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防經濟受傷 趕快備妥唯一解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220/web/ 

◆  聯合報社論/不願花三百多億買疫苗,卻撒八千億去紓困
◆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阿扁不是最壞
◆  經濟日報社論/防經濟受傷 趕快備妥唯一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防經濟受傷 趕快備妥唯一解方


2021-06-02 00: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國內疫情急速升溫,各界開始擔心台灣經濟將受到不利影響。雖然截至4月,台灣經濟已亮出三顆象徵景氣熱絡的紅燈,但疫情加劇及嚴格的防疫措施確實會讓經濟走揚的勢頭受阻。然而,在估算經濟受創的程度之前,政府應先正視無價的人命損失

英國《經濟學人》的研究模型顯示,全球疫情至今造成的超額死亡人數,遠高於官方統計數字達三倍之多,且有千萬病故者本可活命,卻仍遭遇不幸,其關鍵即是缺乏疫苗。當前醫療界對控制疫情的共識,就是廣泛地接種疫苗以達到群體免疫,才能截斷病毒傳播鏈,進而降低它的變異性。同時,不少公衛專家坦言,隨著傳染力致死率增強的新變種病毒株相繼出現,疫苗恐無法令新冠病毒絕跡,它甚至會如流感般反覆出現。因此,讓民眾盡速接種疫苗以降低染疫與重病機率是迫在眉睫的要事,台灣亦應如此。

接著,再看本波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去年3月後,歐美國家第一波疫情爆發,民眾減少外出,讓零售、運輸、觀光需求急速萎縮,各地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更造成人流、物流困難,廠商生產活動受阻,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密相連的產業陷入斷鏈危機。在這般需求面、供給面的雙重衝擊下,多數經濟活動急凍,再加上對疫情能否受控的不確定性極高、疫苗問世又似遙遙無期,令民眾信心崩潰,自然重挫經濟。相形之下,台灣在歐美國家研議解封之際,卻爆發本土疫情,固然令人痛心,但國際間已有數支保護力達70~95%的疫苗,且全球經濟復甦依舊強勁,台灣理應不該重演去年歐美國家經濟衰退的劇情。

遺憾的是,台灣疫情升溫對今年經濟的衝擊已可預見。從需求面的角度來看,占比最大的民間消費將直接受到影響,且比去年嚴重得多。原因在於去年無社區傳播、政府也沒有施行大規模限制措施,但今年全國進入三級警戒,限縮人流及大部分面對面接觸的商業活動,雙北地區更呈現民眾自發性封城,使民間消費將受壓抑,服務業及從業人員是最大受害者

比起疫情擴大對服務業的重擊,工業受創程度則較輕。只要疫情不擴散至產線員工致群聚感染,在歐美國家經濟持續復甦,海外需求維繫不墜下,工業生產受挫程度料將相對有限。尤其是台灣製造外銷的產業大多不那麼依賴人力,主要是仰賴資本設備,因此,儘管防疫禁令如分流輪替上班)難免為生產流程帶來不便與減低生產效率,但陷入人手短缺困境所產生的影響將不至太大。更何況,如半導體晶圓製造等與遠距、零接觸、宅經濟有關的業別,甚至可望因居家辦公、學習、娛樂需求湧現,再度觸發去年般的防疫商機,成為穩住工業生產表現的力量。

目前看來,這波疫情必將削弱第2季台灣經濟動能,但是否進一步影響第3、4季表現,則可分為樂觀與悲觀兩種情境。前者實現的要件是疫苗迅速到位與大規模施打,有效控制疫情,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止於第2季或第3季前期。之後一旦解封,民間消費將回溫,加以出口表現仍佳,今年經濟成長率應不會偏離早前預測太多;反之,若疫苗遲遲未到位,從而使疫情持續發燒,對經濟的衝擊恐延續更久,甚至落入拖累全年表現的悲觀情境。要言之,今年台灣經濟表現究竟會落在樂觀與悲觀光譜上的那一點,將取決於何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單一國家群體免疫標準接種疫苗覆蓋率至少 65~70%)。所以,當前政府實應摒除一切困難和雜念,盡全力備齊有效且足量的疫苗,守護人民的生命與社會經濟的安定。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阿扁不是最壞


