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併購新光金控 必須公平競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778/web/ 

◆  聯合報社論/經過假帳和木可風波,小草們還在嗎?
◆  聯合報黑白集/砸錢打詐,心在哪?
◆  經濟日報社論/併購新光金控 必須公平競爭






經濟日報社論/併購新光金控 必須公平競爭


2024-08-2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光金控。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本傳出台新金與新光金董事會22日要討論以股換股(換股比例)的合併案後,中信金董事會隨即通過向金管會申請投資新光金,擬以公開收購的方式,取得新光金控制權,形成雙龍搶珠的局面。未來新光金花落誰家,可說是高潮迭起,因為有台新金的合意併購,同時可能存在中信金的非合意收購。

去年新光金的控制權易主,而新任董事長就由原台新金集團的高階主管擔任(現已辭任),之後即不斷傳出台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案,這屬於雙方董事會的合意併購案。而中信金加入搶親,挑戰新光金董事會,因此屬於非合意收購。針對這件存在競爭者的併購案,主管機關、新光金、台新金、中信金該如何面對?

不管是合意併購或非合意收購,都要先經過主管機關的核准。因此,若兩者皆有合乎目前「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設算資本適足率、雙重槓桿比,以及併購的相關法規,建議金管會在核准的程序與時間點,要公平對待參與搶親的台新金、中信金,讓雙方都有機會取得新光金的控制權。亦即,金管會要做的是「資格審查」,至於新光金的控制權歸屬,應該是在保障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合理權益下,由新光金所有股東決定。

金管會對於兩者核准時點,能夠公平,一方面讓台新金、新光金順利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換股合併案,另方面亦使中信金能夠發動公開收購新光金的股權,讓這些股權在上述股東臨時會有投票權。由於新光金的大股東大致分成兩派,目前公司派是支持與台新金合併,另一派似乎傾向中信金的收購,因此金管會的公平對待原則避免紛爭。當然,主管機關的審查也要考量台新金或中信金,在併購新光金後,如何維持整體的財務健全性與資本適足性,以及對客戶、存款者、保戶、員工有合理的對待。

其次,要爭取新光金所有股東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併購價格,以及整併後的綜效。如果是採取以股換股的方式,新光金股東就改持有整併後之金控的股權,因此股東最在意一開始的換股價格,以及合併後的經營績效表現。倘若採現金方式的公開收購,新光金股東當然最在意的是收購價格。以公開收購的方式的優點,即是收購溢價可讓所有股東有公平機會、且馬上可以獲得。新光金股價長期低迷,股東終於等到可以增加價值的時機;新光金因擁有壽險業台新金、中信金為了爭取壽險公司,就應該給予新光金股東合理的併購溢價。

再者,競爭性併購勢必會對新光金的股價產生明顯的衝擊,同時也影響未來金控的整合,因此,速戰速決是另一個關鍵。如果採以股換股的合併,則需依企併法與相關規定,通過雙方股東會之重度決議。倘若是採公開收購的方式,雖然說首次收購只需要新光金股份的10%,之後三年內達到25%以上,然而此程序費時冗長。我們建議中信金首次收購新光金股份至少達50%,表示絕對控股的決心,同時宣布未來對於取得剩餘股份的方式與期間。

最後,若中信金收購經主管機關核准,新光金董事會適宜對中信金進行任何形式反併購嗎?目前中信金已經符合金管會所定之非合意併購的財務條件,若經主管機關核准,則可以不用事先取得新光金董事會未反對之決議,以及超過25%股份之股東參與應賣的協議或約定。倘若中信金收購價格明顯高於台新金所提供的換股價格,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則新光金董事會的反併購措施可能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聯合報黑白集/砸錢打詐,心在哪?


2024-08-22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出席「2024全面阻絕詐騙論壇」,表示打詐視同作戰,不成功絕不罷休。記者曾吉松/攝影


賴總統出席全面阻絕詐騙論壇,聲稱政府明年打詐預算增加四.八倍達七十三億元,打詐視同作戰,不成功絕不罷休。話說得正氣凜然,卻未免老套。民進黨年年宣示打詐,高呼「打詐六個不」、「打詐新四法」、「打詐綱領2.0」,但詐騙金額仍年年創新高。

說打詐就得砸大錢,那只能騙騙小老百姓真正的關鍵在:官員到底有沒有用心和決心。不用心的話,光是政策宣示一番,詐騙集團看穿你只會說狠話,他手法繼續翻新,人民便繼續受害。

