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經發會」是解決經濟問題良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934/web/ 

◆  聯合報社論/連川普都喊團結,賴清德卻還在喚青鳥
◆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保護費怎麼付?
◆  經濟日報社論/「經發會」是解決經濟問題良方?







經濟日報社論/「經發會」是解決經濟問題良方?


2024-07-18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中)、副院長鄭麗君(右)與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左),出席媒體茶敘,回應「經濟發展委員會」等相關議題,卓榮泰與鄭麗君交換意見。記者林澔一/攝影


行政院籌設的「經濟發展委員會」,今天召開首次會議,討論委員會的架構和設置模式,以及留才攬才、投資政策三方面議題,規劃未來每季召開一次會議。事實上,籌備會議已先行召開,對架構及設置要點都已經大致定案,只待首次會議確認即可正式上路。雖然,我們並不看好這個「違章建築」,但既然箭在弦上,我們也願意提供建議,讓它發揮最大成效。

國發會初步規劃下,這個委員會將由行政院長卓榮泰擔任主委,副主委是副院長鄭麗君,執行秘書是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及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委員是秘書長和各部會代表12人。經發會未來將討論的議題,初步公開的包括三大主軸-「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其中再細分15個子項目,包括青年薪資、所得分配、140項基礎建設、西部科技廊帶等

在賴政府上任之初,立刻籌組這個體制外機構,讓人聯想到陳水扁總統任內,在民國九十年(2001年)8月召開了「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召集朝野政黨代表和社會賢達,隆重召開了三天會議,會議結論分「共同意見」、「少數意見」,事後並追蹤「共同意見」落實狀況,回應給與會代表,經濟形勢彷彿一片大好。但到底還是「船過水無痕」,事過境遷後一切回歸現實平常;唯一的效果,是顯現阿扁總統有意團結國家,向在野黨和社會釋出了善意。

目前賴政府這個機構,看來是大同而小異:「大同」的部分是,納入的議題過多而難以聚焦-從開始的「經濟發展」三個面向,擴大到包括「世代正義」和「投資台灣」,屆時很容易變成部分結論並不相容甚至矛盾。「小異」包括成員規模變小,但每季開會而有常態化的傾向。規模縮小,顯示它有心想真正解決問題,不想成為「大拜拜」。但組織成員除部會代表外,目前曝光的業界專家多過學者,容易變成會議淪為業界代表爭相爭取政府對該業的重視,缺乏對各業有深入研究的學者表達其客觀意見,讓會議結論的可行性降低。

另外,委員會設定每季開會一次,似乎表示委員會將長期存在。但若有需要長期存在,就表示目前的政府架構有問題,必須讓它成為一個正式機構才對。既然過去的「研考會」已併入「國發會」,那麼國發會就有責任進一步研究,是否該將這個機構正式化、常態化?還有,即使會前提供委員「參考資料」,但這些委員多半忙碌異常,能持續去開會已屬萬幸,哪有時間消化那些主辦單位提供的厚實資料?因此,有意義的會議必須有相當「專業機構」,針對各種議題提出深入的研究,研擬不同的政策建議,再請會議委員就其專業和經驗,點評各種政策建議的可行性,才是一個較佳的推動模式。

這個「專業機構」,在美國就是「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在台灣可以將經濟部兼任性質的「經濟顧問」擴編為專任、常態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也可以提升為行政院層級,延聘專職專家,對各行各業進行常態性深入研究,才可能對各行各業及各種議題提出深入可行的政策建議。否則,這次的經濟發展委員會,即使不會是「大拜拜」,但淪為「小拜拜」的機會還是不低,值得慎思。但如果增加一些學界專家,在國發會的協助之下,就各業和各項議題進行研究,為下次會議先行準備,也可以是臨時的應急之道。

經濟發展委員會」顯示行政院求新求變值得肯定,但若要獲得具體的施政成果,可能還必須下功夫探討。我們雖擔心它淪為大拜拜,但還是期待它順利成功。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保護費怎麼付?