2021-06-02 01:1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蔡政府疫苗採購黑幕重重。府院指責中共阻撓,現實卻是對民間團體自救大設路障,並與實驗未完成的國產業者簽下保密訂單。民眾質疑綠官趁疫炒股,不料,拿到大單的高端疫苗被獲利了結,吞下跌停板,驚動蔡總統出面自清。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生技股因疫苗開發成為金礦。然而,採最新技術的莫德納和 BNT 股價也只翻了十來倍,而高端尚未二期解盲,竟猛飆數十倍,好奇特。沒解盲,卻有總統預告上市時間、前副總統的保證安全,股民當然一路追價。

蔡總統說,相關政務人員沒炒股,若有具體指控必依法嚴查;疫苗生產是國家戰略優先項目,絕不會為國產疫苗犧牲品質與安全,會依國際科學標準安全把關。然而,既是國家戰略,怎麼會把全部希望押在成敗未定的實驗品?

再說,若無內線或護航,為何趕在藥審通過前數日簽下千萬訂單?這數字,與今年初股市老師的預告還「不謀而合」。政府聲稱符合國際標準,卻扭曲國際標準、假造他國疫苗實驗數據,這難道不是為業者另闢旁門左道?

執政者眼裡只有國產疫苗,相比之下,躺在醫院外車道上的染疫同胞餐風露宿,只得到官員切割卸責人命不如跌停板。難怪網民想起陳水扁,說他再壞不過是貪汙人民血汗錢雖謀財卻未害命」。














聯合報社論/不願花三百多億買疫苗,卻撒八千億去紓困


2021-06-02 01:1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長游錫堃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圖/翻攝國會頻道


幾乎是以菜市場拍賣喊價的速度,立法院火速三讀通過《肺炎防治及紓困特別條例》,一口氣將原先四千二百億元的特別預算翻倍,加到八千四百億元。在民進黨予取予求的立法院,這是過去五年司空見慣的現象,蔡政府掏國庫的錢絕不手軟,在野黨幾無阻擋能力。但從人民的角度看,即使不在乎政府如何揮霍,仔細想想施政的品質和民眾得到的服務,你不可能不憤怒。

說蔡政府是「撒錢高手」,是一種不及格的形容;彷彿錢是它的,它愛怎麼花就能怎麼花。這是錯誤的觀念。國庫的公帑是全民所有,政府只是被人民選出來代為主持運用;如果政府用得不合理,人民當然可以表示異議,因為胡亂揮霍對國家長期發展不利。蔡政府是一個紓困補貼上癮的政府,它運用各種撒錢手段來安撫和麻醉百姓,用來遮掩政府施政缺失,用的卻是全民的資產。久而久之,這變得有點像毒犯和毒癮者間的惡性循環

檢視台灣目前的景況,一方面是本土確診患者暴增卻收治困難,另一方面篩檢能量疫苗數量嚴重不足,這種困境是如何造成的?從特別預算的編列與執行看,立刻可以得到答案:政府團隊拿著錢到處亂撒,卻沒有用在刀口上。政府先前編列的四千兩百億特別預算,迄今已花掉九成,其中包括一一五億疫苗預算,但為何現在我們到手的疫苗那麼少?原因無他,政府根本沒有積極用心去爭取

且看,編列一一五億元疫苗預算,表示蔡政府打算給每個國民的疫苗預算只有五百元(11,500,000,000/23,000,000 = 500)。這個數目,約只夠打一劑 BNT/輝瑞疫苗,打不到半劑莫德納疫苗。過去十六個月,蔡政府一直好整以暇,既未到國際上去積極洽購疫苗,甚至未曾想到要為人民提高疫苗預算。直到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蘇內閣才利用追加紓困條例預算的機會,增列了二二四億元的疫苗預算22,400,000,000/23,000,000 = 974;然而,時機顯已慢了三拍。

由此,不難看出蔡政府施政的捨本逐末與輕賤人命。如果政府珍視人民性命,如果疫苗是蔡總統所說的國家戰略優先物資」,為何只願花區區五百元在每人身上去購買可以保護生命的疫苗?政府難道不知道,只有當多數國民打過有效疫苗並獲得群體免疫,才是這場防疫大戰勝利的關鍵?現在,政府利用紓困對每個有學童的家庭發放一萬元補助,完全是矯情。如果及早做好防疫及接種,這場疫情即可倖免,使人民免於三級警戒的行動束縛,那才是學童和家長更想過的生活。包括計程車司機或接受補助的人,誰不想好好正常地做生意,誰稀罕領取政府為掩飾失職而發的補貼?政府把勤奮的百姓變成強迫救濟者,不自覺羞愧嗎?

