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大增 台灣也該迎頭趕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抉擇對藍營大選的衝擊
◆  聯合報黑白集/七七怒吼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大增 台灣也該迎頭趕上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大增 台灣也該迎頭趕上


2019-07-06 23: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盟越南最近正式簽署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歐盟推動「東進政策」後,繼韓國、日本及新加坡,與東亞國家所形成的第四個FTA。
越南目前共有11個FTA已經生效,除了早已加入東協,越南也分別與日本、韓國、香港及智利簽署FTA。特別是與一般開發中國家保守心態不同,越南非常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目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接受高標準開放的挑戰。很難想像在民國96年(2007年)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人均GDP只有約2,500美元的越南,過去在東協屬於自由化緩慢的國家,現在不但與新加坡同為東協FTA進展最快的兩國,甚至也成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新亮點。
歐盟-越南FTA具有降稅時程快,涵蓋議題廣的特色,為歐盟與開發中國家所簽訂最全面性的FTA。未來生效時即約有70%貿易成為零關稅範圍,歐盟及越南則分別在生效七年及十年內完成降稅,只有極少數產品例外。另外在服務業、智慧財產權、貿易便捷化及政府採購等領域,也有大幅度的開放,並與國際接軌,顯見雙方自由化的決心。
除了雙邊FTA外,歐越雙方也簽署歐盟-越南投資保障協定,更有利越南吸引外人投資,強化產業供應鏈,鞏固全球新興生產基地的地位
不過在歐盟-越南FTA簽署前夕,美國川普總統嚴厲指責越南占盡美國便宜,揚言對越南加徵關稅。因為在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下,並沒有將製造業拉回美國,供應鏈只是在美國境外重組,美國並未受惠。根據野村金融最近的研究報告,在美中互課關稅所衍生的貿易移轉效果,越南為最大受益國家,接收了大部分美國企業移轉的訂單。
除了短期的轉單效應外,許多外國企業也考慮在越南設立新投資據點,未來會帶動越南另一波投資熱潮。美國對中國施壓,企業並未轉移投資美國,更使川普感覺不是滋味。
事實上,美國企業不回美國而前進越南,把帳都算在越南也未盡公平。不過在上月美國已經將越南納入匯率操縱國新的觀察名單,美國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越南是美國第五大貿易逆差國,去年逆差金額超過400億美元。未來在訂單移轉及投資增加下,會擴大雙方貿易失衡,增加美越貿易摩擦及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
在對台灣影響方面,由於台灣、歐盟及越南產業結構的差異,歐盟-越南FTA對台灣衝擊有限,只有少數紡織成衣及機車自行車零組件會受影響
越南近年來是台灣在東南亞最主要的投資據點,歐盟-越南FTA 有助在越南台商企業拓展歐盟市場。但未來更多外資企業進入越南時,會使近年來已經上漲的生產成本繼續攀升;另外若是未來美國貿易制裁箭頭轉向越南,越南會成為中國大陸的翻版,對於台商衝擊也不能忽視。
另外過去越南曾發生在中國大陸製造,但假冒越南產地而由越南出口的情況,其中也有牽涉台灣企業。美中貿易戰之後,美國海關更為嚴格防堵此種現象,也需要注意。
由於美國貿易政策轉趨保護,美中貿易戰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各國為了彌補美國市場的缺口,以及挽回經濟成長下滑頹勢,紛紛擴建FTA版圖。由去年年底生效的CPTPP ,到今年的歐盟-日本FTA、東協-香港FTA、英國-韓國FTA,以及歐盟-越南FTA紛紛形成,各國展開另一波的競賽,進一步弱化WTO的功能
台灣對於因應美中貿易戰,仍只停留在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的階段;短期成效明顯,但長期來看,台灣面對全球FTA數目大幅成長,雙邊凌駕多邊的趨勢,更應有所作為。目前由於在開拓經貿網絡方面一籌莫展,使得台灣的競爭力持續流失,未來經濟成長堪憂。








聯合報黑白集/七七怒吼


2019-07-07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呼籲全民共襄盛舉出席77凱道「反鐵籠公投大會師」。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民黨於七七抗戰紀念日號召民眾上凱道反鐵籠公投」,共同發出正義的怒吼。民眾對執政的民進黨有多怒、多想吼,無須贅言,但國民黨選在黨內總統初選民調大比拚前一天動員民眾上街,當然不只意在怒吼而已。
先看這場凱道會師的動機,民進黨主導公投法修惡,將直接展現民意的公投關入鐵籠都已經過了三周,第一時間未能把握民氣,現在要來重新點火並不容易。
再看參與者,國民黨稱包括民間社團、立法院黨團、彰化以北十個縣市議會,乃至馬英九等前任黨主席及五位參加黨內總統初選者。看似傾全黨之力對抗民進黨鴨霸,實則不脫國民黨傳統大堆頭動員造勢思維
相信百年老黨聲勢再低,也能召集民眾擠滿凱道,但就算如此國民黨仍得認清現實:去年九合一選後的滿手好牌,早已被總統初選紛擾給打亂了,此消彼長的聲勢,更非只靠怒批對手反民主即能挽回。何況撿到槍的蔡英文,正到處橫掃亂射。
說穿了,國民黨號召七七怒吼,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支持者認清誰才是主要敵人,期盼在未來七天民調期各家粉絲不要過激殺伐,以免導致實質分裂。但吼歸吼,要停止槍口朝內,還是只能靠各太陽坦誠與支持者交心懇託。
歷史斑斑,七七事變最值得銘記的是全國軍民同胞齊心抗日,各軍閥山頭也願拋下私心以國家為重,團結禦侮。國民黨諸太陽若未能有此體悟,未來勢將成為支持者怒吼的對象!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抉擇對藍營大選的衝擊


