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統計工作應與時俱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不能拜伏羲,那媽祖呢?
◆  聯合報社論/性騷風暴漫天,見證民進黨性平光環崩解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統計工作應與時俱進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統計工作應與時俱進


2023-06-24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目前政府所有統計工作,都基於統計法的規範,由主計總處、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統計部門負責處理。(聯合報系資料庫)
波波漫畫


政府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就公布「統計法」,並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開始實施,顯示統計工作非常重要,也很早就受到重視。「統計法」規範了誰該負責什麼統計工作、如何辦理、有何限制、由誰督導、資料如何使用和管理、民眾該如何配合、不配合會如何等等。

目前政府所有統計工作,都基於統計法的規範,由主計總處、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統計部門負責處理;累積的數據成為各級政府施政、學術單位研究、民間企業營運、個人因各種目的有所需求時,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若沒有足夠的統計資料,對施政而言就如同「盲人騎瞎馬」,根本不知何去何從;對研究工作而言,也不能放言高論卻無所本。對今日蔚為顯學的「大數據」而言,更有如生活中的「空氣」,沒有統計資料就沒有「數據」。因此,全球先進國家對統計工作都極端重視,務求廣泛深入且詳實。我們甚至可以斷言,一個國家「沒有統計就沒有發展,要發展就要先有統計」。

我國的「國富統計」如果缺了財富分配資料,等於失去了靈魂,難以用於改善所得分配」的政策形成;只有了解各族群財富分配時間序列變化,才可能提出精準有效所得或財稅政策,協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族群,或觀察趨勢變化提早因應消弭問題

但是這種就現有資料稍加處理就可以提供的數據,政府卻多年來怠惰推延,不處理不提供,這不是一個進步國家的政府該有的作為。

整個台灣的官僚體系,因數次政黨輪替,已明顯出現施政怠惰現象;也就是若要長期才能顯現成果的施政,官僚們就不會主動推動,只會做當前能立刻彰顯績效的事,而統計正好就是要長期才能顯現效果的工作,但相關部會卻是能推就推,而行政院也不會深入了解積極責成部會辦理

一個明顯的新近案例,是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對於相關的統計工作不夠重視,只願建立不花費任何成本的「公務統計」而輕忽「調查統計」,這將使得當前「數位時代」中許多重要的指標在台灣付之闕如,既無法列入國際評比,也無法自行比較評估加以改善,將成為重大發展限制。再例如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展出來的「數位傳輸服務輸出值」、其成長率、在服務輸出的占比,在台灣都沒有部會負責,而最相關的當然是「數位發展部」;這種現象也發生在許多其他的數位指標上。一個年預算超過200億元的部會,居然不會積極主動去進行相關統計和調查,以累積足夠經驗和精進基礎,只想以「外包」來應付外界「壓力」,令人無法認同。

這種現象並不限於數位發展部,台灣迄今沒有一套正式的「服務貿易統計」,讓政府和研究機構清楚掌握服務貿易進出口狀況和變化,作為提出政策措施提升國際競爭力基礎。表面上看來,它和主計總處、經濟部和中央銀行都有相關,於是就成為三個部會機構互踢皮球的狀況;即使國際間就有現成統計模式甚至工作手冊可以仿效,但在台灣卻成為多年無解怪象。經濟部派員到世貿組織WTO取經,也曾要求「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如何進行,中華經濟研究院自行編製參考使用,但就是沒有正式統計資料

行政院積極統籌各部會清查整理台灣缺漏現代化統計資料,責成該負責的部會進行統計或調查。這是一場國際競爭,沒有進步就是發展落後,作為開發國家,在這個領域絕不能落後。













聯合報黑白集/不能拜伏羲,那媽祖呢?