最近一起新竹院、檢互槓事件,便折射了政府打詐罔效的死結。事情是:一名檢察官去年起訴八名詐團成員,今年又追加兩名詐團主謀;但法官卻以兩者的共謀關係薄弱,要求補正。檢方在補正函文中反嗆法官資淺,應該不恥下問,怎能誣指檢方濫行起訴?此一責問,又引起合議庭法官不滿,砲轟檢方「荒腔走板」,再度駁回公訴。

像這樣,對於一樁詐騙事件,法官和檢察官原應本於追求公義及事實通力合作,如今卻變成彼此意氣用事互相叫罵,各耍權威,誰把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近年詐騙案花樣翻新,已「進化」到假投資、假網路拍賣和解除分期付款等,手法遠超過官員的經驗和理解。若連院檢對打詐都缺乏共識,不斷你捉我放,那砸再多預算又有什麼用















聯合報社論/經過假帳和木可風波,小草們還在嗎?


2024-08-22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和夫人陳佩琪出門時,面對媒體堵訪追問假帳風暴問題。記者黃義書/攝影


民眾黨的假帳風波燒不停,整個黨即使未虛脫,也掉了一層皮。中評會開鍘,將柯文哲競總財務長李文宗、會計師端木正開除黨籍;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停黨權三年,仍擔任善後小組召集人。如此雷大雨小處理,明顯偏袒黃珊珊,一味短線操作恐無法止血。最近白營基層頻傳不平之鳴,不滿黨中央的處理,甚至傳出已有挺柯粉專直接「打包出售」,顯示民眾黨將面臨「小草潰散」的窘境。

這次民眾黨的假帳危機,基本上可分成三個層次來看。第一,在管理層次:因柯文哲用人不當、識人不明,導致政治獻金帳目浮報虛報及灌水,而無法自圓其說。第二,在危機處理層次:發生問題後遲不認錯,卻企圖以東拼西湊的發票應付外界質疑,旋被拆穿;導致錯上加錯,誠信崩毀。第三,在公私分際層次:「木可」公司定位曖昧,「既黨又私」啟人疑竇。加上陳佩琪用兒子人頭成立公司,甚至傳出她最近密集在台北市看上億元豪宅,都使外界質疑柯文哲將獻金當私產

上述三個層次的問題,都共同指向柯文哲領導能力和清廉誠信的破口在領導統御上,李文宗、端木正和黃珊珊都是柯文哲的親信,結果卻在政治獻金帳上鬧出這麼嚴重的疏漏;柯文哲身為主席,難辭其咎。在危機管理層次,出錯卻死不認帳,顯示民眾黨缺乏反省能力。上次導致藍白合破局的「假老二民調」,也是出自黃珊珊、陳智菡之手,這次再演一回,柯文哲依然被牽著鼻子走。更糟的是柯文哲的公私混淆:陳佩琪以愚昧姿態介入黨務,以貴婦身段為兒子買房、開公司,在在令人聯想起不堪的吳淑珍。其行徑,顯然都經柯文哲苟同

說實在,這種事若發生在其他政黨,主席早就應該主動請辭下台。但因為民眾黨是「一人政黨」,柯文哲自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任何錯誤習慣性地由他人承擔責任,自己依然大言不慚。日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基於「藍白合」的善意向他送暖,希望他平安度過危機;未料柯文哲竟回嗆,「場面話誰都會說」,還反控「國民黨沒有誠實申報」。這種態度,說明柯文哲問政是「自我中心主義」,根本沒有什麼「大局」可言

這點,就像他利用小草的忠誠去開「木可」賣小物,從中收取「授權金」一樣,是拿柯粉的熱情來變現。陳佩琪要開小草咖啡廳,也同樣著眼於此:一旦木可清算關閉,登記在兒子名下的「智堯」即可無縫接軌,繼續做民眾黨的周邊生意。柯文哲把智堯公司的開設形容為「父母愛孩子」,陳佩琪去看一.二億的豪宅,也說「想要兒子結婚時有個家」。他們「愛孩子」的心如此殷切,無法阻擋;但看在小草眼中,又作何感想?如果那豪宅的一.二億元中,包含著許多小草們的熱情捐獻,他們今天仍會一如當初般無怨無悔嗎?

