉麵之亂。








聯合報社論/RCEP重裝上路,新南向何去何從


2020-11-17 02:1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RCEP成員國以視訊會議形式,正式簽署這項自由貿易協定。路透


涵蓋中日韓紐澳和東協的十五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就此誕生;區內整體關稅廢除率達九十一%,但台灣卻無緣參加。與此同時,我國宣布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廿日在華府舉行,將討論 5G 乾淨網路及供應鏈等議題。儘管外交部宣稱這項會議是台美「重大里程碑」,但這卻遠遠無法彌補我國無法參與 RCEP 和 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遺憾,台灣正走在邊緣化之路。

台美經濟對話的舉行,被蔡總統形容為台灣打「國際盃」的現在進行式。但在川普政府進入倒數時刻,如此華麗的形容,其實已無多少美味可言。且看,我方出動參與對話的官員,雖囊括了經濟部、科技部、國發會等部會;但美方代表由國務次卿柯拉克領軍,而非貿易代表署主談。換言之,雙方要談的供應鏈重組等議題未必對我有利,至於我方期待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和「雙邊貿易協定」(BTA)等,皆不在議程上。這次台美經濟對話或具有若干外交意義,但從經濟面看,其實看不到實惠。

台美關係的提升自是我方所樂見,但這場台美雙邊對話,顯係川普在政治及軍事上對抗中國的一環,並在經濟上拋棄多邊主義、採取退群行動下的產物。川普一味以美國利益為重,放棄了歐巴馬時代扮演的國際領導角色,甚至輕率退出 TPP。試問,以川普「美國優先」的基調,我方若以為美方在經濟對話中會考慮台灣的利益,豈不太天真?

RCEP 的成立雖由東協十國倡議,但中國大陸其實是幕後主導,這也是台灣加入的最大障礙。目前這個自由貿易區涵蓋的人口多達廿一億人,各國國內生產毛額加總占全球三分之一,這是它的成立深受矚目的主因。若非印度在最後一刻因擔心國內產業受創而退出,它的規模還更可觀。儘管蔡政府官員企圖淡化 RCEP 對台灣的衝擊,但經濟部長王美花也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石化、鋼鐵、紡織等產業會受到影響,業者必須提高競爭力才行。

此外,RCEP 也將牽動台灣新南向的布局。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一開始強調並非針對中國大陸,也不在對抗一帶一路;但幾年來除了撒幣堆業績外,成效不彰。直到川普的印太戰略成形,新南向找到立基之地,便開始顯露政治企圖。然而,印太戰略是政治軍事目的高於經濟目的,重組供應鏈、5G 乾淨網路的目的皆如此,新南向不斷附和政治抗中、經濟脫中,其實在自造阻力。如今 RCEP 代表的多邊整合上路,拜登也可能改變對抗中國的方式,甚至重新加入 TPP。面對這些變化,蔡政府鑲嵌在印太戰略中的新南向將何去何從?

新南向將面對的,是被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的市場。儘管台灣與 RCEP 國家的貿易已有七成為零關稅,但CE

P 國家是我國對外投資重要地區,更占我國出口總額六成五,RCEP 生效後對我國投資與出口的衝擊不可忽視。當亞太國家在疫情封鎖和美中貿易戰的夾縫中開闢新路,並逐漸進入新的經濟整合時代,孤立的台灣要如何突破被壓縮的經貿空間,是迫在眉睫之急。

TPP 原由美國主導,有對抗中國主導的 RCEP 之意,兩者有多個成員國重疊左右逢源,唯獨台灣卻兩頭落空。現在,台灣以為搭上了川普雙邊主義的末班巴士,但後續卻接不上升火待發的多邊主義列車。如果雙邊無成,多邊無門,台灣將更邊緣化。試想:拜登上台後,台灣政治靠美抗中、經濟脫鉤中國的道路還走得下去嗎?