事實上,不僅政府採購疫苗的算盤錯得厲害,一年多來我們看到陳時中「惜篩如金節約邏輯,也荒謬到可笑。指揮中心的幾位臭皮匠聽不進外界建言,堅持著自己「少篩少確診」的鋼鐵信念,以致疫情大爆發立刻措手不及,許多人未及驗出確診即病故。然後,他們又發明「校正回歸障眼法,讓外界永遠搞不清確診人數染疫過程。換言之,陳時中或許節省了幾億元的篩檢經費,政府卻要付出數千億的代價來收拾善後;打這種算盤的政府,真是太瞎了!

先前,蔡政府花了八千八百億元前瞻建設,民眾等到的卻是缺水又缺電。現在,蔡政府為了防疫及紓困,一撒又是八千多億元,多數百姓卻連一劑疫苗都盼不到。許多錢,都前進網軍側翼的口袋了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放下意識形態及私心 盡快接種疫苗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220/web/ 

◆  疫情高壓 口罩下的未爆彈
◆  防疫下半場 先發投手該換人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放下意識形態及私心 盡快接種疫苗
◆  反串栽贓 全民嘗認知戰苦果
◆  重振威信 開放多元疫苗
◆  疫苗開發是科學 不是政治宣傳
◆  拜登撒6兆 表現縮減貧富差距決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放下意識形態及私心 盡快接種疫苗


2021-06-02 05:05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台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所兼任教授)
目前為止,全國只約1.96%的人接種疫苗。圖/新北新聞局提供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透過嚴格的邊境把關,及民眾因過去 SARS 經驗自發性載口罩等方式,使得台灣在去年長時間內沒有本地病例,因此獲得國外主流媒體的正面報導。其中今年一月紐約時報形容,在全球因疫情導致人員傷亡慘重、施行隔離之際,台灣處境有如電視影集陰陽魔界中的平行時空,民眾仍能維持正常生活,到處趴趴走。

執政的民進黨藉此防疫成果大肆宣傳,不僅陳時中部長多次投書國際媒體,宣傳「台灣模式」,並希望幫助全世界建立醫療體系,呼籲世界衛生組織及各方堅定支持,把台灣納入世衛組織。

但主政者錯估情勢,於四月中旬起竟然放寬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在返台後居家隔離時間,最終導致爆發華航機師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事件。疫情瞬間擴散,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上周每日確診病例增加至約五百例,每日確診個案中死亡病例接近廿人

疫情爆發後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加護病床滿床,醫院設備及人員負擔沉重,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在臉書貼文,發出求救。

原先對台灣多所讚譽的國際媒體則紛紛加以指責,例如時代雜誌暗諷台灣防疫吹牛破功。《美聯社》亦指出,台灣政府不僅未做好遏止病毒的準備,甚至缺乏對快篩設備的投資,成為防疫最大阻礙。彭博資訊近日公布最新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從四月的第五名降至十五名。

台灣疫情急轉直下,顯示了民進黨政府面對危機的通病:

首先主政者政治意識超越科技認知,台灣境外防禦雖略有成果,但對許多黨外公衛專家之建言,多為置之不理,態度傲慢。卻因同黨民意代表關說而減少華航機師隔離天數,實為罪魁禍首。