2023-06-2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22日在甘肅天水、新北市三重先嗇宮異地同步舉行。圖為三重先嗇宮舉辦情形。 中央社


新北三重先嗇宮甘肅天水共同舉辦祭伏羲典禮。沒想到,連宗教活動也讓蔡政府不悅,陸委會立刻以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聲稱要調查懲處。不知從何時起,陸委會竟變成了新警總

先嗇宮供奉主神神農大帝,配祀觀音菩薩、天上聖母、伏羲、保生大帝諸神。「先嗇」二字,語出《禮記》,意指「先農」。以這樣的淵源,先嗇宮和伏羲出生地的天水市共同舉辦追念遠祖活動,竟不見容於蔡政府,只能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陸委會引用《兩岸條例》第卅三條的規定:台灣人民非經許可,「不得與大陸黨政軍為任何形式的合作」,指控先嗇宮違法。但是,兩岸舉辦共祭伏羲典禮已持續十年,先嗇宮參與合辦則是第五年。換言之,蔡政府執政後,這件事年年都在發生。那麼,為何前面那些年都沒事,今年卻突然變成違法呢?

再說,法訂得這麼嚴苛,是要讓政府官員耍官威用的嗎?如果任何活動都要經過審核,陸委會恐怕也忙不過來。如果祭拜神話中先祖伏羲都違法,那麼兩岸共祭媽祖活動,也要取消嗎?

這事若讓民眾評評理的話,多數人可能會站在先嗇宮和伏羲這方,覺得政府管太多,沒事找碴陸委會啥事都不做,卻一味阻擋兩岸人民交流,才是觸犯公務員怠忽職守罪吧!













聯合報社論/性騷風暴漫天,見證民進黨性平光環崩解


2023-06-24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性騷擾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始自民進黨內部的性騷風波,經過廿多日延燒,除擴及政府機關、藝文媒體和學術界,最近更在影視圈引爆核彈級災情;內容之汙穢濁劣,令人不忍卒聞。一個以「性別平權」為號召的政府,除誕生了一名女性總統,究竟對全台女性同胞平權做出什麼貢獻,實讓人失望。

儘管許多被揭發的案件都是陳年舊案,但不少發生在民進黨及政府部門的案件卻均非太遠,受害者的淚痕猶新。其中,有長官性騷下屬、同事性騷同事、金主或支持者性騷黨工,樣態五花八門。這些案件最讓人憤怒之處,不在性騷事件本身的程度如何,而是在內部處理過程的「普遍吃案」,終至消

事實上,民進黨內的女性受害者不少當即就提出申訴,但黨幹部接獲報告卻藉故拖延或不處理,甚至對被害者言語霸凌威嚇,形成二次傷害。這和其他案件受害者長期隱忍的情況,明顯不同。對民進黨而言,「性騷吃案」幾已成為標準作業程序,這也凸顯民進黨「很會說不會做」的特質

民進黨標榜「性別平權」是其價值信仰,但在維護平權運作上,其行動卻遠落後其他政黨。近幾年,民進黨處理自己的黨公職、官員涉及外遇及性騷事件,多半消極以對甚至坐視不管任由被指控者硬拗公然說謊言。所謂的「性平」,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具文。

例如,民進黨要員發生「雙人枕頭」的,如行政院前院長張俊雄、總召柯建銘是眾所周知;王必勝外遇生子非但未受懲處,還步步高升。我駐德華語文中心主管涉及性騷,當事人全身而退。其他如立委王定宇、羅致政等人的外遇,各界側目,黨卻從未處理。少數案例如丁允恭的性醜聞、謝曉星的性騷案,則是迫於輿論壓力才不得不處理。

可以說,民進黨一向面對性別案件態度,就是以「能掩蓋則掩蓋不能掩蓋則硬拗拗不過去則淡化淡化不了才切割」的原則應付。包括對被害者進行意識形態情緒勒索掌權者官官相護加害者自然有恃無恐,才會形成如「性騷吃案一條龍」的連環爆結果懲戒法院院長李伯道性騷女部屬,發生在今年三月,遭申訴後,立刻提前退休保住退休金,正是典型官官相護