【即時短評】子弟兵頻出包 綠難再藉蘇貞昌為所欲為

◆  【重磅快評】政院已成「蟑螂窩」 閣揆沒責任嗎?
◆  【重磅快評】蘇貞昌笑罵由柯 豈只是遇到政治天敵而已
◆  【即時短評】子弟兵頻出包 綠難再藉蘇貞昌為所欲為








【即時短評】子弟兵頻出包 綠難再藉蘇貞昌為所欲為


2020-11-17 12:04  聯合報 /   記者丘采薇/台北即時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17日上午第10度前往立法院備詢。記者莊昭文/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立法院第十度遭國民黨團杯葛,無法上台施政報告。不過今天蘇罕見態度放軟,一改過去批評國民黨「領高薪不做事」,反而拜託國民黨讓他報告,「老院長」身段自前發言人丁怡銘出包後變得柔軟許多。對於朝野氣氛極盡惡劣的立法院來說,蘇貞昌的改變其實也代表了藍綠在立院的對抗重新洗牌。

蘇貞昌無論在黨內及黨外,都以「霸氣」著稱,過去蘇一再被國民黨杯葛施政報告,民進黨也老神在在,主因就是蘇的政治能量夠強,期待消耗國民黨的能量之後,讓國民黨自行退守。

沒想到政院小編發生哏圖之亂,火都還在燒,丁怡銘又誤將美牛當萊牛,引發軒然大波後,親訪店家道歉又被網友抓到訂單打統編」,爭議持續擴大。蘇貞昌當初放手讓年輕幕僚盡情以創意宣傳政策,如今卻栽在「創意過頭」,風波至今延燒近一周仍無法平息。

國民黨在立法院杯葛拉長戰線,過程中一度希望尋找下台階,陷入杯葛或撤退的兩難,如今行政院自爆,國民黨又「撿到槍」,蘇貞昌罕見向國民黨低頭,也可看出藍綠對抗態勢有所轉移,綠無法再藉由蘇貞昌的強勢為所欲為。

蘇貞昌在民進黨內以嚴格出名,對於自己堅持的底線幾乎寸步不讓,因此在他手下工作的人每天膽戰心驚,就怕出錯會被釘到滿頭包。這次蘇欽點的發言人創下大禍,反而讓他過去堅持的嚴厲被檢驗,雖然蘇的地位不至於因為一位發言人闖禍就動搖,但以後還有辦法繼續嚴厲下去嗎?










【重磅快評】蘇貞昌笑罵由柯 豈只是遇到政治天敵而已


2020-11-17 18:04  聯合報 /   主筆室
柯文哲一再嗆蘇貞昌,蘇僅回「聽不懂說什麼」,柯加大火力批蘇失智、裝傻,還說「別忘了我2014跟民進黨一起打過選戰,對民進黨的宣傳手法相當熟悉」。圖為2014兩人一同出席雲林同鄉會新春團拜。圖/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遭國民黨團十度杯葛無法上台施政報告,今天他罕見態度放軟,收起「抬道具豬進進出出 8 次了,已經是豬八戒了」的戲謔談話,拜託國民黨讓他報告;在愛將發言人去職之後,蘇院長的重大轉折引人揣測,但不管是政治天敵柯文哲發威所致,或是大院長的氣勢不再,蘇貞昌要蹲下再起,還是先把美豬美牛問題處理好再說吧!       

前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出包之前, 台北市長柯文哲對蘇貞昌幾乎是不假辭色,特別在柯文哲猛打萊豬議題後,一向伶牙利齒的的蘇貞昌更不想和柯文哲正面遭遇,笑罵由柯,這次柯文哲出席行政院會大談萊豬,丁怡銘急急出招,無非是要替主子扳回一城,只是呷緊弄破碗,反使柯文哲再下一城,蘇貞昌暫居下風,赴立院施政報告,也只能收起過人氣場,姿態放軟了。  

再者,事發之初,有民眾向內政部檢舉丁怡銘發言涉嫌散布假訊息,但刑事局選擇「政治正確」,直接說此案是針對公共政策的提倡及說明,引起輿情對特定商家的誤解,丁已及時澄清說明,與假訊息「惡假害」的本質不同,所以不受理;沒想到,民眾也向台北市警局告發丁怡銘和蘇貞昌涉嫌違反社維法,台北市警察局表示依法受理,過去警政是一條鞭,但蔡政府插旗警界後,情況已大不相同,柯文哲要怎麼玩這一局,蘇貞昌還得提防。

蘇貞昌能言善辯,執行力佳,確是綠營不可多得的行政人才,這也是蔡英文選擇他出任閣揆的原因,但蘇回鍋後偏 好政治操作,重用選戰幕僚,升高朝野對立,冰凍三尺的朝野關係並不會因蘇突然姿態放軟即可化解,反倒是丁怡銘被告發違反社維法、違反行政中立,蘇貞昌一時也脫身不易,有無指使還待進一步釐清,蘇貞昌一時放軟,在野黨又怎會買帳? 

