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火燒糧倉隱藏的大祕密…
2018-08-06 01:22 經濟日報 李春
中國經濟當今大熱焦點是中美貿易戰,而且精英平民都在那裡熱議,所以其他事都不被放到眼裡,包括被當做天那麼大事的糧食。而有關糧食,傳來的都不是好消息。
中國的糧食生產,巳經連續十多年豐收了,所以在沒有大天災大人禍的情況下,今年突然歉收減產,本來是件很令人意外的事,但沒多少關注。
大陸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全中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今年全中國夏糧總產量1億3,872萬噸,比去年減產306萬噸,下降2.2%。雖減產不多,還被稱為較好收成,但由年年增產到突然減產,還減了300多萬噸,怎能說不算事。
減產得有原因,按統計專家的解釋,夏糧減產主因是種植面積減少,但看數據,今年中國夏糧播種面積26,70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64千公頃,下降0.6%。夏糧產量因面積減少而減產只是86萬噸。那麼還有200多萬噸是因何減產呢?
中國糧食收成分兩季,夏糧占小頭,秋糧占大頭,所以現在還不能對全年糧食產量下結論,也不就此斷定是榮景還是有危情。但另一件則蹊蹺了,那是糧倉著火。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開年中經濟會之前兩天,中國糧食主產省吉林,有一糧倉發生火災。當地最後宣布遭受的損失,說初步測算「過火糧食約40噸,過水糧食約540噸」。也就是說,這回糧倉火災也就損失不到600噸糧食,相對於吉林這個糧食主產區來說損失不大。
但稍稍回憶一下,會記起在吉林糧倉火災前的一周間,還有另外兩個省份報稱有糧倉失火,火情未詳,這不由得令人擔心盛夏之季的糧倉安危。
但如果知道北京中央正在部署大清查糧倉,看看有多少存糧,又知道早年地方貪官就是以火燒糧倉來對付中央清查,就更擔心了。因為上一屆是派巡視組去查糧庫,結果江西和東北的國有糧庫號稱萬噸級的現代糧倉都有離奇大火。唯一解釋,是有人毀滅糧盡倉空的證據。
大陸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今年61號文件,題為《關於開展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的通知》。按這份通知的要求,是要對各類企業存儲的政策性糧食,包括中央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國家臨時存儲糧、國家一次性儲備糧、地方儲備糧,以及存儲政策性糧食企業的商品糧數量和質量進行清查。同時,對企業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儲備糧輪換管理、政策性糧食庫貸掛鉤、財政補貼撥付等情況進行同步檢查.。
文件規定的總體要求、清查原則、清查範圍、步驟等聽上去複雜,說簡單了就是文件中的一句話,叫驗證庫存糧食的真實可靠性。中國大豆和稻米進口量為世界第一,自2002年至今,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增長了800%。
所謂政策性糧食庫存,以前就叫戰備糧,過去基本上每一任總理都清查過,朱鎔基查過,溫家寶查過,但此時此刻,李克強因何要全面清查糧倉,不是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就是收到糧庫又有大量造假的問題。目前收的風聲,是有新型造假之風了。
國務院61號文,其實是7月13日下發的,十天後才對外公開。聽到下發這份文件,有人直接反應,是要搬個小板凳,靜看各地的糧倉失火。
而夏糧減產、清查糧食、火燒糧倉三件事,可以用另一條線串起來,那就是中美貿易戰。
中國糧食還是不夠吃不夠用的,每年都要大量進口,其中大豆和稻米進口量世界一,同時美國是中國主要糧食進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