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年金改革要打蛇打到7吋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必須重回民間扎根
.聯合報黑白集.德翔漏油事件 證明政府空窗期
.經濟日報社論.年金改革要打蛇打到7吋





經濟/年金改革要打蛇打到7吋


2016-03-27 02: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1985年開始,年金改革推動30年尚未成功。在政權再度輪替後,520即將就任的新政府展現最大決心,要在一年之內組成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開國是會議及修法送立法院審議,日前已確定由準副總統領軍,積極諮詢各界意見。
由於馬總統在其第二任期中也曾大張旗鼓推動年金改革,矢言四個月內提出改革方案,為此還開了百場說明會,鬧得沸沸揚揚,整個社會都為之震動,最後卻留下種種矛盾爭議,無疾而終。
因而新政府在未上任前即就同樣的課題又大張旗鼓矢言一年成功,對其決心,自應高度肯定,但能否如願達陣,解決這個數十年積弊累積而成的痼疾,仍然疑慮重重。
人人都知道,年金制度早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關頭。一方面由於制度設計不良,加上大環境丕變,不論勞保、軍公教退撫、公農軍保還是國民年金保險都出現龐大的潛藏負債,合計近18兆,而且預估軍人退撫四年內、勞保十年內即將有破產之虞。另一方面,不同職業的退休給付判若天壤,公教退休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可逾百分之百,而一般勞工則微不足道,激起嚴重的不平之鳴。
猶有進者,過於優渥的所得替代,引誘大批優秀公教人員在其盛年即放棄身居要津的工作,造成令社會難以測計的損失;即使其中部分為了爭取雙倍的薪酬轉任民間工作,其損害亦無法彌補。
問題如此嚴重,卻30年無計可施,關鍵在於:一方面舊制行之日久,每個工作者都與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從初入職場即投身其中,年年月月繳付,人人都成了退休制度的債權人,依當初約定,要在退休條件具備時依約獲得清償。
任何年金改革都勢必要毀約重定,且利益必遜於最初的約定;則所有身在此制度有年者,皆成為既得利益者,全力保護其合法權利。
另一方面,不論軍公教勞,每一既有退休制度都摻雜了許多社會公平乃至福利的成分,甚至常喧賓奪主,而使收入與支出之間嚴重脫節,更在政治力量運作下,不斷壓縮保費收入、擴張退休給付,乃使潛藏負債日益惡化。
此外,這些公辦的退休制度在公務員的掌控下,與市場幾乎完全脫節,因而保費收入之運用效率極低,在投保者無法置喙的情況下,投資報酬不堪聞問,使入不敷出的情況愈來愈嚴重。
面對這種種陳年積弊,年金改革欲求其成,也必須秉持幾個基本原則。首先,對既成事實不宜輕易觸碰。因此,凡已存在的債權債務關係應予尊重;若要改變,只能提出替代選擇,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一切新制,都要以改革定案之日為起始日,不溯既往,即可免除民怨。
其次,應以退休制度精神為主體,輔之以社會公平及福利手段。因此,每一退休者的退休給付,應主要來自其工作階段依法定公式預扣之收入,故個人帳戶即最切實可行;預扣收入完全撥入帳戶中,隨投資報酬高低而決定其增長幅度。
但為求公平及福利,政府可依其政策考量以國庫就不同身分的在職人員給予補貼,也撥入個人帳戶中共同孳息積累。至於補貼應至何程度,國庫可負擔多少,則完全依財政狀況決定。
第三,公辦退休制度應將資金運用之報酬做為退休給付的重要財源。依「72法則」,若每年投資報酬率可達8%,每九年帳戶內金額可加一倍,3、40年後,金額即極為可觀;但若報酬微不足道,就令退休者蒙受巨大的損失。這正是現制的極大弊病,卻可有人聞問;原因在於目前的軍公教勞保等,多是大鍋飯,每個人的權益混在一起,想關心亦無著力點。
一旦個人退休帳戶行之有效,雖不到退休不能領取,但人人都知道且擁有帳戶的主權,則投資報酬高低即人人關心、至關緊要,此一病灶自亦完全消弭。

聯合/德翔漏油事件 證明政府空窗期


2016-03-27 02: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貨輪「德翔台北」擱淺石門海域超過2週,受大浪沖擊,船體應聲斷成兩截,造成重油外洩。 
記者曾健祐/攝影


