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901/web/

.聯合報社論/「柯粉現象」是政黨衰腐的照妖鏡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享受缺席嗎?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2018-08-06 00: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日前公布最新的6月份景氣對策燈號指標,燈號由原本代表景氣平順的綠燈,轉為具有警示的黃藍燈,這是今年1月以來再次出現的黃藍燈。雖然國發會表示,這次燈號的改變應該只是暫時性的,因為傳統上8、9月台灣的出口就會轉強,景氣將會再度變好,呼籲國人不必過度緊張。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次景氣分數變化,有兩個地方值得特別提出來說明。
第一個是這次的景氣分數由5月的29分,大幅下滑到6月的22分,這是非常大的降幅;第二,在九個指標中,有六個指標都下滑,包括M1B、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出口、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等;其他三個指數則維持平盤,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改善的。由於三分之二的指數同時下滑,讓人不禁擔心,這次景氣燈號大幅下滑,真的只是暫時性的嗎?還是台灣景氣反轉的開始?加上美中貿易大戰升高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政府對於景氣走勢應該要更小心因應。
雖然蔡英文總統說,最近台灣經濟表現是20年來的最佳表現,但是真正瞭解台灣經濟的人,可能很難同意這種說法。暫且不論蔡總統過去兩年任內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遠低於前面的三位總統,就算是今年以來的台灣經濟表現,仍然有很多隱憂。首先,主計總處最新估計,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60%,略低於去年的2.86%,而且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第3、4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33%和2.03%,也就是說,主計總處其實並不看好下半年的景氣,主要是預期受到美中貿易戰及國際景氣的影響,對於下半年的看法比較悲觀
其次,受到美中貿易戰爭的影響,台灣外貿部門已經受到一些衝擊。一個是外銷訂單成長率突然由5月的11.7%掉到6月的-0.1%,這麼大幅度的下滑,應該與美中貿易戰爭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關。由於預期雙方出口商品將被課徵高關稅,部分企業擔心未來生產過多而成為存貨,許多業者開始減少進貨與生產,這可能是造成訂單減少的重要理由之一。
問題是,這些因為預期貿易戰爭而採行的減單動作,會是短期的嗎?還是會延續下去?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期美國總統川普的真正想法,其至美中貿易戰爭還有繼續升溫的現象,更令企業惶惶不安。
美中雙方之前已經分別宣示加碼調高關稅及提出反制措施,川普8月1日又指示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考慮把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中國商務部3日則公告,將對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的美國貨,加徵5%至25%不等的關稅。如果雙方都依宣示而課稅的話,不但不利雙方貿易,而且對周邊國家都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中、美是台灣最大及第二大的貿易夥伴,這二大貿易夥伴打架,台灣的經濟自然首當其衝
第三,自去年以來,國內經濟的表現一直很差,下半年的情況可能同樣地不樂觀,其中年改7月啟動,退休和即將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消費,勢必將大幅縮水,加上觀光產業受陸客減少而早已奄奄一息,其實6月批發零售餐飲的成長已經不如預期,下半年的民間消費可能更難樂觀,加上國內「五缺」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國內資本形成與外人來台投資都處於低檔,完全無法拉動國內經濟的表現
總之,從這一次國發會公布的景氣對策指標大幅且全面下滑來看,我們認為台灣經濟可能正走向反轉衰退的開始,政府部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要針對美中貿易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全面評估,另一方面,對於一些重大公共工程的支出,應該要確保能順利而即時地推出,以彌補民間投資的不足。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享受缺席嗎?


2018-08-05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兩岸通水儀式昨天在金門舉行,陸委會和經濟部皆未派人與會,出現中央政府獨家缺席的景象。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廈通水典禮昨天舉行由於蔡政府要反制東亞青運的打壓,陸委會和經濟部皆未派人與會,因此出現了中央政府獨家缺席的景象
蔡政府企圖用金門期盼了廿多年的通水願望來反制對岸打壓,其實手段和目的並不對稱,極不聰明,甚至顯得冷酷。也難怪,遭民眾批評中央罔顧民生。
但未出席的陸委會仍然隔海放槍,稱水是我方出資購買,每噸九.八六元,陸方卻說得好像是他們的惠台措施。這類嘴砲,其實可以省省了。陸委會不如去問問經濟部,金門若採取海水淡化,每噸成本超過七十元若是由台灣運水過去,每噸成本更高達三百元。在這種情況下,金門能取得跟台灣差不多的便宜淡水,很值得慶幸了,陸委會千萬別把它搞砸。
話說回來,陸委會不出席通水典禮,似乎也很怡然自得。它只要在後方發個新聞稿,嚴詞譴責國台辦「顛倒是非」,再補兩句期待兩岸和平穩定的敷衍之詞,也就算達成任務了。這就是蔡政府面對兩岸議題的基本態度,自己內部就可以完成正反合的消化,不覺得有任何不適。
其實,那天東亞青運遭到打壓停辦後,民進黨內部顯得喜不自勝兩日後親綠媒體發表林佳龍民調,稱其選情大幅領先藍營的盧秀燕,並暗示歸功於中共的打壓信不信由你,這就是民進黨一向私心竊喜的哀兵模式打壓必贏、缺席必勝。不必出席又能坐收被打壓的民意加分,民進黨豈能不高興?