其次為加入世衛組織主政單位費盡心力在國際大肆宣傳遊說,以反制中國。但對中國、歐、美等國之抗疫成功經驗及措施,卻沒有加以參考,知己不知彼,當然無法以竟全功。

再者主政者對未完成試驗國產疫苗期待過深,抗拒國外已商業化疫苖,目前為止,全國只約百分之一點九六的人接種疫苗,不僅貽誤戎機,亦致人心惶惶。

最後在人命關天之際,指揮中心宜提高每日記者會議效率,著重於政策布達管制作為,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減少口水戰,提升抗疫行政效率

建議民進黨政府要放下意識型態及私心,不擇一切手段購買合格疫苗,公平分配,提高我國接種覆蓋率,讓全民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高壓 口罩下的未爆彈


2021-06-02 04:48  聯合報 /   沈慶鴻/暨南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系教授(投縣埔里)
隨著疫情嚴峻,封鎖、管制措施愈加嚴格,家暴求助熱線、庇護所接到的求助電話也增多。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疫情除造成醫療、經濟、生活的衝擊外,對心理、情緒及關係的影響至今尚未被重視。WHO 去年五月就對因疫情造成的隔離、恐懼、不確定性、經濟動盪引發的心理焦慮提出警告,並提醒應對兒童、少年、老人等脆弱族群提供支持。

疫情對學生心理健康也造成影響。去年美國大學緊急關閉,讓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擔心學業被延誤或無法繼續,而加劇的種族歧視讓部分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另待在家中無法出門也使他們缺乏社會連結,歸屬感、幸福感下降、不確定感提升,失去的打工機會更讓他們面臨經濟困境。澳洲醫學院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也發現六十八%的學生因疫情造成心理健康惡化

這些因疫情而起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其實自去年起也在我們大學校園出現。當時因國外疫情嚴峻,不少自國外返校的外籍生、港澳生擔心因身分不同被標籤、被攻擊外,校內一般發燒的學生也在等待確診與否的隔離期間出現情緒沮喪、孤立無援的感受,而同房室友、同班同學更像是等待最終宣判般的提心吊膽、煎熬過日。

口罩、停課、遠距帶來的疏離、孤立感加深了人際隔閡,增加對學生心理狀況掌握的難度。過去我們可以透過學生的出席狀況、教師的課堂觀察、導生聚會、班級幹部或室友回報,甚至學生主動預約心理諮商等機制,掌握學生心理狀況的變化並及時提供協助。不過這些輔助機制卻在口罩的掩蓋,以及停課、遠距的限制下預警功能幾乎停擺,突發的心理危機讓系上老師、諮商師及學務同仁們疲於奔命。另因疫情造成的家庭收入、打工機會減少,對須依靠打工繳交學費、補貼生活費用的學生帶來的心理或生活壓力,也成學校持續發掘,並積極關懷的對象。

此時即將進入期末,通常是學生進入高壓、高危機學生集中出現,以及學校諮商與導師系統進入備戰的階段,然今年學生因停課、搬離宿舍,或者遠距而讓校方、系所無法掌握的新挑戰,都讓原已艱辛的校園心理衛生工作備感壓力。因此想藉此文呼籲所有人,宅在家防範病毒的同時,也應不定時的透過各種工具、管道聯繫及關懷自已、家人、朋友的心理狀況,並提醒家長、老師需主動觀察孩子或學生的學習與情緒變化,也鼓勵對自己心理狀況有自覺的學生要主動發聲、求助與表達需求。

最後仍想提醒,隔離在家也對家庭關係造成影響;去年聯合國婦女署即以影子流行病」形容疫情封鎖期間持續上升的家暴現象,指出許多國家的經驗都顯示,隨著疫情嚴峻,封鎖、管制措施愈加嚴格,家暴求助熱線、庇護所接到的求助電話也增多。

雖然不確定我們家暴通報人次的增加是否與疫情有關(衛福部統計,民國109 年(二○二○年)家暴通報一四一,八七二人次,比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增加了一三,六七四人次),但對照不少縣市家暴中心同仁近來的分享,及日昨聯合報有關萬華警察在疫情熱區巡視時聽到屋內女人、小孩的哭泣聲,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任何因病毒衍生的敵視、疏離、失落或暴力,都是我們在防疫的同時,也應積極對抗、面對的挑戰。















防疫下半場 先發投手該換人了


2021-06-02 04:52    聯合報 /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新北市)
疫情嚴峻,人命關天,我們需要一位總指揮官,能夠實事求是,劍及履及,放棄意識形態,只拚防疫。圖/取自指揮中心直播


台灣新冠疫情一直控制不錯,曾有過二五三天零本土病例,得到國際掌聲。但最近一個月來急轉直下,新增確診人數以每日百位數上升,本土社區感染累積已破七千人,死亡總人數破百。全台疫情警戒升三級,離封城只有一級之差。台灣防疫從人間天堂掉下來,頓時管理失控,指揮失靈,中央地方各說各話,不知所措,究竟什麼地方出了岔子?