面對外界的質疑,民進黨的答辯話術有二:一是蔡政府任內推動包括多元成家在內多個性平法案,二是蔡總統是第一位女總統,可謂徹底落實兩性平權推動女性參政。這兩點理由,無一站得住腳。多元成家立法是因應大法官釋憲,與民進黨主動何干?至於通姦除罪化,外界評價不一。因此,自詡推動性平法案成就,完全膨風說法。蔡英文雖是我國首位女性總統,但蔡政府卻創下女性閣員比率最低」的紀錄過去七年,女性閣員比率約僅一成出頭,最低甚至不到五%;遠低於扁政府和馬政府任內的一成五到兩成

選舉提名也如此。去年九合一選舉後,女性縣市長比率超過四成,為歷年之冠;但其中民進黨只一人,遠低於國民黨。亦即,民進黨誇稱兩性平權,除成就蔡英文的「首位女性總統」外,其他各方面都不進反退

究其原因,就在民進黨從未把「性平視為核心價值,只是當成獲取政權工具口號;一旦性平與政權維繫發生矛盾,民進黨便毫不遲疑地選擇後者這次,賴清德自認大刀闊斧處理性騷事件,其實也是出於選舉考量,而無中心思想歷經這次性騷風暴,民進黨的「性平政黨光環已蕩然無



靠重罰 救不了行人地獄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靠重罰 救不了行人地獄
◆  世人為何迷戀現代版鐵達尼
◆  盼人行道不再「撞飛」
◆  先保住小學 再來談大學學費補助
◆  國造潛艦的5大風險
◆  不懂掛階事小 逢迎拍馬要不得
◆  #MeToo運動解方 深化修復式正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靠重罰 救不了行人地獄


2023-06-24 02:02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為擺脫台灣「行人地獄」惡名,政府從採最重罰;原定同步上路的「斑馬線有行人須全停讓」公布後民怨沸騰,緊急喊停。記者林俊良/攝影


由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是由交通部修正,內政部警政署負責執行,在行政介面缺乏協調整合下,日前警政署率先透露為保障行人安全,將於六月三十日起,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車輛都須停讓,如不讓行人將重罰六千元、違規記三點並須參加道安講習。消息一出民怨沸騰,交通部長王國材立刻宣布暫緩,並稱後續將就「行人在斑馬線近端駕駛須停讓」的執法方向討論後定案。

檢視此規範朝令夕改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相關單位對於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缺乏核心思維及相互溝通協調,由於行人地獄的問題嚴重,政府期望運用強力執法產生立竿見影的改善效果,反而忽略產生問題的整體原因。導致無法因應問題規畫執行整體系統化的策略與作法,才會讓民眾質疑其專業,對於未來相關交通安全的宣導教育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建議交通部必須與相關部會與學者專家審慎研議後,再提出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正確作法。

行人交通安全問題主要是因目前相關路權規範模糊,導致行人與車輛的動線產生過多的衝突,加上用路人不少的違規行為,進而衍生行人嚴重安全風險。建議要克服各地方政府改善交通工程經費不足以致改善進度牛步的問題,必須盡快營造更安全的交通環境。在交通工程上應全面改善人行道不足及不連貫一致的問題,及改善在人行道面臨機車及自行車爭道的安全規畫設計,還給行人安全的步行環境。

此外,全面檢討號誌化路口的保護行人時相設計,以交通安全的目標,考量路口各方向車輛與行人交通量的相關因素與設計門檻,決定是否需要增設「左右轉車行專用時相」、「行人早開時相」或更嚴格的「行人專用時相」設計,盡量將人車通行的時間區隔,有效保障行人通過路口的安全。其次,全面改善所有路口行穿線退縮、大路口增設行人庇護島、無號誌化路口及路段行穿線在前端增設停及慢的標誌標線、或增設停及慢警示動態標誌等,以提醒用路人更清楚辨識遵守。如此才能更有依據的落實在各級學校的交通教育、汽機車考照通過門檻、宣導促成用路人互相尊重與禮讓的交通文化。

