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年度字詞的回顧與展望
◆ 啊,原來中華民國還在
◆ 林姿妙判刑 藍應防2026骨牌
◆ 老人免繳健保費 健保會破產?
◆ 川式狂言 卡特會怎麼想
◆ 卡特能拆北韓核電 難解台灣核廢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年度字詞的回顧與展望
2025-01-01 04:17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每年歲末,世界各地的年度字詞陸續出爐,適度反映普羅大眾心聲與社群媒體焦點。茲簡述一些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字詞的來龍去脈,以饗讀者。
聯合報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由「貪」字拔得頭籌,反映國人相當痛惡當前政治人物的貪贓枉法,同時也警示大家切莫因貪婪而沉淪在道德敗壞的物欲橫流裡。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今年的漢字」為「金」,該字第五度被日本選為年度漢字。每次選中「金」的年份,正巧都是奧運的舉辦年,可見他們對國際體育賽事的重視。這些年日本重點發展的成果豐碩,在本屆奧運勇奪廿面金牌,名列世界第三。此外,日本政局不穩,自民黨深陷「裏金問題」的政治獻金醜聞風暴,在眾議員總選舉中大敗。
南韓大學教授們選出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四字成語為「跳梁跋扈」,諷刺南韓執政當局如同興風作浪的跳梁小丑,其行徑獨斷橫行,專恣跋扈。在這次調查中,超過四成的教授選擇「跳梁跋扈」為最能代表去年的「四字成語」。妙的是該問卷調查的截止日還在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全國戒嚴前,否則必將遠遠超過四成,但這也顯示尹錫悅的意外出槌之舉,正是「跳梁跋扈」的冰山一角。
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y)選出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字詞為 brain rot(腦腐),表達大眾對社群媒體速食內容疲勞轟炸人腦的擔憂。「腦腐」一詞首見於美國作家梭羅的《湖濱散記》,他說:「雖然英格蘭努力治癒馬鈴薯腐爛病,但不知是否有任何努力設法治癒腦腐病?—這種病的流行更廣泛、更致命。」可見對五光十色腐化人心的擔憂,古今皆然。
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選出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字詞為 manifest(顯化),該字近年流行的用法是「想像實現你想要的東西,相信這樣做會讓它更可能發生」。雖然「心想事成」很美好,但專家警告說「它可能導致危險行為或宣揚錯誤信念,例如疾病可以透過願望消失」,大家切莫盲思濫想。
柯林斯詞典(Collins Dictionary)選出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字詞為 brat(頑童),該字原意為小屁孩,但其新意為具備自信、獨立和享樂主義的態度。自英國歌手酷娃恰莉推出《Brat》專輯後,它已經發展成為某種文化運動,許多人開始接受這種赤子童心的生活方式。
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選出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字詞為 polarization(極化),在同溫層網路效應下,這恰好是兩極化政治光譜雙方都同意的一種現象。極化將大家分裂成截然不同的對立面,使得彼此長期處於極端的對立狀態,實乃現代文明極為迫切的危機。
經濟日報選出的「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經濟關鍵字」為「緩」,預期今年經濟成長放緩和通膨壓力減緩。「緩」看似消極,但實有其積極面,故大家常說「急事緩辦,事緩則圓」,不要一味求快,只顧眼前小利,以免落得欲速不達的下場。
揮別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迎向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祝福大家一切美好。
