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901/web/

.聯合報社論/「柯粉現象」是政黨衰腐的照妖鏡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享受缺席嗎?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2018-08-06 00: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日前公布最新的6月份景氣對策燈號指標,燈號由原本代表景氣平順的綠燈,轉為具有警示的黃藍燈,這是今年1月以來再次出現的黃藍燈。雖然國發會表示,這次燈號的改變應該只是暫時性的,因為傳統上8、9月台灣的出口就會轉強,景氣將會再度變好,呼籲國人不必過度緊張。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次景氣分數變化,有兩個地方值得特別提出來說明。
第一個是這次的景氣分數由5月的29分,大幅下滑到6月的22分,這是非常大的降幅;第二,在九個指標中,有六個指標都下滑,包括M1B、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出口、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等;其他三個指數則維持平盤,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改善的。由於三分之二的指數同時下滑,讓人不禁擔心,這次景氣燈號大幅下滑,真的只是暫時性的嗎?還是台灣景氣反轉的開始?加上美中貿易大戰升高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政府對於景氣走勢應該要更小心因應。
雖然蔡英文總統說,最近台灣經濟表現是20年來的最佳表現,但是真正瞭解台灣經濟的人,可能很難同意這種說法。暫且不論蔡總統過去兩年任內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遠低於前面的三位總統,就算是今年以來的台灣經濟表現,仍然有很多隱憂。首先,主計總處最新估計,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60%,略低於去年的2.86%,而且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第3、4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33%和2.03%,也就是說,主計總處其實並不看好下半年的景氣,主要是預期受到美中貿易戰及國際景氣的影響,對於下半年的看法比較悲觀
其次,受到美中貿易戰爭的影響,台灣外貿部門已經受到一些衝擊。一個是外銷訂單成長率突然由5月的11.7%掉到6月的-0.1%,這麼大幅度的下滑,應該與美中貿易戰爭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關。由於預期雙方出口商品將被課徵高關稅,部分企業擔心未來生產過多而成為存貨,許多業者開始減少進貨與生產,這可能是造成訂單減少的重要理由之一。
問題是,這些因為預期貿易戰爭而採行的減單動作,會是短期的嗎?還是會延續下去?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期美國總統川普的真正想法,其至美中貿易戰爭還有繼續升溫的現象,更令企業惶惶不安。
美中雙方之前已經分別宣示加碼調高關稅及提出反制措施,川普8月1日又指示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考慮把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中國商務部3日則公告,將對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的美國貨,加徵5%至25%不等的關稅。如果雙方都依宣示而課稅的話,不但不利雙方貿易,而且對周邊國家都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中、美是台灣最大及第二大的貿易夥伴,這二大貿易夥伴打架,台灣的經濟自然首當其衝
第三,自去年以來,國內經濟的表現一直很差,下半年的情況可能同樣地不樂觀,其中年改7月啟動,退休和即將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消費,勢必將大幅縮水,加上觀光產業受陸客減少而早已奄奄一息,其實6月批發零售餐飲的成長已經不如預期,下半年的民間消費可能更難樂觀,加上國內「五缺」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國內資本形成與外人來台投資都處於低檔,完全無法拉動國內經濟的表現
總之,從這一次國發會公布的景氣對策指標大幅且全面下滑來看,我們認為台灣經濟可能正走向反轉衰退的開始,政府部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要針對美中貿易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全面評估,另一方面,對於一些重大公共工程的支出,應該要確保能順利而即時地推出,以彌補民間投資的不足。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享受缺席嗎?


2018-08-05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兩岸通水儀式昨天在金門舉行,陸委會和經濟部皆未派人與會,出現中央政府獨家缺席的景象。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廈通水典禮昨天舉行由於蔡政府要反制東亞青運的打壓,陸委會和經濟部皆未派人與會,因此出現了中央政府獨家缺席的景象
蔡政府企圖用金門期盼了廿多年的通水願望來反制對岸打壓,其實手段和目的並不對稱,極不聰明,甚至顯得冷酷。也難怪,遭民眾批評中央罔顧民生。
但未出席的陸委會仍然隔海放槍,稱水是我方出資購買,每噸九.八六元,陸方卻說得好像是他們的惠台措施。這類嘴砲,其實可以省省了。陸委會不如去問問經濟部,金門若採取海水淡化,每噸成本超過七十元若是由台灣運水過去,每噸成本更高達三百元。在這種情況下,金門能取得跟台灣差不多的便宜淡水,很值得慶幸了,陸委會千萬別把它搞砸。
話說回來,陸委會不出席通水典禮,似乎也很怡然自得。它只要在後方發個新聞稿,嚴詞譴責國台辦「顛倒是非」,再補兩句期待兩岸和平穩定的敷衍之詞,也就算達成任務了。這就是蔡政府面對兩岸議題的基本態度,自己內部就可以完成正反合的消化,不覺得有任何不適。
其實,那天東亞青運遭到打壓停辦後,民進黨內部顯得喜不自勝兩日後親綠媒體發表林佳龍民調,稱其選情大幅領先藍營的盧秀燕,並暗示歸功於中共的打壓信不信由你,這就是民進黨一向私心竊喜的哀兵模式打壓必贏、缺席必勝。不必出席又能坐收被打壓的民意加分,民進黨豈能不高興?