2024-07-18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川普受訪談到美國是否有必要保護台灣時說,他認為台灣「應該付保護費」。路透社
季青漫畫


川普受訪談到美國是否有必要保護台灣時說,跨過太平洋去防衛一個島嶼有實質困難,他認為台灣「應該付保護費」。此話一出,台積電 ADR 盤後應聲下跌,也使台股早盤跳空下挫。賴總統得想想,當川普把帳單列出來時,他要怎麼應對?

「收保護費」之說,是在川普遇刺前受訪所說,在遇刺後刊出;各界對川普如此赤裸裸用「錢」談論外交政策,仍深感錯愕。我們只能期待,那顆子彈飛過川普耳朵之後,他的價值觀會有所改變。然後,說不定也會像他改變態度呼籲美國團結一樣,把保護台灣看成美國義不容辭的責任。

「保護費」一詞,當然不是人人同意。美國多年來維護台海和平的善意,台灣民眾心領了。但近年在川普和拜登的「美中對抗」戰略下,台灣的角色比較像是美國對付中國的「棋子」或「馬前卒」,變得很危險。從這個角度看,就不是美國在「保護」台灣,而是利用台灣在第一線代為抵擋中國。若是如此,承受生命與身家風險的是台灣人民,美國憑什麼要台灣交保護費?

換一個角度看,不斷購買美國軍火也是某種形式的「交保護費」,包括我們的沙灘上部署火山地雷,宮廟儲存美國彈藥。甚至,連台積電都赴美設廠了,還要怎樣才夠?賴政府若真要支付保護費,得先讓美方寫下及時馳援保證才行!













聯合報社論/連川普都喊團結,賴清德卻還在喚青鳥


2024-07-18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16日耳上覆著紗布參加密爾瓦基共和黨全代會。(法新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賓州遭刺震驚全球。美國總統拜登兩度發聲呼籲團結,川普也修改全代會演說,呼籲全美團結一致。槍擊案第一時間充滿各種陰謀論,讓美國越顯分裂;面對這樣的國家危機,川普與拜登都努力降溫,避免民眾擔心的「內戰」憂慮成真。

一向恣意行事的川普,素來和對立、分裂如影隨形。上次的國會騷亂,將美國內部衝突推上高峰;這次槍擊,更讓政治暴力烏雲蔽天。許多人將美國當下景況和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年)的動盪聯結那年詹森退選,學運反越戰,金恩遇刺,被喻為美國鉅變的一年。如今美國亂局如同歷史翻版:兩個老人的大位爭逐讓美國民主衰頹窘態畢露,拜登聲望低卻拒絕退選,川普遇刺小傷,卻因「大難不死」的受害者角色,使其形象一夕翻紅。正因這次未遂的刺殺行動太過離奇,這一槍彷彿擊中美國社會的脆弱心臟,兩黨候選人不能不暫時停火,放下負面選舉的仇恨動員,希望社會的仇恨傷口能稍稍平復。

最弔詭的是,這次行刺的年輕槍手動機依然不詳,但他射出的子彈,卻彷彿意外滌清了川普多年的醜行和罪愆,使他霎時聲勢大振。川普也知道自己應已勝券在握,因此他突然一改姿態,向媒體預告他將改寫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說,呼籲「全美團結」,不再攻擊拜登。這個轉向,無論是出自他自己或策士的想法,都是聰明的策略,一則有助爭取中間選民的向心,二則展現川普一向缺乏的格局與氣度,可謂一舉兩得。

政治鬥爭演成國家撕裂,美國並非特例。川普的民粹政治風格,在全球各地被複製,最近歐洲許多國家向右轉,台灣也不例外。台灣藍綠惡鬥多年,從族群撕裂到世代對立,乃至操作成中央與地方分歧,迄未停止。執政的民進黨一向善於將選舉敵我標籤化,利用抗中訴求切割敵我,將「挺台、賣台」當成選戰賣點,假藉「民主」之名從事仇恨動員。幾十年來,民進黨樂此不疲;新政府上路後,人們更看到賴清德總統是此中高手。賴總統就任僅兩個月,民間已有「看得見賴主席,看不見賴總統」的評語,一語中的,卻極為可悲