其實,蘇貞昌姿態再怎麼放軟,都難以抹去過去的強勢傲慢,在野黨杯葛也不會因為蘇的口角春風,就讓他順利過關,為今之計,就是回到原點,在美豬美牛叩關之前,行政院就好好處理眼前問題,誠意為突襲式開放萊豬道歉,先把民眾最在意的查廠、標示貨號、標示萊劑的作法一一交代清楚,政府打算要怎麼做、行政流程又是如何,地方食安自治條例的扞格應如何解決?只有一切說清楚講明白,「衝衝衝」團隊才能走得下去。











【重磅快評】政院已成「蟑螂窩」 閣揆沒責任嗎?


2020-11-17 19:15  聯合報 /   主筆室
行政院長蘇貞昌臉書去年2月曾貼出「行政院小編團隊」照片。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去年3月,農委會遭指控編列 1450 萬預算雇用4名網路小編「養網軍」,也讓「1450」成為民進黨政府揮之不去的標籤;如今由於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引發的一場「牛肉麵之亂」,更被網友起底一則去年2月「蘇貞昌小編團隊」臉書貼文,直指網軍「中央廚房」就藏在行政院內部,直呼「蟑螂窩抓到了!」

政院私藏「蟑螂窩」的嚴重性,那裡是區區一名發言人下台就可以善了的?除了涉及違反行政中立法,更可議的是,此「蟑螂窩」可是公然打著「蘇貞昌」名號闖蕩網路江湖的的團隊。蘇貞昌素以對下屬要求嚴苛聞名政壇,尤其視察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大武分院工程進度時,還「電爆」答不出停車位數量的院長林曜祥。如此閣揆,若竟不知院內養了一窩子領政府薪水打壓在野黨的網路「蟑螂」,還適任嗎?

根據這張「蘇貞昌小編團隊」辦公室照片,入影的是行政院發言人室的六人小組,分別被冠上皇牌攝影「修片慢」、紅牌攝影「拍攝抖」、大牌導演「亂寫本」、金牌剪接「愛特效」、王牌小編「去背差」、路過倒茶「來喝水」等稱號,其中「亂寫本」就是牛肉麵之亂主角丁怡銘,日前被抓包在立法院當眾製圖發送給網軍的政院小編周家鴻則是「去背差」。

如果農委會四小編或是蘇貞昌六小編,他們的工作與任務就是單純維護官網粉專運作或回應民眾質疑,相信國人也不會對這些「超體制編組」的人員有何太多異見,畢竟所有回應都會見諸官網,也絕對查得到源頭來自何處;更重要的是,既然歸屬政院、掛院長名,出了事當然是院長要負最後責任。

但「亂寫本」、「去背差」最近出包的這兩起事件所揭露的種種卻顯示,他們的工作絕不僅止於透過官網代表院長或政院發聲而已,更可能將工作所得私傳他人成為政治鬥爭工具,明顯已逾越其小編職責,亦有觸法之虞;更不禁讓人懷疑,是否從去年初「六人小組」成立伊始,就已在幹著這些見不得人的「蟑」事?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回應立委質詢表示,未來圖卡會用可受公評、可受檢驗的方式呈現,也會於一周內提供所有圖卡。殊不知,問題並非只有圖卡內容,更關鍵的是此「蟑螂窩」可能猶如電影「異形」中之異形皇后,是所有攻擊對手假新聞的生產源與指揮中心。區區解密圖卡,又豈能杜悠悠眾口?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應鼓勵年輕人對工業有好奇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177/web/

◆  辭職,還在鬥爭…道歉有用嗎 要的是反省
◆  公部門誠信缺口 丟了倫理底線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應鼓勵年輕人對工業有好奇心
◆  落實大學導師制度
◆  常保自信心 找到自己的出路
◆  孩子們 辛苦了
◆  大數據解讀 全球海廢難遁形
◆  不改戰鬥狼性 發言人應謹言慎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應鼓勵年輕人對工業有好奇心