聯合報社論/「柯粉現象」是政黨衰腐的照妖鏡


2018-08-05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面對藍綠夾擊,聲勢不退反進,「柯粉」支持他「選總統」,圖為他參加姐姐妹妹挺柯P見面會。記者胡經周/攝影



柯綠分手後,柯文哲面對藍綠兩黨在台北市的夾擊,聲勢卻不退反進。除了爭取到大量年輕世代的「柯粉」支持,柯文哲也吸收了不少中間選民;他並藉由其「外溢效應」,越界跨黨到外地為他人造勢。最近他在台南舉辦簽書會,支持者公開喊出「選總統」的期待;與此同時,藍綠陣營也開始將他列為二○二○總統大選的假想敵,顯示柯文哲現象不可小覷。
柯文哲現象的興起,反映的正是台灣政黨政治的衰敗,呈現了民眾對藍綠兩黨的失望。二○一四年柯文哲跨進政壇,表面上,這是「白色力量」的招牌奏效;實質上,他是藉著與民進黨結盟,收割了民進黨在台北市的選票。四年之後,當年支持他的名嘴和轎夫如姚立明等已和柯文哲翻臉,綠營也與他斬斷了盟友關係,然而,柯文哲的聲勢卻不消反長。與其說這是柯文哲在政治上的「進化」,倒不如說這是台灣政黨政治的「退化」已到了選民無法忍受的地步
嚴格而論,柯文哲過去三年多在市長任內的表現,稱不上耀眼奪目,甚至難謂條理分明。例如,內科園區的塞車依舊是每日噩夢,大巨蛋仍然如廢墟般地矗立在市中心,前兩年招商成績幾乎掛零,第三年才靠前任的規劃案追回一城;包括許多市府官員受不了他的頤指氣使,拂袖而去。但是,柯文哲靠著不羈的行事風格展現個人魅力,他善用網路爭取人氣,從微小施政中營造關懷形象,甚至藉由跟中央唱反調以凸顯自己的特立獨行,使得他的媒體能見度遠遠超乎其他政治人物
簡言之,柯文哲被民進黨撕掉了「綠營盟友」的認證後,僅僅兩個月,卻愈挫愈勇,反而確立了他超越藍綠的形象。這樣的發展,原本只是意外,但當蔡英文的執政路線越走越偏離民眾,而國民黨面對政治依舊不改老態龍鍾,柯文哲在此刻至少扮演了替代性的寄託角色,成了人們所期待的「第三勢力」人物。柯文哲其實不是台灣民主的理想出路,但在令人窒息的民進黨治理和難以寄望的國民黨改革之外,沒有政黨羈絆的柯文哲看起來倒像是一個出口,「柯粉現象」便因此而生
柯文哲二○一四的勝利,如果是選民對國民黨的失望;柯文哲目前的高人氣,則是民眾對民進黨的厭倦。四年前選民反藍,民心向綠營擺盪;而四年後民心反綠,在藍營吸引力不足下,柯文哲便成為不少人的希望所繫。柯粉四起的主因,是蔡政府的一意孤行:執政者每天在那裡以「改革」為名鬥爭對手,以「尊嚴」為名卡住兩岸關係,以「建設」為名將國家資源倒給自己人,以「正義」為名揮霍公帑濫行補貼,卻對孜孜矻矻民眾的生計不屑一顧。台灣民眾見識過陳水扁的貪腐,見識過馬英九的軟弱,如今又見識了蔡英文的冷酷無情如果民主政治只是讓民眾在不同政黨的統治下輪流受苦受難,這樣的政黨政治有什麼值得寄望?
更嚴重的是,逐漸劣質化的政黨政治,已儼然成為破壞台灣民主的發動機蔡總統的許多決策不僅涉及違憲,更踐踏了五權分立的界線,但民進黨內無人敢對其擅權置一詞尤其,蔡英文僵固的兩岸政策已嚴重損及台灣的利益和民眾生計,她自己不思調整,卻強迫柯文哲必須收回「兩岸一家親」的說法,這霸道到了什麼程度!國民黨的情況亦然,既定的提名制度可以任意推翻,黨內同志將退黨參選當成理所當然,導致內部的紀律和向心力根本無法維持,黨中央也提不出願景呼喚支持者追隨
柯文哲的人氣越旺,就越凸顯藍綠兩黨已將政黨政治走到末路事實上,這也暴露了台灣民主政治的失根現象:柯文哲連二○一八市長選舉都還沒選上,柯粉已跳接到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在選民眼裡,選舉難道只是一次賭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