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健全不動產稅制 穩定房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582/web/

◆  聯合報黑白集/故宮的一魚三吃法
◆  聯合報社論/挺美豬而貶 RCEP,蔡政府倒錯的世界觀
◆  經濟日報社論/健全不動產稅制 穩定房市






經濟日報社論/健全不動產稅制 穩定房市


2020-11-30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從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對房地市場熱度提出警訊開始,近來台灣社會再度掀起了居住正義議題的討論;日前推出的某個房屋預售案,引發民眾漏夜排隊搶購,亦讓人勾起多年前房價飆漲的不安回憶。由於房地產泡沫化的發展,將對經濟成長、社會穩定與財富分配等造成重大傷害,財政部長蘇建榮隨後表明立場,將會研擬必要的租稅措施,以預防或抑制這種情勢的發生或惡化。

蘇部長的態度是正確的。房地市場的健全維護涉及許多政府部門,但一個合理、有效且能打擊不當投機行為的不動產稅制,才是防治房市過度炒作的最佳藥方與必要條件。政府分工,內政部負責的是房市的管理與資訊,央行控制房貸的資金與利率,經濟部關切營建業的景氣與成長,財政部的職掌則是不動產持有與交易成本及利潤高低的決定,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最為重要。

根據研究,房地價格的變動取決於經濟成長與資金供給二大因素,但背後皆須有預期利潤的支撐,才得以產生效果。

一般而言,經濟成長所帶動的房地價格上升,反映的是資產的基本價值,屬於正常市場現象。但因資金寬鬆所刺激的房地價格上漲,卻常誘發投機操作歪風,造成市場失序,終至引發泡沫危機風險。財政部若於平時即能利用課稅,有效消除房地交易不當的預期利潤,必能對穩健不動產市場起到很大的作用。

目前房市似乎有熱潮再起的跡象,銀行購屋與營建貸款金額逐漸攀升,預售屋推案與銷售數量持續擴增,土增稅收也穩定成長。這波隱然成形的房市榮景,應與市場資金充沛與流動有密切相關。台灣一直處於資金過剩狀況,近年更因美中貿易衝突導致台商資金大量回流,財政部雖設法以減稅優惠誘導回流資金注入實質投資,但顯然並未能確實掌控所有資金流向,仍有為數可觀的熱錢竄進股市與房市。

2010年的房價飆漲,央行祭出了一連串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財政部也快速推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直到2015年情勢才得以控制住。此後,不但央行管制措施逐漸鬆綁,財政部也把奢侈稅廢掉,代之實施房地合一稅制。這個改變對我國不動產稅制的健全性固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只是一個好的開端,財政部萬不能就此滿足。

不動產相關稅制主要包括取得(契稅)、持有(房屋稅與地價稅)及利得(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與房地合一稅制)等三部分。其中契稅、房屋稅、地價稅與土增稅係地方稅,所得稅與房地合一稅制係國稅,所以為抑制房價不當飆漲的稅制改革,一定要中央與地方政府步調一致、同心協力,才能畢盡其功。

近幾年,財政部把超過三戶以上住家用房屋稅率調高為1.5%-3.6%,且可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俗稱囤房稅),但實施以來,大多數地方政府都未配合,導致阻嚇囤房的成效極為有限,即是一例。

針對這一波房市蠢動,財政部釋出的因應對策,包括加強查緝紅單交易課稅、督促地方政府適度調高房屋評定現值,以及規劃提高囤房稅率等。這些措施過於被動與消極,財政部應展現更大的魄力與作為,至少做到以下幾點:一、將土地納入課徵契稅,並將買賣契稅之契價改依實際交易價格;二、將囤房稅認定標準自住房屋戶數降為二戶,並修法規定地方政府「應」依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三、調整房地合一稅制稅率結構,改為依個人持有房地期間二年內、二至十年及十年以上者之稅率為45%、30%與20%;四、延續規劃與推動房屋稅與地價稅的「房地合一」,逐步建立單一不動產稅。

根據最新民調,有近六成受訪民眾預估未來半年房價將持續上漲,這種價格預期心理對房市必會造成非理性的壓力。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央行之外,財政部可謂任重道遠。









聯合報社論/挺美豬而貶RCEP,蔡政府倒錯的世界觀


2020-11-30 04: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王美花更說加入RCEP「已非政府努力的目標」。記者葉信菉/攝影


閣揆蘇貞昌終於在豬內臟亂飛之中草草完成施政報告,他仍未道歉,卻夸稱台灣必須藉開放市場「走向世界」。如果開放美豬是通往世界之路,蔡政府對待亞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卻是「背向世界」的態度。貿易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RCEP成立,台灣被拒於門外;蔡總統稱「影響有限」,經濟部長王美花更說加入RCEP「已非政府努力的目標」。一味力挺美豬、卻貶抑RCEP,如此倒錯的價值觀,蔡政府如何走向世界?

開放美豬是迫於外交壓力,蔡政府有其苦衷,這可以理解。但萊豬--尤其容易殘留的豬內臟有害國民健康,並打擊國內養豬產業,政府當然必須設法負起把關責任,降低食安和產業的疑慮。然而,蔡政府一味屈從美國的要求,把所有壓力都倒給國內消費者及豬農去承受,不僅自失執政立場,也不符國際貿易的對等、公平與透明原則。可議的是,蘇揆卻把這種決策,誇大成「走向世界」之鑰;另一方面,蔡總統及王美花又把占了全球三分之一貿易量的RCEP說成無足輕量,不參加也罷。這樣的愚民之詞,豈能成理?再說,政府過去四年多力推的「新南向」,難道都是搞假的?

蔡總統在二○一六年就職演說中曾高調宣稱,要「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更將參與TPP和RCEP列為台灣經濟結構轉型的首要目標。如今,當這些多邊協議陸續成立,蔡政府卻反說RCEP無關輕重,不自覺矛盾嗎?蔡英文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目標不就是為打進RCEP市場嗎?為何現在又自我否定?