最後才是針對相對少數之不在意甚至故意違規的用路人進行強力執法,按照交通管理之工程、教育與執法的順序進行調整改善,才能符合大多數用路人的需求特性,形成良性循環有效改善行人安全問題。

最近因為交通安全問題日趨嚴重,政府似乎以為實施強力執法及加重罰則就可以改善問題,但這只能治標不治本,有效改善交通問題的前提是大多數民眾願意遵守交通規則及願意配合政府規畫設計的改善方法,因此願意溝通說明以了解民意並能回饋調整是重要成功的重要關鍵,期望政府不要操之過急,在缺乏相關配套措施就貿然決定實施執法,只有全面平衡性改善作法才能真正擺脫行人地獄之惡名。












世人為何迷戀現代版鐵達尼


2023-06-24 02:04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一艘潛水器在潛入海中探索「鐵達尼號」(Titanic)船骸過程中失聯,5名乘員證實罹難。 美聯社


奇蹟沒有出現。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的一艘失蹤潛水器的殘骸,證實在鐵達尼號沉船處旁四百餘公尺處被發現,研判該潛水器發生「災難性內爆」,連同潛水器製造商執行長在內的艙內五人恐瞬間罹難。該潛水器在前往探索鐵達尼號沉船點現場途中失聯,事件不僅登上新聞網站的首頁,也成了社交媒體的瘋傳內容。

但為什麼我們如此關心呢?就像我們對鐵達尼號沉沒的迷戀一樣,沒有人能將目光從瘋狂的電影故事上移開,即使它是個悲劇。從本質上講,一度失蹤、生死未卜的潛水器包含了令人上癮、引人入勝的媒體奇觀的所有基本要素,探險、即將耗盡的氧氣、鐵達尼號、深海的奧祕等等。

這艘潛水器十八日在距離加拿大紐芬蘭海岸約六四四公里的北大西洋下潛,準備前往探索近四千公尺海底的鐵達尼號沉船地點,下潛時間原訂兩小時,但在一小時四十五分左右時與海面失聯。各國搜救團隊雖曾經有偵測到疑似拍打船艙的聲音,但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場,令人惋惜。

故事讀起來就像電影情節,氧氣時間不斷減少,富有的乘客為一生難忘的旅行支付了數十萬美元的費用,隨著時間的流逝,希望逐漸渺茫,最後證實了噩夢成真。

大家喜歡看冒險的電影,也對冒險家以及他們在生活中會冒的風險很感興趣,但感興趣並不總是意味著「我會去試」,對於那些不喜歡冒險的人來說,這次事件剛好證明他們不應該做任何危險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鐵達尼號不幸航行意外的故事,原來不沉之船的神話、撞上冰山、救生艇太少,再加上電影的畫龍點睛,一百多年來,它一直是令世界著迷的故事。

當災難發生在你身上時,「你會怎麼做?」人們想知道倖存下來的感覺,以及在船沉沒的情況下如何決定誰可以登上救生艇?現在有了社交媒體,導致結果雖然是場悲劇,仍有可能引發一場「流行文化」,會激發新聞和社交媒體的大量評論,甚至是後續的紀錄片、虛構和非虛構的電影與電視節目,還有公眾對這種冒險行為的崇拜和撻伐。

情緒會傳染,在確定是否獲救之前,希望是一種強大而淒美的情感。我們喜歡人們以某種奇蹟戰勝困難的故事,任何能喚起如此強烈情緒的故事,都可能會促使我們繼續關心,它讓我們有機會在安全距離之外感受這些情緒。

恐懼比任何事情都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我們可以想像潛水器上五個人在氧氣即將耗盡時的恐懼,很慶幸我們不在裡面。結局雖然是悲,未來恐怕還是不缺乏這類的瘋狂冒險家,只能祈禱下一次是個快樂的結局。