年初大選後,社會原以為「雙少數」的民進黨會拿出和解的善意,甚至可能推出聯合政府;這些期待,全部被賴清德一一推翻。面對立法院的「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不僅發起院內的武鬥抗爭,以癱瘓議事的方式讓國會無法順利運作,更在院外號召「青鳥」前來助陣,累積自己的鬥爭能量。更惡劣的是,在行政院覆議不成後,賴清德發動府院監黨四路聲請釋憲抗爭;他所倚恃的,無非是民進黨擁有大法官「釋憲特攻隊」的一面倒支持。因此,憲法法庭都還沒辯論,他就自信滿滿地喊說,如果政黨不接受釋憲結果,「青鳥會飛出來」。試問,青鳥難道是他養在籠子裡的寵物?

台灣目前外有中共的機艦環伺,內有喧天的政治紛擾,國會困陷杯葛打鬥,行政部門荏弱無能,政商勾結日甚一日,人民渴望安居樂業而不得但賴總統置這些問題於不顧,一邊忙於壓制在野黨,一邊忙於剷除黨內異己,要形塑「賴清德新威權」。那天在解嚴紀念日,他更強調「不希望任何人在民主的社會裡,用民主反民主」;言下,就是要全面以敵我矛盾來打擊在野黨,把「反民主」大帽扣在對方身上。這種超級民粹的仇恨動員伎倆,居心險惡已不輸川普。但川普猶知在正確時機收斂自己,關注國家的團結,賴清德知道自己底線何在嗎?






翻開台美保護費歷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934/web/ 

◆  翻開台美保護費歷史...
◆  兩神主牌後遺症 賴總統應面對
◆  核電廠不延役 媽寶綠電應檢討
◆  總統國情報告 建立憲政慣例
◆  為何通膨目標是2%? 看紐西蘭經驗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翻開台美保護費歷史...


2024-07-18 01:04  聯合報/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台南市)
季青漫畫


面對美前總統川普受訪稱,台灣搶走晶片生意,應向美國付保護費等云云,行政院長卓榮泰迅即作出回應稱,台灣願意付出更多責任防衛自己、保障安全。此一說法無異於我方自知理虧,願意「彌補差額」。目前川普仍是美國大選總統候選人,何須我最高行政首長回應?且賴政府或已遺忘,川普並非首位向我索取保護費的美國政要。

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解放軍對我文攻武嚇,向基隆及高雄外海進行飛彈試射,時任美總統柯林頓曾派遣二航母戰鬥群在台海外圍。俟危機解除後,柯林頓任命的美國在台協會主席鄔杰士訪台。此君律師出身,擅長於對外國政府及民間談判,作風粗獷;其涉嫌向台灣企業界施壓,為柯林頓需索政治獻金,媒體也報導他的任務是為柯林頓在亞洲募款。甚至他曾向我駐美代表處建議撤換公關公司等,國人記憶猶新。

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春,華府一場媒體高階主管與外國駐美使節的餐敘中,一家美媒曾對我方明確表示,美國願意與台灣打交道,完全是因為還有利可圖。當時的馬政府當有記錄此節,並以為戒;至於蔡政府,或不以為然而一意孤行。

日前賴總統才接見 AIT 台北處長谷立言,谷在他自我介紹的短片以「堅若磐石,美台合作新篇章」為題,被視為再度以行動挺賴。他表示美國支持台灣,符合長久以來以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中政策。谷立言能在位多長仍屬未知數,對美方的外交辭令和保證,不宜奉為圭臬。

一向自詡「台美處於最好關係」的民進黨政府,如今被來勢洶洶的美國商人一言戳破昔日的美好假象,川普提名的副手范斯也認同美國優先。目前對我較不利的是,拜登政府和美媒體一向炒作台海議題,以謀取其政軍經利益;而川普本人及其團隊則早已摸清楚前蔡政府的籌碼,以為可以對賴予取予求。