卡特能拆北韓核電 難解台灣核廢
2025-01-01 04:14 聯合報/ 林明雄/台電核能後端營運處退休處長(台北市)
美國前總統卡特於去年十二月廿九日以百歲逝世,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任內和中國大陸建交、並和中華民國斷交。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三月應時任連戰副總統邀請來訪,本人有幸為低階核廢料境外處置問題向他請益。
當年台電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政策採境外處置為主,北韓有一座俄製似烏克蘭車諾比的核電廠,可同時取出用過核燃料供提鍊鈽作為核武原料,對朝鮮半島構成威脅。卸任的卡特總統先透過洛克斐勒基金會遊說,再由他出面協調南北韓,最後由南韓、日本、澳洲、加拿大、美國共同出資承諾新建一座美式輕水式核電廠,並拆除北韓唯一的俄製可提鍊鈽的核電廠。
當時,台電和北韓「高麗電腦中心」(KCC)簽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合約,將台電低階核廢料送至北韓金剛山掩埋,但在合約尚未生效前就被媒體曝光,引起南韓強烈的反彈。南韓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政策是以境內處置為主。從尹錫銳的戒嚴案爆發迄今,讓國人更瞭解南韓的民族性,韓國電力公司選擇低階核廢料處置場時,也曾遭遇極強烈的抗爭,引發部長請辭,甚至韓電員工汽車都被焚毀。
南韓對台灣反彈的理由是核廢料會汙染朝鮮半島。北韓金剛山盛產鐵礦,有數個大廢礦坑,適合做低階核廢料處置場,北韓的低階核廢料早已安全存放其中一個廢礦坑。南韓記者來台訪問時,當時任職核能後端營運處處長的本人,還陪同到蘭嶼參訪儲存場,就連德國法蘭克福論壇駐北京記者都來訪問過本人。南韓當時還曾威脅要用漁船阻止運往北韓的船隻,最後透過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出面利用出訪韓、日、港、陸時來台當面向李前總統喊停,致合約未生效前即胎死腹中,也才有後來的馬紹爾及俄羅斯處置合作等議題。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在金大中上任南韓總統後,要和台電合作送韓電核廢料至北韓金剛山處置。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三月,我趁卡特應連戰副總統邀請來台參加慈善活動,當天晚上到他下榻的西華飯店為北韓處置合作案向他請益,在座尚有兩位政務官及台電一位副總。卡特說,因本案涉及南北韓、中華民國及美國之間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以致未能獲得境外處置。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問題應自己解決,南韓最後也能自行解決,這完全看執政者的智慧,迄今全世界有低階核廢料的國家,均未聞核廢料最終處置之問題。
川式狂言 卡特會怎麼想
2025-01-01 04:14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人稱「花生總統」的美國前總統卡特,以百歲高齡辭世。對我國而言,他背棄了中華民國,對巴拿馬而言,他歸還了巴拿馬運河,這也讓卡特與揚言要收回運河管理權的川普,意外產生連結。
川普日前在一個名為「美國關鍵時刻」的保守派年度盛會上說,巴國對美國的船艦收取極不公平的巴拿馬運河使用費,且中國控制這條國際重要水道,運河不該落入敵人之手,必要時將收回運河管理權。他特別點名卡特以一美元的代價售出運河區的不是。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美國繼法國之後,建成連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並取得永久管轄巴拿馬運河區及其防禦設施的權利。然而,巴國人民始終認為這是侵犯主權的行為,爆發多起交還運河區的抗議示威,最嚴重的當屬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運河區暴動,造成雙方數十人傷亡。
十年後,美巴雙方展開歸還運河區的談判,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卡特與巴國簽訂《巴拿馬運河條約》,美國逐年交還運河區的權利予巴國,並於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終由巴國完成接管,期間雙方加簽保證運河區永久中立的協議。因此,除非川普採取軍事行動,否則無法再取得運河管理權。