RCEP對台灣的外貿衝擊,可從兩點評估,一是東協本身的出口市場,二是中國大陸與日本以及日本與南韓的新自貿關係。目前我國對東協出口的市占率為六・六%,蔡政府推動新南向四年後,市占率僅微升一個百分點;RCEP上路後,我出口東協將面臨更大壓力。日本與中國大陸與日韓的新自貿關係,更令我出口廠商緊張。過去我產品跟日、韓、陸競爭,毛利都只有一、兩趴之差;如今RCEP形成,中日韓的關稅優勢,將使台灣出口的產品面臨更大競爭。

面對這外貿新形勢,蔡政府卻用似是而非的說法來淡化RCEP的衝擊。經濟部指我對東協出口已有逾七成零關稅,以電子產品為主,RCEP的關稅影響不大。事實上,剩下的三成出口產品,是以傳統產業為主,衝擊才更可觀。經濟部說,可以協助這些產業赴東協設廠,繞過RCEP的關稅障礙。但這些傳統產業在台灣聘僱了大量員工,若果真要出走設廠,現有勞工勢必失去工作機會,蔡政府能負責嗎?

王美花說,若覺得RCEP這條路不好走,可以爭取其他的路。她口中的「其他的路」是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但這條路一樣不好走。在美國退出CPTPP的前身TPP後,我國在CPTPP已無有力的盟友,而中國大陸已表態有意加入CPTPP,若它果真搶先一步加入CPTPP,我國加入的阻力勢必高升。若這兩條路都走不通,蔡總統要讓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政見就跳票了,台灣恐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國際政治氛圍已然改變,美國可能從川普的單邊主義回到多邊主義。但蔡政府仍緊抱川普僅剩的餘暉,以台美MOU自我安慰,並誇大美豬開放的重要性,完全是自欺欺人。一味貶抑RCEP,無法掩蓋我國在經貿整合之路失利的現實,蔡政府若不改弦易轍,台灣外貿之路只會越走越窄。











聯合報黑白集/故宮的一魚三吃法


2020-11-30 04:0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要求故宮更名為「華夏博物館」。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長期視故宮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但有時卻也覺得它是個好用的「寶物」。最近故宮傳出要被行政院「降級」,表面上是打「反中」牌,轉移民眾反美豬的焦點但民進黨隨即加碼,要求故宮更名為華夏博物館」。說穿了,蔡政府其實是要騰出一個二級單位,方便自己部署新機構和新人馬

這就是民進黨的一魚三吃:一是聲東擊西,先誘使民眾轉移視線;二是障眼法,利用故宮「降級」,順便改名去中國化;三是偷天換日,當全民看著故宮以「正名」為由被「矮化」,蔡政府則在行政院擴充地盤,把自己想要的機構和人馬長期地安插進來。

政府組織改造的目的,原在強化效能和服務,並減少人員及疊床架屋但到了蔡政府手裡,改造卻變得荒腔走板,成為國家服務民進黨的工具。例如,蔡政府處心積慮強奪了民間水利會,納入「農田水利署」;但台灣發生嚴重水荒卻沒人顧,從北到南都在強迫農民停灌休耕。

再如,科技部成立才六年,現在卻要被迫改回「國科會」。原因是,民進黨要另成立「數位發展部」,囿於《行政院組織法》的部會數量限制,科技部只好降級讓位。

輿論一直呼籲政府要「做實事」,但民進黨更耽溺於正名改造遊戲,把正事放一邊


【專家之眼】AIT軍售膨風 國防部文過飾非

◆  【專家之眼】東風壓西風?正確理解中共整治網貸的訊息
◆  【專家之眼】雪中炭熄的旅遊補助是什麼邏輯?
◆  【專家之眼】AIT軍售膨風 國防部文過飾非








【專家之眼】AIT軍售膨風 國防部文過飾非



2020-11-30 12:08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中)28日演說時公開表示美國明年還有一筆52億美元對台軍售,但遭國防部長嚴德發否認,形同打臉。圖為今年八月酈英傑出席「台美5G共同宣言」論壇。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 28 日在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發表演說時公開表示,美國明年還有一筆 52 億美元對台軍售,但國防部長嚴德發 29 日在立法院回應說,我國並無新增軍購規畫,形同打臉酈英傑。不過,嚴德發聲稱「我國軍事採購優先考量國防自主」的說法恐怕也不符合事實。

在演說中,酈英傑指出,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不會只有文字,台灣今年計畫對美軍購總計118億美元,被認為是全球第一大對外軍售客戶,也是台灣史上單年最高金額紀錄。酈英傑說,展望2021年,約有52億美元軍售,尚待美國會同意。

美國2020財政年度是從2019年10月起至2020年9月30日止,酈英傑口中的「明年」是從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底。因此,根據已公開的2020財政年度,美行政部門已通知國會的對台軍售金額共計118億美元,而2021年的財政年度中,共計58.1億美元的軍售案。

不過,嚴德發駁斥說,酈英傑所說的軍售金額,不論是今年或明年的數字,國防部都認為出入很大。他說,台美今年洽談9項軍售,其中,美方已就 MK-48 魚雷等7項總金額55億餘美元,知會美國國會。今年仍有2項重大軍購待「知會美國國會」,明年則並無規劃對美提出52億美元的重大軍購項目。

從嚴德發在立法院提出的數字可以看出,酈英傑所說2020財政年度對台軍售118億美元的數字顯然過度膨脹。加上他又扯上2021財政年度對台軍售52億美元的數字,更是八字還沒一撇。

酈英傑也許想要告訴台灣人民,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對台軍售上會採取「兩黨一致的外交政策」。惟事實上。兩黨在對台軍售上的確有相當大的出入。通常,民主黨在對台軍售上較為保留,共和黨則相對開放。不用說我國在2021年並無新增軍購規畫,即使提出採購計畫,拜登新政府也會從嚴審查。

不過,嚴德發在立法院對酈英傑的回應也不見得完全正確。他說:「我國軍事採購優先考量國防自主,在國內能夠採購到,都以國內為主優先採購,如果國內無法獲得、短時間無法獲得者,就進行對外採購。」

問題是,不少軍購項目並非完全出於自身需要的考量,而是出於美方的壓力。例如,100套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的採購就是出於美國的政治壓力,而這些採購無疑將排擠採購我國雄二飛彈的預算。另外,135 枚 AGM-84H/K(SLAM-ER)增程型陸攻飛彈的採購自然也會排擠採購我國雄三飛彈的預算。而四架 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要排到2021年才能建案,編列在2022年的國防預算案。此時,拜登政府已執政一年多,是否能通過國務院的審查不無疑問。

總之,酈英傑有關軍售的說法固然膨風,但是嚴德發的說法也未盡吐實,更有文過飾非之嫌。










【專家之眼】雪中炭熄的旅遊補助是什麼邏輯?