聯合報社論/「柯粉現象」是政黨衰腐的照妖鏡


2018-08-05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面對藍綠夾擊,聲勢不退反進,「柯粉」支持他「選總統」,圖為他參加姐姐妹妹挺柯P見面會。記者胡經周/攝影



柯綠分手後,柯文哲面對藍綠兩黨在台北市的夾擊,聲勢卻不退反進。除了爭取到大量年輕世代的「柯粉」支持,柯文哲也吸收了不少中間選民;他並藉由其「外溢效應」,越界跨黨到外地為他人造勢。最近他在台南舉辦簽書會,支持者公開喊出「選總統」的期待;與此同時,藍綠陣營也開始將他列為二○二○總統大選的假想敵,顯示柯文哲現象不可小覷。
柯文哲現象的興起,反映的正是台灣政黨政治的衰敗,呈現了民眾對藍綠兩黨的失望。二○一四年柯文哲跨進政壇,表面上,這是「白色力量」的招牌奏效;實質上,他是藉著與民進黨結盟,收割了民進黨在台北市的選票。四年之後,當年支持他的名嘴和轎夫如姚立明等已和柯文哲翻臉,綠營也與他斬斷了盟友關係,然而,柯文哲的聲勢卻不消反長。與其說這是柯文哲在政治上的「進化」,倒不如說這是台灣政黨政治的「退化」已到了選民無法忍受的地步
嚴格而論,柯文哲過去三年多在市長任內的表現,稱不上耀眼奪目,甚至難謂條理分明。例如,內科園區的塞車依舊是每日噩夢,大巨蛋仍然如廢墟般地矗立在市中心,前兩年招商成績幾乎掛零,第三年才靠前任的規劃案追回一城;包括許多市府官員受不了他的頤指氣使,拂袖而去。但是,柯文哲靠著不羈的行事風格展現個人魅力,他善用網路爭取人氣,從微小施政中營造關懷形象,甚至藉由跟中央唱反調以凸顯自己的特立獨行,使得他的媒體能見度遠遠超乎其他政治人物
簡言之,柯文哲被民進黨撕掉了「綠營盟友」的認證後,僅僅兩個月,卻愈挫愈勇,反而確立了他超越藍綠的形象。這樣的發展,原本只是意外,但當蔡英文的執政路線越走越偏離民眾,而國民黨面對政治依舊不改老態龍鍾,柯文哲在此刻至少扮演了替代性的寄託角色,成了人們所期待的「第三勢力」人物。柯文哲其實不是台灣民主的理想出路,但在令人窒息的民進黨治理和難以寄望的國民黨改革之外,沒有政黨羈絆的柯文哲看起來倒像是一個出口,「柯粉現象」便因此而生
柯文哲二○一四的勝利,如果是選民對國民黨的失望;柯文哲目前的高人氣,則是民眾對民進黨的厭倦。四年前選民反藍,民心向綠營擺盪;而四年後民心反綠,在藍營吸引力不足下,柯文哲便成為不少人的希望所繫。柯粉四起的主因,是蔡政府的一意孤行:執政者每天在那裡以「改革」為名鬥爭對手,以「尊嚴」為名卡住兩岸關係,以「建設」為名將國家資源倒給自己人,以「正義」為名揮霍公帑濫行補貼,卻對孜孜矻矻民眾的生計不屑一顧。台灣民眾見識過陳水扁的貪腐,見識過馬英九的軟弱,如今又見識了蔡英文的冷酷無情如果民主政治只是讓民眾在不同政黨的統治下輪流受苦受難,這樣的政黨政治有什麼值得寄望?
更嚴重的是,逐漸劣質化的政黨政治,已儼然成為破壞台灣民主的發動機蔡總統的許多決策不僅涉及違憲,更踐踏了五權分立的界線,但民進黨內無人敢對其擅權置一詞尤其,蔡英文僵固的兩岸政策已嚴重損及台灣的利益和民眾生計,她自己不思調整,卻強迫柯文哲必須收回「兩岸一家親」的說法,這霸道到了什麼程度!國民黨的情況亦然,既定的提名制度可以任意推翻,黨內同志將退黨參選當成理所當然,導致內部的紀律和向心力根本無法維持,黨中央也提不出願景呼喚支持者追隨
柯文哲的人氣越旺,就越凸顯藍綠兩黨已將政黨政治走到末路事實上,這也暴露了台灣民主政治的失根現象:柯文哲連二○一八市長選舉都還沒選上,柯粉已跳接到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在選民眼裡,選舉難道只是一次賭盤?