2020-11-17 03:54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對精密工業產品的好奇心是提升我國工業的一個動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般說來,我們都告訴孩子們,科學家都是對大自然的各種現象有好奇心。有人注意到擠牛奶的女孩子不會被傳染天花,我們也知道,牛頓對天文極有興趣,也蒐集很多有關天文的資料。這些好奇心也促進了人類科學方面的進步,如果沒有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不可能有現在的科學。

我在此建議,應該鼓勵青年學子對工業發展的興趣。以汽車為例,汽車的原理不是很難了解,在過去,車子發動後,在停止的狀況,總有一點震動。可是現在即使是很便宜的汽車,都已經消失了。這不是因為車子越來越重,事實上很多汽車的重量在減輕之中。年輕人應該對於這種汽車的進步有好奇心。

世界上有非常昂貴的跑車,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設法了解為何這些昂貴跑車的性能如此之好,他們一定會發現跑車的引擎是關鍵之所在如果仔細研究的話,一定會發現很多有關引擎的關鍵性技術。我們當然在引擎方面比不上先進國家,如果我們對引擎絲毫沒有好奇心,也就不會有興趣,我們也永遠不會有藍寶堅尼所用的引擎了。

我們應該盡量地告訴學生們很多機械是如何地精密,尤其是半導體製造過程中所需要的精密機械最高級的電子顯微鏡的放大率是五十萬倍。同學們應該設法知道,如此大的放大率是怎麼造成的?其中電子束就極有學問,如何能夠有一個非常窄小的電子束,實在是同學們應該設法了解的。

在半導體設備中,電子顯微鏡還牽涉到了將一個晶圓移動的問題,移動晶圓的目的乃是要將晶圓放在電子顯微鏡下,可是必須放得相當之準,其誤差到達奈米級要知道,一奈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要使得移動機械停止後的位置如此地精確,實在是應該要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對精密工業產品的好奇心是提升我國工業的一個動力,我們的老師不能只談大自然的奧祕,也要談工業的奧祕。因此,我們的教育制度也要有所修改,至少中學理化老師以及大學理工學院教授們都應該多知道工業進步的情形,而不能完全依靠教科書來傳達知識。老師們首先要讓學生對工業好奇,其實先進工業產品的原理是非常難懂的。如果老師能夠將非常精密的工業技術介紹給學生,相信很多學生有雄心壯志,替國家做出非常先進的工業產品。









辭職,還在鬥爭…道歉有用嗎 要的是反省


2020-11-17 03:42  聯合報 /   李登庸/自然農法負責人(東縣長濱)
丁怡銘辭政院發言人獲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因牛肉麵失言風波請辭,卻仍然不甘心表示:「這件爭議被在野黨刻意政治操作,甚至無限上綱打擊執政團隊…」。衝著這句話,執政者政治鬥爭的心態仍然未見改善

整個事件的開始,是因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行政院會提出萊豬管制建言,竟遭丁發言人在會後開記者會指控北市牛肉麵節的冠軍業者使用的也是萊牛。之所以引起民眾的反彈是因為執政者不僅不知檢討,更惡質的是以不實資訊開記者會以打擊提出建言的直轄市首長,最後反而造成牛肉麵業者生意重創。

針對萊豬事件,民眾要的很簡單,就是食的安全。台北市長提出建言,行政院應該攜手一同研擬政策改進方案及分析其可行性。很可惜的是執政者不僅態度傲慢,更甚者運用政黨鬥爭的手段攻擊政敵,結果卻是傷害到了人民的信心,以及兢兢業業的民間產業。我們想請問行政院長:「我們要的是反省,道歉有用嗎?」

民眾所擔心的,不是多少萊劑合法的問題,而是多數人並不想吃到含有萊劑的豬肉。如果開放不可避免,那麼為什麼對柯市長提出管制建言那麼地反感呢?我們合理的懷疑,執政者只關心政治立場,並沒有認真的思考管制問題,所以民眾想當然爾會對開放後的管制打個巨大問號。

除了進口管制、產品標示,另外一個是本土豬農的權益。我們並不想看到政府只是撥預算就解決問題的心態,補助其實是亡羊補牢,沒有實際效果,政府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夠提升本土豬農的競爭力呢?如果沒有詳盡的配套措施,怎麼可以貿然就開放萊劑美豬呢?如果這許多細節與考量都不能跟在野黨討論,那麼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本土產業關係到年輕人未來的就業機會,如果我們只考慮到現在的利益交換,忽略了本土產業的發展,年輕人的未來在哪裡呢?