2019-07-07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到高雄棧貳庫,受到民眾簇擁。記者徐如宜/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赴上海出席雙城論壇,重申「兩岸一家親」與「五個互相」,還會晤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柯赴陸行原本就盤算「不加分」,但順利與劉會談,說明了柯的兩岸政策態度得到中方肯定,至少證明赴陸答卷及格。而柯才返台,又馬不停蹄南下高雄,直搗韓國瑜地盤。柯文哲民國109年(二○二○)的抉擇與動向,對藍營大選的衝擊日益明顯。
受到香港反送中遊行的衝擊,柯文哲最近在總統大選民調支持度下挫五到七個百分點,四十歲以下的年輕選票滑落。儘管如此,柯文哲仍維持他一貫「和中」態度,未輕言退讓,至少包含了兩重意義:其一是,柯文哲相信兩岸「和比戰好」,避戰和解重於一切,他雖不提九二共識,但承認「兩岸非國際關係」,不輕踩大陸一中底線。柯堅持此一路線,也等於宣告與「蔡柯合」劃清界線。其次,柯既然選擇了「和中」,一旦參選,自然是對淺藍選票有期待,在柯的政治精算下,這樣抉擇得比失多,他當然要向「傾和」的大多數靠攏。
柯文哲參選總統的最大利基,就在於藍綠兩黨各自分裂,兩黨內爭越凶,柯的民調支持度越高。如今綠營初選已過,蔡英文一統天下,獨派反蔡力量未能集結,柯在綠端討不到好處,當然會希望藍營越亂越好。以柯文哲在多數民調中穩定的百分之廿五上下鐵票,只要藍營呈現分裂之勢,出走個百分之十的選票,柯文哲就有三分天下問鼎大位的機會。
換句話說,柯最終出馬與否的關鍵,將繫於藍營民調初選後的政局。在初選前「非誰不投」、「唯一支持」的口號震天價響,那是選舉的常態,不足為奇。一旦初選結果出爐,有人不肯認帳,那就是翻桌出走的最壞態勢,這不是一紙初選公約能約束得了的。藍營只要分裂,就是柯文哲坐收漁利鳴槍起跑的好時機,更是蔡英文鞏固綠營重振旗鼓的最佳選局,成敗之局,都在國民黨人自己的抉擇
國民黨經過三場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五位總統參選人雖然競爭激烈,屢有交鋒,但大體上仍能維持競爭風度,支持群眾雖然在網路上廝殺不留情面,總還不至於搬到檯面上撕破臉。對於國家大政的見解,不論是能源、兩岸、國防、財經、社會,國民黨內的共識甚高,要求蔡政府下台救台灣更是口徑一致。在理念政策上,五位參選人要「求同存異」合作不是大問題。
五位參選人因人格特質,風格殊異,各擅勝場。不論是韓國瑜與庶民同苦樂的胸懷與機智,郭台銘勇於打破框架的政策創見與霸氣,朱立倫對財經政策行政嫻熟的穩健態度,乃至張亞中對自我信念的堅持和周錫瑋勇於扮演「箍桶」的表現,都算得上是一時之選。早在兩個多月前,這些角逐者都曾表達要組成「勝利者聯盟」挑戰蔡政府,彼此間如能截長補短,確實也是近年來少見的優秀組合,如果加上退出初選的王金平,國民黨能夠有謀有智有兵馬有資源,怎麼算都沒有敗選的道理,除非國民黨人要選擇自毀的道路。
不論初選結果由誰出線,勝利者都少不了「韓粉」、「郭粉」、「朱隊友」和「公道伯」的支持,都要有責任來促成「勝利者聯盟」。要做國家領導人,如果連自己的支持群眾都無法號令,連黨內的齊心整合都不能做到,如何帶領國家衝破困局?
柯文哲還等著看,蔡政府早已大刀出鞘;國民黨初選的勝負只是選戰的起步,真正難關還在後頭。國民黨的成敗不在於初選結果的個人成敗,而在於能否為國民黨的生存爭最後一口氣的決心,更在於能否為中華民國顧主權、護民主,為台灣拚經濟、爭前途。國民黨根本沒有不團結的選項,只有非藍不投的出路。國民黨敗無可敗,退此一步,即無死所,這才是國民黨人要認清的殘酷現實。

【即時短評】七七造勢現場天象 正反映藍營詭譎前景

◆  【即時短評】七七造勢現場天象 正反映藍營詭譎前景

◆  【即時短評】民調決勝負 就怕不認輸
◆  【即時短評】柯文哲也是「中共代理人」?
◆  【即時短評】監院糾正中選會 反證「公投法修惡」
◆  【重磅快評】王金平的質疑與直播成就了誰?
◆  【即時短評】藍軍交鋒喚醒的感覺 令蔡政府很難無憂
◆  【重磅快評】今年暑假新活動:屏東抓綠鬣蜥給賞
◆  【即時短評】脫黨參選若拉不下蔡英文 誰扛責?
◆  【重磅快評】殺死員警的不只刀 還有被閹割的用槍時機
◆  【重磅快評】蔡英文撿到槍 政治檔案條例開始徵集子彈
◆  【重磅快評】多元自由主義過時?普亭讓我們反思3件事
◆  【即時短評】郭朱相爭韓得利? 核四重回主戰場
◆  【重磅快評】公懲會何以變身公審會 中研院變成恐中院
◆  【即時短評】上級專案接著來 部長再上緊查賄發條
◆  【即時短評】開芭樂票或債台高築? 逐大位者不能含混
◆  【重磅快評】韓國瑜兩串蕉換小費 總比盧秀燕好多了
◆  【重磅快評】「罷免韓國瑜」是假議題嗎?
◆  【重磅快評】一槍斃命?韓國瑜說重話來自這兩件事
◆  【重磅快評】鈔票才是濕地的主管機關