【重磅快評】歡迎內閣新星交長吳宏謀

.【重磅快評】不珍惜「水緣」 英文只能玩「空橋」?
.【即時短評】通水喜事變鬧劇 兩岸敵意螺旋上升
.【重磅快評】歡迎內閣新星交長吳宏謀

.【即時短評】黃國章案 遲來的道歉未到的正義
.【即時短評】海軍向黃媽媽致歉 一個正向的里程碑
.【重磅快評】劉結一傳將出席通水 蔡政府裡外不是人
.【重磅快評】無招勝有招 無黨產狠過有黨產
.【重磅快評】托育新制:雞禁飛狗禁跳,死豬不怕滾水燙
.【即時短評】「背後靈」蔽天 竹縣選人選黨選西瓜?
.【即時短評】台大遴委會球丟還教部 第三條路變死路?
.【重磅快評】穆勒鼻息吹脖子 川普推特命令變意見
.【即時短評】巧門還是先斬後奏?魚塭變身風機場域卡關
.【即時短評】神級院長 說好乾淨的煤呢?
.【重磅快評】老蔣「遺獨」還在賴清德的心靈深處徘徊?
.【重磅快評】吳音寧的笑 是柯文哲的痛
.【即時短評】柯文哲酸吳音寧是「醜媳婦」 剛好而已
.【重磅快評】重啟遴選就是台大向政治黑手遞降書







【重磅快評】歡迎內閣新星交長吳宏謀


2018-08-06 10:30 聯合報  主筆室
交通部長吳宏謀。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要在賴功德內閣被賞識、擠出頭,以往重臣的深思遠慮已不管用,必須要能製造話題,語不驚人死不休交長吳宏謀夠格當內閣新星,先前高鐵東延花東已得分;繼之,對更名冠上「中國」的外籍航空公司不准靠空橋起降,且只准「紅眼」進離場,真不是普通有創意。
桃園機場為主的台灣國際航班起降本來就因容量不足應付得捉襟見肘,但再怎麼難過,都必須依據《國際民航公約》締約國旗下航空器給予一致的飛航環境。如今交長因為外航因應大陸壓力改變台灣冠名,決定不准改冠名的外籍航空機場靠泊空橋的待遇,難道不違背國際民航公約的相關規定?
尤其,主導《國際民航公約》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我國是創始會員國,即便因民國60年(1971)退出聯合國暫停會務參與,但仍然奉行ICAO相關規定,,因為如此的支持這個組織,即便退出相關運作,仍於民國102年(2013年)以《特邀貴賓》身份重回ICAO年會,顯示台灣在ICAO是模範生,讓人推崇的指標。
吳宏謀打算不讓更名冠上「中國」的外籍航空器空橋起降,關起門來做迎合主子的「交通大臣」,當然短期內不會有後座用力產生,但毫無疑問違反了國際民航公約。不客氣的講,國際航空市場快速成長,機場接續擴建,機場之間競爭早已白熱化,爭迎航空公司攬遊客財神爺上門都猶恐不及,怎麼會有「不准空橋起降」、只給紅眼時段整死遊客的招式?
觀光大退燒,傳說小英因為前部長不肯努力攬客,「太小氣」換掉前部長,如今又設下拌馬索,外國遊客能自跑道跋涉入境才接受,這是什麼道理?若哪天更創意些,冠名外籍航空「只准在機場外起降」,難道要遊客都是傘兵出身?
當然,吳宏謀或許有難言之隱,桃機第3航廈招標連番流標,他有遠見,先宣布航機不准靠空橋起降,是未雨綢繆但請慎思,迎合主子什麼都政治操作,攆走了生意機會是一定的,屆時航廈也不必擴建,外賓遊台灣的念頭沒了







【即時短評】通水喜事變鬧劇 兩岸敵意螺旋上升


2018-08-06 06:01 聯合報  記者林庭瑤╱即時報導
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由晉江龍湖取水泵站、陸地輸水管道和跨海輸水管道三部分組成,線路總長約28公里。 (新華社)


