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年金改革要打蛇打到7吋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必須重回民間扎根
.聯合報黑白集.德翔漏油事件 證明政府空窗期
.經濟日報社論.年金改革要打蛇打到7吋





經濟/年金改革要打蛇打到7吋


2016-03-27 02: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1985年開始,年金改革推動30年尚未成功。在政權再度輪替後,520即將就任的新政府展現最大決心,要在一年之內組成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開國是會議及修法送立法院審議,日前已確定由準副總統領軍,積極諮詢各界意見。
由於馬總統在其第二任期中也曾大張旗鼓推動年金改革,矢言四個月內提出改革方案,為此還開了百場說明會,鬧得沸沸揚揚,整個社會都為之震動,最後卻留下種種矛盾爭議,無疾而終。
因而新政府在未上任前即就同樣的課題又大張旗鼓矢言一年成功,對其決心,自應高度肯定,但能否如願達陣,解決這個數十年積弊累積而成的痼疾,仍然疑慮重重。
人人都知道,年金制度早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關頭。一方面由於制度設計不良,加上大環境丕變,不論勞保、軍公教退撫、公農軍保還是國民年金保險都出現龐大的潛藏負債,合計近18兆,而且預估軍人退撫四年內、勞保十年內即將有破產之虞。另一方面,不同職業的退休給付判若天壤,公教退休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可逾百分之百,而一般勞工則微不足道,激起嚴重的不平之鳴。
猶有進者,過於優渥的所得替代,引誘大批優秀公教人員在其盛年即放棄身居要津的工作,造成令社會難以測計的損失;即使其中部分為了爭取雙倍的薪酬轉任民間工作,其損害亦無法彌補。
問題如此嚴重,卻30年無計可施,關鍵在於:一方面舊制行之日久,每個工作者都與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從初入職場即投身其中,年年月月繳付,人人都成了退休制度的債權人,依當初約定,要在退休條件具備時依約獲得清償。
任何年金改革都勢必要毀約重定,且利益必遜於最初的約定;則所有身在此制度有年者,皆成為既得利益者,全力保護其合法權利。
另一方面,不論軍公教勞,每一既有退休制度都摻雜了許多社會公平乃至福利的成分,甚至常喧賓奪主,而使收入與支出之間嚴重脫節,更在政治力量運作下,不斷壓縮保費收入、擴張退休給付,乃使潛藏負債日益惡化。
此外,這些公辦的退休制度在公務員的掌控下,與市場幾乎完全脫節,因而保費收入之運用效率極低,在投保者無法置喙的情況下,投資報酬不堪聞問,使入不敷出的情況愈來愈嚴重。
面對這種種陳年積弊,年金改革欲求其成,也必須秉持幾個基本原則。首先,對既成事實不宜輕易觸碰。因此,凡已存在的債權債務關係應予尊重;若要改變,只能提出替代選擇,由當事人自主決定。一切新制,都要以改革定案之日為起始日,不溯既往,即可免除民怨。
其次,應以退休制度精神為主體,輔之以社會公平及福利手段。因此,每一退休者的退休給付,應主要來自其工作階段依法定公式預扣之收入,故個人帳戶即最切實可行;預扣收入完全撥入帳戶中,隨投資報酬高低而決定其增長幅度。
但為求公平及福利,政府可依其政策考量以國庫就不同身分的在職人員給予補貼,也撥入個人帳戶中共同孳息積累。至於補貼應至何程度,國庫可負擔多少,則完全依財政狀況決定。
第三,公辦退休制度應將資金運用之報酬做為退休給付的重要財源。依「72法則」,若每年投資報酬率可達8%,每九年帳戶內金額可加一倍,3、40年後,金額即極為可觀;但若報酬微不足道,就令退休者蒙受巨大的損失。這正是現制的極大弊病,卻可有人聞問;原因在於目前的軍公教勞保等,多是大鍋飯,每個人的權益混在一起,想關心亦無著力點。
一旦個人退休帳戶行之有效,雖不到退休不能領取,但人人都知道且擁有帳戶的主權,則投資報酬高低即人人關心、至關緊要,此一病灶自亦完全消弭。

聯合/德翔漏油事件 證明政府空窗期


2016-03-27 02: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貨輪「德翔台北」擱淺石門海域超過2週,受大浪沖擊,船體應聲斷成兩截,造成重油外洩。 
記者曾健祐/攝影