2020-11-30 16:05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交通部將在12月推出新旅遊補助方案,只是因年中錦上添花補助,造成銀彈耗盡,本期補助遠不如前次,業者只能自求多福了。圖/本報資料照片


觀光業引頸期盼的新旅遊補助方案,交通部終於將在12月推出。不過因年中錦上添花補助,造成銀彈耗盡,本期補助遠不如前次,我國觀光業景氣寒冬卻無法期待政府能雪中送炭,業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新冠疫情衝擊下,跨國旅遊活動緊縮,來台外籍旅客大幅崩盤。根據11月26日公布的《109年10月觀光市場概況摘要》, 10月來臺旅客僅有18,982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負成長97.75%。累計今年1至10月來台旅客人次,僅有133萬人次,較去年973萬人次,足足少了840萬人次,大幅衰退86.28%,衝擊觀光產業,只能期待國人填補此一缺口。

進一步觀察國人對於國內外旅遊消費有明顯差異,引用觀光局公布《臺灣旅遊狀況調查》,以2019年為例,國人國旅平均約出遊八次,每次約1.51天,有66.4%的旅客當日來回或沒有在外過夜,有約七成(66.9%)選擇假日出遊,每人每次旅遊支出為2320元,合計支出4190億元;反觀,出國旅遊平均雖只有出遊0.72次,但每次約7.87夜,每人每次旅遊支出為47802元,總支出高達8175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知,國人出國次數不多,惟時間偏長,消費驚人,總支出幾乎是國旅的二倍。國人現在也鮮出國,所以要提振國內旅遊,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原本打算出國的消費,轉移至國內消費。故疫情管控相對較佳的政府,都積極鼓勵國旅,以彌補外籍旅客消費頓減的問題。

政府為刺激國旅,所推出相關措施多如牛毛,先在7月發放三倍券後,之後各部會又推出藝FUN券、動滋券、農遊券、客庄券等各種振興券。

不過最離譜的還是交通部,無疫情衝擊時,就已經持續在旅遊淡季大推「春遊專案」、「擴大國旅秋冬遊獎助計畫」等,且補助金額愈來愈高,補助時間愈來愈長,而被筆者譏笑是「旅遊業國家養」政策;疫情下提出的「安心旅遊國旅補助計畫」更是誇張,在7-10月間無論自由行或是團體行,連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都可申請,平假日皆適用,離島住宿還加碼千元。

政府宣稱安心補助帶動1725萬人次出遊,創造635億元產值。即使產值有擴大,可惜旅遊習慣並未明顯改變。其中最令人詬病的是,國人在疫情緩解下,已啟報復性消費,即使無任何誘因,也會大舉國旅;加上暑假(7與8月)原本就是旅遊最熱門季節,補助僅是錦上添花。果然39億元預算在8月就傳出用罄,政府至今已追加至超過一倍達82億元之譜。

上述預算財源主要就是觀光發展基金,該基金七成來自機場服務費的收入,《交通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明確規定,基金僅能用於觀光相關設施或觀光行銷等。交通部違法挪用於觀光補助62億元,浮濫補助年底將掏空該基金。交通部被迫舉債60億元因應,導致未來的補助轉趨保守。

暑假過後,國內旅遊業9-12月進入淡季,11月缺少補助,亟需雪中送炭的觀光業叫苦連天。還好交通部宣布將於今年12月至明年1月間辦理「冬季平日團體旅遊補助專案 」,不過在預算吃緊下,補助範圍大幅縮水,僅剩平日的團體遊。依據前述調查,國人偏好自由行,只有一成四的人會選擇團體遊。可以預見多數的旅館等自由行的行業將大受影響。

旺季大補助,淡季補助大縮水,完全看不懂交通部的邏輯。











【專家之眼】東風壓西風?正確理解中共整治網貸的訊息


2020-11-30 17:13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助理教授
馬雲的「螞蟻金服」募股(IPO)認購案突然喊停,引起各方評論。路透


最近外界對中國大陸馬雲的「螞蟻金服」募股 (IPO) 認購案被突然喊停,乃至於 P2P 網貸機構完全歸零消息的評論,大多偏重在批評中共此舉乃因這些科技巨頭正對共黨穩定統治構成挑戰、扼殺金融創新等注重市場自由角度。但這些評論不符合中共資本家發展經驗,也未記取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教訓。

首先是中共官商的密切結盟,螞蟻金服案背後其實是中共左手打右手問題。中共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雖將政府管制讓位給市場發展,但並未放棄控制努力,又以行政審批制度等多項手段換手干預或扶持偏好人士。因此,馬雲在成為中國大陸首富的崛起過程中,如果沒有與中共高層結成緊密網絡,他是不可能走到現在財富規模的。所以馬雲的行為,應該是受到中共部分官僚的支持,這與前期中國大陸傳言,將規劃成立自己的多元化金融巨頭有關,我們也能看到在傳馬雲被約談的同時,中共媒體會訪知名投行人士表示,「監管談話不是處罰,應該不會對其上市產生影響」。

這樣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會起心動念對整個黨國體制提出挑戰,中共早就已經被其他外圍資本家戰到不亦樂乎了。既然如此,那為何此次馬雲會踢到大鐵板?原因就在於,中國大陸的P2P網貸機構接連出事。最近一次在今年年中,包括愛錢進、玖富等網貸平臺因為接連被投訴,遭官方立案調查。此後官方立場開始變化,再也沒有出現中國大陸要成立多元化金融巨頭的聲音。

其次是大家要注意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共的啟示:金錢遊戲不能玩。08年金融危機因美國政府放棄對華爾街的監管責任燒起,禍及全球。中共在此役中號稱投入四兆救市,雖然拉動東亞經濟復甦,但內傷不小,接著上台的習近平肯定對此點滴在心頭。螞蟻金服與其他網貸在這部分的問題不小:除了8年內,整個P2P行業被坑了8000億外,螞蟻金服的資金絕大多數來自於銀行與所發行的資產抵押擔保(ABS)債券,而ABS就是2008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傳其放款自有資金甚至僅2%,也就是說,馬雲平時坐收高利息,一旦出事,爛攤丟給投資人、公司與政府,自己承擔的風險非常小,這會形成中國大陸版的金融危機風暴。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共官方最近釋放的消息。中共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一方面支援金融業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進行合理創新,同時堅持創新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要為實體經濟做貢獻。中國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高層官員近期同步警告,實體經濟才是金融創新及資金流通的正確目標,不要玩「錢生錢」的遊戲。