擱淺十六天後,「德翔台北號」貨櫃輪斷成兩截,漏出的重油汙染北海岸數公里,更有多個裝載腐蝕性化學品的貨櫃仍在船上載沉載浮。明知船難之後一向伴隨海上汙染,整整十六天,政府卻眼睜睜看著浩劫發生,證明交接「空窗期」之說果然不假。
第一階段的救援工作就折損兩名弟兄,可見現場的海象條件確實險峻,政府並非怠忽職守毫不作為。但第二階段的汙染防範,環保署召集各單位開會後啟動緊急應變計畫,卻只要求德翔船東負責殘油的抽除作業,並在相關海域布置攔油索及吸油索。這些作為,便顯得不夠積極,因而導致災難擴大。
事實上,在船擱淺後的半個月內,因天候惡劣,德翔公司僅有六天可以出海抽油,其作業進度顯遠低於預期;但與此同時,船身斷裂卻愈來愈大,漏油危機逐步升高。面對這種情況,將抽油、攔油工作全交給船東負責,顯然緩不濟急,政府應該召集相關部門緊急協助,甚至聘請國外專業公司協助處理,才能防止漏油及化學毒物汙染海域。遺憾的是,這些該做的都沒有做。
一件海難,只是船公司的虧賠或船員的損失;但如果發展成漏油汙染的海上浩劫,那不僅是周邊漁民生計受損,還有海岸汙染、魚類鳥類大規模死亡的浩劫。如果再加上有毒化學物質侵害,就更不堪想像,代價要由整個社會承受。
遺憾的是,新政府忙著老案子,舊政權心不在焉,海上的問題無人聞問。

聯合/國民黨必須重回民間扎根


2016-03-27 02: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結由洪秀柱當選主席。 記者楊萬雲/攝影

國民黨主席補選,洪秀柱在第一輪即以壓倒性的優勢勝出,成為國民黨第一位女性黨主席。漂亮的成績,更顯得洪秀柱的責任重大;正當國民黨搖搖欲墜之際,她能否帶領全黨重振旗鼓?或者她的領導反而可能引發路線之爭,讓國民黨陷入更深的分裂危機?
洪秀柱之所以勝出,有三大原因:第一,許多黨員認為去年總統大選提名的「換柱」風波對她不公,因此應該還她一個「公道」。第二,這次角逐的另三名候選人全國知名度皆不如她,黃敏惠雖獲有黨機器及傳統地方人物的支持,但論魅力及黨員互動,皆略遜洪秀柱一籌。第三,是國民黨黨員結構的先天不足,已無法正常反映社會的普遍民意取向;在黨員人數節節下降的情況下,願意入黨又積極投票的多為「深藍」黨員,因此,他們從意識型態出發選擇洪秀柱為主席也就不足為奇。
上述三大原因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點的黨員結構問題,這也與國民黨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今年初的大選,國民黨在總統和立委選舉雙雙大敗,主要原因就是敗在「黨意」與「民意」落差太大,國民黨領導階層不僅平日疏於經營民間基層,馬政府的施政也常與社會民意脫節,這是危險的疏離。而今天國民黨內部的主席選舉,更出現「黨中有黨」的現象,年齡、職業、代表性與社會差距較大的黃復興黨部卻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主力部隊;這樣的結構,對於國民黨的民主改革其實也極不利。
簡言之,近八萬黨員希望為洪秀柱的「換柱風波」平反所凝聚的支持,固然反映了黨內某種「主持正義」的力量;但如果不能正確解讀其間的訊息落差,而一味將之解釋為這些人支持的是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或其意識型態,而洪秀柱也認為那是她必須邁進的方向的話,那麼,洪秀柱領導下的國民黨可能偏離台灣的主流民意越來越遠。例如,人們好奇的是:在兩岸關係、黨產、黨內改革等議題上,洪秀柱與主流民意是一致的或者背道而馳?
不可諱言,換柱風波對於洪秀柱、朱立倫、乃至整個國民黨而言,都是一次可怕的休克治療,所有人都飽受摧折。也因此,如果換柱風波及大選慘敗讓各方都學到一點教訓的話,洪秀柱當選主席就不應該解讀為她應該擺盪回自己選前的路線。畢竟,選舉大敗已無可挽回,她現在是要以主席角色收拾黨的殘破局面;最重要的,是要為國民黨療傷止痛,讓它從挫折與分裂的低迷中重新抬起頭來。
國民黨要東山再起,唯一的路是重回民間扎根,重新和基層民眾站在一起,重新感受民意脈動,重新和人民建立聯結;這點,沒有什麼捷徑可走。馬總統執政的八年,許多決策和施政動輒遭到抗爭示威,各類社運團體、青年組織、異議人士全都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原因無他,民進黨長期在這些領域經營、組織,與對方結盟,而國民黨卻因為老大心態及急功近利,忽略了這些民間的不同聲音。包括黨員結構的社會張力和社會代表性不足,黨內體制封建色彩太強使新人望之卻步,前者要如何加強吸納新人,後者要如何朝黨內民主化轉型,不僅是洪秀柱的責任,也是整個黨必須同步調整心態和腳步面對。
我們要提醒的是:這次補選投票率僅四成,洪秀柱雖然大勝,她卻必須謙虛面對六成黨員不投票的異議,不可大意。洪秀柱若能伸出橄欖枝,邀請黃敏惠繼續出任副主席輔佐黨務,也許是化解黨內「本土」、「非本土」心結的有效途徑,也能避免上演本土派揚言出走的分裂危機。畢竟,目前國民黨最大的憂患是黨員離心離德,如果再發生一場分裂風波,國民黨恐怕就病入膏肓了。
恭喜洪秀柱贏得補選,也期待她展現領導者的風範和氣度,帶領國民黨扎根民間重新出發。