【即時短評】七七造勢現場天象 正反映藍營詭譎前景


2019-07-07 22:13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馬英九、吳敦義與五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雖然大家都強調團結,事實上初選後能否化解心結,還充滿不確定。記者許正宏/攝影

針對明年總統大選,國民黨三位主要參選人的民調都勝過蔡英文總統,今天下午的反鐵籠公投造勢理應規模驚人,結果人潮僅到景福門圓環。這種「反常」現象,正反映了國民黨在明年大選的詭譎情勢。
早在黨中央決定舉辦遊行,就被激進派韓粉指為暗助郭台銘,甚至揚言杯葛。為了避免落入口實,財力雄厚的郭陣營,也沒有大幅動員。在三位主將都低調以對的情況下,雖然基本維持了團結氣氛,但不夠壯觀的局面,也成了支持者揮之不去的憂慮。
因此整個下午,從吳敦義、馬英九到黨籍公職,支持藍營的社團負責人,以及周錫瑋、張亞中兩位參選人,都反覆強調「非藍不投」、「團結才是生路」。大家都害怕,比賽最後以滿壘殘壘收場,因為內訌而輸掉應勝之局
三位主角雖也在台上喊團結,卻都看得出互不相讓的機鋒:即使才反覆強調團結,但郭台銘一開口,仍有韓粉鬧場喝倒采;加上高雄市府特意鼓吹支持者六日南下高雄拚消費」,隱然替七日的造勢活動反動員。在在令人懷疑,如果初選結果不理想,韓粉甚至韓本人,能不能誠心團結,還是真要「無韓郊遊」,不惜同歸於盡?
郭台銘刻意不在昨天強力動員,避免與韓粉正面衝突,但對絕不脫黨參選的公約,至今都沒有簽署。日前他又找上似乎逐漸向綠營靠攏的網紅「館長」陳之漢共同造勢,也讓人質疑:如果未在黨內勝出,霸氣如虎的郭董,還能甘心替黨出錢出力?
相對於韓、郭陣營的暗箭,以「正常倫」自詡的朱立倫,的確吸引部分選民青睞。然而隨著初選日益接近,始終落居第三的朱立倫,似乎也無法繼續不攻訐對手的「佛系」戰法:先在政見會挑戰郭台銘的幼兒政策,如今又抨擊郭陣營操作棄保。在各方同穿藍色馬球衫展現團結的大會上,唯獨他一襲白色「反綠色恐怖」T恤,就是要展現與眾不同。
星期天下午的凱道,現場的天象氛圍,也正呼應了藍營不確定的未來。基本天氣是朗朗晴空,偶而又飄過雲層遮日,遠方還隱隱有暗影,彷彿雨勢將臨,大家可能被淋成落湯雞。
當然,最後直到散場,烏雲始終沒有現身,活動順利落幕,然而半年後的真實戰場,是否仍能保有如此好運?這恐怕是藍營高層與支持者,晚上失眠不寐的主因

名家縱論/像1949的2019\星期透視/中美和緩 蔡政府卻開倒車

◆  星期透視/中美和緩 蔡政府卻開倒車
◆  名家縱論/像1949的2019
◆  偉大的醫生 與偉大的總統
◆  只要有光 就有希望
◆  畫中有話/民眾要藍圖 不要口號
◆  省思長榮罷工/人是為了什麼工作?
◆  大戰在即 別搶贏山頭 輸了江山
◆  承翰走了,百姓的不安何時消除?
◆  桃猿隊拋售/讓舶來品接地氣、人才有舞台
◆  解決垃圾 離島觀光能更好
◆  漫畫/請民入籠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像1949的2019