至於對中共此舉的評價如何?金融創新過度管制會使中共缺乏像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JPM) 那樣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銀行業巨頭,甚至可說,即便出現,也會綁手綁腳,無法向他們競爭。但回頭瞧瞧2008金融危機對中國大陸與歐美經濟實力的消長:中國大陸與美國GDP比較,在金融海嘯前的2007年與海嘯後的2019年,落後差距縮減了一半以上。再看看現在美國對華爾街的監管又逐步放鬆的情況,外界應該更要擔心,如果從金融面向來看,現在中共與美國的爭霸,不是東風何時壓倒西風,而是西風會不會自爆的問題。

【即時短評】丁怡銘案當保全給特權 警行政中立如無物

◆  【即時短評】丁怡銘案當保全給特權 警行政中立如無物
◆  【即時短評】統戰童書?乾脆訂18歲才能讀中國文宣吧!
◆  【即時短評】給台灣地緣政治三鐵律 馬凱碩不過徒勞






【即時短評】丁怡銘案當保全給特權 警行政中立如無物


2020-11-30 20:17  聯合報 /   記者李奕昕/台北即時報導
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指台北市牛肉麵節冠軍使用萊劑美牛被告發「假訊息」,昨天赴台北市中正一警分局說明。本報資料照


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的「牛肉麵謠言」風暴,拜這兩年政府努力打假之賜被連串舉發,警方從起初消極以對、公開聲明不構成「惡假害」要件,到昨天丁到案時種種禮遇,接連非議;身為國家公器,一些警界高官帶頭「未審先判」,甚至當起私人保全,視行政中立如無物,自傷警察尊嚴與威信。

從九合一、總統大選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警方大動作法辦市井小民假訊息,對青年學子、家庭主婦、上班族、退休老人雷厲風行,不少人只是言論「對政府不利」,法院審理屬言論自由而裁不罰。月前國民黨台南市議員指振興三倍券有假也被查辦,行政院長蘇貞昌稱「移送法辦剛好而已」,警方還在法院裁定不罰後抗告「追殺」。

反觀丁怡銘案,刑事局表示是針對政府公共政策的提倡、說明,引起輿情對特定商家誤解,丁已及時發布新聞澄清說明,與假訊息「惡假害」本質不同。

丁怡銘司職行政院發言人,比議員、民眾掌握更多公部門資訊,且發言代表政府機關,言論應受更高標準檢驗。若民代與老百姓是「法辦剛好」,何以在未經地檢署調查或法院審理,便將丁輕輕放下?警方兩套標準,難不成看高層「眼色」辦事?

以往刑事局搶著辦假訊息,這次卻在議員向地檢署告發後才開始「積極」,還是由台北市中正一警分局「主導」,面對外界質疑是否要通知丁怡銘,均推給分局回應,私下卻又派員偵詢,以示清白「沒有不辦」,作為刑事業務的最高中央警察機關,將壓力丟到地方,有權無責。

丁怡銘到案說明時,分局在地下停車場出入口設紅龍柱,讓丁駕車進出警察駐地,躲開媒體全身而退;想當然一般民眾不可能有這種禮遇,試問這不是特權,什麼才是特權?

警察是國家公務員,應依法行政,嚴守行政中立。這些諸多不合理,若是上級下令,在民主法治國家是很嚴重的事;若為揣摩上意,何以致之?近年警察升遷混亂,政治力斧鑿之深不是秘密,答案恐已不言自明。











【即時短評】統戰童書?乾脆訂18歲才能讀中國文宣吧!


2020-11-30 12:59  聯合報 /   記者陳熙文/台北即時報導
「等爸爸回家」童書有「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字眼,被指是為中國宣傳,民進黨立委要求出版業者內部審查,盡到把關的責任,幫忙防衛台灣小孩的心靈。圖/議員陳怡珍服務處提供


近來一本「等爸爸回家」的中國童書在國內引發軒然大波,被指稱是中國統戰台灣兒童的工具,有綠委甚至舉行記者會,呼籲出版業者要幫孩童把關,不惜要求「內部審查」,可說對「紅色入侵」避之唯恐而不及。

然而,整體社會的氛圍顯然對青年學子有很兩極的看法。談到選舉,稱現在年輕人早熟,早就該下修投票年齡限制至18歲,甚至更年輕;然而談到中國文宣,又堅稱學齡兒童一定看不懂其中含意,必然淪為統戰受害者。

不過,沒關係,就矛盾吧,畢竟青年與兒童還是有一段差距,更不論現代兒童早早使用3C產品,透過網路學習、接收資訊,會不會在圖書館借書讀都還是未知數,若細讀「等爸爸回家」,除了美化武漢防疫,其中就是「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兩句話讓人「詬病」。

然而台灣自詡以人權立國,不知從人道角度而言,中國蒙受疫情打擊,喊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何罪之有?還是台灣言論自由已走回頭路,只要對中國抱以悅色都不行、皆有罪?

綠委批評,童書沒有讓孩子看盡事情的全貌,那不如請孩子看份專案報告算了。絕對鉅細彌遺,絕對客觀中立,絕對正反並呈。只不過從古到今,不知有沒有童書是這樣寫的。

不然,處理完「等爸爸回家」一書後,建議也可以改改「小飛俠」,彼得潘沒有知會父母,就帶主人翁去夢幻島,分明是綁架,須得與孩子分說分說;童話「灰姑娘」裡,兩位姊姊為了能穿上玻璃鞋,情願去肉削骨,只為了當上皇后,如此貪婪血腥,一定要給孩子們形容的清清楚楚,才算誠實。

現在的「台派」政治人物,不知是恐中到了極致,還是慣於貼人紅標籤,以換取政治聲望,連台灣人讀的內容、說的話,都要再三檢驗,不得帶有任何中國色彩,不斷的排除異己,只會破壞台灣的民主,深化國人的對立,更透露對「台灣價值」的沒自信。