盼人行道不再「撞飛」


2023-06-24 02:02  聯合報/ 顧力仁/大學教師(台北市)
路權團體認為,主管機關在缺乏配套下,用試水溫的方式推出政策,民意反彈又急轉彎,不僅有失政府威信,更造成警民衝突,駕駛與行人對立。圖為行人行走斑馬線的畫面。本報資料照


交通部突然髮夾彎,將再檢討人行道行人路權以及車輛通行的關係,這豈止是朝令夕改,令人驚愕,套句柏楊說的,這是「醬缸文化」,從中看到行政高層以及幕僚的昏矇。

長久以來,經常發生行人在綠燈過馬路時被車子重撞,甚至當場死亡的不幸事件,國外媒體將台灣描繪成「行人地獄」,其實對於居住在台北超過六十多年的我,和許多國人一樣了然於心,國外的批評一語中的,也早已麻痺在心。

台北還有人行道、紅綠燈以及部分騎樓,保障基本路權,出了台北市,「行車號誌僅供參考」早已經是個冷笑話。

電視螢幕正在播放一位中年男士在行進人行道間被計程車「撞飛」,這何止是怵目驚心。我自己、攜同家人,推著娃娃車裡的孫子過馬路,都讓我神經緊繃,不時要注意前、後、左(或右方)的來車,而國內汽車以及摩托騎士的爭前恐後,有增無減。

這種市井小民過馬路的心驚膽跳,很難得到開車族(或摩托車族)的同理感受,前者要的是平安,而後者重視的是時間和速度,孰者為重?

我也看過行人一面過馬路,一面看手機;我自己騎腳踏車時,紅燈必停,綠燈才行,為的是若違規被撞是咎由自取,而我寧可用謹慎和時間換取寶貴的安全,不論開車族或行人,都當為自己及家人珍重。

政府愛取經,國外如何看待這種事?想必專案以及報告連篇累牘,我親眼在日本看到人行道和停車線之間足有距離十公尺,提供高層及幕僚一個出國取經的好理由。

髮夾彎勢在必行,見怪已經不怪,無奈之餘,是徹底的灰心。不論高層如何變動,希望你我走在人行道上不再「芒刺在背」,不再被「撞飛」,台灣也不再被扣上「行人地獄」的汙名。













先保住小學 再來談大學學費補助


2023-06-24 01:58  聯合報/ 詹明勇/退休教師(台南市)
彰化縣大城鄉三年內三所小學接連停辦,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偕同潭墘村村民召開記者會,高呼「廢校不是終極手段!廢校的下一步是滅村」。記者許維寧/攝影


日前媒體大篇幅報導彰化縣大城鄉四年內廢掉三所小學,令教育界憂心忡忡。這兩天某總統參選人宣布未來將要無差別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每人每年兩萬五千元,教育界還是憂心忡忡。

小學生沒有投票權,政府完全不顧國民教育的受教權強迫廢校,要小朋友舟車勞頓到更遠的學校就讀;大學生有投票權,總統參選人卻在政策未經立法程序檢討的情境下大撒錢。更可議的是在宣布利多的當下,還用輕浮的口氣問台下年輕人「同不同意?」這種事情可以嗎?行政院知不知情?教育部在今年度或下一個會計年度的施政目標有這個項目嗎?面對每年多出一五○億的經費,立法院事前知不知道?