殊不知我民主化起步雖晚,惟歷經政黨輪替、民智大開,權力屬於人民;即便日後卓院長有意付出有形和無形的「保護費」,也並非行政當局說了算。當年是卡特政府片面與我斷交,使中共政權坐大,台灣人民從未背棄美國人民。












兩神主牌後遺症 賴總統應面對


2024-07-18 01:07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七月六日在聯合報閱讀了一篇社論,深有所感。標題為「童子賢、鄭麗君的交鋒,能碰出什麼火花?」主要是童董事長近來在很多場合公開表態支持核二核三廠延役,且主張提高核電比重至三成。然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還是堅稱台灣的綠能發電已超過核能,且「非核家園」政策不會改變。然而根據現況預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再生能源比率和原先所訂之廿%還是有相當落差,很顯然非核家園政策已不可能達成。

雖然政府說不缺電,但近幾年已發生多起大規模停電事故,每次都影響幾百萬戶民眾。雖然台電澄清不是因為缺電導致,而是外力、天災、人員疏失或設備故障等因素造成,但是無法消除大家的疑慮。除民生用電外,高科技產業也是用電大戶,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再加上 5G 通訊產業、電動汽車等等,產業界都有缺電的隱憂。現在全世界捲起了AI 浪潮,政府也要打造台灣成為 AI 的重鎮,但發展 AI 對電力的需求更高,而我們卻面臨核電停役後供電量減少的窘況,前陣子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就表示對台灣的電力供應有所疑慮,因此檢視目前的能源政策勢在必行。

非核家園被視為民進黨兩大神主牌之一,然而核電管理與核電科技一直在進步,全球對核能觀點也有所改變,欣見我的好友童子賢董事長以產業界重量級人士的立場,務實地面對台灣的問題,挑戰此一塊神主牌,獲得產業界人士一致好評與支持,連李遠哲院士也表態贊同。這也讓我聯想到,民進黨另一塊建立在「台獨黨綱」的神主牌引發的兩岸政策是否也有檢討的必要,以因應兩岸間波濤洶湧的局勢。

從小英政府上台以來,兩岸關係急轉直下,過去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累積的善意、對話、交流都戛然而止。隨著中美關係惡化,台海局勢更加緊繃。賴總統就任後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又發布赴陸旅遊橙色警戒,更使得兩岸惡意螺旋加劇。陸方從減少 ECFA 項目,到頒布懲戒台獨廿二條、發布並執行海警三號令、加劇機艦擾台等等行為,可看出中國大陸的容忍度及耐性已逐步降低,這是很危險的警訊。如果讓陸方對台灣失去所有的期待,並絕望於和平統一的可能,那麼台海戰爭將很難避免。

最近美國學者葛來儀投書媒體,對於賴政府一些對陸強勢回應表示憂心,也提醒美國反對台灣採行會讓中國有藉口升高態勢的行為,也就是台灣必須避免踩到對岸的紅線。新上任的 AIT 處長谷立言拜會賴總統時也特意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提醒意味濃厚,然總統府新聞稿卻將之消音

相對於「非核神主牌」所引發的民生經濟產業問題,另一塊神主牌所攸關的兩岸政策,如未好好處理,面對的就是戰爭的危機,但這點卻未被搬上檯面討論。去年執政黨曾強調要「以交流取代圍堵、以對話代替對抗」。但政府的許多論述不僅引來對岸加碼對台打壓、侵擾與恫嚇行為,也引發台灣不少兩岸專家憂心,認為會限縮兩岸關係中迴旋的空間。

兩岸關係可說是台灣最重要的對外關係,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都無法規避。而且彼大我小,我們要爭取的是台灣能長治久安,永保和平。我期待政府及社會各界,大家一起重新評估對陸政策如何因應。當然不意味著台灣要在原則問題上妥協,但在策略上靈活運用,採取一些作為來重建雙方的善意,緩解兩岸緊張局勢,這才能為未來的兩岸對話創造有利條件,為台灣二,四○○萬人爭取最佳利益。