倘若,當真這麼怕台灣人被中國文宣荼毒,對台灣的教育、社會的氛圍感到擔憂,怕國人隨意讀個隻字片語就會國族錯亂,那不如訂個標準,未來凡書裡提到中國好的書籍,一律禁止,再加一個年齡限制,非要年滿18歲,做過台灣價值的思想審查後,才能讀中國文宣。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即時短評】給台灣地緣政治三鐵律 馬凱碩不過徒勞


2020-11-30 08:14  聯合報 /   本報記者 程平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所著,《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中文版,日前上市;馬凱碩特別在中文版的序中寫給台灣「地緣政治三鐵律」,提醒台灣處在大國周邊的生存之道,恰巧遇上蔡政府面對美國政權轉移之際,頗令人玩味。

馬凱碩給的第一點鐵律是,「大國不會容許周邊有敵對勢力的存在」。從馬凱碩的提醒,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美國靠著「門羅主義」箝制南美殖民勢力發展,藉此站穩在美洲的領導地位,甚至全世界,然後繼續利用門羅主義,干預美洲共產、左派勢力的發展。從古巴的「豬鑼灣事件」,到推翻多明尼加、尼加拉瓜左派政權,甚至是民選的智利共黨政府,蕞爾小國格瑞那達,美國就是容不下眼前有一粒左派色彩的沙。這樣就更能理解,中國為何難以容忍台灣、香港,出現他們眼中的分裂主義。

第二點鐵律是,「大國的選擇,總是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這個提醒,或許也可以讓台灣民眾深思,川普政府挺台,有沒有虛情假意。

川普首次參選美國總統最主要的口號就是「讓美國再次強大」。從川普政府來看,舉凡退出萬國郵政聯盟、巴黎氣候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協定、WHO等諸多國際協議、組織,無不是為了算計美國利益,並抑制中國崛起。就算是之前歷任美國政府,從二戰結束後出兵多個國家,扮演世界警察,不過是為了維護美國霸權、價值,甚至不惜推翻自己一手扶植後卻不願再當傀儡的政權。

最後一點鐵律,「處在大國周邊的小國,必須掌握先機、時時保持敏感度」。這一點,更可以看出,民進黨政府在面對美中衝突的彈性不足。

做為一個城市國家,新加坡深諳中立就是利益的生存之道,如同新加坡的地理樞紐位置一般,總是能面面俱到,因此也成為馬習會、川金會舉辦地。反觀台灣,蔡政府掌握美中對抗的先機,但選擇的不是天秤穩定而是槓桿操作,增添台海變數;又在美選關鍵時刻,被華盛頓郵報貼上靠攏川普的標籤,就連拜登確定勝選後,外交部長吳釗燮還要國人對川普閣員來台畢業旅行感到振奮,豪無敏感度。

馬凱碩是新加坡李氏政權長期倚重的對外發言管道,他從新加坡的觀點,提醒台灣生存之道,但李氏政權致力內部族群融合、平等,好團結內部周旋於外部各種勢力的挑戰;民進黨政府卻是靠的製造族群矛盾取得政權,寧當川普政府馬前卒,就是不求取夾在兩大間的平衡。

馬凱碩提醒的三鐵律對民進黨政府而言,不過徒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要共益不要對立!社創事業啟動的溫柔革命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582/web/

◆  若萊豬自主標示可行,要政府幹嘛?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要共益不要對立!社創事業啟動的溫柔革命
◆  蔡政府寧毀世界級故宮?
◆  「洗工」問題多 外籍看護政策應重訂
◆  不標萊劑 自打臉的貿易歧視
◆  美國新政府對中較勁的基調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要共益不要對立!社創事業啟動的溫柔革命


2020-11-30 04:16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美國貧富差距造成嚴重資源不均、菁英與勞工藍領價值對立的難題。(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至今仍塵埃未定,但不論誰當選上任,都必須面對長年來,貧富差距造成嚴重資源不均、菁英與勞工藍領價值對立的難題。富人人口僅零點一%,卻擁有近廿%財富,社會底層的煎熬痛苦毫無盡頭,對白領菁英充滿怨恨。

光從冰冷的經濟數據,是難以感受身陷底層的絕望。二○○六年,我在美國伊利諾州檢察官辦公室實習,看到了富有強盛美國裡的另一個世界。失業、繳不出健康保險費的單親媽媽,為著孩子鋌而走險;看到被依法起訴的她,我有著深深的無力感。似乎美國夢早已破滅,努力也不一定成功;貧窮產生的家庭和教育問題常導致犯罪,政府資源卻總是不到位,就這樣惡性循環,漩渦深不見底。

事實上,不單是美國,在全球化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的副作用交互影響下,許多國家失去工作的藍領和農民愈來愈多,而教育和技術門檻讓他們找不到新工作。經濟學家皮凱提更指出在資本報酬率高於經濟成長率的機制下,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貧富差距加大。於是富國內部貧富擴大、窮國無法脫貧。

在這艱困的年代,擺脫泥淖解方的第一步應是「重塑經濟機制」。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窮人銀行家尤努斯、研究對抗全球貧困問題的學者巴納吉、克里莫和杜芙洛,到今年提出改善拍賣理論和創新拍賣模式的學者米格羅姆和威爾森等,都是在尋求重塑市場機制,讓社會一起解決貧窮的「共益」思維。

經濟成長遲緩是全球現象,台灣亦無從倖免,為降低財富失衡帶來的社會負壓,就該將「共益」納入市場機制,全力發展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這不是光喊政策就會成真,制定新的「社會創新事業專法」,才有指路、規範與鼓勵的功能。透過專法架構新市場規則,賦予社會創新事業法律地位,鼓勵非營利組織創新事業導入企業經營與治理模式,而營利組織導入鎖定社會使命並允許分配利潤的共益經營模式。並在要求事業經營者當責的同時,降低其經營風險。

其次,引入彈性分級的陽光揭露與監督執行機制,以促進社會創新事業自律,使其社會影響力的使命長久永續。並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 SDGs,以吸引更多的資源、資金及力量挹注,創造更為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至於你我一般消費者,也能藉著改變自己的投資和消費模式,發起一場溫柔革命。選擇投資標的,要觀察公司對社會的貢獻度;買商品,要看商家是否合乎良善治理。庶民的購買力與投資力,看起來雖微小,但集合起來卻是能撐起台灣社會與經濟正循環的偉大力量。讓內在價值的重建成為一道曙光,照進緊繃的對立與不見底的漩渦中,展現出新的可能與力量。












若萊豬自主標示可行,要政府幹嘛?
蔡田/退休教育人員(台北市)/聯合報


美國萊豬即將開放進口,政府是否應該強制要求標示含有萊劑的豬肉?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美國的萊劑標示是自主標示,不是法律規定,相信台灣市場最後也將走向自主標示,言下之意是政府不會強制要求,但「希望」業者會自主標示。

對於陳部長的發言,筆者實在難以苟同,如果業者的自主標示可行、可靠的話,請問要政府幹什麼?