憲法第一六○條之一「六歲至十二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其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第一六三條「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邊遠及貧瘠地區之教育文化經費,由國庫補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業,得由中央辦理或補助之。」在在都指出國民教育的基本權利。但現今卻在小校、少班的規範下要求廢校,要小朋友翻山越嶺到異地求學,教育主管單位全然漠視憲法規範的受教權,更是殘忍的踐踏偏鄉民眾基本權利。早年教改時常說「不放棄任何一人」,現在卻是把偏鄉小孩一概抹去,真是令人心疼。

補助是件好事,人人喜歡。但事有輕重緩急,連一間小學都保不住的教育政策,還大談頂尖大學、全世界百大排名未免也太可笑。國民教育是培養國民基本素養的黃金時段,花點小錢讓小朋友有個美好時光,花點心思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有個幸福的成長過程,這是國民很卑微的期待。












國造潛艦的5大風險


2023-06-24 01:53  聯合報/ 梁功凱/退役海軍中將、曾任海軍武獲室執行長(台北市)
海軍左營軍區潛艦碼頭,圖為海軍256戰隊劍龍級潛艦的二號艦海虎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十年前,筆者在反潛作戰組,曾納編「神鷹專案」(海軍S70C反潛直升機採購案)赴美選機。當時海軍另有「六龍專案」計畫換裝部份陽字型艦聲納系統;筆者向德國克魯伯公司代表提出:「是否可以當時實測之層次深度水溫資料,結合系統『距離預估模式』,在容許的誤差範圍內,訂定聲納性能驗收規範?」此提議最終未被接受。

德方的理由是:台灣缺少「水下武器系統測試場」,且周邊來往商漁船頻繁,環境噪音複雜,難以掌握。時隔四十年,我們仍然缺少一座大尺度的「水下武器系統測試場」。

潛艦與反潛作戰是對立共生的關係。反潛作戰的關鍵在先期發現目標,遂行制壓反制,多採主動積極作為。潛艦則隱藏潛伏,避免暴露,並伺機奇襲,則多為被動方式。如偵蒐時,運用艦首聲納及側列聲納(如果有的話),以相位陣列,被動交叉的方式,獲得目標位置。因此,聲納系統的「接受靈敏度及精準度」將是系統性能的關鍵指標。

水下壓力隨著潛航深度的變化而增加,船體結構對於水下安全的標準極為嚴苛,並且隨時精準計算控制正負浮力,維持三D動態平衡。二十年前筆者任職「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主任時,針對台灣大學某教授提出的「潛艦國造建議書」,「海發中心」參考英國皇家海軍潛艦建造相關文獻,提出一份數十頁的研析報告,列舉出諸多技術難點。

由於缺乏經驗,首艘國造潛艦具有相當的實驗性質,必然面對諸多問題。目前的「下水」、「觸水」、以及「政治下水」等爭議,僅為冰山一角。依筆者之見,本案當前面對五大風險:一、成本風險;二、時程風險;三、技術/品管風險;四、系統整合風險;五、合約管理(履約)/政治風險。

這些風險如不能誠實面對,謹慎處理,恐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因為,真正的考驗還沒有開始。











不懂掛階事小 逢迎拍馬要不得


2023-06-24 01:51  聯合報/ 張健常/軍退(台南市)
蔡總統為三軍六校院聯合畢業典禮畢業生代表授階,卻將少尉肩章方向掛錯,畫面隨即流傳上網。圖/取自退伍軍人網路社群


自古以來冠服制度即是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如有更替往往意味著改朝換代,「烏紗帽掉了」則常被形容官位不保。三軍六校聯合畢業典禮是國軍年度重要慶典,剛掛階的新科少尉揮拳擊落上將大盤帽,馬上成了新聞花絮,從軍校生驚恐的表情看顯然並非故意,劉校長從容鎮定展現高度自抑的情緒管理。

倒是幹了快八年「三軍統帥」的蔡總統竟把少尉官階掛錯就令人匪夷所思,事後國防大學卻表示,「畢業生代表階級標識,採用磁吸底板,因辨識不易,將調整配掛方式,以杜類情。」就顯得畫蛇添足,明年軍校畢典總統已換人了,誰相信還會有「類情」?