川普對運河的關切並非首次,前年八月他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表示,他當選可從大陸手中拿回運河管轄權。
當選後,他多次在社群媒體發表類似言論,這次會受到特別關注的原因是,他要收回運河區管轄權的主張。筆者從三個面向解讀整個事件。
首先,至今許多保守派美國人仍反對歸還運河,川普利用保守派聚會提及收回運河一事,符合保守派的信念,可鞏固其基本盤。其次,去年運河管理局啟用新訂位系統,預估每艘船艦通行費將增加七千美元開支,對於使用運河量最大的美企是一大負擔。川普藉由放話威脅巴國降價(雖機會極微),可回饋產業金主們大選時的贊助,進而要求巴國將銅礦給予美企優先開採權,無論將來結果如何,他都有所交代,是絕對的贏家。
第三,川普聖誕節透過其「真實社交」媒體平台,特別向駐守運河的解放軍祝賀,遭到巴國親美總統穆利諾嚴正駁斥,因為他擔不起拱手再讓出運河主權的歷史罪名。川普放此混淆視聽假消息的目的是,對內可強化中國威脅感,對外可合理化與他國衝突時的行動,甚至真的作為出兵占領巴拿馬運河區的藉口。
事實上,至今無任何證據顯示有解放軍在巴國任何地區活動,如果真有,美國南方司令部早就公布證據。此外,雖然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來運河區內,舉凡航道擴建、鐵路網系統、發電廠、運河大橋等建設,幾乎都是由大陸的工程集團承攬,而位在運河區兩端,各有一座李嘉誠和記黃埔集團租借經營的貨櫃商港,但運河區中立化的規定,沒有任何國家有權控制,連美國也不例外。
商場談判的手法經常是高條件,聲勢大,可妥協,成交易,川普的運河說符合談判技巧,卻有傷盟國間的信賴。共和黨策士歐康諾指出川普近來的言行是想重啟門羅主義,再次獨霸西半球,以遏制中國經濟與財政的入侵。筆者認為機率不大,因為時代已改變,國際多元化,訊息速度快,單單海地的動亂,委內瑞拉的專制,美國都避之唯恐不及,更遑論控制整個拉美。卡特如果地下有知,對川普的狂言恐也無語問蒼天。
老人免繳健保費 健保會破產?
2025-01-01 04:15 聯合報/ 李伯璋/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講座教授(台北市)
最近最夯的議題是老人免繳健保費,不過昨日立院國民黨認為尚有討論空間,本案因而暫時踩煞車。觀諸整起事態發展,官員的論述都夾雜太多政治語言的話術,醫界也隨著起鬨,民眾根本搞不清楚健保的財務問題。國民黨朱立倫主席說老人健保補助,金門、馬祖、澎湖、新竹市與六都等十縣市都有了,已涵蓋全國逾三分之二人口,沒有的是較窮或弱勢縣市,修法是要讓比較辛苦的縣市長輩也獲得一些健保補助。醫界最在乎的健保總額是沒有減少!「老人免繳的健保費」都是由各縣市幫忙繳費給健保署,也是社福預算的再調整,對爭取有老人家庭的選票絕對有幫助。說穿了,地方政府要做好人,想要讓中央來埋單,將地方的財政壓力甩鍋給中央。
問題不在於三八四億元健保費從中央或地方出,重點是看病不用錢的「社會福利」概念必然會造成醫療行為的點數失控,會讓醫界最在乎的點值完全崩壞。日本也是老人化社會,過去,對年老病人的看病免部分負擔,他們發現很多病人就會常到醫院看病像逛街,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起,他們對於老人家的醫療服務也是有部分負擔。我一直呼籲「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讓人民有費用意識,才能真正有效展現台灣健保的價值。
任何一個組織絕對不能忽略財務管理的現實面!台灣醫界主流的聲音是認為政府健康投資與 OECD 國家比較相對不夠。事實上,醫界都不敢面對所謂的不必要醫療行為,目前門診使用了百分之七十的資源,真正照顧急症、重症住院病人的醫療同仁卻得不到合理的醫療給付。所以醫護界才會有血汗醫院的困境,唯有務實調整醫療支付標準才能改善被扭曲的醫療生態。
破產通常指一個人、公司或其他實體無法自付其所欠的債務狀態,依目前健保法的運作,健保的財務是自給自足,我國的總額是屬於「支出上限制」,所以每年總額成長都還是有個天花板。可是醫療服務、檢驗檢查和藥品點數是可以無限上綱的,要怎麼把點數控制下來,就牽涉到整個健保的務實管理。目前要推出各醫院總額自行管理,病人一直來就醫,醫院怎麼去管理每個醫生的看病?真正該給病人好的治療、需要的治療,這是我們當為醫療人員的責任,甩鍋的健保管理應該會造成醫療人球的困擾。