核電廠不延役 媽寶綠電應檢討


2024-07-18 01:05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說,核能問題應分成傳統核能及新核能傳統核能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新核能技術可能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有關鍵突破,若無核安、核廢料等問題,台灣也能開放討論。由此顯見卓揆對核能技術的陌生,即使核融合技術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有所突破,但要商業化運行仍有一段時間,先進國家未運用前,台灣哪有機會引進?現有的核能廠不好好規畫使用或延役,畫一個大餅給國人,倒不如好好檢討目前的媽寶能源政策,以解決未來電力不足問題。

太陽能只能白天發電,晚上就不能;有風力就能發電,無風就不成;而傳統發電波動比較小,比如火力發電,日夜都可以燒煤發電,面對這種波動性,光電場與風能發電場的電力無法及時消納,若無大型儲能設施及時到位運作儲能,就成為棄電,但目前綠電業者建立大型儲能設施,比例不高,有狀況往往是靠台電降載來因應。目前綠電比重占能源結構比例還不高,比重高時降載無法應對,解決之道要綠電業者自行建置大型儲能設施,但綠電業者吃定台電自設率目前不高

德國發展風能與太陽能等綠色能源來發電是眾多國家的楷模,但未能注意到綠色能源的波動性、間歇性和隨機性特點,讓德國有一段期間供電不穩定,影響德國民眾生活與產業活動運作,直到引進虛擬電廠機制,供電不穩定問題才告解決虛擬電廠是能源與資訊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基於先進的量測、通信和控制技術,將不同空間的可調負荷、儲能、微電網、電動汽車、分散式電源等一種或多種可控資源聚合起來,實現對負荷側可控資源的可觀可測可控,有效提升系統靈活性水準和電網調度機構對負荷側資源的管理水準,因此虛擬電廠投資建立對綠電業者或台電就格外重要,但綠電業者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定台電,要讓台電投資虛擬電廠來整合未來地區電力調度。

電力收購與電力傳送是目前綠電業者最典型的媽寶吃定台電的作為,綠電業者所生產的電力全部要藉台電的輸配電網才能送到用戶,過程中綠電業者不必負擔任何費用,線路有問題的維修也是台電一手包辦;目前綠電業者的電力由台電全部收購,價格比國際行情高與許多,這就是國內外許多企業爭相投入台灣太陽能、風能主因,設綠電廠穩賺不賠。由於有巨大利益,也讓綠電建設推動過程負面訊息頻傳,讓綠電也染黑。倘若沒有政府如此媽寶行為,賣電由業者自行為之,台電或許就不必像目前在當冤大頭,買高賣低,連年虧損。

其實綠電業者變成媽寶,是政府寵出來的,不光是前面講的四樁事,還包括幫忙找地,協調貸款,排除地方抗爭,個人認為種因在電業法修法時思慮不周,讓發電自由化,但輸配電與用戶端經營仍交由台電獨家經營,收入端的電廠工作不做,輸配電與用戶端經營是維修與服務都屬費用端,政府是叫台電割肉餵養綠電業者。另外電價沒有自由化,讓台電獨自面對成本壓力,綠電業者則享受獨占市場的利益,目前光電業者個個賺滿盆就是明證。台電若想要改善虧損與解決未來電力不足,核四廠啟用或核二、三廠延役方是正途。














總統國情報告 建立憲政慣例


2024-07-18 01:08  聯合報/ 陳清雲/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新北市)
立法院會16日表決藍白黨團提案,邀請賴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舉牌反對。記者潘俊宏/攝影


立法院決議邀請總統至立法院就職權相關之國家大政方針進行國情報告,並應依法回應立委提問。惟總統府卻以釋憲當擋箭牌,表示目前釋憲案及暫時處分皆由憲法法庭審理中,為尊重憲法嚴肅性,在憲法法庭裁判前,任何憲政機關均不宜採取行動,因既有違憲疑慮,將等到釋憲結果出爐後再做決定。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三讀通過後,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覆議案,經立法院否決覆議,行政院長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即應接受立法院決議。行政院與立法院間行使職權發生憲法上權限之爭議,屬於憲法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得聲請憲法法庭為機關爭議之判決。總統亦可依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行使院際間權限爭議之處理權。然立法院民進黨團、總統府、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提出釋憲案與聲請暫時處分,惟就此次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與總統職權有關之修法,僅係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