星期透視/巴拿馬行不行?一個確定、兩種可能

.國民黨新主席 心中別忘了國父
.國民黨重生 可以這樣做
.國民黨只怕權貴政治 不怕新黨化
.大巨蛋擺爛 看來柯P不愛棒球
.從「珍神」到浩鼎…股海散戶是蝦 政客是鯊
.名家縱論/徐重仁:破瓦殘礫中的羈絆
.星期透視/巴拿馬行不行?一個確定、兩種可能
.調整體質 強化生技產業把關力
.畫中有話/未來產業在哪裡?





星期透視/巴拿馬行不行?一個確定、兩種可能


2016-03-27 02:47 聯合報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上周巴拿馬政府同時邀請兩岸領導人,出席將於六月廿六日舉行的巴拿馬運河拓寬竣工儀式典禮活動,巴拿馬駐華大使呈遞巴拿馬總統親筆邀請函,蔡英文表示將列為優先考量。於是,蔡英文就任後的首次出訪,以及是否會出現「蔡習會」成為關注焦點。
蔡英文應該儘快回覆表達樂意前往,一方面外交是總統的職責與工作,一方面蔡屆時是以台灣首位女性總統身分出訪,必能成為國際媒體焦點,大力宣傳台灣存在事實,這會是一場台灣的外交饗宴。
巴拿馬為何要同時邀請兩岸?其實巴拿馬是邀請運河主要使用國之七十個國家元首出席典禮,至於兩岸微妙關係對巴拿馬來說毫無負擔,就把球丟給兩岸自己去處理,而且還可以提高身價、盤算外交籌碼。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北京不會讓兩岸領導人同時參與運河竣工儀式,更遑論舉行「蔡習會」。依據北京向來反對兩岸關係國際化的處理原則,拒絕兩岸領導人同時出現在國際場合,這連過去馬英九希望能出席APEC非正式經濟領袖高峰會都做不到,這次也沒有理由破例。
至於六月廿六日會出現的情況,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目前國內各方都支持蔡英文應邀前往,而習近平則杯葛不參加;另一種可能情況則較為戲劇性,且衝擊更為深刻。
第一種可能情況,是蔡英文能夠前往巴拿馬,但習近平不會出席,改派低階官員與會,甚至可能整個抵制此次活動,完全不派員參加。在北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如果台灣總統出席一項國際活動,北京方面是不會同時參與的。
第二種可能情況,則是巴拿馬在五二○之後,快速與台灣斷交並和中國建交,斬斷蔡英文前往的機會。雖然巴拿馬也許不至於收回邀請,但尷尬局面已現,國內政局與蔡支持者也很難展現柔軟姿態支持蔡前往。
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將是兩岸外交戰開打的第一張骨牌,並且也會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國內反中情緒再被挑動,兩岸經貿與安全問題將會陸續浮現。
巴拿馬並非不可能做出此種舉動,過去巴拿馬並未積極支持我參與聯合國活動,現任總統瓦雷拉在數年前表達過與北京建交的意願,與台灣外交界也曾有著不太順暢的互動關係。
中國大陸近年在中南美洲的經營,影響力大增,連美國都十分在意。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也有來自北京的出力資助,北京外交部認為竣工典禮應該是中國的外交舞台,大概很難忍受作球給台灣,成就剛上任的蔡英文。
個人希望第一種情況能夠成真,蔡英文總統能夠出席重大國際活動,彰顯台灣民主多元成就,國人皆與有榮焉。但是,不能完全排除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特別在甘比亞與北京復交後,兩岸外交戰的警訊十分明顯。
此時的關鍵應該還是蔡英文的五二○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部分,如果繼續使用維持現狀或憲政體制說法不變,則北京可能會斷然祭出外交戰,或許就從巴拿馬開始。
但如果蔡英文表現新意,例如提到憲法一中概念,則兩岸關係可能進入新磨合,外交戰或能延後或避免,巴拿馬運河將成為蔡英文與國際社會歡喜互動的場合。