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的藍圖就是要減少台灣的不健康餘命,實務上,就是要將慢性病的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癌症等等的醫療照顧做好,只能期待家醫科醫師要擔當這把關的責任。
長久以來,台灣健保是社會福利或社會保險的醫療照護,一直是學者與醫界討論的議題,我提醒「健康台灣委員會」缺少了公衛學者的代表,我相信唯有醫界與公衛學者透明的對話溝通才能創造台灣健保進步的空間。
個人認為務實的健康政策是政府的責任,優質醫療服務需仰賴醫療體系的同仁,接受醫療照護的民眾也必須承擔的責任。此刻,落實分級醫療是台灣醫療改革的關鍵政策,「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作為配套,才能夠真正讓全民健保脫胎換骨。
林姿妙判刑 藍應防2026骨牌
2025-01-01 04:15 聯合報/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籍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案一審宣判,遭判圖利罪、特殊洗錢及財產來源不明罪,合併徒刑十二年六個月,褫奪公權六年,不僅引發震撼,更直接衝擊國民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宜蘭的政權延續;無獨有偶,去年七月中旬,國民黨新竹縣長楊文科也被控涉圖利護航相關罪責起訴,對竹縣選情投下變數,藍軍未必穩操勝券,加上政治局勢混沌的新北市、彰化縣、雲林縣,只要骨牌效應發酵,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的藍軍選情勢必艱困。
先看宜蘭,林姿妙被判刑,依法一審有罪即停職,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選前二審被判有罪則要解職,屆時政院勢必換上親綠人士代理縣長為選舉鋪路,藍軍要保宜蘭更加困難,特別是綠軍一直視宜蘭為「民主聖地」,亦有被點名人選,除前次和林姿妙對陣、囊括百分之四十一得票率的江聰淵外,工程會主委陳金德、前立委陳歐珀等亦動作頻頻;反觀藍軍,雖有立委吳宗憲「球來就打」,但其與地方連結不深,在地又無強將足以抗衡綠軍,林姿妙被判刑更可能成為綠軍收復宜蘭及翻轉國民黨地方強勢執政的破口,成為第一張骨牌。
至於新竹縣,雖然是藍軍大本營,但楊文科被起訴確實對藍軍日後布局產生頗大影響,一來綠軍可連結宜蘭,用「涉貪、圖利」來貼國民黨標籤,重塑「清廉勤政」或「肅貪」印記,二來即便起訴,楊或仍想布局嫡系參選,維持影響力;而藍軍內部,黨團書記長林思銘及地方經營頗具成效的立委徐欣瑩也躍躍欲試,情勢本就複雜,遑論原本親藍的老縣長鄭永金轉投綠營,其子鄭朝方更擊敗國民黨前立委林為洲當選竹北市長,也兼民進黨縣黨部主委,政治實力雄厚。
藍軍在縣長被起訴及人馬需整合的這些變數上無法掌控外,也得正視民眾黨態度,畢竟新竹市長高虹安雖然一審被判刑停職,但黨籍前立委邱臣遠代理市長已據戰略高地,若新竹縣市要卡住綠軍挺進,藍白合作便勢在必行,藍軍若要保住竹縣優勢,便無法縣市通吃,如何釋出資源讓白軍埋單?在藍軍新竹內部情勢已然複雜的當下,都是困難課題。
至於新北市,侯友宜雖有執政優勢,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參選機率拉高,但新北攸關總統賴清德的連任戰役,綠軍勢必徵調強將叩關,無選戰經驗的川伯能否維持優勢則有懸念;至於彰化縣,藍軍立委謝衣鳳雖具形象與地方實力,現任王惠美是否力挺仍有懸念,遑論地方也擔心謝家縣長、議長全碗捧去。
最後則是雲林,綠軍立委劉建國參選態勢明顯,特別是在前縣長蘇治芬出任畜產會董座後,綠軍整體布局戰略清晰,就是要對決藍軍可能人選立委張嘉郡,而張家在雲林樹大招風,選情膠著時,難保不會有什麼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疑案,擾亂選情;特別是綠軍為保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政權,只能全力搶攻藍軍城池。是以,藍軍針對林姿妙被判刑應審慎以對,整體布局回防,嚴防骨牌效應,才能控制局面。
啊,原來中華民國還在
2025-01-01 04:15 聯合報/ 周玉山/前考試委員(台北市)
來到台灣的大陸人士,包括遊客、學生、配偶等,初次抵達機場,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不免驚嘆:「啊,原來中華民國還在。」