執政者不檢討自己政治鬥爭在先,發言人辭職時仍指責在野黨政治操作。行政院長雖然一再向業者道歉,其實是沒有效果的。因為根本性問題並沒有解決:食安的疑慮,以及對本土豬肉產業的衝擊。

試想,政府開個不實指控的記者會就造成民眾恐慌,未來如果萊豬開放了,該如何處理市場的亂象?我們希望人民的消費有保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夠健康,我們希望學校與軍隊吃不到萊豬,我們希望能夠表達意見,我們希望相關議題人民有選擇的權利。這,難道不是維護台灣的主權嗎?












公部門誠信缺口 丟了倫理底線


2020-11-17 03:41  聯合報 /   吳成豐/靜宜大學企管系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季青漫畫


從管理的角度觀察,「誠信缺口」(Integrity Gap)是指組織所樹立的規範與準則,卻與實際「投入」亦即執行程度產生落差。這項落差的誠信缺口,正在現時公部門中裸露無遺。

近把個月來,報載行政院的事件頻頻。有丁姓前發言人的失言風波,引發牛肉麵業者不滿:有調查局偵破安毒案件,卻搞丟六公斤毒品:有公職人員在立院媒體席上製作醜化在野黨的圖卡,並轉發出去:早些更有萊豬進口消息先公布,政院負責部會再修改規定,配合演出…。

公部門的誠信與否,會成為民眾對政府公信力的直覺反應。萊豬一案為例,接受媒體訪談的民意心聲是「只要對人體有一點傷害顧慮的事,政府都不應該做」。但是,政院高層與主管部會卻回應說「台灣豬肉好吃,可以不吃萊豬」。如此扭曲問題根源的回應,民眾對公部門的誠信缺口,已日益擴大。

報載政院丁姓前發言人「失言」,其實,失言的形容詞並非精準。公部門發言人不是代表私人談話,是政府施政的代言人,因此,在公䦕記者會中的不當言語,不只是失言,而是政府施政欠缺誠信度。

尤有甚者,行政院蘇院長卻在電視媒體前替丁姓發言人辯護說「年輕人難免會犯錯」,蘇院長的辯護說詞,可能才是一大「失言」!姑不論蘇院長是一時不察真相,或可能真的護短,卻已令民眾感覺最高行政長官對所屬公務員的「究責」概念,混淆不清。

民國 92 年(二○○三年)八月,筆者臨櫃買票,準備從倫敦坐歐洲之星到巴黎,再從巴黎直飛台北。筆者向售票小姐表明購買倫敦到巴黎的單程票,那位小姐卻回答說「因配合觀光單位促銷,希望旅客再返回倫敦消費,所以買來回票比單程票便宜」,因十多年前往事,記憶不太清楚,當時二等座提供餐飲的單程票好像九十五英鎊,而來回票約八十英鎊。筆者的選擇當然是來回票。

故事的重點是,售票小姐若不主動告知來回票比單程便宜,以當年的資訊,筆者根本不知。但售票小姐這麼貼心的做法,正是誠信。

誠信是公部門與私部門所有組織的基本信念,也是必須堅決把持的「倫理底線」。許多中外的私部門都認知也實踐這個底線,台灣的公部門請勿淡忽「誠信缺口」會帶給國人信任危機與權益受損!