金門缺水到兩岸通水走了23年,兩岸通水儀式是一樁美事,也是歷史性的時刻,但兩岸官方互批對方有陰暗的政治目的,陸方稱「橫加阻撓、無理取鬧」,台方說「巧詞歸責、顛倒黑白」,一齣喜劇變成了鬧劇,兩岸官方惡言相向致使敵意螺旋上升。
從泉州晉江通往金門的供水管線,曾是八二三砲戰的戰地,現在能夠解決金門的缺水問題,何其可貴。隨著兩岸開放互通訊息,兩岸通婚增加情感連帶,金門缺水也歷經了溝通交流、技術對接、談判協商、工程動工等階段,在23年後能完成兩岸通水,何其不易
一條跨越兩岸的管線能夠架設完成,並非理所當然。在這些年間,有多少牡犡養殖農被迫暫停,有多少民宅被迫搬遷。而且晉江供水給金門,也多少會影響到晉江民企的用水,而晉江可是從小漁村蛻變為「中國鞋都」,誕生了安踏、喬丹、舒華等上百個體育品牌之都
然而,由於台中市主辦東亞青運停辦,陸委會挑選延緩兩岸通水典禮反制,連日痛批陸方一手蠻橫打壓,一手懷柔統戰,但國台辦皆未回應。隱忍多日之後,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選在典禮當天痛批台灣某些人出自「陰暗的政治目的」橫加阻撓、無理取鬧,還連說這些人發出「噪音」不足為奇。
陸委會昨天加碼反擊,罕見發出措詞強硬的新聞稿,標題就寫「譴責國台辦負責人顛倒是非」。文中負面措詞傾巢而出,批評對岸才是「出於政治陰暗目的、人為破壞兩岸和平」的始作俑者,指加害者以巧詞歸責給被害者,顛倒黑白的作法,無法冀圖心靈契合。
這場歷史性的兩岸通水典禮,可是需要累積多少善意、付出多少心血,但兩岸當政者的認知有如天壤之別陸方認為源源不絕供水給金門,背後是承載款款親情,但蔡政府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買賣與其說是供水,不如說是購水。最後一場喜事卻以鬧劇收場
在泉州晉江的兩岸通水典禮旁擺放「上善若水」大石碑,老子認為人世間最善良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但對照兩岸官方在通水典禮的惡言相向,十足是個反諷。





【重磅快評】不珍惜「水緣」 英文只能玩「空橋」?


2018-08-06 09:31 聯合報  主筆室
兩岸通水儀式昨天上午進行,圖為兩岸通水進行海底管線埋管。 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想想,如果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兩岸能夠真正「維持現狀」,兩岸為慶祝福建晉江與金門通水,該會有什麼樣盛大的典禮?如果兩岸高層都能參與又將會吸引國際多大的矚目?在兩岸深陷對立僵局之時,這一切的一切,果然都只剩下「想想」,如今蔡政府除了玩弄變相懲罰人民的反制手段,還真是黔驢技窮矣
從先天條件來說,金門離島雨量偏少、興建水庫不易,而且當地水庫屬於淺碟型、易優養化,水質較差,導致自產水成本每度約50、60元,從台灣運水每度更高達200元以上;自大陸引水不僅水質較佳,成本更每度不到9元,怎麼看,這都是有利金門人民,甚至我政府財政的措施。
雖然如此福國利民的通水政策是馬英九在任時促成,但政治不就是這麼回事,好的政策繼任者膺續完工並進行政治收割,也是合情合理;甚至宏觀來看,如果氣度夠大,藉以成為蔡習會的機緣都有可能;至少也可將球拋給對岸,藉以檢視其交流的誠意。
但如今,隨著兩岸政府愈搞愈僵,一切可能的早成泡影;不僅如此,雙方還小動作頻頻: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等赴陸參與典禮的申請遭蔡政府否決,陸方則是拒絕民進黨議員陳滄江赴陸;同時兩岸官方還不忘口水戰,或暗批蔡政府出於「政治陰暗目的」,竟對老百姓民生喝水、用水橫加阻撓、「無理取鬧」,或嚴厲譴責北京當局藉機以民生議題進行政治操作。
如今就連人民搭個飛機,也即將成為兩岸政府鬥氣之下的犧牲品:我方為報復四十四家外籍航空因應大陸民航局要求不得將台灣改列為「國家」,傳出考慮以不許停空橋、調整時間帶等做法懲罰政策尚未施行民怨已然四起:這跟「在外賭輸了回家打小孩」的問題父母何異?
前總統馬英九在卸任前指已為兩岸搭好「和平大橋」,蔡英文上任後以「橋不穩」為由拒絕「上橋」,迄今卻又提不出替代橋樑在那裡,日前接受「法新社」專訪,卻又於再次表態願意跟習近平見面同時,呼籲世界各國一起制約中國。
領導人自以為聰明卻又自我矛盾地玩弄文字遊戲,又毫不珍惜兩岸交流各種得來不易的機緣,淪落到如今只能「玩空橋」鬧孩子氣,又怪得了誰?