2019-07-06 23:17 聯合報  蘇起(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高度爭議的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右)人事案,民進黨不顧中選會超然中立的身分,在立法院藍綠激烈衝突下通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幾年筆者對台灣大環境的研判始終非常悲觀。從各種跡象看來,今年下半年起至明春的情勢還可能嚴峻到等同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的程度。那年毛澤東積極準備大舉渡海,結束內戰。次年韓戰意外爆發才讓台灣免於戰火浩劫。
七十年後的今天,幾個必要條件不幸竟然全部到位。第一,蔡總統這幾年的表現讓人對她的「台獨」立場不再有絲毫懷疑。她口頭宣稱「維持現狀」,實際卻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血統上全面中斷或削弱兩岸的連結。她對外宣稱民主,對內卻獨霸擅權,改造權力機構,打擊異己與在野黨,為長期「一黨專政」做好準備。她還率東亞各國之先,一面倒向美國,全力迎合美國節制北京的新政策。這三年蔡總統忙著反中與權鬥,迄今竟不曾留下一丁點「拚經濟」的痕跡。
下半年選戰加熱,政績乏善可陳的蔡總統必定以「辣台妹」之姿主打「反中」。如果勝選,就代表她「實質台獨」及「一黨專政得到台灣民眾的肯定。接下來北京會不會做出「和平統一絕望」的結論?全黨全國對習近平的壓力會多大?他願不願被指責為丟掉台灣的歷史罪人?答案將決定北京對台採用「長痛」還是「短痛」療法。
另一關鍵就是,新的蔡政府會不會把台灣在美中大棋盤的角色,從長年「追求台海穩定」的守勢,轉向「制約中共」的攻勢。過去負責美國政策規畫的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一個月前撰文,建議把第一島鏈轉型為阻絕中共跨入西太平洋的堡壘。做法包括從台灣向大陸本土軍事基地發動海陸空的攻擊,以給遠處的美軍更大的時間及空間餘裕。若北京毫無選擇,幾乎必然出手教訓台灣。
第二,年底的北京除了用武動機充分外,能力也已十足。筆者曾多次撰文提醒國人,美國不同智庫早已警告,中共「圍點打援」的能力已經強大到美國航母不敢在戰時接近台灣一千海里。那是美國航母艦載機最大作戰半徑的兩倍。六月美國國防部發表眾所矚目的「印太策略報告」時,首度以官方身分承認,中共可能利用它在台海戰爭初期的局部優勢,迅速在台灣造成新的「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讓美國不能或不願投入更大資源以扭轉此一新事實。
曾在歐巴馬及川普的國防部擔任三年副部長的沃克Robert Work)也在六月撰文說,「美國很可能打不贏中共。那些懷疑者只需看看國防部這些年幾次大規模兵棋推演的結果,就知道除非我們改變規畫與作戰觀念,美軍將會敗在共軍手下」。
第三,實際動作。解放軍曾經針對台灣大選兩次強力動員。一次是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大張旗鼓的「文攻武嚇」。當時中共力不如人,明顯在虛張聲勢。另一次是民國97年(二○○八年)馬謝之爭時,馬雖大幅領先,中共軍力雖略遜美軍,但仍咬牙備戰以便民進黨萬一連任就犯台當時民共兩黨都把這個危機狀況秘而不宣,台灣民眾與在野黨因此毫無所悉
從今年台灣選情及最新美中軍力對比來估計,解放軍強力動員的可能性高達八九成。屆時變數有:消息會不會釋放,由哪方面釋放,掌握情資的民進黨如何操弄選情,以及同樣知情的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可憐的在野黨仍將處於被動
最近蔡總統違反民主常理,無顧萬夫所指,堅持任命長年隸屬民進黨的李進勇主持理應嚴守中立的中選會,就透露她也預知今年大選必然伴隨罕見的國安危機。中選會這步棋可以讓她從總統府操作:選情有利就照常進行,選情不利就援引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因與美國斷交而中止選舉,也可以在選後片面宣布「選舉」或「當選」是有效還是無效。她提前「綠化」了的大法官會議,屆時當然會支持她的任何決定。
所以明年大選是蔡英文精心部署的一場豪賭。因此在野黨不宜只用過去「藍綠」或「藍綠白」的角度,或「經濟」的角度看待它,而要考慮誰能更好處理國安危機,保護台灣安全。沒有安全,哪能有錢?
值此非常時刻,台灣需要一個兼具「鐵漢」與「柔情」特質的候選人,才能不畏凶險並以同理心帶領台灣蒼生面對生死存亡的挑戰。








星期透視/中美和緩 蔡政府卻開倒車


2019-07-06 23:20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完成「國安五法」修法之後,蔡英文總統臉書宣示,立法院下個會期還會繼續努力,完成「中共代理人」的修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廿國集團大阪峰會場邊會議上會晤,會前各方認為此次見面對降低美國與中國大陸關稅貿易衝突效果不大。但是在會議之後,卻出現意外的緩和趨勢。川普總統暫緩原定在七月一日開始對中國大陸輸美三千億美元的貨品,課徵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同時表示將同意美國企業繼續向華為出售部分設備和產品。
在美國國慶日前夕的七月三日,包括傅泰林(Fravel Taylor)、芮孝儉 (Stapleton Roy)、史文(Michael D. Swaine)、董雲裳(Susan A. Thornton)、傅高義(Ezra Vogel)等百名美國著名的中國通和曾在外交和國家安全領域從事決策或研究的人士,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致川普總統和國會議員的公開信。他們認為在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後的強勢外交以及日益緊縮的對內措施,美國必須做出堅決和有效的因應,但是他們批評川普的許多措施才是美國與中共關係倒退的主要原因。
這篇公開信的出台,彰顯了美國言論自由的價值,同時顯示華盛頓各界並不存在與中共全面性敵對的共識,而是強調川普的中國大陸政策才是問題的癥結。其實這些人士與川普都是以維繫美國利益以及世界霸權為目的,但是在因應中國崛起的戰術上明顯不同
雙方在戰略上都認為中國大陸的崛起令人感到不安,但是川普將中國大陸視為全面性的敵人,公開信人士則將其視為競爭的對手。「中國通」們基本上沿襲美國傳統的自由主義思維,堅持美國價值與制度的優越性,同時與盟邦協同一致,對中共採取交往與實力為基礎的嚇阻策略,形塑有利於中國大陸改變的環境。
美國不論是否將中共視為敵人,仍須與其持續溝通與協商。雙方領袖通話與會晤,官僚體系則展開協商與簽署協議。川普的暫時讓步以及公開信的發表,顯示美國對中國大陸政策的彈性,以及社會菁英的多元務實
在中國大陸與美國對立的國際政治格局下,中國大陸是否會在國際上另起爐灶,建立一個與西方資本主義不同的經濟體系?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大陸的崛起獲利於原有的國際制度,如有餘力則可提供部分的公共財。如果另外建立不同的制度,則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走向舊日蘇聯的戰略透支後果。
蔡政府在去年十一月「九合一」選舉中大敗,顯示民眾關注的是民生經濟的議題但是蔡政府卻決定操作國家安全議題,成為明年選戰的主軸。透過國安五法的修法,逐步限制兩岸人民的交流。
最近蔡總統又在臉書預告將於立法院下個會期,完成「中共代理人」修法,將「嚴格規範人民、法人、團體或機構為中共進行危害國家的政治宣傳、發表聲明,參加中共所舉辦的會議」,恍如時空錯亂回到戒嚴時期蔡政府以國家安全為藉口,製造恐懼與分化國人,更嚴重侵犯人民的言論自由,民進黨先驅們長期捍衛的人類基本價值,如今安在
即使把中共視為敵人,負責任的政府應當將威脅最小化,爭取更多支持的力量,不應對社會菁英缺乏信任,處處加以設限。美國各界公開批評川普的中國大陸政策,公開支持與中國大陸交往,更是一個有信心與親美的政權必須擁有的本質







