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面對台灣未來經濟的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川普交易式擴張主義下,台灣是非賣品嗎?
◆  聯合報黑白集/金孫供養三祖媽
◆  經濟日報社論/面對​台灣未來經濟的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面對台灣未來經濟的挑戰


2025-01-01 02:24  經濟日報/ 社論
面對台灣未來經濟的挑戰。路透


台灣經濟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表現平穩,前三季成長率均超過4%,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4.27%,遠高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1.12%。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大致仍能維持成長動能,而在基期較高下,預估經濟成長率為3.29%。台灣經濟雖然帳面數值不差,但仍存在一些隱憂;再加上國際經貿不確定升高,以及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增加下,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是台灣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所面臨最大挑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全球在人工智慧及資通訊需求大增下,帶動出口,成為維繫台灣經濟成長主力。不過即將上任的川普總統揚言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加徵20%關稅,並針對中國大陸課徵60%額外關稅,中國大陸及歐盟已宣稱必然會以牙還牙報復,全球有形成關稅戰的可能。除了關稅外,在美國帶動下,各國也群起效尤擴大實施反傾銷、出口管制,以及其他貿易限制措施的力道,全球貿易方向與自由化背道而馳,更會助長通貨膨脹,成為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最難掌控的因素。

另外由於兩岸關係不佳,大陸對台灣貿易措施也更加緊縮,範圍也不斷擴大。目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早收計畫下,台灣對大陸早收產品出口的零關稅優惠已有約70%被取消,而且大陸也宣稱還會繼續增加對台灣貿易制裁。特別是中國大陸針對台灣的貿易制裁,通常是在兩岸關係發生摩擦後,充滿政治操作與經濟脅迫,對於台灣出口影響更大。

中國大陸與美國為台灣最重要出口市場,兩國合計約占台灣總出口55%,在兩大出口市場面臨貿易障礙及風險俱增下,對台灣出口形成不小挑戰。

除了國際環境嚴峻以外,出口表現的兩極化,是台灣另一大隱憂。台灣雖然出口表現亮麗,但主要幾乎全依賴資訊電子類產品;部分傳統產業出口,甚至還呈現衰退。台灣傳統產業由於長期欠缺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持,再加上各國關稅普遍偏高,表現遠不及資訊電子產業。特別是近年來面臨關稅升高,台灣無法加入大型 FTA,對傳統產業出口影響更大。

台灣傳統產業雖然產值、出口表現不及資訊電子產業,但就業人數仍達製造業約七成,在就業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工資水準成長有限,與資訊電子產業差距擴大,勞動力向資訊電子部門傾斜,勞動市場也出現兩極化情況,不但對傳統產業不利,也使所得分配不均更加惡化。然而目前政府政策思維仍停留在「選擇贏家」階段,對於傳統產業關注不足;未來應採取「濟弱扶強」平衡的政策,對於傳統產業,應有更多振興措施。

台灣勞動市場也受到少子化衝擊,蔡政府時期少子化問題更加嚴重,民國一○五年(2016年)台灣新生兒還超過20萬,之後逐年減少;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即使是傳統新生兒出生高峰的龍年,但新生兒約只有13萬,甚至還不及前一年。出生率的低迷,使得台灣人口在民國一九年(2020年)即開始減少。另外台灣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65歲人口已約占總人口19%,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將突破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人口已進入老化及減少階段,再加上勞動參與率也未能提高,使得勞動力短缺持續嚴重,形成經濟成長另一瓶頸。

綜合而言,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國內政策導向也偏向資訊電子產業;再加上有限的土地、人才、電力等生產資源也集中在資訊電子產業,對其他產業發展形成重大障礙。外資企業也直指基礎建設能量不足,成為影響外人來台投資的主要因素

台灣經濟所面臨問題,有些屬於多年沉痾,完全歸咎於目前政府有失公允;但是對於無法立即解決的難題,政府至少應有防止問題惡化,衝擊擴大的解方,而非陷入無謂的政治紛爭對抗,使得台灣經濟無法向上提升。












聯合報黑白集/金孫供養三祖媽


2025-01-01 04:08  聯合報/ 黑白集
農業部宣布,民進黨前立委蘇治芬將接任中央畜產會董事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治芬出任中央畜產會董事長,這是賴總統供養的第三位「嬤董」八月時華膳老董葉菊蘭轉任圓山大飯店董座,遺缺由張花冠接任。三朵官場富貴花都已七十好幾,仍向老大姐陳菊看齊,就算是閒差,拚老命也不言退。蘇、張都是敗選重出江湖,足見賴總統對黨內「就業安定」之重視。

畜產會董座向來由專業人士出任,一交到新系林聰賢手上,幾趟利益輸送,幾乎搞垮雞蛋產業。在野黨質疑,任命蘇治芬,不僅超思弊案永無河清之日,也是為地方大選先行酬庸,將運用百億養豬補貼等預算綁樁奪回雲林縣長