此次修法前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於民國九十七年五月廿八日公布增訂第二章之一「聽取總統國情報告」,在第十五條之一至第十五條之五條文,皆為總統國情報告之相關規範,依本次修法前之規定,本亦可邀請總統國情報告,因此憲法法庭有無作成暫時處分裁定,並無礙於立法院通過邀請總統國情報告之決議案。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十日國民大會走入歷史,聽取總統國情報告已移轉至立法院後,立法院朝野黨團曾就是否邀請總統國情報告協商多次,然是否即問即答、統問統答,或綜合再做補充報告,皆因尚有歧見而未能達成共識;因此歷任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皆未能成行之癥結,皆在於問答方式是否為即問即答

再者,本次立法院決議之核心關鍵在於「應依法回應立委提問」,如依總統認知現行法律之規定「依序即時回答」有違憲疑慮,當然朝野黨團會再起爭議。惟就修法後之第十五條之四第二項後段文字「其發言時間、人數、順序、政黨比例等事項,由黨團協商決定」,如朝野黨團各自讓步,能在協商時提出更和緩的詢答方式,例如,於立委統問後再逐一依序回答,亦是本次修法前規定經總統同意時得綜合再做補充報告的轉型之諮詢答覆方式,並未違背「依序即時回答」的規定,也許可以降低雙方歧見,讓立法院邀請總統國情報告能成行。

總統身為國家元首,格局要大,兌現在總統大選辯論時的承諾,依憲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到立法院做國情報告,讓人民瞭解國家大政方針及重要政策議題,展現國家領導人的風範,對朝野和諧遞出橄欖枝。建立良好的憲政典範與慣例,帶領國家邁向政通人和,方能建立歷史定位,名留青史。


















為何通膨目標是2%? 看紐西蘭經驗


2024-07-18 01:04  聯合報/ 李同龢/大學教師(花縣壽豐)


聯合報數位版十六日一篇報導「物價漲二%將招來通膨怪獸?紐西蘭官員隨口一說竟成共同信仰」,提到中央銀行一篇研究報告挖出歷史資料,指出二%通膨目標只是紐西蘭官員的即興發言,沒有研究基礎,卻自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以來逐漸成為美國、歐洲央行等先進經濟體共同信仰。

其實並不是紐西蘭官員隨口說說而成為各央行的神主牌。這數字是根據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紐西蘭儲備銀行法的規定,通膨目標必須由紐西蘭儲備銀行(紐西蘭中央銀行)總裁與財政部長達成共識(PTA)而形成通膨目標數字,而且這個數字要公開發布,不是財政部長脫口說出的數字,至於這個共識裡還有很多的細節規定就不在此贅述。

話說紐西蘭在訂定通膨目標前,因為不當的經濟政策造成高通貨膨脹率,故在上世紀七十及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紐西蘭的通膨率都遠高於 OECD 國家的平均值。紐西蘭政府為了要解決高通膨的問題,在民國七十四到七十五年(一九八五到一九八六年)間,就派當時紐西蘭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亞瑟.葛蘭姆斯去各國央行考察,看看其他國家央行如何對抗通貨膨脹。

葛蘭姆斯觀察到其他國家央行對抗通貨膨脹的方法,大致分為:以貨幣供給為目標、以就業率為目標,或是以利率為目標,來間接抗通膨。葛蘭姆斯認為,為何要繞圈子抗通膨,直接以通膨當作目標就好了。當然這個主意也在紐西蘭央行裡討論了一段時間;紐西蘭央行的經濟學家們根據先前的經濟文獻,決定要有一個目標數字,因而形成了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紐西蘭儲備銀行法載明通膨目標

最後紐西蘭央行就決議設定通膨目標為:在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達到○%至二%的區間,財政部也同意此數字。那為何設○%到二%因為目標是一%,上下誤差一%。不過這是當時的目標,現在紐西蘭央行設定的目標是二%,區間為一%到三%