回顧這一年多,防疫中心總指揮陳時中部長,天天坐鎮指揮中心主持記者會,宣導新冠病毒的防疫,加上台灣人民素資好,對公共衛生警覺高,也曾有過十分傲人的成果,不管是真相假象,平安無災就是好象。但也許是上半場球打得太順利了,不免造成自滿自大,不可一世,認為防疫勝利在握。

中場時,陳時中部長於五月十三日還抽空投書英國金融城早報》,說台灣可以將成功防疫的經驗,推廣全球建立醫療體系。不料言猶在耳,下半場開打,敵人兇悍狡猾,乘我不備,臨空而降,且借酒樓茶館誘惑國人,勢如破竹。

或許過去陳時中指揮官憑著言辭流利,口才無礙,還能維持天下太平。當前國内新冠疫情嚴重,我們需要一位有傳染病專業的人來擔負防疫重責大任。立即引進國際合格疫苗迅速開打,有效地控制疫情,並且強化醫療系統,共同维護社會人民的健康,減少生命無辜的犧牲!

陳時中部長過去一年辛苦奉獻,但是過去成功的防疫做法,不代表下一步還會成功。他在國民防疫策略上犯了重大錯誤:未能及時引進足夠國人施打的疫苗及疏忽普篩是兩項重大失誤,導致今天國内疫情爆發。更常因意識形態,影響正確判斷,是為專業人士之大忌!加上陳時中部長包袱太重、太多,長期以來在媒體前承受壓力可能也太累了!

傳染病是一門專業,缺乏專業知識及經驗,常會因一個小的錯誤造成重大的災難,正如今天我們所經歷的困境。現在是關鍵的下半場,該換個更適合的主將上場!防疫是一場戰爭,輸赢決定在終場的分數!國内有很多專業聲望都足夠的人士,此時換统帥乃是大仁大智!目前疫情嚴峻,人命關天,我們需要一位總指揮官,能夠實事求是,劍及履及,放棄意識形態,只拚防疫,才能拯救無辜生靈!
















反串栽贓 全民嘗認知戰苦果


2021-06-02 04:40  聯合報 /   張弘遠/致理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
林瑋豐反串「認知作戰」引發爭議。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臉書表示,做賊的是民進黨、抓賊的也是民進黨。 圖/取自江啟臣臉書


在疫情擴散、民心脆弱之際,試圖運用社會集體的恐懼心態來左右民眾的判斷,以轉移施政不力的焦點,已成為墮落政客壓制異議便宜手段近期林瑋豐反串事件」便是一例。

在被網民揭發、媒體持續挖掘後,民眾赫然發現,這起由執政黨立委率先爆料、綠營側翼大肆轉發,總統等黨政高層跟進宣傳,定調為反制中共認知作戰的國安等級事件,原來從頭到尾是一齣自導自演、別有居心的鬧劇。

這種惡意造假、濫用恐懼栽贓對手的作法,已嚴重損及執政黨的威信和民主政治的品質。但令人意外的是,曾高調涉入此事,本應對此深加檢討並被追究責任的黨政相關人士,卻突然失聲,儼然事過境遷、船過無痕的模樣,除了讓人瞠目結舌外,不禁令人深思,台灣政治這種造假的惡質文化,又是如何被縱容出來的

在台灣,透過假劇本進行政治攻防並非新鮮事,但結合社群媒體網路科技虛構遭中共網軍攻擊或間諜滲透的劇情,來達到特定政治目的,則是民進黨創舉。他們以反中進行政治動員對外大肆抨擊中共對內運用紅帽子進行恫嚇,通常都有不錯效果。不過,真正導致民進黨走火入魔關鍵因素,還是民國 109 年(二○二○年)大選。