藍白並非無的放矢。蘇治芬八年雲林縣長,藉六輕工安事件,向台塑爭取到四十億元回饋金,多用於無關改善空汙及環安的「建設」。例如,成立卅億農業安定基金,議員指她用來「養樁腳」;她辯稱是「補助農漁民」。卸任前,幾十億剛好快見底。

蘇嬤卸任縣長,坦言「雲林窮得像非洲」。如此哀怨,哪有農業部所謂「專業行政管理經驗」?她連任縣長時,利用「花生之亂」,聯手農業部選擇性收購,扭轉選情。看來,畜產會要從畜禽產業改行養樁腳,也不困難。

賴清德聘百歲舅舅當資政,恭迎黨內三嬤接財團董座,卻叫青年上街頭。不是承諾要給年輕人公平機會嗎,賴政府為何只忙著綠色長照事業?














聯合報社論/川普交易式擴張主義下,台灣是非賣品嗎?


2025-01-01 04:12  聯合報/ 社論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新政府上任第一天就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 (美聯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團隊又放話,新政府上任首日,就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外界預期,川普重返白宮,美國將回到新孤立主義。然而,最近川普在加拿大、巴拿馬運河及格陵蘭等議題上的談話,又暴露了一種「新擴張主義」的野心。儘管川普擴張的企圖具商業交易與經濟利益本質,但對地緣政治必然帶來衝擊,台灣可能受到莫大影響,其發展值得關注。

耶誕節前,川普次子艾瑞克在社群平台 X 上分享一張哏圖,圖中川普盯著手機裡的亞馬遜網購清單,購物車上正是川普最近頗感興趣的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艾瑞克並寫下「我們回來了!」川普父子的狂妄和戲謔,對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而言,卻是羞辱和挑釁。川普「回來了」,更讓許多國家都倒抽一口冷氣。川普只是玩笑、放話,或者另有圖謀,有待後續觀察。

首先被川普羞辱的是加拿大。川普揚言將對加拿大產品課徵廿五%關稅,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憂心重創經濟,卻被川普嘲諷不如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杜魯多也被譏為加拿大「州長」。川普還說,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公民可減少六十%稅負。川普甚至力挺前冰球球星擔任加拿大總理,極盡羞辱之能事。

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區,丹麥則是美國在北極圈的重要合作夥伴,川普卻毫不掩飾染指盟友領土的興趣。川普強調,為了全世界國家安全和自由,美國絕對必要擁有及控制格陵蘭島。川普在上個總統任內就想買格陵蘭,遭到拒絕,如今丹麥和格陵蘭仍同樣強調不賣。

在川普眼裡,巴拿馬運河當初是美國犧牲人命、耗費鉅資建造的,根本不應交給巴拿馬,現在反被巴拿馬敲竹槓。他說,除非巴拿馬降低美國船隻通行費,否則他將收回運河控制權。事實上,美國當年是在反美聲浪下歸還運河的,現在川普又故意碰觸敏感神經。對此,巴拿馬總統回嗆運河主權不容談判,當地民眾赴美使館抗議,拉美國家也紛紛反彈。

川普網購加拿大、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的哏圖,顯非單純的玩笑。類似言論聽來荒謬,甚至極度羞辱,川普卻一講再講,他是認真的。川普的「美國再次偉大」,並不是單純的孤立主義,而是帶著擴張主義的色彩其中除有談判策略的考量,還有美國領土擴張的傳統「昭昭天命」觀,更有對抗中俄競爭的戰略思維

例如,加拿大外長和財長已奔赴海湖莊園和川普準閣員會面,說明加拿大的邊境安全措施與打擊芬太尼承諾,而川普並未答應推遲徵收關稅。又如,格陵蘭雖然不賣,但川普發文後,丹麥馬上宣布將提高北極地區的國防投資,加強防衛力量。至於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川普除要求降低通行費,也是誤認中國大陸控制著運河,而意在反制。川普去年就說:「我和習近平關係好,他尊重我國,他尊重我,他會走開」。川普沿襲門羅主義精神,只是過去拒絕歐洲列強,現在要求中國走開

在「美國優先」願景下,川普完全不顧盟邦主權尊嚴,也肆無忌憚對著他國領土指指點點川普的擴張,竟然是向盟友下手,盟邦的主權和領土都是可以談判的籌碼和交易的對象川普的交易式擴張主張,可能改變地緣政治的面貌。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都說是非賣品,但台灣呢,也是非賣品嗎?綠營動輒罵人「賣台」,如能賣給美國則唯恐不及,但中共必然不答應。權衡交易難易與利益得失,川普恐更想把台灣賣給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