「掉軍帽」動見觀瞻,也可一笑置之。七十七年雙十國慶閱兵大典時,指揮官陳廷寵中將在揮舞軍刀的時候直接把頭上軍帽給耍了下來,當下心情必然沮喪驚恐。但大閱官李總統卻安慰說:「沒有關係,因為他是中將,帽子掉了,換一個上將的帽子下去。」後來果然升上陸軍總司令,可見長官容忍部屬的無心之過很重要,下屬逢迎拍馬的行為卻要不得。

如放大視野高度來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軍校為何入學門檻一年一年降,招生卻日益困難,畢業人數更逐年降低?當年洪仲丘案引發白衫軍運動,軍人成了過街老鼠,「有事軍人幹,出事幹軍人」成了台灣怪象,軍官當奶媽伺候少爺兵成為軍旅奇譚,下了部隊要疲於應付戰備警況,當了大官還要進大院站著備詢。國家兩岸政策關係不明肇致「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能戴到上將軍帽,肯定是積業修德、一路過關斬將外加祖墳冒青煙了。














#MeToo運動解方 深化修復式正義


2023-06-24 01:47  聯合報/ 李錦松/地院前主任調查保護官、大學兼任講師
隨著社群媒體中愈來愈多的「#MeToo」性騷擾案件曝光,被害人分享的創痛經驗可能也會激起人們心中的不適與難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MeToo運動風起雲湧,席捲台灣已然燎原,從黨政、企業、演藝圈、教育以至司法界,幾無一處淨土。彼此訴訟攻訐有之、自殘有之、遁逃人際網絡有之,如今社會氛圍千瘡百孔,應非大家所樂見,亦恐非#MeToo被害人之原意,衡之問題困境及解決之道,或可從巨視、微視兩面觀之。

從巨視觀點,#MeToo不是個案,而是凸顯社會整體困境,嚴重程度除了性騷擾,更有多件涉嫌性侵害。其實我國性平法治,始於八十六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接續所謂的性平三法,主管機關包括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內政部四大部會,主要內容要求積極宣導與防治措施,性別平等教育法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更有責任通報制度及中小學定期課程教學設計。性別法律粲然大備,卻成就遍地烽火,正說明徒法不足於自行,政府應痛定思痛落實法律規範,提供足夠的資源協助。

從微視觀點,常言道:凡走過就留下痕跡,大多數性平被害人都沒辦法走過傷痛,#MeToo是個線索,挑起他們長年的抑鬱糾結,創傷宛若昨日歷歷在目,被害人鼓起勇氣,要的不是兩敗俱傷,他們期待傷痛可以被聽見、被看見,可以除去生命陰霾、獲得療癒。修復式正義是可行方法,可惜大部分對之十分陌生,行為人運用傳統阻抗與掩飾的方式,遂錯失良機。

例如在諸事件中,否認者有之、承認者有之。否認者如係被誣陷,自應全力捍衛清白,性平三法都有行政救濟程序,但部分人士卻以訴訟為手段。事實上性騷擾並不該當性侵害構成要件,且除了性騷擾防治法第廿五條有刑罰規範外,其他都是行政處理,而且因年久證據湮滅、或已逾追訴期間,事件不起訴多有可能,其不能代表已洗刷行為人清白,卻讓被害人二度創傷。

縱然行為人承認犯錯並道歉,卻也經常淡化處之,理由更是荒腔走板,例如喝酒斷片了、語言、行為被誤解、只是為了表現幽默,或當時年少輕狂。所以我們要責備酒、不解風情、不懂幽默、還是年輕高漲的性荷爾蒙?這些都缺乏誠懇的道歉,恐難撫平被害人心理創傷。

修復式正義不是解免行為人責任,而在於滿足被害人需求,所以補償正義與矯治正義蘊含其中,好的修復歷程,行為人應對自己本身的錯誤誠懇道歉、清楚陳述被害人因其所受傷害、主動承擔責任、補償被害人所受損害,並堅定保證不再有危害被害人之行為,然後才可能期待請求被害者原諒。