聯合筆記/那些無辜的藝人與運動員

.能源安全「如履薄冰」 糧食安全「天馬行空」
.準公托 無保母技術證照也行?
.聯合筆記/那些無辜的藝人與運動員
.兩岸通水/通水不是插曲 兩岸和解一念間
.兩岸通水/終結蟲水的苦 終結砲戰的痛
.兩岸通水/拋開政治 敲開金門的世界大門
.兩岸通水/漠視民生 民心恐「一路向西」
.綠趕鴨 藍神隱 「青年購屋」讓人失落
.漫畫/募資高手







聯合筆記/那些無辜的藝人與運動員


2018-08-06 00:27 聯合報  陳言喬
宋芸樺在微博發表聲明「我是中國人」,引起兩岸網友極多討論。 圖/摘自臉書


蔡英文要大家跟著她喊「我們最喜歡的國家是台灣」!那些想去大陸發展的藝人,甚至想以「台灣隊」正名打國際賽的體育界人士得小心,不要一時喊爽,後果堪虞。
所有出生在台灣的人民都會認同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但政治問題是許多藝人不可承受之重。宋芸樺的「台灣是我最喜歡的國家」,被網友炒作出現危機後,趕緊向大陸道歉,結果又得罪台灣網友,兩邊不討好。
何止是宋芸樺,許多台籍影星歌手的政治傾向稍有「不正確」,即被大陸網友貼上「台獨藝人」標籤;有的甚至只因抱怨、批評大陸(人事物),再經網友的加油添醋,也被與台獨畫上等號。
這兩年,在民進黨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上反中、仇中等一系列作為下,兩岸從官方到民間敵對態勢升高,那些藝人乃至運動員等各行各業被殃及池魚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
民國99年(二○一○年)十一月廣州舉辦亞運,我方除關心比賽成績,對運動員進場順序、「中華台北」的名稱,以及會旗不能與港澳會旗擺放在一起等政治問題,可是一點都不敢大意。
兩岸關係好,很多事都可迎刃而解當時廣州亞運城親水廣場上的四十五個亞奧理事會成員會旗,中華台北會旗與香港、澳門排在一起,我方反映後,廣州亞組委在維護兩岸關係大局下,從善如流,立即更換位置,滿足台灣的需要。
比賽期間有大陸媒體把中華台北隊稱為中國台北隊,媒體接到指示也立即更正回中華台北隊。
在跆拳道「楊淑君事件」上,楊淑君與教練占據比賽場地抗議不公,世跆盟、亞跆盟原本要對中華台北全體跆拳道隊做出最嚴厲處分(包括停權、停止國際賽數年),但關鍵的大陸籍委員棄權沒簽字,因此處罰僅到楊淑君本人
兩岸關係在馬政府時有著默契與共識,但隨著民進黨政府上台,大陸對台善意已付諸東流不僅大陸主導取消台中東亞青運,我們的選手未來參與國際賽事也可能出現阻礙民進黨若繼續執政,民國111年(二○二二年)的杭州亞運,中華台北更恐被改名,選手都不一定能參賽
兩岸不和諧,倒楣的是無辜的民眾。尤其藝人或進入大陸的台商、學生或運動員,千萬別跟著蔡英文喊「我們最喜歡的國家是台灣」,否則定遭封殺。
如果一定要說「你最喜歡的國家是誰」,說中華民國要比說台灣安全許多,中華民國不僅是我們的國號,尤其中華民國還有些「一中各表」成分在裡頭
需要指正的是,我們的國家是中華民國,不是台灣從憲法到小學課本、到你我的身分證上都是寫中華民國那些政客的大小官職、領的俸餉也都是中華民國的