由於紐西蘭成功地控制通膨,其他國家也開始採用通膨目標作為對抗通膨的手段,目前全球有六十個中央銀行採用通膨目標,二%是很多央行的通膨目標,但也不是絕對的,例如中國就設三%為通膨目標,印度則是四%;更多國家則是設通膨目標區間,例如紐西蘭、澳洲、加拿大及印度等央行。

但是通膨目標政策也不是萬靈丹,它需要其他經濟政策的配合才容易達標,成功利用此政策的國家有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等國。而失敗的國家之中,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土耳其及阿根廷了。

經濟成也通膨,敗也通膨;要維持合理的經濟成長,合理的通膨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張延廷/必須突破保守國防思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必須突破保守國防思維
◆  方祖涵/少棒英雄的殞落
◆  陳力俊/頂尖大學是如何練成的
◆  廖達琪/權力的弔詭







張延廷/必須突破保守國防思維


2024-07-18 01:02  聯合報/ 張延廷(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大榮譽講座教授)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法新社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不久前表示:印太各國新的匯合正在製造更強大、更具韌性且更有能力的「夥伴關係架構」,這正在定義印太地區的「新安全時代」。而選在「中共聯合利劍」環島演習後,表明美國已逐步恢復與中共的定期軍事溝通,同時明言「已向中方表明雙邊軍事高層即時溝通的必要」。

中、美雙方,實質上已建立恢復軍事熱線的默契,表示兩大強權在台海周邊,以「鬥而不破」戰略觀察彼此的排兵布陣,但這種持續緊張終至疲乏的效應,將會反映在國軍基層部隊的戰備警戒上,但美國從國務院到在台協會卻依舊對此置若罔聞,僅派出前陸戰隊退役上將率軍火商訪團來推銷「未來的概念」;殊不知中共演習有增無減,且逐漸從大陸社會內部輿論展開對台新攻勢之際,國防部的「抗中」壓力,豈是文人部長的「法理論述」所能阻擋的了?

事實上,由美國的「國家安全法」等國內法律層級推論,美國政、軍最近大力推銷的與台「軍事產業合作」並不等同於「軍事合作」,在無正式外交關係前提下,至多僅能被歸屬到「朋友」層次,距離「戰略夥伴」和更上一級的「盟友」關係相差甚遠。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依然沒有邀請我方派觀摩團參加,國防部呼籲美方單獨對我海軍艦隊實施特定課目的定期海上(水下)演練,也未見成效,只能一味期待第七艦隊的反潛支隊以「不期而遇」模式與我有限度交流。這在奉美製艦艇裝備、美式戰術準則為圭臬的國軍,是不符合現代化建軍備戰原則和效益的消極態度,亦是國防部無法長期向國人合理交待國防安全的一項疏漏。

時至今日,關心國防的台灣民眾,已經不是能再被「以宣傳為主導」的基地開放和演訓活動報導所簡單說服,逐年增加、已上看兆元的國防預算,不僅是政府對國人在國防建設的承諾,也是百姓縮衣節食對國家安全的期許,從總統府到國防部都不能規避國人謹慎且漸趨專業的監督。

時序進入夏季,按照西太平洋美軍歷年部署規律,從阿拉斯加州到東南亞各國,包括駐在本區的美軍各軍種演訓輪番上場,有的單位甚至橫跨三、四千公里;例如今年三月間從南韓派出到新加坡的「天虎對抗演習」、去年九月底從橫須賀延伸到麻六甲的「風暴對抗演習」,這些演習強度和密度都是以南中國海的戰區為前提想定。反觀我國防部卻未能掌握區域內領土太平島、東沙島的先天戰略優勢,對美主動爭取聯訓,彷彿無作為般任憑機會流失,顯見主事者根本缺乏提升國軍於國際活動的長遠眼光和能力。