一向力挺民眾黨的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對陳佩琪發文自承開咖啡廳是「有犯意沒犯行」,開砲猛轟「你到底有沒有用腦袋」,繼又批白營「作假帳能力超越藍綠」。一葉知秋,館長的變臉,反映了許多小草們「受騙」的心情,立即有人有樣學樣。最近傳出,一個「KP ­阿北台中之友會」的粉專,以三萬六千元打包賤價賣掉,正反映了柯粉的集體失望

且看,美國總統拜登退選並推薦賀錦麗接棒,一個月來成功扭轉民主黨的頹勢,遏止了川普的攻勢。這是拜登對民主黨的最佳貢獻。對比之下,柯文哲拒絕自我檢討他將苦吞小草潰散出走的惡果






【專家之眼】除台灣接管準備外 廈大研究所另文涵義為何

◆  【專家之眼】除台灣接管準備外 廈大研究所另文涵義為何

◆  【專家之眼】「去全球化」趨勢下 看中美博弈與產業布局
◆  【專家之眼】大陸統一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專家之眼】怎的?「班班喝鮮乳」變「班班喝保久乳」
◆  【專家之眼】永續喊假的?何以政府永續債發展牛步








【專家之眼】除台灣接管準備外 廈大研究所另文涵義為何


2024-08-22 07:02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廈門大學的海峽兩岸城市規畫研究所近期發出「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一文,雖然該文已遭下架,但早已在網路上引發議論。(中新社)


兩岸關係久未聽到好消息了。雖然大陸有持續舉辦交流活動、人民往來逐漸恢復的統計數字、福建也有融合示範區、離島旅客往來,與賴清德政府釋放的「善意」,但能不被扭曲而讓人民眼觀共見的,還是少數,反倒是政軍壓力消息較為人知。在這種氣氛下,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最近連續丟出了敵意見解。這對關心兩岸人士來說,本是小事,但能炒到如此受矚,可知有力量持續希望兩岸不安外,見解反映的一些涵義也值得稍加留意。

該所近月發布兩篇博取注意的文章。關於機構特色與影響力,廈大夙負盛名的對台研究單位專家表示,該所非大陸對台研究體系單位,或曰這是小機構,文章也無代表性。換句話說,該所作的報告,中共高層應該是看不到的。

然而,還是有值得留意之處。限於篇幅,僅談七月該所「關於台商撤離後工業用地的處置」一文。該文表示隨國際營商環境變化,大量台商開始撤離大陸,將企業遷往東南亞、印度,許多大陸地方政府用高價回購台商閒置的工業用地,結果造成台商用大陸政府回購土地的錢,支持其產業外遷至其他國家,這實際上是在配合美國將產業鏈遷出大陸的策略,是變相的「資敵」;文末建議中共對已撤資企業一樣要按照土地稅收承諾納稅。

該文讓人覺得奇怪之處甚多。例如對於大量台商開始撤離大陸的指涉,與中共官方與媒體公布的數字不同,也有異於我工總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對已投資大陸台企所做的「中國大陸台商投資動向及產業分布研究調查」,當時結果指出,超過九成的業者仍選擇持續在大陸營運;而中共地方政府預算有限,過去為招商引資,大多採取土地財政手段,對有實力企業批地,台商則回報以地方經濟發展、繳納各式稅費與捐助攤派,並非白拿土地,對大陸的貢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曾發話肯定過: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功勞簿上要記上台胞、台企。現在卻好似單占了地方便宜?退一萬步講,按原來契約法規辦事,應屬合理。至於現在國際環境不利,連深受政府栽培的陸商,也有海外布局需要,何以特別點名台商?例如比亞迪汽車也在外國設立了乘用車生產基地,還剛計畫在巴基斯坦開設汽車組裝廠。

而廠商為了發展需要,分期利用土地,甚為常見。去年傳說富士康在多省被查稅與獲批土地將被收回,最後僅被罰人民幣兩萬元,而近日公司重返河南鄭州,投資十億元蓋總部大樓。如何適當的保有使用土地彈性,這是可以討論的城市規劃與經濟議題。但如果引申成「資敵」,這就不是專業,而是政治了。

可是這話題倒該引起兩岸政府留意大陸台商的處境。坦白說,生意人逐利而居,台商要能獲利,不會有遷廠問題。大陸方面應該要想,怎樣營造好的商業環境。相信多數地方政府確實是朝這方向邁進,但顯然還有更需努力之處。由於在陸台商有不同產業別、位居內陸沿海,與作內外銷生意情況各不相同,我們在此僅以受貿易戰影響產業、沿海外銷廠商情況來談,畢竟「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外銷美國」三角貿易早已為人所知。