蔡總統日前公開表示,進口美國豬肉是要增加民眾多一種選擇,那請問蔡總統:如果不標示清楚的話,民眾要如何選擇呢?要求進口業者清楚標示含有萊劑的美國豬肉,民眾才能在資訊公開透明下自由選擇,哪有政府不敢要求,卻期待業者自主標示,這豈不是緣木求魚?

從近年來國內發生過的重大食安事件,在政府的法律規定和監控下,業者為了追求利益,仍然敢鋌而走險,如今政府棄守法令規範,卻期待業者乖乖「超規標示」,簡直是匪夷所思。難怪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民意不信任政府會做好開放美豬把關的工作。

何況政府既不強制要求標示萊豬,如果業者沒有自主標示,在政府既沒有規定也沒有罰則下,要拿業者怎麼辦?

如果美豬進口疑慮,靠業者自主標示就可以釋疑的話,那其他食品進口為何不能比照辦理?甚至國內其他食品的標示內容,政府也可以不必大費周章到連字體大小都要規範,讓業者自主標示就好啊!如果這些都行的話,那政府存在又有何意義呢?

政府是否應該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或許是個仁智之見的問題,但是政府應該強制要求業者標示清楚,這是毋庸討論的問題,就像政府要求任何一項國內外生產的食品都要清楚標示成分一樣。政府有明確的要求,業者尚且不一定遵守,何況政府不要求,豈不天下大亂?最重要的是,政府有明確的要求,業者才會做出清楚的標示,才能降低亂標、誤標的機率,民眾也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執政者有權開放美豬,但要有義務和責任要求業者標示清楚,如果只是一廂情願地「相信」業者的自主作為,這樣的執政者不只偷懶、怠忽職守,簡直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如「自主」下台算了!











蔡政府寧毀世界級故宮?
傅榮珂/大學退休教授(台南市)/聯合報


報載行政院有意將聞名世界的台灣故宮博物院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將隸屬行政院降格改隸文化部,看到這種消息,真讓國人扼腕嘆息,民進黨政府怎會如此不重視台灣擁有的世界級故宮博物院?

目前號稱世界級綜合博物館,其文物來源有三:或因戰爭掠奪他國文物寶藏,如八國聯軍掠奪清皇宮及頤和園珍貴文物,二次大戰時納粹德軍從波蘭、奧地利、匈牙利等地搜刮許多珍貴畫作和文物。其次藉考古文物專家利用考古之便,掠奪他國文物之精品,運至本國收藏,其中包括如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於一九○一年、一九一六年數次到新疆、甘肅考古,發現尼雅、樓蘭及敦煌遺址,運走大批珍貴之敦煌經典和簡牘至大英博物館、巴黎博物館收藏。日本考古學者橘瑞超等也於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年)橫穿戈壁沙漠至外蒙古首府庫倫、新疆等地考察,取走許多漢簡和珍貴的吐魯番文書。這些歷史文物被掠奪,無法盡數。其三即出鉅資購買珍貴文物作為藏品。

中華民國既無法藉由戰爭掠取他國文物,也無大筆金錢預算來購買世界頂尖歷史文物,然而我們卻擁有世界級的綜合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故宮之所以成為故宮,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也有其代代相傳的文物精品。世界上只有兩個故宮博物院藏有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文物,我們何其榮幸能擁有其中一個故宮博物院,其收藏之文物精品比起大陸原有故宮文物還猶有過之。

一九三一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堅持疏散文物,強調「國土失陷還能收復,人民則可留在敵人占領地和敵人作戰;但是文物若破壞了,就無法再收回。故宮的文物是數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只會減少不會增加」,於是令故宮打包整理精美文物,其中還包含頤和園的文物。總數有一九五五七箱。一九三七年七七蘆溝橋事變,政府積極安排運送故宮文物,先運至南京,後分三批運至大後方,暫時安置。在運送過程中,許多故宮人員為維護珍貴文物而犧牲,故宮文物也失落不少。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接著國共戰爭,國民政府費盡艱辛才在一九四九年將故宮文物運至台灣。雖然成功運抵台灣的僅有四分之一,但皆為極品,總數有六十二萬餘件,除經文、書籍、官方文書外,可展出之文物精品有八萬八千餘件。其中包括故宮鎮館三寶:毛公鼎、翡翠白菜、肉形石和一些陶瓷精品、書畫精品,這些珍貴文物不僅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欽羨,更為大陸故宮博物院夢寐以求而不可得者。

故宮博物院自遷台後,雖因時代改變,政權更迭,但文物之保存與展覽屢創佳績,更高居世界博物館參觀人數排名第九位(以二○一七年而論有四百四十萬人)。我們非常不願看到一個世界級的博物館,竟然會因意識形態而被迫降格改名,淪於次級的博物館,而毀於因不了解、不珍惜故宮五千年歷史文物的一些官僚中。讓台灣之光,毀於一旦,豈非今人之過!