從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歷經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至今邁入一百一十四年,一天也沒有中斷。有人聲稱我們的國家早已不存,卻聞這個「歷史名詞」而色變,張皇失措,窮於應付。請問,我們會害怕大清帝國嗎?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終於光復,回歸中華民國,我們同時領有兩岸。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共推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從此分裂。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年),毛澤東自承「搞出了第二個中國」,深表後悔。其實,當時全球十餘個「人民共和國」,就是蘇聯附庸國的共稱,但毛澤東也樂當「太祖高皇帝」,埋下兩岸不能統一的禍根,正如聞一多先生的呼喊:「這不是我的中華!」
我們的中華,也就是民國,曾為亞洲第一大國,榮耀及於鄰邦。大韓民國之名,即追隨我國而想定。緬甸為了感謝我國的援助,仿效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製作了原先的國旗。印度為了感謝我國的援助,特請中華民國大使羅家倫先生,參與設計了如今的國旗。凡此皆拜孫中山先生的建國,以及蔣介石先生的德澤所賜。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蔣先生退守台灣,成為西方媒體所說「中國抵抗的象徵」。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三月一日,他復行總統職務;同年四月,立刻實施地方自治,台灣從此推行選舉,首先是普選縣市議員,最後是普選總統。蔣先生在中共「解放台灣」聲中,踏出正確的一步。那時沒有黨外人士的壓力,他即知即行,大陸至今則仍無真正的選舉。
稍早的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二月,大陸尚未赤化,蔣先生就在台灣實施土地改革,不但耕者有其田,且土地資本轉向工業,因此發展了經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兩岸不約而同推行土改,結果大陸殺害了兩百六十多萬個地主,耕者依然無其田,台灣沒人因此而流血,立判高下,別如天淵。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六月,蔣先生就在台灣改革幣制,以四十萬兩黃金為儲備,發行了新台幣,穩定了金融。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年)九月,他又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世新大學前校長賴鼎銘先生表示,若非此制度,他可能只有小學畢業,不可能成為博士。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五月,蔣經國先生出任行政院長,在蔣介石先生的規畫下,經國先生推動了十大建設,其中包括中山高速公路。這是兩岸第一條高速公路,出現在台灣,是蔣氏父子建造的。
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塊最後的國土,由於未被赤化,使我們遠離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肅清反革命、反右派鬥爭、三面紅旗、大饑荒、文化大革命、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六四屠殺等,得以改良政治,發展經濟,推廣教育,成為世人目光之所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總統選舉前夕,兩岸四黨-包括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共產黨,異口同聲,稱頌經國先生,說明人心之所向。在他之後的總統,可以自省嗎?
因為有中華民國,我們安身立命,免於恐懼,大陸人民也多了選擇,少了絕望。陸生來台不久,就問我入籍中華民國的方法,並說已獲父母的同意。學者來台觀選後,淚流滿面,因為從來沒有機會投票。我研究大陸多年,最大的信心來自訪客,能不以禮相待嗎?中華民國使我們的同盟者愈來愈多,稱我們為「藍色中國」,有別於毛澤東的「紅色中國」。一元復始之際,祝藍色中國其壽千春!

季青/王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