為擺脫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慘敗陰霾,以及轉移內政治理無能事實,民進黨和其側翼虛構台灣網路空間遭到中共網軍滲透足以影響選舉結果情節並配合香港反送中背景,在「王立強烏龍間諜案」中達到高點,再加上川普政府反中的加持,民進黨得以運用「抗中保台」的基調,壓制所有批評和監督力量,最終勝選。

不過,這次大選勝利似乎讓民進黨部分黨工誤以為,政治騙術即便事後被揭穿,民眾也不會在乎。只要政權穩定也不會有人因此付出代價,這進一步強化民進黨對於抹紅對手餵食民眾芒果乾」的策略依賴

然而,民進黨反中仇陸政治操作,引發兩岸從官方到民間的惡意螺旋,中共的軍事準備和行動越來越扎實、大陸內部仇台厭台民意上升,這都使得對立加劇兩岸關係陷入空前危險,也讓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以及「亡國感」的選舉語言,幾乎成為自我應驗預言

而由於將內政疏失轉化兩岸對抗政治操作總是有效,使得民進黨如上癮般無法自拔更忽視內部治理問題,也更仰賴操作反中轉移焦點。如此反而造成兩岸愈發緊張,以及內政治理更加崩壞的惡性循環,終於導致當前防疫破功內外交迫執政困境

從「芒果乾」到「認知戰」的發展證明,這種操作不只沒有讓國家更安全,反而激化兩岸關係,讓內政治理更敗壞,對民主政治造成嚴重傷害。不但民進黨自食惡果,全民也連帶共嘗苦果

務實防疫,盡快取得有效疫苗,讓疫情受控?還是要繼續鑽牛角尖,以強化反中方式逃避問題放任網軍扭曲事實栽贓對手大玩全民抓匪諜荒謬把戲,讓疫情更棘手?這不只是民進黨的艱難抉擇,也是台灣民眾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重振威信 開放多元疫苗


2021-06-02 05:04  聯合報 /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
蔡英文總統針對「防疫工作與疫苗進度」發表視訊談話,強調擁有自己可以供應的疫苗,為國家戰略優先項目。記者陳正興/攝影


前天看總統記者會,內容環繞疫苗議題,特別澄清國產疫苗無不當利益。筆者看著如此記者會,恍若看到前年總統府博士論文記者會,主角由發言人變成本人,看似慎重,實際並未回答到任何實質問題

住在台灣社會的可貴,就是即便任何一位市井小民,皆享有言論自由意志選擇,並以此為榮。以疫苗看,我不認為國家沒有能力買到疫苗,而是不願作。如果政府能嚴肅面對人民渴望疫苗的心,方法很多;如可以透過僑胞力量,設法大量採購疫苗。過程當然有冷藏、保存、郵寄問題,但相信我們有足夠專業智庫,能處理相關技術挑戰。

終究,如同蔡總統論文,目前仍是懷疑者多。若要解決疫苗問題,消弭民眾不安,答案很簡單:等待國產疫苗同時,馬上開放非政府單位、合法疫苗採購進口,讓民眾自由選擇施打何種疫苗。當複雜步驟簡單化,政府重振領導威信自不遠。















疫苗開發是科學 不是政治宣傳


2021-06-02 05:00  聯合報 /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伊利諾州)
蔡英文總統去最近更多次以國產疫苗7月可望提供國人接種,引發外界諸多質疑。圖/擷取自蔡英文臉書


科學家最大的悲劇,就是被殘忍的統計數字扼殺原初美麗的假設。但是面對科學,我們只能謙卑。

在藥物開發中,並非所有突破性的新藥配方都能轉化為上市新藥。全世界生物製藥公司都在努力開發新的藥物與療法,但這些努力在開發過程中,往往要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一般來說,約有七成的二期臨床試驗會失敗。雖然這個百分比可能看起來很高,但因這些二期臨床試驗都是「探索性的機制假設驗證」,所以大多數二期試驗會失敗,是很正常的。