   
「洗工」問題多 外籍看護政策應重訂
張姮燕/國際勞工暨雇主和諧企進協/聯合報


一直以來合法又正派經營仲介間的默契,不會將「家庭看護工」轉換成「工廠工」,這轉換移工類別的行話叫做「洗工」。外籍勞工要到工廠,支付的仲介費用較高,因為爾後報酬也較高。要當看護工,繳交費用則較低。正因廠工與看護工的國外收費差了一倍以上,價差約新台幣六至十幾萬,因此看護轉廠工,破壞市場行情,也瓦解仲介間行之有年的默契。

據了解,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主要是安置中心與少數不道德仲介在國內收費,幫工人從看護工轉廠工。國際勞工暨雇主和諧促進協會即遇過越南籍家庭看護工雇主,聘用由機構看護工轉出至家庭之看護工,工作不久即找藉口由同時經營養護機構的人力仲介再次轉出成為工廠工。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資料顯示,外籍看護轉至其他類別工作者,今年至十月底已達近三年新高的一五三人。這新高數據更證實新冠疫情爆發後,因勞動力輸出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移工入境台灣人數銳減,已造成各類移工短缺後的種種亂象。

根據就業服務法規定,看護工可以轉成廠工,但廠工因不符合資格不得轉換為看護工。在新冠疫情造成缺工後,許多工廠即把家庭看護洗成廠工,預估至今年底,轉換人數成長比率最高的菲律賓,約為去年的三倍,越南籍移工轉換人數為去年的兩倍。勞動部一直任由仲介以同業機制來避免工人的轉換,但當市場混亂,有投機和不道德的仲介出現時,由於法規沒有嚴格限制,造成看護工轉廠工,更使得已短絀的外籍看護工撐起的長照雪上加霜。

市場亂象加上移工制度年久失修,再加上印尼宣布全面轉嫁移工輸出、越南欲跟進,整個市場買工費、牛頭費漫天喊價,似已成為勞動部默默同意的人口販賣。危機即是轉機,勞動部此時正是大刀闊斧的時候,應趁勞動力輸出國疫情嚴重、失業率高、亟需對外輸出賺取外匯的同時,全面檢討移工制度。

其中最迫切的是把重症失能家庭聘雇的外籍看護獨立管理,不應與廠工、漁工同樣以就業服務法規範。包括工作轉換、照護技能等都需重新檢視,畢竟台灣看護的系統,不應該外籍看護歸勞動部管理,台籍看護歸衛福部管理。外籍看護攸關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品質,也無法跟長照脫節。例如外籍看護技巧的培訓,應是衛福部的專業範疇,而不是勞動部,畢竟外籍看護不是家務勞工,其在母國所受訓練也應該是照護相關。

尤其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極快,老人照護問題將成為最需解決的課題之一,老齡社會帶來的重症、失能家庭將增加,政府更需超前部署,重視對身心障礙者與老人的照護與人權。未來勞動部在制定移工管理政策,請把家庭看護工雇主跟其他工種切割,並要有聘雇外籍看護的雇主代表參加,且與衛福部接軌。讓雇主的實際聘雇經驗回饋、衛福部的醫護專業介入,才能讓外籍看護政策符合實際需要。








不標萊劑 自打臉的貿易歧視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聯合報


美國含萊克多巴安(萊劑)的豬肉即將於一個月後進口台灣,行政院及相關部會聲稱含量完全符合國際食品法典(Codex)標準,所以才允許進口,標示產地國、檢驗合格即可進口。對於民眾進一步要求清楚標示有無含萊劑,則表示市場會自主標示。姑且不論市場是否會標示、標示之認定及標準是否一致,市場果真可以自主管理,過去台灣就不會有如此多食安問題發生。

衛福部及農委會一再宣稱是因該法典已訂有標準,所以台灣即可依該標準進口。既是如此,我們就來檢視該法典的形成及訂標準用意。國際食品法典是一九六三年在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糧農組織支持下成立,法典下的委員會(CAC)目前有一八八個會員國及歐盟一團體,台灣不在其中,台灣雖非會員,然既是依循此法典訂標準就要認清法典的功能及任務。該法典至今已認定了數千種食品添加物、帶汙染及含化學之殘留物,終極目標是確保食品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之安全,並促進食品在貿易上的運作。

法典最主要的角色是帶領並串連全世界之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沒有國界之分,並經由對標準的支持、合作及透明、建立消費者對來自世界各地食品的信心,且再三強調要國際合作而非單打獨鬥。同時,也告知各國政府該如何管理食品到消費者前,食品可能發生不合標準的舞弊情形,其中針對上游供應鏈可及時找出問題的方式,比如可採更快速之檢測、可溯源方式、更佳包裝及更完整的風險評估。對於進口食品,上游不正是由進口商清楚標示食品來源國,同時包括有無、含多少萊劑及其他各項添加物成分等等之作法?

此一標準及作法既是放諸四海,台灣並非僅進口豬肉,台灣也出口豬肉,而出口的國家大部分是 CAC 會員國,合理情況會要求台灣豬肉應清楚標示有無萊劑,台灣豬肉一律不准使用萊劑,我們難不成也要打模糊仗,如此豈非犧牲台灣養豬農之權益?衛福部聲稱美國是採自願標示,衛福部是否清楚美國標示「此產品不含萊克多巴安」,一如標示「此產品為非基因改造食品」,美國豬肉賣到其他國家,僅是比照他們在國內作法。衛福部不是負責進出口美國食品安全之食品安全檢驗局,亦非美國農業部。依循該法典,衛福部該做的是告知台灣廣大消費者以取得對新進口食品之信任,台灣因應上游供應鏈的新增作法為何?

又農委會稱含萊劑的美國豬肉僅占美國進口台灣豬肉的百分之廿,在絕大部分台灣消費者對含萊劑美豬不安之情況下,如僅標示來源國,此舉更是模糊了其他百分之八十不含萊劑的美豬。台灣消費者在資訊短缺情況下的選擇,就是避開美豬,而不是避開美國萊豬,因為這是消費者唯一可以辨識食品差異的資訊,消費者購買食品是在特定資訊下執行選擇的權利,而非提供政府進行盲測!資訊不全的標示,豈不自打臉造成更大的貿易歧視?