偉大的醫生 與偉大的總統


2019-07-06 23:23 聯合報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
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日前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陳肇隆(右)獲頒二○一九年該會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 圖/陳肇隆提供

換肝之父稱號的台灣外科醫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五月十五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ILTS)獲頒民國108年(二○一九年)該會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得此獎被世界公認為神醫級人物,陳肇隆是全球華人第一位獲獎者。
陳獲獎後演講時,他說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決定去匹茲堡追隨Starzl教授工作的那一天,夢想很簡單,希望把肝藏移植技術帶回台灣;沒想到,始於匹茲堡的根基,是他將活體肝臟移植傳授到全世界的起點,贏得全場掌聲及起立致敬。
我參加了六月廿八日,高雄長庚醫院為陳肇隆獲終身成就獎的慶祝典禮。發現他為了肝臟移植,不只是在醫學、醫技上苦心鑽研,連法律上的腦死定義、活體的法律允許,都經多年的解疑,於民國73年(一九八四年)成功完成全台第一例換肝手術,亞洲首例一肝兩受的分割肝移植手術,全台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而高成功率與存活率更讓他享譽國際。
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以來,陳肇隆與醫療團隊開始透過醫療任務跨越國界向全球推展,開啟輝煌的醫學外交,看著一張張外國元首對其贈勳感恩的幻燈片,是他的榮耀,也是台灣的榮耀。
無獨有偶,去年大陸央視朗讀者節目曾播出中國大陸肝臟外科之父,九十六歲老軍醫吳孟超的故事
吳老拿了七十年手術刀的手如今已嚴重變形,又因長期站立,腳趾不能正常併攏;但他那雙手是可以回春的妙手,當手術刀一劃,所有人看到都是鮮血,吳老的手卻可以直接伸進去,不用眼睛,就選中的血管一掐,血就停止,開始手術。
民國72年(一九八三年),大陸醫療器材落後,日本電視台特地到上海,拍攝吳老如何以妙手為四個月大女嬰,切除比嬰兒頭還大的腫瘤;切除後,嬰兒肝臟完好如初。那女嬰現在在吳老醫院當護士。
民國93年(二○○四年),一位名叫王甜甜的少女,肝臟有個籃球大小的腫瘤,遍訪醫院都因風險極大而不願施術;她經人提醒找到吳老,很多人勸吳老,已八十二歲了,一生名望不要因手術而毀了。他說:名望算啥醫生只關心人命關天。他對甜甜說:妳醒來就看到家人跟我了。結果手術成功,切下重達九斤的瘤。甜甜在節目裡擔任朗讀者,讓人特別感動。
兩岸方面,陳肇隆成功換肝,搶救了瀕臨死亡肝患者的報導,常出現於大陸媒體頭版,而他協助的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現在已成世界上最大的肝臟移植中心
國際活體肝臟移植世界大會,將於明年二月在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行,這是活體肝臟移植最高水準的盛會,全球頂尖專家都會出席,是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最好舞台
大陸的吳老軍醫,九十六歲仍每周作三台手術。病患需要他,他是偉大的仁醫,病人因他而感受醫生的偉大。陳肇隆更是神醫級醫生,但他不分國界,精心培育一國一國一代一代的好醫生,讓人感受到他的醫德。
欲問鼎民國109年(二○二○)大位者,都在夸夸其談如何救國救家。沒錯,總統救國醫國,醫生救人醫人,希望欲問鼎大位者,先好好研讀吳老及陳肇隆兩位醫生的故事,學學他們如何具備醫德,研究醫術,堅守準則,才能做個「偉大的總統」,讓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偉大」。