一旦通過二期臨床,進入三期臨床試驗失敗率大概會減為五成,也就是說藥物成功機會是一半一半。因為三期臨床試驗,主要是「確認性的治療結果驗證」;理論上講,如果二期試驗提供令人鼓舞的抗體數據,雖然成功機率增加,但仍有近一半會失敗。這也是為什麼沒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藥物,是不可能通過審核認證的。

一般人以為疫苗二期和三期試驗,僅僅只是試測人數規模上的差別而已,這是很大的誤解。二期試驗著重在機制性」,看的是生物標記,例如抗體量有否變高、腫瘤是否變小等等,但是這和藥物是否真的能達到治療效果,並不能單純畫上等號。

簡單說,科學家在二期試驗看的只是該藥物的「生物效果」,並非真正治療效果」。只有在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藥物真正治療效果

事實上,任何病毒在人體的免疫過程相當複雜,後天打進體內非經自體免疫機制產生的抗體,有時候就算抗體量變高,也不能直接代表該疫苗的保護力跟有效性。這也是為什麼美國FDA 要公開明確警示,反對用抗體含量測試結果作為評斷一個疫苗有效無效依據

這是因為在世界各國,新藥三期試驗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論二期試驗的數據如何亮眼,大約有一半的新藥也會在第三期臨床試驗,失敗以終。

這也是為什麼國產疫苗在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就要貿然開打,是何等荒謬的事情。如果政府為了政治操作,任由側翼網軍製造謠言,那不僅是違反科學,更是違背人性

面對病毒,我們唯有誠實與謙卑,才能真正擊敗它。
















拜登撒6兆 表現縮減貧富差距決心


2021-06-02 04:39  聯合報 /   曾逸凡/美國加州大學學生(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五月廿八日釋出明年美國政府總預算規畫。此草案經費共六兆美元,如確實執行,將讓政府支出飆升至二戰以來的高點。

有別於前幾位美國總統施政的優先順序拜登的當務之急顯然是支撐中產階級,做出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希望在扎實重建美國競爭力的同時,大幅縮減美國愈加嚴重貧富差距,卻也讓此草案的推動變得步履維艱

草案圍繞拜登的兩項主要政策,分別為發展基礎建設新能源,以及鞏固教育社會保障。這些政策要價不菲;拜登針對美國最有錢的族群,包含個人與公司,提出嚴厲且激烈加稅制度,除分擔帳務外更重新分配了財富

對於他的願景,拜登說:「我們選擇投資什麼,就代表這個國家重視什麼。」而他明顯背離富人至上主義,轉而投資於伸張正義平等的漫漫長路。

在過去一年新冠疫情的摧殘下,美國每七個家庭就有一個完全失去生計但是最有錢的一百萬餘人絲毫不受影響,甚至變得更有錢

民國 109 年(二○二○年),美國最有錢的一%人口增加約四兆美元收入,約為美國總和的三十五%而較貧窮的五十%人口則只分到美國總和的四%美國白人累積財富更首次超越一百兆美元,是民國 98 年(二○○九年)六月全球金融海嘯結束時的兩倍

令人感慨的是,不論是經濟學家所提出的 K 型復甦理論,或是印度實質可見慘烈景況;這種災後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卻鮮少有資本主義大國的領導者站出來改變什麼。

拜登的預算提案一出爐,來自共和黨,甚至部分民主黨員的罵聲便不間斷:美國領導人撒下六兆美元卻只預期維持二%左右的經濟成長率,重磅加稅後甚至還要忍受連續十年的入不敷出,簡直是瘋了!

但是真正細看,恐怕只看得到使人顫慄的悲哀:美國這貧與富之間的百年鴻溝,究竟要花多少錢才能開始填平?即使如此激進、劇烈的財政政策都無法釜底抽薪的社會問題,究竟有沒有解法?該不該解?

貧富差距可謂美國社會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與其並列的還有地球暖化種族平等。這些問題在許多人眼中理應被正視,但美國於四年前選出漠視這些議題的總統後,不禁讓人疑惑此國家到底重視什麼?