   
美國新政府對中較勁的基調
張延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退/聯合報


在美國拜登新政府即將上台之際,其對中互動態度的調整一直是眾所關切的焦點。由於美國當前的「印太戰略」主張原本就發源於拜登主政之前的民主黨執政時期,當反恐戰爭告一段落後,美國積極推動重返亞洲政策,並深化與諸多盟友的關係,因此對中共進行集體聯盟較勁,仍將是美國對中政策發展的主軸。

儘管印太各國在經濟上對中共的依賴已深,但即便與美國在軍事安全上有密切關聯,仍不希望在言論或行動上過分遠離中共。因此面對未來中美半導體供應鏈的競爭及分裂,中美持續對立較勁的國際格局仍是趨勢,原本採取選擇性開放的印太區域,大部分國家會保持相當的彈性,並調和及接納不同的制度與領導權。即使美國為中心的運作態樣依然存在,但在某種程度會客觀看待中共的崛起。

中共強國戰略的力道主要利用三種途徑:科技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並稱已有二二○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由於中共持續崛起,美國基於國安考量,對中共科技公司實施出口管制等禁運措施已行之有年,有許多中共企業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除了華為、中興等通訊設備大廠,還擴大到超級電腦、半導體、航太、核電、人工智慧、監控設備等領域,這當然是美國防中、反中的反應。

不難看出,美國仍將保持中共輸美產品的關稅措施,再視雙方互動情況彈性調整,而且對中仍會採取脫鉤、斷鏈、壓抑、較勁的措施,其範圍包括科技、軍事、經貿、金融、外交等領域,並積極進行各種公聽會、決議案、立法,其多途徑的反中勢頭,目的在減緩中共挑戰美國霸權。

目前印太地區正面臨國際政治板塊與經濟格局的巨大變動,美、中之間的較勁會持續發展。由於中共大幅擴張其全球政治與經濟利益之際,會發展更具影響力的宣傳途徑及工具,積極壓抑國際社會對中共的質疑與批判,以順利達到其擴展全球影響力的企圖,甚至更進一步強化操控,造成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產生壓縮現象。

就地緣戰略及軍事角度而言,從北方堪察加半島一直延伸到婆羅洲的第一島鏈,是中共海軍的天然圍鏈,而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中央位置,具有更多的隱蔽及機動的空間,如果中共控制了台灣,則共軍可輕易進出到第二島鏈。台灣面對中共與日俱增的威脅,美國在政治、外交、軍事上傾向支持台灣,而美、中兩國較勁持續之際,美國期待台灣跟美國同一陣線,合作對抗中共。美國對台安全戰略由模糊轉為清晰,台灣也花費鉅額軍事預算購買先進武器,使中共在兩岸問題上不得不更加審慎。

另從現實的主客觀角度而言,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台灣是重要夥伴,為表示對我國國防安全重視與支持,會依「台灣關係法」履行對台義務,繼續派美機、艦常態性穿越台灣海峽,並提供台灣參與軍事演習機會。就軍事角度言,台灣面臨中共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有必要超前部署深化防衛作戰實力及破敵戰法研發,方能使中共不致在台海輕啟戰端。

李清志/登陸龜山島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登陸龜山島





李清志/登陸龜山島


2020-11-30 04:11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龜山島。圖/東北角管理處提供


總是在前往宜蘭的火車上、或是疾駛在國道高架橋上的車子裡,望見海面上孤獨的龜山島身影;不論是夏日的藍天碧海,抑或是冬季的陰雨綿綿,龜山島總是洄游在海岸邊,與陸地保持著一段若即若離的距離,更增其神秘的魅力!

在黃春明的詩句裡,我才了解到,龜山島是蘭陽子弟們在異鄉流浪時,夜裡失眠的原因;是他們孤獨困苦時,內心長存的哀愁。我也喜歡「木冬詠歌集」中所描述的,龜山島像是一位隱士,隱於大海之中,像是被拒於集體之外,或是根本就是一種對集體的背叛。

對很多人而言,望著大海中的龜山島,會覺得這座島嶼了解他內心的孤獨與寂寥,龜山島就像這些不被群體接納的人,最好的心靈同伴!很多人從小就看著龜山島、長大離家想著龜山島、退隱蘭陽平原時與龜山島為伴,臨終葬身櫻花陵園,一樣可以遠眺龜山島。龜山島不僅是宜蘭的名勝景點,也是他們內心永遠的心靈地標。

對我而言,龜山島就像是富士山一般,是遙遠的,只能遠觀不可親近。我從來不曾想過要去攀登富士山,我只愛遠遠觀看她的美麗,看著富士山的若隱若現;同樣地,我也不曾想過要登上龜山島,我比較喜歡在蘭陽平原遊走,從不同的角度遠望觀察,想像它是一隻洄游在外海的神秘巨龜。

但是登島的欲望是十分奇特的,我登過澎湖的無人島、東港的小琉球、澳洲的莫爾頓島,甚至瀨戶內海的無數小島,但是真正讓我有強烈欲望想要登島的地方,只有號稱廢墟聖地的「軍艦島」。軍艦島曾繁榮熱鬧過,也曾經被封閉禁入,成為無人荒涼的廢墟,幾年前獲選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曾經短暫對外開放過,後來又因為工業遺跡有毒物質評估過高,又再次封閉禁止登島。

或許是太過於神秘吧,我當年趁著開放期間,在寒冷的冬天,冒著起伏的巨浪前往軍艦島,船家當時還告訴我,因為海象多變化,船隻到軍艦島時,不能保證是否可以靠岸登陸。我當時只想說,一定要親眼見到軍艦島,即使無法登陸島上也沒有關係!幸運地,那天我們終於成功登上神秘的軍艦島,揭開了軍艦島神秘的面紗,也讓自己有一種猶如神話英雄,終於奪取金羊毛皮,踏上歸程的榮耀感。

龜山島是台灣海域少數具有某種神秘色彩的島嶼,它不僅有著神獸般的想像與傳說,同時也和軍艦島一般,都曾經被封閉進入一段時期,更增添了人們想去一探究竟的慾望。今年疫情嚴重,只能在國內旅行,讓我突然有一種想要去龜山島的奇特感覺,因為宜蘭的大小景點幾乎已經走遍,但是那座游移在海外,熟悉卻又陌生的島嶼,我卻沒有真正去認識了解。

登島的那天,其實風雨很大,東北季風讓人幾乎要打消出海的念頭,但是大片的牛奶海、濃郁的海底硫磺味,似乎歡迎著我們進入一個奇異的領域;未曾看過的顏色與異空間的氣味,加添了我登島探險的好奇與勇氣,然後渡船繞過島嶼,風浪幾乎平靜,我們終於順利登上龜山島。

龜山島的山巒比我想像的險峻高大,島上的地洞坑道比我想像的深邃複雜,然後我才知道,原來我從未真正認識過龜山島。台灣有太多地方,我們總覺得是熟悉的,事實上卻是陌生的;我們總是想像著那些地方是什麼樣子,卻沒有真正去接近那些地方。

今年新冠疫情限制了我們去異國山水探險的腳步,卻也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機會,讓我們可以重新去認識我們自己的山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