能源安全「如履薄冰」 糧食安全「天馬行空」


2018-08-06 00:27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台灣的糧食安全估算並不實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能源供給百分之九十八仰賴進口,能源供應鏈與安全庫存之規畫及管理尤其重要。日昨參加由經濟部能源局主辦的第十四屆「石油策略規畫與管理研討會」,深切感受到台灣「能源安全」的脆弱相對之下,也發覺農業部門「糧食安全」政策的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不同部會間存在著兩極化的情境假設及因應對策,能源安全以「天」數來規畫,而糧食安全則以「年」為基礎來計算
依政府能源轉型路徑規畫,二○二五年台灣將達到非核目標,天然氣發電占比將由去年的百分之卅八點六提升至五成由於天然氣無法像石油、糧食能長期保存,安全存量必須以「天」數計算。去年的八一五大停電陰影猶在,為確保二○二五年供氣穩定,經濟部能源局近期擬修正天然氣事業法,採「分階段」方式逐步提高儲槽容積天數為廿天,事業存量天數為十一天
反觀農委會在「海峽封鎖」演練情境所提的「糧食安全」,是以傳統思維的「年」為單位,甚至還保留「八年抗戰」非常時期的做法。根據農委會的情境假設,「非常時期」指的是敵對國家實施戰略封鎖,無法從國外進口糧食與飼料,且糧食安全為中長期的問題,不能仰賴短期的儲備,而必須完全自給自足,也只能仰賴政府直接對糧食的分配與生產進行必要的調整
農委會假設只有農業部門遭遇此「非常時期」,其他製造業、服務業等則還是處於承平時期,糧食生產所需的油、電、水、肥料、農藥、農機具零組件等均供應無虞,「馬照跑、舞照跳」,只要全國農地需求總量足夠,農林漁牧產量將不受戰略封鎖的影響,而能全部自給自足。
準此,農委會評估在「非常時期」國外農產品輸入受阻時,以每人每日基本熱量需求下,種植國內適作之稻米、甘薯等糧食作物,農地面積需求為七十四萬至八十一萬公頃原本更上位的國土計畫即不分青紅皂白根據此來作為全國農地需求總量之目標值,先扣除此「非常時期」之全國農地需求總量後,剩餘國土才來分給國土保育地區、城鄉發展地區、海洋資源地區等其他功能分區使用
很明顯的,在台灣,糧食安全的意識形態才是比國土計畫更上位的指導方針,亦即「糧食安全」並不被各界視為值得研究或辯論的政策議題,而是被視為不應受到質疑的「前提」。而台灣未來世代所共同面對的快速城市化、高房價、高房租等「格外」嚴重的城鄉發展問題,也因此均成為「糧食安全」供桌上的祭品。
當我們了解到我國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僅僅只有十一至廿天,石油的安全存量只有六十天時,很明顯的,在「海峽封鎖」情境下,糧食供應短缺發生前,我國的能源早已耗盡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實不宜脫鉤考量,建議農政單位宜拋棄本位主義,審慎務實重新檢討與評估






準公托 無保母技術證照也行?


2018-08-06 00:27 聯合報  王瑞宏/輔英科大幼保系退休助理教授(高雄市)
八月一日上路的準公共化托育服務,讓未取得證照的結業或證書保母,亦可透過登記證書的申請與政府簽約,如此托育人員可能失去報考證照的動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生福利部於七月卅一日公布之「政府辦理未滿二歲兒童托育準公共化服務與費用申報及支付作業要點」,明定托育人員應具備領有居家式托育服務登記證書資格另依據「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登記及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取得保母人員技術士證,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保、家政、護理相關科系畢業證書,或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結業證書等資格者,皆可申請核發合格登記證書。從以上條文可知,未來只要取得居家式托育服務登記證書者,不論有無保母技術證照皆可與政府簽約,而由這些保母照顧之零至二歲嬰幼兒的一般家庭,均可申請六千元托育補助
然依舊制「托育費用補助申請須知」,申請人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率未達百分之廿之一般家庭,補助每位幼兒每月二千至三千元,其中送托具保母技術證者補助三千元,相關科系畢業或托育人員訓練結業證書者則補助二千元。過去補助金額所以有一千元落差,似乎是要鼓勵托育人員通過證照考試,以迎合大部分家長想要多領補助之需求,贏取更多托育機會。
可是八月一日上路之準公共化托育服務,卻讓未取得證照的結業或證書保母,亦可透過登記證書的申請與政府簽約,與擁有證照者同時具備提供家長領取相同補助金額資格,如此托育人員可能失去報考證照的動力,相關單位應重視此問題引發之後續效應。
雖說擁有證照者並非百分百品質保證,且多數家長亦不同意有保母證照就可完全信任,但證照對幼兒而言是保障權益和維護福祉對父母而言是提供遴選依據和確認能力對保母而言可發揮激勵自我成長、提升社會地位和確保績效之功能
試想現今攸關食的安全尚有廚師證照的考試,更何況攸關兒童安全的保母。因此政府宜設法提供足夠誘因,鼓勵及激發現職已取得合格登記證的結業或畢業證書保母通過技術證照考試,藉以宣告保母是一門專業的行業,不是任何人只要繳學費花時間參加研習課程,拿到結業證書申請登記就可以勝任的工作。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黃介正/難如登天 易如反掌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嚴震生/川普,同性戀?不,是同性社交!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2018-08-06 00:27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各行各業未來發展皆需AI化、數位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當前台灣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台灣的經濟要突圍,產業就必須轉型升級,成敗關鍵就在思維翻轉。我常說:「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因此,領導人肩負建舞台的責任,且政府的資源也要重置以善用資源。
政府要進一步推動台灣產業轉型與升級,首先就要「思維翻轉」,然後「機制翻轉」,藉由建立起新機制,再進一步帶動「行為翻轉」,如此才能徹底改變現有僵化的體制,讓台灣的產業再動起來。
其中建構產業轉型的新機制,我認為,就是要釋放來自學術界的能量,讓學術界能夠突破現有的規定,積極參與產業的轉型升級,但要以產業界的競爭思維,由民間業者來主導產學合作,並依法建構共創價值且能利益平衡的新生態。
雖然台灣也因為推動民主政治,導致政府公務體系面臨許多困境,包括「價值半盲文化」、「資源齊頭文化」、「行政防弊文化」台灣未來要進步,就要突破這三大瓶頸。尤其公務體系更要有「依法想辦法」精神,先在現有法令下尋找出不違法的創新辦法,如仍不可行,必要時就該修訂新法。
以當前「產業4.0」在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展開變革之際,我也建議台灣應該要重視,各行各業未來發展皆需AI化、數位化,尤其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國際化」未來有千倍機會,雖然也有百倍挑戰,但台灣應該掌握這個契機。
至於各界都相當關心政府前瞻計畫的推動,我也建議,政府前瞻計畫要「做得早、做得小」,先試點,初期不必投入太多資源,待找到對的方向後,再隨時準備加碼、加速擴展。對前瞻計畫的預算編列,我也認為以階梯式增加為原則,並有機制可彈性調整,避免僵化。
在政府的科技預算配置方面,基礎研究、產業應用及人才培育等預算配置需有原則,可因環境的變化做策略性調整。
1.政府推動推智慧城鄉,應協調各縣市的計畫,不要同時重複太多。
2.跨域整合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STEAM)的教案國際市場潛力大,台灣可以整合硬體+軟體+開發教案,相信藉此將讓台灣更具有國際影響力。
3.台灣醫療產業國際化的潛力大,需衛福部重視,及對國產TFDA的時效協助,鼓勵公立醫學中心的能量與民間合作,並建立有效的王道機制。
4.建立將國防科技軍轉民的鼓勵及王道機制。
5.加速產業4.0的具體獎勵辦法,如投資抵減、專款專案由法人推動執行。
6.將交大台南校區做為國立大學法人化的試點,包括推動智慧暨綠能學院成立及招生、教師員額的支持、產學合作辦法的鬆綁、教授與學校參與企業共創價值機制之建構、校園新文化的塑造,並推動校內研發園區。
7.建立飛輪儲能系統的新產業,以期達到離峰電力的有效利用,並減少備載容量發電的投資,這也可以成為外銷新項目。
8.建立產研合作新機制,可在工研院試點,慎選三至五項未來具潛力項目,由民間與政府投入相對預算,並由民間主導計畫。