直到新冠疫情爆發,讓社會議題浮現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人面前,如暮鼓晨鐘般敲醒了美國夢;但是,此預算提案也許來得太晚,更將在國會中被一層一層剝去外皮,恐怕如同眾多社會議題解決方案,在真正到達人民手中時已剩白骨。

無論如何,此草案都只是一個提案,在現在的美國社會乃至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幾乎不可能完整實現。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拜登的執政理念與前任總統川普大相逕庭,也通過此提案顯露其希望做大家的總統,而非只做富人的總統之決心。

貧富差距絕非一日之寒,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整改善;只望拜登堅守競選時的諾言,把美國一點一滴帶往新的、能夠容納更多人的方向。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  范疇/「校正回歸」? 防疫科學與雙語國策
◆  黃介正/拜登對中戰略的間接路線








葉銀華/人民有選擇國際認證疫苗的權利


2021-06-02 04:10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政府應盡量讓國人依自己意願選擇施打疫苗的種類。 歐新社


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之際,疫苗更顯得重要!在面對各種變種病毒越來越強的情況,單靠載口罩、勤洗手是無法絕對防範的,而封城對經濟、社會影響又太嚴重,因此打疫苗是目前較有效、最迫切的防疫措施。

本文希望政府能提供一個打疫苗的環境:想打國產疫苗者打國產疫苗,想打國際認證疫苗者也能打得到,此為人民需求的基本福祉。

雖然目前疫情從平均每日五、六百確診數,降至平均三、四百例(包括校正回歸數),但重症人數與死亡人數有日趨嚴重的情況。同時,各種變種病毒日益嚴重,有很多人希望能打國際認證的疫苗。然而目前衞福部取得之具國際認證疫苗的數量,包括:輝瑞、莫德納、AZ或嬌生,遠遠不足人民的需求;而台灣有打疫苗的人口比率是相當低的,因此要擴大打疫苗人口、且如果國產疫苗有通過二期試驗,接下來就是面對:是否要打國產疫苗(高端聯亞)?

由於疫苗議題在媒體、網路有很強烈的討論,疫情指揮中心與蔡總統強調國產疫苗是依國際科學標準進行,若二期臨床試驗符合標準與取得政府許可,即可讓國人施打,也對其安全性掛保證。然而打疫苗是直接注入人體,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每位人民必須深思熟慮,那麼國產疫苗與國際認證疫苗差在那裡

日前國產疫苗高端公司説明,執行中的二期臨床試驗依衞福部規範執行,解盲後結果將交由主管機關審查,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符合標準並取得核可後,才能施打。高端也說二期臨床結果如符合預期,將執行符合國際規範的三期試驗,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所以代表我們在八月開始打的國產疫苗並未獲得國際認證,純粹是我國許可的疫苗

疫苗開發的臨床試驗,共分成四期:人體藥理研究、治療探索、治療確認、治療使用。二期是「探索」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而三期在設計上一般以隨機分配、雙盲及對照試驗等方式進行,主要「確認」藥物療效及安全性,作為上市前的依據。
目前獲得國際認證的疫苗,是在三期試驗「期中報告」後,取得各主要國家的緊急授權,這主要的考量是新冠疫情嚴重的權宜措施。而目前國產疫苗是以二期臨床試驗符合標準,即規畫一千萬劑給台灣人民施打,其目的除了上述彈性作法外,當然就是扶植國內產業政策。補充說明這二家國產疫苗公司是純粹民營,而已上市的那家在政府採購訊息確定前,股價飆升達十倍!

國產疫苗二期試驗的受測人數大概是三千多人,相對而言人數比較多,疫情指揮中心創造一個新名詞:加強版二期。而國際認證的疫苗三期試驗受測人數平均大約三萬人,而重點在「確效保護力)」;當然這些疫苗是通過初步要求的期中報告,而非完整的三期試驗。

如果國產疫苗有通過二期試驗,其與國際認證疫苗是否等同,每個人看法有異。如同本文一開始的期望,希望檢討相關法規的合適性,讓政府、企業、慈善團體一同努力增加國際認證疫苗的採購數量,而政府扮演「檢驗、分配」的功能,盡量讓國人依自己意願選擇施打疫苗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