落實大學導師制度


2020-11-17 03:56  聯合報 /   陳延興/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台中市)
台灣大學近日接連發生學生不幸事件,校園氣氛低迷,台大學生會日前在校園內舉行燭光晚會,呼籲大家多關懷身邊親友、多照顧自己,相互取暖。記者余承翰/攝影


最近大家關注台大生一連三起的輕生意外,身為教育人員的我亦同感哀戚與不捨。許多專家建議大學端要增加輔導人力與關注高危險群的學生,這些都屬於學校三級預防輔導中較為嚴重的層次,忽略所謂「初級預防的輔導」,亦即「針對一般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進行一般輔導」。換言之,平時就該透過導師或授課教授與專業諮商心理師共同協助。

筆者建議,各大學應設法提升教授的班級經營與輔導知能,方能從平日有效預防學生可能的適應困難。畢竟學生剛開始遭遇的壓力或困境,主要來自學習與生活適應,其中課業學習與大學授課內容息息相關,有可能是教授無法因應學生特質而調整個人的標準或要求,日積月累等到了學生輔導中心已是末端的事了。

認真投入大學教學改革的葉丙成教授建議將「多餘的導師費投入到專業心理輔導人員」,個人則認為大學的導師費不能減少、大學教師的輔導資源應增加,包括增加教授的專業輔導知能研習、班級經營與教學理念轉變。在高教深耕計畫「建立支持及協助學生發展機制」中,可投入的更多教學輔導資源,納入大學導師輔導知能增能,藉由有成功輔導經驗的教授透過案例分享等作法,而非只有單靠諮商心理師。

筆者服務的大學非常重視這方面的增能,每學期舉辦至少兩次導師專業研習、期初期末導教聯席會議、績優導師評選、固定班會時間的運用、老師定期與學生個別或小團體面談、參與系上學生的家族等方式落實導師制度。

大學教授必須體認到一個現實,儘管我們過去都是很辛苦好不容易取得博士學位,再到大學執教,但是我們的學生跟過去不一樣,他們所身處的數位時代多采多姿,與我們過去那種單調而較可專注學習的環境迥異,我們也一起調整心態來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與關懷協助。

有人說,都讀到大學了還需要像用對待中小學生的方式嗎?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人就會遇到困難與需要別人的激勵勸勉,懇請大學老師可以在平日教學多加鼓勵學生,且能更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反應。筆者在國內外就讀研究所的經驗中,也遇到許多關懷個人與不斷提點人生方向的教授指導,正因為大學教授是年輕學生的典範學習對象,有效透過關懷倫理學強調的「身教、對話、練習、肯定」作法,協助我們的年輕人培養恆心毅力正向學習。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常保自信心 找到自己的出路


2020-11-17 04:04  聯合報 /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1952年,張忠謀獲得碩士學位後,考不進博士學程,他沒自暴自棄,反而「因禍得福」地踏入半導體產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學生自盡,筆者也曾經面臨求學困境,感同身受

「老師說的『找到意義時,受苦就不再是受苦』,對我影響很大。」這是今年某生夜半絞盡腦汁解題的自勉心得;德哲尼采不也認為「知道為何而活者,幾可忍受任意如何(折磨…)」?

二戰時,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全家遭禁集中營,倖存後,以其經歷創建意義治療法」,幫助虛無感與憂鬱症等患者。在集中營中,囚徒只看到絕望,增加悲觀情緒與自我放棄,將人推向死亡之境,但他悟出自救之道。

民國 42 年(一九五三年),荷蘭國際心理治療會議中,他演講集中營裡的心理治療經驗」,解釋運用自我抽離的方法:「我一再嘗試,將自己從災難中抽出,化身其外,猶如旁觀或俯視。例如,雪地行軍時,又冷又餓,實在撐不下去;於是開始想像,處身溫暖和諧的講堂,演講『集中營裡的心理治療經驗』。」此幻境實現,讓他鼓勵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罹癌…),賦予生命意義。甚至,他還「理想化」其意義治療:如果一個人一下子遭遇嚴重災難考驗,那一定有其意義,似乎有什麼在等着我、期待我去做,我是為某事而存在的。

某生懷疑自己是否讀書的料,因同學輕易就比他考高分。但成績高分和「讀書的料」不一定同一回事;台積電前董張忠謀曾被問到「人該如何面對競爭,尤其在沒有辦法看得開的時候?」他引經:「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若自疑,與老師諮商而找出自己所長。其次,常保自信心,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求學成績不佳,直到高中時有一次考最高分,自信心大增;從此進步神速。民國 41 年(一九五二年),張忠謀獲得碩士學位後,考不進博士學程,他沒自暴自棄,反而「因禍得福」地踏入半導體產業。

社會逐漸多元化,行行出狀元。每人細想自己專長與興趣,勿鑽牛角尖。德哲歌德與英哲羅素,年輕時均因曾想不通生命意義,而意圖自盡。其實,人生意義靠自己創意賦予;一念之間就有轉圜。

天生我材必有用,電影《侏羅紀世界》不也點出「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孩子們 辛苦了


2020-11-17 03:59  聯合報 /   劉敦瑞/玄奘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新竹市)
台大學生會日前在校園內舉行燭光晚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幾天台大孩子自殺的新聞令人心痛,但除了頂大的孩子不快樂,後段班的孩子就快樂嗎?