這批台商面臨的處境,除了生產成本逐年提高外,中美貿易戰使供應鏈出現斷裂重組,過去成功的貿易模式早已遭到挑戰,依賴出口的大陸台商就面臨何去何從的窘境。目前看來,至少有五個選擇:一、生產線全撤到東南亞、墨西哥等地;二、中國加一:搬一部分生產線到美國的「友岸」國家;三、一帶一路:跟著大陸帶路商機,開拓新興市場;四、轉向大陸內銷市場;以及五、鮭魚返鄉:經濟部前幾年宣傳很成功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即是。引起爭議文章批評的應該是第一項,但從相關數據與筆者田野調查見聞,台商多數選擇的,恐怕不是第一或五項。而除非是第五項,否則無論何者,台商都要面臨適應全新的社會文化、法規制度,還有陌生的通路等風險待克服。

除了那些待適應與風險須請地方政府協助克服外,回到爭議文章提到的廠區土地來說,許多早期來陸台商會遇到的問題是,如今一些台商聚集城市有高效運用土地的要求。他們之前投資受歡迎獲批的土地,現在城市區位好就變寸土寸金,地方政府藉由中央頒布土地市場改革意見的機會,加碼推出更嚴格的地方法規,包括在招商條件裡規定每畝地要徵收定額稅金,或要台商必須更有效率地使用土地,否則就必須遷廠還地,留給更有效率的使用者。

因為工廠區位通常不錯,土地徵收的賠償是否合理,在目前拮据的地方財政下,也易產生問題,這與爭議文章「高價回購」的認知相反,相信或有地方差異;而工人大多也是從附近招聘而來,一旦遷離,工廠或要重起爐灶,訓練新的工人,這又是一筆成本。

總結言之,本文透過討論爭議文章機會,呈現大陸台商面對轉型面臨的挑戰,乃至於與該文相反的觀察。台商對兩岸經濟發展著有貢獻、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尤其在官方冰封的現在,各地台商協會等於取代了海基會多數功能,也恐是民進黨政府真正能溝通的「既有管道」,幫忙解決過不少台流、與司法有關等兩岸問題,但奇怪的是,卻少有人為他們辯解。藉由此事,至少提醒兩岸政府好好珍惜這些台商,認真以對他們的貢獻與困境。




楊志良/天大地大,不如人民大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天大地大,不如人民大
◆  盛治仁/拜登決定不容易—領導者不偏聽
◆  廖達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  張延廷/建立心防遠高於軍事採購






楊志良/天大地大,不如人民大


2024-08-22 00:00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


這個世界誰最大?當然是天(大自然)最大!但有時候卻是「人定勝天」,人類把不少物種都消滅了,現在又共同努力要零排碳,反轉地球暖化,因此除了天以外,人最大。

所以歷代皇帝、國王、總統、總理,不能順天愛民者,下場都很慘。伊朗國王巴勒維被放逐,法國路易十六被砍頭,希特勒自盡,義大利墨索里尼被吊死,此外被罷黜、砍頭、槍斃、監禁,自以為很大但下場很慘的,不可計數。現在的日皇、泰皇、英皇無不戰戰兢兢,努力執行做為國家象徵的義務,就是因為人民貴之,也可賤之

賴清德自以為總統很大,鬥多數的在野黨、鬥立法院,反正大法官自我作踐(有二位例外),是我家養的。在這些人的主導下,多少貪官汙吏沒有起訴,或起訴了最後也判無罪,導致司法威信蕩然無存,根本沒有人相信。

監察院更是吃閒飯的,最好的證明就是陳宗彥,貪汙又接受性招待,在監察院卻什麼事也沒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鄙視監察委員。

賴清德自以為是大總統,但六成台灣人民不認可他。民進黨政府用各種欺騙手法及政治斜槓,加上收買媒體,以巨額國家財政操弄1450,將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等五權抓在手中。任用的官員無能也就罷了,更可惡的是不少貪贓枉法之徒。就以這次任命的資政及國策顧問名單觀之,多有蟑螂螞蟻、蛇鼠一窩,其他同時被任命者恐怕感受到的不是榮耀,而是臉上無光。

自從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年輕人結婚對數不斷減少,生育人數也逐年降低,學校不論公、私立,從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不斷關門。高喊抗中保台、兩國論,不論常備兵或義務役,人數不斷往下掉,將來不如到大陸去招募傭兵,用共軍打共軍,不也一大樂事?