只要有光 就有希望


2019-07-06 23:25 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日前身體不適送醫急救不治。圖為陳俊朗(左)帶著書屋孩子划獨木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邀朋友參加義工訓練登記,一向體貼他人的她看到下雨,傳簡訊要我不要出門,她會找我一起用中餐並填表,我擔憂她騎機車危險,要開車去載她,但她堅持要自己過來。
年近七十的她雖然外表瘦弱,但活力十足。瘦小的她像顆小鋼砲,具有無比的威力。但昨天她騎機車來,心裡好驚詫她怎會如此憔悴。邊吃邊閒話家常,她嘆口氣說,台東書屋陳俊朗陳爸往生和警員李承翰遇刺,她說心痛得睡不著;兩人雖不起眼,卻默默的在為他人努力,填補社會一個個小窟窿,和撐起一方祥和。她臉色一變說,朋友傳來李承翰遭刺片段影片,看到讓人心寒的事,如車上居然有年輕人在笑、還有…。
我安撫她說:「沒在現場,不要因片段影片揣測而憤怒或失望」,我們都為人父母,看到會痛心難過是必然的。
她點頭接受,接著又說起過去關心的一個破碎家庭孩子,在慈善團體幫助下長大,她以為上了大學會更穩定;沒想到前些時候碰到他,發覺他談話中對社會充滿敵視﹑對人生有著不滿,像個小火球,若不熄滅他內心的不滿火苗,一定會引起災情。
「我覺得好無力,我們如此渺小,無法幫助那麼多需要幫助的;那些有能力的,卻在台上爭權奪利爭個你死我活,他們護衛自己選票,卻沒護衛人民生計…」,我驚詫這個堅持有愛就有希望的人竟脫口說出這些。
她說,現在騎機車回家常覺得喘不過氣來,我要她趕緊去檢查,她苦笑說﹕「不是我身體有問題,而是社會瀰漫一股暴戾之氣,連呼吸都覺得難受。」
我終於知道她之所以憔悴不堪,不是生病,是她沒了希望。我說聽到某位參選人提到熱情要能持久,必須來自有共同的理念與理想,有相同理念的人互相支持,就能匯聚成力量。我問她:「您覺得我們社會有沒有另外的陳俊朗和李承翰們?」
她笑著問:「你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力量微渺嗎?」我說,一燈即明,即便再微弱,有光就有希望。是呀!小人物如你我,或許沒雄厚財力可幫助孤苦之人,沒法子號召全民一起來,但起碼可以堅持做的事是:對人的一顆真心、給人的一份溫暖。









畫中有話/民眾要藍圖 不要口號


2019-07-06 23:26 聯合報  陳柏亨杜建重
圖/陳柏亨、杜建重

近日午後常遇雷雨。雨來時,父母第一時間為孩子遮雨,卻忘記了自己。
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這麼唱:「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台灣生育率吊車尾,少子化嚴重。之前國民黨國政願景發表,有參選人喊出「新生兒到六歲,由國家幫你養」;可惜大鳴大放後,國政未見方圓,四射的砲火卻讓團結勝選信念搖搖欲墜。
疾駛而過的公車,車身斗大的字體引人注目,倒數時分,參選人卯勁宣傳,但選民究竟相不相信,不日將見分曉。








省思長榮罷工/人是為了什麼工作?


2019-07-06 23:30 聯合報  李艾格/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長榮罷工空服員周五苦行到總統府前交陳情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電影首席指揮家」裡,羅斯福總統夫人建議,三○年代罕見的交響樂團女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麗可,「傾聽妳內心所想,放手去做。」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裡,女主角任職清潔隊父親,從垃圾場撿回來的鋼琴,是她人生第一次擁有樂器;憑藉著熱情、鍥而不捨的毅力與勇氣,在毫無家世資源、當時社會並不接納女指揮的氛圍下,得到意想不到的贊助,開創渴望的事業,以才華和志氣突破原本被限定的階級。
台北電影節選映的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蒼井優飾演的女主角芙美,詮釋著貼近困難現實的處境,盼望以獨特廚藝立足,卻只能在超市廚房做便當、簡易餐車創業;同時得處理不能盡如人意的情感波折,再大的委屈只能對似失智又清醒的父親傾訴。
近日引發大眾熱議的空服員罷工事件,在臉書看到友人轉貼剛離職空服員告白,讀著悠長委屈的文字,想起初入社會的心境我們每個人都是透過工作去認識這個世界,辨識自身在龐大人海、如金字塔般的社會架構中,到底可以找到什麼樣的位置?能夠在什麼樣的行業安身立命?身心可以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和要求中?安然自得?我們不斷追尋、也不斷修正,不管到了幾歲,都不敢誇口完全理解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不確定自己到底可以爭取到多少機會?
上半年掀起話題的日劇「OL不加班」,女主角有一段對社長誠實告白的話語:「在第一線工作的人,都很不安。」戲裡的經典台詞:「公司應該為了我們存在。」在勞資爭議針鋒相對,更加意味深長
人是為了什麼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畢竟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資源有限的生命棋局中,盡力活得豐富精彩。今天不管妳在哪個行業、選擇什麼樣的姿態,祝福妳準時下班。