性別傷害是遮掩闇黑社會的布幕,從正向觀點,#MeToo運動拉開黑幕,讓陽光灑向社會的每個角落。危機就是轉機,建議主管機關,此時是積極介入最好的時機,關係是傷也是藥,透過修復促進歷程,讓行為人有機會與被害人、家庭、社會修復,還要與自己修復。修復式正義不只是修補原來環境,而是創建更優質的環境,讓加害人、被害人都能復歸,浸潤在美好社會。



方祖涵/快樂國民的健步大挑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快樂國民的健步大挑戰
◆  楊志良/心中沒有人民的總統參選人
◆  蘇益仁/及早規畫代謝症候群的政策及立法
◆  廖元豪/大學「師生戀」該管嗎?怎麼管?
◆  林中斌/上季辛吉課四旬之後
◆  趙春山/海峽論壇訊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方祖涵/快樂國民健步大挑戰


2023-06-24 02:20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新加坡政府提供優惠,獎勵民眾運動。 法新社


在新加坡這幾天請的司機山姆很喜歡自己國家,從生育政策教育環境硬體設施都讚不絕口。「政府像照顧小嬰兒一樣保護我們,不懂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滿意」,他說。山姆曾是一家八口住在三十坪大公共組屋,或許是地窄人稠標準不同相對狹隘居住空間對他來說,似乎是甘之如飴

山姆大哥嗜好是閱讀與運動。這幾天在吉隆坡跟新加坡走了一趟,才發現原來華文閱讀雖然在台灣早就式微,在其他地方仍然還自在盛行,作家龍應台剛在新馬辦了幾場簽書會,每場都是熱鬧無比。說到各式華文作品,山姆也是侃侃而談。不過,更令我佩服其實是他的運動習慣,他每天都會去游泳,「公立游泳池一次只要一塊錢」,在他眼中是政府德政之一。

「你看這個運動手環,政府給的,免費」,他抬起手驕傲地說,「而且,只要市民達到每天運動標準就會獲得獎勵,可以用獎勵點數換購物券」。

這個帶給山姆快樂的措施,是新加坡政府健步大挑戰活動。只要是公民或合法居民年滿十七歲,就能申請運動手環參與免費健步計畫。活動大概以一年為一季,每季都會依照衛生單位健康指引訂出不同獎勵規定,像今年二月起,獎勵就改為鼓勵稍高強度運動,不再對一萬步達標提供點數。

健步大挑戰不僅向民眾提供獎勵,對公司行號亦有團體分數,這樣一來,連私人企業都有讓員工多運動誘因了。這個活動巔峰時期超過兩成人口報名,並且在醫學期刊裡,有確實數據證明參與民眾顯著增加每日運動量。政府運動手環在新冠疫情期間竟然還有意外功能就是讓民眾能夠隨時監控自身血氧數值

跟台灣一樣,新加坡對全民提供廉價健康保險,在此前提下,送手環、送獎品,用各項花錢措施鼓勵民眾運動,其實是會從降低醫療支出回收成本的。就跟新加坡政府一樣,許多歐美私人醫療保險也對特定族群,比如說有糖尿病風險客戶,不但贈送免費運動手環,甚至用手機APP提供飲食管理、冥想、心理健康等額外服務出發點當然是為了節省未來醫療支出

同時,雖然這些服務是免費或費用低廉民眾並非完全無償參與,政府與保險公司從手環與APP獲得健康資料數據分析重要資產,用戶在使用後,幾乎將身體密碼完全交出了。不過如果數據能獲得妥善保管與運用,將會在醫療科技社會政策等層面都帶來正面幫助

並不是所有政府都有機會提供類似服務,因為用運動與飲食改變民眾健康需要時間時間卻是民主政治奢侈品新加坡執政黨獨大特殊環境讓他們對未來能有較完整規畫,在民主環境算是少見特例

換句話說,要在台灣政黨輪替情況看到類似攸關國民長遠幸福健康政策,難度實在很高。但是,未來真的只能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