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857/web/◆ 聯合報社論/兩岸敵意螺旋上升中,賴清德出手要小心
◆ 聯合報黑白集/當加薩人怒嗆哈瑪斯
◆ 經濟日報社論/時代變了 腦袋要跟著變
經濟日報社論/時代變了 腦袋要跟著變
2025-03-28 00:4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當下的世界正在劇變,我們必須深刻審視現實,揚棄固習,才能在這個流變的時代中作出理智抉擇。圖/AI生成
凡人都有「路徑依賴」的習性,深受歷史經驗和過去選擇的深刻影響,即使當下有更好的選擇,仍可能因為歷史路徑的約束而無法輕易改變。這種行為模式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進入某條路徑,轉向其他路徑的成本,包括技術、經濟或社會成本,可能非常高,而且某些決策會因為規模經濟、網絡效應或慣性而自我強化,結果往往是固有的思維阻擋了最佳選擇。
在穩定性高的環境中,路徑依賴還不致帶來太嚴重的錯誤決策,但在一個價值觀和行事風格劇變的時代,路徑依賴就可能醞生大問題。當下的世界正在劇變,我們必須深刻審視現實,揚棄固習,才能在這個流變的時代中作出理智抉擇。
整體而言,新時代最大的變化是既存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崩解了,國際社會更趨向只見利益而缺乏道義的現實主義,意識形態中的核心價值被利益算計取代,去價值化的「交易政治」成為外交與經濟的互動模式,而且大國將分割全球的勢力範圍,各取所需。
川普總統最近洋洋得意,聲稱以高關稅恐嚇就逼使台積電乖乖投資美國1,000億美金,從此美國不再依賴台灣的晶片。這是何等只見其利而不見其義的現實主義思維!川普以停止援助逼迫烏克蘭簽訂稀礦資源不也如此?
國際關係基本上雖受叢林原理支配,但國際合作與分工也是常態,因為彼此都可從中獲益,因此經濟學或博弈論中有 Positive-sum(正和)的術語,指的是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或交易使得總收益增加,也就是所有參與者的利益總和為正數,大家都能從中受益,實現共贏。
最典型的事例是國際貿易:如果兩個國家通過貿易獲得了雙方都期望的資源或產品,這是一種正和局面。國家或合作解決問題亦然,比如企業之間的聯合創新,雙方都能從合作中受益,這也是正和。
戰後國際秩序的大部分基於這種理念,相信世界是一場正和博弈,即使參與的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但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這是國際貿易、國際法和國際聯盟的基礎,幾十年來,有效促進世界的繁榮與和平。
川普促帶來的世界觀,卻是只能看到零和博弈的贏家和輸家,據此而形成全球貿易的高關稅和保護主義取向的政策,貪婪而具掠奪性,不惜打破盟友體系。過去的國際貿易及各種國際合作總是認為將整個蛋糕做大,每個人分到的那份也就更大,但現在想法與作法變了,零和博弈成為新模式,以為總回報是固定的,所以每一次收益都是以某個人的損失為代價,因而陷入殘酷的戰鬥之中。
世界格局正進入大交易時代,商人思維將外交舞台和國際經濟變成了交易市場,在一切都有可交易的價格,由此而對世界格局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
關稅成了脅迫的籌碼,安全承諾成了報價單,盟友關係被利益算計取代。國際間的政經交鋒,無論是政策或是施壓,目的都是赤裸裸地謀求自身利益,意圖在對方妥協後達成交易。這種模式注定會給企業和國家的發展帶來動盪而凶險的外部環境。
世界新秩序的輪廓逐漸顯現,未來國際舞台的主角為「3+1」陣容,也就是美國、中國和歐盟這三大玩家,加上因烏克蘭戰爭而上檯桌的俄羅斯。這四方動態平衡的變化,將決定全球格局的未來走向,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其中的主軸是美中對抗。
過去七年,美國對中國發動關稅攻勢,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加徵高達100%;繼而是技術脫鉤,通過晶片禁令和高科技出口限制,直接衝擊中國科技產業。中國則依靠體制特性、經濟韌性和地緣政治槓桿牽制美國。
未來美國必將通過軍事優勢和技術封鎖,以更大力度遏制中國,雙方關係將陷入更加僵持,但已非民主與專制的對抗,而是利益的博弈,具有一切都可交易的可能性。
聯合報黑白集/當加薩人怒嗆哈瑪斯
2025-03-28 02: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巴勒斯坦人26日在加薩北部貝特拉希亞(Beit Lahia)聚集在被毀建築的廢墟中,高呼反哈馬斯口號,要求結束戰爭。歐新社
川普調停以哈談和,一度順利換俘,後又卡住。以軍為此打破停火協議猛轟加薩,屢屢炸死哈瑪斯高官,但更多加薩百姓同遭其殃。加薩近日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反哈瑪斯示威,數千民眾高喊「哈瑪斯滾出去」、「哈瑪斯恐怖分子」、「我們要結束戰爭」等口號。看來,加薩百姓是受夠了。
不必親赴加薩,人們也能體會加薩居民的憤怒與悲哀。以哈開戰五百天以來,整個加薩幾乎被夷為廢墟,五萬平民因此喪命,兩百萬居民缺水斷糧。好不容易等到停火,人們可以重返家園,卻因換俘條件談不攏又遭轟炸。
用最簡單的算數檢視: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一夕殺死了一千兩百名軍民,俘虜二五○名人質。其後以色列展開報復性攻擊,一年多來炸死五萬加薩居民,摧毀加薩一切建設,換回一百多名人質。而哈瑪斯的一夕英勇,則換得了加薩的煉獄處境;擄兩百多人的戰功,反送掉己方五萬平民性命。前後對照,這算什麼勝利和英勇?