我們社會只有一種標準,各種量表只為得到一種答案,就是成績表現。單一標準要評量天下人,表現好的不開心,因為要一直維持很辛苦,表現不好的也不開心,因為無法滿足期待。學習階段受評量,離開校園仍有各種框架等著,到底滿足了誰?

好聽的多元入學匯集各種評量,只為得到一種指標!頂大光環、中字輩大學、私校前段班、後段班…這些名稱誰給的?光為名稱就付出多少代價!

改變框架很難,但想想自己的曾經想想孩子,如果我們不願放手,痛苦也將繼續循環。

放過自己,放過孩子吧!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值得在不同面向被看見!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大數據解讀 全球海廢難遁形


2020-11-17 03:47  聯合報 /   顏寧/環境顧問(高雄市)
海洋廢棄物是過去十年新興的環境議題。圖/海科館提供


美國大選已大致底定,雖然川普在眾多環境議題屢遭批評,但對打擊海洋垃圾的行動卻是毫不猶豫。大家有所不知,海洋廢棄物是川普少數正面回應的環境議題,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美國通過治理海廢的法令拯救我們的海洋法」後,今年推出2.0版法案,毫無懸念獲得一致支持。

海洋廢棄物是過去十年新興的環境議題,不但一舉登上國際的熱門研究領域,而因應海廢的減塑政策和產業轉型,更成為未來扭轉商業模式的關鍵。今年,施羅德投資集團、BMO 環球資產管理與其他市場情報公司均表示,海廢為現行商業帶來風險,因而要求客戶盡早因應國際法令,減少一次用塑膠製品,或使用更多回收材料。但施羅德等集團也注意到,目前最大的困難在於缺乏可信的數據。在此情況下,長期的監測和大尺度的調查,不只可作為政策施行參考,亦是未來經濟策略的依歸。

上周中研院與台大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利用大數據運算分析民國 82-106 年(一九九三年至二○一七年)全球七大洋的垃圾分布,並將風阻與洋流納入考量,以全球尺度追溯垃圾分布動態與終點。他們發現,風與洋流會將海洋垃圾從亞熱帶堆積熱點,轉移到熱帶和極區,又以太平洋區最嚴重。代表台灣與亞洲地區面臨的海洋垃圾危害,比原預期的還大。

以近期最大的海洋災難-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為鑑。地震後引發的海嘯,將大量的人造與自然物捲入海中。經過風與海浪的推波助瀾,陸續沖上美加沿岸。透過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合作與現場調查驗證,估算有七成海廢沉入海中,僅有三萬噸的海廢會被沖刷到溫哥華島周圍、約一千公里的海岸上。掌握海漂物上岸的地方後,日本政府於是委託美國政府和當地NGO,在阿拉斯加與加拿大海岸上集中清理。

面對海洋垃圾全球流布,台灣位處汙染熱區,我們需要長期監測海廢對環境與產業的影響,以科學調查數據為基礎,擬定有效清理計畫。去年發布的「向海致敬」政策,強調每一寸土地有人管、每一寸清潔有人負責,未來可透過海岸調查累積數據,評估與調整清理策略,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用。










不改戰鬥狼性 發言人應謹言慎行


2020-11-17 03:44  聯合報 /   王微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丁允恭品德有瑕疵丟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擋不住輿論批評,終於辭官而去,這不令人意外。

以前新聞局還存在時,新聞局長身兼行政院發言人,新聞局長大多儀表堂堂,政壇歷練豐富,發言慎重周延,僅為政策解釋或說明。新聞局廢除後,發言人多找所謂年輕文青,就給民眾生嫩的感覺,也令人覺得威信不足。