名家觀點/台灣爭取加入CPTPP 刻不容緩

名家觀點/台灣爭取加入CPTPP 刻不容緩


2018-08-06 01:22 經濟日報  李淳(作者是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記者林彥呈整理)


日本領軍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近期出現二項重要的進展。第一與新加坡有關,星國成為第三個完成批准程序的成員國,其次是,11國代表達成將於2019年,啟動新成員加入程序的共識。在全球貿易飽受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干擾之際,這些發展,特別珍貴,台灣爭取加入的工作也應正式啟動。
美國在2017年1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剩下的11國曾一度徬徨。但在日本主導、紐澳支持下,TPP更名為CPTPP,且在星、馬、越、汶、墨、加、智利及秘魯一國都不少的情況下,今年3月正式簽署
下一個關卡,將是促使協定的正式生效。按CPTPP規定,在六個成員國完成國內批准程序下,協定方能於最後一國通知後的60天生效。由於2018年間,美國頻頻對各國出手,祭出各種關稅與談判難題,屬於CPTPP核心成員的加、墨、日三國更處於風暴的中心,因而外界原本相當擔心各國分身乏術,無力推動CPTPP。
慶幸的是,後續進展比預期更顯快速。簽約一個月後,墨西哥便於4月成為第一個批准CPTPP的國家。日本也於6月完成法律程序,7月初正式批准。新加坡則趕在11國代表會議的同時完成。星國總理李顯龍特別推文宣布這個消息。其他成員中,澳洲、紐西蘭及加拿大都已將協定送進國會討論,並籲請儘速批准,越南也預訂在今年底完成。
以目前的態勢觀察,由於各國都有強烈的政治決心,今年底達到前述六國批准的生效門檻,可能性極高,意味著CPTPP幾乎篤定將於2019年3月前生效,等於新成員加入的時間表開始可以計算。
CPTPP生效的意義,絕對超過「打臉美國」而已。11國不但在關稅上打破大型區域協定的記錄,全部做出幾乎100%零關稅的承諾,在投資服務的開放也是極具野心更重要的是,CPTPP中包含了大量的新貿易規則,且將重點放在深層的體制的接軌與調和,成為經貿自由化的新里程碑成員中的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利用這個協定達到「蛙跳式發展」的效果,一下子就追上先進國家的體制,無怪乎泰國及越南表態有意加入,南韓也認真考慮中
台灣是涉入亞太供應鏈最深,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若被這個可能改變供應鏈關係的協定排除在外,長期後果很嚴重,也會讓未來的選擇變少。隨著美國單邊主義興起,WTO前景黯淡,在國際政治上原本就很無力的台灣,更需要加入CPTPP這個團體,來維護經濟安全。簡言之,真的沒有不加入的空間。
行政院賴院長近日宣示,全力以赴爭取加入CPTPP,是政院近期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需要全社會幫忙,其中一個關鍵,是逐步、分階段開放日本五縣食品。我國現有措施既不符合WTO規則,也嚴重影響台日關係,且禁止日本國內可銷售的農產品及食品,對台灣人的食安也無任何幫助。
但考量國民對食安的信心需要逐步建立,因此呼籲「核食」絕對要禁,但「和食」(亦即日本國內可流通者)則應開始局部、限量開放,若一定期間內都無檢驗出超標問題後,再依此數據擴大開放範圍,創造加入CPTPP契機的條件和基礎。