名家縱論/徐重仁:破瓦殘礫中的羈絆

.國民黨新主席 心中別忘了國父
.國民黨重生 可以這樣做
.國民黨只怕權貴政治 不怕新黨化
.大巨蛋擺爛 看來柯P不愛棒球
.從「珍神」到浩鼎…股海散戶是蝦 政客是鯊
.名家縱論/徐重仁:破瓦殘礫中的羈絆
.星期透視/巴拿馬行不行?一個確定、兩種可能
.調整體質 強化生技產業把關力
.畫中有話/未來產業在哪裡?





名家縱論/徐重仁:破瓦殘礫中的羈絆


2016-03-27 02:47 聯合報 徐重仁

農曆年前,我的故鄉台南發生了令人心痛的震災,也許是天災發生的時間,實在太令人心碎,各地政府機關、民間企業、熱心民眾、甚至國內外救援團體不畏寒冷及辛勞,連日搶救,捐款、提供生活物資,在一片慘淡中散發出一絲溫暖。在破瓦殘礫中,我看到了「羈絆」—對於這片土地的愛與熱情、對於摯愛的捨與不捨,以及跨越國界的關懷。
這陣子,我陸續接到許多日本友人關心的電話,日本人感念當年三一一東北大地震時,台灣人慷慨解囊大力援助東北、協助重建,所以他們也都紛紛表示很希望能夠為這次的台南震災盡一份心力,除了各地自發性地募集援助金,日本新聞亦成天播放著台南震災的最新情形,並且理性分析此次地震發生的原因,關心的程度完全不亞於台灣人,也有許多日本友人向我表示,很願意分享當年重建東北的心路歷程,及社區再建的模式,令我相當感動。
「同理心」一直是我認為做人最重要的態度,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他的處境與苦楚,釋放出來的善意與協助,必定也能傳達給對方;也唯有透過同理心,才能建立信任關係,「願意」理解對方的感受、「願意」試著陪伴走過心碎的時刻,這就是同理心的展現。台灣與日本之間的羈絆與信賴關係,就是這樣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這幾年,我也觀察到有愈來愈多人站在不一樣的崗位,用他們的專業,在陪伴人們走過天災所帶來的傷痛,及解決不同的社會問題。
去年我受邀到日本東北演講,當天與會者還有一位曾在三一一大地震時自發性擔任大體修復師的笹原留似子小姐也受邀擔任演講者。
地震過後,她主動投入大體修復師的志工,讓三百多個家庭得以和他們最深愛的家人好好道別,但她最令人感動的,不僅是修復大體,而是她同時撫慰了受難者家屬嚴重受創的心靈,笹原小姐努力聆聽小孩們口述印象中的母親模樣、記錄下先生們內心最美麗的太太身影,為了將那些與亡者共度的日子,變成最珍貴的回憶,為了使家屬記住亡者最美好的面容,大體修復師的工作潛藏著將悲傷轉化為珍貴回憶的力量,協助生者好好說再見。
她也在事後投入災區兒童教育活動,傳授「生命的意義」。這次台南震災也有卅多位台灣民眾自發性投入大體修復的行列,他們用他們的專業與同理心減輕生者的痛苦,將人們與摯愛的情感凝練得更緊密紮實。
人應該要有體貼的心,懂得關懷別人、照顧別人,要有熱情,不是只有站在自己的本位,不是自己好就好了。應該把這樣的訊息傳播出去,且不是只有在災難發生時才體貼、關懷別人,一旦事件過了就忘了,一定要時時保有這樣的體貼心思,就像日本人把三一一地震時,對台灣人的感念一直記在心中不忘。
我有一位在日本東北岩手縣的朋友又川先生,日前來台灣,特地去養老院慰勞老人家,帶動唱給老人家歡樂。又如黑貓宅急便的例子,他們會去災區配送;有些企業會整隊去災區,跟受災戶說說話、陪伴他們、安慰他們、鼓勵他們。
這些例子都是人與人間相互體貼的溫暖與包容,這樣的互動更能把人團結起來,產生正面力量度過內心困頓時期。其實人與人有機會處在一起,乃是緣份所致,何必鬥來鬥去?而應該在平時就能對他們包容、體恤,將其修煉成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
(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舒國治/太極拳淺探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葉銀華/兩岸關係的三個必須論
.盛治仁/川普現象能走多遠?
.朱宗慶/考季過後的反思
.黃介正/台海兩岸相向的利益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2016-03-27 02:48 聯合報 王健壯