擱淺十六天後,「德翔台北號」貨櫃輪斷成兩截,漏出的重油汙染北海岸數公里,更有多個裝載腐蝕性化學品的貨櫃仍在船上載沉載浮。明知船難之後一向伴隨海上汙染,整整十六天,政府卻眼睜睜看著浩劫發生,證明交接「空窗期」之說果然不假。
第一階段的救援工作就折損兩名弟兄,可見現場的海象條件確實險峻,政府並非怠忽職守毫不作為。但第二階段的汙染防範,環保署召集各單位開會後啟動緊急應變計畫,卻只要求德翔船東負責殘油的抽除作業,並在相關海域布置攔油索及吸油索。這些作為,便顯得不夠積極,因而導致災難擴大。
事實上,在船擱淺後的半個月內,因天候惡劣,德翔公司僅有六天可以出海抽油,其作業進度顯遠低於預期;但與此同時,船身斷裂卻愈來愈大,漏油危機逐步升高。面對這種情況,將抽油、攔油工作全交給船東負責,顯然緩不濟急,政府應該召集相關部門緊急協助,甚至聘請國外專業公司協助處理,才能防止漏油及化學毒物汙染海域。遺憾的是,這些該做的都沒有做。
一件海難,只是船公司的虧賠或船員的損失;但如果發展成漏油汙染的海上浩劫,那不僅是周邊漁民生計受損,還有海岸汙染、魚類鳥類大規模死亡的浩劫。如果再加上有毒化學物質侵害,就更不堪想像,代價要由整個社會承受。
遺憾的是,新政府忙著老案子,舊政權心不在焉,海上的問題無人聞問。

聯合/國民黨必須重回民間扎根


2016-03-27 02: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結由洪秀柱當選主席。 記者楊萬雲/攝影

國民黨主席補選,洪秀柱在第一輪即以壓倒性的優勢勝出,成為國民黨第一位女性黨主席。漂亮的成績,更顯得洪秀柱的責任重大;正當國民黨搖搖欲墜之際,她能否帶領全黨重振旗鼓?或者她的領導反而可能引發路線之爭,讓國民黨陷入更深的分裂危機?
洪秀柱之所以勝出,有三大原因:第一,許多黨員認為去年總統大選提名的「換柱」風波對她不公,因此應該還她一個「公道」。第二,這次角逐的另三名候選人全國知名度皆不如她,黃敏惠雖獲有黨機器及傳統地方人物的支持,但論魅力及黨員互動,皆略遜洪秀柱一籌。第三,是國民黨黨員結構的先天不足,已無法正常反映社會的普遍民意取向;在黨員人數節節下降的情況下,願意入黨又積極投票的多為「深藍」黨員,因此,他們從意識型態出發選擇洪秀柱為主席也就不足為奇。
上述三大原因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點的黨員結構問題,這也與國民黨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今年初的大選,國民黨在總統和立委選舉雙雙大敗,主要原因就是敗在「黨意」與「民意」落差太大,國民黨領導階層不僅平日疏於經營民間基層,馬政府的施政也常與社會民意脫節,這是危險的疏離。而今天國民黨內部的主席選舉,更出現「黨中有黨」的現象,年齡、職業、代表性與社會差距較大的黃復興黨部卻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主力部隊;這樣的結構,對於國民黨的民主改革其實也極不利。
簡言之,近八萬黨員希望為洪秀柱的「換柱風波」平反所凝聚的支持,固然反映了黨內某種「主持正義」的力量;但如果不能正確解讀其間的訊息落差,而一味將之解釋為這些人支持的是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或其意識型態,而洪秀柱也認為那是她必須邁進的方向的話,那麼,洪秀柱領導下的國民黨可能偏離台灣的主流民意越來越遠。例如,人們好奇的是:在兩岸關係、黨產、黨內改革等議題上,洪秀柱與主流民意是一致的或者背道而馳?
不可諱言,換柱風波對於洪秀柱、朱立倫、乃至整個國民黨而言,都是一次可怕的休克治療,所有人都飽受摧折。也因此,如果換柱風波及大選慘敗讓各方都學到一點教訓的話,洪秀柱當選主席就不應該解讀為她應該擺盪回自己選前的路線。畢竟,選舉大敗已無可挽回,她現在是要以主席角色收拾黨的殘破局面;最重要的,是要為國民黨療傷止痛,讓它從挫折與分裂的低迷中重新抬起頭來。
國民黨要東山再起,唯一的路是重回民間扎根,重新和基層民眾站在一起,重新感受民意脈動,重新和人民建立聯結;這點,沒有什麼捷徑可走。馬總統執政的八年,許多決策和施政動輒遭到抗爭示威,各類社運團體、青年組織、異議人士全都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原因無他,民進黨長期在這些領域經營、組織,與對方結盟,而國民黨卻因為老大心態及急功近利,忽略了這些民間的不同聲音。包括黨員結構的社會張力和社會代表性不足,黨內體制封建色彩太強使新人望之卻步,前者要如何加強吸納新人,後者要如何朝黨內民主化轉型,不僅是洪秀柱的責任,也是整個黨必須同步調整心態和腳步面對。
我們要提醒的是:這次補選投票率僅四成,洪秀柱雖然大勝,她卻必須謙虛面對六成黨員不投票的異議,不可大意。洪秀柱若能伸出橄欖枝,邀請黃敏惠繼續出任副主席輔佐黨務,也許是化解黨內「本土」、「非本土」心結的有效途徑,也能避免上演本土派揚言出走的分裂危機。畢竟,目前國民黨最大的憂患是黨員離心離德,如果再發生一場分裂風波,國民黨恐怕就病入膏肓了。
恭喜洪秀柱贏得補選,也期待她展現領導者的風範和氣度,帶領國民黨扎根民間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