大戰在即 別搶贏山頭 輸了江山


2019-07-06 23:25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
國民黨三場國政願景發表會結束,明天開始民調;希望五位參選者有願賭服輸,放下恩怨形成一支隊伍共同對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時,九十多歲的台大名譽教授胡述兆,寫了首藏頭詩抒懷:「韓信將才見今朝,國之干城志氣超;瑜亮各有一片天,領航高雄放光耀。」詩以毛筆繕寫後寄韓,也影印一分給我。
當時,韓國瑜對參選總統的態度,公開表示:「沒有考量。」而郭台銘也未投入初選。詩中「瑜亮」之「亮」所指何人?沒有明言,但忖度其意,應指韓國瑜即使安分做市長,也需多人協助,非一人能竟其功。
後來出現郭台銘領表參選,韓國瑜鏗鏘宣示「Yes,I do」參加初選,韓粉說是「背後挨槍」;更明言:「郭台銘不應該參選。」郭台銘的確分了不少韓的票,但國民黨參與初選者另有朱立倫、張亞中、周錫瑋等人,且吳敦義本有參選打算。韓及其支持者若真自信他是「周郎」,想在大選中擊敗綠、白強敵,必須有許多諸葛亮獻策襄助
想當年赤壁之戰,曹操率八十萬大軍南下攻吳,吳國依恃長江天險,但吳國只有四萬兵;諸葛亮鑑於吳蜀唇齒相依,隻身入吳相助,獻「連環套」之策,火燒曹軍戰船,曹軍狼狽而逃。周瑜乃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
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選舉,是打江山,不是搶山頭。國民黨本有大好形勢,優於赤壁之戰時的吳國。雖然初選只有一人出線,卻必須群策群力,各獻所能。故而「周瑜」是泛稱「國民黨」。經初選出線的「周瑜」,若不將初選落敗者納入「國民黨」整體,甚至未戰就視為異己,國民黨的赤壁之戰難有勝算。
國民黨明日起展開民調,韓國瑜軍與郭台銘軍已殺得面紅耳赤。加上民進黨本視國民黨為勁敵,挑撥離間,甚至民調「灌水」,致情勢一片混亂。依據民調,韓粉國民黨員多於郭粉,凝聚力強,但憂慮感與疑心也重。有韓粉組織揚言,「韓國瑜失敗,國民黨就別想在總統和立委選舉中,拿到韓粉的票!」他們認為韓一定贏,沒贏就是黨中央「做票」。
「某人高於國民黨,國民黨靠某人」這說法何其荒誕。凡投入初選者,一旦獲勝,他就代表國民黨,豈有個人勝,團體敗之理。自己支持者敗了,將黨視為仇敵,報復性不投票或投廢票,這個情節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曾出現,結果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勝。那些報復國民黨的選民,是首受其害,這種事還要重演嗎
初選是資格賽或稱選拔賽,各有支持者,相互批評攻詰是常情常理,但一經勝負確定,就要放下恩怨,成一支隊伍,共同對外。民進黨蔡英文和賴清德在初選過程中也曾互相攻詰,但結束敗選的賴清德立即表示願盡全力支持蔡英文」,這個範本雖出自敵營,卻是很好學習對象
其實藍營也有自己範本,正在進行的立委初選,有同黨競選的,有同為藍營同選區參選的,選舉結束,有些敗選者便表示願賭服輸。有此精神,周瑜和諸葛亮便能扭成一股力量,國民黨成功指日可待。








承翰走了,百姓的不安何時消除?


2019-07-06 23:27 聯合報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鐵路警察局嘉義派出所警察李承翰殞落事件,許多人拿著奠儀到李所服務的派出所,委由轉交給李的家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未滿廿五歲的鐵路警察李承翰,在監守崗位、堅持善念中走了…往後還有多少大家無法預測的突發狀況?背後隱藏了什麼引發社會處於無法想像的不安?在公共場合如何防止危機突襲?
恐怕臨時政策、修法也改不了什麼;民間百姓幾年來處於不安定的環境,身心壓力更大,將心比心,心理健康的建立更需要迫切關注。
整個大環境景氣不佳,各行各業蕭條,逐漸侵蝕每個家庭生活品質,沒有人不嚮往一個正常美好的家,但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負擔、情緒管理及傷害,孩子如果無法健康成長,日後也可能是會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突然離世,他照顧了許多邊緣、弱勢孩子,當今社會太需要這樣的人,邊緣化的孩子如果不被尊重關心,以後社會問題更大;火車、捷運公車都是每人日常交通工具,再怎麼預防也無法預測不定時的攻擊。
我曾帶兩個小孩去上學,上了公車,隨車上來一位手上拿著長棍的婦女,她走到我面前謾罵接著吐口水,當下我緊盯她手上棍子,車上沒有人敢動,司機好像若無其事,她罵了好久終於下車。我想起在美國哈佛一位老師的名言:沒有真正安全的地方,只有你要小心的地方
我們只是單純老百姓,祈許安居樂業。國家建設不能只著重在看得見的豐功建績,忽略照顧弱勢,貧富懸殊差距一直擴大,大家即使努力又得不到生活實際的改善,社會危機是潛在的,如果失去公平祥和之氣,忽視共生共存關係的重要性,各掃門前雪,我們還剩下什麼?









桃猿隊拋售/讓舶來品接地氣、人才有舞台


2019-07-06 23:34 聯合報  陶以哲/教(新北市)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造訪桃園棒球場,由於猿隊提出拋售球隊的議題,郭受訪時表明是介紹企業與猿隊球團認識,且有多家爭取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自日治時期陸續傳入棒球、籃球百年有餘;與美日相較,本國運動發展有著不小歷史進程與運動底蘊的差距。我們可汲取過去經驗,提供未來借鏡。
棒球、籃球是舶來品,借鏡美日不是不可,但一味追求大型運動場館建造、Show girl表演等感官刺激等,仍是表象層次學習。如何真正迎合本地產業市場口味,讓舶來品接地氣,最終發展成穩固文化,方是關鍵
具體言,主事者投資前要做足調查,在實證、跨領域、多個案科學調查下,提出可行市場策略。筆者以為,本國職業運動因北漂南移,屬地主義與主客場制,難以引起廣大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動員下,群眾願意埋單;台灣存在不同意識光譜、為誰而戰之多重性認同,政治與外交上長期無解的焦慮感或悲憤感,或可在運動場上宣洩;如透過特定認同符號(藍綠白紅、階級對抗等)產生不同隊伍,或可一試。
任何產業要發展,皆需眾多類型人才運動是一門跨領域科學工作,需要人才;然而,觀察教育現場,許多人才未必願意進入運動領域。依此,體育工作者應思考如何讓更多有天分學生,願意選擇運動領域學習;另外,如何讓專精之人才樂意共同努力。
台灣值得職業運動發展,因為許多一流運動員,需要舞台發揮。如電影「卡特教頭」名言:「每個人都值得發光」;職業運動舞台能讓具備才能運動員擁有生涯想望,透過舞台綻放耀眼光芒;這道光,相信也能讓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充滿活力、持續驕傲堅定向前走。