三軍任何軍職幹部都明瞭,今日軍事院校學員生「踢正步」只是一項團結部隊士氣、凝聚向心力量的精神教育;士氣是精神動員戰力之總和,與軍事改革在基本意義上南轅北轍。

環顧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我們必須正視對岸交織運用傳統安全和非戰爭行動的新對台策略,並且提升國軍戰力、創造安全國際環境,才是凸顯中華民國存在的良策。能參加與外軍聯演聯訓的場合,其實際意義高於任何國際卸任政要來台訪問。何況在中共對東海島鏈方向頻頻突破防區、延展航程距離之時,國軍必須盡快「回歸戰訓本務」外,國安決策者更要實事求是把握和對岸溝通的每一個契機,以便為台海安全多增一分足以牽動國際的「安全係數」,如此才能管控台海真正被對岸「內海化」的事實




黃耀輝/改組電審會 糾錯能源政策

◆  黃耀輝/改組電審會 糾錯能源政策







黃耀輝/改組電審會 糾錯能源政策


2024-07-18 01:00  聯合報/ 黃耀輝(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立法院日前召開黨團協商,討論「電業法第四十九條」修法案,朝野並未達成共識。

國民黨團擬將電價審議權,由現行的電價審議委員會(電審會)轉到立法院,近因是蔡政府「選前凍漲,選後大漲」,將電費審議貶為「政治」戲碼;且四月調漲電價後發生數十起區域停電事件,還為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火上加油,故須反映民怨。遠因則是民進黨曾嚴批馬政府的油電雙漲,蔡總統又兩次說過「預估十年之內,不會大幅調漲電費」,結果她八年任內電費卻調漲了四次,漲幅高達卅五%

相對地,民進黨團認為電價審議屬專業、非政治可以決斷,則顯得極其虛偽。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電審會可能因此失去了「獨立性」,使電價審議具不確定性,影響台電財務,不利台電永續經營,也禁不起事實的檢驗。

因為,電審會去年下半年做出的「凍漲」決議,指「台電本次預估成本較上半年預估明顯下降」,完全與去年六月起國際燃料價格上漲的事實相反。若真正反映成本,電價本來應該漲,但經濟部怕對一月大選造成負面衝擊,利用政府機關代表過半的電審會,做了政治性的決斷而不調漲,顯見電審會配合經濟部的政治操作,並不專業。

結果就是,台電去年虧損約一,九八五億元,加上前年虧損二,六七五億元,雖透過納稅人的血汗錢撥補一,五○○億元,至五月底的累積虧損仍高達四,四二八億元,電價穩定基金餘額為○,無從穩定電價。由此可見,經濟部過於政治考量,電審會淪為政治工具,才是「使電價審議具不確定性,影響台電財務,不利台電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再檢視電審會的十七位委員,政府機關代表九位,超過工商及消費者團體代表三位及專家學者五位,不但違反一○四年初立院決議「電審會」政府代表不得超過三分之一,更使電審會失去獨立性

此外,電價審議公式,依「政策」方向設定穩定供電及節電減碳兩個面向,審視台電的經營績效表現,最為荒謬可笑。能源政策設定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零核,火力發電占比八十%,請問台電如何減碳再生能源占比高達廿%,如何能穩定供電電費都不敢反映成本,又如何促進節電

台電會計師財務簽證報告,明白指出台電盈餘受「能源價格及電力能源配比」敏感度影響極高。在綠能和火力發電成本遠超過核電的現實下,民進黨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必然顯著增加台電的燃料支出,導致台電長期的成本增加,如何能長期都靠政治操作,讓台電無法反映成本及合理利潤、投資報酬率,導致台電財務長期虧空,如何讓台電可以永續經營,投資韌性電網?

綜上,當前急務就是改組電審會,改由政黨推薦的學者專家過半。立院十六日三讀通過民間代表過半的修法,可說是正確的一大步。接下來應修正自相矛盾的定價公式,未來電價審議著重於反映真實的燃料成本以及外部成本(空汙及排碳),做出「該漲就漲,該跌就跌」的專業、獨立決斷。至於民進黨大錯特錯的非核政策,不改也無所謂,就由合理的電價,讓他們付出政治代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