中研院創院八十八年,歷經八位院長,但翁啟惠這次身陷浩鼎案利益風暴,卻讓一方淨土變成十里洋場,學術龍頭也蒙塵受辱。
首任中研院院長蔡元培客死香港時,據王世杰追憶,他的身後處境竟然淒涼到:「死後無一間屋,無一寸土,醫藥費死後仍無法給付,蔡夫人打算典衣質物處理後事,衣裘棺木的費用還是王雲五代籌」。
胡適在當院長前,曾在美國度過九年寓公生活,長期失業沒有收入,僅靠有限存款過活。蔣介石派人送錢接濟他,他卻多次拒絕;朋友去看他,他祇能請吃茶葉蛋;每天上市場買菜,「經常在電車上被擠得東倒西歪」。
回台當院長後,胡適生活雖有改善,但收入仍祇有薪資與稿費,別無其他。他過世前曾預立遺囑,其中雖有「如有遺產,則給子孫們平分」這樣一句,但他秘書王志維幫他清點遺物時,卻發現胡適留下的財產祇有區區一百卅五美元。
吳大猷被迫卸任院長後,曾一度被李登輝聘為有給職資政,當時已八十六歲的老先生原以為享院長級待遇後,應可安度晚年。但一向與他不合的李登輝,後來卻改聘他為無給職資政,讓吳大猷生活頓時陷入困境,據沈君山回憶:「連他生病住院時,也為了要省錢,不敢住好一點的病房」。
這三位院長的任期,蔡元培十二年,胡適五年,吳大猷十年,也就是說,在這三位院長長達廿七年任內,外界對中研院雖偶有思想與政治上的質疑,但對院長卻絕無道德操守上的質疑。至於其他幾位院長,除李遠哲在卸任前因修改內規而引發自肥爭議外,其餘任內也均與利益無涉。
中研院為最高學術殿堂,院長與利益無涉本來即屬本分。而且,能當院長的人,不但學有專精,也都望重士林,若想圖謀一己利益,管道很多,何須身居殿堂高位而難忘銅臭之味?當初放棄美國高薪而回台出任院長的翁啟惠,也應作如是觀。
但問題是:即使翁啟惠並無圖利之意,他對浩鼎新藥解盲的發言,目的也是想以專業解惑,但他忘了:既然他是專業中的專業,他就有一言而動市場的影響力,市場若因他的發言而發生重大變動,即使他未逾越專業分際,卻逾越了院長分際;而專業分際與院長分際完全不同,兩者若有衝突,當然應以院長分際優先。
更何況,讓他不惜逾越分際去解惑的那家公司,其中還有他女兒擔任十大股東之一,當時外界雖一無所知,他豈有不知之理?難道他忘了台灣還有一部法律叫「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這部法律規範所有公職人員,也包括即使是國寶的中研院院長在內?
窮而後工,那是過時的自我惕厲;自命清高,也是虛偽作態;而且,此一時彼一時,胡適當院長時的窮,與翁啟惠當院長時的富,也不應相提並論。但當中研院院長的人,應該做到「清不絕俗,貞不忤物」,卻是最起碼的要求;這八個字是吳大猷晚年寫給沈君山的一個條幅,以「清貞」自期勉人,了然無愧。
翁啟惠如何替浩鼎案劃下句點,關係他一生令譽,也關係中研院未來,不可不慎。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