李淳

專長為WTO及服務貿易法、兩岸及區域經濟整合法制、經濟管制與競爭政策、數位匯流政策。台灣要闖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李淳認為要敢碰深水區(敏感議題)。

名家觀點/火燒糧倉隱藏的大祕密…

名家觀點/火燒糧倉隱藏的大祕密…


2018-08-06 01:22 經濟日報  李春


中國經濟當今大熱焦點是中美貿易戰,而且精英平民都在那裡熱議,所以其他事都不被放到眼裡,包括被當做天那麼大事的糧食。而有關糧食,傳來的都不是好消息。
中國的糧食生產,巳經連續十多年豐收了,所以在沒有大天災大人禍的情況下,今年突然歉收減產,本來是件很令人意外的事,但沒多少關注。
大陸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全中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今年全中國夏糧總產量1億3,872萬噸,比去年減產306萬噸,下降2.2%。雖減產不多,還被稱為較好收成,但由年年增產到突然減產,還減了300多萬噸,怎能說不算事。
減產得有原因,按統計專家的解釋,夏糧減產主因是種植面積減少,但看數據,今年中國夏糧播種面積26,70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64千公頃,下降0.6%。夏糧產量因面積減少而減產只是86萬噸。那麼還有200多萬噸是因何減產呢?
中國糧食收成分兩季,夏糧占小頭,秋糧占大頭,所以現在還不能對全年糧食產量下結論,也不就此斷定是榮景還是有危情。但另一件則蹊蹺了,那是糧倉著火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開年中經濟會之前兩天,中國糧食主產省吉林,有一糧倉發生火災。當地最後宣布遭受的損失,說初步測算「過火糧食約40噸,過水糧食約540噸」。也就是說,這回糧倉火災也就損失不到600噸糧食,相對於吉林這個糧食主產區來說損失不大。
但稍稍回憶一下,會記起在吉林糧倉火災前的一周間,還有另外兩個省份報稱有糧倉失火,火情未詳,這不由得令人擔心盛夏之季的糧倉安危。
但如果知道北京中央正在部署大清查糧倉,看看有多少存糧,又知道早年地方貪官就是以火燒糧倉來對付中央清查,就更擔心了。因為上一屆是派巡視組去查糧庫,結果江西和東北的國有糧庫號稱萬噸級的現代糧倉都有離奇大火。唯一解釋,是有人毀滅糧盡倉空的證據。
大陸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今年61號文件,題為《關於開展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的通知。按這份通知的要求,是要對各類企業存儲的政策性糧食,包括中央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國家臨時存儲糧、國家一次性儲備糧、地方儲備糧,以及存儲政策性糧食企業的商品糧數量和質量進行清查。同時,對企業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儲備糧輪換管理、政策性糧食庫貸掛鉤、財政補貼撥付等情況進行同步檢查.。
文件規定的總體要求、清查原則、清查範圍、步驟等聽上去複雜,說簡單了就是文件中的一句話,叫驗證庫存糧食的真實可靠性中國大豆和稻米進口量為世界第一,自2002年至今,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增長了800%。
所謂政策性糧食庫存,以前就叫戰備糧,過去基本上每一任總理都清查過,朱鎔基查過,溫家寶查過,但此時此刻,李克強因何要全面清查糧倉,不是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就是收到糧庫又有大量造假的問題。目前收的風聲,是有新型造假之風了。
國務院61號文,其實是7月13日下發的,十天後才對外公開。聽到下發這份文件,有人直接反應,是要搬個小板凳,靜看各地的糧倉失火。
而夏糧減產、清查糧食、火燒糧倉三件事,可以用另一條線串起來,那就是中美貿易戰。
中國糧食還是不夠吃不夠用的,每年都要大量進口,其中大豆和稻米進口量世界一,同時美國是中國主要糧食進口國。


李春

李春現在是聯合報系的香港特派員,有2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見解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