鏡頭前的加薩人,一向都在怒控以軍的殘暴不仁;這回他們的怒火卻轉向哈瑪斯,因為已忍無可忍。哈瑪斯還想利用手上的數十名人質當談判籌碼,但從某個角度看,加薩兩百萬居民才是哈瑪斯真正的人質,利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來博取國際同情。戰爭的殘酷,誰算得清楚?
聯合報社論/兩岸敵意螺旋上升中,賴清德出手要小心
2025-03-28 03: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日前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在川普上任美中台關係未明之際,兩岸的緊張態勢有升高趨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配「亞亞」被遣送返陸,當天兩方群眾鬧得沸揚,外界質疑政府是否處置過當,也憂心這類仇恨是否會波及其他在台陸配。接下來,又有網紅「小薇」和「恩綺」也將在月底前遭強制出境,恐怕又是一番風波。果然,就在「亞亞」返陸次日,大陸國台辦在官網開設「台獨打手幫凶舉報專欄」,作為回敬。惡意或不良操作會引發更多的惡意,兩岸敵意螺旋正迅速上升中。
亞亞因不當言論遭強迫出境,是台獨網紅八炯舉報,內政部立馬「重刑」侍候。但對於亞亞不當言論的具體內容,以及她三名子女的教養問題,政府公權力似乎缺乏謹慎的審度,因而受到批評。正因如此,大陸國台辦隨即推出「舉報」專欄反制,同日並公布了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富察延賀的罪狀,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三年。這兩項宣布,從開放舉報及煽動分裂國家,都明顯有針對性。
國台辦的「台獨打手舉報」專欄開設後,當天就接獲三百多封舉報郵件。其中,網紅八炯、閩南狼首當其衝,黑熊學院相關的沈伯洋、曹興誠當然在列;就連內政部長劉世芳,綠委吳思瑤、黃捷,檢察官林達、林俊言,都遭舉報。雖說這些舉報未必有實質效果,但名單從網紅、綠委擴至政府公職人員,可見鎖定層面十分寬泛,顯示兩岸的敵意面向正在擴散。
亞亞遭剝奪依親權,雖然只是個案,但放在最近的政治氛圍中,卻具有指標性意義。賴總統最近發表「賴十七條」,直指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宣布恢復軍事審判,並對準幾名只不過聲稱「我是中國人」的基層公務人員開罰。甚至連北一女教師區桂芝主張台灣歷來屬於中國,也被民眾舉報;台北市教育局並去函北一女,要求說明。在這樣的脈絡中,陸配遭到鎖定並驅逐,都是情勢惡化的象徵。
中研院士陳培哲等七十五名學者及藝文人士近日發表聯合聲明,批評賴政府打壓言論自由,並要求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原因正在於此。他們關切的,是政府近期各方面以「反中」為名所進行的高壓管制,正在侵蝕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主根基及言論自由空間。至於驅逐陸配,涉及行政權的擅自擴張,未提出明確法源依據。
說穿了,國台辦要求舉報台獨打手,並非真的為打擊特定台獨分子,而是要讓賴政府及其外圍感到畏懼。賴清德要塑造的,其實也是同樣的氛圍和效果:要迫使異議噤聲,讓台灣社會陷入同仇敵愾的情緒,以便有利於他的統治。問題是,當兩岸社會間的善意土壤完全流失,戰爭的爆發就只剩時間的早晚而已。
亞亞只是一名匹婦,她就算鼓吹武統,既呼喚不了解放軍,也左右不了政局。但賴清德公布「十七條策略」,指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則是在扼殺兩岸和平空間,加劇北京以武力解決的決心。從實質意義看,他才是召喚武統的始作俑者,亞亞不過是隻代罪羔羊。
賴清德今年新年曾自詡,台灣走過黑暗專制,今天已成為亞洲民主燈塔。然而,他卻用一個個被側翼舉報、司法圍剿的受害者,在這島上堆疊出一座威權的高塔,豈不是諷刺至極?
網名「亞亞」的劉振亞,與筆名「富察」的李延賀,兩人都是陸配。更巧合的是,兩人都因統獨思想不同於兩岸主流,而觸怒當道:前者因鼓譟武統被台灣驅逐,後者則以煽動國家分裂被北京入罪。兩人此際同時被兩岸政府入罪祭旗,用來點燃敵對的狼煙。看到敵對螺旋上升,賴清德是感到快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