台灣民眾鬱卒者眾,各年齡層,特別是青少年,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以來自殺者增加十倍以上;照顧者因備極辛勞,終結被照顧親人生命的人倫悲劇,幾乎無日無之。家暴、虐兒、虐老案件,可謂「蒸蒸日上」,民不聊生

賴清德及其追隨者以美為宗主國,做為馬前卒對抗中共,導致共機共船不斷繞台,甚且越過中線,兵凶戰危,不少民眾惶惶不可終日,邊緣憂鬱症二百萬人以上,確診一二五萬人,四分之一民眾夜不能眠,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總統施政指標「硬指標」(hard evidence)。

六都、十六縣、三市,也應採用這個標準,世間多有辛苦人,所以藍營大咖應該到綠營執政縣市找個民團推動罷免縣市長!

明年五二○如果上述指標持續惡化,生育率持續下降,那就證明賴清德只是個酷吏而已,應該下台,重新大選,由得到過半民意者帶領國家。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丁予嘉/向新加坡學習

◆  丁予嘉/向新加坡學習







丁予嘉/向新加坡學習


2024-08-22 00:00  聯合報/ 丁予嘉(作者為經濟學家)


新加坡的富裕舉世聞名!但是,在台灣,很多人都不知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四月發布的數據計算與整理,新加坡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人均 GDP 高達八萬四千七百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僅次於盧森堡、愛爾蘭、瑞士與挪威。若是用購買力平價(PPP)的算法,新加坡人均所得則是十二萬八千美元,高居世界第二。GDP 的總量反映出一國的經濟實力與市場規模,人均 GDP 則是反映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人均 GDP 超過二萬美元的國家屬於低度發達國家,人均介於三萬到六萬美元的,屬於中度發達國家(台灣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人均所得三萬兩千美元,擠進中度發達的下緣),而人均 GDP 超過八萬美元則屬於高度發達國家。在高度發達國家行列中,新加坡是唯一的亞洲國家。

新加坡曾被台灣的一位粗俗高官鄙視為「鼻屎大的國家」,姑且不去談論那位夜郎自大的粗俗之人,我們來剖析一下,台灣與新加坡同為以國際貿易為主的經濟體、面積狹小、天然資源匱乏,新加坡到底做對了什麼,為什麼能臻如此富裕的境界。

開放外資、鬆綁法規,新加坡做得很徹底,不但稅率低,甚至還有補貼,大門敞開的程度,即使壓抑本國企業的發展,也在所不惜,真真切切地奉行「鯰魚效應」。台灣也有類似的做法,曾經是經濟成長的基石,雖不如新加坡徹底,也算是很成功的。

人才的培養與訓練,新加坡堪稱名列前茅。根據聯合國的人力資本指數,從零歲到十八歲能受到良好教育的機率,新加坡以○點八八,位居世界第一。國立新加坡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在世界大學的排名,均在亞洲之冠。台灣在人才培育上,也算優等生,只是教育政策的錯誤,廣設大學,降低門檻;教育經費占 GDP 比重,年年下降,導致現階段的窘境,表面上看起來是多元共生與發展,實質上,則是虛有其表,花拳繡腿。

新加坡公部門的清廉與效率,在我看來,是最值得台灣學習的!新加坡政府官員的薪水,世界排名前茅,與其說是養廉銀,不如說是菁英中的菁英,理該獲得高薪。政府基層公務員的薪水比照民間企業新進人員的最高薪資,政府更免費提供世界級的訓練機構所設計的專業課程,如此一來,當然能吸引菁英進入公部門。按新加坡政府的規定,在職五年後,必須離開,進入民間企業,歷練完整後,可自由選擇重回政府部門,或持續在民間發展。部會首長,更是公開招募,專業高薪的公營、民間企業高管,競相爭取,公平競爭,然後由總理選定、派任。部會首長的薪水,比照在新加坡的外資企業的 CEO,前五名最高薪水的平均數八十%至一百%發放。這種菁英政治的結果,就是高度清廉與高度效率

貪汙腐敗台灣則是家常便飯,隨處可見,這當然與從小的品格教育關係最大,但是,往現實一點看,政府部門薪資水準低落,不但吸引不到人才,更誘發貪汙之念。政策的制定者,用政策圖利,手段高明,中階事務官選邊站隊,跟著吃香喝辣,底層則煎熬等待,就等著升官到位後,如法炮製。即使有些弊案繪聲繪影,尚未定罪,但是,這已經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會傳染的,若不從根改革,何談清廉與效率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管理者,必是有品德的菁英,否則綱常悖亂,不得永續。中國歷朝歷代,為官者皆以菁英任之,然而官箴的敗壞,必以貪汙腐敗顯現,輕則民不聊生,重則國家衰亡。公部門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