特別是民進黨執政時,不只行政院,包括總統府發言人在內,喜歡找競選團隊裡的文宣策士來擔任。這些文青或許有點文才,打起文宣或網路戰,顯得才華豐富,但被拔擢擔任府院發言人,卻不改競選團隊的戰鬥狼性,把政務發言當競選舞台,不是充滿批鬥在野黨的政治算計,就是顯示政治歷練不足的浮淺態度。

更不堪的是,民進黨的府院發言人,竟多有品德瑕疵者,丁允恭因渣男行為而丟官,其實他之前穿影射台獨之服裝,更不符發言人身分。也有某女發言人有酒駕紀錄者,反而一路升官。如今丁怡銘又發言惹上民間牛肉麵業者,終於無法再升官反而去職了,真令人感嘆難道民進黨找不到能謹言慎行的發言人人才嗎?

薛承泰/台大悲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台大悲歌
◆  劉憶如/RCEP昨簽署 將衝擊台灣







薛承泰/台大悲歌


2020-11-17 02:18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台灣大學近日接連發生學生不幸事件,台大學生會在校園內舉行燭光晚會,呼籲大家多關懷身邊親友、多照顧自己。本報資料照片


前一陣子公布 QS 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大學是台灣唯一進入百大,拿下第六十六名乃歷史最佳成績。九月間,泰晤士報公布世界大學排名(THE),台大首度進入百大;最近,又公布最佳聲譽大學排行榜,台大排名第四十,都刷新了紀錄。當台大的國際聲譽不斷提升時,校內卻發生教授猝死,更在上周連續發生三起不幸事件!

台大的教授與學生的生命並非較有價值,而是社會對這群人的期待,是教育歷程的勝利組,是國家未來的菁英;這次會格外重視,不論是自殺或意外,接二連三發生,校園中的師生為之震撼!

筆者的人生歷程和多數台大教授不同,父母親未受過正式教育,此情形在七十歲以下的教授中為數極少;更不用講,幼時經歷過砲戰,小時候擺過攤子,腦子裡只有幫忙家裡過日子,不要讓父母親操煩,至於進大學這碼子事,唸初中時未曾出現過,就算是考上了台大,當時只知去賺學費,並不知人生的下一步是什麼?

如今成為台大教授,期間還經歷過公部門一些重要職務,看了人生百態也學習了理解跨越階層的思維。在上課時,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嚴格的,要他們學習為自己負責,為未來扎下基礎。在學期的開始,我都會對學生說:「批判是為了社會的進步,感恩是為了歷史的銜接」,兩者不能偏廢;因為,「批判」是提醒他人所需負的責任,「感恩」則是提醒自己所需負的責任。

自殺是因為「生不如死」。可是沒有人有死亡的經驗,又如何知道生不如死呢?唯一最接近的感受,就是「久病厭世」。這個狀況自古以來就有,(老)人在久病中掙扎,最後認為「自己責任已了」而走上歸途!儘管今天的醫療科技已能提供協助,老人家的自殺死亡率仍是最高。

發生在中高齡的自殺,較多情況是因經濟與金流問題,例如生意失敗債台高築,自認為扛不起整個公司或家庭生計而走上絕路。這種狀況,是因為「責任的過大」當事人扛不起,政府應提供機會,協助他們「度過危機」,帶來「轉機」。

年輕人特別是學生,雖然自殺死亡率較年長者低許多。一般認為,他們不太會有前兩者的遭遇,就是功課的壓力或感情因素為最多。如果是因為課業,通常不會發生在期中(考)時間,而是期末或面臨被退學,壓力才較大。況且台大學生,身經百戰,韌性會較強些。

至於為了感情,這就複雜多了!感情的挫折,往往是紊亂而難以啟口,於是將壓力在彼此間宣洩而進入惡性循環,於是「結」越打越深,最後變成死結走不出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因無法控制情緒而引發衝動,往往不顧後果。此刻,讓自己轉換心境,是扭轉一切的契機!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成長歷程不只是「生養」更有「教養」,於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學習規範並形成道德,某種程度這是一段壓抑原始衝動的過程,在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之間,學習責任,建立素養,這正是教育部在提倡的價值。

撰寫此文時,筆者正經歷親人的離世。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座「生命時鐘」並在倒數計中,只是自己不曾察覺;能掌握的,就是珍惜自己,在任何當下活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