解決垃圾 離島觀光能更好


2019-07-06 23:39 聯合報  黃如輝/工(嘉縣朴子)
近年民眾赴離島旅遊風氣夯,也帶進垃圾。澎湖縣去年四月爆發垃圾危機,兩周內即堆積如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了聯合報離島因遊客爆量爆發垃圾危機報導,想起上月和家人去澎湖吉貝島旅遊,民宿業者說若非政府聘請人力清理海漂與島內垃圾,恐怕眼前所見會更髒,足見垃圾處理是離島觀光大問題
環島途中見到資源回收站,但僅用太空包裝袋,露天風吹雨打;觀光旺季除加強清運外,其實可以利用離島綠能發電,將資源回收物品先行細化碎化,方便船隻裝載定期運送。
夏天離島是旅遊旺季,離島也很適合推動慢旅行或是銀髮族輕旅行。筆者與家人在吉貝島上涼亭,看著目斗嶼燈塔、石滬、喝茶閒聊,度過愜意時光;來此追求的不是水上活動刺激,而是舒適的氛圍。離島觀光不能只賣「水上活動」,讓觀光人潮分流,賣景致、賣心情、觀察人文,都是離島觀光可行之處。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給我們的啟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給我們的啟發
◆  馬凱/50年 從輝煌到迷航
◆  林中斌/在野群英 華倫竄起 志剋川普
◆  林祖嘉/G20之後的美中經貿關係
◆  方祖涵/雙主場的家庭噩夢
◆  劉維公/國家地理雜誌vs.冰與火之歌
◆  趙春山/川習會 一場競合到零和的遊戲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給我們的啟發


2019-07-06 23:20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G20「川習會」順利,美方鬆綁華為禁售令,同時中美重啟協商,若未來有實質性進展,將有利於全球景氣保溫。 (路透)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上半年美國掀起中美貿易戰,中國看似大國,有十四億人口,但整個國家經濟產出只有美國的六十七%,個人國民所得是美國的十六%。截至目前,中國政府承認仍有一千六百萬人口一天花費低於一點一美元,民國106年(一七年)The Borgen Project報導 ,中國大陸有五億五千萬人口一天生活費低於五點五美元;美國只有三億人口,但生產力遠大於中國,遠比中國人富裕;民國108年(一九年)美國政府仍然提供中國大陸三百四十萬美元援助(給台灣是零元),一個強大富有的美國,為什麼要對很窮的中國打貿易戰呢?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
美國人生活舒適,城鄉差距小,無論住哪裡都有讓開發中國家人民羨慕的生活水準;中國大陸就不同了,城鄉差距天壤之別,上海比台灣繁華,西安鄉下卻遠比台灣鄉下困苦,美國人到大陸鄉下看到的貧困環境都難以置信,願意伸出援手,可是中美貿易戰打下去,會讓許多窮苦大陸人民生活更苦;美國人極富同情心,儘管政府對於如何阻止大量經由墨西哥想進入美國的中南美洲非法移民潮煩惱萬分,仍有許多美國民眾及政治人物寄予同情。最近媒體大肆報導,一對薩爾瓦多父女渡河要進入美國溺斃照片,更激起許多美國人的同情。
有兩現象可幫助理解美國為何要打中國。一般人在自身安全或利益不受影響時,會同情甚至幫助別人,但覺得弱者開始對自己有威脅時,就會積極保護自己;甚至會區分群體與個人,對群體冷酷卻對個人同情。企業間競爭現實,就反映這狀況,當一個小公司對大公司不存在威脅時,大公司甚至願意幫助小公司成長,小公司可以是大公司客戶、供應商,也可以是大公司競爭兼合作夥伴。
就像信義計畫區百貨公司林立,各式各樣、南風北味、異國風情、價格多元的餐飲,是最主要生意訴求;許多餐廳形成聚落,從地下美食街到頂級食府應有盡有,顧客因這種多元的選擇,也群聚到這區域,形成一個豐富美食環境。新百貨公司不但沒有因競爭激烈,而裹足不前,反而爭先恐後。當客源眾多,大家都可獲利時,每個業者都滿意現狀,形成共榮的狀態。
但是如果有個小餐廳,突然開始擴張,影響其他餐廳生意,就算仍不如大餐廳,最受影響的大餐廳就會猛打該小餐廳,這時其他餐應也會捲入,而變成連帶受害者。由於競爭是瞬息萬變,企業必須掌握競爭主動權,不能安於現狀,就算不想挑起戰火,也會是別人競爭的連帶受害者。幾乎所有國家,都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儘管有好像是受益者,例如有些東南亞國家接收從大陸移出產能,但是最後是否真獲益還在未定之天。啟發一被動接受別人改變競爭態勢,不會比主動掌握競爭態勢有利
公司或國家可能因競爭激烈而傾頹,個人卻有許多獲益空間,有能力個人永遠有就業選擇,所以人不能自滿,要隨時保持移動力,隨環境改變占據有力位置。啟發二個人只要有競爭力,就可以不受群體競爭影響